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北境之王-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湛把眼睛一瞪,语气严厉地说:“既然韩家只剩下我们三人,再没有什么嫡子、庶子之分,明白吗?”

    韩柄听韩湛这么说,心中不禁一暖,连忙答道:“知道了,大哥!”

    ……

    两日后,韩湛留下荀彧和夏侯云,及三千郡兵留守,自己则带着赵云、郭嘉、荀攸、典韦等人,统领五千兵马,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涉国县。

    大军行进了一天后,在荀彧设置的第一个补给驿站外扎营。韩湛带着罗布和几名骑兵,站在一个山坡上,望着连绵的营帐,感觉自己仿佛在梦中。几个月前,自己来涉国县时,只带了两百多人。如今可战之兵就有五千,还不算荀彧他们陆续会派出的,运输粮草和物资额的民夫。

    罗布看到韩湛似乎心情不错,便小心地问:“使君,不知我们此处出征,胜算有几何?”

    韩湛冲罗布咧嘴笑了笑,反问道:“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罗布先是一愣,随后嬉皮笑脸的说:“使君,小的真话假话都想听。”

    韩湛朝旁边看了看,见离他们最近的骑兵都在十步开外,相比听不到他们的对话,便放心大胆地说:“假话是,我军师出有名,沿途郡县纷纷倒戈相向,此战必胜;至于真话么,我们连一成的胜算都没有。”说完,他便拨转马头,下了山坡,朝营寨奔去。

    罗布见韩湛要回营寨,连忙招呼站在四周警戒的骑兵跟了上去。

    所谓的中军大帐已经搭好,郭嘉、荀攸两人正坐在帐中闲聊。见韩湛从外面进来,连忙起身向他施礼。

    韩湛在正中的桌案后坐下后,望着郭嘉问道:“奉孝,按照我军的行军速度,最多三天就能离开太行,进入平原,不知你有什么可说的吗?”

    “使君,”郭嘉朝韩湛拱了拱手,客气地说道:“不知有几分战胜袁氏的把握。”

    几月前,郭嘉曾与韩湛打赌,说假如年内有人和袁绍开战,他愿意奉韩湛为主公。但他此刻依旧只称呼韩湛为“使君”而不是“主公”,表示他并不愿意就此臣服于韩湛。他的这个问题,也有几分考校的成分在内。

    “说实话,本使君还真没有战胜袁氏的把握。”对眼前的两名三国著名的谋士,韩湛根本没有想过搪塞二人,而是如实地说:“就算沿途的郡县倒戈相向,我们的实力与袁氏相比,还是颇有不足。”

    见韩湛坦然地承认了自己的实力不如人,郭嘉满意地点了点头,觉得韩湛还算有自知之明。郭嘉觉得自己在帮他出谋划策之前,应该再了解一下他的能力,以便决定是否真心帮他:“敢问使君,不知你有何应敌之策?”

    “对我们来说,敌人的敌人就算朋友。”韩湛胸有成竹地说:“虽说我们昔日和公孙瓒是敌人,但如今我们却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袁绍。假如我派人去联络公孙瓒,让他和我一起夹攻袁绍,想必他会欣然应允的。”

    韩湛的这番话,让郭嘉感到颇为新鲜,他仔细地回味之后,觉得的确很有道理,便点了点头说:“使君所言极是,我们应该立即派出使者,去联络公孙瓒,约他一同夹击袁绍,这样一来,我们的胜算就大大地增加了。”

    “奉孝所言极是。”荀攸附和说:“别看袁氏入冀州时,只有两万人马。经过这几个月整合,忠于袁氏的军民起码在五万之上,十倍于我。假如仅凭我们一己之力,别说打败袁氏,能否全身而退都是一个未知数。”

    韩湛将放在桌案的舆图卷轴展开,指着离开太行后的第一个县城——武安,对荀攸说道:“公达表兄,据耿长史的书信所言,武安令是家父的旧部,不甘向袁氏称臣。我们要尽快去联络他,以便在离开太行之后,有一个立足点。”

    “除了武安令,还有檀台、曲梁、广平三处的太守,也是韩氏旧部。”荀攸指着舆图,提醒韩湛说:“特别是广平,只要我们夺取了这里,距离冀州城就不过五十里,大军只需半日就能到达冀州城下。使君,您看我们是否需要派人,也去联络这些太守啊?”

    对于荀攸的提议,韩湛自然是表示赞同:“没错,公达表兄言之有理,只要我们事先联络好这些太守、县令,等我们大军一到,他们就开门归顺,那样我们也许就可以兵不血刃地到达冀州。”

    一炷香之后,荀攸已经将联络公孙瓒以及众多太守、县令的书信写完,递给了韩湛过目。韩湛接过书信,一目十行地看完后,重又递还给荀攸,吩咐道:“立即派快马将信件送出。”

    正在搭建营寨的兵士们,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抬头一看,只见一名骑兵箭一般地冲出了营寨,沿着官道朝东而去。没等兵士们继续低头干活,又有马蹄声传来,大家惊讶地发现,十余名骑兵接二连三地冲出了营寨,顺着官道朝东面而去。

    “到底出什么事情了?”兵士们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这些人的打扮,也不像探马,为什么会都朝东面而去呢?”

    见兵士们不干活,而是站在原地议论纷纷,附近的军官连忙高喊:“你们都还愣着做什么,还不快搭帐篷?我警告你们,营寨没扎完之前,谁也不准吃晚饭。”军官的最后一句话,立即让兵士们闭上了嘴,乖乖地继续自己手里没完成的工作。

    韩湛和郭嘉、荀攸站在大帐门口,目送着骑马的信使接二连三地离开营寨。荀攸见韩湛的脸上有一丝忧色,连忙安慰他说:“使君勿忧,相信在我们离开太行之前,就能得到信使的回报。”

第0086章 诛焦触杀张南() 
韩湛率领的大军,在路上行进了三天后,终于在第四天上午,离开了太行山,进入了东面的原野。

    距离武安城还有两里远,韩湛便看到远处的城池城门紧闭,城墙箭楼上居然一个守军都没有,只有一面杏黄色的旗帜孤独慵懒的舒卷着。他心中升起了一丝不详的感觉,连忙抬手示意部队停下。

    他扭头对跟着身边的赵云说道:“子龙,你派个人过去打探,看城里是什么情况?”

    赵云派出探马后,便命令大军就地布阵,以便在遭到敌军袭击时,可以及时迎战。

    郭嘉催马来到韩湛的身边,手搭凉棚远眺城池,看到没有任何动静时,不禁也皱起了眉头。他放下手,对韩湛说道:“使君,城里似乎一点动静都没有,难道武安令弃城而走了?”

    “应该不会吧,”韩湛用不确定的语气说道:“据耿长史的书信所言,武安令是家父的旧部,对袁氏一直不满,见我们大军至此,只要倒戈相向即可,用不着弃城而逃吧。”

    荀攸也骑马过来说道:“使君说得没错,属下给武安令也去了书信,免得他看到我们的大军至此而惊慌失措。至于城里发生了什么情况,等探马回来就清楚了。”

    众人眼巴巴地望着城池的方向,等待着探马的回报时,韩湛不禁想起了在离开涉国县的前夜,梨花在韩嫣的安排下,还是钻进了自己的被窝,虽然最后什么都没做成,但彼此间的关系却亲密了许多。在送别自己的时候,梨花还冲着自己展颜一笑,说:“公子,梨花生是韩家人,死是韩家鬼,我会留在这里安心等公子凯旋归来的。”

    正当韩湛遐想连连时,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随后有人大声地喊道:“公子,快看,我们的探马回来了!”

    探马来到了韩湛的面前,翻身下马,单膝跪地,有些气喘地说道:“启禀使君,武安城四面紧闭,小人无法入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荀攸等探马说完,连忙问道:“城里可有什么动静?”

    探马摇了摇头,回答说:“小人靠近护城河听过,里面没有任何动静。”

    探马的话刚说完,城池方向便传来了三声炮响,众人朝城池望去,只见原本空无一人的城墙上旌旗招展,出现了无数的兵士。紧闭的城门被打开,冲出了一支百多人的马队。

    工夫不大,马队来到了大军的阵前。韩湛看到在一员顶盔掼甲,手持大刀的武将身后,有一名旗手手里擎着旗帜,上书一个斗大的“焦”字。

    韩湛皱着眉头想了一下,在三国有名的武将里,好像没有什么姓焦的。他正想问话,对面那名武将转身朝后面一招手,立即有两名骑兵出列,冲到离韩湛还有三十几步的地方停下,随后将手里提着的东西往地上一扔,又调头返回了本阵。

    赵云派人去将地上的东西捡了回来,等看清楚是什么东西之后,吃惊地对韩湛说:“启禀使君,是两颗人头,一颗是我们的信使,而另外一颗人头留着讲究的胡须,应该是武安令。”

    韩湛听到这里,不禁血往头上涌,他用手一指对面的武将,大声地问:“来者何人?”

    那员武将策马出了队列,用手指着韩湛,洋洋得意地说:“吾乃二公子熙麾下校尉焦触,韩家小儿,你的信使与内应武安令俱已被我所杀,你还不速速受死!”

    听对面的人自报姓名,韩湛立即想起焦触是谁了,在几年后的长坂坡上,他和另外三名袁氏旧将一起围攻赵云,人困马乏的赵云还拿他们没办法。不过此刻如果一对一的话,赵云杀他,比碾死一只臭虫难不了多少。想到这里,韩湛扭头吩咐赵云:“子龙,杀掉他,为武安令和信使报仇!”

    赵云答应一声,正准备策马冲出,谁知旁边传来了夏侯兰的声音:“使君,杀鸡焉用宰牛刀,杀一个无名下将,何许我义兄动手。请使君为我掠阵,看我取他的项上人头。”

    焦触看到韩湛的阵内冲出一名银盔银甲的小将,暗叫一声“来得好”,也催动坐骑,挥舞着大刀冲了上去。他冲到夏侯兰的面前,高举起手里的大刀,来了一个力劈华山,试图一刀将夏侯兰劈成两半。

    夏侯兰侧身一闪,躲过了他雷霆一击。随后手里的长枪刺出,直取对方的咽喉。焦触吓了一跳,连忙往后一仰,堪堪地躲了过去。

    焦触坐直身体后,又来了一个横扫千军,想把夏侯兰拦腰斩成两段。这次夏侯兰不躲不闪,而是用手里的长枪一挡,硬接了焦触的这一刀。

    焦触的力气不如夏侯兰,被震得虎口发麻。他正准备再砍出第三刀时,夏侯兰的长枪已经奔着他的胸口来了。他躲闪不及,被扎了个透心凉。夏侯兰撤回长枪时,焦触的尸体还在马上停留了片刻,才缓缓地栽下去。

    “校尉死了!”看到夏侯兰枪挑焦触,那些骑兵发了一声喊,拨转马头就逃了回去。

    赵云举起手里的长枪,向前猛地一挥,阵中的五百骑马立即呼啸而出,挥舞着兵器朝逃跑的袁兵追了上去。

    上百名骑兵,除了十几个马快的,其余的还没有靠近城池,就被赵云指挥的骑兵砍瓜切菜般杀得恭恭敬敬。

    骑兵原准备跟着溃兵冲进城去,谁知刚到吊桥,就被城上射下的乱箭挡住。赵云深怕自己的部下吃亏,连忙命令他们停止追击。

    等赵云和他的部下退到一箭之外,城里又出来一队人马,领头的是一名手持双刀的武将,他额的身后跟着两百名刀盾手和三百长枪兵。

    他们在城外快速地展开了队形后,武将出阵,冲着赵云大声喊道:“渤海校尉张南在此,谁敢与我一战?”

    赵云也没和对方废话,催动照夜玉狮子就冲了上去,举起龙胆亮银枪荡开对手手里的双刀,把枪往回收了一点,然后猛地刺了出去,不偏不倚地刺穿了张南的咽喉。赵云将手中枪一样,张南的尸首便从马背上腾起,在空中划出了一个漂亮的弧线,然后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跟着张南出来的那些兵士,看到自己校尉一个照面,就被别人挑下马,眼看是活不了。正当大家心里琢磨是不是该逃跑时,就听到赵云大声地喊:“降者免死!”

    站在对面的五百骑兵,也跟着高喊:“降者免死~!”

    听到喊声,这些兵士忙不迭地扔掉手里的兵器,跪倒在地上,口称:“求将军饶命,我等愿降!”

第0087章 进驻武安() 
赵云没有理睬这些降兵,挥舞着手里的长枪,带着骑兵就冲进了城里。令人奇怪的是,不光城墙上的守军没有再放箭,而城里的兵士,见赵云他们冲过来,也连忙扔掉了手里的武器,在街道两侧跪了一地。

    赵云自然不可能屠杀这些放下兵器的士卒,只能继续率领骑兵,沿着街道冲向了县衙。县衙门口有十几名骑兵,正是刚刚随焦触出战的那些人,他们正指着紧闭的县衙大门在破口大骂。见到赵云的骑兵冲过来,发了一声喊,拨转马头就逃。

    那些骑兵显然对城里极为熟悉,奔出没多远,便消失在街道两侧的小巷之中。赵云高举起手里的龙胆亮银枪,示意部下停止追击。夏侯兰凑近他的身边,不解地问道:“义兄,我们为何不追赶啊?”

    “穷寇莫追!”赵云简短地说道:“他们对城里的地势很熟悉,我们就算想追也追不上,就由他们去吧。”

    就在赵云准备命令大家下马,砸开县衙大门冲进去时,大门忽然打开了,从里面走出几名穿着黑色官服的官吏和一群衙役。

    看到外面有一群白盔白甲的骑兵,众人不禁停止了脚步。带头的那名官吏,硬着头皮从人群中走出,手捧着印绶来到了赵云面前,躬身施礼:“武安县丞,参见将军!”

    赵云没有下马,而是居高临下地问道:“武安县丞,我来问你,武安令是怎么死的?”

    听到赵云这么一问,县丞噗通一下就跪在了地上,把头贴在地面诚惶诚恐地说:“回将军的话,县令前日接到了韩公子的信函后,立即命令我等筹措钱粮,准备供大军使用。

    谁知昨日邟乡侯忽派焦触张南两名校尉,率骑兵百名来武安接管军权。不知谁走漏了风声,让他俩知道县令准备迎接韩公子一事,便带人冲进县衙,杀了县令和韩公子的信使……”

    通过县丞的讲述,赵云知道了武安令和信使是怎么死的,也搞清楚了为什么焦触张南二人一死,城里的兵卒就纷纷弃械投降的原因,原来除了那一百骑兵外,剩下的人都是武安县额的郡兵,见焦触张南已死,他们自然不肯再白白地牺牲自己额的性命。

    就在赵云向县丞了解城内情况时,韩湛带着大军来到了城外,望着那些跪在地上的兵卒,韩湛连忙下马好言安抚了他们几句,便重新上马带着大军进入了武安城。

    县丞见到韩湛的到来,连忙上前跪下行礼,口称:“武安县丞参见韩公子。”

    韩湛听对方没有称呼自己为韩使君,而是韩公子,便知道这位县丞是韩馥的旧部,连忙下马扶起对方,客套地说:“县丞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县丞站起来,态度恭谨的说:“县衙内已经收拾妥当,公子请随我来吧。”

    韩湛吩咐赵云、夏侯兰去收编降军后,才带着郭嘉、荀攸、典韦等人,跟着县丞进入了县衙。在正堂里入座后,他忍不住好奇地问起了武安城内的情况:“县丞,我想问问武安令是怎么死的?”

    刚坐下的县丞听到韩湛的问题,连忙站起身,恭恭敬敬地把刚刚向赵云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最后还长叹一声,用惋惜的语气说道:“焦触张南二人残暴不仁,杀死使君和信使后,还将使君的一家老小杀得干干净净,真真是禽兽不如。幸好韩公子除掉了两人,为武安令报仇雪恨。”

    听说武安令因为自己,而被焦触张南二人杀光了全家,韩湛的心里感到格外愧疚。他沉默了片刻,对县丞说道:“县丞,如今焦触张南二贼已除,你这就去将武安令一家的尸首收敛起来,好生厚葬吧。”

    “属下领命。”县丞答应一声,深施一礼,后退着走出了正堂。

    等县丞离开后,韩湛扭头问郭嘉:“奉孝,看来袁氏已经得到了我们出征的消息,所以先发制人,派属下来接管沿途郡县的兵权,使我军无法尽快地赶到冀州。”

    郭嘉轻轻地摇动着手里的羽扇,若有所思地说:“既然如此偏远的武安县,袁氏都派了校尉来接掌兵权,想必几个大的郡县,他会派出更为重要的武将和更多的兵卒,去接掌兵权。这么一来,我们继续东进的道路上,势必会与袁氏的人马刀兵相见。”

    “使君,”郭嘉的话刚说完,荀攸就接着说:“我这就给那些郡县的太守、县令写信,让他们小心提防袁氏,免得白白牺牲了性命。”

    对于荀攸的提议,韩湛点了点头:“好吧,公达,就麻烦你写几封书信,快马加鞭地送到了沿途的郡县,让那些太守、县令们提供警惕,免得一个不小心,就遭了袁氏的毒手。”

    荀攸在挥笔疾书时,赵云从外面走了进来,向韩湛拱手行礼,“启禀使君,我们共收降兵一千八百人,缴获战马八十五匹,请问该如何处置?”

    “把他们编入我们的大军,等我们离开武安县的时候,从我们原有的兵马里抽调一千人,来防御武安城,免得袁氏抄了我们的后路。”韩湛在吩咐完之后,又关切地问:“子龙,我军伤亡如何?”

    “回使君的话,”赵云迟疑了片刻,开口说道:“骑兵伤十一人,阵亡两人。”

    得知伤亡人数如此之少,韩湛觉得有些诧异,按照他的想法,刚刚那一仗,怎么也得伤亡四五十个人,结果连死带伤,总共也没超过二十人。

    看到韩湛一脸吃惊的表情,赵云连忙向他解释说:“袁军的校尉战死后,兵士们兵无斗志,都想着仓皇逃跑,所以我军的伤亡才会如此微不足道。”

    等荀攸的书信写完,韩湛一面命令赵云派人将这些书信,送给沿途郡县的太守、县令,一面吩咐典韦:“今晚我们就在武安城内扎营,你要多派人手在四门把守,提防袁氏派人来偷袭。”

    典韦等韩湛一说完,连忙冲他一拱手,说道:“请使君放心,今晚典韦亲自带人巡逻,保证叫一只鸟都飞不进武安城。”

第0088章 韩猛兵败() 
一夜无话。

    天明以后,韩湛又率领大军出发。

    在途中,韩湛忍不住问赵云:“子龙,我们下一个要去的城池是檀台,不知那是是否已经被袁氏的部下所占据。”

    “使君莫要担忧。”见韩湛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赵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