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虎啸-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袋,因守土靖安是各地明军份内职责,所以这种山匪脑袋最不值钱,一般要四五十个方能实授一级,而且朝廷兵部对此类战功也是最为忽视,下发奖赏与升授总是迟迟延后。

    这就是为什么没有骑兵愿意去砍那些匪兵脑袋的原因。

    所以,大明王朝制度性的失误,让黎应笙这样本该积极剿匪的各地军官,均认为剿匪是一件胜则功微,败则折锐的鸡肋战事。

    没人愿意做赔本的买卖啊。

    只是各地无人剿灭的土匪山贼,日渐猖獗,大大害惨了大明的普通善良百姓。

    也许,自已自组义军出兵剿匪,在整个大明朝,是头一个

    约摸辰时之际,远处遥遥向牛蹄墩行来了的一众人等,让李啸从思考中清醒过来。

    忽然,有几名骑兵从那一众人中加速策马奔来,直跑到站在墩门外的李啸面前,方“吁!”地一声,勒住马缰。

    最前面的骑兵向李啸响亮地打了一个响指。

    “王兄,一路辛苦,愚弟却未想到是你亲自带民伕来。”李啸一脸笑容地走上去,上前拉住马缰,扶风尘仆仆的王大目下马。

    王大目抹去脸上的灰尘与油汗,笑着说道:“贤弟,咱公干之人,就是奔波之命,安敢道苦啊。”

    王大目说完,转身招呼后面几名骑兵一同牵马入墩。

    入得墩来,未等李啸说话,王大目一脸神秘笑容地凑过来,低声言道:“贤弟,愚兄给你送些宝贝来了,你且说,该如何谢我。”

第二十五章 转手生意() 
看到王大目故作神秘的样子,李啸大笑道:“却不知王兄之宝为何物,且让贤弟观之未迟啊。”

    王大目讪笑道:“唉,你还真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也罢,让你见了再说。”

    不一会儿,那一众人纷纷走近了牛蹄墩。

    李啸看得清楚,共来了约三十来名民伕,另有两辆大板车,一辆板车是装着挖埋尸体的铁锹铁锄之类,而另一辆则用布摭得严严实实,两旁还各有一名步兵护卫。

    王大目指着那辆摭得严严实实的大板车,满面笑容说道:“看,宝贝在那。”

    李啸疾步走过去,正欲掀开盖布观看,王大目连忙按住他的手,挤着眼睛笑道:“贤弟,别忘了要谢我。”

    李啸还未回答,王大目猛地一掀盖布:“请看。”

    满满一板车的各类兵器与铠甲,带着一股铁器独有的铁腥味,刹时出现在李啸的面前。

    李啸定定地呆看着,高兴得几乎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如果不是顾及在这么多民伕面前不能太过失态,他激动得简直想挥着拳头跳起来。

    王大目在一旁笑嘻嘻地看着李啸有如一个饿昏了头的人见到一桌美食一般,瞪着眼睛望着那些武器铠甲,喉头不停吞咽涌动。

    李啸走到王大目面前,郑重地抱拳致礼:“王兄,多谢你送来这些宝贝,这些可都是我现在急需之宝啊。”

    王大目拍拍他的肩膀,摇头笑道:“贤弟,你勿谢我,要谢,就谢黎大人与苏大人吧。”

    李啸不觉怔然,王大目便向他说道,昨晚黎应笙千户与苏福百户回去后,黎大人感叹,现在李啸要组织义军,虽然自已买刀给了500两银子,但这点钱对于李啸来说,怕还是怀水车薪。黎大人认为,李啸现在最缺的应该就是武器与铠甲了,所以黎应笙大人决定,让苏福大人拔碑廓百户所内一部分存放武器与铠甲给李啸,算是再为李啸组义军剿匪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

    有一点没王大目没说,那就是,昨晚苏福虽一口应诺了黎应笙的要求,但是今天让王大目去武库搬拿东西时,苏福还是悄悄地嘱咐了他,尽量拿些质量一般的武器与铠甲送给李啸就好了。这样,人情能给黎应笙做足,但自已也没太吃亏,做人嘛,不能太实诚了不是。

    李啸是个心细之人,很快就发现了送来的武器与铠甲多有生锈与损坏之处,不过他没有露出任何不悦之色,反而微笑着从怀里掏出十两银子送给王大目。

    “小弟多谢贤兄,这点银子,略抵些兄台的跑腿辛苦。”李啸真诚地对王大目说道。

    王大目略一推脱,便笑着接入怀中。随后,他立刻招呼民伕将这辆装满武器的板车拉入墩内,

    然后就让民伕们卸货于地。

    很快,卸完货后,王大目又让民伕把空车拉出墩去。

    随后,他告别李啸,带着那些民伕拉着这两辆板车去装尸体,准备去离这二里多远的乱葬岗上挖坑埋了。

    等他们用板车装上尸体都离开后,李啸回到墩内,开始仔细清点那一堆武器铠甲。

    清点结果如下:

    1、腰刀十把,二把严重生锈,五把轻微生锈,一把刀柄松脱,只有两把完好。

    2、长枪十八根,八根枪身的木杆严重腐烂,十根枪头严重生锈,五根略有生锈,只有三根完好。

    3、软弓三副,硬弓一副,轻铁箭三袋,锥头箭一袋,三棱点钢重箭一袋。其中一副软弓弓体略有开裂,一副弓弦松脱,硬弓尚完好,因长期未用,上面积存灰尘甚多。箭袋中各箭矢尚完好,只是均有箭头生锈的现象。

    4、普通棉甲三副,普通细铁甲二副。两副棉甲内衬铁片极薄,上面柳钉松脱,并有股浓重的霉味。两副细铁甲脱落铁片处甚多,很多处铁片已严重生锈,用手抓起一抖,锈渣扑扑而落。

    5、小盾牌五块,一块木料长满霉斑,一块外圈固定铁环脱落,另三块除略生锈外尚完好。

    李啸默默地长吁一口气,虽然苏福等人有意挑了这些质量较差的武器与铠甲送给自已,但管中窥豹,也完全可以看到大明官军的武器保养与武库管理有多么松散与懈怠。

    不过,现在的他,一穷二白,有人送这些东西给他就相当不错了,李啸觉得,如果把这些武器铠甲好好打磨翻新下,倒也不是不能用。

    李啸一个人忙了好一会儿,才把这些武器铠甲搬到墩台上去。

    随后,他拿了一块磨石,开始仔细地给武器磨去锈迹。王氏与孟氏无事,也上墩台来帮李啸打磨武器铠甲。

    人一专心做事,时间就过得快。不知不觉午时过了,李啸等人听得墩台下人声嘈杂,他便知道,应该是刘一显常正回来了。

    李啸放下吊桥,刘一显与常正两人都是满脸大汗,但脸上却泛着兴奋的红光。

    李啸看到,他们带来了十多名泥水匠与木匠,共赶着五辆大车回来,两辆车上放着堆叠隆起的砖瓦材料,两辆车则载着满满当当的大小草垫,还有一辆装满了一袋袋白色的面粉。

    刘一显邀功般地笑着走过来说:“李总旗,请了十名泥水匠,三名木匠,砖瓦草垫等建材均已备好,可以好好开始整修下牛蹄墩及修建流民草棚了。”

    他的话刚说完,一旁的常正赶紧挤过来说道:“李总旗,我在那丰粮商行买了十五石面粉,把这家伙的面粉存货都搬完了,那个瘦掌柜可乐坏了,估计他还从未一次卖过这么多面粉呢。这价格是按五两二钱算的,共花了78两银子。本来我想着再去其他粮店看看,但那瘦掌柜对我说,过个几天就有从南直隶运来的新面到货,我想了想,也觉得过段时间再去买也行,毕竟一时也吃不了这么多,墩里还在整修也不好存放。”

    他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满嘴白沫,却兴致极高,神情中有种终于办成了大事的欣快。常正连忙把剩余银子交给李啸,李啸笑着接过,对刘一显与常正两个人拱手说道:“二位辛苦了,先好好休息下吧。”

    刘一显却连连摆手:“不累不累,还是赶紧安排匠人整修牛蹄墩要紧。”

    很快,牛蹄墩里呈现一片热闹忙碌的景象。

    刘一显带着匠人们卸材料,调泥灰,除去墩内残余的火烧损毁物件,喧闹不停地整修牛蹄墩内部建筑。

    李啸则与常正两人卸面粉,一包包抬上墩台,堆放于望厅内。

    王氏与孟氏则在厨房灶台前忙着蒸白面馒头与黑面馍饼,她们按李啸的吩咐,要给包括泥水匠人在内的每个人,都能有一个大白馒头和二个黑馍饼。

    上得墩台的常正立刻发现了那一堆碑廓百户所赠送武器铠甲,不由得露出了惊喜莫名的神色。

    李啸告诉他武器铠甲的来历,常正听完,手捏着一把软弓,一脸思索状地说道:“李总旗,在下倒有个想法。”

    李啸让他讲下去,常正便急急地说道:“现在我们要招的战兵,只有盾兵与枪兵,这些弓箭与小盾牌却无甚用处。墩内只有你我会使弓,而培养一名合格弓箭手又太费时费力,不若做把转手生意,看看有人要的话,把这些多余的弓箭盾牌卖给他们,估计能回笼不少银两呢。”

    常正说完,李啸心里顿时电石火花般的灵光一现,好主意啊!

    这转手生意,马上就要做。

    他在心里立刻想到了一个人,李啸敢肯定,这个人,一定愿买下这些盾牌与弓箭。

第二十六章 谈判() 
这个人,就是小李庄的甲首李恒顺。

    李啸甚至可以想象到这个吝啬的大地主见到这一堆弓箭与盾牌的惊喜表情。

    李啸想起了后世的一句话:调动一切积极之因素,去争取胜利。

    李啸把李恒顺的情况对常正说了下,常正亦是一脸欢喜之情。

    两个人决定,先给自已选两把合适弓箭留下,余下的,通通卖掉。

    那把硬弓和那袋三棱点钢重箭被李啸所选,而常正则选了一把软弓和那袋锥头箭。

    那么,加上昨日上午李啸杀了六名匪徒所缴获的弓箭,李啸还有七把软弓、八个箭袋、五块小盾牌可用于交换。

    按每把弓箭十二两一把的市场价,这七把弓箭,共值84两银子,另外的五块小盾牌,按市场价每块五两计,也值25两呢,那么如果全按市价来换,李啸可得109两银子。

    这当然是个纯数学计算的理想状况,如果李恒顺愿意一文不少地支付这些银两,那除非太阳出西边出来了。

    具体是什么情况,到时再看吧。

    李啸与常正决定把要卖掉的这些武器破损之处简单处理下,生锈的地方磨光点,脱落的地方钉牢点,毕竟,卖相还是要弄好点嘛。

    两人正忙碌着,王氏与孟氏在下面大声招呼每个人都过来吃饼。满脸是汗的的她们一人发白面馒头,一人发黑面馍饼。李啸注意到,她们给每个人发饼的时侯,看到每个人拿饼时脸上露出的感激之意,两人都有种莫名的自豪感,仿佛掌握了天大的权力一般。

    泥水匠与木匠每个人拿到属于自已的那一个白面馒头与二个黑面馍饼,一个个蹲在地上吃得狼吞虎咽,毕竟,这样的伙食对于长期没活的干的他们来说,是多么丰盛而难得啊。

    刘一显啃着饼子走到李啸面前,告诉他,到明天下午时,应该就可以把牛蹄墩内收拾完毕,那流民草棚估计还要三四天方能全部完成,这几天里可能还要去好几趟碑廓百户所,再拉些草垫草板砖石之类的建筑材料。

    李啸挥了挥手,同样边啃饼子边回答他,这些泥水匠与木匠的工作安排全部由刘一显负责,完工后李啸来检查就可,到时再一起结算银子。同时李啸告诉他,下午他要与常正去小李庄一趟,牛蹄墩内有什么事情,都由刘一显自已做主。

    刘一显连连答应,几个人正说些闲话,忽然听到墩外远远地传来纷密马蹄得得声,常正连忙跑出墩门一看,惊叫道:“咦,古明在怎么来了,好家伙,一个人骑了三匹马来。”

    古明在骑马入墩,跳下马来,大步向李啸他们走来,紫黑色的面皮上每个天花麻子都笑得灿烂,人未至声先到:“李总旗,恭喜高升啊。”

    李啸笑道:“古甲长之贺,李某谢过了。”

    刘一显跑过来,一拳砸在古明在肩膀上:“古麻子,又跑来做甚。”

    古明在大怒地一拳向刘一显回砸过去,却被刘一显机敏地躲开,众人皆大笑。

    李啸在旁边打趣道:“古甲长今天好阔绰,一人骑三马而来,倒是新奇。”

    古明在闻听此言,脸上却突得多了一丝莫名的愧色,他长叹一声,对李啸大声说道:“李总旗,其实古某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我今天来此,是为代墩内张行猛与雷傲两人来向李总旗来说一件事。”

    “却是何事,为什么他们不自已来?”李啸问道。

    古明在摇头讪笑道:“李总旗,你且听我道来。他们前几天被李总旗你打伤,眼下正在墩内养病,却是实在不好意思来见你。两个人今日听说你已高升总旗,并要组织义军上山剿匪,一时都在大发感叹,如今的大明官军皆畏战怯战,对土匪猖獗不闻不问,李总旗却有如此义举,真豪杰也!两个托我来问话,等过几日伤好后,想为李总旗驱驰效力。另外这些时间他们在泊峰墩内将养,说两个人的马匹也是闲置。现在李总旗你估计有多事要忙,就让我先将两个人的马匹带至牛蹄墩,借与总旗使用,也是聊表报效之力。”

    李啸目露不可捉摸的光芒,微笑道:“这两个人拳脚功夫其实还可以,估计做夜不收哨骑也是一把好手,古甲长你回去跟他们说,他们愿意来,我欢迎他们。”

    古明在笑道:“那古某就先代他们谢过总旗了。”

    李啸笑着问道:“古甲长,这两个人倒好大面子,让你来问事。只是,这两人若真成了我部下了,古甲长心中可会不高兴么。”

    古明在连连摇头:“哪里,哪里,我与这两个人其实交情还错,今天他们苦求我来问,我也是不好推却。再说了,他们这样有些本事的人,何尝会甘心一直低伏在泊峰墩内当个墩卒啊!他们如果有个好的前程和去处,我这个当甲长的,脸上也有光不是。”

    李啸昂然笑道:“古甲长助人为任,体恤部下,却是难得。”

    李啸刘一显等人与古明在又聊了一会儿,古明在便要告辞。

    王氏连忙跑过来,把两个大白馒头往古明在怀里塞,古明在作样推辞了下,便笑着揣入怀中。

    古明在走后,李啸走到古明在留下的两匹马前,抚摸着它们那光滑的马脖,心中想到当时痛揍张行猛雷傲两人的场景,不由得颇为感慨。

    千金难买回头汉,这两个人,倒也还是颇有上进之心的。

    一旁的常正打着哈哈过来:“这两个欠揍的家伙,眼光倒是不错,知道跟着李总旗能图个好前程,巴巴地把马送来,好让咱们领他们这份情呢。”

    李啸笑了笑,没有回答,脸上却是洋溢的豪情。

    饭后,李啸与常正又忙碌了一会,把要卖的弓箭与盾牌都打磨钉牢收拾整齐了。然后,李啸带着盾牌,常正带着弓箭,一人一马,向小李庄方向打马飞奔而去。

    不出乎李啸所料,他们顺利地通过了原来山匪出没的平阳峰,李啸心想,现在的残匪估计已是胆魂俱丧,至少在这段时间内,是只敢在马耆山老巢老实呆着了。

    常正这个以前的猎户,运气倒是好,在快下平阳峰时,射到一只獐子。他大笑将獐子捆在马上,说今天晚上可以去李啸家里好好打顿牙祭了。

    两人纵马而行,日头偏西之时,就到了李啸家门口。

    叶小萍开门,忽见李啸正微笑着看着她,一时怔住,好一会才惊喜地向着屋内高喊:“娘,俺哥回来了。”

    吴氏出来,见到自已的儿子竟然这么快又回来了,心下也是高兴得紧,她颤颤地拍了拍李啸的肩膀,又对着李啸身后正从马上卸下那犹在滴血的獐子的常正说道:“啸儿,快,带客人赶紧进屋。”

    李啸与常正进得院来,吴氏与叶小萍等又是连番问侯与寒暄不提。

    见时间不早,李啸决定和常正先去甲首李恒顺处把卖武器的事情谈妥,两人骑马出门后,吴氏犹在门框处连声嘱咐,让他们办完事情就赶回来吃饭,李啸与常正遥遥答应着。

    夕阳温暖的黄色光芒,映着倚门而望的吴氏那布满沧桑的脸,她默默看着李啸他们消失在村落的拐角处,才转身与叶小萍一同抬着獐子进厨房收拾。

    两个人见到李恒顺时,李恒顺刚和小妾睡完午觉起床,面目浮肿而呆滞,身上泛着一股莫名的的汗臭酸味。

    李恒顺木然的双眼,看到李啸他们抬过来的弓箭与盾牌时,立刻射出精光,然后再未把眼光从这些武器上面移开。

    李啸与常正悄然对视一眼,互相窃笑着轻轻地点了点头,李恒顺看着武器时那贪婪与惊喜的表情,让两个人对做成这笔生意有了更多的把握。

    他看得投入而专注,所以当李啸他们在介绍这些武器时,他只是漫不经心地嗯嗯回答。

    只是,当李啸用和风细气的语调,将这些要卖给他武器的价格报给他时,李恒顺双眼霎时睁得溜圆!

    随即,一声重重地拍桌声后,李啸上次所听过的那声震屋瓦的喊声猛然响起:“不行!我不要!”

第二十七章 妥协的交易() 
李恒顺突然爆发的拒绝,让李啸和常正有种一时反应不过来的感觉。

    李啸眉头微皱,常正则用不解的语气试探地说道:“李甲首,我们这些武器,价格可是相当公道,甲首若不信,完全可去武器铺打听打听。”

    李恒顺犹然粗红着脸,他一脸怨愤地瞪了一眼常正,然后愤愤地转过脸面对李啸,恨恨道:“乡里乡亲啊,乡里乡亲啊!李啸,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亲,你竟然好意思按市价卖于我!”

    李恒顺愤怒的神态,连同他呼呼地喘气模样,两者叠加,顿时有种莫名的喜剧效果,让李啸心下忍俊不禁,只是脸上却还得强忍着保持平静。

    李啸平静而道:“李甲首,我和你说,正因为是同是乡亲,我才愿意将这笔武器卖给你,不然,我早去其他地方卖了,何必舍近求远,一定要卖给小李庄的村民保卫队呢。”

    李啸向常正示意了一个眼色,常正眼珠一转,连忙说道:“可不是,那北泉堡,高溪村,哪个不比你们小李庄近些,他们也都要买武器来保护村子,但李总旗都不卖。就拿我老家常家村来说,离马耆山近,匪祸极烈,我一直想让李总旗把武器卖给我们村,只是李总旗顾念你们乡邻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