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881铁血中华-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还想帮助李侍冲在南美好好折腾一番的。

    日本的危险性程宇华不好对赵恒等人明说,毕竟它现在看起来还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就算说出来也没人相信,谁能相信就这么一个弹丸之地,在后世会给国家带来半个世纪的灾难。既然现在证明不了日本的危害,程宇华也就只好自己先谋划了。占领台湾、控制琉球,夺取日本外围的其他岛屿就是他现在要做的。

    赵恒虽然不知道程宇华为什么这么重视台湾,但是对于程宇华布置下来的任务他还是会尽心尽力的去完成的。上一次程宇华要求他将进攻兵力增加到两个旅,他回去后就组织人员重新制定了一个新方案。

    按照程宇华的意见。进攻台湾的兵力为陆战2、3两个旅,第二旅于台湾北部登陆,第三旅则在台南登陆,然后两个旅相互对进。登陆的时间就定在拿下马尾港的第二天。

    战前程宇华就说过他会时刻关注台湾的战事,所以这些天赵恒也就特别留意对台的准备工作。现在听到程宇华问起,他也只是稍一回想。就对相关进展情况有了大致回忆。

    “两个陆战旅正在汕头港做最后的登陆训练,台湾地图发放到了营级,相关的后勤物资也筹集到位装船,运输部队所需的船只也已经准备好,就等着护航舰队到位了。”

    听完赵恒的大致介绍,程宇华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原本参谋部的计划是想趁着刘铭传抵台立足未稳的时候登陆的,因为留给刘铭传的时间越长,他的准备也就越充分,到时登陆作战也就越麻烦,可是程宇华担心如果没有足够的护航力量的话,登陆部队在海上的时候很可能会受到满清北洋舰队的骚扰。

    此时北洋舰队已经移驻到了上海,在南宁海军封锁了马尾港后,他们更是时常派出舰船到台湾海峡巡航,而南宁这边因为海军主力被拖在了马尾,缺乏相应的反制力量,加上北洋舰队有英国驻上海海军做后盾,所以这段时间他们在台湾海峡很是猖狂。

    这个时候如果贸贸然的就让登陆部队出发,一旦在海上遇到了北洋舰队,肯定就是一场灾难,所以为了保险,程宇华才要求等拿下了马尾,海军的主力解放出来后,再由海军派主力舰护送登陆部队去台湾。

    程宇华宁可等一等,也不想看到海上浮尸一片。这两个陆战旅已经是南宁可以用来登陆的最后力量了,一旦损失掉,就只能拿陆军去玩命填了。登陆作战和陆地作战可是两码事。

    而且刘明传可是淮军宿将,原史上孤拔派出几千人在海军的掩护下,都铩羽而归了,他可不想看到自己也在他手上栽跟头。

    更何况这一世满清得到了英法的帮助,获得了大量的武器,据军情局探知,刘铭传上任的时候就带去了五千多支步枪,后来又陆陆续续补充了一些,现在岛上配备了现代武器的部队至少有上万人,守军比原史要强大得多。

    所以程宇华要求派主力舰护航,也是希望可以利用大口径火炮帮助登陆部队更好的上岸,要是真按总参谋部原来的计划执行的话,登陆部队即使上了岸,也会死伤惨重,这可不是一心想顺利占领台湾的程宇华愿意看到的。

第一百九十章夜谈丁汝昌()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就是再怎么想拿下台湾,如果计划不周密,一旦让对手钻了空子,先不说损失大不大了,就是由此对整个战场造成的影响,也不是那么好消除的,所以程宇华宁可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的走稳当了,也不希望因为一时心急而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

    程宇华在全局上是求稳,但是并不代表他就不会在某些细节上也走走捷径。想夺取南洋舰队的舰船,如果不能让丁汝昌等人放弃抵抗投降,就是你将马尾港炸平了,也是无济于事。

    为了万无一失,程宇华一边策划着从海陆两面合围马尾港,同时也在分化南洋水师的官兵。这事军情局最拿手,所以这个任务也就交给了寇诚,只是这么多天了一直都没收到回信,程宇华也没有主动去问,现在既然碰到了一起,程宇华自然就想看看进度,毕竟能不能说服丁汝昌他们,同样事关重大。

    “寇局长,海陆合围马上就要完成,能不能及时的将海军主力解放出来前往台湾,就看你们对丁汝昌的说服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之前都是程宇华与赵恒在一直对话,没他寇诚什么事,加上他也确实是饿了,所以程宇华问话的时候,他正不顾形象的拿着点心猛吃海塞,根本就没注意到话题已经转到了他的身上。

    看着犹自祭奠五脏庙的寇诚还浑然不觉,坐在他旁边的赵恒只好出声提醒了。“寇局长,殿下正问你话呢!”

    听到赵恒叫自己,寇诚终于将注意力从食物上抽离开来了,看了看赵恒,又看了看程宇华,发现两人都在看着自己,急忙拍了拍手,将手上的残渣抖掉,然后不好意思的说道:“殿下。参谋长,对不起,我从昨天中午开始就没吃过饭,一直都在忙活着对情报分析。现在不垫吧垫吧肚子,实在是有点受不了了。”

    程宇华听了恍然,情报系统的作息确实是极不规律,特别是战时,各处战场天变万化。每时每刻都会有大量的情报回传,如果不及时处理,肯定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延时,甚至是错过一些足以改变战场局势的机会,所以为了在重大情报面前争分夺秒,有时候几天几夜不合眼也是常事,更别说要按时吃饭了。

    看到寇诚一人这么快就消灭了大半的点心,显然是饿极了,而且看样子还没够,皇帝也不差饿兵么。于是程宇华叫来刘玉林,让他再上了一份点心。

    这个时候赵恒也向寇诚补充了一遍程宇华的问题,寇诚喝了一大口凉茶后,才说道:“殿下,事情不太顺利,我也正为这事发愁呢!”

    对于寇诚的诉苦,程宇华到没什么反应,可是赵恒就有点吃惊了,在他的印象里,军情局出手基本就没有失败过。特别是在策反满清官员一事上,丁宝桢过来了,沈建章过来了,再往前的张树声和方策同样过来了。就连公认最难搞定的曾国荃都成功了,这些可都是封疆大吏,位极人臣的总督,现在居然在一个小小的水师提督面前碰了壁,这就不得不让他颇为意外了。

    赵恒眼珠子转了转了,问道:“寇局长。我记得丁汝昌是太平军出身,后来叛投了湘军,最后又改隶了淮军,转到了李鸿章手下,这么一个频繁转换门庭的人,应该很好说服的啊?”

    赵恒不说还好,说了寇诚就是一阵气苦,对着赵恒两手一摊说道:“一开始我也和你一样认为,可是前几天我派人去和他联系的时候,居然被他扣了起来,关到大牢里了,到现在也没放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派人去和丁汝昌手下的几个管带联系,可是效果也不佳,人是没再被扣,但是除了方伯谦有点意动外,其他人都没有同意。”

    向赵恒诉完苦,寇诚又转向程宇华无奈的说道:“殿下,时间太紧,之前我们对丁汝昌的资料太少,对其脾性也不是太了解,无法对症下药,现在贸贸然的出手,短时间内很难完成,我看到时实在没办法,等到兵临城下后就逼降,他总不能沉舰自杀吧!”

    寇诚刚说完,程宇华马上回了一句。“他还真有可能沉舰自杀,所以我才让你派人去分化他们。”

    丁汝昌初隶淮军的时候,在刘铭传手下为将,一直做到了统帅先锋马队三营的总兵,清廷剿灭了太平军和捻军后,为了节饷,同时也是为了削弱李鸿章的实力,对淮军进行了大规模裁减。

    刘铭传和丁汝昌两人都是火爆脾气,又由于丁汝昌太平军降将的身份,因此刘铭传一直不待见丁汝昌。在接到对军队裁减的命令后,刘铭传其他各部都没有动,唯独是将丁汝昌的三营马队裁了个精光,并将丁汝昌置于闲散。

    开始的时候丁汝昌上书抗争,刘铭传听闻后极其愤怒,放出话如果丁汝昌还要抵抗,就要杀了他,丁汝昌听到消息后不辞而别,回到家中隐居数年,只是他并没有太多积蓄,几年之后日子就无力维持,只好到天津拜见李鸿章,之后被任命为帮办海军军务,这才摆脱了生活的困境。

    可以说,是李鸿章将丁汝昌从生活的泥潭里拔出来的,丁汝昌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却极懂得报恩,因此他一直记得李鸿章对他的好,对之言听计从,甚至是到了盲目的地步,性情又极其刚烈,所以现在要想劝降他,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而且一旦让他明白事不可为,很有可能下令沉船,原史上他在面对日本海军伊东祐亨的劝降,就是自杀殉国的,这些情况程宇华心里清楚,所以他派寇诚去分化他们,就是为了不让丁汝昌下令沉船。

    程宇华清楚,但是寇诚却不知道。丁汝昌之前赋闲数年,根本就没有进入军情局的视线,寇诚也就没有为他建立档案,后来丁汝昌帮办海军,也只是一个小头目,直到去年被突然任命为南洋水师提督后,寇诚才开始收集他的资料。

    只是之前丁汝昌在官场断档了很多年,而且在刘铭传那里吃了大亏后就为人很低调,资料收集起来很不容易。所以寇诚才不怎么熟悉丁汝昌的脾性,特别是不了解丁汝昌性格上的刚烈,才会提出逼降的建议来。

第一百九一章南洋水师投诚() 
对于程宇华这么肯定丁汝昌会沉船自杀,寇诚和赵恒两人都有点不相信,一个曾经几换门庭的人,在危险的时候是很难下定决心自杀的,在他们看来,丁汝昌现在义正辞严的拒绝,顶多也只是做做样子,一旦海陆合围完成,到时候他肯定会为了保命而放下架子投降的。八八读书,。。o

    看着两人一脸的不相信,程宇华也不好解释得太多,只能又将信息的来源推到虚构的渠道身上去。

    从一开始程宇华就没指望说服丁汝昌,他让寇诚派人去,也只是希望从刘步蟾、林泰曾等人身上下手。

    丁汝昌是一个传统的老式军官,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一个家将式的军官,他忠于李鸿章的成分要远多于忠于国家和民族,要想劝降这样一个人物,确实不容易。但是刘步蟾和林泰曾他们这些人就不同了。

    他们这些高级军官几乎全部是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的,并且大多曾到英国海军学院留学实习过。中层军官内也多有原留美幼童,被召回国后到福建水师学堂学习海军后服役。可以说他们这些人经受的都是现代教育,有很强的民族和国家概念,如果方式得当,说服起来应该是有可能成功的,所以程宇华也就将注意里打到了他们这些人身上。

    而且他们大多业务纯熟,学习的是英国的海军思想,而南宁的海军脱胎于德国。英德两国的海军思想孰优孰劣,程宇华自然清楚,所以程宇华想要延揽刘步蟾他们,也是打着融合英国海军思想的想法,补充南宁海军在传统上的劣势。

    怎么去说服刘步蟾他们,程宇华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原史上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虽然在甲午之战中战死了。但是活下来的人大多毕生都在为强大国家的海军而奔波,尽管其一开始的目的只是为了找日本报仇,但是在战后面对汹涌而来的列强海军的时候。他们转而又为国家的海防开始担忧了,并且一生都在为之努力。后来的萨镇冰、陈策等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而且他们去过国外,见过世面,了解目前的世界局势。虽然满清现在海军实力也算小有所成,让列强不敢太过嚣张,但是也经常发生民众受辱,尊严受损的事件,他们这些人的心中对洋人充满了怨气,肯定也希望自己国家的海军可以扬眉吐气。在列强面前不再低人一等,原史上他们不待见洋教习,最后排挤走了琅威里就可见一斑了。

    所以只要让他们看到转投南宁后的光明前景,可以让他们有与列强分庭抗礼的那一天,那么说服他们也就水到渠成了。

    程宇华打定主意,对寇诚说道:“丁汝昌不去管他,他只听从李鸿章的命令,没有李鸿章的许可,他是不会让军舰落入我们手中的。你将主要精力放在刘步蟾他们身上,要让他们看到我们与满清的区别。特别是我们敢于和列强抗争的勇气上。。。。。。算了,我写一封信,你以电报的方式交给他们。只要他们看了,我想至少有六七成的把握成功!”

    说完,程宇华也不管寇诚一脸的疑惑,自顾自的找来纸笔写了起来。

    信不长,一百多字,程宇华盏茶功夫就写完了。

    寇诚拿到后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诸君皆国家栋梁,应知满清习性,养海军不思国防。而专与民争利,不思抗外辱。而转而对内压迫,故清廷表为立国防。实为养打手。南宁虽为一隅之地,却敢与英法诸豺狼抗争,驱法夷,助安南杨威南海;限英狗,置其不敢出港市一地。今国家动荡,余等致力反清廷,建汉人之政权,抗列强不近华海半步,切需诸君相助,共建海上威武长城,效英法而扬国威于四海。。。。。。,另悉英法正共谋入侵,盼望诸君率舰来助。

    寇诚看完一脸的将信将疑,他根本就不相信程宇华的这短短百余字,会让刘步蟾他们率舰来投。

    赵恒也很想搞清楚程宇华为什么这么自信,从寇诚手中接过一看,也是一脸疑惑。

    看着两人满脸写着不相信,程宇华微微一笑,说道:“寇局长,你只管发过去交给他们,我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了。好了,天色也不早了,你们回去各自准备,能不能在英法准备好之前击溃满清,就看我们这两三个月如何做了。”

    既然程宇华都这么说了,寇诚就是再不相信也没办法,只好拿着那张在他看来满是蛊惑之言的信纸走了。

    8月9日,在准备了三天之后,赵书文率领第一批部队八千人,利用军情局战前就隐藏在长江的十几艘货轮顺江而下,突然在湖北治所武昌西部的汉川登陆,并且一战而定。其余部队则走陆路出川,在赵书文占领汉川不久,就攻占了湖北西部重镇宜昌,随后一路向东扫荡。

    由于此时湖南战场形势危急,湖广总督裕禄为了守住长沙大营,除了在宜昌布置了大量守军防备四川外,几乎抽空了湖北的所有驻军,所以出川部队一路所向披靡,等裕禄反应过来的时候,其前锋已经攻占了荆州。

    这个时候裕禄是守野不是,撤也不是。因为刘永福的主力就在长沙城外,部队根本就撤不下来。

    裕禄虽然不懂军事,但是在吃过几次败仗之后,脑子也多少开窍了一点,他知道这个时候如果强行撤下部队,很可能会造成全线崩溃,要是刘永福再趁势掩杀,估计他自己都回不了武昌,更别说率领部队回援了。

    既然撤不下来,裕禄就只好留在长沙拼命向清廷求援了,希望清廷将正在河南训练的十万新军投入湖北,击败南宁的出川部队后,为他守住后路,只是裕禄不知道,清廷此时已经乱作了一团,因为被他们视为海上依仗的南洋水师整体投敌了。

    其实南洋水师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投敌了,其提督丁汝昌就没有,到刘步蟾率部升起南宁的海军旗的时候,他被部下软禁了起来。

    8月11日下午三点,南洋水师全体易帜,降下了满清龙旗,升起了南宁的白虎旗,刘步蟾率领舰队离开马尾港,向南方的钦州港驶去,将驻地留给了南宁的远洋舰队。(。)
72820 。
7282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