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州牧府外,有一队兵士守卫,为首的是一名军侯。听到马蹄声由远及近,军侯连忙从府里走出来,站在街道上朝马蹄声传来的方向望去。看到是一名穿着便服的年轻人骑马而来,连忙抬手喝止:“官府重地,来者止步。”
韩湛冲到离军侯还有十几步的地方,猛地一勒马缰,坐骑立即人立起来,两只带着马掌的前蹄在空中使劲地蹬了几下,随后重重地落在了青石石板上。韩湛翻身下马,牵着马走到了军侯的面前,现在问道:“军侯,不知沮监军可在府内?”
军侯听着问话的人声音挺熟悉,等他定睛一看,立即认出是韩湛,连忙单膝跪下,口中说道:“小的参见主公!”
看到带队的军侯已经在街上,朝一位牵着马的年轻人跪下,守在府门外的兵士们心里立即明白,是主公回来了。也齐刷刷地跪下,嘴里同时喊道:“参见主公!”
“免礼,免礼!”韩湛冲众人一摆手,随后又问军侯:“军侯,你还不曾回答本侯,不知沮监军可在府中?”
“启禀主公!”军侯听到韩湛再次提问,连忙恭恭敬敬的回答说:“沮监军和夏侯校尉此刻正在府中。”韩湛听后点了点头,将手里的马缰绳递给了军侯,迈着大步朝府门走过去。
沮授此刻正在府中的议事厅里,和石韬、魏续议事。他开口说道:“广元,你二人此处带回的百姓中,身强力壮者有三千多人,本监军打算将他们编成一组,去参加宫殿的修建……”
韩湛走进议事厅之时,正好听到沮授在说修建宫殿之事,便忍不住插嘴问道:“公与,不知为当今圣上修建的宫殿,何时可以竣工啊?”
沮授等人听到韩湛的声音,不禁一愣,因为按照他们的计算,韩湛带着大队的百姓,就算要回邺城,也至少需要等到晚上,没想到这么早就回来了。三人连忙迎上去,朝韩湛施礼,嘴里说道:“属下等,参见主公!”
“免礼!”韩湛走到正中的位置坐下后,望着沮授问道:“沮监军,你说三月之内,就可以完成宫殿的修建。如今已经五月有余,宫殿依旧未曾完工,不知是何原因啊?”
虽然韩湛用很随和的声音说出这番话,但沮授却慌忙跪下,五体投地的回答说:“启禀主公,虽说属下一再赶工,但由于材料不齐,从而导致了工期不断地延误。”
“原来是这样啊。”韩湛听完后微微颔首,随后轻描淡写地问:“公与,以你的估计,宫殿还有多长时间能够完工啊?”
对于韩湛的这个问题,沮授迟疑了许久,最后咬着牙说:“回主公的话,就算是人手足够,也还需两月。”
如果沮授说几日内就能完工,没准韩湛心里还要担心,如今听他说要两个月,心情反而变得轻松起来。他知道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要修建一座皇宫,就算再简陋,没有半年的时间,也不一定能完工。
他没有再在这个话题上纠缠,而是反问道:“公与,不知圣上如今在何处?冀州城还是在邺城内?”
“回主公的话,”沮授回答说:“圣上如今还在冀州城内。”
得知汉献帝此刻在冀州城内,韩湛不禁想起了幽州的公孙瓒,以及那位随时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连忙又问道:“不知公孙瓒最近可有什么动静?”
“请主公放心,”沮授知道韩湛担心的是什么,慌忙答道:“如今有外族犯边,公孙瓒是自顾不暇,根本无心南下。”
魏续虽然加入冀州军的时间不长,但他也很清楚冀州和幽州之间的恩怨情仇,便忍不住插嘴说:“主公,若是我们趁着公孙瓒自顾不暇之际,派出一支人马,去抄他的后路,想必他到时就会腹背受敌,我们就能轻易地夺取幽州。”
听到魏续的这个建议,韩湛不禁勃然大怒,他用手指着魏续说:“你难道没听沮监军说,外族犯边,公孙瓒正在领兵拒敌么?本侯若是在此时起兵,去攻打公孙瓒,不是便宜了外族么?”
见到韩湛莫名其妙地发火,魏续猜到自己说错了话,连忙跪在地上请罪。好在韩湛并不想和他计较,而是摆了摆手,说道:“魏续,这次的事情,本侯就不计较了。再次再敢如此胡言乱语,定斩不赦!”
第298章 汉献帝封官()
魏续受了韩湛的责备之后,虽然口头认罪,但心里却极度不服气,心说我是为你着想,结果你不光不领情不说,还如此责备我。心里不免对韩湛生出了怨恨,暗想等张辽等人回来以后,将自己所受的委屈告诉他们,然后劝说自己那帮兄弟一起离开冀州。
韩湛没有察觉到魏续的异样,而是继续对沮授说:“沮监军,本侯想问问你,我们现在就迎圣上到邺城,如何?”
沮授想了想,随后说道:“回主公的话,如今宫殿尚未完工,文武百官而也不曾来到邺城,如果这个时候把圣上迎到邺城,未免太早了点。”
“那依你之见呢?”韩湛谦虚地问道。
“待宫殿完工之后,主公再亲临冀州城,将圣驾迎到此处,是最好不过。”沮授说完这番话,可能是觉得修建宫殿的人手还有些不足,便谨慎地问韩湛:“敢问主公,这次返回邺城的百姓中,青壮年有几许?”
“本侯从长安带了五万百姓北上,”韩湛对沮授说道:“不过进入本侯管辖的地域之后,便沿途安置百姓,如今随我回到邺城的也不过万人。而且大多数是妇孺,让她们去修建宫殿,恐有不妥。”
韩湛原以为沮授听完后,脸上会露出失望的表情,谁知对方却面无表情地反问道:“大多数是妇孺?”
“没错,”韩湛点了点头,说道:“万人之中,妇孺至少占到了七千。”
“主公,属下有个想法。”沮授恭恭敬敬地对韩湛说道:“不知当讲不当讲?”
“公与,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属下曾听人说过,主公将这些百姓从长安迁过来后,打算给他们分土地,不知可有此事?”在得到韩湛的肯定回答后,他又接着说道:“这些妇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就算把田地分给她们,她们也没有能力耕种,反而容易荒废了。倒不如让她们帮着修宫殿,也能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
“公与,你刚刚不是说,她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么?”韩湛听沮授这么说,反而越加糊涂了:“那她们到了工地上,又能做些什么呢?”
“可以给工地上的民工,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沮授见韩湛问自己,连忙解释说:“如果有可能,还能将她们婚配给那些单身的民工。”
对于沮授的这种说法,韩湛深以为然。他心里很明白,长安在经过几次动荡之后,青壮年死伤无数,留下了诸多的孤儿寡母,若是真的像沮授所建议的,将她们许配给那些尚未成家的民工,倒也是一桩美事。
韩湛在经过短暂的思索之后,微微颔首,对沮授说道:“公与所言极是,本侯相信那些受益的百姓,一定会对你感恩戴德的。”
傍晚时分,黄忠护送着百姓进入了邺城。韩湛一面让沮授从新到的百姓中抽调妇孺,到修建宫殿的工地帮忙;一面派人前往冀州城,向汉献帝禀报文武百官获救之事。
再说留守冀州城的是张郃和荀彧二人,韩湛派人送的书信,要送给汉献帝,必须要经过二人之手。荀彧看完书信之后,对张郃说道:“儁乂将军,看来主公打算将圣驾迎往邺城了。”
张郃听完后,好奇地问道:“荀长史何出此言?”
荀彧扬了扬手里的书信,对张郃说道:“主公已经击败了李傕、郭汜二人,将困在京师的文武百官都救了出来,最多再过两月,这些官员就能到达邺城。那时候,沮公与所督造的宫殿也完工了,到时主公就能亲自到冀州迎圣驾前往邺城了。”
对于荀彧的这种说法,张郃听完后点了点头,随后反问道:“荀长史,如果圣驾去了邺城,那么你我二人还会留在冀州城吗?”
“儁乂将军乃是主公手下的一员猛将,他肯定会将你留在他的身边。”荀彧向张郃分析说:“若是荀某猜测无误的话,可能会调高览到此驻守。”
听说有可能是高览到此接替自己,张郃点了点头,说道:“荀长史,根据探子回报,公孙瓒最近似有调兵遣将的迹象,若是我们在护送圣驾前往邺城的途中,他兴兵来犯,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倒是一个问题。”荀彧听到张郃这么说,不由皱起眉头思索起来。别看荀彧在内政方面有一套,但说到谋略方面,他却远远不如自己的侄儿荀攸,因此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两全之策,只能含糊其辞地说:“你我不妨将此事禀报主公,让主公拿个章程出来吧。”
魏续受了韩湛的责备之后,虽然口头认罪,但心里却极度不服气,心说我是为你着想,结果你不光不领情不说,还如此责备我。心里不免对韩湛生出了怨恨,暗想等张辽等人回来以后,将自己所受的委屈告诉他们,然后劝说自己那帮兄弟一起离开冀州。
韩湛没有察觉到魏续的异样,而是继续对沮授说:“沮监军,本侯想问问你,我们现在就迎圣上到邺城,如何?”
沮授想了想,随后说道:“回主公的话,如今宫殿尚未完工,文武百官而也不曾来到邺城,如果这个时候把圣上迎到邺城,未免太早了点。”
“那依你之见呢?”韩湛谦虚地问道。
“待宫殿完工之后,主公再亲临冀州城,将圣驾迎到此处,是最好不过。”沮授说完这番话,可能是觉得修建宫殿的人手还有些不足,便谨慎地问韩湛:“敢问主公,这次返回邺城的百姓中,青壮年有几许?”
“本侯从长安带了五万百姓北上,”韩湛对沮授说道:“不过进入本侯管辖的地域之后,便沿途安置百姓,如今随我回到邺城的也不过万人。而且大多数是妇孺,让她们去修建宫殿,恐有不妥。”
韩湛原以为沮授听完后,脸上会露出失望的表情,谁知对方却面无表情地反问道:“大多数是妇孺?”
“没错,”韩湛点了点头,说道:“万人之中,妇孺至少占到了七千。”
“主公,属下有个想法。”沮授恭恭敬敬地对韩湛说道:“不知当讲不当讲?”
“公与,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属下曾听人说过,主公将这些百姓从长安迁过来后,打算给他们分土地,不知可有此事?”在得到韩湛的肯定回答后,他又接着说道:“这些妇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就算把田地分给她们,她们也没有能力耕种,反而容易荒废了。倒不如让她们帮着修宫殿,也能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
“公与,你刚刚不是说,她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么?”韩湛听沮授这么说,反而越加糊涂了:“那她们到了工地上,又能做些什么呢?”
“可以给工地上的民工,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沮授见韩湛问自己,连忙解释说:“如果有可能,还能将她们婚配给那些单身的民工。”
对于沮授的这种说法,韩湛深以为然。他心里很明白,长安在经过几次动荡之后,青壮年死伤无数,留下了诸多的孤儿寡母,若是真的像沮授所建议的,将她们许配给那些尚未成家的民工,倒也是一桩美事。
韩湛在经过短暂的思索之后,微微颔首,对沮授说道:“公与所言极是,本侯相信那些受益的百姓,一定会对你感恩戴德的。”
傍晚时分,黄忠护送着百姓进入了邺城。韩湛一面让沮授从新到的百姓中抽调妇孺,到修建宫殿的工地帮忙;一面派人前往冀州城,向汉献帝禀报文武百官获救之事。
再说留守冀州城的是张郃和荀彧二人,韩湛派人送的书信,要送给汉献帝,必须要经过二人之手。荀彧看完书信之后,对张郃说道:“儁乂将军,看来主公打算将圣驾迎往邺城了。”
张郃听完后,好奇地问道:“荀长史何出此言?”
荀彧扬了扬手里的书信,对张郃说道:“主公已经击败了李傕、郭汜二人,将困在京师的文武百官都救了出来,最多再过两月,这些官员就能到达邺城。那时候,沮公与所督造的宫殿也完工了,到时主公就能亲自到冀州迎圣驾前往邺城了。”
对于荀彧的这种说法,张郃听完后点了点头,随后反问道:“荀长史,如果圣驾去了邺城,那么你我二人还会留在冀州城吗?”
“儁乂将军乃是主公手下的一员猛将,他肯定会将你留在他的身边。”荀彧向张郃分析说:“若是荀某猜测无误的话,可能会调高览到此驻守。”
听说有可能是高览到此接替自己,张郃点了点头,说道:“荀长史,根据探子回报,公孙瓒最近似有调兵遣将的迹象,若是我们在护送圣驾前往邺城的途中,他兴兵来犯,我们该如何应对?”
“这倒是一个问题。”荀彧听到张郃这么说,不由皱起眉头思索起来。别看荀彧在内政方面有一套,但说到谋略方面,他却远远不如自己的侄儿荀攸,因此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一个两全之策,只能含糊其辞地说:“你我不妨将此事禀报主公,让主公拿个章程出来吧。”
魏续受了韩湛的责备之后,虽然口头认罪,但心里却极度不服气,心说我是为你着想,结果你不光不领情不说,还如此责备我。心里不免对韩湛生出了怨恨,暗想等张辽等人回来以后,将自己所受的委屈告诉他们,然后劝说自己那帮兄弟一起离开冀州。
韩湛没有察觉到魏续的异样,而是继续对沮授说:“沮监军,本侯想问问你,我们现在就迎圣上到邺城,如何?”
沮授想了想,随后说道:“回主公的话,如今宫殿尚未完工,文武百官而也不曾来到邺城,如果这个时候把圣上迎到邺城,未免太早了点。”
“那依你之见呢?”韩湛谦虚地问道。
“待宫殿完工之后,主公再亲临冀州城,将圣驾迎到此处,是最好不过。”沮授说完这番话,可能是觉得修建宫殿的人手还有些不足,便谨慎地问韩湛:“敢问主公,这次返回邺城的百姓中,青壮年有几许?”
“本侯从长安带了五万百姓北上,”韩湛对沮授说道:“不过进入本侯管辖的地域之后,便沿途安置百姓,如今随我回到邺城的也不过万人。而且大多数是妇孺,让她们去修建宫殿,恐有不妥。”
韩湛原以为沮授听完后,脸上会露出失望的表情,谁知对方却面无表情地反问道:“大多数是妇孺?”
“没错,”韩湛点了点头,说道:“万人之中,妇孺至少占到了七千。”
“主公,属下有个想法。”沮授恭恭敬敬地对韩湛说道:“不知当讲不当讲?”
“公与,你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属下曾听人说过,主公将这些百姓从长安迁过来后,打算给他们分土地,不知可有此事?”在得到韩湛的肯定回答后,他又接着说道:“这些妇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就算把田地分给她们,她们也没有能力耕种,反而容易荒废了。倒不如让她们帮着修宫殿,也能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
“公与,你刚刚不是说,她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么?”韩湛听沮授这么说,反而越加糊涂了:“那她们到了工地上,又能做些什么呢?”
“可以给工地上的民工,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沮授见韩湛问自己,连忙解释说:“如果有可能,还能将她们婚配给那些单身的民工。”
对于沮授的这种说法,韩湛深以为然。他心里很明白,长安在经过几次动荡之后,青壮年死伤无数,留下了诸多的孤儿寡母,若是真的像沮授所建议的,将她们许配给那些尚未成家的民工,倒也是一桩美事。
韩湛在经过短暂的思索之后,微微颔首,对沮授说道:“公与所言极是,本侯相信那些受益的百姓,一定会对你感恩戴德的。”
第299章 求亲()
黄忠见韩湛不说话,还以为他对张辽不放心,便接着说:“主公,虽说张文远归顺冀州不远,但据末将的观察,此人乃是忠义之辈。不光武艺出众,而且颇有谋略,若是由他镇守冀州,一定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韩湛听黄忠这么说,心里暗暗称奇,觉得黄忠还是有识人的眼光,知道张辽此人乃是忠义之辈。但光是张辽靠得住还不行,韩湛心说他手下还有魏续、宋宪、成宜、侯成四健将呢,他们也个个可靠吗?
人心隔肚皮,若是这四人中间有一个人产生了歪念头,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另外三人。假如四人的意见达成一致后,在张辽的耳边嘀嘀咕咕,那么就算张辽对自己再忠心,也不免会有心结存在。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韩湛迟迟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他抬头对黄忠说:“汉升,如今子龙、典韦、夏侯兰他们都还在长安,我看此事等他们都回来以后再议也不迟。”
见韩湛已经做出了决定,黄忠也不好再劝,只能回答说:“末将遵命。”
议事结束后,韩湛回到了后院。在屋子里忙碌的梨花,看到韩湛从外面走进屋,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公子,政务处理完了?”
“嗯,处理完了。”韩湛坐在床榻上,有气无力地说:“还是以前当冀州牧公子时轻松,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
听到韩湛这么说,正端着一盆水走过来的梨花笑着说:“公子,若是当年韩府君没有受到逢纪狗贼的蛊惑,将冀州让与袁绍,公子此刻还是什么事都不用过问的冀州牧的大公子。”
服侍韩湛洗完脸,梨花让下人将水盆端了出去,随后坐在韩湛的身边,小心翼翼地问:“公子,不知我家伯父何时可以回到邺城?”
“你家伯父?!”正在想事情的韩湛,听到梨花这么问的时候,先是一愣,随后想起梨花是徐庶的侄女,便笑着回答说:“元直先生在长安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置,估计至少还需要一两个月,才能返回邺城。”
得知徐庶还要等一两个月,才能返回邺城,梨花的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韩湛伸手在她的脸颊上轻轻地掐了一把,“梨花,你可是徐家的大小姐,还留在我的府中当婢女,未免有失身份。依本侯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