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夺明-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策将矛头直指内廷最敏感的问题,当时的内阁大臣惊恐不已,将其名置于末等。

所以,会试中式的名次其实不算什么,殿试才是决定一个人是就此飞黄腾达,还是沉沦至底的分界线。

殿试由内阁主持,皇帝亲策,朝廷重臣任考官。

考官有读卷官、授卷官、收卷官等名色。读卷官审阅和品评对策卷,责任至重,一般是由内阁大学士担任。收卷官、受卷官等相当于现代的考务人员,按例由翰林院、科道、中书舍人等充任。

今科殿试地主持正是内阁首辅方从哲大人。

杨澜等人鱼贯进入皇极殿后,殿内已经摆好了几案,每个几案前拜访着一个低矮的锦凳,考生们就坐在锦凳上,于几案上书写。

每个几案上都写着考生的名字,考生们在监考官的引领下,按照顺序来到自己的几案前坐下,虽然数百人同聚一堂,大家都小心谨慎,唯恐提高了声音,害怕惊扰了大殿地寂静和肃穆。

方从哲站在大殿一角,手拂长须,瞧着众考生尚还规矩,他满意的点了点头。

待众考生皆安定下来之后,方从哲从角落行了出来,来到众考生前方,照例,他需得说些什么,比如,讲讲考场规矩之类的,随后,还要派人去将皇帝请出来,由他亲自向众考生发话,如此,才会发试卷给考生,让他们应答。

方从哲板着一张焦黄的脸,他轻咳了一声,然后开口说话了,声音在大殿宽广的空间内回荡,有些瓮声瓮气。

第二集 京师风波恶

第五十五章 殿试(二)

方从哲字中涵,号汝愚,其祖籍德清(今属浙江省湖州),隶属锦衣卫,家住京师,父辈即为书生,他乃嘉靖四十一年(公元一五六二年)生人,现今五十六岁,位列内阁首辅。

方从哲于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位居二甲,在翰林院任编修时文笔突出,多篇文章被首辅王锡爵收入文选,以为模范。讲学东宫,曾多次上书万历,维护太子朱常洛的地位。

后来转为四品朝列大夫,为国子监司业,祭酒,在此期间,他上书万历皇帝,恳求不要开矿税,遭到万历憎恶,因其不肯为当时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田义当监生的侄子走后门做官,田义放话要对付他,再加上他的上疏得罪了皇帝,于是,方从哲选择了急流勇退,罢官回家闲居。

在家十余年,方从哲并未隐居不出,而是交游广阔,声誉日隆,以前同为太子讲师的叶向高与他交好,多次推荐他出来做官,因为各种原因,方从哲并未出来。

万历皇帝深居宫中,不理朝政,六部缺官严重,万历四十一年会试,朝堂上竟然找不出能充当主考的官员来。

于是,叶向高又推荐方从哲为礼部右侍郎,权副主考官,叶向高四次上书,都没有回音,在临考之前,万历突然发下中旨,委任方从哲为吏部左侍郎,辅助叶向高主持会试。

结果中旨和吏部的会试推荐官员不合,引起了言官们的强烈反对,然而,万历皇帝仍然坚持自己的任命,方从哲便在一片反对声中重新出山为官。

当时,内阁叶向高一人独相,几次要求增补阁员,万历都不许,方从哲出来之后。万历似乎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同年九月,万历皇帝下令方从哲和前礼部左侍郎吴道南同为礼部尚书,东阁大学生,入阁为相,当时,吴道南尚在家乡,不曾入京。朝中政务便有叶向高,方从哲处理。

次年。叶向高因为某些原因,以老病为由,请求辞职归乡,当时,朝堂诸公皆推举东林党沈鲤为首辅,方从哲投桃报李。同意东林诸公的请求,然而,万历不许。

吴道南在万历四十三年入京,旋即在万历四十四年因为一场科场舞弊案于万历四十五年自请辞职,于是。方从哲便接过了叶向高的班,为大明首辅,开始了他一人独相的时代。

然而。他这首辅当得可不如以前地张居正。夏言等人舒畅。那些人在朝堂上几乎是一言九鼎。就连喝前不久离任地叶向高相比。他也大有不如。

经过速度极快地升迁。也有过十多年地在家闲居。如今地方从哲可不是以往地方从哲。虽然。他照样喜欢直抒己见。发表自己对朝政地看法。然而。当他遇见强大地阻力时。选择地往往是退缩。

更多地时候。他只是作为朝堂各党派地润滑油存在而已。这也是他地心愿。一开始。他就准备维持中立。然而。就连他这个心愿。最后也没能实现。

方从哲任首辅时。建州女真尚未崛起。那时。朝堂上存在地问题主要有三样。

地方灾荒。百官缺员。矿税!

面对这些问题。方从哲提出了自己地解决方法。

地方灾荒:便命令当地官府开仓放粮,然而,因为地方官员的贪腐,这个措施的效果并不太好。

百官缺员:众多进士却屡候不补,朝局因此而不稳,然而,因为万历皇帝地坚持,方从哲虽然做了努力,也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勉强维持朝局的运转。

矿税:当时,由于士绅阶层无须纳粮,也不承担徭役,很多平民百姓都愿意将田地和人口寄名在那些士绅名下,以此来躲避赋税,所以,户部的收入日渐减少,入不敷出,而矿税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当时,商税和矿税基本上不存在,而大明朝的工商业正是快速发展的时候,因此,矿税能解国家财政地燃眉之急。然而,那些新兴的工商业主和矿主同时也是大地主,在朝堂上,他们有的是利益代表,那些人是迫切反对征收矿税和商税的,这其间,以代表东南大商家集团的东林党人反对得最为活跃,于是,李三才等人便借天人感应之说来反对万历皇帝征收矿税。对此,方从哲的应对很简单,他虽然也反对征收矿税,在实际行动上,却占到了万历皇帝一边,因为他非常清楚,若是没有矿税,这国家的财政将更为糜烂。

正因为在许多地方都站在皇帝这一边,方从哲在士林的声望渐渐下降,他也被冠以为浙党头子,被某些激进的东林党人斥为奸党魁首。

于是,方从哲遭到了言官们层出不穷地弹劾。

为此,方从哲经常上书请辞,或是抱病在家,不出来理事,然而,因为他就居住在京城,躲无可躲,避无可避,最后,还是不得不出来为万历皇帝顶缸,靠着他润滑油般的本事,勉强维持着朝政运转。

去年,建州女真崛起,攻占了抚顺,那一年,也是党争最激烈的时候,方从哲的儿子牵涉到了一起杀人案中。

他的长子,大明尚宝局丞(萌官)方世鸿在狎妓的时候,引致妓女堕马而死,敌对党派的人以此为契机,手底下的言官纷纷出马,指责方世鸿杀害妓女,而故意说是堕马而亡。

面对朝议汹涌,万历皇帝怡然不惧,凡是针对方从哲的弹劾,皆是留中不发,而且特意下诏书,说是子罪不及父,何况,子无罪,力保方从哲,让他继续在首辅上留任。

方从哲这样知情识趣地首辅,万历皇帝才舍不得罢免呢?去了一个方从哲,换了一个强项地首辅,他怎么能悠哉悠哉地深居后宫呢?

当初,应叶向高之邀出来做事的方从哲怎么也料不到自己会面临着如此凶险地局面。要想保住权位,保住身家性命,他只能一条心跟着皇帝,站在皇帝这边了!

至于,东林党的叶向高为何要推举浙党的方从哲出来做官呢?其中,自然是有着原因的。

当时,沈一贯在位时组织的浙党在攻倒东林党李三才地斗争中获得了胜利。从而使东林党方面的形势变得恶化起来,叶向高不得不以病为由离职。但是,交换的条件是让大家都可以接受的,与大多数官员都有交情的在野人士方从哲出来主事。

那时,方从哲并没有党派归属。

最初,他也是准备维持中立的,然而。形势的发展逼迫他不得不做出选择,为了维护皇帝,他不得不站在了言官地对立面,不得不陷入了党争的漩涡,不得不利用党人来维持基本地统治权。

党派之争已经让方从哲焦头烂额了。去年建州女真崛起,今年杨率师远征辽东,为了那十万大军的钱粮,方从哲更是绞尽了脑汁,大军在外,耗费甚多,前段时间,他门下学生兵部给事中赵兴邦便给杨发红旗促战,同时。方从哲也写了封信给杨,要求他速战速决。

就在他忧心前方战事的时候,三年一度的大比又开始了,迫于压力,会试的主考选择了韩广,殿试的主持他是不会让出去了,按照惯例,也只有内阁首辅才有资格主持殿试。

方从哲一边照本宣科地说着一些老生常谈,一边观察着在座地各位考生。目光在侄子方文处时。他稍微停留了片刻。

方从哲自己的儿子都是些纨绔子弟,方家的一干子侄中。也只有这个方文看上去有出息,可惜,其人过傲,傲慢外露的人若在官场,从来就没有什么好下场啊!

像方文这样性格的人,最好就在翰林院做一辈子地编修好了。

研习道德文章,这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啊!

方从哲并没有长篇大论地讲个没完,一方面他自己也经历过殿试,晓得这些士子心里面在想什么,另外,他自己也的确是太累了,党争,辽事,地方灾荒,事情繁多,算起来,一天只睡两个时辰的日子他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了。

简短地讲了几句之后,方从哲命士子们静坐等待,他转身对一侧的某个内侍小声地说了两句,那个内侍便奔了出去。

不一会,那内侍又出现在了大门外,他挥动手中的拂尘,尖声喊道。

“太子驾到,诸位臣工,跪迎!”

杨澜站起身,然后,跪在地上铺着的蒲团上,他将头埋得极低,虽然,事先已经有了这方面的准备,当他跪下去的时候,心情仍然有些怪异。下跪而已,只是一个形式,他在心中这样告诉自己,然而,心里却有着别的念头,日后,若有可能,他希望自己能成为站立地那人,永远不向任何人下跪。

脚步声在身边响起,然后,位居前排的杨澜瞧见了两双绣着金龙的黄色鞋子,一大,一小,它们徐徐从身侧经过,上了大殿的台阶,随后,消失不见。

“起身吧!”

一个略微带着沙哑的声音说道,于是,众人按照当初礼仪官教过的程序,齐声喊道。

“谢太子赐座,太子千岁,千千岁!”

随后,挪动双腿,变跪为坐。

杨澜抬起头来,瞧见的是一张略显病容的脸,焦黄的肤色,眼圈有些发黑,稀疏地胡子,披着黄色地锦袍,使其显得更为憔悴。

这便是太子朱常洛?

那个短命的泰昌帝?

瞧这样子,地确是一副短命相。就在杨澜腹诽之际,一个脑袋从朱常洛的身后探了出来,那人朝他挤了挤眼睛,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不过,很快他便板起了一张脸,变得正经起来。

那人正是杨澜的旧识,皇长孙,未来的天启帝朱由校。

第二集 京师风波恶

第五十六章 殿试(三)

朱常洛坐在椅子上,他的视线在最高台阶上的龙案处停留了一会,那一刻,他的眼神有些许的恍惚。

畏畏缩缩地当了太子好多年,在不喜自己的皇帝父亲眼皮底下生活,一直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现在,终于快等来扬眉吐气的一天了,不过,越是在这个时候,更是要小心谨慎。

朱常洛快速地收回了瞧向龙案的目光,也收回了眼神中的那一丝热切,把视线投射到下面大殿上那些正襟危坐不敢稍有差池的考生身上,日后,这里面的一些人会成为辅助自己治理朝政的英才吧?

这还是他第一次主持殿试,日后,这样的时刻应该会多起来的?

以往,万历皇帝隐居深宫,不理朝政,就连每三年一次的殿试也不出来面见那些未来的帝国精英,一切任凭内阁处置,在决定名次的时候,他有时候会拿考卷来看看,有时候则置之不理,任由内阁决定,那个时候,朱常洛根本就捞不到机会出场,而现在,情况有些不同了。

经过挺击案之后,万历皇帝在和群臣的对抗中败下阵来,为了维护宠妃郑贵妃,他主动面见群臣,正式确定了朱常洛的地位,本来已经在进京途中的福王也被他下令回到藩地,朱常洛的太子之位这时才真正的稳定了下来,至少,表面上是如此。所以,在万历皇帝一如既往地隐居深宫,不出来主持殿试时,他却一反常态地命令朱常洛前来代替他,这个决定让支持朱常洛的大臣们雀跃无比,朱常洛自然也无比兴奋,可正因如此,他反而要倍加小心,一定要完美地主持这次殿试。不容出任何差错。

朱常洛皱了皱眉,随后,一本正极地扳着一张脸,按照事先拟好的讲话稿照本宣科地向考生们发话说道。

一大堆文绉绉的言词,中心意思只有一个。

就是让众考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好好对策。

世界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你们的,但是。归根结底,终究会是属于你们的,大明朝需要你们,皇帝需要你们,我朱常洛也需要你们,希望你们拿出真本事来。日后,各安其职,好好报效圣上和朝廷。

他的声音不大,不过,皇极殿的收音效果很好。底下地考生,一旁的考官,大殿四角的内侍,殿门外威武雄壮的大汉将军,所有这些人都平息静气,故而,他的每一句话,考生们也都听入了耳中。

随后。朱常洛宣布了试题地内容。

当初。为了殿试地题目。方从哲和一干翰林院学士绞尽了脑汁。弄出了好几个问题。然后交予万历皇帝审批。结果。万历皇帝将这些策问全部否决了。就在众考官惶惶无依地时候。万历皇帝亲自出了今科殿试地试题。

这个试题让众人大皱眉头。其中。也包括现在将这试题公之于众地朱由校。

又是一大串对杨澜来说深奥无比地文言。不过。有着杨凤梧地记忆。他还是勉强听清楚了其中地意思。

整个策问堂皇几百字。归纳起来。其实只是一个字。钱!

万历皇帝问诸位考生。在大明朝目前地环境下。要怎样才能收取更多地钱粮入国库。怎样才能解决国家地财政困难?

钱啊!

念完试题后,朱常洛额头上的皱纹更多了。

他的这个皇帝父亲,可是一心钻在钱眼里的人,不停地派出太监前往各地收取矿税,将那些银钱放于内库。

作为一个皇帝,四海都是他的私产,又怎能去与民争利呢?

叶向高,方从哲都做过东宫讲师,他们曾经向朱常洛陈情,细数与民争利地坏处,所以,朱常洛并不赞同排遣太监出宫去征收矿税,这些奴才,在宫中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一旦出宫便忘乎所以,变本加厉,时常激起民变,要知道,读书人可是王朝统治的基石啊!若是失去了读书人的效忠之心,大明朝恐怕很难维持下去。

当然,朱常洛是不会向万历皇帝陈述自己的这些看法,相反的,他要将这些看法埋藏在心,表面上,还有口口声声地告诉他人,自己这个皇帝父亲的决策乃是少有的英明。

所谓皇帝主持殿试,其实只是出来露一下面,念出试题,勉励考生几句,随后便会离开了,朱常洛自然要照此办理。

于是,众人又开始下跪,恭送朱常洛离开。

就在这个时候,朱由校在朱常洛旁边小声地说了几句,说是想留下来看看众考生怎样答卷的。

朱常洛犹疑了一下,瞧了瞧朱由校尚有几分稚气地脸。

因为自己的位置不稳,日子过得是战战兢兢,了无滋味,他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关怀得不多,幼子朱由检年纪要小一些,时常随在李选侍身边,他到是经常与之见面,自己这个长子,因为注定日后要成为太子,继而成为皇帝,故而,一开始就培养他独立的能力,他关心得也就不多了,就算是关心,也只是关心他的学业,说起来,自己这个父亲也算是当得不好。

既然,他想要留下来观看殿试,反正,日后这些考生中也会有人辅助他治理朝政,就让他对这些人有个直观的印象也好。

于是,朱常洛点了点头,不过,他还是问了问一旁恭敬地候着的方从哲,得到了方从哲的许可之后,他才将朱由校留下,径自离去了。

皇长孙在场观看!

这是何等荣耀的事情啊!

众考生像打了鸡血一般,一个个神情振奋,虽然有些不舒服,那腰杆还是挺地笔直,那些书法好地考生更是加倍的精神,卖弄起自己地书法来,若是让皇长孙瞧见,有了印象,十几年过后。他若是登基,自己莫不是也有成为内阁大学士的机会?

在考生们做策问的时候,负责阅卷工作的方从哲其实是可以离开地,只是让负责监考的那些下属监察考场便是了,然而,因为朱由校留了下来,方从哲也只好硬着头皮留在了考场。

当朱由校在考场上来回巡查时。他更是亦步亦趋地跟在身后。

朱由校有些不好意思,他在一个考生旁边站定。示意方从哲不必跟着他,他也不再于考场内东走西游了,方从哲这才笑着退了下去,不过,他仍然没有离开皇极殿,还是留在了殿中。

众考生虽然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好像在专心答卷,其实,大部分的考生都在悄悄瞄向朱由校站立的地方,究竟是哪个幸运儿?居然如此好运。能够引来皇长孙的关注。

那个幸运儿自然不是旁人,正是杨澜。

杨澜本来在奋笔疾书,当朱由校站在身侧之后,他居然放下笔,抬起头,朝朱由校笑了笑,有注意到这个场景的考生吓了一跳,有的家伙手忍不住抖了抖,一滴浓墨便落了下来。污了卷子。

这家伙!

竟然如此!何等胆大!

难道他就不怕龙孙发怒?

朱由校自然是不会发怒地,他不仅没有发怒,且向杨澜回了个微笑。

若是一般的考生,身边有皇长孙关注自己答卷,自然要战战兢兢,表现出一副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姿态来,也只有杨澜,竟然放下自己的笔。用微笑向朱由校打招呼。就算以前他们相识,但是。那个时候朱由校并没有表露身份,而且,不是在这巍峨的皇极殿上啊!

其实,杨澜这样做也是一个冒险。

在他看来,一个居住在大内皇宫的皇子其实跟被关在监狱里的小孩差不多,孩子嘛,当他们得知世界不是他们眼前的这一片小天地之后,他们难免会向往自由,就如杨澜在杀手训练营中一样,那个时候地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像小鸟一样长出翅膀,自由自在的飞翔。

作为杀手的杨澜,那个时候没有朋友,因为杀手不需要朋友,朋友代表的就是背叛;作为皇长孙的朱由校也没有朋友,因为皇家继承人不需要朋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