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皇纪-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以传承,要楚考烈王不忧都不成。

在历史上,正是因为如此,才被春申君行“移国之计”,把楚国的江山弄得姓黄。

“有理,有理。”李园眼前一亮。

紧接着,李园又是摇头,道:“楚王日御数女,皆不能生养,这应是楚王的问题,即使我选得美女,也不会有用。”

楚考烈王为了江山传承,狠狠耕耘,都没有生养,明显不是女人的问题,是他的问题,李园这担忧很有道理。

顿弱欲言又止。

“吴兄,你有话就说,快说。”李园看在眼里,忙催促。

“我倒有一计,就怕李兄不能行之。”顿弱依然采用以退为进之策。

事关身家性命,李园哪会错一丁点机会,忙冲顿弱深深一躬,道:“还请吴兄教我。”

顿弱闭口不言。

李园再度行礼,身子躬成九十度,极为恭敬。

顿弱依然不言不语。

“噗嗵。”李园只得跪在顿弱面前,乞求道:“吴兄救我。”

火候差不多了,顿弱忙抚起李园,道:“李兄,你可知种马之配种吗?一般来说,养家之马未必有种马,到了母马发情之时,不得不牵着母马去有种马之家交配。而养马之家,却是深喜马驹。”

李园也是个精明人,听了顿的话,若有所悟,冲顿弱深深一躬,道:“吴兄,李园告辞。”

“李兄,请。”顿弱当然知道他要做什么了,把李园送走。

望着李园的背影,顿弱不住摇头,道:“王太孙此计虽毒,然而,李园其心亦毒,要不然的话,王太孙此计断难施行。”

且说李园回到家,被他漂亮的妹妹李嫣迎个正着。

“哥,你这是怎生了?跟丢了魂似的。”李园一直在思索顿弱的话,没有注意到李嫣,直到李嫣说话,他这才惊醒过来。

把貌美赛天仙的李嫣一打量,李园眼前一亮,心道:“踏破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妹妹之美貌天下少有啊。”

李园把李嫣叫到屋里,问李嫣愿不愿攀龙附凤?李嫣先是嗔怪,直到李园再三相问,李嫣这才说即使她有心,也没有机会。

原来李嫣也是贪恋富贵之人,李园就放心了,说他自有安排。

然后,李园去见春申君家,请春申君到他家去饮宴。对李园这个心腹门客的邀请,春申君自然是一口就答应了。

春申君到来后,李园让他的妹妹李嫣给春申君斟酒,春申君一见李嫣,惊为天人,眼珠子都陷进去了,再也拔不出来。春申君当即提出,要娶李嫣。

李园当即大怒,要把春申君赶走,说你枉负虚名,竟然打我妹妹的主意,我看错你了,我不做你的门客了。

春申君哪会放弃,再三说好话,一而再,再而三的保证,要给李园天大的好处。直到要够了价钱,李园这才同意。

春申君娶了李嫣之后,其乐无穷也,没过几多时间,李嫣就怀孕了。

李园找到机会,隐隐约约的提醒春申君,楚考烈王无子,何不行移国之计,进送一个怀孕未久的美女给楚考烈王。如此一来,要不了几多时间,楚国的天下就得姓黄了。

这种移国之计太毒,春申君却是想也没有想就同意了,找个机会把李嫣送进了王宫。

第三十章 纷纷向秦

秦国向天下招纳贤才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韩国都城,新郑,韩国王宫。

韩桓惠王正与一众妃子嬉戏,兴趣正浓之际,却见丞相韩开地快步而来,一脸的忧心忡忡,不由得有些扫兴,挥手让一众妃子下去。

“丞相,何事忧虑?”韩桓惠王冲韩开地问道。

“禀君上,大事不好,大事不好了。”韩开地大声嚷起来。

“有何不好?难道是西周公没有发兵讨秦?”韩桓惠王眼下最担心的就是西周公没有讨秦,那样的话,他的“肥周退秦”奇计就付诸流水了,他的心血就白费了。

“君上,不是这事,是另外一件事。”韩开地抹抹额头上的冷汗,道:“秦国大办学馆,并邀乐毅操持。如今,秦国要向天下广招贤才,并且以乐毅、荀子、公孙龙子和秦异人的名义,联名发出邀请。”

“就这事?”韩桓惠王却是不当一回事,云淡风轻。

“丞相,你这丞相是不是越当越回去了?啊!这才屁大的一点儿事,你却如此惶急,你要是再如此的话,你这丞相就莫做了。”紧接着,韩桓惠王就是数落起韩开地。

“君上,这还是小事啊?”韩开地仿佛在听天方夜谭,嘴巴张得老大,半天合不拢,道:“君上,你可知这对大韩的影响有多大?秦国胃口不小,是要把天下贤才悉数网罗啊。一旦秦国成功的话,秦国就会更加强大呀。”

韩开地虽不如他的孙子张良那么了得,这事还是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秦国就是把要把天下英才悉数网罗了,真到那时,秦国就会更加强大,秦军一旦东进,谁能撄其锋?

“那照你说,大韩就要阻止了?”韩桓惠王不住摇头,道:“以嬴稷那老儿的强横,他一定会发国书,说谁敢阻止秦国招纳贤才,就要打谁,是吧?”

终于聪明一回了,竟然给他说准了,秦昭王还真是这样干的。

“君上英明。”韩开地不得不颂扬一句。

“哈哈!”韩桓惠王仰首向天,爆发出一阵惊天的笑声,道:“嬴稷啊嬴稷,你不是要广纳贤才吗?寡人就助你一臂之力。来啊,传令,凡欲入秦者,大韩资助其舟车之资。”

你这是凑的哪门子的热闹?还嫌秦国的人才不够多?

韩开地真想吐韩桓惠王一脸,他一句阻止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就听韩桓惠王,道:“我们还可以再选一批聪慧之人,让他们去秦国就学嘛。韩人毕竟是韩人嘛,他们一定会心向大韩的,寡人要让嬴稷这老儿的盘算成空。丞相,你说寡人这一奇计可妙?”

先前,韩开地还只有吐韩桓惠王一脸的冲动,眼下有抽他一顿的冲动了。秦国敢招纳这么多贤才,自然是有办法让他们为秦国效力。再说了,韩国朝庭乌烟瘴气,真正有本领的人谁愿在韩国为官?

可是,一听韩桓惠王说出“奇计”二字,韩开地所有的不满立时烟消云散,他要是此时说这一“奇计”不行的话,保证他的下场会很惨。

“君上英明,如此奇计,天下少有。”韩开地不得不忍着不爽,大拍韩桓惠王的马屁。

……

魏国都城,大梁,魏国王宫。

“什么?秦国要广纳贤才?”魏安釐王一脸的震惊,失声尖叫。

“是呀,君上,这可如何是好?”丞相须贾也是一脸的惊惶,几乎都快哭了:“即使大魏心有不甘也不行呀,秦王发了国书,谁要是敢阻止,就发兵打谁呢。大魏地处三晋之地,是秦国东进的要地,秦国正愁没籍口灭我大魏呢。”

魏安釐王昏庸,须贾草包,这两君臣是绝配。不过,他们还是能看明白秦国此举的重大图谋。秦军还未东进,就把各国的人才悉数网罗了,这是一招釜底抽薪的毒计。没有了人才,先让你国将不国。

他们有心要阻止,又惧秦兵威,不敢付诸行动。

“君上,这可如何是好?”须贾愣了愣,忙问道。

“还能怎样?当然是全力配合秦国了,莫要让秦国抓住出兵的把柄。”魏安釐王万分不甘心,却是不得不配合秦国选人,他可惹不起秦国。

略一停顿,魏安釐王又自我安慰,道:“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大魏的人才不都去了秦国吗?先是商鞅、后是张仪,还有范睢。”

战国时代,秦国是最缺人才的国家,却又是最强的,因为秦国能从山东招来盘盘大才。也正是因为秦国缺人才,这才不得向山东之地招纳贤才。

其中最有名的几个大才,诸如商鞅、张仪、范睢,还有尉缭,都是来自魏国,或者与魏国干系极深。

而在当时,人才最多的国家就是魏国了。然而,魏国没有用好人才不说,还害过不少人才。因此,当时有一句讥讽魏国的话“魏才人用”,意思是说魏国虽然人才不少,却总是为他人做嫁衣,魏国的人才最终会远走他邦。

商鞅本是卫人,想在魏国出仕,当时魏国的丞相公叔痤向魏惠王举荐了商鞅,魏惠王不用,公叔痤又要魏惠王杀了商鞅,以免成为大患,魏惠王都没有采用。这就是非常有名的“荐贤杀贤”典故的由来。

张仪本是魏国大梁人,有心在父母之邦魏国出仕,却因为孟子之故,不被魏惠王看重,不得不远走他邦,经过一番曲折,最终去了张仪当初最不想去的秦国。

范睢也是魏国大梁人,却是被须贾诬陷,差点遭了魏齐毒手,不得不入秦。

当然,还有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本有心在魏国出仕,却在魏国遇害,差点死于非命,不得不靠装疯卖傻逃过一劫。

在这之外,还有著名的军事家吴起,被魏国诬陷,说吴起“杀妻求将”等等诬蔑之能事,最终逼走了吴起。

魏安釐王一向昏庸,这次却是无比的精明,说了一句非常中肯的话。

……

齐国都城,临淄,齐国王宫。

君王后,齐王建和丞相后胜聚在一起,正在商议秦国广招贤才之事。

“母后,你说这事能准允吗?”齐王建有些拿捏不准,道:“若是准允秦国在大齐招纳贤才的话,齐国还有何人才可用?若是不准的话,又是开罪秦国呀。”

“丞相,你说呢?”君王后没有回答,而是盯着后胜问道。

“太后,以臣之见,这事不得不准呀。”后胜当然不愿意开罪秦国,他这丞相还是因为秦异人出了不少力呢,他要好好报答秦异人。

“为何?”君王后问道。

“太后是知道的,哪年哪月没有人才入秦?”后胜昂昂而答,道:“秦国的官员十之三四来自山东之地,吏员十之七六来自山东之地,由此可见山东之人对入秦之事的热衷了,即使大齐不准,能行吗?远了不说,就说那个蒙骜,不就去了秦国,成了秦国的大将吗?”

秦国重视人才,能用好人才,这对山东士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凡在山东之地不得志的人,就会西向入秦,求一出仕的机会。

后胜虽是有私心,这话却也有理,没有人能禁断士子入秦之路,齐国不行。

“嗯。”君王后何尝没有想过禁止秦国在齐国招纳贤才之事,只是她知道,就算齐国要禁止也不行,反倒会惹来骂名。

“再说了,若是禁止秦国在大齐招纳贤才的话,这就是交恶秦国。要是在往昔,大齐自是不惧,可如今的大齐国力早不如以前了。楚国可是对大齐虎视眈眈,若是交恶秦国,只需要秦国一个授意,楚国就会出兵攻齐。”后胜想了想,道:“与其交恶秦国,还不如趁此良机结好秦国。”

楚国和齐国是世仇,两国之间发生过多次战争,原因就在于齐楚都是大国,都曾经是山东之地的首领之国,自然是谁也不让谁。

若是齐国恶了秦国,只需要秦国一个授意,楚国肯定会非常乐意攻打齐国。以齐国眼下的国力,难以与楚国为敌。

“也只能如此了。”君王后叹息一声,道:“这是饮鸩止渴,却是不得不饮啊。”

以君王后之明,当然明白秦国此举的重大图谋,可是,齐国如今早非以前的齐国了,国力日下,一年不如一年。更别说,田单辞世,齐国无顶梁柱,更是惹不起秦国了。

若是田单还在,君后很可能会禁止秦国在齐国广招贤才。

……

燕国都城,蓟城,燕国王宫。

燕王僖一听这事,欣然应允,道:“秦国要人才,大燕就给人才嘛,要几多给几多。要不是秦国派人去威吓东胡,大燕岂能有今日之安宁?大燕要饮水思源,要投桃报李嘛。”

真正的原因他没有说,一众大臣都知道,燕国惹不起秦国。

……

楚国都城,郢,楚国王宫。

楚考烈王召集群臣商议秦国在楚国广纳贤才一事,他还没有说出自己的主张,群臣就是众口一词,全力配合秦国。

就是令尹春申君也不例外。

楚国朝堂就是争吵的地方,每次朝议几大世家都会争得不可开交,如同菜市口似的。这些世家盘根错节,利益纠缠,你反对的我就赞成,你赞成的我就反对,不管有理无理。

象今天这般众口一词的事儿还真不多,原因何在?

因为这些世家大族深知一点:要想保住他们的利益,就必须得把这些布衣士子赶走,要不然的话,一个不小心,蹦出一个几个来闹上一通,虽然不一定能动摇得了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地位,却也很是烦心。

与其如此,还不如趁此机会,把他们送走,让他们有多远滚多远,免得危害到世家大族的利益。

因为这些布衣士子总是打着变法的旗号,要求废除世家大族,这绝对是世家大族不能接受的。

就这样,楚国亦要全力配合秦国广纳贤才。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楚国也惹不起秦国,这是不得不为。

第三十一章 范增

咸阳,王太孙府。

秦异人正在公干,神情专注。黄石公和尉缭、韩非相辅。

“王太孙,有好消息,好消息。”就在这时,孟昭满脸喜色,快步进来,冲秦异人禀报。

“哦。有何好消息?”秦异人抬起头来,打量着孟昭,笑道:“瞧你这比吃了蜜蜂屎还要欢喜的样儿,一定是有天大的好消息吧?”

黄石公,尉缭和韩非也抬起头来,打量着孟昭,静等他说话。

“呵呵。”孟昭未语先笑,发出一阵畅笑声,道:“那还用说。吃蜜蜂屎不过是甜上一阵子,而我要说的这事是却是甜一辈子……”

秦异人右手轻摆,阻止他说下去,道:“容我猜猜,是不是有生员入秦了?”

“王太孙,你真是了得,竟然让你猜中了。”孟昭几乎是唱出来的,道:“这是第一批生员,来自韩国,估摸着就要到咸阳了。”

孟昭追随秦异人日久,深知这消息对秦异人的重要性,要他不欢喜都不成。

“当真?”秦异人猛的站起,随即大喜,道:“太好了!太好了!这是第一拨入秦的生员,意义重大,大秦一定要好生迎接。”

“没错。”黄石公、尉缭和韩非大是赞成这话。

第一批入秦的生员意义重大,不能等闲视之,是得好好迎接,以此来彰显秦国的重视。

“王太孙但请放心,这事我已经准备好了。”就在这时,只见乐毅大步而来,荀子和公孙龙子二人紧跟在乐毅身后。

“三位来了,好好好!”为了学馆这事,乐毅和荀子、公孙龙子激情喷簿,为之操劳,终于有第一批学员到来,这是大喜事。

“那我们这就去迎接。”秦异人整理衣衫道。

这是头一拨生员,秦异人这个学馆的发起者,自然是要去迎接。

“如此正好!”乐毅欣然点头。

就这样,秦异人、乐毅、荀子、公孙龙子、黄石公、尉缭、韩非他们联袂行动。

他们来到咸阳东城门,没过多久,就见一队车辆在秦军锐士的护送下到来。车辆一停下,车上就跳下三百来生员,大的二十来岁,小的不过七八岁,个个伸长脖子,四下里打量。

对于这些生员来说,他们是头一遭入秦,对秦国很是好奇。

在山东之地,他们没少听那些骂秦国的话,诸如“虎狼”、“残暴不仁”等等谩骂之词,他们是听得耳朵长出老茧了。

如今,他们身在秦国都城,要不好好瞧瞧秦国都不成。

“这就是咸阳啊,好整肃,这街瞿建得很有章法,错落有致呢。还有,街面很是整洁,哪象新郑,到处都是牛屎马粪,臭哄哄的。”

“你们看秦人,来去匆匆,道路以目呢。可是,他们脸上泛着微笑,很是亲切,没有那种被虎狼驱使的恐惧。”

“你没学问吧?道路以目是秦人惜时,不愿把宝贵的时光用在那些无意义的事儿上,见了面打了个眼色算是问候了。”

一众生员如同刘姥姥进入大观园似的,见什么都觉得新奇,好一通指点。

“都站好了,有人要迎接你们。”带队的秦国官员忙招呼这些恨不得跑得远远的,把咸阳瞧个遍的生员。

“还要迎接我们啊?这怎么可能?”

“是啊,我们只是生员啊,不是官,也不是吏呢。”

又是一通感慨,对于这些生员来说,秦国要特的迎接他们这事太过出人意料了。在他们的印象中,秦国能派车派人把他们接到咸阳已经很了不得了,哪会奢望迎接。

“谁会迎接我们?是哪级官员?”紧接着,这些生员又有些好奇了。

“你们听好了,迎接你们的是王太孙……”秦国官员的话刚开个头,就被一片惊呼声打断了。

“什么?王太孙?”这些生员个个一脸的难以置信,如同在听天方夜谭似的。

对于这些生员来说,能有一个秦国官员来迎接他们就不错了。哪里想得到,迎接他们的竟然是天下第一名士,秦国的接班人,秦异人这个王太孙了。

这消息太难以让他们置信了,要不震惊都不成。

“……还有乐毅……”秦国官员一副早知道会如此的表惊。

“乐毅?”又是一片惊呼声。

乐毅望重天下,名动千古,其声誉之隆,放眼天下间,又有几人能比?乐毅亲自来迎接,还有比这更让他们震惊的吗?

“……荀子,公孙龙子……”秦国官员又报出两个让人震憾的名字。

荀子和公孙龙子是当时学术界的两大泰斗级人物,是这些生员心目中的偶像,乍闻此二人也来了,又是好一通惊呼。

“黄石公、尉缭,还有你们韩国的公子韩非。”秦国官员扯起嗓子吼道。

“黄石公,尉缭,这不是抡材大典的名士吗?”生员又是一通惊讶。

“韩非公子?”韩非是韩国公子,在抡材大典上成名,为韩人所知,乍闻此言,这些生员的眼珠子差点掉在地上了。

“呼啦!”秦异人、乐毅、荀子、公孙龙子这些大人物,名士到来,这对于这些生员来说,是这辈子最为荣幸之事,哪里还管那些虚礼,无不是撒丫子就冲了过去,想要一睹这些大人物、名士的风采。

“你们……这太无礼了。”秦国官员望着冲得比兔子还要快的生员,扯起嗓子想要阻止,要他们排好队,以礼相见,又哪里能做到。

“你是王太孙,哇,你好帅气,好英俊,好了得呢。”

“哇,这是乐毅先生了,好高大威猛……”

“哇,这一定是荀子先生了,我终于见到荀子先生了……”

“这是公孙龙子先生,哇,我好欢喜,好欢喜……”

这些生员用尖叫来渲泄他们激动的心情,尖叫声响成一片,此起彼伏,良久难绝。

听着这些尖叫声,看着一张张激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