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什么可说的了,羌人那边都已经同意了,仅靠他们月氏一族显然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不同意都不行了。
一场争执至此告终,原本看似即将就要爆发血战的两军,最后却还是继续诡异的僵持起来。
……
时间一日日的飞速流逝,转眼间竟又是过去了近半个月的时间。
临近七月,即将入秋,黄昏时刻,当赵旭正在校场上活动筋骨日复一日的打熬武艺时,李儒却是突然来到了此处。
“哈哈,伯阳,朝廷对你的赏赐与任命已然下来了,快随我去一趟吧。”
李儒笑着,招呼一声。而猛的听到他这话,赵旭一愣,随即将手中的弓矢交给一旁立着的赵骐,应了一声便也就跟上了李儒。
“伯阳来,你的任命告身,官印绶带现在都在大人哪里。咱们现在便就过去吧,省的让大人久等。”
“诺!”
赵旭点了点头,也不好在换衣服了。
故而两人便就这么直接穿过了营地,径直来到了董卓哪里。
“拜见明公!”
等和李儒一起迈步走进董卓的营帐,赵旭习惯的便也不由向董卓行了一礼。
而董卓见此,摆摆手让他免礼后,便也不由指着一旁的坐席道:“来,且坐,咱们坐下说。”
“诺!”
习惯了董卓的秉性后,赵旭对此也就没有推辞,应了一声便也就端正的坐在了坐席上。
“朝廷对你的任命已然下来了,将你正式任命为了我大汉军候,比六百石。哈哈,伯阳你现在,也可算是这军中最年轻的军候了。可喜,可贺啊!”
董卓笑言道。
而听到董卓这话,即便赵旭早已然料到朝廷可能将会任命他为比六百石的军候。毕竟先前他一直都代理着这个职位。
可真正得到这样一个任命时,赵旭的脸上却还是不由露出了不加掩饰的笑意。
到底这可是比六百石的官职,职位甚至比一县的县长都还要高些。
所以兴奋的他当即也不由对着董卓再度施了一礼,“谢明公,若无明公,小子难有今日。”
这倒也是实话,若不是有董卓的看重将,让他代理军候一职,并在他立功之后为他向皇甫嵩说了不少的好话,想来得到这个官职也不能那么顺利。
毕竟赵旭的年纪是在太小,到了明年才满二十。
而官场偏又是一个讲究论资排辈的地方,这一点看同是豪强出身的孙坚,在响应朝廷的号召讨伐黄巾前辗转多年做了三任县丞而不得升迁就能看的出。
“行了,谢什么。先不说你我乃是同郡乡亲,就说伯阳你救了我妻女一事,你我之间的关系便就近似于家人了。这样的小事,谢个什么!”
不得不说,董卓的确是一个很会拉拢人心并富有人格魅力的人。
他这样的一番话说出来,即便赵旭已然两世为人,可心中却还是不禁生出一抹感动。
“对了,差点忘了说。伯阳你那些下属们的任命也都正式确定下来了。他们的官印绶带和告身,等会我便让人给你送去。而那庞德暂代你麾下假军候为你副手的时候,便也按你的意思办就行了。”
“诺,谢过明公。”
“呵呵,你啊!”
董卓不由笑了笑,不过倒也没有在纠正什么。
只是摆手让赵旭再度坐下,便也不由和赵旭闲聊起来,乃至于聊起了家常。
不得不说,董卓对赵旭的看重真的是远超过了其他人。甚至又一次在和自己婿子李儒的交谈中,董卓提到赵旭时更是直接赞道:“其子类我,它日必成大事!”
这语气,不知道的还以为董卓将赵旭当成了自己的接班人一样。
可说回来,因有两世为人的经验在,赵旭虽然看上去十分的年轻,可心理年龄却远要比同龄人更加成熟。即便董卓这般不加掩饰的欣赏看重他,可在军中,赵旭却也从没有做过什么盛气凌人的事。
他对士卒仁慈,对同僚友善,除了极个别的一些人,军中几乎没有人不说他好的。
而这一次他被朝廷正式任命为军候,成为了军中炙手可热的后起之秀,一时间前来拜访的同僚将领竟也足足达到了数十人。
虽说这些人之中大都是董卓在河东做太守时的故吏,但由此也可见赵旭的人缘。
这一点,从李儒李文优对待赵旭的态度也能看的出。
作为董卓的谋主智囊和董卓的婿子,李儒可谓军中出了名的傲气,几乎对谁都是不假辞色。可面对赵旭,李儒却是常常面对笑意,
虽说这和赵旭救过李儒的丈母也有一定关系。但能让傲气的李儒笑脸相迎,从侧面也就说明了赵旭本人的能力和交际了。
因此军中也不乏有人因此嫉妒赵旭,如与赵旭年纪相仿的临洮牛辅。毕竟现在他只是一个代理的假军候,和赵旭相比简直差远了。
但有道是“不招人妒是庸才”,只要不跟他发生什么冲突,赵旭也懒得理会这些。即便牛辅日后可能也会成为董卓的女婿,但有了赵旭在,日后的事情谁又能说的准呢?
第73章 天子与宦官()
赵旭得到了朝廷的册封,成为了一员正式的大汉军候。
可这对于整场战事而言,这不过就是一块石子投进了大河,根本没能对这场战事造成任何的影响。
两军依旧在相互的对峙,而对峙已然持续了三个多月时间了,时间长的好像就连双方的士卒都已然渐渐的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可相比起士卒,还是有人对这场漫长的无意义的对峙厌恶到了极点。这个人便就是当今大汉帝国身份最高贵者,汉室天子!
……
洛阳,皇宫北宫之中。
随着时间一日日的流逝,眨眼间却是又迎来了一年的秋季。
因而到了这时,身体在这个容易多病的季节不小心感染了风寒的汉家天子刘宏,便也不由从城外西园返回了北宫居住。
而至于住所,自然也就是北宫正殿,德阳殿了。
秉承着“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汉家习俗,德阳殿这座天子居住的北宫正殿,自然也是被修建的雄伟高大,气象非凡。
这一点,从当年的大文学家李尤亲自为德阳殿做的《德阳殿铭》就能看的出。
“皇穹垂象,以示帝王。紫微之侧,弘诞弥光。大汉体天,承以德阳。崇弘高丽,苞受万方。内综朝贡,外示遐荒。”
这显然是将恢弘的德阳殿当做了汉家天子权威的象征。
若说的在直观些,据说即便行人离京三十里外遥望洛阳,依旧可望见德阳殿及朱雀阙郁郁与天相连。由此便也可知,这座在历史上据说能够容纳万人的庞大建筑,到底是何等的恢弘壮丽。
可这座在外人看来恢弘壮丽宛若仙人居所的地方,在此时从西园返回的刘宏看来,却是显得那么的冷清古板死气沉沉。
而再一想到自己竟要在住上好一段时间,天子刘宏也不禁是什么好心情都没了。
“哎!”
他长叹了一口气,不禁尽情玩耍放荡的他,此时终也不由有了那么一点理会国事的想法。
而又一想到前不久中常侍张让曾提起过西凉叛军的事情,便也就不由转而看向了一旁的张让,有气无力的问道:“常侍,西凉叛军可曾被平定了吗?”
“这个,回禀陛下,叛军仍在扶风与左车骑对峙,至今仍未有什么进展。”
“恩!”
忽的听到这话,面色苍白,一副纵欲过度模样的汉家天子,顿也不由皱起了眉头。
他刘宏虽说乃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皇帝,可身上到底流的也是刘氏的血脉。
扶风之地紧靠西京长安,境内不乏汉家皇陵。这些可都是他刘宏家的祖坟,要是被叛军刨了,他刘宏百年之后又有何面目面见九泉之下的先祖。
所以他便也不由在乘舆上端正了一下自己的身体,然后对着身旁的张让问道:“我听你说,前不久不是有一个姓…恩姓赵的小将,一个人就吓走了数万的西凉叛军吗。
我大汉随便一员小将就能打的西凉叛军落花流水,平定天下百万黄巾时也仅仅只是用了不到十个月。怎么对付一个小小的西凉叛逆,至今都未建功?”
“这……奴婢不知。不过听说,皇甫车骑自从几个月前吃了一场败仗之后,就一直让士卒龟缩在城中,即便帐下将领请战也不准许。
说什么要以守带攻,将十几万西凉叛军耗走。奴婢不知兵事,也不是很明白皇甫车骑是个什么意思。不过想来皇甫车骑当年以少击多,平定百万黄巾都是轻而易举,估计这以守带攻也有自己的深意吧!”
到底是十常侍中最阴险狡诈之人,一番话简直就像是一把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子。
表面上听起乃夸赞皇甫嵩,可在天子刘宏听来,‘皇甫嵩分明就是因为一场小败而被西凉叛军打的丧了胆,龟缩在城中玩起了养寇自重的把戏。’
因而霎时间,本就心情不好的刘宏脸色便也不由更加阴沉了。
“这皇甫嵩朕真的是看错他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凉小将都能吓退数万叛军,他一个领兵数万的车骑将军却是连一个西凉小将都比不过,一把年纪简直活到犬彘身上了。”
说着,因为长时间的淫乐而将自己的身体差不多玩废掉的天子刘宏,便也不由猛烈的咳嗽起来。
“陛下,陛下息怒。皇甫车骑能征善战,定然能够将西凉叛军平定。毕竟是陛下您将他提拔到了如今的位置,让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封他为候,还赐给了他八千户的食邑。皇甫车骑定然是对陛下忠心耿耿啊!”
宦官不愧是宦官,收了钱就办事不说,为人还真是记仇。
当初皇甫嵩在平定黄巾的时候,张让便曾向皇甫嵩伸手要过钱,可皇甫嵩一个子都没给他。
这件事被张让牢牢的记在了心里,而今,却也是要和皇甫嵩旧账新账一块算了。
在这个时候说什么皇甫嵩官高爵厚,这不摆明了说皇甫嵩平定西凉之后要功高震主吗。这哪里是劝啊,这分明就是恨皇甫嵩不死啊!
因而听到张让这样的一番话,正在咳嗽的天子刘宏脸都不由红了。
“去,给朕将三公寻来。朕此番,此番定要罢免了他皇甫嵩。”
“诺!奴婢这就让人去,陛下息怒,陛下喜怒啊!”
赶忙对着一名小黄门摆了摆手,达成了目的的张让心中暗喜的同时,也就假惺惺的劝慰起天子刘宏来。
……
汉中平二年,秋七月。
不知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还是汉室真的是天命已尽。
就在天子和朝廷上的三公们一致决定要罢免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的时候,整个三辅同时也掀起了遍野的螟灾。苦难的扶风百姓好不容易才在兵灾的肆虐下熬到了秋收,可上天却仿佛要彻底断绝他们的生路。
一时间不单单是扶风一地掀起了动乱,就连京兆尹、左冯翊这等地方竟也是闹起了贼乱。
在天灾,人祸和苛捐杂税根本就无法生活的百姓纷纷拿起了兵器做起了无本的买卖。
霎时间,整个帝国都好像被狂风暴雨所笼罩。
第74章 自作孽不可活()
同年七月,朝廷罢免了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的官职,反却是让根本没有上过几次战场的司空张温担任了车骑将军,取代了皇甫嵩为主将征讨西凉叛军。
不禁如此,就连作为副将的董卓也受到了一些牵连。
他的副将地位被执金吾袁滂这个陈郡袁氏的世家子所取代。
朝廷虽说没有像罢免皇甫嵩那样罢免他,却也只是用一个破虏将军这样的杂号打发了他,以至他竟然只能和荡寇将军周慎那种根本就没立过什么像样战功的关系户为伍。
不得不说,这一次朝廷的任命简直是蠢到家了。皇甫嵩先前所制定下来的以守带攻的战术方略,在这个时候彻底的化为了一场泡影。
而后紧接着,在这样的一番人事变动之下,皇甫嵩原本所经营的郿县防线也不由被彻底放弃。大军一连后撤了七十里,将防线重新设立在了美阳和武功一带。
汉军和西凉叛军在扶风相互对峙了近四个月时间,到最后竟然是以守带攻的汉军灰头土脸的选择了后撤。不由使得原本略有起复的汉军士气,再度大减。
士卒们离开时一个个都是垂头丧气,“两军对阵,最忌临阵换将”这个道理连他们这些士卒都明白,可朝堂上的天子和三公们为何不懂?
士卒们想不明白。
因而越是向东,士气便就越发低迷。
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个脾气暴躁的将领便也不由纷纷大骂起了朝廷这等自毁长城的愚蠢行径。
“他阿母的,天子和三公是将战事当成儿戏了吗!”
美阳城三十里开外,赵晆怒气冲冲的走进了赵旭的营帐,“皇甫车骑和董公,他们那个不是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可朝廷呢,罢免了皇甫车骑不说,董公更是连一个副帅的位置都保不住。
让那个什么劳什子张温和袁滂担任主帅和副帅,天子倒也真能想得出。这两个人能拉得开弓,骑得了马吗!”
一番话倒也是真的道出了所有西凉男儿的想法。
“闭嘴。天子和三公们如何决断,是你该评论的吗。”
实话也不能说出来,军队乃是一个纪律森严的地方,这样的话如果肆意的在军中传播,上面一定会严惩传播者。
“董公乃是一个知兵善战、体恤士卒的人,只要跟着董公,咱们总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出言安慰了众人一番,随即赵旭便也就不由从座位上站起了身,“董公现在有事找我,令明我离开后你定要给我看好他们,某要在这个时候惹出什么事端。省的到时让那位张车骑,拿咱们杀鸡儆猴。”
“诺!”
庞德闻言答应了一声。
“伯阳你放心好了,绝对不会出什么事的。”
“恩!有你在,我放心。”点了点头,赵旭便也就迈步走出了自己的营帐,招呼一声,当即便也就带着赵骐、赵默等十余名亲兵护卫去了董卓哪里。
……
“伯阳你来了。”
“赵旭见过司马。”
带人来到董卓的营帐之外,却是正好碰到了自己的上司军司马董越。
“哈哈行了,都是自己人,客气个什么,来来来咱们一起进帐。”
董越身为比千石的军司马,手下足有五名军候,统帅着足足三千兵马,可唯有面对赵旭的时候会这般亲近。
因而见此一幕,余下的那几位军候眼中便也不由纷纷露出一抹艳羡。
‘这赵伯阳不愧为董公眼中的红人,的确不是我们可比的啊!’
众军候心中纷纷这般想着,而后便也就不由相互打着招呼走进了这宽大的营帐之中。
而跟着董越猛一走进营帐,赵旭顿也不由这营帐之中的人数此时竟是一下子比以往多出了一倍还多。
以前的时候这营帐之中除了他们这些个陇西的乡亲之外,来的也就只有董卓在河东担任太守时的故吏。而今,赵旭注意了一下,却是他们西凉出身的将领此番都差不多来全了。
呜呜洋洋的,粗略一看,营帐之中竟是不下近百人。
‘呵,天子刘宏这算不算是自己作死。他担心皇甫嵩这个车骑将军功高震主,免了皇甫嵩的官职。而后却是将整个凉州出身的将领,全都推到了董公这里。若是他日后知道董公会做什么,会不会后悔死?’
两世为人的赵旭心中这般玩味想着,接着便也不由和董越一起,坐到了他们陇西和河东那些个老人这里。
“呵,我算是看出来了,朝廷此番罢免了皇甫将军的官职,然后选了一堆劳什子山东人领军,摆明了就是不相信咱们凉州儿郎,怕咱们凉州儿郎会跟着叛军一同造反。”
“慎言,慎言。老樊,这话咱们可不能乱说。”
“行了,我也就是在这里过过嘴瘾。这里都是咱们凉州自己人,在外面我樊稠岂会乱言。”
刚刚屈身坐下,赵旭便也就不由从身后听到了这样的交谈声。
因而听到这话,赵旭顿了不由扬起了眉头。
却不是因为方才他们说的那些个老生常谈的牢骚话震惊到了赵旭,而是因为樊稠这个名字。
‘自己如果没记错的话,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是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几个凉州校尉在董公死后杀进了长安城,第一个做起了挟天子已令诸侯的事情。’
这件事即便是在《三国演义》也是被着重提到的一件事,所以赵旭到现在也有些印象。
因而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后,赵旭便也不由下意识的回头望了一眼。
“恩”
一眼回望,两人竟是巧合的直接对视上了。
只见那樊稠生的人高马大,头戴一顶插着鹖尾的武冠,留着长髯,腰佩铜印黑绶,年纪看上去在三十岁左右。猛的一看,虽不能说仪表堂堂,但倒也可以赞一声威武雄壮。
“呵呵,赵君好,赵君好。”
好像是被人一下子抓到了自己的把柄一样,樊稠此时不禁显得有些尴尬。
他认得赵旭,毕竟赵旭前不久可是出了大风头,得了一个“西凉飞将”的名号,还是董公身旁的红人。樊稠现在改换门庭投到了董卓这里,自然是认得赵旭。
“哈哈,樊君也好。”
日后那个名气颇大能为祸朝廷的人,此时却和他一样,只是一个小小的比六百石军候。
因而对此,赵旭也只是笑了笑,便将头转了回去。
第75章 世事无常()
“呼”见此,一边樊稠却是不由为之长舒了一口气。
虽说他现在和赵旭官职相当,可不管是论名气还是论人脉,樊稠其实都是比不过赵旭的。
樊稠可不想在这个时候和赵旭起什么不必要的冲突。
……
“将军到!”就在樊稠为之长舒一口气时,一名膀大腰圆的亲卫此时终也不由在帐中众人的注视下,扯着嗓子高吼了一声。
而忽的听到这声高吼,几乎将这处宽大的营帐坐满了的一众将佐们,便也呜呜洋洋的赶忙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踏,踏,踏。”
在近百双眼睛的注视之下,终于身材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