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皇纪-第3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趁着灭楚的良机,一并把这些私兵解决了,把世家大族的势力连根拔起,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王翦看到了此点,这份政治眼光,极为了得,令人信服。

第四十五章 踊跃从军

“啪啪!”秦异人双手轻击,大为赞赏,笑道:“上将军虑事深远,看得透,所言极是有理,极是有理。”

“没错,听上将军一席话,令人茅塞顿开呀。”范睢也是不断击掌,一个劲的赞赏,笑道:“上将军善于用兵,今日开用兵宜缓之先河也!”

自古以来,只闻“兵贵神速”,就未闻有用兵当缓之事,王翦真的是开了先河。

黄石公、尉缭他们重重点头,大为赞叹。

“上将军,要如何方能把楚国的世家贵族连根拔起?”秦异人问了众人很关心的问题。

看到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两回事,王翦具有不凡的政治智慧,不凡的正治眼光,看到了楚国世家大族的危害,要连根拔起,这是雄心勃勃的谋划。然而,若是不能找到适宜的办法的话,这不过是空谈罢了。

方法最为重要,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王翦身上,无不是竖起耳朵,静等他释疑。

“君上,臣之意在开战之初,大秦集结一部,约三十万人马,杀奔楚国而去,摆出一副要夺取楚国淮水流域之形。”王翦对此事早就有了万全的思虑。

“攻略淮水之地?”蒙武最先表态,大声赞好,道:“上将军此计甚高。淮水之地是楚国的形胜,若大秦要攻打淮水,楚国必救呀。楚国这一救不打紧,正好中了上将军之计,大秦大军齐出,一举而歼之。”

“是呀。”李斯、蔡泽、王绾、范增、顿弱、姚贾重重点头,大为赞成蒙武的剖析。

黄石公、尉缭却是眉头一挑,却是没有出声。

范睢紧抿着嘴唇,没有说话。

“蒙将军此言差也。”蒙武所言,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办法,秦军会打一个大胜仗。然而,却是给王翦否决了,只听王翦,道:“大秦只是摆出这架势,并非真要攻打淮水之地,不过是为了引诱楚国上当罢了。”

“不打淮水之地?”蒙武大为诧异,一脸的不信。

淮水之地是楚国的形胜所在,若是秦国能够打下来的话,这对秦国有着莫大的好处,王翦竟然不打,这着实令人不解。不仅蒙武不解,就是李斯、蔡泽、范增、顿弱、姚贾他们也是大为不解了。

“呵呵。”秦异人却是发出一阵畅笑声,道:“上将军此计极妙呀!上将军这是要以淮水之地为饵,钓楚国军队以及世家大族的子弟兵,再一鼓而歼之。”

“哦!”一片恍然声响起,蒙武他们齐齐惊哦一声。

“妙!妙!绝妙!”范睢、黄石公、尉缭、蒙武、李斯、蔡泽、王绾、范增、顿弱、姚贾他们齐声赞叹。

“淮水之地是楚国的形胜所在,大秦若要进攻淮水之地,楚国非救不可,这一救就中了大秦的计。然,楚国的军队以及世家子弟兵不少,若是全部云集淮水之地的话,少说也有五六十万之众,甚至更多,上将军可有破敌之策?”范睢的眉头拧得很紧,颇为担忧。

楚国地广人众,若是全力以赴,把国府的军队和各大世家的子弟兵全部调来的话,不要说五六十万大军,就是百万大军也能调集,这对于楚国来说没有什么难度。若楚国真要调集如此众多的军队,这对秦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秦军是否有实力一口吞掉呢?

即使秦军能够一口吞掉的话,会不会令秦军损失过重,无力再战呢?

要知道,数十上百万大军,即使秦军再善战,也不见得能一口吞掉,说不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若是不能战而胜之,那么,秦国的一统大业就难以完成。

这不得不令人担忧。

“是呀,上将军,你可有良策?”黄石公眼中光芒闪烁,眉头紧拧着,不住沉思。

“若是不能战而胜之,那么,就只能差不多先灭掉楚军,再来追击了。只是,如此一来,会留下不小的后患。”尉缭也是颇为忧心。

若是楚军过多的话,秦军难以一口吞掉,那么,只能退而求其次了,那就是等楚军集结得差不多了,先打上一仗,打败楚军再说。这样做的好处虽然比较稳重,却是会留下后患。若是楚军不能全部集中在淮水之地的话,秦国就要面临着追击的问题。楚军熟悉楚国地形,若是利用险要地形与秦军周旋的话,这对秦国不利。

“对于此事,大可不必担心。”王翦却是云淡风轻。

“不担心?”范睢差点一头栽到地上。

紧接着,范睢就是扯起嗓子,声音有些尖细高亢,质问道:“长平之战,赵国出动五十万大军与大秦相抗,大秦与之相持三载,耗光了钱粮。以楚国之地广人众,莫说五十万之众,就是百万之众也能调集,如此之多的军队,岂能不担忧?”

这番质问非常在理,黄石公、尉缭、蒙武、李斯他们无不是点头赞成。

就是秦异人也是微微颔首。

“长平之战,赵国出动五十万大军,皆是精锐,有不少是打过匈奴的老卒。赵军号称劲卒,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军纪严明,其战力不比大秦锐士差,是以,大秦艰难取胜。”王翦却是一脸的平静,平静得如同没有听见范睢的质问似的,缓缓道:“楚国之军,无论是国府的军队也好,还是各世家大族的子弟兵也好,装备低劣,训练不精,号令不严,其战力极为低下,即使百万大军,亦不见得能比赵国五十万之军强。此其一也。”

楚国虽然地广人众,是七大战国中地域最为广阔的战国,然而,楚国是最为落后的战国。到了战国时代,还在使用春秋时的车战。到了战国时,战车早就为骑兵取代了,而楚国没有改变,大量使用战车,由此可见楚国的落后了。

至于训练、号令之事,对于一个落后,而朝政又为各世家大族把持的国家来说,能好到哪里去?

“其二,各大世家有各自的利益,他们虽是迫于大秦而不得不出兵,却一定会留一手,不会甘于把子弟兵交于国府,这就使得楚军不能有统一的号令,会各自为战,各行其是,楚军即使百万之众云集,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王翦的剖析更加深入。

楚国的朝政由屈景昭黄项五大世家把持,这些世家为了各自的利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甚至斗得你死我活,要他们心甘情愿的把军队交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虽是迫于秦国的巨大压力,各大世家不得不派出子弟兵参战,必然会留一手,苦差事你上,好事我上,不可能有真诚合作,不可能有统一的号令,不可能拧成一股绳,说到底,不过是一盘散沙,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有理,有理!”众人齐声赞同。

“其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君上早就布下了一着妙棋,到时,只需要君上轻轻一拨,楚国说不定就会内乱。即使不内乱,也会乱上好一阵子,只要我们善加利用,就会令楚国军心大乱,士气低落,大秦再趁势进攻,焉有不胜之理?”王翦眼中精光一闪,声调转高,大声道。

王翦说的是春申君篡国之事,春申君先是把李嫣睡了,等到李嫣怀孕之后,再把李嫣进献给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不知此事,还以为负刍是他的骨肉,大为欢喜,并立为太子,要把楚国江山传给他。

若是秦国在紧要关头把此事揭穿,楚国一定会发生内乱。这是关系到楚国江山的传承,楚考烈王焉能不怒?他一怒之下说不定就会大杀一通,春申君惧罪,必然要自保。要知道,春申君是楚国大世家黄氏子弟,他这一有动静,就是黄氏有动静了。

黄氏一有动静,屈景昭项四大世家焉能坐视不理?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一定会扑上来狠咬一口黄氏,就这样,楚国必然会动荡。

楚国这一动荡起来,必然使得楚国的军心不稳,士气低落,秦军抓住机会进攻的话,楚国一定会大败。

若是更进一步,楚国发生宫变,或是内战的话,那对秦国的好处就更大了。

“呵呵!”众人发出一阵畅笑声,无不是大喜过望。

“范睢言辞过激,多有得罪,还请上将军见谅。”范睢站起身,冲王翦赔罪。

范睢适才是以质问的语气说话,的确是有些过了,他知错就改,立时请罪。

“丞相言重了,王翦不敢当。”王翦忙还礼。

“君上,上将军的谋划甚好,臣大为佩服。”范睢冲秦异人见礼,道:“只是,若要灭楚的话,大秦还需再练新军。臣之意,眼下的韩魏齐三地初步稳定,可以用其力了,这练兵一事,当从韩齐魏三地招蓦。”

韩魏齐三地虽是新得,并且时间不长,不过一年多。不过,由于秦国推行秦法得力,让国人庶民尝到了甜头,这三地已经初步稳定下来了,招蓦士卒不是问题了。

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如此方能越战越强,不能什么事儿都靠原先的秦国撑着。

“臣等赞成。”王翦、黄石公他们大是附和。

“好!这事就这么办!”秦异人重重点头,道:“练兵这事就委于上将军。王绾、李斯、黄石、范增,你们要全力协助。”

“诺!”众人欣然领诺。

秦异人这道旨意传出后,发生了一件令秦异人没有想到的事,那就是韩魏齐三地之民踊跃投军,尉为风潮。

第四十六章 出兵灭楚

韩地,新郑,秦国招蓦新军处,一片热闹,可以说是人山人海。

自从秦国灭了韩国后,在韩地推行秦法,“国无隶身,一体国人;不分贵贱,一体同法”,韩地再也没有了奴隶,没有了特权,贵族世家豪强再也不敢为所欲为了,这令国人庶民大是欢喜。

秦国还免赋,分给国人庶民田地耕牛铁制农具,教导他们如何种地,如何养牛。虽然时间短暂,只有一两年时间,然而,韩人已经切切实实得到了好处,这两年的收获比起往昔哪一年都多,终于可以吃上饱饭了。

而且,贵族世家豪强颤颤兢兢过日子,生怕触犯律法,来个连坐,全家抵罪,他们再也不敢欺负国人庶民。国人庶民的腰杆终于挺起来了,可以堂堂正正做人了,这是何等的令人欢喜。

秦国要招收新军的消息一传开,韩地的国人庶民蜂涌而来,无不愿一睹究竟。

“大兄弟,你也是来观看招蓦士卒的吧?”

“是呀,不仅我来了,我爹我娘,还有我媳妇都来了呢。老哥,你呢?”

“和你一个样啊,我们全家都来了。我们合计着,若是从军真的能立功,能得爵的话,我就从军了,立些战功,捞个爵位来当当,倍儿风光呢。”

“老哥,你可说到我心里去了,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韩人,祖祖辈辈都只有被欺压的份,就没有出头的日子。如今,要是能得爵的话,我一定从军去。”

韩人男子一见面,就是议论纷纷,梦想得爵,风光一回。

爵位,这种事儿对于韩人来说,那是传说,是天方夜谭,压根儿就不可能的事儿。因为在往昔,这是贵族世家豪强的特权,只有贵族世家豪强才能得爵,至于寻常国人庶民,想得爵,做梦吧。

如今,秦国推行秦法,不问出身,不管你是贵族也好,是国人庶民也罢,只要你立了功,就能得爵。乍闻这消息,要韩人不心动都不成。

哪个男人不想风光一回呢?

“你就知道打打杀杀,得爵不仅仅是上战场,还可以捐粮呀。上战场,刀枪无眼,那多危险呀。”

“就是呀,上战场太危险了,你就莫要过去了,我们多种地,多捐粮,给你捐个爵位就成了。”

当然,也有人不放心,这主要就是父母妻儿,他们知道战阵凶险,刀枪无眼,害怕有个三长两短,站着去,横着回来。

正议论间,只见一队秦军锐士开来,簇拥着一个年轻官员,正是王绾。

“是王大人,是王大人!”韩人一见王绾,无不是大喜过望,人人脸上泛着笑容,如同见老祖宗般亲切。

王绾坐镇韩地,勤于公干,正是在他的努力下,韩人才有如今这般好日子,要韩人不爱戴他都不成。

“王绾见过各位父老乡亲。”王绾抱拳,来个团团揖,没有丝毫驾子,这令韩人更加欢喜了。

王绾放眼一瞧,大是惊讶,感慨一句,道:“好多的人呀。”

这么多的韩人赶来,还真的出乎王绾的意料。王绾在韩地推行秦法,对韩人的变化最是了解,他已经把要赶来的韩人估计得够多了,却是没有想到,远远超乎他的想象。

“这是好事,意味着大秦已得韩人之心也!”王绾在心里大是欢喜。

王绾扫视韩人,大声问道:“各位父老乡亲,你们今儿赶来,是想见识大秦招蓦士卒之事,可对?”

“是呀。”一片{:文:}轰然{:人:}回答{:书:}声响{:屋:}起,如同雷鸣似的。

“那么,我就考考你们。山东之地骂大秦锐士是虎狼,因为大秦锐士能征善战,你们没少在大秦锐士手下吃亏,你们可知这是为何?”王绾的声调转高,大声问话。

韩国与秦国接壤,被秦国压着打了上百年,韩人最是清楚秦军有多么的可怕,在战场上遇到秦军,无异于遇到一群虎狼,令他们生悸。然而,秦军为何如此善战,他们还真不好回答,无不是张大了嘴,不知从何说起。

“你们曾骂大秦锐士是虎狼,吃人不吐骨头。你们仔细瞧瞧我王绾,两个肩膀扛一颗头颅,不是青面獠牙,象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样儿吗?”王绾这话颇为风趣,令人好笑。

“哈哈。”韩人发出一阵畅笑声,笑得是前仰后合。

王绾这话很是亲切,一下子拉近了韩人与他之间的距离,要他们不发笑都不成。

“大秦锐士和你们一个样,两个肩膀扛一颗头颅,一双手,一双脚,没有多出什么玩意儿,然而,大秦锐士能令山东之地闻风丧胆,而你们却不是大秦锐士的对手,原委不在于你们不敢打不敢拼,而是在于你们不能得功,不能得爵。”王绾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道:“在大秦,有功必赏,不管你的出身,只管你的功劳,哪怕你和我王绾有天大的仇恨,若你立了功,仍是要赏你。”

“王大人,此言当真?”韩人不太相信。

韩国律法败坏,贵族世家豪强横行,不要说有仇,就是没有仇,也不会给你功劳,哪怕你的功劳比天大也不行。王绾这说法还真是令韩人难以置信。

“这事儿,我王绾敢拍着胸脯说,千真万确!”王绾头一昂,胸一挺,很是自豪的道:“莫要说与我王绾有仇,就是与君上有仇,只要你立了功,还是照样领赏。”

这话听上去是夸大其词,其实是真的,秦国就是这样,有功必赏,不管你的出身,也不管你是不是与上司有仇。

因为“有功必赏”的后半句是“有过必罚”,若是上司因为私仇而不赏赐,那么,上司就犯了罪,要受到秦法的惩处。秦法严峻,谁敢触犯秦法?

王绾的话掷地有声,韩人不敢不信,无不是大为振奋:“如此说来,从军真能得功得爵了?这么说来,我一定要从军。”

“上百年来,你们打不过大秦,非你们之过也,实是韩王贵族世家豪强之罪也!”王绾再道:“他们不赏你们的功劳,不赐你们爵位。他们还要抢你们的功劳,中饱私囊,谁愿意去拼命?”

“好!采!”韩人齐声喝采叫好。

王绾这话说到韩人心里去了,韩人也是人,并非天生就懦弱,只是因为他们拼了命不能得功,不能得爵,甚至有可能引起贵族世家豪强的忌妒而家破人亡。如此一来,谁愿意拼命?

“从今往后,你们大可放心,大秦绝不会再有此等不法之事。”王绾手一挥,道:“若是有此等不法事儿,大秦律法无情,一定会惩处这等坏人。”

“从军喽!从军喽!”韩人也有热血,也有激情,也能拼敢拼,往昔只是不愿罢了。如今,良机当前,他们再也没有后顾之忧,无不是踊跃投军,一时间,差点把招蓦处给挤爆了。

同样的事儿,在魏地齐地上演。

秦国原本打算这次招蓦三十万新军就行了,哪里想得到,竟然招蓦了四十万。这还是千挑万选的结果,选中的人身体康健,很是健壮。要是全部招收的话,少说也会招到五六十万之众。

这结果大大出乎秦国朝野的预料,最后报到秦异人那里,要秦异人裁处。

秦异人笑着说了一句话:“这意味着大秦已得韩魏齐三地民心,这是好事儿,就全招了。”

就这样,秦军一下子扩充了四十万。

这四十万新军由王翦训练。在王翦的努力下,这些新军无不是刻苦训练,进步很大。

时间飞逝,转眼间,两年过去了。

秦异人再度把范睢、王翦、黄石公、尉缭、蒙武、李斯、王绾、蔡泽、范增、顿弱和姚贾召集起来,商议大事。

“到眼下为止,齐地已下三载,经过三载的治理,齐地已经稳定了,齐人归心。另个,韩、魏二地同样不错,心向大秦也。”秦异人脸上泛着笑容。

“呵呵!”众人发出一阵畅笑声,大是欢喜。

虽说韩魏齐三地的治理仅仅是初步治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处置,能有眼下这种成就,弥足惊人了。

“大田令,你说说今岁大秦的钱粮岁入。”秦异人冲大田令蔡泽道。

蔡泽领命,扯起嗓子,几乎是唱出来的,道:“各位有所不知,今岁大秦钱粮岁入是大秦历史上从未有过之多呀,太多了。”

“哈哈!”众人再度开心大笑。

这几年的努力,终于见到成效了,谁能不欢喜?个个是红光满面,欢喜难言。

“三地之民今岁踊跃纳赋,三地的粮仓已经堆满了三成。这还仅仅是纳赋的第一年,若是再过上三两载,粮仓就会堆满呢。”蔡泽的声调有些高,有些尖细,却是亢奋。

打下韩魏齐三地后,秦国第一年是免赋,第二年收半赋,第三年才全额收赋。而且,三地之民中有不少奴隶,他们是免三年,还没有纳赋,要不然的话,这钱粮会更多。

就算是这样,能把粮仓收满三成,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你们知道吗?韩魏齐三地,已经有不少国人庶民开始捐粮,想要弄个爵位呢。”蔡泽欢喜得嘴都合不拢了,道:“这仅仅是开始,再过上几载,三地之民更加富饶,捐粮的人就会更多了,到那时,大秦就得再修粮仓了。”

众人又是一阵畅笑。

“山东之地虽是新得,就能有如此多的钱粮,寡人甚慰。”秦异人脸上泛着笑容,重重点头,道:“虽然还不足支数十万大军之用,然,灭楚之战费时甚长,不急在一时。相信明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