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北境之王-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侯兰从赵云身后出来,朝荀彧行了一礼,回答说:“县丞有所不知,胡县令不愿奉袁氏为主,打算近日弃官而去,因此在临行前,命在下兄妹二人率领县里的郡兵和新募之兵,随子龙前来涉国县。”

    听完夏侯兰的解释,韩湛和荀彧才恍然大悟,怪不得那么小的一个地方,能募集到上千的新兵,原来真定令胡质真的是以倾县之兵相助了。两人不禁对素未谋面的胡质肃然起敬,韩湛关切地问夏侯兰:“夏侯公子,你可知胡县令下一步准备前往何处?”

    夏侯兰摇了摇头,有些为难地说:“在下不知。”

    虽然不知道真定令胡质下一步将前往何处,但韩湛的心里忽然觉得踏实了许多,看着偌大的一个冀州,除了在冀州城里的那些文武迫不及待地要倒向袁绍外,其余郡县不愿听从袁氏号令的官员,也是大有人在。看来只要自己能笼络一批韩氏旧部,那么重新夺回冀州,还是有希望的。

第0069章 意外的收获() 
翌日一早,花虎前来县衙正堂,向正在与荀彧议事的韩湛禀报:“启禀使君,天亮时分,赵县尉、荀少府以及夏侯兄妹,便领着一千兵马出了西面,沿着漳水河北上,准备清剿离县城最近的一股山贼。”

    韩湛听完后,点了点头,淡淡地说道:“知道了!”

    花虎禀报完毕后,却依旧站在原地没动窝。韩湛看了他一眼,好奇地问:“花主簿,还有什么事情吗?”

    “回使君的话,”花虎小心地提醒韩湛说:“您的后院里还有那么多山贼,难道就不怕他们再兴风作浪吗?”

    韩湛当初将那些被俘的山贼,都安排在自己的后院当下人,是考虑到这些人,都是本分的山民,不过受人蒙蔽和裹挟,才不得不落草为寇的。既然在他们中间的内贼已经被清理掉了,那剩下的人就不会对自己再构成什么威胁,因此他不以为然地说:“他们都是本使君治下的百姓,有什么可担心的。”

    荀彧等韩湛说完,插嘴道:“使君,既然今日要将那两名山贼明正典刑,不如派人在城内张贴榜文,让城中百姓都去观刑,使他们知晓勾结山贼黄巾的下场。”

    对于荀彧的提议,韩湛点头表示同意,他立即吩咐花虎:“花主簿,立即安排人手,在城内张贴榜文,让百姓去观刑。”

    等花虎离开,荀彧见堂上没有外人,有些底气不足地问韩湛:“湛儿,你觉得赵县尉与公达此次的出征,会顺利吗?”

    “放心吧,舅父。”韩湛对于赵云和荀攸的组合,是充满信心的,再加上还有武艺高超的夏侯兄妹协助,不能取胜才怪了,“子龙武艺高超,胆识过人;公达表兄机智过人,又精通谋略。再加上夏侯兄妹的协助,一定可以旗开得胜。”

    其实荀彧心里也明白,赵云和荀攸的组合,就算是和别的人数相等的官军较量,也不会落于下风,更何况是一群乌合之众的山贼了。但他还是亲耳听到韩湛所说的话,心里才感到踏实。他岔开话题问道:“湛儿,舅父想知道,你的实力足够后,打算什么时候取冀州?”

    “如果我的手里有五千兵马,”韩湛字斟句酌地说:“那么最迟在今年冬天,就可以兵发冀州。”

    “什么,冬天就兵发冀州?”荀彧被韩湛的话吓了一跳,他用难以置信的语气问道:“袁氏手下兵多将广,就算你手里有五千兵马,也无法与他们抗衡啊?”

    韩湛示意荀彧坐下后,忽然石破天惊地说:“舅父有所不知,根据我这段时间的分析,家父让出冀州,乃是上了袁氏的圈套。”

    荀彧刚刚在几案后坐下,听到韩湛这么说,吃惊地差点从座位上蹦起来,他一脸惊诧地问道:“湛儿何出此言?”

    “舅父难道就从来不曾怀疑过此事?”韩湛反问道:“屯兵河内的袁绍,刚刚因为缺粮而率兵东进,直逼冀州;而公孙瓒就从北平大举南下,在打败了安定守军后,夺取了城池,从而对冀州形成威慑?”

    韩湛所说的话,让荀彧皱着眉头思索起来。别看他在内政方面是一把好手,但在谋略方面却要相对欠缺,他思索了好一阵,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只能继续向韩湛求教:“湛儿,舅父不明白,袁氏是如何说服公孙瓒挥兵南下的?”

    “很简单,”看过《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韩湛,对袁绍所耍的阴谋自然是了如指掌,“袁氏必然派人联络公孙瓒,让他出兵南下夹攻,事成之后,双方平分冀州。而冀州文武颇多袁氏故吏,公孙瓒一兴兵,为求自保,他们必然劝说家父请袁氏入冀州……”

    听完韩湛的一番分析后,荀彧连连点头,觉得很有道理。不过他在略作思考后,还是问出了自己的心中疑问:“湛儿,如果公孙瓒得知袁氏已取了冀州,势必会派遣亲信之人去见袁氏,讨论平分冀州之事,到时袁氏又会如何应付呢?”

    “袁氏心胸狭隘,工于心计,他肯定会虚与委蛇,答应与公孙家平分土地,然后在使者返回途中,派人冒出董卓手下截杀使者。”韩湛努力地回忆着当年在书中所看的内容,一边对荀彧说:“袁氏的这种手段,连三岁小孩都骗不了,更何况公孙瓒。只要识破了袁氏的阴谋,公孙瓒势必与袁氏兵戎相见。到时我们的机会就来了。”

    “我们可以坐山观虎斗,”荀彧听到这里,便猜到韩湛下一步的计划,他满脸笑容地接着说:“等他们拼得两败俱伤时,我们再出兵,定可可以事半功倍。”

    “没错没错,舅父猜得不错,湛儿就是这么考虑的。”韩湛一边打着哈哈,一边心里暗想最好在界桥大战时,韩馥已经在陈留自杀,到时候自己就可以打着替父报仇的名义兴兵,没准不少的冀州旧部还会响应自己。

    两人正说着话,胡茶气喘吁吁地赶到了县衙。他来到大堂之上,朝两人拱拱手,激动地说:“草民参见两位大人!”

    虽说胡茶是不请自到,但韩湛对这位资助自己的大金主,还是表现得非常客气:“原来是胡先生!不知道先生今日到此,有何见解吗?”

    胡茶抬手拭去额头的汗水,笑着说道:“草民听说午时要将两名勾结黄巾的山贼明正典刑,想跟着使君去看热闹。不知可否?”

    对于他这个简单的请求,韩湛自然不会拒绝,便满口答应。

    就在这时,罗布从外面走进来向韩湛请示:“启禀使君,今日要行刑的一名犯人要见您,说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韩湛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将征询的目光望着坐在一旁的荀彧,见他点头表示认可后,对罗布说:“罗队率,把他带上来吧。”

    功夫不大,罗布便带着一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带着脚镣的囚犯来到了大堂。看到坐在桌案后面的韩湛,囚犯连忙扑到在地上,大声地喊道:“使君饶命,使君饶命啊!”

    韩湛看了一眼跪在下面的囚犯,慢条斯理地问:“你有什么事情要见我啊?”

    “回使君的话,”囚犯一边磕头一边激动地说:“小人知道黑衣藏宝之处,愿意充当向导,带使君去将宝藏取出来。”

    听到犯人的话,韩湛不禁怦然心动,上次他去过黑衣的山寨,那里只能用寒酸来形容,家眷都只能依靠养鸡养鸭,甚至种地来养活自己。由于知道黑衣另外一处山寨的山贼,都在战斗中,被赵云所杀,因此黑衣的财宝就成为了一个谜。为了找到这些宝藏,他甚至还留下了一队骑兵,借保护眷属为名,暗中搜索宝藏的下落。

    “你叫什么名字?”韩湛淡淡地问道。

    “小的叫陈叉,”囚犯也许是求生心切,还特意补充了一句:“小的和林三是生死兄弟,小的以前曾经救过他的性命。”

    如果陈叉没有画蛇添足地说后面一句话,也许韩湛会立即宣布将他释放。但听他这么一说,却有了新的想法:自己收容这帮山贼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名囚犯还和林三是生死兄弟,但却从来没主动向自己汇报此事,如果不是今天要被砍头,估计他还会把这个秘密继续隐瞒下去。想到这里,他决定应该再让这个囚犯迟迟苦头。于是他吩咐罗布:“罗队率,将他带下去,和另外一名囚徒一起押往刑场。”

    听韩湛这么一说,荀彧不禁愣住了,他知道韩湛正是创业阶段,黑衣的宝藏有多么重要是可想而知,假如现在把这个陈叉杀掉,那么宝藏的下落就无人知晓了。他连忙站起身,想劝说韩湛:“使君……”

    谁知他刚开口,韩湛便抬手打断了他后面的话:“县丞不必多言,本使君自有计较。”随即又吩咐罗布,“将他带上囚车,与另外一名囚犯一同押往刑场!”

    等罗布带着哭天喊地的囚犯离开后,荀彧不解地问:“使君,既然此人知道黑衣宝藏的下来,为何不赦他死罪,让他戴罪立功,引我们去寻找宝藏呢?”

    “此人既然知道黑衣宝藏的效劳,在县衙里待了这么长的时间,却从来不曾向我禀报过。如果不是要处斩他,这个秘密他还不知要隐瞒多久。”韩湛咬牙切齿的说:“今日我非给他一个教训,让知道知情不报的后果是什么。否则,将来再遇到这种事情,他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韩湛这么一说,荀彧立即明白了意思,感情把陈叉押上刑场,并不是要他的命,只是为了吓吓他,希望他能老实一点。不过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试探的问:“使君的意思,是让他到刑场去陪斩?”

    “没错,希望这次让他到鬼门关前走一遭,他就能老实了。”韩湛爽快地承认以后,对站在一旁的胡茶说道:“胡先生,想看热闹的话,就跟我们一起来吧。”

第0070章 巧请郭嘉() 
汉朝处决犯人,除了谋反等大罪可以立即处死外,其余的死刑犯,一般都要等到秋天霜降至冬至前的这段时间,才能执行。被荀彧判了死刑的三名泼皮,此刻都还关在县衙大牢里,等待秋后处决。城里的百姓见官府张贴榜文,说今日要处决两名私通黄巾贼的犯人,纷纷扶老携幼赶来看热闹。

    站在道路两侧的百姓,伸长了脖子看着两辆装着犯人的木笼车,被衙役推着朝刑场而去。典韦指挥的郡兵,三步一刚五步一哨,手持长枪站在路边,防止百姓接近囚车。

    行刑的木台是刚搭好的,长两丈宽一丈,高不过五尺,但也足以让围观的百姓,将行刑的过程看得清清楚楚。行刑台的四周,站在一圈郡兵,将围观的百姓都挡在了三丈之外。

    囚车来到行刑台前停下,衙役打开了木栅门,将车里五花大绑的犯人带下车,给两人各插上一块写着“斩”字的犯由牌。

    陈叉早就被吓得大小便失禁,衙役强忍着恶臭,将像一摊烂泥似的陈叉从车上拖下来,又拖着上了行刑台。

    而另外一名犯人,他是陈叉的堂兄陈塘,也是企图绑架韩湛的主谋,和自己不争气的堂弟相比,他的表现算是可圈可点。他下车后,仰头长啸一声,随后高喊道:“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他的喊声,顿时引起了周围的一片叫好声。

    陈氏兄弟二人跪在行刑台上,陈塘还仰头望着站在面前的刽子手,一脸不在乎地说:“官爷,待会儿动手时,手下利落点,给我一个痛快!”他丝毫没有注意到,两人行刑,为何只有一名刽子手在台上。

    见两名犯人已经就位,行刑官走到观刑的韩湛面前,躬身行礼:“使君,人犯已经验明正身,可以明正典刑了!”

    韩湛微微点了点头,拿起桌案上写着两名犯人名字的长牌子,看了片刻后,只用红笔勾掉了陈塘的名字,随后递给了行刑官。

    行刑官接过长牌子,见上面只勾掉了陈塘的名字,连忙小声地提醒韩湛:“使君,今天是两名人犯,可您只勾了一人。”

    “我知道,”韩湛点着头说道:“今日只杀陈塘一人,陈叉陪斩。等行刑结束后,再将他押回县衙大牢。”

    等行刑官转身大步朝行刑台走去时,韩湛看到远处围观的人群中,居然有不少男子将他们的孩子扛在肩头,以便他们能看得更清楚一些。见到这种情况,韩湛不禁暗自苦笑,心说杀人这样的场面,大人看看就算了,怎么能让这么小的孩子来看,说不定会让他们产生心理阴影的。也许下次再当众行刑时,应该出一纸榜文,禁止未成年人到场观看。

    行刑官回到行刑台上,高声地宣布:“奉使君令,斩人犯陈塘一名。人犯陈叉在行刑完毕后,重新押回县衙大牢看管。刽子手,准备行刑!”

    在下面围观的百姓,听说只杀一人,顿时不禁哗然。大家都在议论纷纷,行刑台上有两名人犯,为什么只杀一个人?

    听说只杀一人,除了百姓吃惊外,更震惊的是陈塘。他扭头冲着站在身后的行刑官吼道:“为什么只杀我,不杀他?我们两人是同谋,应该是一同斩首的!我不想一个人死,不想一个人死!”他扭动着身子,试图站起来,但捆住他身体的绳子让他的行动变得迟缓,没等他站起来,刽子手已经伸手摁在了他的肩膀上,使他无法站起来。

    坐在韩湛身后胡茶,见到这种情况后,惊诧地问道:“使君,这个人犯怎么了?刚刚他的表现还像一个英雄豪杰,怎么片刻的功夫,他就如同疯癫一般?”

    韩湛听到这个问题,冷笑一声后说道:“他原本以为他们兄弟二人会一起死掉,谁知现在发现要死的只是自己一个人,自然就要发狂了。我想如果给他松绑的话,他估计会亲手杀掉自己的兄弟,好让自己在黄泉路上有个伴。”

    此刻,跪在地上的陈塘还在拼命地挣扎着,同时嘴里不停地喊道:“这不公平,不能只杀我一个人,他也是同谋,他也必须死!”

    可能是他的喊声让行刑官心里不爽,他便朝站在台下的衙役招了招手,示意他们上去帮忙。两名五大三粗的衙役顺着小楼梯上了台,上前分别抓住了陈塘的双臂,使他无法再挣扎。刽子手上前拔掉插在陈塘背上的犯由牌,随手往地上一扔,便高高举起了手里的鬼头大刀。

    刽子手示意两名衙役松手后退,没等陈塘继续挣扎,鬼头大刀就猛地挥下。刀光一闪,陈塘便身首两处,身体嘭地一声倒在了台上。而刽子手则弯腰捡起了陈塘的首级,高高举起向围观的百姓示意,以接受他们的阵阵欢呼。

    …………

    回到县衙的第一件事,韩湛就吩咐罗布将陈叉带上来。

    死里逃生的陈叉一进入大堂,便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拼命地向韩湛磕头,不断感激涕零地说:“多谢使君,多谢使君不杀之恩!”

    韩湛重重地咳嗽了一声,随后说道:“陈叉,你如今是否愿意把黑衣隐蔽山寨的所在,告诉本使君了?”

    陈叉听韩湛这么一说,顿时哭笑不得,他心说我刚刚就想招供,谁知你不听,还让人把我押往刑场,害得我都吓尿裤子了。但这些不满,他只能压在心底,不敢在脸上表露出来,他心里明白,如果得罪了使君,没准明天自己就会和从兄陈塘一个下场了。他连忙回答说:“愿意,愿意,小的愿意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如实地向使君禀告。”

    等韩湛听完陈叉的招供之后,才知道原来那个黑衣的罪恶滔天。他平时在林三等手下的面前,为了笼络人心,不时还干一些劫富济贫的事情。但实际上,他在离山寨三十多里外的地方,还有一处隐蔽山寨,里面有他的十几名亲信,专门跟着他干一些杀人越货的勾当。抢劫来的钱财,都存放在山寨里的一个山洞里,由他的亲弟弟黑熊看管。

    派衙役将陈叉带回大牢后,韩湛和荀彧商议:“舅父,据陈叉所说,黑衣的隐蔽山寨里存放着无数的钱财,湛儿打算明日带兵去清剿那里,县城里就由舅父来坐镇吧。”

    由于荀彧知道山寨里只有十几名山贼,也就没劝说韩湛,而是主动向他建议:“曲军侯典韦勇猛过人,不如让他配你一起去吧。”

    “武将有了,可是还缺少一名谋士相随。”虽然明知明天的清剿行动,不会有多大的危险,但韩湛却想让郭嘉陪自己走一趟。因此他故作遗憾地说:“可惜公达表兄不在此处,不然可以让他陪我同往。”

    “公达虽然不在,但还有另外一个人可以陪你去。”荀彧果然上了韩湛的小圈套,老老实实地说:“郭奉孝的能力远胜公达,有他陪你同往,必然是马到功成。”

    见荀彧的反应果然在自己猜想中,韩湛心中不禁狂喜,但他还故作犹豫地说:“可若是奉孝不答应怎么办?”

    “湛儿请放心。”荀彧主动请缨:“舅父待会儿就亲自去见奉孝,一定要说服他陪你同往山寨剿匪。”

第0071章 和郭嘉的赌约() 
(感谢书友20171101203533055的万赏!)

    初夏的涉国县,放眼望去,草木尽皆绿色。虽然日头高挂,但山间吹来的习习微风,却使人颇感惬意。

    崎岖的山道上,行进着一支军容整齐的部队。队伍的最前面,是骑着黑色战马,身背两支大铁戟的典韦,他的身后是两百名刀盾兵。刀盾兵后面是骑着马并行的韩湛和郭嘉,他们的身后跟着一百名强弩兵和两百名长枪兵,以及一百名推着独轮车的民工。

    纶巾羽扇的郭嘉,骑在一匹灰色的战马上,虽与韩湛并行,却始终一言不发。说心里话,如果不是因为荀彧的竭力相劝,他根本不想陪韩湛出来走这一趟。就十几个山贼,你带的几百人踩也把他们全部踩死了,还用得着自己出马,这不是杀鸡用牛刀么?

    正因为这个原因,郭嘉从出发到现在,还不曾和韩湛说一句话。韩湛见郭嘉对自己如此冷淡,也不生气,毕竟对方是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谋士,有点脾气很正常。自己这次略施小计,让荀彧主动将郭嘉请出来,无非就是想和他套套近乎,以便将来能成功地招揽他。

    又走了一段路,韩湛开口关切地问道:“奉孝,这两日在青楼之中,老鸨可有慢待你之处?若有,请尽管直言,待我回城后,自会去找她理论。”

    听韩湛这么说,郭嘉不好意思再保持沉默了,毕竟自己在青楼的一应开销,都是由面前这位年轻的涉国令付的账,他只能冲韩湛拱了拱手,客套地说:“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