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魔术师-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突厥人,我们既要防御,又要准备进攻,无论哪一样,可都是离不开钱粮的。钱粮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维持那么多军队的军费、训练,靠的是什么?那靠的就是我大唐对老百姓的税收了。赋税如此之低,军队的军费如何筹集?突厥又该如何应对呢?如果军队因为军费的问题,拦不住突厥人的南侵,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我大唐的百姓们啊。”

    魏征没有回答,而是抬头看向了大唐天子李世民。

    李世民沉吟后,缓缓的说道:“帝王依靠国家,而国家仰仗的是百姓。剥削百姓来奉养帝王,就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饥,腹饱而身死,帝王富了而国家灭亡,国家富了而百姓被逼到了死亡的边缘。因此帝王的忧虑,不在于国外,而常在于百姓。帝王的**少一些儿,则赋税就低了,赋税低了,老百姓的生活就可以过得富足了,老百姓富足了,国家则会越来越稳定,与之相应的则是帝王的地位会越来越稳固,也会越来越有保证,因此我同意魏爱卿的奏言。”长孙无忌面露无奈。

    而魏征则继续高兴的说道:

    “四、遣返宫中宫人,返回家乡。如此,一来可以减轻宫中用度,避免奢侈浪费;二来可以增加劳力,增加人口。

    五、取消全国寺庙,将那些不事劳作,逃避赋税的假僧侣,统统遣返原籍,从事劳作。”

    听到魏征所说的第五条,大唐皇帝李世民沉思之后,说道:“第五条建议,魏爱卿太偏颇了,寺院之中虽然有一些儿男盗女娼,道德败坏之人,但是确实是还有一些儿精研佛法,苦心求学的僧人。这样吧,折中一下,只在帝都长安、东都洛阳设立大的寺院,以方便一心求佛的僧人前来居住学习,对于那些滥竽充数的则都按照魏爱卿所说的,统统撵回原籍,从事劳作,如此,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众人纷纷站起身对李世民躬身行礼道:“陛下圣明!”

    不久,魏征所提出的“外儒内法、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就成为了大唐治国的国策,而他所提出的治国五策,也很快从中央下达到了地方,并被严格的执行。(。)

    ps:一天两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二十二章 忌惮颇深() 
数日后,大唐军神、辅国大将军李靖向大唐皇帝李世民进言道:“突厥颉利狼子野心,时刻都有吞并我大唐之念。而我大唐要崛起,要成为大国,则必然要和突厥进行决战。突厥之强在于战马精良,精通骑射。臣恳请离开大唐帝都长安城,前往我大唐并州马场,一为大军培育良马,二来可以训练士卒骑射,以为大唐和突厥的战事,提前做好准备。”

    大唐皇帝李世民当即批准了李靖的奏折,并下诏并州所有的马场全都交由李靖统领,同时下令驻守大唐帝都长安的十二卫大军轮番前往并州,交由李靖训练骑射。

    又数日,大唐永安王李玄向大唐皇帝李世民上奏道:“臣请求卸去所有官职,到终南山中隐居。”

    大唐皇帝李世民也很痛快的批准了李玄奏折,但是下诏要求国家大事,大政决策,都要告知李玄。李玄的意见,可以不经尚书省,直达天听,享有专折独奏的权力。

    其实早在房玄龄、杜如晦被任命为尚书左、右仆射之后,李玄就已经处于半隐居的状态了,每天除了上早朝的时间,他会换上官服,其他时间他都是道士打扮在终南山和九公主李晴到处游山玩水,朝廷的大政方针,皇帝李世民的诏令,百官的奏言,他只听,却什么都不掺和。大唐朝堂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位大唐皇帝陛下的第一心腹,正以一种消极的方式,逐渐的淡出大唐的权力核心。

    大唐军神、辅国大将军李靖进言,请求到并州为大唐养马、训练士卒的时候,大唐皇帝李世民痛快的批准了。当时,李玄就从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脸上看到了一种轻松。那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啊。李玄心里明白了大唐掌握军权的辅国大将军李靖给了大唐新君李世民精神上一股很大的压力。李靖用兵如神,又为大唐军神,大唐军方第一号人物,这让大唐皇帝李世民十分的忌惮。李玄心里明白,大唐皇帝李世民内心里除了忌惮李靖。其实还忌惮着另一个人,那个人和李靖一样,是李世民最忌惮的两个人物。那一个人就是自己,手段繁多。智谋高超的自己。

    曾经大唐皇帝李世民向李玄询问过:“关陇贵族主事长孙无忌、南方士族主事岑文本都是天纵之才,智谋超群,朕为天子,当如何制之?”

    李玄回答道:“关陇贵族主事长孙无忌好权。权力对于一个人,有好也有坏。好的地方。会成为这个人的拼搏向上的动力,激发这个人的潜力;坏的地方,则是一个人一旦不能很好的驾驭权力。拥有权力,而肆意妄为,则会祸害百姓,危害社稷,最终也会害了自己。因此臣建议:对于长孙无忌,不能完全确认他拥有相应能力的同时,万万不可授予他相应的官职,以免他伤害了自己。危害了社稷,还丢掉了陛下对他的信任;南方士族主事岑文本擅长揣摩,善于猜出一个人的心理。这样的人,如果碰到一位明君,他则必然成为声名远播、流传千古的名臣,如果碰到一位像隋炀帝杨广一样的昏君,他则必然成为声名狼藉、遗臭万年的佞臣。因此,岑文本命运如何?则完全取决于陛下。陛下如果有志成为一代明君,则岑文本必然摸准陛下的心理,殚心竭虑辅助陛下。以成就大业,如果陛下贪图个人享受,则岑文本也会猜透陛下的心思,豪取强夺。掠夺天下,以让陛下过的更加安稳舒服。陛下如同一条河的源头,百官、百姓则为河流流经过的地方,源头清则河流清,百官、百姓都会受益;如果陛下这个源头都开始浑浊,那么百官、百姓必然争相仿效。那么整个天下的人恐怕都喝不到干净的河水了,整个国家也会**肮脏不堪。因此只要陛下一直保持理智,克制自己的**,岑文本必然会紧随陛下的脚步,忠心辅佐陛下,成就千古美谈。”

    大唐皇帝李世民十分认可李玄的话,但是之后李世民满含忌惮的眼神,虽然李世民没有问出口,但是李玄内心里明白,大唐皇帝李世民最忌惮的两个人不是长孙无忌和岑文本,而是自己和手握军权的李靖,他想问而没有问出的话是:“朕为天子,永安王李玄、辅国大将军李靖当如何制之?”

    帝王是最孤独的权力拥有者,他在重用着每一个人的同时,他还深深的忌惮着这些人,因为这些人是最能够威胁到他地位的人。龙椅,整个天下只有一把,他费尽心思、要牢牢的守护住那把椅子,任何靠近那把椅子的人,都是他忌惮的对象。

    李玄自从重生以来,一直都希望能够进入大唐的权力核心,参与制定大唐的国策,促进大唐经济、社会、科技的全面发展,以达到可以重返后世的目的。可是如今大唐刚刚经历了十数年的战事,又被突厥人肆虐,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千里没有人烟,如此残破的局势,除了魏征所说的休养生息,劝课农桑,根本没有其他的途径,可以快速的恢复。即使李玄有心想搞商品经济,老百姓们也是不会购买的,连吃都吃不饱呢,谁还会买那些东西?如今的局势让李玄很困惑,而更让李玄感到无能为力的,却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对于他深深的忌惮。李玄无奈只能选择离开大唐权利核心,隐居以求自保,待大唐的百姓们都能解决温饱了,再想办法进入大唐权利核心,进行改革。

    听到李玄也上表请求隐居了,刚刚到达并州马场的大唐辅国大将军李靖满含无奈的苦笑道:“小狐狸,你也看出了陛下对你的忌惮吗?陛下忌惮的是我的用兵如神,忌惮你的却是你的智谋和那些匪夷所思的神仙手段啊。”

    司天台刚刚返回大唐帝都长安的司天台监正袁天罡眼望天空道:“树大招风,人红招妒。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永安王,你这位大唐最大的变数,本来这一次,我是最有机会看到你到底想要在大唐做什么,没想到,因为陛下的忌惮,你主动求退了。下一次,我一定要弄明白,你到底想在大唐做些什么?”(。)

    ps:一天两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二十三章 被迫收徒() 
太极宫,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看着永安王李玄、辅国大将军李靖的奏折,面露沉思。

    一位帝王对于国家的掌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臣子的控制和制衡。有些臣子追求名,那帝王就成全他,让他成为一代名臣;有些臣子追求利,那帝王也可以成全他,让他得享荣华,一辈子富贵;有些臣子追求理想,希望建立孔圣人所说的理想盛世,那帝王也可以和他一起追求他的理想,共建盛世。这些有追求的臣子,帝王都可以控制,可是偏偏有一些臣子,帝王并不清楚他的追求,那这样的臣子,帝王又将如何控制呢?

    就拿永安王李玄来说,他追求的并不是名利,如果是的话,当初他完全不必支持自己,就凭李孝基为大唐做出的贡献和太上皇、李孝基的关系,大唐也肯定会保证他一辈子衣食无忧,安享富贵的。一直以来,大唐皇帝李世民都认为李玄追求的是权力,可是这次李玄的上表隐居,却让李世民越发的看不明白了;李靖也是如此,李世民知道李靖想要什么,李靖想统领大军建功立业,成就他千古名将的美名。可是李世民并不敢将大军完全无条件信任的托付给他,李靖要想建功立业必须需要大军,可是大军也是大唐皇帝李世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军权,李世民就没有了任何可以震慑四方的实力,就会随时被人撵下皇位,身首异处。

    李玄和李靖是不可以控制的,唯有制衡,拥有和他们相抗衡的实力。可是一想到李玄那高超的智谋、手段繁多的神仙手段,一想到李靖那用兵的灵活狡诈,李世民就感到一阵阵的头疼,和这两人对敌,大唐皇帝李世民并没有完全的胜算。

    李玄和李靖,李世民也可以完全弃之不用,可是如今突厥人就在身侧虎视眈眈。如果不用,又太可惜了。李世民感到很纠结。他决定试着去控制、制衡这两个人。

    于是他下诏道:“诏令由陇右李氏皇族挑选族内优秀子弟到终南山永安王李玄、并州辅国大将军李靖处学习。”

    之后,李世民又分别给李玄、李靖下了诏令,严令他们必须收徒。只是他们可以提出收徒的条件。

    数日后,辅国大将军李靖回复道:“陛下,若学我兵法者,非天资聪颖、资质超凡者不可。臣之要求,必须是统过重兵。打过大仗之人,如一无统兵经验,二无大仗磨砺,只读兵书战策,终究是纸上谈兵,不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最终必然被种种兵法韬略所误,祸国损军,贻害甚大。臣观满朝大将。可以学习我兵法者,唯有冠军大将军李绩、左千牛卫大将军侯君集比较合适。”

    看过李靖的奏折,大唐皇帝李世民面露沉吟。侯君集是自己的心腹,李绩虽然不是自己的心腹,但是他的忠义之名是天下闻名的。他一直都没有参与任何的朝廷的争斗,玄武门胜利之后,李绩更是屡屡向自己表示靠拢,自己还是十分信任他们两位的。于是李世民立即下诏让李绩、侯君集抛下所有军务,马上到并州辅国大将军李靖处学习兵法。

    转瞬间,一个月过去。李靖在帅帐内来回的踱步。

    一个月的时间,他已经了解李绩和侯君集两个人。对于李绩,他内心里是十分欣喜的,准确的说是十分惊喜的。而对于侯君集,他则有所担心。

    李绩善打“神仙仗”。这是李靖对于李绩的评价。

    李靖先是在自己舅父前隋柱国大将军韩擒虎的军队任职,然后才得到舅父韩擒虎和另一位柱国大将军贺若弼正统的兵法传授,因此李靖用兵偏于正规,偏于谨慎。他有一个“七分胜算方用兵”的习惯,用兵就是用险。开战之前,没有谁敢保证一定能够打得赢。多年的用兵经验告诉李靖,一旦自己用兵的胜算超过七成,对手就会逃跑,不和你打了;低于七成,自己就会犹豫,担心失败,不敢打。只有七成的成算,李靖方会用兵,这样对手既不会逃跑,自己也有绝对的把握取得胜利。因此,李靖用兵,不用则以,用则必胜。曾经大唐朝廷有过一个共识,只要打仗,李靖说可以打,大唐皇帝和众臣就都会放心,因为只要李靖说出,这仗肯定是能够打赢的,绝对没有第二种结果。

    而李绩则不同,他是瓦岗山山贼出身,一步一步做到大将军的,他用兵则偏于冒险,胜算刚刚过五成,他就敢打,而且李绩心思缜密,用兵狡诈。明明是一场小仗,他会考虑到所有的情况,并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一一应对,一一设套,因此跟他对阵的对手,会十分的难受,十分的煎熬,自己的决策、行动都在李绩的算计之内,不但自己如此,来救援自己的人,决策、行动也在李绩的算计之内,结果一开始交战,自己就陷进坑里面了,而且是一步一个坑,坑坑要人命,然后救援自己的人开始重蹈自己的覆辙,坑坑要人命。李绩就像一个挖坑高手,一开始是场小仗,李绩就挖好了小坑,后来仗越打越大,李绩挖的坑就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当大战结束,李绩挖的坑就会全部连在一起,彻底形成一个巨大的大坑,把所有对手彻底的埋进去。

    知道了李绩的用兵谋略,李靖只能无奈的苦笑道:“李绩打的仗都是神仙仗,他敢打的,自己都不敢打,太冒险了。”不过,李靖内心里也感到欣喜:用兵本来就是不拘一格的,只要能打赢,就是兵法大家。李绩培养培养,绝对会是大唐的一员名将的。

    他看了看李绩,又看了看自己的爱徒苏定方,他不禁感叹道:“上天对大唐何其厚哉!竟然让大唐拥有了自己、李绩、定方三位天赋异禀的兵法大家。有自己、李绩、定方三人在,纵观整个天下,又有谁能成为大唐军事上的对手呢?一个王朝拥有一位名将,就可以保社稷数十年安稳,震慑周边诸国,不敢轻启战事,可是仅仅贞观一个时代,大唐竟然一下子拥有了整整三位可以称为名将的兵法大家!想想就让人感到自豪,感到庆幸啊,更让人庆幸的是自己、李绩、定方三人的年龄,自己今年已经四十有六了,而李绩才刚刚三十岁,定方年纪更小,十六岁,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整个大唐可以对周边诸国的压制,至少六十年。六十年就是一个甲子啊,一个甲子大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想想就让人感到目眩神离,感到振奋啊。就是不知如此军威强盛的大唐,它会发展的如何强盛,如何辉煌啊?”(。)

    ps:一天两更,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百二十四章 多多益善() 
而侯君集比李绩用兵更加的冒险,胜算没有超过五成,就敢往前冲。他胆子太大了,而且没有任何的忌惮。一个人没有了任何的忌惮,这种人是最可怕的,他是什么事都敢做的。侯君集虽然是大唐皇帝陛下的心腹,但是他却实实在在不是大将人选,不是军队的福气,也不是整个大唐的福气啊。李靖研究过侯君集打过的仗,他打仗太冒险了,完全靠的是一股蛮劲,一股狠劲,对敌人狠,对部下狠,对自己更狠。因为他是大唐皇帝陛下的心腹,一直统领的都是大唐最精锐的军队,可以说他打的每一仗,靠的更多的都是士卒的勇猛强悍,而不是兵法谋略。表面上打的胜仗很多,可是每一仗的胜利都可以称之为侥幸。兵者,国之大事。每一场大仗都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侯君集这样打仗凭侥幸的人,怎么能够统领大军,为国征战呢?

    想到这里,李靖向远在大唐帝都长安的大唐皇帝李世民上了一封密折:“李绩,我可以传授给他我的全部兵法;侯君集,自己只可以传授一半。侯君集胆子太大,这实在不是军队、国家的福气。”

    看到李靖的奏折,大唐皇帝李世民面露不悦,不过很快,他就感到坦然。侯君集是自己的心腹,自己和他相交多年,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侯君集这个人的。侯君集胆子太大了,而且没有任何的忌惮,什么事都敢做的。这一点,李靖清楚,李世民更明白。没有忌惮,就没有畏惧。一个没有畏惧之心,只喜欢铤而走险的人,是最可怕的,你不敢确定他下一步会做出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来的。率领大军叛变、篡国、乱政这些十恶不赦的大罪,只要他侯君集想到,他是就敢去做的。别看他现在老老实实的。那是因为还没有到那一步呢,等到他走到那一步,他侯君集是绝对敢干的,这世上还真的没有他侯君集不敢做的事情。

    于是。大唐皇帝李世民暗中同意了李靖的奏请。

    而李玄对于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诏令询问,并没有像李靖一样提出天资聪颖什么的,而是对大唐皇帝李世民奏言道:“臣之学问,偏于实用,就如同一把利刃。可以伤人,也可伤己;既可以造福国家,造福百姓,也可以祸国殃民,贻害百姓。因此必须是陛下觉得绝对可靠,品行兼优的人,才可以学习。臣不限人数,多多益善。”

    李玄觉得自己在终南山,空闲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既然大唐皇帝忌惮自己,非要自己收徒。那么自己何不趁着这个机会,培养一批接受新理念、新知识的人才,以后也有帮手可以帮着自己,一起改变整个大唐社会。

    李玄的奏言,让大唐皇帝李世民十分满意。李玄提出的“绝对可靠、品行兼优的人”,在大唐皇帝李世民的心目中,那肯定是自己出身的陇右李氏皇族最值得信任了。他们的利益,可是和大唐联系最紧密的,他们也是最忠于大唐的一群人。因此,大唐皇帝李世民下令:“诏令观德王、宗正卿、陇右李氏皇族主事李雄从家族中选择五百名品行兼优的人。送往终南山永安王李玄的隐居之所进行学习。”

    观德王李雄接到旨意自是欣喜不已。

    房玄龄、杜如晦、刘洎、萧禹、魏征、崔干、卢承庆、长孙无忌、岑文本这些人不乐意了,所有人内心里都暗道:“太偏心了吧。永安王李玄的神仙手段,我们都是亲眼看到,有目共睹的。我们也是发自内心佩服的。忠诚可靠,品德兼优,难道偌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