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皇纪-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上,秦军不是朝大魏杀来,是去了河套之地,是河套之地!”

“你……说甚?”魏安釐王的耳朵竖得老高,一脸的惊讶与不信,指着须贾,大吼一声:“你说秦军没朝大魏杀来?”

“是呀,君上。”须贾忙点头,道:“秦军去了河套之地,把匈奴打得大败。眼下,把匈奴围在阴山中呢。”

“真的?”魏安釐王如同吃了春药一般,一蹦而前,双手揪着须贾的衣襟,沉声喝道:“你没骗寡人?”

“君上,如此大事,臣岂能乱说。”须贾忙分辩。

“当真?”

“千真万确!”

“你没说假话?”

“字字属实!”

“何以为证?”

“这有秦国的文章。”

幸福来得太快,魏安釐王一时之间接受不了,一个劲的问。直到须贾掏出秦国传来的文章,魏安釐王接过,看了一遍又一遍,欢喜无已,红光满面,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一个劲的蹦跳,如同欢喜的童子:“天佑大魏!天佑大魏!”

“君上,得赶紧派人去秦国,向秦王贺喜呀。”须贾把魏安釐王那副欢喜样儿看在眼里,忙提醒一句:“此事,绝不能让他国抢在头里了。”

“对对对!”魏安釐王一个劲的赞成,道:“丞相,你说,要如何道贺?”

“匈奴是百万之众南下,秦军打胜了,这是自盘古开天地以来,从未有过之大胜,贺礼一定要厚重,方显大魏之诚意。”须贾沉吟着道:“除了各种珍玩厚礼外,还应当割城三十座。”

秦国是把匈奴打败了,又没把魏国打败,魏国竟然要割城三十座,有这样的理吗?

魏安釐王听在耳里,不仅不怒,反而更加欢喜,一个劲的夸赞须贾贤德:“丞相啊,你真是大魏的柱石,有你在,大魏稳若磐石。这事,就照你说的办!”

……

燕国都城,蓟城,燕国王宫,一派喜庆气氛。

燕孝王正与一众大臣饮宴,个个欢喜无已,如同有天大的喜事似的。

“秦军即将东进,韩魏必然是心惊胆跳,忧虑不安。”燕孝王撇撇嘴,冷笑道:“要是寡人没猜错的话,韩王和韩王是度日如年吧?”

“呵呵!”一片畅笑声响起,出自一众大臣之口。

“不管秦军出动几多,大燕是稳若磐石,不会有任何问题,你们可知为何?”燕孝王瞪大眼睛,冲一众大臣问道。

“君上英明,大燕自然是稳若磐石。”群臣忙拍马屁,颂扬一番。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话听在耳里,着实让人欢喜,燕孝王眉头一挑,如同停着报喜鸟似的,道:“寡人勤于国政,把大燕治理得强盛,英明自然是不差。不过,却与眼下之事无关。因为大燕地处北方,秦国无力征伐大燕。”

燕国主要是现在的华北平原一带,离秦国很远,秦国即使要灭燕国,也要排到后面去了,不会在今岁就灭燕。这让燕孝王很是放心,没事就与一众大臣饮宴取乐。

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内侍兴冲冲的跑进来,远远就嚷了起来:“三十万秦军北上……”

“你说什么?三十万秦军北上?”燕孝王如同屁股下同装了弹簧一般,一般老高,一双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惊惶。

“是呀。”内侍忙点头肯定一句。

“咕咕!”燕孝王喉头发出一阵怪异的声响,摇摇晃晃,一头栽倒在地上。

第三十七章 列国来朝(中)

“君上。”群臣大惊失色,齐声惊呼。

太子僖忙冲过去,一探燕孝王的鼻息,已经没气息了,嗝屁了。

“这个……”一众大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的震惊之色,堂堂一代国君,竟然被吓死了,要不是亲眼目睹,谁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不好。”突然之间,有大臣失声惊呼,道:“三十万秦军杀来,大燕休也!”

一听这话,处于震惊中的群臣惊惶失措,如同没头苍蝇似的,恨不得立时逃散。

秦军如狼似虎,燕国肯定不是对手,这一次,燕国是灭定了,要他们不惊惶都不成。

“太子,赶紧迁都吧,去辽东。”有大臣忙出主意。

“对啊,去辽东。”大臣立时附和。

太子僖一脸的惊惶之色,心想唯有去辽东才能保得燕国万全,就要答应。就在这时,只听那个内侍急急的道:“谁说秦军要打大燕了?”

“不是打大燕?”一众大臣个个惊奇无比,齐声叫嚷:“三十万秦军北上不是打大燕,还能打谁?”

【。文。】在北方只有燕国一个战国,秦军大举北上,不是来打燕国的,还能打谁呢?

【。人。】“秦军是去河套之地打匈奴啊,是打匈奴!”这个内侍忙道。

【。书。】“你说什么?秦军打匈奴?”太子僖飞蹿过去,一把揪着内侍,劈头盖脑的喝问。

【。屋。】“是呀。”内侍忙重重点头,大声肯定一句。

“……”一众大臣集体失声了,望着已经没了气息的燕孝王,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秦军大举北上是去打匈奴,又不是打燕国,燕孝王竟然只听了半截话,就自己吓自己把自己给吓死了,这事太丢脸了,燕国的脸面都丢尽了。

很快的,一个消息传遍天下,燕孝王驾崩,燕王僖即位。

至于燕孝王驾崩的原委,燕国在国书中说是因为旧病复发,医治无效。燕孝王之死实在是太丢人,燕国当然不会实话实说。

……

临淄,齐国都城,齐国王宫。

君王后、齐王建、田单和后胜在座。

田单在软榻上半躺半卧,脸色很是不好,苍白如纸,没有血色,一脸的病色,看来时日无多了。

君王后打量着病入膏肓的田单,微微叹息。齐国之所以能败而复起,没有被燕国灭掉,就是因为有田单。田单复齐后,原本可以大展身手,治理齐国,恢复齐国的雄风。哪里想得到,田单在即墨数载,精力心神大耗,身子垮掉了,没有精力治国,虽是担了丞相之名,却多不理事。

即使这样,只要田单在,齐国的顶梁柱就在,如今,田单来日无多了,齐国的柱石就要殒落了,君王后能不叹息吗?

君王后把目光从田单身上收回,道:“今儿请你们前来,是有大事要商议。”

说到这里,稍一停顿,道:“原本以为今岁秦军会大举东进,对山东之地大举用兵,一统华夏。我们都错了,秦军并没有东进。因为,匈奴瞅准了时机,想要占据河套之地,秦国放弃了东进的良机,果断出兵,三十万秦军大举北上,在北河大败匈奴。然后,秦军穷追猛打,把匈奴围困在阴山的隘口里。对于此事,你们有何见解?”

君王后是个奇女子,不仅在齐襄王落难时与其结识,还很有才华,镇得住。范睢曾经派人给君王后送去一对玉连环,要君王解。君王看都不看,当着秦国使者的面,命人把玉连环砸碎。范睢得知这事后,就曾断言,君王后是个奇女子,有她在,齐国不可犯。从此以后,秦国调整对齐策略,多以结盟为主。

这次,齐国接到秦国的文章,得到秦军北上攻打匈奴后,君王后很是平静,并没有如韩王和魏王那般大喜大悲,命人把后胜和田单请来,共同商议。

君王后的话音一落点,众人的目光就齐刷刷落在田单身上。田单是齐国的顶梁柱,凡事要听听他的意见。

“好!好!好!”田单并没有直接发表意见,而是大声赞好,一双枯瘦的双手轻轻相击,大为赞赏。

“丞相,你为何叫好?”齐王建忙问道。

“君上,匈奴是华夏的公敌,凡华夏子民皆有击胡之重责!”田单缓缓开口,双眼中精光闪烁,道:“往昔抵抗匈奴主要是赵国之事。如今,赵国被秦国所灭,抗击匈奴之重责自然就落到秦国肩上了。秦国东进原本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秦国却放弃了,而是大举北上,抗击匈奴。秦国这是以华夏为重,以天下为重,诚为千古盛事也!”

田单对秦国打匈奴一事是赞不绝口,神采飞扬,又有些遗憾道:“惜乎哉!单老矣!不能驰骋于北疆!”

尽管战国时代七大战国力征,打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深仇大恨难以道尽。不过,在对于外敌这事上,却不会含糊,不管有多大的仇,多深的恨,只要需要,都会联手。

田单既是欣赏秦国以华夏为重的义举,又是感慨自己老了。若是他还年轻的话,他也会义无反顾的奔赴边关,参与此战。

“丞相所言极是,秦王胸怀宽广,小天下也!”君王后对秦国此举也是赞不绝口。

要知道,秦国大举东进的良机是何等的难得,那是数百年杀伐征战好不容易得到的良机,要是错过了,那是何等的让人痛惜。然而,秦国为了华夏,果断的放弃了这一良机,大举北上,对付匈奴。如此胸怀,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然,丞相以为,大齐该如何处置?”君王后望着田单。

“击胡是华夏重责大任,是华夏盛事,不可不贺。当遣一使臣,携重礼往贺便是。”田单微一凝思,立时有了主意。

“嗯。有理。”君王后当即赞同。

秦国打败百万之众的匈奴,这是华夏从未有过的盛事,一定要道贺。只不过,田单和君王后都是胆识不凡之辈,没有象韩王和魏王那般割地。

……

楚国都城,郢,楚国王宫。

楚考烈王正与春申君在饮宴。楚考烈王把一爵酒喝干,放下青铜酒爵,问道:“春申君,还没有找到信陵君和平原君?”

“未找到。”春申君摇头,道:“二人素与我交厚,为何不前来相投呢?”

中牟一战之后,信陵君和平原君就失去了音讯,不知所踪。春申君多方派人打探,想要把二人接来。当然,他如此做,不全是为了与二人的交情,还在于这二人利用价值,若是能握在手里,这对他有着莫大的好处。

“无论如何,你得把二人找到。”楚考烈王阴阴一笑,道:“只要平原君在,大楚就能在赵国一事上做文章。赵国虽是被秦国所灭,其势力仍存,若是有平原君登高一呼,必然是群起响应,赵国复国都有可能。即使不能复国,能给秦国添乱,亦是大好事。”

限于形势的需要,秦国虽然灭了赵国,却是没有赶尽杀绝,留下了很多残余势力。若是利用得好的话,一定会给秦国添乱,楚考烈王当然不会错失这等良机了。

“信陵君若是愿与大楚一道,寡人就助他成就大事。”楚考烈眼中精光一闪。

信陵君虽是“贤名”满天下,然而,明眼人都知道他暗藏雄心,想要当魏王,只是没有机会罢了。若是能把信陵君扶上魏王之位的话,这对楚国有着莫大的好处。

“君上请放心,臣一定会找到他们。”春申君忙道。

“禀君上,秦国传来消息,三十万秦军大举北上,在北河击破匈奴。”就在这时,一个内侍小跑着进来,远远就嚷开了。

“什么?秦军北上了?”楚考烈王如同火烧了屁股似的,一蹦而起,大声吼道。

谁都以为秦军会在今岁大举东进,让他想不到的是,秦军竟然大举北上,打匈奴去了。乍闻之下,他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一脸的错愕。

“是呀。”内侍忙道:“秦军在北河打败匈奴后,穷追猛打,把匈奴围在阴山的隘口里,匈奴覆灭是早晚之事。”

楚考烈王一把夺过内侍手中的竹简,这是秦国的文章,展开一瞧,大是惊讶,道:“秦军这一次要歼灭百万之众的匈奴,好生了得!好生了得!”

“百万之众?”春申君被这个庞大的数字惊得目瞪口呆,如同被雷劈了似的。

“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紧接着,楚考烈王就是大惊失色,额头上直冒冷汗,道:“秦军打败匈奴后,得到匈奴的骏马,其实力必然是更上一层楼。到那时,大楚如何应对?”

他的反应也不慢,很快就想到,秦国得到匈奴骏马的可怕后果。秦军已经很强悍了,打得山东谈秦色变,再得到匈奴的骏马,那就是如虎添翼,山东之地危也!楚国危也!

“君上,即使秦国回过头来对付大楚,也还需要些时间。”春申君好不容易反应过来,强忍着心惊,道:“眼下最为紧要的便是,当遣使入秦,向秦王道贺。”

“是呀是呀,此事不可不贺。”楚考烈王一头颅点得如同啄米的鸡头似的,大是赞成道:“这是华夏从未有过的盛事,若是大楚不贺的话,秦王一怒,对大楚加兵,那就麻烦了。嗯,不仅要贺,还要备下一份厚礼,金银珠宝这些珍货自是少不了,还得割些土地城池。就四十座吧!大楚有的是土地城池,不在乎这区区四十座。”

第三十七章 列国来朝(下)

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王宫,赵孝成王正冲廉颇和蔺相如发火。

“廉颇,你最是忠义,你说,若要寡人摆脱秦国,该当如何?”赵孝成王盯着廉颇问道。

“君上,臣以为既已臣服,就不必再叛。”廉颇犹豫了一下,忙劝道:“赵国已灭,秦王没有赶尽杀绝,已是侥天之幸了。若是再生事端,授秦王口实,宗庙恐将不保。”

“你……”赵孝成王很是期盼,期盼廉颇这个忠心耿耿的臣子赞成他的话,为他反叛奔走出力,却是没有想到,廉颇竟然劝他不要乱来,他大是恼火,指着廉颇,大吼道:“廉颇,你和秦异人走得近,莫以为寡人不知晓?你是不是以为,可以在秦国得高官厚禄?”

廉颇是忠义之人,对于赵孝成王降了又叛之事很不赞成,这是肺腑之言,哪里想得到,竟然惹来赵孝成王一通喝骂,大是委屈。

“君上,上将军所言极是有理。”蔺相如深知廉颇的脾气,怕他一个激动说出不当的话来,忙接过话头,道:“秦王没有赶尽杀绝,已是手下留情。若是授之以口实,秦国一定会毁掉宗庙,挖掉王陵,还请君上三思。”

秦国要想真正得到赵地,就应该毁了赵国的宗庙,挖了赵国的王陵,不给赵人留下任何一点念想。只不过,碍于情势,秦国不能秦得太绝了,这等事儿正如王翦所说应当缓图,应当等到扫灭列国再做。

若是赵孝成王反叛的话,那就是给了秦国把柄,可以名正言顺的把赵国宗庙、王陵处置掉,谁也不敢说个不字。

“你们……秦异人说得对,你们穿一条裤子,你们还睡同一个女人,果是一个鼻孔出气。”赵孝成王一怒之下,想起了秦异人初次来到赵国朝殿说过的话。

当时,蔺相如坚执要赵孝成王杀掉秦异人,秦异人中伤蔺相如,说他和廉颇穿同一条裤子,睡同一个女人。

“这种谣传,你也信?”蔺相如和廉颇听在耳里,怒在心头,却是不能冲赵孝成王发作,唯有生闷气的份。

赵孝成王指点着二人,还要数落,却见郭开大步进来,道:“禀君上,秦国传来消息。三十万秦军北上河套之地,大败匈奴。”

“什么?”赵孝成王、廉颇和蔺相如齐声惊呼。

这消息太过震憾了,由不得他们不震惊。

“当真?”紧接着,三人又是异口同声的问道。

“千真万确!”郭开忙把手里的竹简递上,道:“这是秦国传来的文章,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这事,已经传遍天下了呢。”

赵孝成王一把夺过,手忙脚乱的展开,一瞧之下,一双眼睛瞪得更圆了,一脸的难以置信:“百万之众的匈奴眼看着就要没了!寡人没看错吧?”

竹简上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可是,这事太过惊人了,赵孝成王仍是半信半疑,一脸的难以置信。

“百万之众?”蔺相如和廉颇惊讶得一张嘴张得老大,可以塞进两中鸭蛋了。

赵孝成王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把竹简一而再,再而三的打量,最后不得不信,一个劲的道:“虎狼秦人真虎狼也!竟然如此了得,要全歼百万之众的匈奴,了得!了得!”

“天啊!”全歼百万之众的匈奴,这事不要说去做,光是想想就足以让人目眩,蔺相如和廉颇齐声惊呼,虽然已经可以确这是真的,仍是有些难以置信。

“嘿嘿。”赵孝成王一阵阴笑,右手紧握成拳,狠狠一晃,大声吼道:“可恶可恨的匈奴,你们也只能欺负欺负大赵!有种的,你打虎狼秦人啊!在虎狼秦人面前,如狼似虎的匈奴跟大漠上的羊一般温顺!”

说到这里,仰首向天,眼中含泪,道:“列祖列宗,在天之灵有知,匈奴败了,大败了!”

匈奴压着赵国打了近百年,这让赵国极为头疼。近百年来,除了赵武灵王打败过匈奴以外,赵国几乎没有象样的胜仗,对于匈奴,赵孝成王是恨之入骨。如今,得到匈奴百万之众竟要被秦军全歼,他欢喜无已,眼中泪花滚滚。

“将酒来!寡人要痛饮!”赵孝成王右手一挥,道:“还有,设宴,把群臣都请来,一定要饮个痛快!”

……

邯郸,乐毅的府第。

乐毅一身常服,坐在亭中,欣赏景致,很是恬淡。

就在这时,只见乐间红光满面,飞也似的冲了进来,远远就嚷了起来:“爹,喜事!喜事!大喜事呀!”

“嗯。”乐毅有些惊讶,扭头问道:“我隐居于邯郸,无人问津,喜从何来?”

“爹,这喜事不是我家之喜,是华夏大喜呀。”乐间的声调更高了,几乎是唱出来的。

“华夏大喜?”乐毅的兴趣被勾起来了,眉头一挑,道:“华夏大喜莫过于天下一统。可是,秦国虽取得中牟一战的胜利,要想一统天下,还需要些时日,断不会如此之快。你没虚言相欺?”

“爹,你想到哪去了?”乐间一跺脚,道:“华夏大喜除了天下一统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了?”

“别的?”乐毅眉头一拧,沉吟着道:“你是说有人大破胡人了?”

“爹,你还是那么睿智!”乐间对自己老爹的睿智很是佩服,赞不绝口,却是卖个关子道:“爹,你再猜猜,是谁大破胡人了?”

“秦国!”乐毅却是眼中精光一闪,立时猜到了。

“爹,你是怎生猜到的?”乐间好一通惊讶。

他对乐毅的才智极为佩服,却是没有想到乐毅在如此短时间就猜到了。

“这不难猜。”乐毅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背后,道:“我还知道,秦国是在河套大破匈奴,对吧?”

“呀。”乐间一声惊呼,一脸的难以置信,道:“爹,你得到消息了?”

“为父要是连这等事儿都猜不到,何以治理燕国,伐齐呢?”乐毅极是自豪,道:“匈奴一直垂涎河套之地,以前是因为赵国强大,匈奴虽是能压着赵国打,却是不能占居河套之地。如今,赵国已亡,秦国即将大举东进,匈奴要是不趁此机会南下,那就不叫匈奴了。只是,匈奴也太小瞧华夏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