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首半之。正第一品佩二玉环,自外不同也。  有绶者则有纷,皆长六尺四寸,广二
尺四分,各随绶色。诸鞶囊,二品以上金缕,三品金银镂,四品银镂,五品彩镂。诸珮,
一品珮山玄玉,二品以下、五品以上,佩水苍玉。
    诸文官七品以上朝服者,簪白笔,武官及爵则不簪。诸舄履并乌色,舄重皮底,履
单皮底。 别注色者,不用此色。  诸勋官及爵任职事官者, 散官、散号将军同职事。
  正衣本服,自外各从职事服。诸致仕及以理去官,被召谒见,皆服前官从省服。平
巾帻,簪导,冠支,五品以上紫褶,六品以下绯褶,加两裆滕蛇,并白袴  ,起梁
带。 五品以上,金玉杂细。六品以下,金饰隐起。  靴,武官及卫官陪立大仗则服
之。若文官乘马,亦通服之,去两裆滕蛇。诸视品府佐,武弁,平巾帻。国官,进贤一
梁冠,黑介帻,簪导。其服各准正品, 其流外官,亦依正品流外之例。  参朝则服
之。若谒见府公,府佐平巾黑帻,国官黑介帻,皆白纱单衣,乌皮履。
    诸流外官行署,三品以上黑介帻,绛公服, 用绯为之,制同绛纱单衣。  方心,
革带,钩暐,假带,袜,乌皮履。九品以上绛戺衣, 制同绛公服,袖狭,形直如沟,
不垂。  去方心、假带,余同绛公服。其非行署者,太常寺谒者、卜博士、医助教、
祝史、赞引,鸿胪寺掌仪、诸典书、典学,内侍省内典引,太子门下坊典仪、内坊导客
舍人、诸赞者,王公以下舍人,公主谒者等,各准行署,依品服。自外及民任杂掌无官
品者,皆平巾帻,绯衫,大口袴  。朝集从事则服之。诸典谒,武弁,绛公服。其斋
郎,介帻,涘衣。自外品子任杂掌者,皆平巾帻,绯衫,大口袴  。朝集从事则服之。
黑介帻,簪导,深衣,青褾  、领,革带,乌皮履。未冠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去
革带。国子、太学、四门学生参见则服之。书算学生、州县学生,则乌纱帽,白裙襦,
青领。诸外官拜表受诏皆服。 本品无朝服者则服之。  其余公事及初上,并公服。
诸州大中正,进贤一梁冠,绛纱公服,若有本品者,依本品参朝服之。诸州县佐史、乡
正、里正、岳渎祝史、斋郎,并介帻,绛涘衣。
    平巾帻,绯褶,大口袴  ,紫附涘,尚食局主食、典膳局主食、太官署食官署掌
膳服之。平巾绿帻,青布袴,  尚食局主膳、典膳局典食、太官署食官署供膳服之。
平巾五辫髻,青袴  褶,青耳屩,羊车小史服之。总角髻,青袴  褶,漏刻生、漏
童服之。
    龙朔二年九月戊寅,司礼少常伯孙茂道奏称:“诸臣九章服,君臣冕服,章数虽殊,
饰龙名衮,尊卑相乱。望诸臣九章衣以云及麟代龙,升山为上,仍改冕。”当时纷议不
定。仪凤年,太常博士苏知机又上表,以公卿以下冕服,请别立节文。敕下有司详议。
崇文馆学士校书郎杨炯奏议曰;
    古者太昊庖牺氏,仰以观象,俯以察法,造书契而文籍生。次有黄帝轩辕氏,长而
敦敏,成而聪明,垂衣裳而天下理。其后数迁五德,君非一姓。体国经野,建邦设都,
文质所以再而复,正朔所以三而改。夫改正朔者,谓夏后氏建寅,殷人建丑,周人建子。
至于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此则三王相袭之道也。夫易服色者,谓夏后氏尚
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至于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此又百
代可知之道也。谨按《虞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
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  绣。”由此言之,则其所从来者尚矣。
    夫日月星辰者,明光照下土也。山者,布散云雨,象圣王泽沾下人也。龙者,变化
无方,象圣王应机布教也。华虫者,雉也,身被五采,象圣王体兼文明也。宗彝者,武
蜼也,以刚猛制物,象圣王神武定乱也。藻者,逐水上下,象圣王随代而应也。火者,
陶冶烹饪,象圣王至德日新也。米者,人恃以生,象圣王物之所赖也。黼能断割,象圣
王临事能决也。黻者,两己相背,象君臣可否相济也。逮有周氏,乃以日月星辰为旌旗
之饰,又登龙于山,登火于宗彝,于是乎制衮冕以祀先王也。九章者,法于阳数也。以
龙为首章者,衮者卷也,龙德神异,应变潜见,表圣王深沈远智,卷舒神化也。又制
冕以祭先公也。者雉也,有耿介之志,表公有贤才,能守耿介之节也。又制毳冕以祭
四望也。四望者,岳渎之神也。武蜼者,山林所生也,明其象也。制絺冕以祭社稷也。
社稷,土谷之神也。粉米由之成也,象其功也。又制玄冕以祭群小祀也。百神异形,难
可遍拟,但取黻之相背异名也。夫以周公之多才也,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夫以孔宣
之将圣也,故行夏之时,服周之冕。先王之法服,乃此之自出矣;天下之能事,又于是
乎毕矣。
    今表状“请制大明冕十二章,乘舆服之”者。谨按,日月星辰者,已施旌旗矣;龙
武山火者,又不逾于古矣。而云麟凤有四灵之名,玄龟有负图之应,云有纪官之号,水
有感德之祥,此盖别表休征,终是无逾比象。然则皇王受命,天地与兴符,仰观则璧合
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尽南宫之粉壁,不足写其形状;罄东观之铅黄,无以纪其名实。
固不可毕陈于法服也。云也者,从龙之气也,水也者,藻之自生也,又不假别为章目也。
此盖不经之甚也。
    又“冕八章,三公服之”者。者,太平之瑞也,非三公之德也。鹰鹯者,鸷鸟
也,适可以辨祥刑之职也。熊罴者,猛兽也,适可以旌武臣之力也。又称藻为水草,无
所法象,引张衡赋云,“蒂倒茄于藻井,披江葩之狎猎。”谓为莲花,取其文采者。夫
茄者莲也,若以莲花代藻,变古从今,既不知草木之名,亦未达文章之意。此又不经之
甚也。
    又“毳冕六章,三品服之”者。按此王者祀四望服之名也。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
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衮名。岂惟颠倒衣裳,抑亦自相矛盾。此又不经之甚也。
    又“黼冕四章,五品服之”。考之于古,则无其名;验之于今,则非章首。此又不
经之甚也。
    若夫礼惟从俗,则命为制,令为诏,乃秦皇之故事,犹可以适于今矣。若乃义取随
时,则出称警,入称跸,乃汉国之旧仪,犹可以行于代矣。亦何取于变周公之轨物,改
宣尼之法度者哉!
    由是竟寝知机所请。
    景龙二年七月,皇太子将亲释奠于国学,有司草仪注,令从臣皆乘马著衣冠。太子
左庶子刘子玄进议曰:
    古者自大夫已上皆乘车,而以马为騑服。魏、晋已降,迄于隋代,朝士又驾牛车,
历代经史,具有其事,不可一二言也。至如李广北征,解鞍憩息;马援南伐,据鞍顾盼。
斯则鞍马之设,行于军旅,戎服所乘,贵于便习者也。案江左官至尚书郎而辄轻乘马,
则为御史所弹。又颜延之罢官后,好骑马出入闾里,当代称其放诞。此则专车凭轼,右
擐朝衣;单马御鞍,宜从亵服。求之近古,灼然之明验矣。
    自皇家抚运,沿革随时。至如陵庙巡幸,王公册命,则盛服冠履,乘彼辂车。其士
庶有衣冠亲迎者,亦时以服箱充驭。在于他事,无复乘车,贵贱所行,通鞍马而已。臣
伏见比者銮舆出幸,法驾首途,左右侍臣皆以朝服乘马。夫冠履而出,止可配车而行,
今乘车即停,而冠履不易,可谓唯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何者?褒衣博带,革履高冠,本
非马上所施,自是车中之服。必也袜而升镫,跣以乘鞍,非惟不师古道,亦自取惊今俗,
求诸折中,进退无可。且长裙广袖,襜如翼如,鸣珮纡组,锵锵弈弈,驰骤于风尘之内,
出入于旌棨之间,傥马有惊逸,人从颠坠,遂使属车之右,遗履不收,清道之傍,芥
相续,固以受嗤行路,有损威仪。
    今议者皆云秘阁有《梁武南郊图》,多有衣冠乘马者,此则近代故事,不得谓无其
文。臣案此图是后人所为,非当时所撰。且观当今有古今图画者多矣,如张僧繇画《群
公祖二疏》,而兵士有著芒屩者;阎立本画《昭君入匈奴》,而妇人有著帷帽者。夫芒
屩出于水乡,非京华所有;帷帽创于隋代,非汉宫所作。议者岂可征此二画以为故实者
乎!由斯而言,则《梁武南郊之图》,义同于此。又传称义惟因俗,礼贵缘情。殷辂周
冕,规模不一;秦冠汉珮,用舍无恆。况我国家道轶百王,功高万古,事有不便,资于
变通。其乘马衣冠,窃谓宜从省废。臣此异议,其来自久,日不暇给,未及榷扬。今属
殿下亲从齿胄,将临国学,凡有衣冠乘马,皆惮此行,所以辄进狂言,用申鄙见。
    皇太子手令付外宣行,仍编入令,以为恆式。
    宴服,盖古之亵服也,今亦谓之常服。江南则以巾褐裙襦,北朝则杂以戎夷之制。
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袴  袄子,硃紫玄黄,各任所好。虽谒见君上,出入省寺,
若非元正大会,一切通用。高氏诸帝,常服绯袍。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
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百官常服,同于匹庶,皆著黄袍,出入殿省。天子朝服亦如
之,惟带加十三环以为差异,盖取于便事。其乌纱帽渐废,贵贱通服折上巾,其制周武
帝建德年所造也。晋公宇文护始命袍加下遥А<按笠翟辏镜凼贾期舨可惺榕:搿
工部尚书宇文恺、兼内史侍郎虞世基、给事郎许善心、仪曹郎袁朗等宪章古则,创造衣
冠,自天子逮于胥吏,章服皆有等差。始令五品以上,通服硃紫。是后师旅务殷,车驾
多行幸,百官行从,虽服袴  褶,而军间不便。六年,复诏从驾涉远者,文武官等皆
戎衣,贵贱异等,杂用五色。五品已上,通著紫袍,六品已下,兼用绯绿。胥吏以青,
庶人以白,屠商以皁,士卒以黄。
    武德初,因隋旧制,天子宴服,亦名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
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四年八月敕:“三品已上,大科䌷绫及罗,其色紫,饰用玉。
五品已上,小科䌷绫及罗,其色硃,饰用金。六品已上,服丝布,杂小绫,交梭,双紃,
其色黄。六品、七品饰银。八品、九品鍮  石。流外及庶人服䌷、絁、布,其色通用
黄。饰用铜铁。”五品已上执象笏。三品已下前挫后直,五品已上前挫后屈。自有唐已
来,一例上圆下方,曾不分别。六品已下,执竹木为笏,上挫下方。其折上巾,乌皮六
合靴,贵贱通用。贞观四年又制,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下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
品、九品服以青,带以鍮  石。妇人从夫色。虽有令,仍许通著黄。五年八月敕,七
品已上,服龟甲双巨十花绫,其色绿。九品已上,服丝布及杂小绫,其色青。十一月,
赐诸卫将军紫袍,锦为褾袖。八年五月,太宗初服翼善冠,贵臣服进德冠。
    龙朔二年,司礼少常伯孙茂道奏称:“旧令六品、七品着绿,八品、九品着青,深
青乱紫,非卑品所服。望请改八品、九品着碧。朝参之处,听兼服黄。”从之。总章元
年,始一切不许着黄。上元元年八月又制:“一品已下带手巾、算袋,仍佩刀子、砺石,
武官欲带者听之。文武三品已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并金带。六
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鍮石带。庶人并铜铁
带。”文明元年七月甲寅诏:“旗帜皆从金色,饰之以紫,画以杂文。八品已下旧服者,
并改以碧。京文官五品已上,六品已下,七品清官,每日入朝,常服袴褶。诸州县长官
在公衙,亦准此。”景云中又制,令依上元故事,一品已下带手巾、算袋,其刀子、砺
石等许不佩。武官五品已上佩韘七事。七谓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
石袋等也。至开元初复罢之。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成八
字铭。长寿三年四月,敕赐岳牧金字银字铭袍。延载元年五月,则天内出绯紫单罗铭襟
背衫,赐文武三品已上。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师子,左右卫饰以麒麟,左右武威卫
饰以对虎,左右豹韬卫饰以豹,左右鹰扬卫饰以鹰,左右玉钤卫饰以对鹘,左右金吾卫
饰以对豸,诸王饰以盘龙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
    武德已来,始有巾子,文官名流,上平头小样者。则天朝,贵臣内赐高头巾子,呼
为武家诸王样。中宗景龙四年三月,因内宴赐宰臣已下内样巾子。开元已来,文官士伍
多以紫皁官絁为头巾、平头巾子,相效为雅制。玄宗开元十九年十月,赐供奉官及诸司
长官罗头巾及官样巾子,迄今服之也。
    天宝十载五月,改诸卫旗幡队仗,先用绯色,并用赤黄色,以符土德。
    高祖武德元年九月,改银菟符为银鱼符。高宗永徽二年五月,开府仪同三司及京官
文武职事四品、五品,并给随身鱼。咸亨三年五月,五品已上赐新鱼袋,并饰以银。三
品已上各赐金装刀子、砺石一具。垂拱二年正月,诸州都督刺史,并准京官带鱼袋。天
授元年九月,改内外所佩鱼并作龟。久视元年十月,职事三品已上龟袋,宜用金饰,四
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上守下行,皆从官给。神龙元年二月,内外官五品已上依旧佩
鱼袋。六月,郡王、嗣王特许佩金鱼袋。景龙三年八月,令特进佩鱼。散职佩鱼,自此
始也。自武德已来,皆正员带阙官始佩鱼袋,员外、判试、检校自则天、中宗后始有之,
皆不佩鱼。虽正员官得佩,亦去任及致仕即解去鱼袋。至开元九年,张嘉贞为中书令,
奏诸致仕许终身佩鱼,以为荣宠。以理去任,亦听佩鱼袋。自后恩制赐赏绯紫,例兼鱼
袋,谓之章服,因之佩鱼袋、服硃紫者众矣。
    梁制云,袴  褶,近代服以从戎,今缵严则文武百官咸服之。车驾亲戎,则缚袴
  不舒散也。中官紫褶,外官绛褶,舄用皮。服冠衣硃者,紫衣用赤舄,乌衣用乌舄。
唯褶服以靴。靴,胡履也,取便于事,施于戎服。
    旧制,乘舆案褥、床褥、床帷,皆以紫为饰。天宝六载,礼仪使太常卿韦纟舀奏请
依御袍色,以赤黄为饰。从之。
    《武德令》:皇后服有袆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
    袆衣,首饰花十二树,并两博鬓,其衣以深青织成为之,文为翚翟之形。 素质,
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 褾、襈 皆用硃色也。蔽膝,随裳色,
以緅为领,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色,硃里,纰其外,上以硃锦,下以绿锦,纽
约用青组。以青衣,革带,青袜、舄, 舄加金饰。  白玉双珮,玄组双大绶。章彩
尺寸与乘舆同。受册、助祭、朝会诸大事则服之。鞠衣, 黄罗为之。其蔽膝、大带及
衣革带、舄随衣色。余与袆衣同,唯无雉也。亲蚕则服之。钿钗礼衣,十二钿,服通用
杂色,制与上同,唯无雉及珮绶,去舄,加履。宴见宾客则服之。
    皇太子妃服,首饰花九树, 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也。褕翟。青织成为之,
文为摇翟之形,青质、五色、九等也。素纱中单,黼领,罗縠褾、襈,褾、襈 皆用硃
也。蔽膝, 随裳色,用緅为领缘,以摇翟为章,二等也。大带, 随衣色,硃里,纰其
外,上以硃锦,下以绿锦,纽用青组。以青衣,革带,青袜、舄, 舄加金饰瑜玉珮,
红硃双大绶。 章彩尺寸与皇太子同。受册、助祭、朝会诸大事则服之。鞠衣,黄罗为
之,其蔽膝、大带及衣革带随衣色。余褕翟同,唯无雉也。从蚕则服之。钿钗礼衣,九
钿,服通用杂色,制与上同,唯无雉及珮、绶,去舄,加履。宴见宾客则服之。
    内外命妇服花钗, 施两博鬓,宝钿饰也。翟衣青质, 罗为之,绣为雉,编次于衣
及裳,重为九等而下。第一品花钿九树, 宝钿准花数,以下准此也。翟九等。第二品
花钿八树,翟八等。第三品花钿七树,翟七等。第四品花钿六树,翟六等。第五品花钿
五树,翟五等。并素纱中单,黼领,硃褾、襈 亦通用罗縠也。蔽膝, 随裳色,以緅为
领缘,加以文绣,重雉为章二事,一品已下皆同也。
    大带, 随衣色,绯其外,上以硃锦,下以绿锦,纽同青组。  青衣,革带,青
袜、舄,珮,绶。内命妇受册、从蚕、朝会则服之;其外命妇嫁及受册、从蚕、大朝会
亦准此。钿钗礼衣,通用杂色,制与上同,唯无雉及珮绶。 去舄,加履。
    第一品九钿,第二品八钿,第三品七钿,第四品六钿,第五品五钿。内命妇寻常参
见,外命妇朝参辞见及礼会则服之。六尚、宝林、御女、采女、女官等服,礼衣通用杂
色,制与上同,惟无首饰。七品已上,有大事服之,寻常供奉则公服。 公服去中单、
蔽膝、大带。  九品已上,大事及寻常供奉,并公服。东宫准此。女史则半袖裙襦。
诸公主、王妃珮绶同,诸王县主、内命妇准品。外命妇五品已上,皆准夫、子,即非因
夫、子别加邑号者,亦准品。妇人宴服,准令各依夫色,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既不
在公庭,而风俗奢靡,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上自宫掖,下至匹庶,递相仿
效,贵贱无别。
    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FD旂,虽发自戎夷,而全身
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
露。寻下敕禁断,初虽暂息,旋又仍旧,咸亨二年又下敕曰:“百官家口,咸预士流,
至于衢路之间,岂可全无障蔽。比来多著帷帽,遂弃FD旂,曾不乘车,别坐檐子。递
相仿效,浸成风俗,过为轻率,深失礼容。前者已令渐改,如闻犹未止息。又命妇朝谒,
或将驰驾车,既入禁门,有亏肃敬。此并乖于仪式,理须禁断,自今已后,勿使更然。”
则天之后,帷帽大行,FD旂渐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