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唐兴衰-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光是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就是普通的人也是一样。如果你为人好,谁都乐意帮你,那你的路就会好走;如果你为人不好,谁都恨你,谁都想拆你的台,那你的路就会不好走。

    今天的西蜀,就是这样。

    司马中一看:西蜀的大军马上就要到长安了,他们占领了长安后,长安乃至整个秦川的老百姓就会遭殃啊!就是他们不能永久占领长安,他们就是只占领长安几日,对长安乃至整个秦川的老百姓也没什么好处啊!

    司马中心想:我怎么才能救长安呢?

    司马中还真想出主意来了。

    司马中就找西蜀的皇上王衍去了。

    司马中知道:王衍年轻,又没主意,好糊弄。

    司马中可不敢去见德一海,他知道德一海是狐狸。

    司马中见到了王衍之后,他就对王衍说:“皇上,您说,咱是不是在这个时候,分出一部分人马打潼关更好啊?”

    王衍说:“为什么?”

    司马中说:“潼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也是。我看,现在的潼关更重要。因为现在的潼关是秦川通往他李唐各地的咽喉要道。如果潼关在咱的手里,潼关那个地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咱的人在那儿一守,他李唐各地的兵马也好,粮草也好,就无法援长安。如果潼关不在咱的手里,如果他李唐各地的兵马以及粮草一援助长安,他李唐的兵马也多,他李唐的粮草也多,说不定咱还兴许会危险。”

    王衍一听:也是。

    司马中为什么说潼关很重要呢?

    懂历史的人都知道,潼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的潼关又是李唐的秦川通往李唐各地的咽喉要道,所以说这个潼关很重要。打开地图一看就知道,秦川的东面是黄河,西面是黄河,北面是长城,南面是与西蜀交接的大山。所以说当时的秦川就如同一个葫芦,这葫芦的葫芦口就是潼关。因为秦川四面封闭,要想从秦川出出入入只有潼关一条路,所以说这个潼关很重要。

    我所说的潼关重要,当然是指当时说的,因为当时的科学很不发达,当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只要有大山或者大河拦路,就很难通过。

    所以司马中说,如果潼关在西蜀的手里,那西蜀占领秦川以后,就永远占领秦川了。如果潼关不在西蜀的手里,李唐的地盘比西蜀大,人马比西蜀多,如果李唐的援军一到,西蜀说不定还会危险。

    司马中这一说,王衍是连连点头。

    王衍虽说年轻,可他也知潼关的重要啊!

    王衍在他很早很早的时候就想当皇上了。他还不到十岁的时候,他就想当皇上了。他不但想当西蜀的皇上,他还想当整个天下的皇上。他爹是“皇上”,他当然想即他爹的位了。所以他平时跟先生学了不少这里那里的地理情知识。

    王衍哪儿知道,这回司马中可没有向着他。

    司马中之所以想让王衍分出一部分人马来打潼关,那是司马中想为长安减轻点负担。不然的话,二十万大军一到,长安不就危险了吗?虽然司马中也知道,就是给西蜀分出几万人马来,也不一定真的能改变长安的命运,可总比二十万人马围困长安,负担轻些啊。

    那么,司马中就不怕西蜀真把潼关拿下吗?

    司马中知道:西蜀拿不下潼关,潼关那个地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蜀不会轻易拿下。如果潼关在西蜀的手里,潼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潼关在李唐的手里,潼关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所以西蜀一般拿不下潼关。

    司马中的话,王衍还真信了。

    王衍问司马中:“司马中,你说,让谁去打潼关为好呢?”

    司马中说:“以臣看,这事最好让胡鹏去。”

    王衍一听,非常高兴。

    王衍当即吩咐人:“把胡鹏给我叫来!”

    有人就把胡鹏叫来了。

    胡鹏是谁啊?

    胡鹏是王衍的表弟,也是王衍的结拜兄弟。

    胡鹏这人力大无比,他也对王衍也很忠心,王衍也很信任他。

    王衍见胡鹏来了,王衍当即吩咐:“胡鹏,朕给你一支大令,命你领五万人马去去潼关!”

    “遵旨!”

    胡鹏高兴。

    胡鹏为什么高兴呢?

    一来,皇上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他认为皇上看得起他;二来,皇上让他单独领一路人马行动,他也自由;三来,如果这事给皇上办成了,皇上也会给他记一功,他还说不定升官发财。

    可胡鹏、王衍哪里知道,这回司马中可没长好肠子。

第四十二回 长安保卫战(八)() 
王衍让胡鹏去打潼关。

    王衍、胡鹏哪里知道,这回司马中对他们来说,可没长好肠子。

    胡鹏还非常感谢司马中呢。

    因为这主意是司马中出的,要不是司马中在皇上面前保举他,他不会这么风光。

    胡鹏为了感谢司马中,他也在皇上王衍的面前保举了司马中。他想让司马中做他的参谋。王衍也同意了。

    就这样,胡鹏高高兴兴地点兵去了。

    司马中更高兴。

    司马中心说:让我跟胡鹏一块去更好,胡鹏是一愣小子,他好糊弄。那样的话,我更能助李唐一臂之力。

    ******

    胡鹏这一点兵,很快让元帅德一海知道了。

    德一海心说:什么?皇上让胡鹏去打潼关?这……,这好吗?

    德一海就找王衍去了。

    德一海一见王衍,他就说了:“皇上,您这次让胡鹏去打潼关,这好吗?”

    王衍说:“有什么不好的?”

    德一海说:“在咱这次出兵之前,臣对皇上说过,咱这次有三手准备。一手准备,咱打下秦川以后,以秦川为跳板,然后再打李唐的其它地方;二手准备,咱打下秦川以后,咱永远得到秦川这个地方;三手准备,咱这次打秦川,咱能掠夺点他们的财物。如果是一手准备和二手准备,咱这次打潼关有用。如果是一手准备,咱想得到整个的天下,当然取潼关是必须的;如果是二手准备,咱取潼关也很必要,因为咱想永久占领秦川,潼关是秦川通往李唐各地的咽喉要道,占领秦川后为防止李唐复夺,咱也得占潼关。可要三手准备的话,咱占潼关可就没什么必要了?三手准备是为了取得点他们的财物,他们的财物多都在长安,潼关那个地方什么也没有,咱取潼关干什么?”

    王衍说:“难道咱这次出兵,为得只是掠夺他们的财物吗?”

    “这……。”

    德一海没词了。

    德一海知道,要再多说的话皇上就不高兴了。

    “三手准备”,当然是得到的东西越多越好了。最好能得到整个的天下。不能得到整个天下,起码也能得到秦川一地。实在得不到,那没法。现在结果还没出来,就往最差的地方想,皇上当然不高兴了。

    现在王衍正想着得到秦川之后,再得到整个的天下,当整个天下的皇上呢。至少也能得到秦川之后,永久占领秦川,做整个秦川和西蜀的皇上,现在你要往他身上泼凉水,说他只能像强盗一样,打长安只是为了夺点财物,他当然不高兴了。

    德一海没法,德一海只好告辞了。

    德一海从王衍那里走了以后,他越想这个司马中越有问题。但是,没法。

    胡鹏领着五万人马走了。

    *******

    之后,西蜀的人马继续前行。

    这一天,西蜀的人马就来到了长安。

    西蜀的人马来到长安,他们就就攻开城了。

    西蜀也怕时间一拖长,李唐的援军会到啊!

    李唐的地盘比我们大,人马比我们多,万一他们的援军一到,那还了得!

    现在西蜀的意思是,越快越好。

    *******

    这时候的长安怎么样了?

    自从长安节度使李存霸得知西蜀要兵发长安的消息以后,他先是给凤翔、灵州、延州三个地方的知府写了信,要求他们筹集人马,同时他也给长安的知府林阵传了口信,也让长安知府林阵筹集人马。

    长安知府林阵接到李存霸的口信之后,他就找他几个手下人商议。

    这时有人就给林阵出了个主意:“咱就在节度使李大人的眼皮底下,您倒不如直接去问问他。”

    林阵就找李存霸去了。

    林阵和李存霸同在一个城里,他不像于保善、玉宝山、俞宝扇。于保善、玉宝山、俞宝扇都离李存霸远,他们有事没法直接问李存霸,可林阵行。

    林阵见到了李存霸之后,他一问李存霸,李存霸说,当然是人马越多越好了。

    林阵一听:人马越多越好?既然人马越多越好,那就让所有的青壮年都来吧!

    就这样,林阵也让他长安地面上所有的青壮年都拿起了刀枪。

    林阵也筹了三万人马。

    林阵刚把人马筹集好,西蜀的大军就到了。

    *******

    李存霸和林阵见西蜀的大军来了,他们就加紧守城。

    李存霸和林阵也不出战,他们也知道出战也没用。出战能把西蜀的十五万大军打败吗?

    李存霸和林阵知道:只要能把长安城守住,哪怕是能多守几天,也是胜利。

    李存霸和林阵知道:秦川的各个地方官和皇上,绝不会看着西蜀军攻城不管。只要援军一到,西蜀军就完了。我们的地盘比他们大,我们的人马比他们多,我们还怕他们吗?地方官看着节度使大人有难不管,没听说过。他们也没那个胆。地方官如果知道我有难,他们一定会来救。皇上呢?皇上更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甚至用生命换来的江山有失。

    李存霸和林阵就加紧守城。

    西蜀的大军在城外折腾了一会儿,他们也没有将城攻下。

    为什么呢?

    一,西蜀的大军远道而来,他们一路劳乏,他们的精力力不如人家李唐大军。西蜀的大军从西蜀一路赶来,他们已经是精疲力尽了,马上就让他们攻城,他们有些精力不支。

    二,西蜀的大军没有人家李唐大军勇敢。李唐大军那是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们知道万一西蜀大军一进城,自己一定没好日子过。李唐大军早就知道西蜀大军臭名昭著了。而西蜀大军呢?西蜀大军基本都是西蜀皇上王衍让从老百姓中抓来的,他们不来不行。所以西蜀大军的战斗力也不足。

    ******

    西蜀大军折腾了一会,就到傍晚了。

    他们就收兵了。

    这时的王衍可有些急了。

    王衍起初本以为这次打长安,自己的人马多,长安的人马少,自己可以轻而易举拿下长安,拿下长安后马上就能拿到整个的秦川。没想到想拿下长安都这么难!拿长安都这么难,以后我还怎么拿秦川的其它地方啊?想拿下整个的天下,那就更难了!

    王衍问德一海:“德一海,这次咱兴兵是你的主意。你说咱这次兴兵,咱即便是得不到整个的天下,咱也能得到秦川一地。你还说,咱这次兴兵,咱即便是得不到秦川一地,咱起码也能得到点他们的东西。眼下看来,你怎么解释?”

    德一海心说:你还问我呢?要不是你让胡鹏带走了那五万人马,说不定咱今天就能把长安拿下!这十五万人马攻长安,和二十万人马攻长安,可比例相差不少啊!说不定这回您中了司马中那小子的计了!

    不过,这些话都是德一海心里想的,他嘴里可没说出来。

    能在皇上的面前,和皇上犟嘴吗?

    德一海说:“皇上,我看咱今天之所以没有攻下长安,多半是因为咱远道而来人困马乏的缘故。以臣看,咱的大军今晚好好休息一夜,到第二天人马缓过乏来,就差不多了。”

    王衍说:“好吧。”

    这时候王衍也只有这么说了。

    这时,王衍又想起点什么来。

    王衍说:“如果今天晚上咱都躺下休息了,李唐的人马来劫咱的营,可怎么办?”

    德一海说:“那也没关系,咱的人马多啊!咱可以让一部分人休息,一部分人守营吗!”

    这时,德一海问旁边的人:“李唐的长安有多少人马啊?”

    旁边的人回答:“回元帅的话,他们的长安原有一万人马,他们得知咱们要打他后,他们刚刚征集了三万人马,现在他的长安差不多有四万人马。”

    德一海说:“好!今天晚上咱就留四万人守营,其他的人休息!”

    *******

    一夜的功夫很快就过去了。

    这一夜李唐的人马也没来劫营。

    现在李存霸和林阵想的是怎么能把长安多守几天,怎么能保存实力。他们知道劫营也不会把西蜀的人马彻底打败,他们当然不会做没必要的损伤了。

    第二天,西蜀的人马就又攻开城了。

    你还别说,西蜀的人马休息了一夜之后,还真管用。

    西蜀的军兵这一攻城,李唐的军兵还真有些招架不住。

    西蜀的人马多啊!

    四万怎么和十五万比啊!

    没多久,德一海见有些人已经冲上城去了。

    这时德一海是“哈”“哈”大笑。

    可是,德一海的笑声刚落,突然有人来报,远处来了一对人马。

    初生的牛犊玉宝山,要挑战西蜀的元帅德一海。

第四十三回 长安保卫战(九)() 
德一海见他的军兵有些已经攻上城去了,他这个高兴啊。他正高兴呢,突然有人来报,说远处来了一队人马。

    德一海忙问:“来了多少人?领兵的将领是谁?”

    报事的说:“还不清楚。”

    德一海说:“废物!”

    德一海说了声“废物”他就让那个报事的领着,往北赶去了。

    因为德一海现在正从长安城南边指挥。他是从南边来的吗,他当然不能跑北边指挥了。那队人马是从北边来的,德一海想到北边去看看。敌军来了援军,他这元帅当然要去看看情况了。

    德一海到了长安城的北边一看,他就见远处尘土飞扬,果然来了不少人马。

    ******

    来的是谁啊?

    就是玉宝山。

    玉宝山接到节度使大人李存霸让他筹集人马的命令以后,他就急急忙忙筹集人马。他用了不到三天的功夫,他就把该筹集的人马筹集到了。他筹集了三万人马。他把人马筹集齐后,他半点也不敢怠慢,他就急急忙忙赶来了。

    玉宝山来的时候正巧。正是西蜀大军到长安之后的第二天。正是西蜀军正式攻城的时候。

    就在玉宝山就要接近长安城的时候,玉宝山得知了一个消息,这时于保善和俞宝扇的那两路人马还没到。玉宝山这个高兴啊:节度使李大人让我们仨筹集人马救他,我先到了,那两路人马还没有到,那就说明我积极啊!俞宝扇的那路人马没到还可以,俞宝扇的灵州比我远,可于保善的凤翔比我近啊!

    这时玉宝山还得知一个消息,这次于保善只筹集了一万人马。玉宝山心说:于保善,你就等着节度使大人怪罪吧!

    玉宝山来到敌营的近前,他就指挥他的人马向敌营冲来了。

    *******

    玉宝山的军兵还真勇,西蜀军还真不是他们的对手,西蜀军还真拦不住他们。

    西蜀军的人马不是多吗?

    西蜀军的总人马是多,可现在玉宝山的眼前不是很多。

    现在西蜀军是四面攻城,他们的人马虽多,可他们的人马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一分,分到每一个方向的人马就少了。再说西蜀军也没全来,他们还有四万在守营呢。他们总不能只不顾打人家,自己的“家”没不要了啊。昨天晚上德一海让守营的那四万人,德一海让他们继续守营了。这样一算,现在长安城每一个方向的西蜀军还不足四万。另外,这长安城每一个方向的不到四万人,还有一部分已经攻上城的,还有一部分正在攻城的。所以说,现在玉宝山的眼前的西蜀军不是很多。再加上玉宝山的军兵勇。我不止一次说过,李唐人马就比西蜀军勇。李唐人马那是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啊。西蜀人马是西蜀皇上让他们来,他们不来不行啊。所以,玉宝山的人马一下子就冲到西蜀军队伍中去了。

    *******

    玉宝山身先士卒,他领头往西蜀军队的伍里杀。

    玉宝山正往前杀呢,他突然就见眼前闪出一个西蜀将领。他见那个西蜀将领,帅字盔,帅字甲,手拿大刀。

    玉宝山心说:“这就是西蜀的那个元帅德一海吧?”

    这人果然就是西蜀的元帅德一海。

    这时德一海刚听到李唐来了援军,他刚赶来。

    这时,玉宝山看见德一海了,德一海也看见玉宝山了。

    德一海上去就把玉宝山拦住了。

    德一海问道:“什么人?”

    德一海不认识玉宝山。

    德一海是西蜀的元帅,玉宝山以前是李唐地面上一普普通通的员外之子,他们没见过面。

    德一海的意思是,他想问问对方是谁,叫什么名字。待会皇上要是问,其他人要是问,好说话。不然,我堂堂的西蜀元帅,对方来了援军,我连援军的主将是谁,叫什么名字,我都不知道,我还是西蜀的元帅吗?我万一要是不小心败这援军的将领之手,那我就更丢人了!我这么大的西蜀元帅,我让人家打败了,我连人家叫什么,我都不知道,我还活不活啊?

    可是,玉宝山还就是不想让德一海知道他是谁。玉宝山一见德一海,他二话不说,他举刀就向德一海劈下来了。

    德一海见对方的刀来了,他急忙举刀相迎。

    也该当玉宝山露脸,玉宝山的刀,德一海没磕出去。

    为什么?

    一,德一海年岁有些大了,有些体力不支。德一海五十多岁了,玉宝山才二十几岁。

    二,德一海的经验有些不足。德一海别看是西蜀的元帅,可他几乎没有经历腥风血雨的战斗。你一翻西蜀以前的历史,你就知道,西蜀以前没有与别人发生过战争。西蜀以前没有与别人发生战争,西蜀的元帅也就没仗可打了。玉宝山呢?玉宝山和他爹以前是做生意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做生意经常遇到些强盗什么的。玉宝山以前你死我活打打杀杀的争斗也经历过。

    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