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定会转投别处。”
“我明白了。”韩湛总算明白夏侯云转述的那句话后面的含义了,连忙点着头说:“夏侯姑娘,请你回去转告赵县尉,就说安平王是死在黄巾手里,与孙寨主没有丝毫的干系。假如他愿意为本使君效力,本使君欢迎;如果不愿意,听任他离去。”
夏侯云点着头表示记住了韩湛所说的话,正当她打算告辞离开时,忽然又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连忙补充说:“使君,奴家还有一事,差点向您禀报了。”
“何事?”
“据孙寨主所言,前段时间率兵攻城的黄巾贼渠帅蓝二七,被他关押在山寨之中。他愿意将此人作为见面礼,进献给使君。”
“黄巾贼的渠帅抓住了?!”听说当初漏网的黄巾贼首领,居然落在了孙梁的手里,韩湛不禁喜出望外,连忙对夏侯云说:“夏侯姑娘,你立即返回军中,告诉赵县尉,立即派人将此贼送到涉国县城来。”
荀彧等韩湛一说完,立即着急地问:“不知使君打算如何处置此贼?”
韩湛想到被黄巾贼荼毒的村庄,不禁怒火中烧,他咬着后槽牙恶狠狠地说:“我要将他凌迟处死,剐他三千六百刀,让他受尽折磨而死。”
“什么是凌迟啊?”没想到荀彧却一脸茫然地望着韩湛,不解地说道:“请恕彧见识浅薄,从来不曾听说过此等刑罚。”
韩湛想起凌迟虽然在后世常听说,不过在现在,这种刑罚应该叫别的名字,否则怎么连见多识广的荀彧都不知道呢。因此他只能比比划划地向他解释说:“就是那种割肉离骨、断肢体,再割断咽喉的那种刑罚……”
荀彧听韩湛讲解了半天,终于恍然大悟,连忙点着头说:“彧明白了,使君原来说的是磔诛之刑啊。”
…………
两日后,夏侯云再次返回了县城。这次她不是独自一人回来的,和她同行的还有刚归顺的前安平县尉孙梁,两人带着一队郡兵,将被抓住的黄巾贼渠帅蓝二七押了回来。
听说黄巾贼的渠帅被抓住了,县衙后院的人也纷纷跑出来看热闹。对于他们的这种举动,韩湛没有制止,而是听之任之,反正待会儿要将这个恶贯满盈的黄巾贼押去游街,现在先让县衙里的人围观一下,也算不了什么。
夏侯云和孙梁二人肩并肩地走进了大堂,躬身向韩湛行礼:“属下参见使君!”
“两位免礼,一路辛苦了。”韩湛向两人回礼后,着急地问道:“不知黄巾贼渠帅现在何处?”
孙梁转身冲着堂外,大声地喊道:“把他带上来!”随着孙梁的喊声,两名膀大腰圆的郡兵拖着被五花大绑、挑断了脚筋的蓝二七,从外面走了进来。
韩湛朝下面跪着的蓝二七一看,只见此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顿时没有再看下去的兴趣。他摆了摆手,冲两旁的衙役吩咐道:“先把他关进大牢,等午后在押去游街示众。”
就在蓝二七被几名衙役拖出了大堂时,忽然有一个穿蓝色碎花围裙的女子,从外面冲进了正堂。韩湛看清楚来的人是桂姨,不禁皱起了眉头,心说她怎么这么没规矩,这个县衙大堂也是你随便能闯的吗?
没等他发作,就听到桂姨目不转睛地盯着孙梁,用颤抖的声音问:“你…你是孙…孙县尉吗?”
孙梁见一位年轻女子站在自己面前,问自己是不是孙县尉,感到特别意外,便仔细地打量起对方来。过了片刻,他浑身一震,腾腾腾地朝后面连退了几步,便站在原地发呆,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对方。
“喂,你怎么了?”站在他旁边的夏侯云见到他发呆的样子,连忙用手推了他一下,小声地提醒他:“在使君面前不得失态!”
谁知孙梁根本没有理睬她,而是快步地走到女子的面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她连连磕头,口称:“前安平县尉孙梁,拜见翁主!”
第0077章 新的计划()
孙梁的举动,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
韩湛做梦都没想到会在自己的大堂之上,发生这么狗血的事情。他目瞪口呆地盯着二人,脑子里在回想刚刚听到的称呼:“翁主”!心说翁主不就相当于明清时代的“郡主”么?莫非这位在山寨里当厨娘的女子,真的像自己当初戏言一般,是汉室宗亲不成?
孙梁跪在地上,不停地朝着桂姨磕头。而桂姨没说话,只是撩起蓝色碎花围裙在不住地擦着眼泪。
“真没想到,这位桂姨居然是汉室宗亲。”站在一旁的荀彧喃喃地说:“这真是太出人意料了。”
“舅父,”韩湛听荀彧说话了,连忙压低嗓门问道:“你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荀彧捻着胡须,若有所思地说:“前两日夏侯姑娘说过,这位孙寨主昔日曾是安平县尉,而他又称这位桂姨为‘翁主’,想必她和被黄巾贼所害的安平王刘续有一些渊源。”
荀彧说完,快步地走到了堂前,挥手驱赶那些在门口看热闹的闲人:“好了,这里没你们什么事情了,都散了吧,散了吧!”
等门口的人陆续散去后,荀彧返回了大堂,走到了桂姨和孙梁的面前。他朝桂姨深施一礼,客气地问道:“这位姑娘,不知你与已故的安平王刘续怎么称呼?”
“已故的安平王,乃是奴家的父王。”桂姨抹干净脸上的泪水后,礼貌地回答说:“昔日黄巾贼起事,占据了安平,父王和家眷俱遭了难,只有奴家在孙县尉的保护下,侥幸逃出了生天。”
在确认对方是安平王的女儿后,韩湛也走了过去,他先弯腰扶起跪在地上的孙梁,对他说道:“孙县尉,起来说话。”
等孙梁站起身,韩湛转脸面向桂姨问道:“桂姨,本使君听说孙县尉带你们逃出安平城后,遭到了一股黄巾贼的追杀,除了孙县尉单身逃脱外,其余的人俱已遇难。本使君很好奇,你是怎么活下来的?”
韩湛的问题,也是荀彧以及孙梁、夏侯云等人想知道的答案,所以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桂姨,耐心地等待着她说出答案。
桂姨瘪了瘪嘴,说道:“当初,黄巾贼追杀上来时,幸好有孙县尉带人拼命地挡住贼人。家里的厨娘带着我趁乱逃到附近藏匿起来。等天黑以后,我们两人又重新返回了和孙县尉失散的地方,没想到只见到满地的尸首。
厨娘说安平城被黄巾贼占了,附近的村庄也不安全,黄巾贼随时会来骚扰村子的,便带着我回了她的老家。我迫于无奈,只能和厨娘隐居在山村里,闲着无事跟着厨娘学点厨艺,到处帮人做饭,以维持生计。”
“厨娘如今在何处?”韩湛急于搞清楚面前这位女子,是否真的是安平王刘续的女儿,想找个人来证明她的身份和经历:“莫非也在我的后院吗?”
谁知桂姨却摇了摇头,回答说:“厨娘在黑衣带人抢劫村子,裹挟大家上山落草时,就被黑衣的一名手下杀死了。”
“啊,厨娘死了?”听说能做证人的厨娘已经死掉了,韩湛的心里不免有些隐隐失望:“那谁还能证明你的身份呢?”
“回使君的话,”韩湛的话刚说完,站在一旁的孙梁便声音洪亮地说:“小的能证明,她就是安平王之女。”
虽说韩湛和桂姨见面的时间不多,但他从对方的谈吐和举止,就能看出对方是出身名门,否则当初在山寨初见时,他也不会开玩笑地问对方是不是汉室宗亲了。
“韩使君,”桂姨望着韩湛面不改色地问:“您相信我是真的翁主吗?”
“信!我相信!”韩湛目不转睛地盯着桂姨,察觉到对方的眉目之间隐然有一股贵气,便点着头肯定地说:“我相信你是真的翁主。”
面对韩湛的这个回答,桂姨咧嘴笑了,“不瞒使君,我是安平王的长女,姓刘名桂,年方二十有二。”
确认了对方的身份后,韩湛和荀彧连忙跪下朝刘桂行礼。刘桂站在原地没动,安然地接受了两人的跪拜。等两人起身后,刘桂朝韩湛屈身施礼,把韩湛吓了一跳,连忙伸手扶住对方,有些慌乱地说:“翁主,莫要多礼,本使君受不起您的大礼。”
“韩使君,奴家有一事相求。”刘桂态度诚恳地说道:“请将杀害奴家父王和全家的黄巾贼,明正典刑。奴家来世就算结草衔环,也一定会报答您的大恩大德!”说完,又准备屈身下跪。
别看刘桂是一个落难的皇室成员,如今无权无势,但毕竟别人与生俱来的身份摆在那里,韩湛怎么敢受对方的礼,他连忙伸手扶住对方,大声地说道:“翁主,请放心,我立即命令衙役押黄巾贼游街,然后押往刑场处以磔诛之刑。”
说完这句话,韩湛转身面对孙梁说:“孙县尉,本使君就任命你为监刑官,负责将蓝二七碎尸万段,为你的故主报仇雪恨。你没有异议吧?”
听说任命自己为监刑官,孙梁顿时喜出望外,他连忙向韩湛叉手行礼:“谨遵使君之命。”
…………
半个月后,清剿完涉国县北面山贼和黄巾的赵云,带着部队返回了县城。由于他对青云寨和九松寨的两种不同处置方式,让山贼们认清,要想和官军顽抗到底,就只有死路一条,因此除了少数顽固的山贼会负隅顽抗一番外,其余的山贼几乎都是望风而降。
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赵云前后收编了山贼和黄巾两千余人,还缴获了可供涉国县使用几年的钱粮。而主动承担了帮韩湛招募新兵任务的胡茶,也派人送回了消息,说在邺县等地征召了三千新兵,将会在近期赶回涉国县。
荀彧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到格外开心,他对韩湛说:“湛儿,如今我们的手里差不多有七千兵马,郭奉孝从别处买的粮草,也在源源不断地进入县城,看来我们该着手准备夺取冀州的事宜了。”
别看现在手里有了七千兵马,以及充足的粮食,但韩湛却并没有掉以轻心,他知道这都是一些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新兵,别看人数不少,如果不经过训练,就匆忙派上战场,等于是让他们去送死。因此,他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对荀彧说:“舅父,从明日开始,让典韦和公达表兄率兵去清剿城南方向的山贼,而子龙则留在城里,负责训练新兵。”
“湛儿此举甚善,”对于韩湛的安排,荀彧点头表示赞同:“等剿灭所有山贼之后,我们的新兵也变成了百战之兵,去征讨袁氏的胜算就更高了。”
第0078章 张燕的使者()
两月后的一天,涉国县的正堂。
韩湛端坐在正中,下首左边坐着荀氏叔侄和郭嘉,右边坐着赵云、典韦和夏侯兄妹。正在为刚刚凯旋归来的典韦和荀攸庆功。
韩湛举起手里的酒碗,朝众人示意了一下,开口说道:“诸位,为了庆祝典军侯和荀少府凯旋而归,请!”说完,带头一饮而尽。
典韦将酒碗往几案上一放,随后向韩湛请示:“使君,涉国县北面和南面的山贼、黄巾已经清剿一空,不知何时去清剿东西两面,典韦愿为使君效犬马之劳。”
“典军侯,不着急。”韩湛见典韦求战心情,便笑呵呵地说:“你今天刚刚回城,还是多休养几日再说吧。”
荀攸等韩湛说完后,也站起身说道:“使君,假如我们要清剿西面的山贼,可能还需要搜集船只,以便将我军渡过河去。”
“不管我们下一步去清剿哪个方向的山贼,搜集船只都是必要的。”荀彧接着说道:“剿灭了山贼,我们还需在城西建码头,通过漳水和外界通商,……”
没等荀彧说完,就见罗布从外面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躬身向韩湛报告说:“启禀使君,平难中郎将张将军遣使者在县衙外求见。”
韩湛一脸诧异地问:“张将军是谁啊?”
坐在一旁的赵云连忙向韩湛解释说:“是黑山军的首领,平难中郎将张燕。”
原来罗布说的张将军是张燕啊,韩湛点了点头,吩咐道:“快快有请!”
功夫不大,罗布便领着两个人走进了正堂。其中一名穿着黑色官袍的人上前向韩湛深施一礼,客气地说:“胡质拜见涉国令!”
韩湛听到胡质这个名字,觉得挺熟悉,但仓促之间却没有想起是在什么地方听过。就在这时,坐在右首的赵云、夏侯兄妹都从座位上站起身,弯腰朝来人行礼:“参见胡使君!”
赵云等人的反应,立即让韩湛明白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人是谁了,就是给了赵云募集了一千多新兵的原真定县令胡质。他连忙还礼,笑容满面地说:“原来阁下就是胡使君。不知道胡使君前来,湛不曾远迎,还请赎罪。”
荀彧也起身向胡质施礼:“原来是胡质胡文德,在下颍川荀彧,与令尊胡通达曾经一同为官。”
“原来是荀先生,”胡质听说面前的官吏,居然是自己的父亲一同为官的荀彧,连忙还礼:“在下不知,还请多多赎罪。”
大伙儿寒暄了一番后,胡质叫过跟在身后的那名穿盔甲的男子,向韩湛介绍说:“韩使君,我来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平难中郎将张将军麾下校尉杜长,是他护送在下到此拜见使君的。”
“原来是杜校尉,韩某失礼了。”韩湛朝对方拱了拱手,“请坐下饮酒!”
胡质坐在荀彧身旁,杜长挨着赵云坐下后,韩湛立即吩咐下人给他们新上了酒菜。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他才开口问道:“胡使君,昔日听说你弃官而去,湛还在为不能结识您这样的豪杰之士,而颇为惋惜。今日能在此处见到你,当浮一大白!”
荀彧等胡质陪韩湛喝了一碗酒后,好奇地问:“文德,不知你今日作为张将军的使者到此,有何贵干?”
胡质连忙起身,朝韩湛施礼后说道:“韩使君,质奉张将军之命,前来与您结盟。”
“与我结盟?!”听胡质这么一说,韩湛不禁眼前一亮,要知道张燕手下的黑山军可有百万之众,其中至少能选出十几万精兵,有他们相助,要破袁绍就多了几分胜算。但他转念一想,自己一个无名小辈,张燕怎么会突然会派人来与自己结盟呢?因此他好奇地问:“胡使君,不知张将军为何会想到与湛结盟呢?”
胡质笑道:“自从袁绍入住冀州以后,有百万之众的黑山军,便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早晚会除之而后快。韩使君的令尊曾领冀州,各郡县的旧部甚多,质相信,只要使君登高一呼,势必响应者甚众。张将军是诚意与使君结盟,不知使君意下如何?”
这件事来得太突然了,让韩湛有些不知所措,他低头沉吟不语,脑子里在思考和张燕结盟的利害得失。
见韩湛迟迟不说话,胡质接着说:“使君应该明白,袁氏授予你涉国令一职,不过是为了笼络人心。假如他真正地控制了整个冀州,又剿灭了黑山军,下一个目标就是使君你了。”
郭嘉在今天的宴席里还不曾说过话,此刻见到胡质一再劝说韩湛与张燕解闷,便在自己的座位上气定神闲地摇着手里的羽扇,静静地观察韩湛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荀彧见韩湛迟迟不说话,心中不免着急了。他连忙对韩湛说道:“启禀使君,假如我方与张将军结盟,后方便能稳如磐石,出兵冀州将会后顾无忧了。”
韩湛听到荀彧这么说,没有说话,而是先将目光投向了右首边,看赵云他们有什么反应。赵云和夏侯兄妹都是常山人,自然对活动在那一区域的黑山军的实力有了解,三人都眼巴巴地望着韩湛,希望他能答应这个结盟的请求。
韩湛从三人的神情,猜到了他们的心事,但他没有说话,而是将目光又转向了左手的荀氏叔侄和郭嘉。荀氏叔侄的神情和赵云他们差不多,都用焦急的目光望着自己,等待自己做出最后的决定。而郭嘉呢,则和一个没事人似的,就坐在那里摇他的羽扇,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表情。
观察完众人的表情,韩湛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点了点头,果断地说:“胡使君,韩某决定与张将军结盟。但不知张将军有什么额外的条件没有?”
坐在一旁的郭嘉,听到韩湛表态说要与张燕结盟,手里的羽扇稍稍停顿了片刻,很快又继续扇动起来。正在听胡质讲解张燕附加条件的韩湛,抽空瞅了一眼郭嘉的表情,却见他一点反应都没有,似乎根本没有看到和听到正堂里所发生的一切。
第0079章 韩湛的计划()
韩湛见到郭嘉如此的表情,心中不禁暗自冷笑。等胡质说完张燕的条件后,扭头冲着郭嘉猛地问道:“不知奉孝对张将军所提出的条件,有何见教?”
郭嘉似乎早就料到韩湛会这么问自己,他狡黠地一笑,摇着羽扇不紧不慢地说:“使君的心中不是早已有了决断,何必还多此一问呢?”
坐在荀彧旁边的胡质,见韩湛在听完自己的条件之后,没有征求荀彧的意见,而是问坐在末席的一名年轻文士,不禁感到有些愕然。他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荀彧,想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荀彧连忙凑近他的耳边低声说:“说话的是颍川郭嘉郭奉孝,乃是在下叔侄的朋友,颇有才华,我家使君一直想招揽他。”胡质不了解郭嘉,听了只是微微颔首,根本没有往心里去,他扭头望向韩湛,态度恭谨地问:“韩使君,不知你听了张将军的条件,是如何决断的?”
张燕的条件很简单,假如韩湛起兵,他愿意派五万人马南下,与来自涉国县的兵马夹攻冀州。等韩湛占领冀州城,赶走了袁绍,重新控制了整个冀州之后,他希望能韩湛能将常山郡让与自己。
郭嘉说得对,韩湛早在胡质说完条件后,就在心里做出了决定,不管张燕到时有没有出兵相助,他都可以将常山郡让给对方。反正那里本来就是黑山军的活动区域,他们与当地的官府一直处于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与其占领一块政令无法畅通的地盘,没有还要和所谓的友军勾心斗角,倒不如索性大方一点,将那里全部交给他们管理,这样一来,重情义的张燕至少会对自己感恩戴德。
主意打定,他点了点头,对胡质说:“胡使君,张将军所提出的条件,本使君应允了。请先生和杜校尉在驿馆休息两日,再回去向张将军报讯。”
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