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0105章 离间计()
广平城距离冀州不过半日的路程,但韩湛并没有草率地出兵去攻打袁绍,而是继续留在广平安抚百姓,整治刚改编的袁绍降兵。
韩湛在看到细作从冀州传来的情报后,将郭嘉、荀攸两人召到正堂,向两人问计:“奉孝、公达,如今冀州城内还有袁绍的一万精兵,以及猛将颜良,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攻取冀州啊?”
“袁绍有一万精兵,我军的兵力也不过一万出头,要想夺取冀州并非易事啊。”荀攸摇着头说:“要是久攻不下,袁谭所率之兵又回援,我们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因此我觉得必须等袁绍和公孙瓒开战后,我们再出兵攻取冀州,是最合适的时机。”
“公达所言,不失为稳妥之计。”郭嘉接着说道:“据嘉所知,颜良的勇猛不在赵云、典韦之下。如果是野战,也许我军能战而胜之。一旦袁绍坚守不出,那么我军就会陷入不利的局面。”
“如果张燕的大军到来,”韩湛等两人都发表了意见后,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两军合兵一处,兵力就能比袁绍多,那时强攻冀州,没准有成功的机会。”
“小侯爷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郭嘉冲着韩湛摆了摆手,说道:“别看袁谭、文丑二人只带了一万兵马去迎击胡质、杜长的大军,但他们取胜的几率要比黑山军高得多。”
对于郭嘉的这种说法,韩湛先是一愣,随后便了然了。袁绍军人数虽少,但都是百战精兵,可以以一当十;而黑山军看似人数众多,但缺乏训练,说得不好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一群野狼足以打败超过自己数量几倍的绵羊,如今袁军和黑山军之间,就是狼和羊的关系。
“奉孝,那我们该怎么办?”韩湛虚心地向郭嘉请教:“难道真的要等袁绍和公孙瓒在界桥开战以后,我们再进攻冀州吗?”
“袁绍如今手下能用的武将,只有颜良一人,”郭嘉皱着眉头说道:“假如我们能用计使他们互相猜忌的话,那么就算公孙瓒在短期不进攻界桥,我们也有希望打败袁绍。”
“用什么计?”韩湛连忙好奇地问道。
郭嘉摇了摇手中的羽扇,面带笑容地说道:“离间计!”
“离间计?”郭嘉的话立即引起了韩湛浓厚的兴趣,他连忙追问道:“不知奉孝准备如何施展此计呢?”
郭嘉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反问道:“听说小侯爷和颜良有几分交情,不知可有此事?”
“没错,”韩湛点着头,肯定地说:“我和颜良的确有几分交情。我在巨鹿的营地遇刺后,袁绍担心我有什么三长两短会影响他夺取冀州,因此派颜良带人保护我;后来在冀州,朱汉带兵围住我家时,袁绍又派颜良带兵随我将家人解救出来……”
郭嘉耐心地听完了韩湛的讲解,脸上的笑容更盛:“如此说来,颜良和你之间的交情的确不浅,这样我们计策成功的把握就更大了。”
韩湛记得在三国演义里,有两次成功的离间计。一次是曹操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二人反目成仇;二是诸葛亮离间魏主与司马懿,结果使魏主担心司马懿造反,只能将他剥夺兵权雪藏起来。
他心里暗想,要是这次的离间计成功了的话,将来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书里就会出现三次成功的离间计。
想到这里,他笑着问郭嘉:“奉孝,我需要做点什么?”
“请小侯爷给颜良写封信,信里也不必写什么东西,就随便写些问候的话……”
韩湛听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心说这不是曹操离间马超、韩遂的桥段么?因此他不等郭嘉说完,便接着说:“奉孝,是否在中间朦胧字样,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派人封送颜良,并故意使袁绍知道此事。
袁绍此人心胸狭隘,为人多疑,看到书信中紧要之处,尽皆涂抹,便会猜想是颜良恐他知道什么机密事,而故意抹掉。如此一来,袁绍势必对颜良生疑。”
郭嘉听完韩湛的话,握着羽扇发了一会儿呆,随后竖起了大拇指,赞许地说道:“小侯爷果然聪慧过人,心中的想法居然和嘉不谋而合。没错,嘉就是这么考虑的。事不宜迟,请小侯爷立即动笔写信,嘉会尽快派人送往冀州。”
对于韩湛来说,这样的书信再好些不过,不过一炷香的功夫,一封足以让袁绍对颜良产生猜忌的书信便写完了。郭嘉接过来看了看,随后点着头说:“不错不错,要是袁绍看到小侯爷这封信,铁定会对颜良产生怀疑。”
荀攸拿着信准备找个可靠的人送出时,却被韩湛叫住了。韩湛叮嘱他说:“公达表兄,转告送信人,到达冀州以后,一定要装出鬼祟、慌张的样子,让城内守军抓住他,然后再让他向抓捕他的人说明,是专门来给颜良送信的。我相信要不了多长时间,袁绍就会知道有人给颜良送了一封信。”
“侯爷,你放心吧。”荀攸笑着回答说:“我一定会把你的话转告给送信人,争取让袁绍早点知道我们送信的事情。”
…………
第二天午后,在冀州城内忽然流传一条消息,说正驻扎在广平城的韩湛,给袁车骑手下的大将颜良送来了一封书信。
逢纪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跑到州牧府向袁绍禀报。袁绍听后虽然口头上不相信,但还是派出人手到外面打听,果然和逢纪报告的情况一样。
逢纪趁机添油加醋地说:“主公,我没有说错吧,韩家小儿真的给颜良将军送来了一份书信。您还是快点将颜良将军叫过来,看看韩家小儿的书信上,都写了些什么内容。”
袁绍听后,立即叫过一名侍卫,吩咐他:“立即把颜良叫到我这里来!”
过了没多久,颜良便出现在袁绍的面前。他上前行礼后问道:“主公,不知您急着招颜良到此,有何要事?”
“听说韩家小儿派人给你送来一封书信,”袁绍望着自己最信任的颜良,冷冷地问道:“可有此事?”
“却有此事,”颜良是个直性子,听到袁绍这么问,连从怀里掏出书信递过去:“书信在此,请主公过目。”
袁绍接过书信一看,上面有不少涂抹的地方,不禁皱起眉头问颜良:“颜良,为啥书信上有如此多的地方已经被涂抹掉了?”
颜良一脸无辜地回答说:“回主公的话,末将不知。信使将书信交给末将时,上面就有这么多的涂抹之处,我还在想,莫非韩家小儿错将草稿送到了我处。”
第0106章 逢纪的毒计()
“据我所知,韩家小儿是个谨慎之人。”逢纪听完颜良的解释,冷冷地说道:“他岂会将一份草稿错寄到你处?分明是你和他私下有勾结,深怕被主公觉察,因此才会涂抹信件之中的紧要之处。”
多疑的袁绍听逢纪这么一说,用力将手中的书信掼在颜良的脚下,怒气冲天地喝道:“颜良,你还有何话可说?”
满腹委屈的颜良将袁绍发火了,连忙单膝跪地,向袁绍解释说:“主公息怒,颜某对主公一直忠心耿耿,岂能干出这种与外人勾结之事?”
就在这时,大堂门口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主公,你错怪颜良将军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监军沮授正从外面大步走进来。他来到袁绍的桌案前拱手施礼:“授见过主公!”
袁绍重重地哼了一声,反问道:“公与,你说袁某错怪了颜良,可有什么凭证么?”
沮授弯腰捡起地上的信件,快速地浏览完上面的内容后,将信件放在了袁绍的桌案上,胸有成竹地说:“主公,假如授没有猜错的话,这乃是韩家小儿手下谋士所想出来的离间计。他们故意将书信中的紧要部分涂抹,并在送信时大肆张扬,就是为了引起主公的注意。等主公看到书信上有如此多涂抹之处,势必对颜良将军生疑,盛怒之下就会罢免他的官职,剥夺他的军权,从而让韩家小儿有机可乘。”
袁绍原本就是个没主见的人,听完沮授的一番慷慨陈词,又仔细地想了想,觉得颜良对自己的确是忠心耿耿,便责备逢纪:“元图,误听汝言,差点错怪了好人。”说完,他起身绕过桌案,上前将颜良搀扶起来,好言安慰了一番。
等袁绍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后,他望着沮授问道:“公与,如今东面有公孙瓒,南面有韩家小儿,西面还有张燕的五万大军,我们该如何退敌?”
“回主公的话,”沮授胸有成竹地回答说:“界桥有麹义的三千兵马,虽然人数远远少于公孙瓒,但要将其挡住,却没有什么问题。西面的张燕大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大公子和文丑将军的一万大军足以破之。”
“那南面的韩家小儿呢?”袁绍一想到自己的二儿子和几名将领被韩湛所擒,心里就不是个滋味,听完沮授的分析后,立即追问道:“犬子和淳于将军他们还被关在广平城的大牢之中,又该如何将他们解救出来呢?”
“要救二公子和淳于将军,其实很简单。”袁绍所担心的事情,沮授显然早就考虑到了:“我们可以用关在大牢里的耿武闵纯二人去交换。”
“什么,用耿武闵纯去交换?”对于沮授的这个建议,袁绍的头摇得拨浪鼓似的,“我恨不得将这两个反贼碎尸万段,怎么能用他们和韩家小儿去进行交换呢?”
“主公,”一向对沮授不满,处处和他作对的逢纪,却出人意料地说道:“我赞同沮监军的建议,用耿武闵纯二人去交换二公子和淳于将军。”
袁绍望着逢纪,皱着眉头说:“元图,真没想到,你居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逢纪连忙凑到桌案前,小声地对袁绍说:“主公,属下只所以同意交换,是因为……”说到这里,他忽然压低了嗓子,用只有他和袁绍能听到的声音接着讲述下去。几步之外的沮授竖起耳朵,努力想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但却什么都没听到。
袁绍在听完逢纪的建议后,忽然哈哈大笑起来,连说:“妙,妙,果然是绝妙好计!元图,那这事就交给你去办理了。”
逢纪答应一声,转身便走了出去。等逢纪一离开,袁绍又继续问逢纪:“公与,你有什么办法对付韩家小儿吗?”
沮授沉思了片刻,回答说:“主公可差人前往馆陶招校尉张郃,前去攻打广平城,使韩家小儿在短时间内无法派兵进攻冀州。等大公子打败了黑山军、麹义将军击退了公孙瓒,然后我们在合兵一处,南下夺回广平城。”
耐心地听完沮授的计策后,袁绍有点担心地问:“张郃曾是韩氏旧部,让他去攻打广平城,不会临阵倒戈吧?”
“请主公放心,”沮授向袁绍保证说:“张郃乃是孝子,他的家眷都在冀州城内,他不敢轻易背叛主公的。”
得知张郃的家眷都在冀州城内,袁绍顿时心安了,他的心里明白,张郃就算胆子再大,也不敢随便背叛自己。因此他吩咐沮授:“既然如此,那公与就快快给张儁乂修书,明明他速速领兵去攻打广平城。”
…………
天黑时分,袁绍派出的信使来到了广平城,将一封书信交给了韩湛。
韩湛展开书信一看,信里说愿意说用耿武闵纯二人,换回被俘的袁熙、淳于琼等人。看完信以后,韩湛对信使说:“信使,你连夜赶回去告诉袁绍,说本侯同意交换一事。”
等信使离开后,韩湛将信件交给了郭嘉、荀攸等人传阅,感慨地说:“本侯正在为如何营救耿武闵纯二位大人的事情犯愁,没想到袁贼就派人来送信打,打算用他们二人换回被我军俘获的袁熙、淳于琼等人。”
郭嘉看完信以后,皱着眉头说:“小侯爷,嘉觉得此事有点蹊跷,为何袁绍早不换人晚换人,偏偏在我们使用了离间计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提出换人呢?”
向袁绍施离间计,韩湛根本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因为沮授、田丰这样的谋士,可以轻易地识破这种计谋。不过他对郭嘉所说的话,心里倒是比较认同的,袁绍在识破了自己的离间计后,居然主动提出要用耿武闵纯二人进行交换,这事怎么看都想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阴谋。
但想了半天,他也没想出其中会有什么破绽,因为袁绍选定的交换地点,距离广平城不过十里,城里骑兵最多一炷香的时间就能赶到,袁绍根本没搞阴谋诡计的可能。
百思不得其解,他用力地甩了甩头,随后吩咐道:“典韦、夏侯兰,明天率五十骑兵,随我前去交换。子龙留在城中,让骑兵人不下马马不卸鞍,一旦看到我们发出的讯号,就立即出击。”
韩湛的话一说完,赵云、夏侯兰、典韦三人便出列,同时拱手答道:“末将遵命!”
…………
次日午时,韩湛带着典韦、夏侯兰以及五十名骑兵,押着袁熙、淳于琼、吕威璜等人前往交换地点。等了没多久,便看到对面来了一彪人马,带着一面“袁”字大旗。
双方在距离两百步的地方停下后,对面的一名骑兵,冲到离韩湛约二十步的地方停下,高声喊道:“韩侯爷,我家颜良将军想派人验明真身,不知可否?”
在交换前,搞清楚对方带来的人,是否是自己所要交换的人,这是基本的规矩。因此韩湛在听完骑兵的喊声后,便点头表示同意了。
骑兵回到队列后不久,韩湛便见一名顶盔掼甲的武将,空着手策马而来。等对方靠近以后,他才看清楚,来的真是颜良。他连忙朝对方拱了拱手,客气地说:“颜良将军,久违了!不知最近可好?”
颜良哼了一声,冷冷地说道:“小侯爷昨日一封书信,差点害死颜某。颜某哪里还好得起来?!”他停顿片刻后,对韩湛说,“颜某留在此处为质,请小侯爷亲自过去查看对面可有你要换之人?”
韩湛刚刚就仔细查看过,自己带来的这帮人里,居然没有一个人认识耿武闵纯二人,因此过去查看一事,就算颜良不亲自叮嘱,他也会亲自前往的。他策马奔过开阔地,来到距离对方十几步的地方停下,仔细地查看马队中那两位身着囚服、骑在马背上蓬头垢面的囚徒。在看清楚果然是耿武闵纯二人后,他连忙朝对方拱了拱手:“两位大人受苦了,请再次稍候,湛立即和颜良进行交换。”
韩湛和颜良各自回到自己的阵中后,便看到对面的旗帜挥舞了几下,意味着交换仪式正式开始。要交换的人员都骑着马,从队列中出来,然后快速地奔向对面的阵营。
看到耿武闵纯二人所骑的马匹冲到了自己的面前,韩湛悬着的心才算放下,他深怕颜良会在交换过程中搞什么小动作,比如说放暗箭射杀耿闵二人之类的。但此刻见两人已安全地到达自己的身边,韩湛觉得自己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错怪颜良了。
交换仪式结束后,颜良那彪骑兵立即拨转马头,沿着官道快速地朝冀州方向而去。
“两位大人,你们受苦了。请随湛回广平城吧!”韩湛和耿闵二人寒暄几句后,便吩咐点头回广平,他心中开始盘算,如果耿武不反对的话,就任命他为广平太守。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耿闵二人为自己逃出生天而感到庆幸不已,连连向韩湛表示谢意。而韩湛手里又多了两位擅长内政的官员,心里也感到极为高兴。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试探地问耿武:“耿长史,如今广平郡缺一太守,不知您可愿意出任此职啊?”
耿武听后,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既然公子如此信任老夫,老夫自然是当仁不让了。”
眼看离广平城门不过百余步之时,忽然异变突发。正在和韩湛说话的耿武忽然身子一顿,随后张口吐出了一口黑血。
看到耿武的身子朝自己这一侧软软地到下,韩湛连忙伸手扶住了对方,紧张地问:“耿长史,您怎么了,您这是怎么了?”
“好恨的逢纪,”耿武抬头望着韩湛,有气无力地说:“清晨他说送我俩上路,为我们准备了酒菜,没想到酒菜里有…有毒…”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头一歪,便没有了气息。
韩湛连忙朝一旁的闵纯望去,见对方也伏在马背上一动不动,显然已气绝身亡。
“逢纪狗贼,”韩湛抱着耿武的尸首,仰头怒吼:“我早晚要将你碎尸万段,以报今日之仇!”
第0107章 出兵南下()
耿武闵纯二人的遇害,让韩湛愤怒到了极点。如果不是这两人明里暗里地帮助自己,自己要想从涉国县出兵,并顺利地来到了广平城,简直是痴人说梦。为了报恩,韩湛请愿用包括袁家二公子袁熙在内的五名俘虏,去交换他们二人平安回来,谁知道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韩湛一回到太守府,便立即发号施令:“夏侯兰领兵三千为先锋,赵云领兵五千为中军接应;典韦领兵两千为后队。明日一早,就向冀州开拔。”
听完韩湛所发出的将令,郭嘉连忙劝说道:“小侯爷,不可,千万不可贸然发兵。冀州城里有一万多守军,我们用同样的兵力去攻城,除了损兵折将外,根本无法夺取城池。一旦袁谭回兵夹击,我们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郭嘉的一番话,让盛怒之中的韩湛重新冷静了下来。他仔细地思索了一阵,觉得郭嘉说得非常有道理,随后反问道:“奉孝可有什么良策吗?”
“为今之计,只能再派出使者去联系公孙瓒,让他加快进攻的速度,以吸引袁绍的注意力。”郭嘉对韩湛说道:“只要袁绍抽调兵马去增援界桥,冀州城内的防御就会变得空虚,到时我们再出兵攻城也不迟。”
“也罢,我这就派人去联络公孙瓒。”韩湛知道郭嘉是三国的顶级军师,他所提的建议听了只会有好处,没有坏处,因此他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不过光派信使过去,显得有些没诚意。这样吧,夏侯兰领一百骑兵,护送公达表兄连夜赶往公孙瓒营中,督促他们加快向界桥进军的速度。”
韩湛的话一说完,荀攸、夏侯兰两人便出列答道:“属下遵命!”
韩湛等两人领命之后,又问赵云:“子龙,不知胡质、杜长的大军,如今到什么地方了?”
“回侯爷的话,”赵云连忙出列答道:“根据探马回报,如今他们在任县城外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