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北海不必客气。”韩湛笑呵呵地回答说“本侯见到你派来的求援使者,得知你们有难,怎么能见死不救呢?因此便率兵星夜赶来救援。”
“敢问府君,”孔融接着问道“打算如何处置那批被俘的黄巾贼?是就地坑杀还是驱入河中淹毙?”
韩湛没想到孔融的心里,居然还念念不忘对付那些已经归降的黄巾军,便板着脸说“孔北海差矣,那些黄巾贼不过是老老实实的农夫,被黄巾贼烧掉了家园、抢走了难以生存的粮食,为了不饿死冻死,只能被迫从贼。既然他们此刻已经归顺,就是大汉的子民,本侯怎么能随便杀害他们呢?”
孔融见韩湛不愿意交出管亥,也不准备处死那些黄巾贼,心里有点暗暗后悔,不该放韩湛等人入城。就在他脑子在琢磨怎么送客之时,忽然听到韩湛在问“孔北海,不知北海这两年可曾闹饥荒?”
韩湛的话让孔融老脸一红,随后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不瞒府君,近年来,黄巾贼频频作乱,以至于农作物歉收……”
在问孔融这个问题之前,韩湛就知道北海作为青州下属的一郡,肯定存在缺粮的情况,否则也不会有黄巾军起事。自己要取得青州,一是可以采取军事的手段,第二就是在粮食上做文章。
冀州粮草充沛,给北海郡供粮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前提是孔融要归顺才行,否则不就为他们做了嫁衣裳。想到这里,韩湛对孔融说道“不瞒孔北海,本侯打算秋收之际,对青州用兵,肃清州内的黄巾贼和公孙瓒的势力,将其纳入冀州的管辖之内。不知到时孔北海是否愿意助一臂之力?”
听到韩湛提出的请求,孔融知道对方绝对不会让自己白帮忙,在迟疑了片刻后,开口问道“府君,不知孔某能得到什么好处?”
韩湛不怕孔融提请求,就怕他不提请求。听他这么说,淡淡地一笑,说道“本侯愿意为北海郡提供粮草,助百姓渡过青黄不接的季节。不知孔北海满意否?”
孔融早在几月前,就在为北海的粮草不足而犯愁。他曾去找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畴劫粮,谁知却被毫不留情的拒绝了。他正为粮草一事犯愁呢,听到韩湛愿意为北海供粮,不禁有些怦然心动。
孔融端起摆在面前的茶碗喝了一口后,小心翼翼地问“不知府君准备让孔某如何协助冀州兵马呢?”
“很简单,”韩湛表情如常地说道“等冀州兵马攻略青州之际,请孔北海借一条道路给我们如何?”
“借道?”孔融听到韩湛的这个请求,脑子里立即冒出了“唇亡齿寒”“假道灭虢”两个成语,心想韩湛不会名义上攻打青州,实际上却是为了夺取自己的北海郡吧?这么一想,他不禁踌躇起来。
。
第374章 启程回邺城()
主簿看到典韦连身上的铁戟都拔出来了,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他担心孔融再避而不见的话,没准典韦一冲动,真的杀进后院就麻烦了。他连忙趁韩湛等人不注意,悄悄地溜进了后院,去给孔融通风报信。
孔融昨晚与主簿商量好了,如果韩湛问起自己,就说自己感染了风寒,为了防止传染他人,暂时不见外客。躺在榻上有点无所事事的孔融,看到自己手下的主簿,连滚带爬地进来,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后问道:“主簿,何事如此惊惶?”
“太守,不好了,不好了。”主簿扑倒在孔融的面前,惊慌失措地说:“韩府君身边那位凶神恶煞的将军,手持双戟准备杀进来了,请太守早做决定。”
孔融每次见到典韦,都会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听到主簿说对方有可能会杀进后院,顿时也紧张起来。他猛地从榻上坐起,连声说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主簿慌忙站起身,一把抓住了孔融的手臂,对他说道:“太守,留在这里是死路一条,我等如果出去,没准还有一线生机。”
“可是,”孔融有些为难地说:“若是韩府君提起让北海郡归顺冀州一事,吾该如何答复他啊?”
“太守,”见到孔融不想出去,主簿急了,“若是你不出去,那恶汉冲进来把你一戟杀掉。只要你一死,北海同样会落入他们的手里。”听主簿陈述了厉害关系后,孔融在屋里再也待不住了,只能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地朝外面走。
等来到大堂之上,孔融见到早就等在那里的韩湛,连忙上前施礼,陪着笑脸说:“让韩府君久等了,孔某偶感风寒,一时无法见客,请府君恕罪。”
孔融称病的原因,韩湛自然是心知肚明,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取北海的最佳时期,便笑着说:“孔北海,本侯今日是特意前来邀请你到邺城去的。”
“去邺城?!”孔融没想到韩湛一开口,就说出这样的话,不禁愣住了,傻傻地问道:“吾去邺城作甚?”
韩湛抱拳朝上拱手说:“孔北海有所不知,当今圣上即将移交邺城。本侯想邀请你一同去朝见圣上。”
听完韩湛这么说,孔融扭头看了一眼身旁的主簿,随后不解地问:“当今圣上不是在冀州城内吗?何时移交去了邺城?”
“本侯前往冀州城迎驾之时,在路上遇到孔北海派出求援的太史慈。”韩湛见孔融对汉献帝已经前往邺城一事一无所知,便向他解释说:“本侯便分兵前往冀州,迎接圣驾前往邺城;自己率一部兵马,前来北海解围。”
“原来是这样啊。”孔融听完韩湛的解释,心里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他猜到韩湛肯定是想借邀请自己前往邺城之机,派人控制北海。虽有心反抗,奈何却是力不从心。他在心里思索了片刻,最后只能无奈地说:“既然圣驾已经到了邺城,那么孔某作为臣子,自然要前往邺城朝见陛下。”
看到孔融对此地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韩湛补充说:“孔北海请放心,你不在北海的这段时间,可以把印绶交给主簿。另外,本侯再留下一支兵马,在此地协助防御,免得再有宵小之徒,来打北海的主意。”
孔融望着韩湛,心想:“如今除了你,恐怕没有谁会打北海的主意吧。”不过这些话只能在心头说说,表面上他还要客客气气地说:“既然是如此,那就有劳府君费心了。但不知我们何时出发?”
“城外的大军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韩湛笑着对孔融说:“假如孔北海方便的话,我们不如现在就出发,如何?”
“好好好,那就现在出发。”孔融说完这句话,转身走到了桌案前,拿起装印绶的木盒,捧着交给了主簿,对他说道:“吾不在北海的这段时间,这里就拜托你了。”
“请太守放心。”主簿接过了装印绶的盒子,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属下一定会不辱使命。”
见孔融已经交割了印绶,韩湛便催促他说:“孔北海,大军还在城外等候,我们现在就动身吧。”
孔融不敢怠慢,连忙命人找来自己的一帮护卫,跟着韩湛等人朝城外而去。从南门出城之时,他意外地发现这里的守军,居然都已经换成了冀州兵马,而北海的兵士却一个都看不到。
韩湛看到孔融在东张西望,赶紧对他说:“孔北海,是这样的,你们的兵士守城辛苦了,因此本侯的属下让他们先回去休息,暂时代替他们在此处执勤。”
孔融发现自己的城门都在韩湛的兵马控制下,心里哪里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摆满是要巧取豪夺了。不过表面上,他还得强颜欢笑地向韩湛表示感谢:“韩府君考虑得真是周到,孔某代表北海的军民,向你道谢了。”
“孔北海客气了,”韩湛笑呵呵地说:“你我都是大汉的臣子,守土保民乃是份内之事,用不着如此客气。”
“韩府君,围城的黄巾贼刚刚被破,城内民心不稳,孔某需要尽快赶回北海安民。”孔融等韩湛说完后,试探地问:“不知几日能重返北海?”
“孔北海何必如此着急呢?”韩湛回答说:“等到了邺城,本侯一定要尽地主之谊,好好地款待孔北海一番,怎么也得住上三五个月才够,哪能这么急着回来呢。”
主簿看到典韦连身上的铁戟都拔出来了,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他担心孔融再避而不见的话,没准典韦一冲动,真的杀进后院就麻烦了。他连忙趁韩湛等人不注意,悄悄地溜进了后院,去给孔融通风报信。
孔融昨晚与主簿商量好了,如果韩湛问起自己,就说自己感染了风寒,为了防止传染他人,暂时不见外客。躺在榻上有点无所事事的孔融,看到自己手下的主簿,连滚带爬地进来,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后问道:“主簿,何事如此惊惶?”
“太守,不好了,不好了。”主簿扑倒在孔融的面前,惊慌失措地说:“韩府君身边那位凶神恶煞的将军,手持双戟准备杀进来了,请太守早做决定。”
孔融每次见到典韦,都会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听到主簿说对方有可能会杀进后院,顿时也紧张起来。他猛地从榻上坐起,连声说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主簿慌忙站起身,一把抓住了孔融的手臂,对他说道:“太守,留在这里是死路一条,我等如果出去,没准还有一线生机。”
“可是,”孔融有些为难地说:“若是韩府君提起让北海郡归顺冀州一事,吾该如何答复他啊?”
“太守,”见到孔融不想出去,主簿急了,“若是你不出去,那恶汉冲进来把你一戟杀掉。只要你一死,北海同样会落入他们的手里。”听主簿陈述了厉害关系后,孔融在屋里再也待不住了,只能硬着头皮,战战兢兢地朝外面走。
等来到大堂之上,孔融见到早就等在那里的韩湛,连忙上前施礼,陪着笑脸说:“让韩府君久等了,孔某偶感风寒,一时无法见客,请府君恕罪。”
孔融称病的原因,韩湛自然是心知肚明,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取北海的最佳时期,便笑着说:“孔北海,本侯今日是特意前来邀请你到邺城去的。”
“去邺城?!”孔融没想到韩湛一开口,就说出这样的话,不禁愣住了,傻傻地问道:“吾去邺城作甚?”
韩湛抱拳朝上拱手说:“孔北海有所不知,当今圣上即将移交邺城。本侯想邀请你一同去朝见圣上。”
听完韩湛这么说,孔融扭头看了一眼身旁的主簿,随后不解地问:“当今圣上不是在冀州城内吗?何时移交去了邺城?”
“本侯前往冀州城迎驾之时,在路上遇到孔北海派出求援的太史慈。”韩湛见孔融对汉献帝已经前往邺城一事一无所知,便向他解释说:“本侯便分兵前往冀州,迎接圣驾前往邺城;自己率一部兵马,前来北海解围。”
“原来是这样啊。”孔融听完韩湛的解释,心里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他猜到韩湛肯定是想借邀请自己前往邺城之机,派人控制北海。虽有心反抗,奈何却是力不从心。他在心里思索了片刻,最后只能无奈地说:“既然圣驾已经到了邺城,那么孔某作为臣子,自然要前往邺城朝见陛下。”
看到孔融对此地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韩湛补充说:“孔北海请放心,你不在北海的这段时间,可以把印绶交给主簿。另外,本侯再留下一支兵马,在此地协助防御,免得再有宵小之徒,来打北海的主意。”
孔融望着韩湛,心想:“如今除了你,恐怕没有谁会打北海的主意吧。”不过这些话只能在心头说说,表面上他还要客客气气地说:“既然是如此,那就有劳府君费心了。但不知我们何时出发?”
“城外的大军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出发。”韩湛笑着对孔融说:“假如孔北海方便的话,我们不如现在就出发,如何?”
“好好好,那就现在出发。”孔融说完这句话,转身走到了桌案前,拿起装印绶的木盒,捧着交给了主簿,对他说道:“吾不在北海的这段时间,这里就拜托你了。”
“请太守放心。”主簿接过了装印绶的盒子,恭恭敬敬地回答说:“属下一定会不辱使命。”
见孔融已经交割了印绶,韩湛便催促他说:“孔北海,大军还在城外等候,我们现在就动身吧。”
孔融不敢怠慢,连忙命人找来自己的一帮护卫,跟着韩湛等人朝城外而去。从南门出城之时,他意外地发现这里的守军,居然都已经换成了冀州兵马,而北海的兵士却一个都看不到。
韩湛看到孔融在东张西望,赶紧对他说:“孔北海,是这样的,你们的兵士守城辛苦了,因此本侯的属下让他们先回去休息,暂时代替他们在此处执勤。”
孔融发现自己的城门都在韩湛的兵马控制下,心里哪里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这摆满是要巧取豪夺了。不过表面上,他还得强颜欢笑地向韩湛表示感谢:“韩府君考虑得真是周到,孔某代表北海的军民,向你道谢了。”
“孔北海客气了,”韩湛笑呵呵地说:“你我都是大汉的臣子,守土保民乃是份内之事,用不着如此客气。”
“韩府君,围城的黄巾贼刚刚被破,城内民心不稳,孔某需要尽快赶回北海安民。”孔融等韩湛说完后,试探地问:“不知几日能重返北海?”
“孔北海何必如此着急呢?”韩湛回答说:“等到了邺城,本侯一定要尽地主之谊,好好地款待孔北海一番,怎么也得住上三五个月才够,哪能这么急着回来呢。”
主簿看到典韦连身上的铁戟都拔出来了,顿时被吓得魂飞魄散。他担心孔融再避而不见的话,没准典韦一冲动,真的杀进后院就麻烦了。他连忙趁韩湛等人不注意,悄悄地溜进了后院,去给孔融通风报信。
孔融昨晚与主簿商量好了,如果韩湛问起自己,就说自己感染了风寒,为了防止传染他人,暂时不见外客。躺在榻上有点无所事事的孔融,看到自己手下的主簿,连滚带爬地进来,不禁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后问道:“主簿,何事如此惊惶?”
“太守,不好了,不好了。”主簿扑倒在孔融的面前,惊慌失措地说:“韩府君身边那位凶神恶煞的将军,手持双戟准备杀进来了,请太守早做决定。”
孔融每次见到典韦,都会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听到主簿说对方有可能会杀进后院,顿时也紧张起来。他猛地从榻上坐起,连声说道:“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ps:书友们,我是红场唐人,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375章 挟天子以令天下()
大军出发后,郭嘉扭头看了一眼行进在队伍里的马车,笑着对韩湛说“主公,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gea没想到你以前曾经救过太史慈的妹纸,如今太史慈肯定会报答主公的这个恩情。嘉在此恭喜主公,再得一员猛将。”
别看韩湛麾下的名将,有了赵云、典韦、黄忠、张辽、张郃、高览等人,不过他还是觉得不够。仅仅凭这些武将,如果只是应付一个方向的作战,还说得过去,要是同时几个方向开战,那么这点武将就根本不够。因此能得到太史慈,真是令韩湛喜出望外。
“奉孝,”韩湛对郭嘉说道“等本侯回到了邺城,就正式封你为军师祭酒。以后出谋划策,掌管监察军务的事,就又你全权负责了。”
谁知郭嘉听后,脸上去露出迷茫的表情“主公,军师祭酒是何官职,请恕嘉孤陋寡闻,从来不曾听说。”
听郭嘉这么一说,韩湛才想起军师祭酒,是曹操在建安三年才专门为郭嘉设立的官职。一个还没出现的官职,郭嘉怎么可能听说呢便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奉孝有所不知,这是本侯专门为奉孝所设的官职。以后本侯还会有很多军师,但是你担任军师祭酒后,就相当于本侯的首席军师,别的军师都要听从你的号令。明白吗”
见韩湛准备授予自己如此重要的官职,郭嘉连忙在马背上拱手说道“嘉多谢主公的厚爱,为主公效力,就算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韩湛在马背上给郭嘉封了一个首席军师的官职,又开始琢磨给赵云、黄忠、典韦等人封什么官目前自己只占据了冀州的大部,要是封个五虎上将、河北四庭柱,未免有点太夸张了,还是直接封他们几人做将军吧。
兵马在路上走了七日,才来到了邺城城外。荀彧得到消息,亲自率领冀州的文武官员出门迎接。韩湛下马与荀彧见礼时,无意中发现欢迎的人群中,居然有几位朝廷的官员。他便低声地问荀彧“舅父,为何人群中,还有朝廷官员啊”
“湛儿,这些人可能是担心你成为董卓一类的人,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所以前来讨好你的。”荀彧低声地提醒韩湛“你回了邺城之后,记得立即去朝见陛下,免得有人说你飞扬跋扈。”
“多谢舅父提醒,”韩湛连忙回答说“等回城之后,自然会去宫中拜见圣上。”
舅甥二人说完悄悄话之后,韩湛指着孔融对荀彧说“舅父,我来给你引荐一下,这位是北海太守孔融。孔太守,这位是冀州长史荀彧。”
荀彧听说站在韩湛身旁的人,就是北海太守孔融,连忙上前见礼“后生晚进荀彧,见过孔北海”
孔融显然是听说过荀彧,也笑着还礼说“文若,孔某这厢有礼了”
等两人见礼完毕,孔融望着荀彧问道“荀长史,孔某远道而来,是想觐见圣上的,不知何时能见到圣上”
“孔北海莫要着急,”韩湛听孔融问的问题,便笑着对他说“本侯待会儿就要去觐见圣上。假如孔北海有兴致的话,我们可以一同前往。”
“如此甚好”
进入邺城,韩湛叫过了人群中的徐庶,指着护在马车旁的太史慈,对他说道“元直,子义如今已经是本侯的麾下,你待会儿给子义的母亲和妹妹在城里找一处宅院,将她们安顿下来。”
徐庶听完韩湛的吩咐,连忙答道“属下遵命”
韩湛朝左右瞧了瞧,没有看到夏侯云的踪影,便好奇地问徐庶“元直,夏侯姑娘在什么地方”
“回主公的话,”徐庶连忙小声地说“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