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虎啸-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行猛等人也连忙跟随李啸行礼。

    “快快起身,诸位不必多礼。李啸,你这番远征辽东,端的大胆。听长白说你斩得113名鞑子头颅,咱家着实佩服得紧。”高起潜从座上弹地站起,大笑着走到李啸面前,将他虚扶了一下,李啸随之起身。张行猛等人亦随之站起。

    “闲话休说,快带咱家去验看头颅。”高起潜微笑说道,脸上却有一种看不透的神色。

    李啸心下一动,知道其定是怕自已虚报战功,甚至杀良冒动,故定要堪验一番才放心。

    “装头颅之板车就放于帐外,请监军大人验看。”李啸谦恭而答。

    高起潜带了一个熟识鞑子头颅的太监,在那一堆头颅之拔拉翻看了许久,李啸听得那名太监低声向高起潜禀告:“禀公公,这些首级发辫皆是久剃,脸型亦皆东虏模样,确实皆为真鞑子头颅。”

    高起潜青白色的脸上,肌肉不觉跳动了一下,随后又恢复了李啸熟悉的笑容。

    “且带三位壮士去偏帐休息,我有要事单独与李百户相谈。”高起潜淡淡地说了一句,着一名小太监带张行猛等人入偏帐。

    “了不起啊,李啸,你一个小小的百户,竟敢渡海去攻击鞑子的海堡,还能获得如此大胜,真真后生可畏,英雄出少年哪。”高起潜复与李啸同入大帐中,一脸灿烂笑容的他,对李啸是一句又一句地夸奖。

    “监军大人谬赞,李啸何以克当。”李啸依然一脸谦恭。

    他这副不居功的谦虚模样让这个大太监很受用。他以一种欣赏的语气说道:“李啸,你很不错,辛苦奋战得来的头颅,竟能如此大方地送三十颗给长白,足见你为人赤诚,心地宽广。你既如此,咱家却也不得让你白白吃亐,这番军功上奏,咱家也要写上一份给皇上,相信皇上见到大明官军中有如此能战之士,如此能战之军,定会龙颜大悦啊。”

    李啸心下暗喜,他连忙又半跪致礼:“李啸得监军大人如此抬爱,诚惶诚恐,定当厉兵秣马再立新功,以谢监军大人之恩德。”

    高起潜又将他虚扶而起,脸上的笑容却突然消失了,他用一种郑重的语气对李啸说道:“李啸,你可知,按朝廷的升赏条例,你最多只有三十颗头颅便升到头了。虽说你已赠30颗头颅与长白,但还有53颗头颅要分配。如果将这53颗头颅全算在你头上,也不可能晋升到更高之位,故有白白浪费之嫌。另外登州大营中,其他将领对这些鞑子头颅都亦是眼馋得紧,自是不乐意你这般做为”高起潜沉吟了一下,又抬头说道:“李啸,你自已可有甚想法?”

    李啸拱手而道:“全凭监军大人裁夺,相信监军大人会给小的一个妥善安排。”

    高起潜大笑道:“李啸你很会说话,不错不错,既如此,那剩下这53颗头颅便由咱家来处置,你放心,总不会让你吃亐便是。”

    李啸又低头致谢,高起潜对旁边的小太监低声说道:“去唤巡抚朱大典大人与总兵刘泽清大人来帐中,我有要事与他们相商。”

    很快朱大典与刘泽清匆匆而来。

    高起潜将李啸这次奇袭辽东简略地向朱大典与刘泽清两人说了下,随后转入正题:“两位,现在这些鞑子首级,两位看看应如何分配?”

    朱大典与刘泽清面面相觑了一下,两个人都脸色骤变,甚至还有抑制不住的恼怒。

    尤其是刘泽清,他狠狠地扫了一眼一脸谦恭状站在一边的李啸,心中将李啸骂了个狗血喷头。

    他娘的!这算是个什么事!李啸你纵然立了泼天之功,但老子才是你的直接上司,而你作为自已的直接下属,如何可以不先禀告自已,却直接去报告这死太监,这还有没有王法与军纪了!

    刘泽清紧紧地捏着自已的虎口,才控制住情绪。未让自已对李啸当场发火。

    帐中突然一阵奇异的沉默。

    朱大典首先打破这压抑的寂静,他沉声答道:“朱某愿先听高监军之意。”

    高起潜冷冷地眼光扫到刘泽清脸上,刘泽清恨恨地咬了咬牙,也低沉地回道:“刘某请高监军示下。”

    高起潜冷笑一声道:“咱家之意,是留给此次作战得有殊功的吴三桂与李啸各三十颗头颅,余下的53颗头颅,另留30颗给来援的辽东兵马,余下的20颗嘛,就留给二位了。”

    高起潜话音刚落,刘泽清腾地站起,他一脸通红,额上青筋暴涨,他急急地喊道:“监军大人此举,在下认为不妥!李啸已划为我之部下,故其所立之功,本将自当分润大部才是。如果只留20颗首级于我等,恕刘某难以从命!”

    刘泽清愤然拱手而立,高起潜青白色的脸上顿时大现不快,这时,一旁的朱大典也站起身来,向高起潜略略地拱了拱手说道:“朱某亦认为高监军此举欠妥,李啸之军本是我山东兵马,所得之军功自当大部属我山东将士,更如何可与那未出分毫之力的辽东军兵,若监军大人执意如此,则在下恐山东将士心下不服啊。”

    帐中静得连掉一根针都听得到。

    高起潜脸上恼怒之色满满皆是,他冷哼了一声:“那依朱大人之意,这鞑子首级要如何分配才好呢?”

    他刚说完,刘泽清在一旁立刻抢话道:“依刘某看来,至少要留80颗首级于我和朱大人,李啸与吴三桂则分留余下33颗头颅,辽东兵马毫无微功,不得分润。”

    刘泽清急不可待地说完,高起潜顿时脸色煞白,一旁的朱大典亦吃了一惊,心下暗想:“这个家伙倒是莽撞,想到什么说什么。”随即他心中一喜,有了这个急切强出头的刘泽清,自已的话应该会更被这太监重视了。

    朱大典轻咳一声,缓缓说道:“监军大人爱护部下之心,在下亦是称赞不已。这样吧,依在下之见,不若我与刘总兵留60颗头颅便可,余下的53颗头颅,由高监军安排便是。”

    朱大典一脸温和地笑容望向高起潜,他暗自认为,这个分配方案,于情于理,都算是照顾周全了。

    高起潜气得瑟瑟发抖,他刷地从座位上站起,用一根颤抖的手指指向朱大典刘泽清二人,那尖利刺耳的声音猛地响起在大帐中。“你们两人如此贪渎下属之功,真真不知廉耻!你们若有本事有胆量,也带兵去辽东打鞑子啊,你们若能砍得鞑子首级回来,咱家一个不要,全部归给你们!”

第九十二章 头颅分配(下)() 
朱大典的脸上的笑容霎时消失,一张瘦脸开始涨红,心头的怒火也腾腾地窜起。

    哼,你这死太监,如果不是仗着皇帝的宠信和这个监军身份,敢这样对我一省大员说话么?现在竟敢对我发火,真真狗仗人势。

    朱大典向一旁的刘泽清瞥了一眼,发现他同样是一脸几乎无法控制的怒容。

    刘泽清按捺不住愤怒吼道:“好!我等分不分首级先两说,那按高监军的说法,有功才可分得,那辽东军兵此战更无丝毫功劳,又有何资格发得首级,难道高监军要借此机会收买人心不成?”

    朱大典脸露一丝冷笑:“辽东军兵与我山东兵马同为朝廷官军,同样在此地奋力而战,高监军何太厚此薄彼?李啸为我山东兵马,我等为其上官,理当分润,分多分少另算,但辽东军兵要来分润,恕朱某实难同意。”

    高起潜脸色红一阵白一阵,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有些超出了他的预料,他手颤抖地指着朱大典与刘泽清,嘴唇哆嗦:“你们,你们竟敢与我朝廷监军顶嘴!好,待我奏明皇上,请陛下来论个公道”

    眼见得高起潜开始说出斗气话来,朱大典与刘泽清两人几乎就要与高起潜翻脸之际,李啸站了出来,平静地说道:“几位大人别争了,这样吧,李某自已只留下20颗头颅便可,另30颗给一同作战的吴将军,剩下头颅,我看,就给朱大人和刘大人吧,不过,要花点银子来买。”

    朱大典和刘泽清听到李啸将剩下的63颗头颅留给自已时,心中正在大乐,忽听得李啸接下来说要他们用银子来买首级,都几乎不相信自已的耳朵。

    这首级竟然还要自已花钱来买?

    这李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刘泽清怒喝道:“李啸,你把这军营当什么地方了!你以为这里是菜市场吗?这首级也能由你买来卖去,真是堪称奇谈!”

    朱大典也摇头叹息:“李百户,你太年轻,恁不晓事。这首级乃军功评定之物,如何可以插标论价,我大明朝开国至今,都未听过如此奇闻。”

    李啸冷笑道:“两位大人,你等也知道,这鞑子首级乃是我军于冰天雪地中血战得来,我上百名军士战死辽东,方斩得这些鞑子首级。两位大人袖手高坐,便欲凭白得到这些首级,这天底下岂有这般便宜之事!”

    李啸转头望向高起潜,这个刚刚被刘泽清与朱大典联手抵制,正气鼓鼓的大太监,看到李啸暗示的眼神,突然明白了过来,他在座上喝道:“李百户之话,亦有道理。这些首级皆李啸军兵血战所得,你两人若是想白得这些首级,却是不成,咱家也断不能同意。”

    李啸向朱大典与刘泽清拱手致礼:“请两位上官体谅李啸的难处,李啸也需对本军将士作个妥善的交待,牺牲将士与受伤官兵亦需银钱抚恤。”

    刘泽清犹自冷笑:“那本官若是不给钱呢?”

    “那这些首级你们一个也别想得。”李啸平静地回答,随后他转头笑着望向高起潜:“相信高大人会向皇上明言此战经过。”

    李啸心下暗叹,朱大典,刘泽清,你们这两位不知道搜括了多少金银财宝的高官,在我这样一个百户官面前摆官架子也罢了,竟还如此贪婪,起了欲要强夺之心,实实让人可笑又可鄙。老子若是没有依靠,自然随你等欺负,但现在你们也该好好想清楚老子身后站的是谁!

    听完李啸的话,高起潜脸上立刻浮起了深浅莫测的笑容:“那是自然,据实上奏是咱家的本份。”

    刘泽清脸上顿时气泄,胸口却因极度的愤怒而起伏不平,他死盯着李啸的眼神有如刀子,恨不得把李啸大卸八块。

    朱大典眼神复杂地看着犹是一脸平静的李啸,心下却在暗叹,没想自已今天,却落在李啸的算计之中。

    现在的朱大典基本上看清了李啸的路数了。

    最开始,他将这三十颗头颅赠于吴三桂,除能有效拉拢这个辽东的实力派外,也等于是讨好了吴三桂的义父高起潜,故这死太监愿意出面来为李啸争取利益。另外,那李啸估计也已想道,高起潜私心极重的分配方案定会遭到自已和刘泽清的反对,所以在场面陷入僵局之时,他才假装好人地出来打圆场。现在提出这般条件,有高起潜在上面力挺,那么,自已除非不要军功,否则只得乖乖按李啸的意思去办。

    原本自已想凭上官权力硬夺李啸的首级战功的做法,是行不通了。不然,高起潜的一封奏本,足以让自已仕途终结。

    这个李啸,真真是个狡滑无耻之徒,这借刀杀人,狐假虎威之计用得娴熟得很哪!

    “那李百户认为,老夫要出多价钱来买这些头颅呢?”朱大典在许久的沉默之后,缓缓问道。

    李啸微笑地伸出3个指头说道:“每个头颅按300两计算,共计18900两银子。”

    刘泽清腾地从座位上跳起:“李啸,你这混蛋!你怎么不去抢!朝廷给的赏格是每个头颅50两,你竟敢卖到300两一个!”

    李啸冷笑一声:“既然刘总兵觉得吃亐,那在下就与你算笔细帐。63个头颅,如果按50两一个的赏格来算,应是3150两银子,如果这么多首鞑子首级报上去,皇帝陛下定会还有嘉奖,现在鞑子首级难得,朝廷赏赐定不会少,这63颗鞑子首级在下估计至少也有3000多两赏银,这样一来,两位大人平均每人只需花6000多两银子便可买下这些鞑子首级。而有了这些首级,在当今我大官明军对鞑子败绩颇多的背景之下,两位大人军功自是光耀非常,这官位与爵禄自会升赏有加。两位大人不用出丝毫无力,只需花这么点银子,便可升官得禄,这完全是笔极合算的买卖呀。”

    李啸说完,笑意吟吟地看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刘泽清。

    上座的高起潜抚掌大笑起来,声音尖锐刺耳。旁边一直低头没说话的吴三桂脸上,亦对李啸露出了颇为欣赏赞叹有加的神色。

    吴三桂心下暗叹,这李啸,算得精准啊,他现在既给了我足够的人情,又让高起潜从容下了台,还给自已留了二十颗头颅,但因为有高公公的直接上奏,虽然比原计划少了十颗头颅,但这个千户官的职务却是没跑的了。最后,也是最绝妙的是,还把剩余的63颗头颅卖了个好价钱给刘泽清与朱大典。

    这李啸,端的是个人精!

    我回辽东后,定要好好拉拢此人。吴三桂在心下暗暗定下主意。

    “罢了,鹤州,看在高监军面上,我等就依李百户之意吧。”朱大典最终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他虽然脸上挤出笑容,但两只三角眼中,两道阴寒的目光冷冷地射向李啸。

    刘泽清重重地用拳头砸了一下座位的把柄,凶狠地凝视了李啸良久,最终恨恨地点了点头。

    一场群狼争食的斗争终于结束了。

    按议定条件,这首级最终定为李啸20个,吴三桂30个,刘泽清30个,朱大典33个,两面镶黄旗官纛的夺取之功,则给了监军高起潜。

    朱大典与高起潜随后分别起草捷报,向朝廷报告这一重大胜利。

    李啸向高起潜提了个小小的请求,就是请他在奏章上为此次出战派出船只的海商蔡守也提上一句,心情大好的高起潜自是应诺不提。

    随后,吴三桂作东,留李啸等人好好吃了一顿,本欲再留李啸至明日,李啸以营中多事为由婉拒。吴三桂尤是连声称谢,亲自送李啸至登州大营外的官道上方归。

    现在那装满首级的板车之上已改装成了朱大典与刘泽清的18900两的买首级银子,酒足饭饱的张行猛、雷傲、上官云杰看到这一箱箱亮灿灿的银子,人人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还是咱们大人有办法,又能得到官位,又能赚得实惠,这白花花的银子,着实让人欢喜得紧。唉,对我们的李百户大人,俺老张实在是真心佩服。”张行猛脸上几乎笑成了花。

    “真没想到,李百户竟有本事让那些当官的不得不掏出银子来买首级,我雷傲真是开了眼界了。近二万两银子啊,这下我军又可以更加扩大补充了。我就说,我雷傲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事,就是跟了李百户。”雷傲一个又一个箱子摸过去,同样一脸笑得稀烂。

    上官云杰脸上亦是满布笑容,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望向李啸的眼神,更加炽热,更加诚挚,充满了敬佩与赞叹。

    “出发,回堡!”脸上满是自信而快意的笑容的李啸扬鞭大喝,率先上马。

    多年以后,登州大营到高龙堡这段路,有了个新名字,换银路。这个名字的由来,便是李啸智斗上官换得银子的故事

    明天历史页面有推荐了,求推荐,求收藏

第九十三章 崇祯皇帝() 
很快,在李啸等人回高龙堡三天后,朱大典与高起潜的报捷文告均已各自呈入朝中,朱大典的报告发住朝廷兵部,而高起潜的奏章则立接送至了崇祉皇帝御案之前。

    此时,时任兵部尚书的张凤翼犹在陕西督战,朱大典的奏章最终落到了朝廷首辅周延儒的手里。

    周延儒,字玉绳,南直隶宜兴人,20岁中连中会元与状元,一时传为佳话。此人为人机敏,善于察颜观色,崇祯三年九月,时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周延儒,被拜为朝廷首辅。

    见到这份斩首113名鞑子首级的奏章,首辅周延儒内心的欢喜无以复加,可以说,用快旱死的禾苗得到了一场及时雨来形容也不过。

    没有人知道,这位外表颇为儒雅和镇静,极有士大夫风范的状元首辅周延儒,这段时间以来的日子有多难过,他基本上每天都在为登州的叛军未灭而焦虑,为朝中政敌的攻讦与内斗而痛苦不堪,寝食难安。

    这位首辅的招抚叛军政策在日益糜烂的山东局势中宣告彻底失败,现在朝廷虽逐渐在剿灭叛军的登州战事中占了上风,但整个剿叛战役进展太过缓慢,迁延太久,每日消耗的粮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朝廷不顾百姓死活,好不容易搜刮上来的练饷、辽饷、和剿饷中的一大部分,都日夜不停地填入这个让人窝火又沮丧的无底洞中,皇帝对他现在已是相当不满。更有温体仁等一帮阴险的反对者时时都地抓他的把柄,想让他早点从首辅位置上滚蛋。种种煎熬与压力,让这位状元首辅神情憔悴又无可奈何。

    现在朱大典的这份报捷奏章,让倍受煎熬的周延儒长长地出了口气。

    113颗真建州鞑子啊,这可是从自天启末年宁锦大捷之后,朝廷多年以来,再未获得过的大胜!朱大典在捷报中明言,此次渡海袭击鞑子的战斗,是由他总体定计与谋划,方得此大功的,战争目的是震慑后金,让它们不敢大咧咧地与已成瓮中之鳖的孔有德叛军联系。

    周延儒愉快地想起,当时正是他推荐朱大典当上山东巡抚并总揽山东军事,当时朱大典荣任巡抚后那一脸惊喜与恭顺的表情,让自已还记忆犹新。现在朱大典立了大功,那么,很自然,他的功劳,很大一部分要算在自已头上,毕竟是他推举朱大典上位的,这份知人善任的功劳是没跑的。

    周延儒脸上露出了得意的微笑,他似乎已看到了皇帝见到这份奏章时那龙颜大悦的欢喜模样。于是,他急不可待地将朱大典的奏章揣在身上,便急急进宫面见崇祯皇帝。

    在周延儒面见崇祯皇帝之前,皇帝正在东暖阁内观看山东监军高起潜的奏章。

    一个身穿明黄龙袍,头戴铰金双龙翼善冠的年轻人坐在盘龙宝座上,手捧奏章仔细地看着。两边各站了两名垂首侍立的太监,他们小心翼翼地站立着,偶尔偷偷瞅一眼正全贯注阅读奏章的年轻人。

    这名年轻人,便是刚刚即位五年,时年22岁的崇祯皇帝。

    22岁,正是当代大学生刚毕业的年纪。然而,与人们所想象的年轻人朝气蓬勃,欢乐开朗的直观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