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条件不用上报,陆荣廷都能猜到世子肯定不会答应。但是要想让英国不察觉到双方的交易,就必须保证协议保密。否则一旦让英国人知道了缅甸正在全力备战,那么他们肯定会加快战争准备,趁着缅甸军队还没有形成战斗力之前发动战争。这就与南宁支援缅甸的初衷相违背了。
此时谈判走进了死胡同。陆荣廷只好再次上报南宁。
程宇华接到报告后,一时间也想不出既能保证尽快将地盘拿到手,也能避免英国人发觉的办法。
如果真的为了保密而拖延半年接收地盘,那么不确定的因素就太多了。缅甸政府内部被英国人渗透得很严重,就像一块破布,到处都是漏洞,谁也不能保证英国人能不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从而警觉起来。要是他们知道后来个将计就计,赶在协议公布之前,利用他们潜伏在曼德勒的力量,突然将缅甸政府一网打尽,到时南宁很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虽然也可以趁着英国动手的时候,占领缅北,但是如果没有公开的条约证明缅北属于南宁,那么以后和英国之间就会有无尽的麻烦。英国可是现在世界上公认的最会利用条约漏洞的国家,有公开的条约都能挑出刺来,如果没有公开条约的约束,恐怕他们以后真的会让山南地区不得安宁。
所以程宇华首先就否决了坤沙提出来的方案。至于如何在避开英国的前提下来照顾双方的利益,程宇华只好召集军方和情报部门来一起商议了。
山南是由武警部队负责,现在陆荣廷所属的七千军队都属于武警编制,而武警在战时必须接受总参谋部的管辖和安排,所以关于山南的所有军事行动,武警司令章怀都向赵恒作了汇报,因此他对那里的局势还是很了解的。
只是南宁施行军政分离,禁止军队以任何借口干涉政治,除非程宇华主动咨询,否则赵恒是不合适参与政治发表意见的。所以他并没有参与谈判的具体事项,因此在会议之前,程宇华先让寇诚向赵恒详细介绍了谈判的症结所在。
程宇华之所以现在找赵恒商议,就是因为之后南宁不管是占领,还是接收缅北,都涉及到了军事行动,或许赵恒可以从军事角度提供一些建议。
等介绍完情况,寇诚接着向赵恒说道:“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做,既可以避免英国察觉,又不耽误接收地盘。”
赵恒听后点了点头,想了一会说道:“殿下,我们可以和缅甸商议打一仗,也就是双方联合演一场戏给英国看,就跟军事演习一样。虽然打得真实,但是结果却早已确定。”
赵恒一说完,程宇华和寇诚两人的眼睛同时亮了起来。完全可以通过一场戏来解决谈判的症结,只要演得真实,到时缅甸军队一战败,南宁就可以派部队跟着对方的屁股接收地盘。尽管兵力有点悬殊,但是以双方的军事实力,外人是很难看出其中的蹊跷的。
只是如何让英国相信缅甸是因为战败为丢失地盘的,这就有点难度了,不过到底有没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情报专家寇诚来给出答案。所以程宇华随即看向了寇诚。
看到程宇华看向了自己,寇诚也明白是什么意思,因此他琢磨了一会说道:“殿下,虽然有难度,但是还是可以办到的。为了更好的保密,缅甸方面只需要最高指挥部的几个人参与就行,但是这些人必须十分可靠,到时双方的指挥部沟通好,做的逼真一点就可以了。至于如何做的逼真,相信赵参谋长肯定很在行。”
听到寇诚将问题转向了自己,赵恒也不等程宇华问,主动说道:“双方兵力悬殊,而且缅甸军队还是老式统属制度,指挥部统管一切,下级十分依赖上级,没有主动求战意识,所以只要打掉了他们的指挥部,他们必定会崩溃。一旦军队崩溃,那么人数再多也没什么用了。”
虽然赵恒解说得有点繁琐,但是程宇华还是明白了他的意思,这不就是后世的斩首行动吗?不说缅甸的古式军队了,就是后世的军队一旦被斩首,也会引起大混乱。因此只要双方沟通好,确实可以做到天衣无缝。
到了此时,解决方案就出来了,只是还需要完善,所以程宇华也就干脆对两人说道:“这样,你们两人联合策划,尽快拿出方案交给陆荣廷执行。赵参谋长负责军事方面的沟通,寇局长负责保密工作。尽量做到让人无法察觉。”
两人答应了下来,随后寇诚跟着赵恒一起赶到总参谋部,那里有专业参谋人员从旁协助,这样既可以加快时间,也可以借助参谋查漏补缺。》
第九十一章假戏真唱()
七月二十一日,陆荣廷和坤沙代表各自政府在郎章签署条约,史称《中缅郎章条约》。
条约规定缅甸割让南坎…昆羌…文多…锡当以北地区给中国南宁政府,而南宁则需要向缅甸提供七万支步枪,三百门山炮以及四百门迫击炮,派出军事教官帮助缅甸训练十万新式军队。除此之外,南宁还必须帮助缅甸挡住英国将来的进攻。
因为还有一系列合作要瞒着英国进行,所以双方约定暂不公布条约的内容。
八月二号,南宁军队先是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打掉了位于密支那的缅甸前线指挥部,引发了缅甸军队的大混乱,指挥部幸存人员只好命令部队全线后撤。
随后陆荣廷命令南宁军队趁势发起追击,接着缅甸军队的后撤随即变成了崩溃。而南宁军队则一直追到南坎…昆羌…文多…锡当一线,才停了下来建立防线。
本来按照战前双方的设想,南宁派小股部队突袭缅甸指挥部,而缅方唯一知道内情的主将则装作惊慌失措,命令部队紧急后撤,南宁军队则衔尾追击,制造出一局南宁乱中取胜的假象。计划很完美,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却出现了意外。也是缅甸主将命中该绝,他居然在随后的撤退中被流弹击中,一命呜呼。
主将的死亡,让缅甸军队彻底乱了套,之前策划的假装后撤也就变成了真正的崩溃。而陆荣廷还以为是缅甸方面工作做得扎实,伪装的逼真,因此他也跟着变动,命令部队加速追击。如此一来,明明是一场双方配合的演习,结果最后变成了假戏真唱。
等战场平静下来后,缅方十多万军队损失惨重,减员超过四成,这让锡袍等人很是不甘,派坤沙秘密前来交涉。最后经过调查,缅方损失人员真正被打死的不多,大部分是在混乱中趁机脱离了部队,逃回了老家重新当起了平民。不过程宇华为了安慰锡袍等人,最后补偿了一万支步枪才了事。
虽然这场戏中途出了意外,导致缅甸方面损失惨重,但是也正是因为如此,让这场戏看起来更加真实,除了双方都知道战斗何时打响之外,几乎就是一场真正的战役。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没有看出其中的任何破绽。所以这场乱仗,一直被外界看作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近现代战争中,首次使用斩首战术的战役。
此战过后,英国也被南宁军队的战斗力震撼到了,以不到一万人的军队,居然轻松击败了十多万敌人。虽然英国在对外的战争中,也时常出现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们多次与缅甸发生战争,对缅甸军队的战斗力十分了解。
而且他们也做过推理,发现以英*队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打不出这么漂亮的战斗的。再联想到去年法*队的惨败,几经比较之后,英国人算是对南宁的陆军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了。
南宁陆军在前后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让英国对吞并缅甸,直接和南宁接壤的前景产生了犹豫。南宁不缺少扩张野心,也不缺少扩张的实力。如果真的与南宁接壤了,一旦双方发生了意外,导致爆发战争,那么到时英国的处境就十分堪忧了。
有了这些疑虑,英国也就对吞并缅甸不是那么急切和积极了,因此他们增兵下缅甸的速度明显减慢,最后干脆停了下来。随着英国态度的转变,缅甸的紧张局势也就随之缓和了下来。南宁与英国都在缅甸停止了扩张,很有默契的将曼德勒政府当做了双方之间的缓冲地带。
当然,程宇华现在还没有察觉出英国态度的转变,有军情局盯着英国在缅甸的一举一动,他也不需要十分关注。再说现在既然完成了山南的初步布局,他也需要消化战果,想办法将山南地区尽快发展起来,让它有条件来作保卫西藏的屏障。因此随后程宇华针对山南发布了一系列命令。
八月四日,程宇华发布命令,山南地区所有武警部队转职陆军,并依此为基础扩编为陆军第二十师。晋升陆荣廷为陆军少将,担任第二十师师长,继续担任山南总督。
八月七日,程宇华继续发布命令,将山南现有区域划分为十二个市,首府由郎章市迁移到密支那市。并依照南宁的相关规定,强制当地所有适龄青少年接受汉语教育。当地人必须取中式名字来办理身份证明。
为了安抚土著在强制教育和改名上的抵触,程宇华随后又发布一系列行政命令,其中就包括要求山南施行本土的税收制度。而南宁本土一直采取的是低税率,藏富于民。而缅北之前的各地土司,则将他们的属民当奴隶对待,征收高额税收。两厢一对照,当地土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好坏之分,这样一来,因为强制教育和改名引发的抵触气氛,也就随之缓和了下来。
执行本土的税率政策后虽然获利最大的是土著人,但是同时也将山南跟本土对等起来,让两地之间不会存在人为的区别,造成民间情绪的对立。这对于同化山南以及山南今后的稳定,是尤为重要的。
而且虽然随着山南控制区的扩大,当地人的数量也增加到了上百万人,南宁迁移过来的移民占人口的比例还不大,但是随着山南到本土之间交通的改善之后,以这里一切都尚待开发的现状,加上税率与本土一样,必定会吸引更多的移民过来,以南宁的人口优势,华民将来肯定会成为山南人口的主体。
更重要的是,实行低税率可以分化土著人。军情局早就发现有部分失去权力与地位的权贵正在串联,蛊惑土著民众意图发动暴乱,救出软禁在郎章的土司。
由于这些人行踪诡秘,军情局尚未调查清楚其内部的详细情况,也不知道他们到底串联了多少人。现在山南可是有近百万土著。如果一旦让他们聚拢了太多民众,到时候爆发的叛乱必定会是一场大灾难,这对于现在的移民潮肯定是一次重挫。
所以程宇华才赶在暴乱发生前颁布税率政策,随后还会颁布针对土著的土地政策,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安定土著民心,加上之前颁布的强制教育和改名政策,两者刚好一刚一柔,将一心走到黑与尚在观望的民众区别分化出来,减少可能参加暴乱的人数,降低暴乱对山南各项工作的影响。》
第九十二章平叛()
八月二十五日,平静了大半个月的山南地区再次****起来,只是这次不是外战,而是多地土著同时爆发了叛乱,参与人数高达上万人。
早前陆荣廷就获悉有土著民众企图叛乱,作为山南总督,他知道这里在程宇华的眼中有很重的分量。因此为了避免爆发大乱,争取将叛乱分子一网打尽,他一直都在暗中做准备,同时要求军情局尽快查出主要叛乱分子。并且请求南宁给予支持和增派援军。
随后程宇华也确实给予了大量支持,通过颁布一系政策和命令,帮助陆荣廷理清了头绪,虽然还不可能掌握叛军的全部情况,但是却得到了在新政策中获利的部分土著的密报,使得陆荣廷获知了叛乱的大致时间。
就在叛乱前夕,陆荣廷秘密调兵遣将,使得二十师表面上看起来还驻扎在南部边境,实际上留在那里的只是部队扩编后征召的新兵,主力早已撤到了后方布防,准备一旦叛军冒头,就立即逮捕叛乱分子。
正因为有了这些准备,所以其他地方的叛乱很快被镇压了下去,只是在郎章的守军遇到了麻烦,他们遭到了近五千叛军的围攻。
其实陆荣廷早就知道叛军的目标是郎章,因此他在那里也布置了最多兵力。然而二十师之前只有七千兵力,扩编后征召的新兵才刚开始训练,根本就不具备执行军事任务的能力,而且还要留下部分老兵留在南部兵营训练他们,否则要是新兵闹起事来,同样影响不小。
结果七千兵力一番稀释下来,能够派到郎章的部队也就只有两个连,三百多人了。不过陆荣廷针对这种情况,特别在郎章布置了机枪等重火力,以火力来弥补兵力的不足。
也是程宇华托大,他以为通过之前的一番政策,应该是可以分化出大部分还在观望的土著,因此对陆荣廷多次请派援军的请求,他都没有答应。
之所以没有答应,不是因为抽不出多余的军队,而是到山南的公路出现了问题,根本就不能满足派援军的条件。
此时通往山南的公路只有两条,之前前往山南的所有物质和人员,都是从这里经过的。而在一个多月前,交通部迫于程宇华尽快修通铁路的死命令,只好征召了大量工人前往修路,人一多,速度自然就加快了。
然而随着工人的增多,铁路修建的加速,所需要的后勤物质和原材料就成倍的增长,为了保证施工的需要,这两条公路的运力就只好向交通部倾斜。导致了其他方面的需求都暂时停了下来。加上对叛军实力的判断失误,程宇华也就没有答应再派援军。
二十五日天刚黑,陆荣廷陆续接到了其他地方发生了叛乱的报告,唯独只有郎章一直风平浪静。这种诡异的局势让他感到一阵阵心悸,弄不清楚叛军到底是出了什么情况。
据军情局侦查,叛军的目标是郎章,随后叛军叛逃回来的人员也报告他们的目标是郎章。但是现在其他地方都出现的情况,偏偏是作为主要目标的郎章没有出现任何情况。
这让陆荣廷不得不猜测之前得到的消息,都是叛军故意放出来的烟幕弹。如果叛军的目标不是郎章,那么又会是哪里呢?
到了晚上十点的时候,出现叛乱的各地都纷纷传来了捷报,各地叛军都不是很多,武器又很简陋,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且是早有准备的军队,这些叛军很快就镇压了下去。
此时就算陆荣廷再谨慎,也不得不相信暴乱可能就此过去了,毕竟之前就有很多观望份子叛逃了出来,加上现在的局面确实是看起来平静了下来。然而就在陆荣廷将心放下去的时候,郎章终于传来了叛军的消息,而且是让他这个久经战阵的军人,也感到头疼的消息。
郎章遭到了五千叛军围攻,更让陆荣廷意外的是,这些叛军居然还有新式步枪等武器,虽然守军一时间还没有弄清楚武器的类型,但是这已经足以让陆荣廷明白,此次叛乱绝对不简单,有别的国家插手了。
此时陆荣廷也管不了叛军的武器到底是怎么来的了,他必须尽快派出援军,要不然以郎章三百人的守军,就算之前专门加派了重武器,恐怕稍不注意,就是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南宁军队自建立以来,别说两个连了,就是一个排也没有被敌人打得全军覆没过。陆荣廷可丢不起这个脸,因此他只好连忙心急火燎的从距离郎章最近的驻军,抽调部队派了过去。而他本人也放心不下,带着一个营,从密支那连夜赶了过去。
等第二天拂晓陆荣廷到达的时候,郎章还在激战,此时叛军早已攻进了城,守军组织了城内居民,聚集在软禁土司的北城一角,正在苦苦坚持。
见到叛军还没有得手,陆荣廷也没有着急让部队投入战斗,而是命令部队休整,同时仔细观察了一番战场。
此时叛军也深受重创,只剩下了一半兵力。虽然他们以大量兵力打了守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一直处于警戒状态的守军在反应过来之后,立即组织了机枪等重火力给予了叛军重创,同时立即动员了城中的所有民兵和退伍军人参与防守,一时间双方大战了起来。
只是后来由于弹药吃紧,才不得不组织民众聚集一处,收缩防御圈,形势开始恶化起来。好在附近的援军陆续赶到,才帮他们将局势稳定了下来。
弄清楚战场的情况后,陆荣廷也不再耽搁了,命令带来的一个营从叛军后路投入战斗。一个营,近六百生力军的加入,立即将战场局势扭转了过来,城内的守军同时也趁势发起反攻。
面对前后夹击,本身也是在苦苦坚持的叛军,立时败退了下来,随即就是崩溃炸营,战斗很快结束了,叛军除了少数逃脱外,大部被歼,包括还来不及逃跑的叛乱组织者也全数被俘。
叛乱虽然镇压了下来,可是战后的郎章城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守军也是伤亡惨重,算上后来动员起来的上千民兵和退伍军人,此战南宁军队死亡五百人,剩下的几乎人人带伤。民众也受到了波及,死亡三百多人。
面对如此惨重的局面,陆荣廷在命令部队调查叛军的详细情况后,只好亲自将结果向南宁作了报告。》
第九十三章幕后黑手()
昨天晚上叛乱开始之前,一切都风平浪静,因此陆荣廷也就没有向南宁报告情况。在郎章出事之前,虽然局势诡异,但还是在之前的预测范围内,因此陆荣廷也没有报告。等郎章出事之后,陆荣廷忙着调兵遣将为郎章解围,弄得焦头烂额,已经没有精力再向南宁报告了。
不得不说,陆荣廷虽然年轻,只有二十五岁,但是加入黑旗军之前的贫苦遭遇,让他心思格外缜密,处事也十分老成,虽然昨晚的叛乱让他有点措手不及,但是随后的处理还是很到位的。
最后针对叛军的那场前后夹击,让叛军除了少数小鱼小虾跑掉了外,其余的包括首脑在内全部一网成擒。战事结束后,陆荣廷反倒是没有急着向南宁汇报情况,为自己进行辩护。而是立即对这次叛乱展开调查和处理善后事宜。
这次的叛乱明显有外国势力插手,要不然叛军手中不会有这么多的军械,而且也不会策划得这么慎密,让军情局都没有丝毫察觉。所以在没弄清楚这些事情之前,就算他再怎么为自己辩护,效果都不会很好,反而会引起南宁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