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北境之王-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名庄丁听到二公子的吩咐,慌忙拉着蔡琰朝停在一旁的马车而去。蔡琰自然不肯轻易就范,虽然抓住她的是两名强壮的庄丁,但她还是拼命地挣扎着:“放开我,快点放开我!”

    在拼命挣扎之下,两名庄丁还真有点奈何不了她。逢纪见蔡琰不肯就范,连忙又冲旁边的另外几名庄丁说道:“你们还愣着做什么,快点去帮忙,把她绑上,塞进马车就是了。如果再继续吵闹,就把她的嘴堵上。”庄丁们七手八脚地绑上了蔡琰,又将她的嘴堵上后,才塞进了马车。

    看到蔡琰被塞进了马车,黄石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随后问逢纪:“逢伯父,我们现在就向北行,准备渡河去渤海郡吗?”

    逢纪的心里想的是去长安投奔李傕、郭汜,怎么可能向北走,因此听到黄石这么问,立即摇着头说:“不行,我们不能向北行。”

    “逢伯父。”对于逢纪的这种说法,黄安有些不解地问:“我们不是要去渤海郡吗?不朝北走,又该朝什么方向走呢?”

    “虽说墓园的守卫撤走了,但难保附近没有人到这里来拜祭。一旦他们发现这里空无一人,肯定会去报官。张太守如果不蠢的话,一定能猜到此事乃是我等所为,定会派人向北去追赶。如果我们朝北走,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追上,到时事情就麻烦了。”

    逢纪的话,让黄安的心里一阵阵发慌,他有些慌乱地问道:“那我们该朝什么地方而行呢?”

    “这还用说嘛?”黄石抢先接话说:“我们立即向东行,将蔡小姐送回了庄子以后,再随逢伯父北上也不迟。”

    对于自家兄弟的这种说法,黄安觉得倒是不错。只要将蔡小姐送回黄家庄安置,自己和二弟就能放心大胆地随逢纪北上了。但他的话还没有出口,就听到逢纪说道:“不管是向北还是向东,都不妥当,我看还是向西吧。就算有追兵,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我们会反其道而行,等摆脱了追兵,我们再向北行也不迟。”

    黄安此刻有点六神无主,听到逢纪这么说,慌忙点了点头,说道:“一切但凭逢伯父做主。”就这样,装载着蔡琰的马车朝着西面而去。

    蔡家的下人,在墓园里来回地搜索了两遍,依旧没有看到蔡琰的踪迹,众人不禁慌神了。好在有位持重的老家丁,还没有完全乱了方寸,他一边让众人继续寻找,一边将拉车的马匹解开,骑着马回蔡府报讯去了。

    蔡邕的堂弟蔡谷,得到老家人的汇报后,立即意识到蔡琰被人劫走了,连忙来到太守府,求见自己的好友主簿常林,希望他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第250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将军离开太守府后,立即返回军营点齐了人马,分成两路,向北和向东去搜寻蔡琰的下落。他知道此事关系重大,因此自己带着骑兵朝北而去;而向东的这队骑兵,也由他信任的一名心腹军侯统帅。

    但由于逢纪的老奸巨猾,使常林他们的判断出了差错,以至于两路追击的人马,最后都扑了空。

    天黑之后,失望而归的吴将军回到了太守府,向张邈请罪:“回太守的话,末将领兵追赶到黄河边,依旧没有看到蔡小姐的踪迹。沿途向行人打听,他们也没有看到有马队带着马车经过。”

    常林等吴将军说完后,抱着一丝侥幸问道:“吴将军,那向东的那一路人马呢?”

    吴将军摇了摇头,苦笑着说:“回常主簿的话,也是扑空了!”

    “两路都扑空了。”张邈听到吴将军这么说,猛地站起身,背着手在屋里来回地走动着,同时嘴里说道:“莫非他们插上翅膀飞走了不成?”

    对于两路人马都没等找到了蔡琰,常林的心里也很失望。他起身对张邈说:“太守,蔡小姐失踪之事,以属下之见,还是尽快遣人报之韩亭侯。否则等他通过安排在陈留的细作,知晓此事后,恐对太守不利。”

    张邈听常林这么说,心里不禁一阵阵发毛,他想到韩馥投奔自己没多久,就在陈留自杀身亡,韩湛就是借着替父报仇雪恨的由头,起兵讨伐袁绍。别看袁绍家世显赫,四世三公,但韩湛起兵之后,原先的冀州旧部就纷纷望风而降,几乎没有打什么硬仗,便收复了冀州的大多数的地区。若是对方知道蔡琰失踪,而自己又故意知情不报,到时迁怒于自己,陈留就危险了。

    想到这里,张邈连忙对常林说:“伯槐所言极是。那依你之见,我们该派何人去邺城,向韩亭侯报告此事呢?”

    常林想了想,便毛遂自荐地说:“太守,属下对此事比较了解,不如就由在下去邺城见韩亭侯吧?”

    “如此甚好!”张邈见常林主动请缨,便连忙点头说:“既然是如此,待本太守连夜备下礼物,伯槐明日一早,便可以动身前往邺城。”

    一夜无话。

    第二天清晨,张邈亲自将常林送出了陈留,并一再叮嘱他说:“伯槐此去邺城,一切都可以便宜行事。切记莫让韩亭侯怪罪被太守。”

    常林见张邈如此怕事,心里对他升起了一丝不满,心说若不是你受逢纪的蛊惑,非要撤掉了看守墓园的兵士,哪里会有这种事情发生。虽说他心里对张邈不满,但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地说:“请太守放心,属下一定不负重托。”

    护送常林去邺城的,正是昨天去搜寻蔡琰的那位吴将军。当常林一行人来到黄河边,等待渡船之际。吴将军感慨地对常林说:“常主簿,昨日末将带人追到此次,在渡口向人打听,得知此处根本没有大队人马渡河,莫非是我们搞错了?”

    “搞错了?!”听到吴将军这么一说,常林莫名其妙地打了一个哆嗦,心里立即想明白了一个问题,以逢纪的机智,在劫持了蔡琰之后,怎么可能带着人走常人都能判断的方向呢?他不禁狠狠地一跺脚,愤愤不平地说:“可恶,可恶啊!”

    常林的反应,把吴将军搞糊涂了。他不解地问:“常主簿何事烦恼啊?”

    常林长叹一声,对吴将军说:“吴将军,你我都中了逢纪的奸计。以他的性格,劫持了蔡小姐之后,怎么可能大摇大摆地向东或向北而行呢?为了摆脱我们的追兵,他势必反其道而行。”

    听常林这么一解释,吴将军也搞明白怎么回事了。他试探地问:“以常主簿之见,那逢纪劫持了蔡小姐之后,肯定是带着人马向西或者向南而去了?”

    “正是如此。”常林懊恼地说:“可惜在下昨日没有想到这些,否则一定不会让逢纪狗贼逃脱。向南都是崇山峻岭,他们肯定不会往那边走。如果在下没有猜错的话,他们肯定是向西而去,走出百里之后再掉头向北,渡河北上渤海。”

    “那我们现在派人回去通知太守。”吴将军听常林这么一说,感觉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连忙建议说:“请他立即派人向西去追赶,没准能救出蔡小姐也说不定。”

    “晚了,晚了。”常林摇着头,连说两个“晚了”,“逢纪他们都是骑兵,两天的时间至少已经走出了一百五十里,没准现在早就渡河北上了。我们就算请太守出兵,也追不上他们了。我们还是到邺城,去向韩亭侯请罪吧。”

    此时,逢纪等人已经在陈留西面一百五十里的地方。黄安见此处距离陈留够远了,便对逢纪说:“逢伯父,此处距离陈留已经有一百五十里,就算张太守猜到了我们会走这个方向,等他派人追来,也无法追上我等。不如就此调头北上,尽快渡河赶往渤海吧?”

    “贤侄差矣。”逢纪的目的地是长安,而不是什么渤海,因此听到黄安的提议后,他立即摇着头说:“我们此时不光不能点头北上,反而要继续西行。”

    “逢伯父,这又是为何呢?”逢纪的话把黄安搞糊涂了。

    吴将军离开太守府后,立即返回军营点齐了人马,分成两路,向北和向东去搜寻蔡琰的下落。他知道此事关系重大,因此自己带着骑兵朝北而去;而向东的这队骑兵,也由他信任的一名心腹军侯统帅。

    但由于逢纪的老奸巨猾,使常林他们的判断出了差错,以至于两路追击的人马,最后都扑了空。

    天黑之后,失望而归的吴将军回到了太守府,向张邈请罪:“回太守的话,末将领兵追赶到黄河边,依旧没有看到蔡小姐的踪迹。沿途向行人打听,他们也没有看到有马队带着马车经过。”

    常林等吴将军说完后,抱着一丝侥幸问道:“吴将军,那向东的那一路人马呢?”

    吴将军摇了摇头,苦笑着说:“回常主簿的话,也是扑空了!”

    “两路都扑空了。”张邈听到吴将军这么说,猛地站起身,背着手在屋里来回地走动着,同时嘴里说道:“莫非他们插上翅膀飞走了不成?”

    对于两路人马都没等找到了蔡琰,常林的心里也很失望。他起身对张邈说:“太守,蔡小姐失踪之事,以属下之见,还是尽快遣人报之韩亭侯。否则等他通过安排在陈留的细作,知晓此事后,恐对太守不利。”

    张邈听常林这么说,心里不禁一阵阵发毛,他想到韩馥投奔自己没多久,就在陈留自杀身亡,韩湛就是借着替父报仇雪恨的由头,起兵讨伐袁绍。别看袁绍家世显赫,四世三公,但韩湛起兵之后,原先的冀州旧部就纷纷望风而降,几乎没有打什么硬仗,便收复了冀州的大多数的地区。若是对方知道蔡琰失踪,而自己又故意知情不报,到时迁怒于自己,陈留就危险了。

    想到这里,张邈连忙对常林说:“伯槐所言极是。那依你之见,我们该派何人去邺城,向韩亭侯报告此事呢?”

    常林想了想,便毛遂自荐地说:“太守,属下对此事比较了解,不如就由在下去邺城见韩亭侯吧?”

    “如此甚好!”张邈见常林主动请缨,便连忙点头说:“既然是如此,待本太守连夜备下礼物,伯槐明日一早,便可以动身前往邺城。”

    一夜无话。

    第二天清晨,张邈亲自将常林送出了陈留,并一再叮嘱他说:“伯槐此去邺城,一切都可以便宜行事。切记莫让韩亭侯怪罪被太守。”

    常林见张邈如此怕事,心里对他升起了一丝不满,心说若不是你受逢纪的蛊惑,非要撤掉了看守墓园的兵士,哪里会有这种事情发生。虽说他心里对张邈不满,但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地说:“请太守放心,属下一定不负重托。”

    护送常林去邺城的,正是昨天去搜寻蔡琰的那位吴将军。当常林一行人来到黄河边,等待渡船之际。吴将军感慨地对常林说:“常主簿,昨日末将带人追到此次,在渡口向人打听,得知此处根本没有大队人马渡河,莫非是我们搞错了?”

    “搞错了?!”听到吴将军这么一说,常林莫名其妙地打了一个哆嗦,心里立即想明白了一个问题,以逢纪的机智,在劫持了蔡琰之后,怎么可能带着人走常人都能判断的方向呢?他不禁狠狠地一跺脚,愤愤不平地说:“可恶,可恶啊!”

    常林的反应,把吴将军搞糊涂了。他不解地问:“常主簿何事烦恼啊?”

    常林长叹一声,对吴将军说:“吴将军,你我都中了逢纪的奸计。以他的性格,劫持了蔡小姐之后,怎么可能大摇大摆地向东或向北而行呢?为了摆脱我们的追兵,他势必反其道而行。”

    听常林这么一解释,吴将军也搞明白怎么回事了。他试探地问:“以常主簿之见,那逢纪劫持了蔡小姐之后,肯定是带着人马向西或者向南而去了?”

    “正是如此。”常林懊恼地说:“可惜在下昨日没有想到这些,否则一定不会让逢纪狗贼逃脱。向南都是崇山峻岭,他们肯定不会往那边走。如果在下没有猜错的话,他们肯定是向西而去,走出百里之后再掉头向北,渡河北上渤海。”

    “那我们现在派人回去通知太守。”吴将军听常林这么一说,感觉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连忙建议说:“请他立即派人向西去追赶,没准能救出蔡小姐也说不定。”

    “晚了,晚了。”常林摇着头,连说两个“晚了”,“逢纪他们都是骑兵,两天的时间至少已经走出了一百五十里,没准现在早就渡河北上了。我们就算请太守出兵,也追不上他们了。我们还是到邺城,去向韩亭侯请罪吧。”

    此时,逢纪等人已经在陈留西面一百五十里的地方。黄安见此处距离陈留够远了,便对逢纪说:“逢伯父,此处距离陈留已经有一百五十里,就算张太守猜到了我们会走这个方向,等他派人追来,也无法追上我等。不如就此调头北上,尽快渡河赶往渤海吧?”

    “贤侄差矣。”逢纪的目的地是长安,而不是什么渤海,因此听到黄安的提议后,他立即摇着头说:“我们此时不光不能点头北上,反而要继续西行。”

    “逢伯父,这又是为何呢?”逢纪的话把黄安搞糊涂了。

    “正是如此。”常林懊恼地说:“可惜在下昨日没有想到这些,否则一定不会让逢纪狗贼逃脱。向南都是崇山峻岭,他们肯定不会往那边走。如果在下没有猜错的话,他们肯定是向西而去,走出百里之后再掉头向北,渡河北上渤海。”

    “那我们现在派人回去通知太守。”吴将军听常林这么一说,感觉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连忙建议说:“请他立即派人向西去追赶,没准能救出蔡小姐也说不定。”

    “晚了,晚了。”常林摇着头,连说两个“晚了”,“逢纪他们都是骑兵,两天的时间至少已经走出了一百五十里,没准现在早就渡河北上了。我们就算请太守出兵,也追不上他们了。我们还是到邺城,去向韩亭侯请罪吧。”

    此时,逢纪等人已经在陈留西面一百五十里的地方。黄安见此处距离陈留够远了,便对逢纪说:“逢伯父,此处距离陈留已经有一百五十里,就算张太守猜到了我们会走这个方向,等他派人追来,也无法追上我等。不如就此调头北上,尽快渡河赶往渤海吧?”

    “贤侄差矣。”逢纪的目的地是长安,而不是什么渤海,因此听到黄安的提议后,他立即摇着头说:“我们此时不光不能点头北上,反而要继续西行。”

    “逢伯父,这又是为何呢?”逢纪的话把黄安搞糊涂了。

第251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中)() 
    夏侯兰离开邺城后的第五天,带着袁氏兄弟返回了邺城。

    见到袁氏兄弟的到来,韩湛真是喜出望外。不过他深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路,因此没有急着让袁熙写什么退婚书,而是将两人安排在后院,好吃好喝地招待着。

    袁家兄弟一来到邺城,心里便明白,自己的父亲被韩湛打败了,如今已经成为了丧家之犬,人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看到韩湛如此客气地招待自己,两人的心里感到很不踏实。

    袁谭找了一个没人的机会,问袁熙:“二弟,你说韩亭侯将我们从冀州带到邺城来,所为何事啊?”

    别看袁家兄弟以前一直不和,但两人被韩湛关在冀州的大牢里,时间一长,兄弟间的感情反而变得融洽了。袁熙此刻听到袁谭在问自己,摇了摇头,把两手一摊说道:“大哥,小弟整日与你寸步不离。你都不知道,我又能从何而知呢?”

    袁谭仰头望着屋顶,一头雾水的说:“杀又不杀,放又不放,只是将我兄弟二人软禁在州牧府的后院,韩亭侯这究竟是要做什么?”

    就在两兄弟猜测韩湛的心事时,韩湛正在议事厅里,与赵云、郭嘉等人商议让袁熙写退婚书,然后自己再到甄府去求亲一事。

    郭嘉笑呵呵地说:“主公只要把袁家兄弟一刀砍了,有没有退婚书,去甄家求亲,都是一样的。”

    赵云听到郭嘉劝韩湛杀袁家兄弟,不由紧张地望向了韩湛,心里暗自猜测自己的这位结义兄弟,是否会听从郭先生的劝说,把袁氏兄弟一刀杀了。

    不过好在他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韩湛听完郭嘉的话之后,只是摇了摇头,说道:“袁本初如今已经是没牙的老虎,对我们已经无法构成任何威胁。本侯就算将两个儿子都还给他,他也翻不起什么浪花,何必要为了这两个人,脏了我们的手呢?”

    “主公仁义!”韩湛的话刚说完,赵云连忙起身奉承道:“若是肯放掉袁家兄弟,想必袁本初一定会对你感激不尽的。”

    “子龙将军。”听到赵云称呼自己主公,韩湛也识趣没有称呼对方为大哥,而是打着官腔问道:“你觉得什么时候可以让袁熙写退婚书啊?”

    没等赵云回答,陈到忽然急匆匆地从外面走了进来,向韩湛禀报说:“启禀主公,典韦将军巡哨回来了,还带来一名来自陈留的使者。”

    “来自陈留的使者?”韩湛听到这个地名时,心里忽然涌起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连忙吩咐陈到:“快请典韦将军和陈留使者到此叙话。”

    陈到转身离开后,韩湛朝左右的郭嘉、赵云看了一眼后,皱着眉头说:“子龙、奉孝,你们说说为何张邈会忽然派人前来,某非是昭姬那里出什么事情了?”

    “主公多虑了。”郭嘉听了韩湛的担忧,笑着说:“也许是张邈听说主公取了邺城,生怕你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因此专门派人来示好。”

    韩湛听到郭嘉这么说,便点了点头,有些口不对心的说:“希望如此吧。”

    过了没多久,陈到便带着典韦和常林二人来到了议事厅。

    典韦先上前向韩湛行礼,口中说道:“末将参见主公!”

    “典韦将军免礼!”韩湛朝典韦身后的常林看了一眼,发现是一个生面孔,便笑着问道:“这位可是来自陈留的使者,不知如何称呼?”

    “在下陈留主簿常林。”常林听韩湛问自己,连忙上前施礼:“参见亭侯!”

    “常主簿免礼!”韩湛朝常林一摆手,用客气而疏远的语气问道:“不知道张太守派阁下到此,有何见解啊?”

    “原来是伯槐先生。”郭嘉听到常林自报姓名,连忙起身朝对方施礼,客气地说:“颍川郭嘉,见过先生。”

    “原来是郭嘉郭奉孝,”常林得知坐在韩湛身边的谋臣,居然是在颍川颇有名的郭嘉,不由肃然起敬:“常某曾听说奉孝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