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皇纪-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秦国出兵三十万增援,这是自长平大战爆发以来,他得到的第一次增援,尽管是来自秦国这个死敌的增援,那也是华夏一脉,难能可贵了,由不得李牧不激动。

司马尚牙齿咬得格格响,兴奋得狠狠一晃拳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作为李牧的副手,他深知九原能撑到眼下,是何等的不易。为此,他和李牧是绞尽脑汁,费尽心血,熬下来的。如今,秦国大举出兵,他们身上的担子就可以御下来了,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由不得他不激动。

“这就是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数千年屹立不倒,原委就在这里!”秦异人把一众人的激动样儿看在眼里,大是感慨。

秦赵虽是死仇,毕竟是华夏一脉,有着相同的血脉,有着共同的祖先。不管仇有多深,怨有多大,在对付异族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一众人激动一阵之后,心情平复下来,看着秦异人,静等他下面的说话。

秦国大举出兵,秦异人率军而来,他必然是有所思量,不得不弄清楚。

“我早有耳闻,知晓你们的日子不好过,很是艰难,如今,我亲眼所见,其艰难处远超我所想象。”秦异人眼里泪花滚滚,很是动情的道:“在如此艰难的日子里,你们没有放弃!你们没有退缩!你们依然在战斗!你们为了华夏,依然在奋斗!这种精神非常宝贵,就是用光我所有的溢美之词都不能夸赞你们努力的万一!我,很感动!非常感动!”

秦异人这不是演戏,而是真的被赵军的坚韧给感动了,这话很是动情。

自从长平大战爆发,赵国把精锐抽调一空之后,他们就没有得到任何增援。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势下,他们仍是在坚守,为华夏守土,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公子!”秦异人是真心在赞扬,这是对他们努力的承认!

是长平大战后,第一次正式承认他们的艰苦努力,还有比这更能暖人心的吗?

上自李牧,下至普通将领,无不是哽咽难言。

更有人低声饮泣。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激动时!

“从今天起,我们,大秦,将与你们一道,守卫华夏的每一寸土地,保卫华夏的疆土!”秦异人抹抹眼泪,接着道:“能与你们这样伟大的豪杰并肩作战,同进退,共生死,是我的荣幸!”

李牧他们的坚守真的很感人,秦异人的热血沸腾了,眼中精光暴射!

“谢公子!”李牧他们齐声向秦异人道谢。

“本公子再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长平大战后,你们没有得到一兵一卒,一钱一粮的补给,你们的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从今天起,你们不用再紧巴巴的过日子,因为大秦将会给你们提供粮草、军械。”秦异人的声调略高。

“太好了!”李牧他们大是振奋。

钱粮军械,正是李牧他们急需之物,秦异人决定由秦国提供,还有比这更振奋人心的吗?

“还有,从长平大战后,赵丹拖欠你们的军饷,亦由大秦补齐。”秦异人再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

“不会吧?我没听错?”

“这是真的吗?”

一众人明明听得很是清楚,却仍是不信。

第七章 朱亥来投

为华夏守土固然是他们的责任,可是,他们上有老,下有小,他们要养家糊口,需要军饷。赵国拖欠他们两三年的军饷,他们不得不靠举债度日,一家老小过得紧巴巴的。若是由秦国把这些军饷补齐,他们的家人就不用再过这种苦日子了,还有比这更让他们欢喜的吗?

“公子,你没骗我们?”有将领仍是不信。

秦赵本是死仇,秦国能发兵前来增援已经难能可贵了,谁敢奢望秦国把赵国拖欠的军饷补齐?这真的是一种奢望了。

就是李牧都不信。

赵国拖欠两万赵军两三年的军饷,算下来亦是一笔不小的金,秦国虽然富强,也不得不掂量掂量。

“是真的!”秦异人明白他们为何不信,笑道:“大秦要一天下,不仅仅是要一疆域,一人心,还要接过你们肩上的抗胡大任!唯有如此,大秦才能真正的一天下!”

这话很有信服力,太有信服力了!

在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仅仅是统一疆域、人心、文字、度量衡,还包括抵抗胡人的重任。

蒙恬击破匈奴,这是接过了赵国抗击匈奴的重任;王贲追入辽东,吓退了东胡,这是接过了燕国抗击东胡的重任;屠睢率领五十万秦军南下岭下,攻入百越之地,这是接过了楚国抗击百越的重任。

“好!采!”尽管这些赵将对秦异人这个秦国公子没多少好感,仍是不得不大声叫好喝采,谁叫秦异人的气魄大呢?

“好气魄!好气魄!”李牧和司马尚对视一眼,微微点头,大为赞叹。

抗击胡人,那是一个无底洞,消耗巨大。若是换一个人,断不会说出这种话,而是避之唯恐不及。而秦异人竟然声称,要接过击胡重任,还有比这更让人叹服的吗?

“你们的粮草、军械,还有军饷,不日就会送到。”秦异人挥挥手,道:“你们都退下,我要与李将军商议军机。”

秦异人此番前来,肯定是要与李牧商议军机。事以密成,这等军机大事,越少人知道越是好,众将施礼告退:“诺!”

与适才不把秦异人放在眼里的样儿截然不同了。虽然还不能让他们完全归心,至少他们对秦异人,对秦国生出了好感。

“公子,在下告退。”司马尚一抱拳,就要退走。

“司马将军留步。”秦异人阻止他退出去,道:“还要司马将军多出出主意。”

司马尚虽然没有李牧那么出彩,也是一员良将,若能笼络笼络,秦异人自然是不会错失这等机会的。

“谢公子。”能参与这等机密之事,司马尚还真是意外,也没有矫情,留了下来。

秦异人吩咐一句,李斯、韩非二人快步进来,与李牧、司马尚见礼。

李斯和韩非原本想与秦异人一道进来,秦异人把他们留下来,要独自面对李牧他们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旦成功,可以让李牧他们更加有好感。

秦异人他们坐下来,围成一个圆形。

“我刚到北地,对匈奴的情形虽是有些了解,还不太熟悉,还是请李将军、司马将军说说匈奴情形。”秦异人缓缓开口。

“公子,如今赶到龙城的匈奴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不下百万之众,其中的控弦之士不下五十万之众……”李牧当即介绍匈奴的情形,与李崇所说差不多。

听了李牧对匈奴情形的介绍,秦异人问道:“以李将军之见,这一仗该如何打?”

李牧是不世出的军事奇才,听听他的见解,非常有必要。

“公子,若是秦国出兵少的话,我们只能谨守城池,不使城池有失便是。”李牧眉头一挑,如同出鞘的利剑,大为振奋,道:“如今,秦国出兵三十万,我们不用再守城池,而应当出击。”

以秦军强悍的战力,三十万秦军足以打败匈奴,主动出击,方能给匈奴更大的打击,李斯的眼光不错。

“这里。岱海!”李牧指着写放山水上的岱海之地,道:“是最佳设伏之地。”

“岱海?”秦异人眉头一挑,大是惊讶。

历史上,有史可查的匈奴第二次大举南下,就是被李牧在岱海设伏,打得大败,在十几二十年间无法恢复元气。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匈奴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无法威胁华夏的边疆,给秦始皇以有利时机,可以集中全力扫灭六国。

可以这样说,若不是李牧在岱海设伏,重创了匈奴的话,秦始皇发动的统一战争还会有更多的变数,很可能匈奴会如眼下这般,趁着秦国大举东进之机,大举南下,攻占河套之地。

真要这样的话,秦始皇说不定不得暂停东进,先集中兵力打败匈奴再说。

“李将军,岱海固然是好地方,可是,匈奴一定会来吗?”李斯不善军事,有些担心。

“我料定,匈奴一定会来!”李牧信心十足,声调略高,道:“一是因为岱海处在匈奴南下的必经之地上,匈奴要想攻占河套之地,不得不从此经过。二是匈奴宿营必要满足两个条件,水源和草场。岱海之地,不缺水源,更不缺良好的草场,匈奴一定会在这里宿营。”

行军、宿营必须要水源,这点不需要说的。

匈奴自小生长在马背上,可以在马背上过一生,来去如风,快捷异常,因此我们祖先就得出结论:匈奴没有后勤补给。

这种说法或许有理,却不完全,因为是人就得吃就得喝,就需要食物与水,匈奴也不例外。那么,匈奴的后勤补给是什么?

匈奴的后勤补给就是草场!

匈奴的每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其实就是一次大迁移。控弦之士攻于前,牧民骑着骏马、赶着牛羊随于后。是以,匈奴不缺吃。

但是,有一个限制打件,那就是必须要有草场。

若是在行军途中没有草场的话,这对于匈奴来说,将是灾难性的。

李牧选在岱海设伏,正是击中了匈奴的要害。可以想象得到,若是三十万秦军在这里设伏的话,匈奴一个不察,落入秦军的伏击圈,那后果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匈奴将死伤惨重。

“李将军好眼光!”秦异人大是赞赏。

“李将军的想想想……法极好,只是这里是开开开……阔地,不适于设设设……伏。”韩非结结巴巴半天,方才把担忧说出来。

岱海之地固然是地理位置不错,却是一片开阔地,难以设伏,很容易为匈奴察觉。

“这不必担心。”李牧信心十足,道:“岱海虽是开阔地,却一样可以设伏,你忘了公子伏击信陵君,不就是在开阔地设伏吗?岱海之地很大,足以藏三十万雄兵!”

在开阔地设伏,就是李牧的创举,而且,还是在岱海伏击匈奴时开创的。这一战之后,人们这才恍然,原来还可以这样设伏。如今,却是因为秦异人伏击信陵君,把这一战法提前了十几二十年。

“李将军如此有信心,看来此事可成。”李斯被李牧的信心感染,大为振奋。

“公子,你以为呢?”李牧看着秦异人问道。

众人的目光集中在秦异人身上。李牧提出的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构想,依众人想来,明智的秦异人一定会同意。

然而,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只见秦异人摇头,道:“李将军的想法虽好,却是不可用。”

“嗯?”李牧大是惊讶,一脸的难以置信。

岱海之地,李牧很熟,他有着百分之百的信心,若秦军在这里设伏,一定会打得匈奴大败。秦异人竟然否决了,他还真的想不到。

“公子……”李牧急了,就要争辩。

却见秦异人右手一摆,阻止他说下去,道:“李将军的想法非常好,然而,有一个问题就是,这只能重创匈奴,不能全歼匈奴。”

“全歼?”李牧的眼珠子差点掉下来了。

秦异人的话很是惊人,就是司马尚也是惊讶不已。

“没错。我就是要全歼匈奴!要打得匈奴匹马无还!”秦异人的声调并不高,却是掷地有声,让人不敢有丝毫怀疑。

岱海设伏的话,一定会打得匈奴大败,却是不能全歼。因为匈奴的控弦之士加上牧民,不下百万之众,三十万秦军无论如何不可能全歼,只能重创,会有不少匈奴逃走。

至少,匈奴可以逃走一半。

而秦国大举东进在即,这一战匈奴遭到的损失越大,越是不容易恢复元气,秦国一天下的时间就越是充裕,是以,秦异人务必要全歼匈奴。

李牧和司马尚对视一眼,掠过一抹震惊。他们当然明白秦异人为何要全歼匈奴,秦国的胃口好大。

“要全歼的话,这仗就不好打了。”李牧抚着额头,思索道:“除非要找到一处很好的战场,不然的话,难以全歼。”

以秦军强悍的战力,匈奴肯定打不过。不过,匈奴若是要逃的话,秦军未必追得上,这就会留下后患。问题是,要想全歼匈奴,即使秦国出动百万大军也未必能做到。

百万大军,那是何等庞大的数目,秦国总共还没有这么多的军队。要想如愿,唯有借处地利,要选好一处战场了。

“是啊。我的意思是,我们还有点时间,先选一处战场。若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在岱海设伏。”秦异人重重点头。

“既如此,我们就多派人手,寻找战场。”李牧想了想道。

“不仅要派人去找,我们也要亲自去查看一番。”秦异人点点头道。

这事决定下来了,秦异人与李牧又是商议良久,这才回秦九原。

回到秦九原时,秦异人眼睛猛的瞪大了,竟然看见朱亥了。

第八章 换将?

一见到朱亥,秦异人的眼睛就瞪圆了,欢喜无已,脱口叫道:“朱亥!”

朱亥是天下间少有的猛士,武艺高强,若是能为秦异人效力,那该多好!自此以后,秦异人的安全就有了保障,谁也奈何不得他。

再者,朱亥为人忠义,只要他一朝归心,终生不会背叛。不说别的,他追随信陵君这么多年,可曾有丝毫不敬?

为了得到朱亥,秦异人是费尽了心机,多次离间朱亥与信陵君的关系。在秦异人持续努力之下,终于使得信陵君赶走了朱亥。

如今,朱亥来到这里,不用想也知道,是来投秦异人的。还有比这更让秦异人欢喜的吗?

秦异人撒腿就跑,直奔朱亥而去。

“公子!”把秦异人这副急切样儿看在眼里,朱亥大是感动,虎目中泪光闪动,有些哽咽,快步迎将上来,冲秦异人见礼。

朱亥在信陵君那里受够了白眼,被奚落、被辱骂,他心里很不好受。如今,他走投无路,前来投奔秦异人,秦异人如此急切,这说明他在秦异人心目中的份量极重,他能不激动?

秦异人扑将上来,给了朱亥一个熊抱,不住在朱亥结实的背上拍着,一个劲的道:“来了就好!来了就好!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盼到了!你该不会再离我而去吧?”

眼睛睁得老大,死盯着朱亥,一脸的急切。

“若公子不嫌弃,朱亥愿追随公子!赴汤蹈火,再所不惜!”朱亥大声道。

朱亥重然诺,一诺既出,五岳为轻,他说赴汤蹈火那肯定就是这样了,这话秦异人听在耳里,如同美妙的天音仙乐,浑身通泰,笑得嘴都合不拢了,道:“那本公子这百十斤就交给你了。”

这是把秦异人的小命交在朱亥手里了,这是对朱亥的莫大信任,朱亥万万没有想到,秦异人对他是如此的信任。

他知道秦异人重视他,不过,他却没有想到是如此的重视,把性命托于他,大是感动,道:“朱亥定当竭尽全力!”

“哈哈!”秦异人开怀畅笑。

秦异人身边有孟昭、马盖、范通和鲁句践这些护卫,他们的身手都不错,却算不得顶尖。鲁句践虽然潜力巨大,迟早会成为顶尖高手,眼下却离此太远。朱亥到来,秦异人身边就有了绝顶高手守护,自此以后,性命无忧也!

“见过公子。”就在秦异人欢喜之际,只见黄石公和尉缭齐来相见,冲秦异人见礼。

“免了,免了。”朱亥来投,这已经让秦异人屁股都是欢喜的,再见到黄石公和尉缭这两个臂助,这心情就更好了。

“你们怎生一道来的?”秦异人把黄石、尉缭和朱亥瞧瞧,有些好奇。

“公子,是这样的。”黄石公把经过说了。

原来朱亥离开信陵君之后,心情极度不好,四处走动。黄石公得到消息后,就命人传话给朱亥,要他投秦异人。

朱亥本有心投秦异人,只是心情不好在散心,得到消息后,就赶去与黄石公汇合。

这才汇合在一起没多久,就接到秦异人的命令,要他们赶来九原郡汇合,准备打匈奴。

打匈奴这事,黄石公、尉缭和朱亥当然是责无旁贷,立时赶来,就有了眼前之事。

“尉缭,没打扰你写兵书吧?”秦异人冲尉缭笑道。

“呵呵。”尉缭发出一阵畅笑声,道:“公子说得对,如此大战若不参与,那我写出来的兵书也没甚用。实战,就是最好的兵书!”

这是当日秦异人要尉缭赶来北边汇合时,回答孟昭疑问的话,尉缭大是认可这说法。

“你们来得正好,我正有事要与你们商议。”秦异人与黄石公、尉缭和朱亥进入郡守府,李崇、赢腾他们迎个正着。

秦异人为他们引介之后,吩咐一声,摆下酒宴,一是为黄石公、尉缭、朱亥接风洗尘。二是庆因朱亥来投。

席间的气氛极好,有说有笑。

宴罢,秦异人要与黄石公、尉缭、赢腾和李崇商议军机,留在屋子里。

对于这种军机大事,朱亥不善长,也不必参与,就守在屋外,担负起保护之责了。

秦异人把与李牧见面的情形说了,黄石公、尉缭、赢腾和李崇好一通感慨,大是赞赏李牧他们的坚韧。

“这个李牧也真是的,他有难处,他吱一声啊,我手里有钱有粮,还有军械,又不是不给他。”李崇猛摇头,埋怨一句。

虽说秦赵是死仇,但是,在对付异族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若是李牧请求,李崇一定会伸出援手。

这是有先例的,在赵武灵王大败匈奴之时,秦昭王就主动伸出了援手,尽管赵武灵王拒绝了。

“他要是开口请求,他就不是赵人了!”秦异人倒是理解李牧的心情。

“是呀。赵人多豪杰,宁死不低头!”黄石公和尉缭、赢腾大是赞赏。

“臭毛病!”李崇依然在埋怨。

“李牧提出在岱海设伏,这想法很好,就是不能全歼匈奴。”秦异人眉头一掀,道:“我之意,我们先再找找,若是不能找到一处好战场的话,就在岱海设伏,你们以为呢?”

“公子所言有理,我也是这样认为。”黄石公率先赞成,道:“李牧将军不愧知兵之人,在岱海这种开阔地设伏,匈奴一定不会察觉,一定会进入我们的埋伏中。然而,匈奴太多了,凭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一口吞下。是以,必须要另择战场,最好是全歼匈奴,不能让匈奴匹马走脱。”

李牧的提议绝对是个很好的想法。若是秦国只是为了打败匈奴,给匈奴重创的话,完全可以采纳。问题是,秦国要一天下,需要时间,需要北方边境长时间的安定,便于秦国集中全力一天下。这时间就比较长了,需要十几二十年时间的稳定。

因为,秦国一天下,不仅仅是扫灭列国,还需要治理。唯有治理好了,才叫真正的一统。这时间就长了,秦国下一次回过头来收拾匈奴,那是十年以后的事情了,甚至时间会更长。

是以,力求全歼匈奴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唯有如此,才能给秦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