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武圣-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羽先是有些发愣,继而大笑不已。

    假如刘协当了皇帝,肯定想要当做独一无二的天子。

    可惜的是,外面还有刘辩这个正牌天子,而且是被众多朝臣支持的天子。

    反观刘协,只是关羽依仗先帝遗诏,强行拥立的天子罢了。

    刘协得不到满朝公卿支持,所能依仗者唯有关羽,否则纵然其最终夺权,也只是伪皇帝。

    只要有了刘辩这个皇帝在外面,刘协就名不正、言不顺。

    唯有废掉刘辩,刘协皇帝之位才能名正言顺。

    哪怕出于对自身皇位的眷恋,刘协也必然要依靠关羽,才能稳固自己帝位。

    高顺带着刘协在帷幔后偷听,正是为了告知刘协:满朝文武除了骠骑将军关羽,乃是真心忠于先帝,想要拥立刘协为帝。

    其余公卿,都不可信!

    刘协如今尚且年幼,只要将怀疑的种子种在其心中,日后再进行浇灌,早晚都会生根发芽。

    关羽自忖,自己也并非董卓、李傕、郭汜之流。

    他哪怕权倾朝野,也会给予刘协足够尊重,以及天子应有的威严。

    再加上刘协年龄不大,只要好生教导,君臣关系未尝不能处理好。

    蜀汉后期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就非常让关羽羡慕。

    刘禅虽是名义上的蜀国皇帝,诸葛亮却能决断国内所有军政大权,刘禅却也没有担心对方取而代之。

    朝堂之上,喧嚣依旧。

    眼看众人越闹越凶,关羽却是从怀中掏出先帝遗诏,而后高高举起。

    “关羽不才,承蒙先帝信任,令我领兵入京诛杀逆贼何进,稳定朝堂局势。”

    “且先帝有言,会立皇子协为天子。”

    “关某只想知道,陛下身体健康,为何会忽然驾崩!”

    “陛下既然欲立皇子协为帝,为何驾崩之后是皇子辩登基?”

    “尔等皆为朝廷公卿,世食汉禄,却不忠君之事,我奉先帝遗诏立皇子协为天子,尔等反而再三阻挠。”

    “如此行径,与叛逆何异!”

    满朝公卿,看着怒气勃发的关羽,心中当即有些发虚。

    只不过,卢植仍旧上前说道:“还望骠骑将军,借先帝遗诏于我一观!”

    诸侯虽然都确定了先帝遗诏的真实性,满朝公卿却大多以为,此乃关羽所拟矫诏,为的是给自己兴兵寻找借口。

    关羽闻言,也不废话,直接上前将先帝遗诏递给卢植。

    卢植展开先帝遗诏,细细观摩以后,发现诏书居然属实,而且还盖有玉玺。

    玉玺在袁绍领兵杀入皇宫时,就已经不慎丢失,关羽也没有机会利用玉玺伪造圣旨。

    “莫非,先帝之死果真另有隐情?”

    辨别玩真伪以后,卢植身体不由摇晃几分,险些栽倒在地。

    满朝公卿,也都围了上来,开始鉴定先帝遗诏真伪。

    他们看过之后,也都默然无语。

    “敢问诸公,这先帝遗诏是否属实?”

    满朝公卿先是面面相觑,继而有一人说道:“诏书的确属实,不过皇子辩乃嫡长子,按照理法理应继承皇位。”

    “且皇子辩继承帝位已经成为事实,若此时再拥立皇子协为帝,反而会让大汉拥有两位天子,此乃祸国殃民之举,老夫绝不赞成!”

    关羽丹凤眼微微眯起,问道:“汝乃何人?”

    那人昂首挺胸道:“吾乃司徒王允是也!”

    关羽猛然拔剑在手,厉声呵斥:“先帝之死尚有疑问,汝当时与何进相互勾结,且被任命为司隶校尉。”

    “汝受皇恩却不遵先帝诏书,反而勾结何进立其外甥为帝,其心可诛!”

    言毕,关羽猛然跨步上前,一剑刺穿王允心脏。

    关羽猛然拔出佩剑,鲜血从剑尖低落,满朝公卿看着倒地不起的王允,尽皆色变。

    “吾欲奉先帝遗诏,立皇子协为天子,还有谁出言反对!”

    看着杀气腾腾的关羽,以及那些闻讯涌入大殿的甲士,满朝公卿尽皆脸色苍白,无人再敢出言反对。

    “愿遵先帝遗诏,立皇子协为天子!”

第237章 位极人臣() 
帷幔后,年近九岁的刘协脸色煞白。

    高顺急忙抱起刘协,轻声安慰道:“殿下勿忧,王允之辈皆为沽名钓誉之徒。”

    “骠骑将军秉承先帝遗诏,自然要拥立殿下为帝,敢有反对者,杀无赦。”

    刘协声音有些颤抖的说道:“话虽如此,然朝堂之公卿,皆为大汉栋梁,骠骑将军若大肆杀戮,恐有不妥。”

    高顺却是摇头说道:“骠骑将军杀王允,不仅因为其反对殿下登基,更因为其曾经乃何进麾下,极有可能合谋陷害先帝。”

    “先帝在世时,时常称赞骠骑将军忠勇,骠骑将军既领先帝遗诏,自然要忠君之事。”

    “至于其他朝中公卿,看似凛然大义为国为民,实则绝大多数见风使舵,贪生怕死。”

    “有王允被杀在先,朝中公卿必然心中恐惧,不敢再反对殿下登基。”

    刘协有些不相信的说道:“朝中公卿都乃德高望重之人,又岂会真的贪生怕死?”

    高顺笑道:“殿下拭目以待。”

    果不其然,关羽以雷霆手段杀死王允以后,再也没有人胆敢出言反对。

    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满朝公卿?

    满朝公卿,以及世家大族,无疑非常骄傲。

    他们向来瞧不起寒门出身的武人,哪怕丁原曾经占据雒阳,满朝公卿也没有屈服。

    然而。

    当双方真正撕破脸皮的时候,满朝公卿才知道,武人被逼急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也不会在意他们的家室以及名声。

    袁氏被灭族,这个前车之鉴就在前面。

    朝中的确有不惧死的忠臣,不过关羽奉先帝遗诏,立皇子协为天子。

    从道理上来讲,关羽这种做法根本无可挑剔。

    更何况。

    天子刘辩被吕布劫走,生死未知,又有关羽威慑当前,这才没有人继续出言反对。

    假如关羽真的大逆不道,朝中仍旧会有不怕死的忠臣站出来。

    当然,年龄尚小的刘协,却根本不知道其中猫腻。

    他看到满朝公卿,因为王允之死就战战兢兢,不敢继续出言反对,眼中不由露出鄙夷之色。

    “这些,难道就是大汉所谓的栋梁之才吗?”

    怀疑的种子,在刘协幼小的心中种下。

    假如这些人真的不惧生死,仗义死节,纵然仍旧反对刘协登基,刘协也会从心底敬佩他们。

    可惜的是,满朝公卿所作所为,让刘协失望了。

    关羽看着倒地不起的王允,脸上没有任何波动。

    之所以毫不犹豫杀掉王允,乃是因为关羽知道,王允乃两面三刀之人,不得不防。

    历史上董卓的下场,关羽历历在目,他不愿意成为第二个董卓,那么就必须剪除后患。

    当然,假如王允真的忠君为国,关羽可能也不会如此冷酷。

    事实上。

    历史上的王允并非演义中描述的忠臣形象,若非迅速败亡,未尝不会成为第二个董卓。

    演义中许多描述的忠臣形象,说到底大多也是给失败者的赞誉罢了。

    如果说王允对董卓两面三刀,还算得上是忍辱负重,为国除贼。

    那么执掌朝纲以后,迅速变得居功自傲,就连蔡邕这等大贤,亦是毫不留情的诛杀,由此可见其心性。

    董卓死后,王允当即录尚书事,总领朝政,权势不下往日之董卓。

    根据后汉书记载:卓既歼灭,自谓无复患难,及在际会,每乏温润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权宜之计,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也就是说,王允用计杀掉董卓以后,就觉得连董卓都能弄死,再也没有什么能难住自己,就不像以前那样小心谨慎,与众人和颜悦色商议,反而觉得自己高高在上。

    时间长了,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得志便猖狂,王允就是其中翘楚。

    由此也可以看出,哪怕李傕、郭汜后来没有攻破长安,王允也已经失去了人心。

    再看看王允得势以后,如何对待功臣吕布吧。

    根据后汉书记载: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既而疑曰;“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吕布又欲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允又不从。而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布亦负有功劳,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渐不相平。

    连吕布这种武夫都知道,应该赦免董卓部曲,王允却刚愎自用,不纳谏言,最终逼得李傕、郭汜等人起兵,攻陷长安,可谓是自食恶果。

    吕布自己也是贪图名利之人,尚且知道将财物赐给公卿、将校,收买人心,王允反而吝啬不肯赏赐,如此谁又肯效死力?

    像吕布这等骄傲的武将,帮助王允杀掉义父董卓,王允得势以后,反而以剑客待之,可见其短视。

    或许王允从心底,就瞧不起吕布。

    董卓在世时,对王允十分器重,不仅令其担任司徒职位,还封其为温侯。

    王允除掉董卓以后,就想着和董卓撇清关系,董卓册封的温侯这个爵位,自然不能要。

    王允自己尚且知道,要与董卓撇清关系,更何况曾经身为董卓义子的吕布?

    吕布虽然杀掉董卓,却也可能感到心虚,自然不愿意再想起董卓。

    王允却是将董卓赐给自己的温侯职位,转手就封给吕布,这个杀掉自己义父之人。

    如此行为,不是封赏,反而是在刻意羞辱。

    由此也能看出,王允兵败身死,绝非偶然,乃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纵然李傕、郭汜没有攻入长安,王允不死于公卿之手,也会死于吕布之手。

    所谓刚直不阿的忠臣,不过只是笑话罢了。

    若王允没有那么快败亡,或许最终也会惹得天怒人怨,身败名裂。

    关羽知道王允秉性,晓得对方不似卢植、皇甫嵩等人,真正心系天下,才会杀得如此果决。

    朝臣既不继续出言反对,刘协登基再无障碍,择良辰吉时,祭告天地,登基为帝。

    刘协登基,废除刘辩所改年号,改年号为初平元年。

    关羽因讨贼有功,被封为大将军,领太尉职位,录尚书事,总领朝纲。

    关羽麾下文臣武将,亦是皆有封赏。

第238章 荀令留香() 
公元190年,无疑乃多事之秋。

    先是诸侯起兵讨伐丁原,随后吕布劫走少帝刘辩,紧接着骠骑将军拥立皇子协为帝。

    就在刘协登基没多久,吕布带着刘辩逃到荆州,刘表奉刘辩为天子,在襄阳组建了临时朝廷。

    不仅如此,刘表还以刘辩名义,发诏书怒斥刘协乃伪帝、关羽为国贼。

    刘表在檄文中呼吁,朝中公卿以及天下爱国志士,都来襄阳拥立刘辩为帝,匡扶汉室。

    雒阳,荀府。

    两位风度翩翩的男子,坐在亭子里面对弈。

    年长者为荀攸表字公达,今年三十有三;年轻者为荀彧表字文若,今年二十有七。

    别看荀彧年轻,却为荀攸族叔。

    不过两人并非凡夫俗子,由于年龄只相差六岁,且侄儿年龄较长,故此寻常时分也相互以表字相称。

    棋盘上,荀彧执白子,荀攸执黑子。

    虽说荀彧年龄比荀攸小六岁,棋艺却丝毫不逊色荀攸,两人反而杀得难分难舍。

    棋盘上面,白子遍布棋盘,连接起来进退有序,气势磅礴,堂堂正正中也隐含浓烈杀机。

    黑子看似落入下风,然而荀攸每落下一子,都会使得棋盘局势大为改变。

    白子与黑子交锋,就好像堂堂正正之师,遭遇奇谋诡辩之伍,两者之间虽互有胜负,却很难分出高地。

    很显然,荀彧下棋风格与其性格有关。

    荀彧在历史上被盛赞有王佐之才,更是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相比起奇谋诡辩,替曹操献上奇策十二计的荀攸,荀彧明显更擅长宏观上面的布局。

    荀攸在后人看来,只是一介谋士。

    反观荀彧,却是杰出的政治家与战略家,更兼顾谋士称号。

    黑白两种棋子,仍旧在棋盘上杀得难分难舍。

    哪怕黑子奇谋诡辩,妙招连连,白子始终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纵然偶尔被打得手足无措,却由于擅长大局布置,很快就能抽调援军,收复失地。

    “我输了!”

    看着白子再次摆脱颓势,以大势压人,呼啸着包围黑子的时候,荀攸终于丢掉了手中棋子,苦笑着说道。

    荀彧抬起脑袋,温文尔雅又十分俊俏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

    “公达并未占据下风,如何就此言败?”

    荀攸摇头苦笑道:“我虽然谋划万千,最终抵挡不住你的堂堂正正之师,文若既然已经了解到了我的棋路,纵然我再继续下棋,也不能获胜。”

    “反观文若棋风,堂堂正正,有驱狼吞虎,横扫天下之势,只要我稍有失误,必然满盘皆输。”

    “与其强撑下去被杀得丢盔弃甲,不若趁机投降,也好苟延残喘。”

    荀攸有些开玩笑的话,也让荀彧抚掌大笑起来。

    大笑过后,荀彧却是正色道:“棋之一道,变幻万千,公达如今并非落入下风,怎能轻易言败?”

    “也许下到最后,我只要某处布局不周,公达就能一战而击溃我之全军。”

    荀攸摇头道:“想要等到你失误,何其难也。”

    言毕,荀攸忽然脸色严肃的说道:“此番关羽进京,拥立皇子协为帝,荆州刘表却拥立刘辩为帝。”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如今日月横空,二帝共生,天下诸侯又是蠢蠢欲动,九州早晚流血漂橹。”

    “对以后局势,文若有何看法?”

    荀彧闻言,却是眉头紧皱,俊俏的脸上露出了些许伤感。

    “大汉四百年,不曾想也落入此等境地,我欲匡扶汉室,奈何势单力孤啊。”

    感叹过后,荀彧再次说道:“眼前局势不明,关羽虽然势大,然而此时占据洛阳,却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雒阳后事,尚难预料,然颍川乃四战之地,又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更是毗邻河南尹,早晚必定战火纷飞。”

    “为今之计,当回乡劝谏父老宗族,早日搬离颍川,躲避战乱。”

    原本按照历史走势,荀彧先是在宫中担任守宫令,后来因为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之事,辞官返乡。

    这个时空,丁原所作所为不似董卓那般残暴,且因为关羽兴兵缘故,没有废立天子。

    也正是如此,荀彧、荀攸两人还待在雒阳。

    不过随着关羽的进京,以及刘表拥立刘辩为帝的消息传来,两人也都准备离开雒阳这个是非之地。

    “荀君,陛下召见。”

    就在此时,下人却是急匆匆走了进来,对着荀彧喊道。

    荀彧如今担任守宫令,这个职位,乃是替皇帝掌管笔、墨、纸张等物品,有时还会帮忙拟旨,属于天子近臣。

    在荀彧看来,皇子辩乃嫡长子,继承大统理所应当。

    先帝虽欲立皇子协为天子,却不符合法理,故此荀彧并不太赞同关羽拥立刘协为帝。

    他想要离开雒阳,带领家人前往荆州避乱,也未尝没有这个缘故。

    哪怕他也知道,刘辩纵然身在荆州,此时也不过是傀儡罢了。

    “我这就入宫。”

    荀彧虽然并不太认同刘协称帝,却也并不迂腐,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天下大势。

    且刘协也为皇子,又是先帝钦定的皇位继承者,荀彧忠于汉室,自然也不敢怠慢。

    御书房。

    “先生你来了。”

    刘协看到荀彧过来,不由眼睛微亮,小脸上面也露出了些许笑容。

    荀彧不仅温文尔雅,且外貌俊朗,仪表非凡,身上也有非常好闻的香味,很容易得到小孩的好感。

    “陛下此次召我进宫,所为何事?”

    荀彧恭敬行礼毕,当即出言询问。

    刘协笑道:“大将军前番入宫探望朕,在御书房内闻到一股好闻的想香味,当时还以为是宫中的熏香。”

    “大将军还向朕求过那种熏香,说家自己长期征战在外,冷落了家中妻儿,想要送点东西给他们。”

    “我告知那将军,那是因为你在这里待过,才留香于此,大将军顿时心中惊奇,想要见见你。”

    荀彧闻言,笑着说道:“不曾想,大将军还有如此体恤家人的一面。”

    刘协道:“我原本也以为,大将军战无不胜,肯定性格刚烈,脾气暴躁,真正与其接触过后,方知大将军谦恭有礼,待人温和。”

    提起了关羽,刘协顿时很开心,显然对关羽印象极好。

    荀彧见状,却是眉头微皱。

第239章 一请荀文若() 
荀彧伟美而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上就带着香气。

    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这个记载虽有夸大之处,却也能够看出,荀彧的确身有香气,到处留香。

    “陛下,大将军想要见我,难道是为了彧所用熏香?”

    刘协眨巴着眼睛,半晌才道:“大将军说过,文若有王佐之才,胸中韬略不下汉高祖之子房。”

    “如今大汉飘摇不定,朝廷正需要文若这等贤才,方能力挽狂澜,匡扶社稷。”

    荀彧听闻这等赞誉,并没有丝毫欣喜、自得。

    相反,他有些惊奇,关羽为何会给自己这么高评价。

    须知,荀彧此时名声不显,虽小范围内有人称其乃王佐之才,却并不为世人所知。

    他想不明白,关羽从何处听闻自己名声。

    “陛下,大将军觐见。”

    小黄门扯着尖细的嗓音,对着屋内刘协禀报。

    刘协闻言,急忙起身说道:“快请大将军入内。”

    “踏踏踏!”

    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荀彧却是站直了身体,目光死死盯着门口,想要看看立下盖世功勋,执掌朝堂的关羽,究竟乃何许人也。

    关羽身形显露,头戴绿巾,身披绿袍,丹凤眼、卧蚕眉,端的是容貌奇伟,异于常人。

    “臣拜见陛下。”

    关羽进到屋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