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蜀州 垂拱二年,分益州四县置。天宝元年,改为唐安郡。乾元元年,复为蜀州也。
领县四,户五万六千五百七十七,口三十九万六百九十四。至京师三千三百三十二里,
至东都三千一百七十二里。
    晋原 汉江源地,属蜀州。李雄立江源郡,晋改为多融县,又改为晋原。鹤鸣山,
在西北十里
    青城 汉江源县地。南齐置齐基县,后周改为青城。山在西北三十二里。旧“青”
字加水,开元十八年,去“水”为“青”
    唐安 本汉江源县地,后魏于此立犍为郡及僰道县。隋省。武德元年复置,改为唐
隆。长寿二年,为武隆。先天元年,改为唐安
    新津 汉武阳县,属犍为郡。后周改为新津,属益州。垂拱二年,属蜀州也。
    眉州上 隋眉山郡之通义县。武德二年,割嘉州之通义、丹棱、洪雅、青神、南安
五县置眉州。五年,省南安。贞观二年,置隆山县。天宝元年,改为通义郡。乾元元年,
复为眉州也。旧领县五,户三万六千九,口十六万九千七百五十五。天宝,户四万三千
五百二十九,口一十七万五千二百五十六。至京师二千五百五十里,至东都三千二百八
十九里。
    通义 后汉置通义县,属齐通郡。梁改为青州,后魏改为眉州。后改通义为安洛,
又复通义。隋初为广通,寻改为通义。武德元年,于县置唐眉州也
    彭山 汉武阳县地,属犍为。晋于郡置西江阳郡。后魏增置隆山郡,以界内有鼎鼻
山,地形隆故也。隋改为陵州隆山县。先天元年,改为彭山也
    丹棱 本南齐齐乐郡,后周改为洪雅县。隋改为丹棱,属嘉州。武德二年,来属也
    洪雅 后周洪雅镇,隋改为县。武德九年,置犍州。贞观初,州废,属眉州也。
    青神 汉南安县,属犍为郡。县临青衣江,西魏置青衣县。本治思蒙水口,武德八
年,移于今治,属眉州也。
    绵州上 隋金山郡。武德元年,改为绵州,领巴西、昌隆、涪城、魏城、金山、万
安、神泉七县。三年,分置显武、龙安、文义、盐泉四县。七年,省金山县。贞观元年,
又省文义县。旧领县九,户四万三千九百四,口十九万五千五百六十三。天宝领县九,
户六万五千六十六,口二十六万三千三百五十二。至京师二千五百九里,至东都三千二
百五十九里。
    巴西 汉涪县,属广汉郡。晋置梓潼郡,西魏置潼州。隋改为绵州,炀帝改为金山
郡。隋改涪为巴西县也。
    涪城 汉涪县地,东晋置始平郡。后魏改为涪城及潼县。隋改潼为涪城。
    昌明 汉涪县地,晋置汉昌县,后魏为昌隆。先天元年,改为昌明。旧有显武县,
神龙元年,改为兴圣。开元二年废,并入昌明,仍分巴西、涪城、万安三县地置兴圣县。
二十七年废,地各还本属。
    魏城 隋置
    罗江 汉涪县地。晋于梓潼水尾万安故城置万安县。后魏置万安郡,隋废。天宝元
年,改万安为罗江。廉泉、让水,出县北平地也。
    神泉 汉涪县地。晋置西充国县,隋改为神泉,以县西泉能愈疾故也。
    盐泉 武德三年,分魏城置也。
    龙安 隋金山县。武德三年,复置,改为龙安。
    西昌 隋金山县。隋末废。永淳元年,复置,改为西昌也。
    剑州 隋普安郡。武德元年,改为始州,领县七。圣历二年,置剑门县。先天二年,
改始州为剑州。天宝五年,改为普安郡。乾元元年,复为剑州也。旧领县七,户三万六
千七百一十四,口十九万九十六。天宝领县八,户二万三千五百一十,口一十万四百五
十。至京师一千六百六十二里,至东都二千五百六十里。
    普安 汉梓潼县,广汉郡治也。宋置南安郡,梁置南梁州,又改为安州。西魏改为
始州,兼置普安郡。武德元年,复为始州。皆治于普安也。
    黄安 梁分梓潼县置梁安县,寻改为黄安。
    永归 隋分梓潼县置。
    梓潼 汉县。蜀先分广汉置梓潼,西魏改为潼川郡,隋为梓潼县。后魏自涪县移梓
潼郡于今县,属始州,仍改郡为县也。
    阴平 晋流人入蜀,于县置北阴平郡。山北有十八陇山,山有陇十八也。
    武连 汉梓潼县地。宋置武都郡及下辨县,又改下辨为武功。后魏改为武连也。
    临津 汉梓潼县地。南齐置相厚县,隋改为临津也。
    剑门 圣历二年,分普安、永归、阴平三县地,于方期驿城置剑门,县界大剑山,
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所,有小剑山。大剑山有剑阁道,三十里至剑处,张载刻铭之所。
剑山东西二百三十一里。
    梓州上 隋新城郡。武德元年,改为梓州,领郪、射洪、盐亭、飞乌四县。三年,
又以益州玄武来属。四年,又置永泰县。调露元年,置铜山县。天宝元年,改为梓潼郡。
乾元元年,复为梓州。乾元后,分蜀为东、西川,梓州恆为东川节度使治所。旧领县七,
户四万五千九百二十九,口二十四万八千三百九十四。天宝领县八,户六万一千八百二
十四,口二十四万六千六百五十二。至京师二千九十里,至东都二千九百里。
    郪 汉县,属广汉郡,历晋、宋、齐不改。梁于县置新州,西魏改为昌城郡。隋改
为梓州,炀帝改为新城郡。郡城左带涪水,右挟中江,邻居水陆之要。梓州所治,以梓
潼水为名也。
    射洪 汉郪县地,后魏分置射洪县。娄缕滩东六里,有射江,语讹为“洪”。
    通泉 汉广汉县地,隋县也。
    玄武 汉底道县,属蜀郡。晋改为玄武。武德元年,属益州。三年,割属梓州也。
    盐亭 汉广汉县地,梁置盐亭县也。
    飞乌 汉郪县地,隋置飞乌镇,又改为县,取飞乌山为名也。
    永泰 武德四年,分盐亭、武安二县置。
    铜山 调露元年,分郪、飞乌二县地置也。
    阆州 隋巴西郡。武德元年,改为隆州,领阆中、南部、苍溪、南充、相如、西水、
三城、奉国、仪陇、大寅十县。其年,又立新井、思恭二县。四年,以南充、相如属果
州,仪陇、大寅属蓬州。又置新政。七年,又以奉国属西平州。还以奉国来属。又省思
恭入阆中县。先天元年,改为阆州。天宝元年,改为阆中郡。乾元元年,复为阆州。旧
领县八,户三万八千九百四十九,口二十七万三千五百四十三。今领县九,户二万五千
五百八十八,口十三万二千一百九十二。至京师一千九百一十五里,至东都二千七百六
十里。
    阆中 汉县,属巴郡。梁置北巴州。西魏置隆州及盘龙郡。炀帝改为巴西郡。武德
为隆州。皆治阆中。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隋为阆内也。
    晋安 汉阆中县地。梁置金匮二。又为金迁郡。隋省郡,改为晋城。武德改为晋安
也。
    南部 后汉分阆中置充国县,属巴郡。又分置南充国郡。梁改为南充郡,隋改为南
部也。
    苍溪 后汉分宕渠置汉昌县,属巴郡。隋改汉昌为苍溪也。
    西水 汉阆中县地。梁置掌夫城,后周改为西水县。
    奉国 后汉分阆中置。武德七年,属西平州。贞观元年,还属隆州。
    新井 汉充国县地。武德元年,分南部、晋安二县置。界内有盐井。
    新政 武德四年,分南部、相如两县置。
    岐坪 旧属利州,开元二十三年来属也。
    果州中 隋巴西郡之南充县。武德四年,割隆州之南充、相如二县置果州,因果山
为名。又置西充、郎池二县。天宝元年,为南充郡。乾元元年,复为果州也。旧领县四,
户一万三千五百一十,口七万五千八百一十一。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三千九百四,口八
万九千二百二十五。至京师二千五百五十八里,至东都三千四百二十三里。
    南充 汉安汉县,属巴郡。宋于安汉故城置南宕渠郡。隋改安汉为南充。果山,在
县南八里。
    相如 汉安汉县地,梁置梓潼郡。周省郡,立相如县,以县城南二十里,有相如故
宅二。相如坪,有琴台。
    流溪 开耀元年,析南充县于溪水侧置也。
    西充 武德四年,分南充置。有西充山。
    郎池 武德四年,分相如置。
    岳池 万岁通天二年,分南充、相如二县置。初治思岳池,开元二十年,移治今所。
    遂州中 隋遂宁郡。武德元年,改为遂州,领方义、长江、青石三县。二年,置总
管府,管遂、梓、资、普四州。贞观罢总管。十年,复置都督,督遂、果、普、合四州。
十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遂宁郡。乾元元年,复为遂州。旧领县三,户一万
二千九百七十七,口六万六千四百六十九。天宝领县五,户三万五千六百三十二,口十
万七千七百一十六。至京师二千三百二十九里,至东京三千一百六十六里。
    方义 汉广汉县,属广汉郡。宋置遂宁郡,齐、梁加“东”字。后周改东遂宁为遂
州。后魏改广汉为方义。
    长江 东晋巴兴县,魏改为长江。旧治灵鹫山,上元二年,移治白桃川也
    蓬溪 永淳元年,分方义县置唐兴县。长寿二年,改为武丰。神龙初复。景龙二年,
分唐兴置唐安县。先天二年,废唐安县,移唐安废县置。天宝元年,改唐兴为蓬溪也。
    青石 东晋晋兴县。后魏改为始兴。隋改始兴为青石,以县界有青石祠也。
    遂宁 景龙元年分置。
    普州中 隋资阳郡之安岳县。武德二年,分资州之安岳、隆康、安居、普慈四县置
普州。三年,又置乐至、隆龛二县。天宝元年,改为安岳郡。乾元元年,复为普州。旧
领县六,户二万五千八百四十,口六万七千三百二十。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五千六百九
十三,口七万四千六百九十二。至京师二千三百六十里,至东都三千二百三里。
    安岳 汉犍为、巴郡地,资中、牛鞞、垫江三县地。李雄乱后,为獠所据。梁招抚
之,置普慈郡。后周置普州,隋省。武德二年,复置,安岳为治所。
    安居 后周柔刚县,属安居郡。隋改柔刚为安居。柔刚山,在县东二十步。旧治柔
刚山,天授二年,移理张栅也。
    普康 后周永唐县,隋改为永康,移治伏强城,寻改为隆康。先天元年,改为普康
也。
    崇龛 后周隆龛城,隋隆龛县。旧治整濑川,久视元年,移治波罗川。先天元年,
为崇龛。隆龛山,在县西三里也。
    陵州中 隋隆山郡。武德元年,改为陵州,领仁寿、贵平、井研、始建、隆山五县。
贞观元年,割隆山属眉州。天宝元年,改为仁寿郡。乾元元年,复为陵州也。旧领县四,
户一万七千四百四十一,口八万一百一十。天宝领县五,户三万四千七百二十八,口一
十万一百二十八。至京师二千五百一十里,至东都三千四百八十四里。
    仁寿 汉武阳县东境,属犍为郡。晋置西城戍,以为井防。后魏平蜀,改为普宁县。
后周置陵州,以州南陵井为名。隋改普宁为仁寿,所治也
    贵平 汉广都县之东南地,属蜀郡。后魏置和仁郡,仍立平井、贵平、可昙三县。
旧治和仁城,开元十四年,移治禄川也
    井研 汉武阳县地。东晋置西江阳郡。魏置蒲亭县,隋改为井研。武德四年,自拥
思茫水移治今所也
    始建 汉武阳县地。隋开皇十年,于此置始建镇。大业五年,改镇为始建县。旧治
拥思茫水,圣历二年,移治荣祉山。籍 梁席郡,一名汉阳戍。永徽四年,分贵平置。
    资州上 隋资阳郡。武德元年,改为资州,领盘石、内江、安后、普慈、安居、隆
康、资阳、大牢、威远。其年,割大牢、威远属荣州。二年,分安居、隆康、普慈、安
岳四县属普州。贞观四年,置丹山县。天宝元年,改为资阳郡。乾元元年,复为资州。
乾元二年正月,分置昌州,寻废也。旧领县八,户二万九千三百四十七,口十五万二千
一百三十九。天宝,户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口十万四千七百七十五。至京师二千五百
六十里,至东都三千五百一十里。
    盘石 汉资中县,属犍为郡。后周于今简州阳安县移资州于汉资中故城为治所。仍
改资中为盘石,今州治
    资阳 后周分资中置县,在资水之阳也
    牛鞞汉资中县为盘地。隋分置牛鞞县。汉有牛鞞县,属犍为郡,此非也。洛水,一
名牛鞞水
    内江 汉资中县地,后汉于中江水滨置汉安戍。其年,改为中江县,因其北江,乃
云中。隋改为内江。汉安故城,今县治也
    月山 资中地,义宁二年置
    龙水 资中地,义宁二年置
    银山 资中地,义宁二年置
    丹山 汉资中地,贞观四年置。六年,并入内江。七年,又置。
    荣州中 隋资阳郡之大牢县。武德元年,置荣州,领大牢、威远二县。贞观元年,
置旭川、婆日、至如三县。二年,割泸州之隆越来属。六年,自公井移州治大牢,仍割
嘉州资官来属。八年,又割泸州之和义来属。废婆日、至如、隆越三县。永徽二年,移
州治旭川。天宝元年,改为和义郡。乾元元年,复为荣州。旧领县六,户一万二千二百
六十二,口五万六千六百一十四。天宝,户五千六百三十九,口一万八千二十四。至京
师二千九百七十二里,至东都二千七百四十九里。
    大牢 汉南安县,属犍为郡。隋置大牢镇,寻改为县。武德元年,割资州之大牢、
威远二县,于公井镇置荣州,取界内荣德山为名。又改公井为县。贞观六年,自公井移
州治于大牢县也
    公井 汉江阳县,属犍为郡。后周置公井镇。武德元年,镇置荣州,改为公井县。
贞观六年,汉移于大牢也
    威远 汉安县地,属犍为郡。隋于旧威远戍置县。武德初,属资州。其年,割属荣
州也
    旭川 贞观元年,分大牢县置
    资官 汉南安县地,晋置资官县。武德初,属嘉州。贞观六年,来属
    和义 汉安县地,隋置和义县。
    简州 隋蜀郡之阳安县。武德三年,分益州置。天宝元年,改为阳安郡。乾元元年,
复为简州。旧领县三,户一万三千八百五,口七万五千一百三十三。天宝,户二万三千
六十六,口十四万三千一百九十。在京师西南二千七百里,至东都三千六百里。
    阳安 汉牛鞞县,属犍为郡。后魏置阳安县,又分阳安、平泉、资阳三县置简州,
取界内赖简池为名
    金水 汉新都县,属广汉郡。晋将硃龄石于东山立金泉戍。后魏立金泉郡,分置金
泉、白牟二县。隋改为金润,属蜀郡。武德初,为金水。三年,属简州。县有金堂山
    平泉 汉牛鞞县地,后魏置婆润县。隋移县治于赖黎池,仍改为平泉县,县之旁地
涌泉故也。
    嘉州中 隋眉山郡。武德元年,改为嘉州,领龙游、平羌、夹江、峨眉、玉津、绥
山、通义、洪雅、丹帯⑶嗌瘛⒛习参逑刂妹贾荨U旯哿辏淖使伲羧僦荨I显
年,以戎州之犍为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犍为郡。乾元元年,复为嘉州。三月,剑南节
度使卢元裕请升为中都督府。寻罢。旧领县六,户二万五千八十五,口七万五千三百九
十一。天宝领县八,户三万四千二百八十九,口九万九千五百九十一。至京师二千七百
二十里。至东都三千五百里。
    龙游 汉南安县地,属犍为郡。后周置平羌县。隋初,为峨眉县,又改为青衣县。
隋伐陈时,龙见于江中引舟,乃改为龙游县也,州临大江为名
    平羌 后周置也
    峨眉 汉南安县。隋置峨眉县,取西山名也
    夹江 汉南安县地。隋分龙流、平羌三县,于泾上置夹江县。今北八十里,有夹江
废戍,即泾上地也。旧治泾上,武德元年,移于今治也
    玉津 汉南安县。隋置玉津县,江中出璧故也
    绥山 隋招致生獠,于荣乐城置绥山县,取旁山名也
    罗目 麟德二年,开生獠置沐州及罗目县。上元三年,俱废。仪凤三年,又置,治
沲和城,属嘉州。如意元年,又自峨眉县界移罗目治于今所也
    犍为 本汉都,因山立名。旧属戎州。上元元年,改属嘉州。
    邛州上 隋临邛郡之依政县。武德元年,割雅州之依政、临邛、临溪、蒲江、火井
五县,置邛州于依政县。三年,又置安仁县。显庆二年,移州治于临邛。天宝元年,改
为临邛郡。乾元元年,复为邛州。旧领县六,户一万五千八百八十六,口七万二千八百
五十九。天宝领县七,户四万二千一百七,口十九万三百二十七。在京师西南二千五百
一十五里,至东都三千三百七十一里。
    临邛 汉县,属蜀郡。邛水,出严道邛来山,入青衣江,故云临邛。晋于益州唐隆
县置临邛县。后魏平蜀,自唐隆移临邛县治于汉临邛县西,立临邛郡。隋罢郡,移临邛
县于今所治。有火井、铜官山也
    依政 秦蒲阳县。汉临邛县。梁置蒲口镇及邛州。后魏改为蒲阳郡,置依政县。隋
改为临邛郡,治依政。梁、魏邛州,在今县西南二里,后周移治于今所,后移治于临邛
    安仁秦临邛县地。武德三年,置安仁县。贞观十七年废。咸亨初,复置
    大邑 咸亨二年,分益州晋原县置也
    蒲江 汉临邛县地。后魏置广定县,隋改为蒲江,南枕蒲水故也
    临溪 后魏分临邛县置也
    火井 汉临邛县地。周置火井镇,隋改镇为县也。
    雅州下都督府 隋临邛郡。武德元年,改为雅州,领严道、名山、卢山、依政、临
邛、蒲江、临溪、蒙阳、汉源、火井、长松、灵关、杨启、嘉良、大利、阳山十六县。
其年,割依政、临邛、蒲江、临溪、火井五县置邛州;汉原、阳山二县置登州。二年,
置荣经县。六年,省嘉良、杨启、大利、灵关、蒙阳、长松六县。九年,废登州,还以
阳山、汉源来属。贞观二年,又以阳山、汉源属帯荨0四辏种冒僬上亍S阑瘴迥辏
以帯莺涸蠢词簟R欠锼哪辏梅稍健⒋蠖啥亍4笞阍辏指詈涸础⒎稍蕉刂美
州。神龙三年,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