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皇纪-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有甚者,捋起了袖子,想要动手了。

“够了!”单于实在是看不过去了,沉喝一声,如同雷霆炸响,极具威势。

然而,这些气头上的大臣却是不理睬,冲单于吼道:“大单于,你得给我作主啊,都是他无能,葬送了打败秦军的良机。”

“谁再叫嚷,本单于就杀了他。”单于眼睛一翻,精光暴射,杀气腾腾。

如此一来,一众大臣再也不敢吵闹了,只得气鼓鼓的坐下来,你瞪着我,我瞪着你,瞧他们那样儿,恨不得把对方撕着吃了。

“太子,你如何看?”单于发现头曼沉吟不语,有些好奇。

“此事透着诡异。”头曼眉头拧着,成一个川字,道:“据我所知,秦军的战力很是了得,山东六国谈秦色变,秦军的战力不会如此弱啊。”

“太子,你这话就对了。”左贤王接过话头,道:“众所周知,山东之地律法不行,很是腐败,国君只知享乐,他们的心思都用在女人的肚皮上了,其军战力能强到哪里去?就是赵国,号称一流战国,还不是被大匈奴压着打?”

赵国是一流战国,赵卒号称“劲卒”,其战力很是强悍。可是,遇到匈奴,仍是被匈奴压着打,左贤王这话很有道理,不少大臣点头附和。

就是单于也是微微点头。

“我仔细观看了秦军,发现秦军的阵势很是整齐,却是有些后继乏力,好象秦军士卒有些疲软。我猜,这很可能是水土不服。”左贤王接着剖析,道:“我们都知道,近百年来秦九原未有兵祸,诸族不敢近犯,使得秦国在九原的驻军并不多,不过数万人罢了。而如今,在北河的秦军却有十万之众,这是哪里来的?必然是从别处调来的,水土不服很正常。”

这话很有道理,又是一片赞叹声。

“是以,我以为眼下是打败秦军的好时机。”左贤王眼中精光一闪,道:“上百年来,大匈奴惧秦兵威,不敢与秦军一战。若是大匈奴能够打败秦军的话,这对大匈奴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可以提振大匈奴的锐气,可以坚定军心。我可以断言,若真能如此的话,从此以后,大匈奴必将更加强大。”

匈奴上自单于,下至普通牧民,无不是对秦军极为畏惧,可以说是畏秦如虎。若能打败秦军的话,这就让匈奴摆脱“惧秦”的心理阴影,这对匈奴来说,具有莫大的好处。

“说得好!”单于大是振奋,高声叫好。

“左贤王,你以为要如何才能打败秦军?”紧接着,单于就问计了。

“大单于,这事我想太子必有高见。太子多读中原之书,曾入中原游历,对中原极为了解,远非臣所能及。”左贤王看了一眼头曼。

若要论对中原的了解程度,肯定是头曼最了解中原了,这话一众大臣没有异议。

“太子,你说说。”单于很是急切。

“左贤王久历战阵,眼光独到,他的话让我茅寨顿开,我终于明白秦军为何战力不强了。”头曼原本有些不解,他听了左贤王的话,再细细一想,的确是这样,不由得信了。

这也不能怪头曼,谁会想得到秦异人是如此的阴损,竟然要压制秦军的战力。历来只有愁战力不强,想方设法提高战力,而秦异人竟然反其道而行,要想到还真的很难。

“我以为,眼下大匈奴要做两件事。”头曼眉头一挑,神采飞扬,道:“第一件,就是联结诸族,共同伐秦。林胡、楼兰、楼烦、浑邪、休屠这些部族虽然答应单于出兵相助,却是碍秦军兵威,不敢前来。如今,秦军不过如此,他们的疑虑应该打消了,只要大单于催催,他们必然会出兵。”

“嗯,有理。”匈奴原本想联络这些部族攻打赵九原,后来,得知秦军出现在北河,这些部族不敢来了。

“第二件事,就是大匈奴应该向秦军学学,做出一些改变。”头曼眼中精光一闪。

第二十九章 诸部动向

静,一片死寂!

上自单于,下至一众大臣,个个张大了嘴,一脸的难以置信,如同在听天方夜谭似的。

他们原本以为头曼会出什么巧妙的主意,却是没有想到,竟是要他们向秦军学习,要匈奴作出一些改变,这实在是出人意料,实在是太过惊人了,要他们不震惊都不成。

紧接着,就是一片喧哗声,只见一众大臣个个扯起嗓子,吼得山响。

“太子,你在瞎说,哪有这样的事?大匈奴的勇士,为何要向秦军学?”

“就是啊。大匈奴的勇士天下无敌,能征善战,岂在乎区区秦军?”

“凭什么让我们向秦军学?大匈奴的勇士是天生的战士,自小在马背上长大,可以在马背上过一生,说到骑射,秦军能胜得过大匈奴?不行,绝不行!”

一众大臣的叫嚷声响成一片,如同雷霆轰鸣,震人耳膜。

头曼把一众大臣的话听在耳里,不由得有些苦恼,缓缓摇头。

不论在哪里,守旧总是一股让人生畏的力量,要想让他们作出改变,不比登天容易。瞧匈奴大臣这副不爽的样儿,仿佛李牧又挖了他们祖坟似的。

“闭嘴。”单于沉吟不语,终于开口说话,道:“太子,你何出此言?”

“是啊,你是大匈奴的太子,为何说出如此丧气的话?”一众大臣大有兴师问罪之意。

对于这事,头曼是胸有成竹,不慌不忙,道:“你们都知道我多读中原之书,并入中原游历,你们可知,我感慨最大的是什么?”

对这问题,一众大臣哪里知道,就是精明的单于也是不知道,个个睁大了眼睛,打量着头曼,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我在中原游历,最大的感慨就是中原人律法森严,进退有据。”头曼颇有些感慨的道:“不是别的,你们看看眼下与秦军之战吧。一说起打仗,大匈奴的勇士无不是舍生忘死,前赴后继,打得极是勇猛,然而,可曾动摇秦军一丝一毫?你们可知这是为何?”

眼下正在进行的这一仗,匈奴打得极其勇猛,前赴后继,舍生忘死,没有人后退。然而,不管他们如何努力,都不能撼动秦军一丝一毫。

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一众大臣也在奇怪,却是百思不得其解,一听头曼之言,不由得大是好奇,齐声问道:“为何?”

单于也是好奇,身子前倾,眼睛瞪得滚圆。

“原委就在于秦军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而大匈奴的勇士却是没有阵势可言,没有军纪可言,是各自为战,虽然他们英勇无畏,却是很容易被秦军各个击破。”头曼以沉痛的口吻,道:“你们亲眼所见,秦军阵势厚重谨严,进退有据,自有章法。不说别的,你们看那长戟,一旦有大匈奴勇士冲到近前,所要面对的不是一支长戟,也不是三两支,而是上十支,甚至更多。秦军以多打少,以众凌寡,能不胜乎?”

戟阵是秦军方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威力非常大,匈奴尽管勇猛无畏,只要遇到秦军戟阵,是必死无疑。原因正如头曼所说,秦军是以多打少,以众凌寡,十来人甚至更多的秦军对付一个匈奴,还不是轻而易举就杀之?

“这就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的妙用!这就是军纪、号令的妙用!”头曼的声调转高,道:“大匈奴要向秦军学的就是这些妙用!”

头曼是匈奴的奠基者,在他之前,匈奴打仗是一盘散沙,打起来一涌而上,没有阵势、号令、军纪之可言。直到他,才有些改变。当然,这种改变并不多,真正的改变,要到了冒顿去了。经过冒顿治理的匈奴特别强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冒顿的号令极严。

冒顿杀头曼用的是鸣镝,他训练自己的亲卫,要求亲卫们随着他的鸣镝而进,他的鸣镝射向哪里,亲卫就得射向哪里。他的鸣镝射杀了自己心爱的阏氏,亲卫们不敢射,被他杀了不少。从此以后,亲卫敬畏他,他的鸣镝射到哪里亲卫们就射到哪里。

冒顿知道,他的亲卫完全听从他的号令了,他就把鸣镝射向头曼。亲卫们没有任何犹豫,一阵乱箭就把头曼射杀了。

冒顿这等号令近乎于残酷,也很好的说明了冒顿对号令的重视。从此以后,他就是要求他的控弦之士,凡他的鸣镝所向,必得有进无退。

“这个……”上自单于,下至一众大臣有些迟疑了。

他们知道,头曼说得有道理。眼下的战事,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可是,若要作出改变的话,他们又不甘心。

“若是大匈奴不作出改变,必然会被秦军大败,赵雍之事就会再度上演。”头曼的语气更加沉痛,道:“赵雍只用十五六万赵卒就能打败大匈奴三十余万之众,这是为何?你们想过吗?”

赵武灵王大败匈奴之事,是匈奴最大的失败,数十年过去了,匈奴仍是为之痛心,他们自然有自己的看法。

头曼一挥手,阻止他们说下去,接着道:“你们一定会说那是因为赵雍卑鄙,使用诡计,大匈奴上了他的当。你们如此想的话,固然有理,却不全对。赵雍能大败大匈奴,其原因与眼下的战事如出一辙,赵军是堂堂之阵,而大匈奴没有阵势,没有军纪,没有号令,打起来是一涌而上,没有章法可言。尽管大匈奴的勇士很是英勇,却是不敌赵军的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改变是必须的!”

仔细回想起当年一战,一众大臣不得不承认,头曼说的很有道理。那一战,匈奴是三十余万之众,而赵军只有十五六万,匈奴原本以为一定会胜利,却是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大灾难,被赵武灵王打得大败。

“太子,你以为该如何改变?”单于是个精明人,他知道头曼说的有理,已经同意改变。

“要想如同秦军那般号令严明,大匈奴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不过,眼下却是一个机会,秦军在这里,正好用秦军来磨练大匈奴。我们先编成阵势,然后与秦军交战,只要打下去,大匈奴就会有堂堂之阵。”头曼略一沉吟道。

“秦军貌似强悍,实则不过如此,拿秦军来磨练大匈奴勇士,正好!”单于思索一阵后,立时同意了,道:“太子,这事你来处置。若有不听从号令者,斩之!”

就这样,这事就定来了,头曼开始改组匈奴。

……

又到了新的一天,秦军开出营地,准备与匈奴大战一场。然而,今天的事情有些反常,李牧大是惊讶。

不仅李牧惊讶,就是观战的秦异人他们也是惊讶不已,个个瞪圆了眼睛。

只见匈奴不再象以往那般一盘散沙,各自冲锋,而是列成阵势,对着秦军冲来。

“隆隆!”蹄声如雷,烟尘漫天,形成一朵巨大的乌云,连天接地,遮天蔽日,连阳光都透不过。

一股肃杀之气排空直上,直贯九霄,这是匈奴以前所没有的。

“匈奴这是怎生了?怎生有了堂堂之阵?”李斯很是惊讶,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有些难以置信。

“匈奴打仗很是英勇,却是没有堂堂之阵,没有号令,要不然的话,他们的威力会更大。”秦异人也是诧异,沉吟着道:“难道说……”

黄石公眼里闪过一抹诧异,微微点头,道:“很有可能。头曼毕竟去过中原,在中原游历过。公子,你瞧,匈奴的阵势很是生疏,行进间多出混乱,这阵势不过是草创罢了。”

“草创之时,就与我们交战,匈奴这是把我们当磨刀石。”秦异人抚着额头,接着就是大喜,道:“好!好!好!”

“公子,匈奴英勇善战,若是有了堂堂之阵的话,这对大秦不利啊。”一众秦将不解。

“你以为光有堂堂之阵就能打得过大秦了吗?还得有军令军制,还得有精良的装备,还得有适合匈奴的阵势,你瞧瞧眼下的匈奴,不过是徒具其形罢了。”秦异人笑得特别欢喜,嘴都合不拢了,道:“匈奴要用我们作磨刀石,我们正好趁此机会多多杀伤匈奴。我不怕匈奴索战,就怕匈奴不战!”

正如秦异人所说,匈奴这阵势很草率,只具其形,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精髓,要想与秦军打,那是痴人说梦。

匈奴为了磨练阵势,不停的与秦军打,而秦军对匈奴的杀伤越来越多,战事一步一步朝着秦异人的预定目标前进。

……

楼兰之地,楼兰国王看着军报,大是欢喜,道:“秦军也不过如此嘛,吓得我们竟然不敢进军。传令,大军开拔,赶去与匈奴汇合,共破秦军!”

一声令下,楼兰军队朝河套之地开去。一路上,楼兰军队欢声雷动,个个神采飞扬,好象他们已经打败秦军似的。

与此同时,楼烦、林胡、休屠、浑邪……这些异族军队,朝着河套之地开去。

没过多久,这些异族就与匈奴汇合,一时间,匈奴的声威大涨,士气高昂,斗志昂扬。在头曼的率领下,匈奴的攻势更加凶猛了,然而,秦军仍是不动如山,任凭匈奴如何进攻,总是无法撼动秦军分毫。

第三十章 大战开始

秦军营地,中军帐,一派喜庆。

“呵呵。”一众将领欢喜得嘴都合不拢了,笑得特别开心,仿佛他们打了一个天大的胜仗似的。

其实,他们就是打了一个天大的胜仗,由不得他们不欢喜。

自从头曼对匈奴进行改组以后,匈奴就拿秦军当磨刀石,天天进攻。秦军当然是不客气了,来多少杀多少,打得匈奴死伤惨重。

不得不说,头曼是个很不错的领袖,他对匈奴的改组卓有成效,比起最初的匈奴,无论阵势、号令、军纪,都有长足的进步,只要他一声令下,匈奴就会勇猛冲锋。

也正是因为如此,匈奴的伤亡才会如此之高,被秦军大量杀伤。

匈奴要拿秦军当磨刀石,也就是说,匈奴在短时间内不会逃走了,秦异人不再那么担忧,只是叮嘱李牧,不要把匈奴打跑了就成。这就意味着秦军可以动用更多的手段了,这杀伤就大了,匈奴要不付出高昂的代价都不行。

一连打了半个月,秦军的战果非常不错,由不得众将不欢喜。

“我们干掉匈奴几多了?”有将领很是期待,一脸的急切。

对于战果,谁都想知道,这话问到众将心里去了,不少将领齐声附和道:“是啊!我们杀敌几多?”

目光集中在秦异人身上,急切的等待秦异人说话。

“到眼下为止,我们一共歼灭匈奴近十万!”秦异人伸出右手食指。

“十万?”一片惊呼声响起,紧接着,众将就欢天喜地,大笑不已:“早知道匈奴死伤很多,没成想,竟然歼灭了匈奴十万之众啊!”

十万匈奴死伤,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战果。而秦军的伤亡,少得可怜,战死者还不到一千人,受伤的不过三千多人。以这么一点儿代价,取得如此大的战果,谁能不欢喜呢?

不仅众将欢喜,就是秦异人也是有些沾沾自喜了。

“这都是公子的妙计,要我们积少成多,不能打得太狠,匈奴不知不觉中就死伤了这么多,这真的了不起啊!”一众将领对秦异人是赞不绝口。

秦异人完全当得起这番赞扬。他为了防止匈奴逃走,要秦军克制,不能打得太狠,虽然每次交战的战果并不大,然而,时间一长了,这战果却是不小。

最重要的是,还让匈奴不知不觉中就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价。依眼下的情势来看,匈奴不仅没有逃走的打算,还想着把秦军打败呢。只要匈奴不逃,一切都好说,怕的就是匈奴逃走嘛。

“这都是李牧将军指挥得好,分寸把握得非常好,每次都让匈奴付出不小的代价,却又让匈奴看到了一丝希望。”秦异人一如既往的谦逊,笑着赞扬李牧。

“没错!李牧将军真将才也!”一众秦将齐声赞扬。

想当初,秦异人命李牧出战之时,一众秦将很是不爽。如今,他们对李牧是万分服气了。

秦异人没有说错,能取得如此大的战果,和李牧的指挥有着莫大的干系。李牧每次总是把匈奴痛揍一顿,而又让匈奴不太惊惧,总是给匈奴留下一丝希望。要是换个人的话,未必能做得如此好。

“公子谬赞了,这都是公子谋划得好。”李牧也是个谦逊之人。

同时,听着众将的赞扬,李牧又是激动。他本是赵人,是秦国的死敌,秦异人信任他,重用他,让他指挥秦军作战,是何等的让他感动。

要是换个人的话,李牧这个秦国的死敌,只能利用利用,哪会如此这般重用的。

“这一仗打得固然是好,可是,楼兰、楼烦、浑邪、休屠、林胡这些异族却是赶来凑热闹,气死我也!”有将领很是不爽,气恨恨的骂道。

这话立时引来一片附和声,只听众将七嘴八舌的骂道:“这些异族跟臭鸡蛋上的绿头苍蝇似的,哪里有便宜就往哪里飞。以为我们大秦好欺负?这次,绝不能放过他们!一定要把这些异族灭了!”

众将的怒骂起响成一片,此起彼伏,如同雷鸣似的。

然而,秦异人、黄石公、李牧、司马尚、李斯和韩非他们却是开怀大笑:“哈哈!”笑得极是舒畅,如同有天大的喜事似的。

“公子,你们为何发笑?”一众秦军大是不解了,个个一脸的迷糊。

楼兰这些异族赶来,与匈奴狼狈为奸,这是何等的气人?然而,秦异人却是不仅不怒,反而很欢喜,由不得众将不糊涂。

“你们呀,用得着发怒?”秦异人摇头,道:“这可是大好事。若是这些异族不来的话,我们分兵一处一处的打,那得费多大的事儿?他们赶来了,聚在一起,正好给我们一战而定。只要这一战打好了,他们想逃也是逃不了。”

楼兰、楼烦、林胡、休屠、浑邪这些异族分散在大漠中,若是秦军分兵去打的话,不是打不过,一定会灭了这些异族,就是太费事了。哪有象眼下这般,这些异族集中在一起的好,只需要一战就可以解决问题。

“对呀。”众将恍然,不由得大喜。

“公子,何时开战?”

“就是啊,我们都快憋坏了!”一众将领早就想放开手脚与匈奴大战一场了,这些天总是放不开手脚,让他们很是憋屈。

“快了!”秦异人沉声道。

……

匈奴营地,单于王帐,同样是一片欢喜气氛。

单于端坐在宝座上,黄金权杖放在一侧,面前的短案上摆着一只色泽金黄、香喷喷的烤全羊,很是诱人。

作陪的有匈奴大臣,还有楼兰、楼烦、林胡、浑邪、休屠这些异族之王。

他们人人脸上泛着喜色,很是欢喜,如同有天大的喜事似的。

对于他们来说,还真的有天大的喜事。

“呵呵!”单于未语先笑,道:“本单于枉为大匈奴单于多年,却是不知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的妙用。太子之议极是有理,今日观之,本单于很庆幸!庆幸的是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