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石属集州,以安固、伏虞属蓬州,清化属静州。二年,割归仁、永穆置万州。贞观元
年,废万州,以归仁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清化郡。乾元元年,复为巴州。旧领县七,
户一万九百三十三,口四万七千八百九十。天宝领县十,户三万二百一十,口九万一千
五十一。至京师二千三百六十里,至东都二千五百八十二里。
    化城 后汉汉昌县。梁改为梁大县,后周改为化城县。后魏置大谷郡。隋置巴州于
县理
    盘道 后魏置
    清化 隋属巴州。武德元年,于清化县界木门故地置静州。领清化、大牟二县。其
年,又置地平县。六年,移静州于地平县。又割利州之嘉川,皆隶静州。贞观十七年,
废静州,以清化县属巴州
    曾口 梁置。隋县治戴公山。神龙元年,移治曾溪
    归仁 梁置平州,隋改为归仁县。武德二年,属万州。贞观元年,属巴州
    始宁 梁置,以山为名
    奇章 梁置,县东八里有奇章山
    恩阳 梁置义阳县,隋改为恩阳。贞观十七年废。万岁通天元年,复置
    大牟 武德元年,分清化县置,县东三里有大牟山
    七盘 久视元年分置。
    蓬州下 武德元年,割巴州之安固、伏虞,隆州之仪陇、大寅,渠州之宕渠、咸安
等六县,置蓬州,因周旧名。三年,以仪陇属万州。寻复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咸安郡。
至德二年,改为蓬山郡。乾元元年,复为蓬州。旧领县六,户九千二百六十八,口三万
五千五百六十六。天宝,县七,户一万五千五百七十六,口五万三千三百五十二。至京
师二千二百一十里;至东都二千九百九十五里。
    良山 汉宕渠地,梁置伏虞郡安固县。后周改伏虞为蓬州,安固为良山。开元初,
蓬州移治大寅县,至后不改
    大寅 梁置。旧治斗子山,后移治斗坛口,今为蓬州所治
    仪陇 梁置。武德二年,属万州。州废,还蓬州。旧领金城山,开元二十三年,移
治平溪。
    伏虞 梁宣汉县。隋改为伏虞,属蓬州
    宕渠 梁置,取汉县名。旧治长乐山,长安三年,移治罗获水
    咸安 梁置绥安县,隋改为咸安。至德二年,改为蓬山
    大竹 久视元年,分宕渠县置。至德二年,割属濆山郡。
    壁州下 武德八年,分巴州始宁县,改置壁州并诺水县。又割集州之符阳、白石二
县来属。贞观元年,废万州,割广纳县来属。八年,复以符阳属集州。天宝元年,改为
始宁郡。乾元元年,复为壁州。旧领县三,户一千四百九十二,口七千四百四十九。天
宝,县四,户一万二千三百六十八,口五万四千七百五十七。在京师西南一千八百二十
二里,至东都二千九百四十二里。
    诺水 后汉宣汉县,梁分宣汉置始宁县。元魏分始宁置诺水县。武德八年,分巴州
始宁之东境,置壁州及诺水县。今州所治。广纳 武德三年,割始宁、归仁二县地置,
以广纳溪为名
    白石 后魏置,以白石水为名。武德初,属巴州,又改属集州。八年,还壁州。
    巴东 开元二十三年六月,置太平县。天宝元年八月二十四日,改为巴东县。
    商州 隋上洛郡。武德元年,改为商州。其年,于上津县置上州。贞观十年,州废,
上津来属。天宝元年,改为上洛郡。乾元元年,复为商州。旧领县五,户四千九百一,
口二万一千五十。天宝,县六,户八千九百二十六,口五万二千八十。至京师二百八十
一里,至东都八百八十六里。
    上洛 汉县,属弘农郡。言在洛水之上,故为县名。隋于县置上洛郡。
    丰阳 汉商县地。晋分商县置丰阳,以川为名。旧治吉川城,麟德元年,移理丰阳
川。
    洛南 汉上洛县地。晋分置拒阳县,隋改拒阳为洛南。旧治拒阳川,显庆三年,移
治清川。
    商洛 汉商县,属弘农郡。隋文加“洛”字
    上津 汉长利县地,属汉中郡。梁置南洛州,后魏改为上州,隋废州为上津县。义
宁二年,置上津郡。武德元年,改为上州,领上津、丰利、黄土、长利四县。贞观初,
省长利县。十年,废上州,以黄土属金州,丰利属均州,上津属商州。
    安业 万岁通天元年,分丰阳置。景龙三年,改属雍州。景云元年,还属商州。乾
元元年正月,改为乾元县,割属京兆府。
    金州 隋西城郡
    武德元年,改为金州,领洵阳、石泉、安康等县。其年,割洵阳、驴川二县置洵州,
领三县。又置西安州。又立宁都、广德二县隶西安州。为直州。三年,金州置总管府,
管金、井、直、洵、洋、南丰、均、渐、迁、房、重、顺十二州。七年,废洵州,以洵
城、洵阳、驴川三县来属。贞观元年,废直州,又省宁都、广德,以安康来属,仍省驴
川县。八年,省洵城县,又以废上州之黄土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安康郡。至德二年
二月,改为汉南郡。乾元元年,复为金州。旧领县六,户一万四千九十一,口五万三千
二十九。天宝,户九千六百七十四,口五万七千九百八十一。在京师南七百三十七里,
至东都一千七百里。
    西城 州所理。汉西城县,属汉中郡。后魏置安康郡,寻改为东梁州。又以其地出
金,改为金州。皆以西城为治所。隋末废。义宁二年,复置
    洵阳 汉县名。武德元年,置洵州,又分洵阳置洵城、驴川二县。七年,废洵州,
三县属金州。贞观二年,省驴川。八年,省洵城,并入洵阳
    淯阳 后魏黄土县。义宁二年,属上州。贞观八年,属金州。天宝元年,改为淯阳
    石泉 隋县。圣历元年,改为武安。神龙初,复为石泉。永贞元年,省入汉阴县,
复置
    汉阴 汉安阳县,属汉中郡。晋武改为安康,置安康郡。隋改为县。武德元年,置
西安州,立宁都、广德二县。改西安州为直州。州废,省宁都、广德二县入安康。至德
二年二月,改为汉阴县
    平利 后周于平利川置吉阳县,隋改为安吉。武德元年,改为平利。
    开州 隋巴东郡之盛山县。义宁二年,分置万州,仍割巴东郡之新浦,通川郡之万
世、西流三县来属。武德元年,改为开州,领四县。贞观初,省西流入盛山。天宝元年,
改为盛山郡。乾元元年,复为开州。旧领县三,户二千一百二十二,口一万五千五百四。
天宝,户五千六百六十,口三万四百二十一。在京师南一千四百六十里,至东都二千六
百七十里。
    盛山 汉朐县,属巴郡。蜀分置汉丰县,周改汉丰为永宁。隋改永宁为盛山。以
山为名
    新浦 宋分汉丰县置
    万岁 后周之万县,隋加“世”字。贞观二十三年,改万世为万岁县。
    渠州下 隋宕渠郡。武德元年,改为渠州,领流江、賨城、宕渠、咸安、潾水、垫
江六县。其年,改賨城为始安。又分置賨城、义兴、丰乐三县。以宕渠、咸安三县属蓬
州。又分濆水、垫江、濆山、盐泉四县置濆州。三年,割濆州之濆水来属。八年,省义
兴、丰乐、賨城三县。其年,废潾州,以潾山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濆山郡。乾元元年,
复为渠州。旧领县四,户九千七百二十六,口二万一千五百五十二。天宝,户九千九百
五十七,口二万六千五百二十四。在京师西南二千一百七十里,至东都三千一百九十里。
    流江 汉宕渠县地,属巴郡。梁置渠州,周改为北宕渠郡,又改为流江郡。仍于郡
内置流江县。武德元年,改为渠州。又并賨城、义兴二县入流江
    濆水 梁置。义宁元年,属濆州。武德三年,属渠州
    渠江 梁置始安县,隋不改。天宝元年八月,改为渠江县
    濆山 梁置。濆山,在县西四十里,重叠濆比为名。隋末,县废。武德元年,分置
濆山县,又置濆州。八年,州废,县隶渠州。
    渝州 隋之巴郡。武德元年,置渝州,因开皇旧名,领江津、涪陵二县。其年,以
涪陵属涪州。三年,置万春县。改万春为万寿县。贞观十三年,以废霸州之南平县来属。
天宝元年,改为南平郡。乾元初,复为渝州。旧领县四,户一万二千七百一十,口五万
七百一十三。天宝,户六千九百九十五,口二万七千六百八十五。在京师西南二千七百
四十八里,至东都三千四百三十里。
    巴 汉江州县,属巴郡。古巴子国地。梁置楚州。隋改为渝州,以水为名
    江津 汉江州县分置
    万寿 武德三年,分江津县置万春县。五年,改为万寿
    南平 贞观四年,分巴县置。于县南界置南平州,领南平、清谷、周泉、昆川、和
山、白溪、瀛山七县。八年,改南平州为霸州。十三年,州废,省清谷等县,以南平县
属渝州。
    山南东道
    邓州 隋南阳郡。武德二年,改为邓州,领穰县、冠军、深阳三县。三年,立顺阳
县。州置总管,管邓、淅、郦、宛、淯、新、弘等七州。四年,废总管,隶山南行台。
废新州,以新野县来属。又置平晋县。六年,省顺阳入冠军,省平晋入穰县。八年,废
宛州,以南阳来属,废郦州,以新城来属。贞观元年,省冠军入新城。天宝元年,改为
南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邓州。旧领县六,户三千七百五十四,口一万八千二百一十二。
天宝领县七,户四万三千五十五,口十六万五千二百五十七。在京师东南九百二十里,
至东都六百七十里。
    穰 汉县,属南阳郡。汉南阳郡以宛为理所,后魏移治于穰。隋改为南阳郡,寻改
为邓州,取汉邓县为名
    南阳 汉南阳郡所治宛县也。武德三年,置宛州,领南阳、上宛、上马、安固四县,
并寄治宛城。八年,州废,以上马入唐州,余三县入南阳县,属邓州
    新野 汉县,属南阳郡。晋于县置义州。武德四年,分置新州,领一县。其年,新
州废,县属邓州
    向城 汉西鄂县地,属邓州。后魏于古向城置县,乃改立
    临湍 后魏割冠军县北境置新城县。武德二年,移治虎遥城,属郦州。八年,废郦
州,县属邓州。贞观三年,移治故临湍聚。天宝元年,改为临湍县
    内乡 汉淅县地,属弘农郡。后周改为中乡,隋改为内乡。武德元年,置淅州,又
分内乡置默水县,后复改为内乡
    菊潭 汉沮阳县地。隋改沮水县,后废。开元二十四年,割新城复置,改为菊潭。
    唐州上 隋淮安郡。武德四年,改为显州,仍置总管,领显、北澧、纯三州。显州
领比阳、慈丘、平氏、显冈四县。五年,又分置唐州,属显州总管。七年,改为都督府,
州不改。贞观元年,罢都督,仍以废纯州桐柏县来属。三年,省显冈县。九年,改显州
为唐州,以废唐州之枣阳、湖阳及废鲁州之方城三县来属。十年,以枣阳属隋州。开元
五年,以方城来属仙州。十三年,置上马县。二十六年,以方城来属。天宝元年,改为
淮安郡。乾元元年,复为唐州。旧属河南道,至德后,割属山南东道。旧领县六,户四
千七百二十六。口二万二千二百九十九。天宝领县七,户四万二千六百四十三,口十八
万三千三百六十。至京师一千四百八十里,至东都六百四十六里。
    比阳 汉县,属南阳郡。后魏置东荆州于汉比阳古城,改为淮州。隋改淮州为显州,
取界内显望冈为名。贞观元年,改为唐州。比水出县东,今县,州所治也。
    慈丘 隋分比阳县置,取界内慈丘山为名。
    桐柏 汉平氏县地,属南阳郡。梁置华州,西魏改淮州,又为纯州。后周为大义郡,
陈废郡为桐柏县。
    平氏 汉县,属南阳郡。
    湖阳 汉县,属南阳郡。隋不改,属舂陵郡。武德四年,于县置湖州,领湖阳、上
马二县。贞观元年,废湖州,省上马,以湖阳属唐州。
    方城 前汉堵阳县,属南阳郡。后汉改为顺阳。隋改为方城县,属淯阳郡。武德二
年,于县置北澧州,领方城、真昌二县。贞观初,省真昌县。八年,改北澧州为鲁州,
领县不改。九年,省鲁州,以方城属唐州。
    泌阳 后魏石马县,后讹为上马县。贞观三年废。开元十三年,割湖阳复置上马县。
天宝元年,改为泌阳县。
    均州下 隋淅阳郡之武当县。义宁二年,割淅阳之武当、均阳二县置武当郡。又置
平陵县。武德元年,改为均州。七年,省平陵县。八年,省均阳入武当。其年,以南丰
州之郧乡、堵阳、安福三县来属。贞观元年,废均州,又省堵阳、安福二县。以武当、
郧乡二县属淅州。八年,废淅州,又以武当、郧乡二县置均州。又废上州,割丰利县来
属。天宝元年,改为武当郡。乾元元年,复为均州。旧领县三,户二千八百二十九,口
一万二千五百九十三。天宝,户九千六百九十八,口五万八百九。在京师东南九百三十
里,至东都九百一十七里。
    武当 州所治。汉县,南阳郡。梁置南始平郡,后魏改为丰州,隋改为均州,皆治
武当县。县旧治延岑城,显庆四年,移于今所
    郧乡 汉锡县地,属汉中郡。晋改为郧乡。武德元年,置南丰州,领郧乡、安福、
堵阳三县。属均州。贞观元年,废均州,以郧乡、武当属淅州。又省安福、堵阳,并入
郧乡。八年,复置均州,二县来属
    丰利汉长利县地。后魏置丰利郡,分锡县置丰利县。武德初,属上州。州废,属均
州。
    房州下 隋房陵郡。武德元年,改为迁州,领光迁、永清,又置受阳、淅川、房陵,
凡领五县。其年,又于竹山县置房州,领竹山、上庸,又置武陵,凡领三县。五年,废
迁州之淅川。。七年,又废房陵、受阳二县。贞观十年,废迁州,自竹山移房州治于废
州城。其年,省武陵县。改光迁为房陵县。天宝元年,改为房陵郡。乾元元年,复为房
州。旧领县四,户四千五百三十三,口二万一千五百七十九。天宝,户一万四千四百二
十二,口七万一千七百八。在京师南一千二百九十五里,至东都一千一百八十五里。
    房陵 汉县,属汉中郡。后魏为新城郡,又改为光迁国。武德初,改为迁州。置光
迁县。又改为房州,兼改光迁为房陵县
    永清 后魏分房陵县置大洪县,周改为永清
    竹山 分上庸县置。武德元年,置房州。贞观十年,州移治房陵县
    上庸 汉县,属汉中郡。
    隋州下 隋为汉东郡。武德三年,改为隋州,领隋县、光化、安贵、平林、顺义五
县。五年,省安贵县。八年,省平林、顺义二县。贞观十年,割唐州枣阳来属。天宝元
年,改为汉东郡。乾元元年,复为隋州。旧领县三,户二千三百五十三,口一万一千八
百九十八。天宝,县四,户二万三千九百一十七,口十万五千七百二十二。在京师东南
一千三百八十八里,至东都一千八里。
    隋 汉县,属南阳郡。后魏于县置隋州,隋为汉东郡,皆治隋州
    光化 隋县
    枣阳 汉舂陵县,属南阳郡。隋置舂陵郡。武德三年,改为昌州,领枣阳、舂陵、
清潭、湖阳、上马五县。其年,分湖阳、上马置湖州。五年,废昌州及清潭县。贞观元
年,省舂陵入枣阳。其年,以废湖州之上马、湖阳来属。九年,废显州。自此移唐州于
废显州,仍属焉。十年,改属隋州
    唐城 开元二十六年,分枣阳置。
    郢州 后魏置温州。武德四年,置郢州于长寿县,置京山、蓝水二县属焉。贞观元
年,省蓝水入长寿。又废郢州,以长寿属鄀州,章山属荆州。十七年,废温州,依旧置
郢州,治京山。天宝元年,改为富水郡。乾元元年,复为郢州。旧温州领县三,户一千
五百八十,口七千一百七十三。天宝改郢州,户一万二千四十六,口五万七千三百七十
五。在京师东南一千四百四十里,至东都一千一百四十九里。
    京山 隋县,属安陆郡。武德四年,置温州,因后魏。领京山、富水二县。贞观八
年,废鄀州,以长寿来属。十七年,复于县置郢州。长寿 汉竟陵县地,属江夏郡。武
德四年,于县置郢州。贞观元年,废郢州,以长寿属鄀州。八年,又属温州。十七年,
又属郢州。富水 隋旧。武德初,属温州。州废,属郢州。
    复州 隋沔阳郡。武德五年,改为复州,治竟陵县,贞观七年,移治沔阳。天宝元
年,改为竟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复州。旧领县三,户一千四百九十四,口六千二百一
十八。天宝,户八千二百一十,口四万四千八百八十五。在京师东南一千八百里,至东
都一千五百一十八里。
    沔阳 汉竟陵县地,属江夏郡。隋置沔阳郡,武德初,改为复州,皆治此县
    竟陵 汉县,后废。晋复置,至隋不改
    监利 汉华容县地,属南郡。晋置监利县。
    襄州紧上 隋襄阳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襄州,因隋旧名。领襄阳、安养、
汉南、义清、南漳、常平六县。州置山南道行台,统交、广、安、黄、寿等二百五十七
州。五年,省酂州,以阴城、谷城二县来属。七年,罢行台为都督府,督襄、邓、唐、
均、淅、重七州。贞观元年,废重州,以荆山县来属。六年,废都督府。八年,废鄀州,
以率道、乐乡二县来属。又省常平入襄阳,省阴城入谷城,省南津入义清,省汉南入率
道。天宝元年,改为襄阳郡。十四载,置防御使。乾元元年,复为襄州。上元二年,置
襄州节度使,领襄、邓、均、房、金、商等州,自后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治所。旧领县七,
户八千九百五十七,口四万五千一百九十五。天宝,户四万七千七百八十,口二十五万
二千一。在京师东南一千一百八十二里,至东都八百五十三里。
    襄阳 汉县,属南郡。建安十三年,置襄阳郡。晋入为荆州治所。梁置南雍州,西
魏改为襄州,隋为襄阳郡,皆以此县为治所。
    邓城 汉邓县,属南阳郡,古樊城也。宋故安养县。天宝元年,改为临汉县,贞元
二十一年,移县古邓城置,乃改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