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介石说完拂袖而去。
大家默然地离开了会场。
第288章 日军逼近武汉()
10月12日,日军第2军攻占信阳后,以第3师团控置于信阳地区。10月17日,令第10师团以一部兵力沿平汉路南下,主力在平汉路以西经应山、安陆、云梦、应城向汉阳、汉口西北迂回。因沿途未遇到阻击,于10月23日进至应山地区。被阻于大别山北麓的第13、第16师团,因守军向平汉路以西转移,于22日越过小界岭、沙窝之线,向麻城前进。
此后,第五战区各部队即有计划地转移,并按军委会指示重新部署:
第2集团军孙连仲部拨归第一战区,经应山向豫西撤退。第17军团胡宗南部向南阳方面集结,归军委会直辖。第21集团军廖磊部留商麻公路以东大别山区游击;第26集团军徐源泉部留商麻公路以西大别山区游击,与苏皖边区的第24集团军韩德勤部及第5集团军于学忠部,统称为“苏皖鄂边区兵团”由廖磊任总司令。第11集团军李品仙部向洛阳及马坪集结。第33集团军张自忠部向坪坝集结。第22集团军孙震部担任金口以西长江南岸守备。
第五战区长官部奉命转移到随县。第26军萧之楚部退入铁路以西,再转钟祥。第55军曹福林部转移枣阳,归战区直辖。第29集团军王瓒绪部经云梦、应山向潜江转移。第87军刘膺古部经黄陂转孝感、应城、星市,向沔阳转移。
10月24日,第五战区各部队遵照命令开始转移。由于平汉路南下日军已占领应山、安陆等地,最后转移的部队如第71军等在花园附近受阻,只得改变路线寻找空隙突围。第26集团军总司令徐源泉却违抗命令,不肯留在大别山区,竟擅自率部向西撤退。后被撤职,受军法审判。
长江北岸日军第11军第6师团,因伤亡惨重在广济整补后,10月17日开始沿江西进。因沿途未遇到阻击,21日第6师团占领浠水,第119旅团占领兰溪。24日,第6师团第36旅团的机械化部队,在黄陂以东击退第3集团军一小部撤退部队,占领了黄陂。同日,日军第116师团第119旅团,乘船超越黄州,进至距武汉仅35公里的阳逻(阳罗)附近。
长江南岸日军波田支队沿江西进迅速,10月17日占领三溪口,继续西进时在黄龙山一带遭到第11军团和第32军团坚强抵抗,遂向北迂回至第32军团北翼,于黄家大屋附近突破该军团防线,24日进至贺胜桥以东地区。日军第9师团南侧的第27师团,从星潭铺向北迂回,与第9师团并列西进,24日进至咸宁东北地区。在万家岭被歼漏网的第106师团小股残部,与第101师团共担守备任务,进行整补。至10月24日,日军已逼近武汉,对武汉形成了东、北、南三面包围态势。
由于中**队已开始全面退却,日军第21军已攻占了广州。10月24日,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在九江前方指挥所,下达了进攻武汉市的作战命令:派遣军所属进攻武汉的部队,应迅速果断地进行攻击,以占领武汉三镇。
第289章 武汉陷落()
根据武汉外围战斗形势,及日军于10月12日在广东大亚湾登陆进攻广州情况,蒋介石国民政府于10月16日已决定放弃武汉,并电告李宗仁及陈诚,对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部队作了新的部署。为了各部队有计划地撤退,将罗卓英从江北第五战区调回,使其负责指挥武汉外围的作战,掩护各部队撤退。
10月20日下午,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正式宣布放弃武汉三镇。
他在会上对将领们说:“保卫大武汉战役,迄今已经进行了四个月有余,歼敌二十余万,既达到了以空间换时间之目的,也达到了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之目的。更重要的一点,即是日军始终妄图在攻占武汉后,以我政府的妥协结束其侵华战争,而我们是在战争中得到了锻炼,愈战愈强,表明了决不妥协之决心。日军在战争中受到重创,欲罢不能。我认为,武汉保卫战是我们抗战的重要转折点,是走向取得胜利的开始。
“我们撤退的主要方向有二,即第五战区部队撤向鄂西襄樊;第九战区部队撤向湖南。关于撤退的部署,另由各战区拟定。我已经从第五战区调回罗尤青(罗卓英),命他负责部署掩护各部撤退。
“提到撤退,使我想起淞沪抗战和南京保卫战后的撤退。应该说每一次撤退,都是有计划的,决不是全面大溃逃。但是,上海、南京撤退中的损失,几乎要比在战场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究其原因,是各部队一接到撤退命令掉头就跑,争相夺路,加上日寇的追杀,造成重大伤亡。这一次撤退,是在日寇已经疲惫,而我军尚有抵抗能力的情况下,有计划地撤退。所以,大家一定要告诉各部队长,要争取逐次抵抗,且战且退,决不允许再发生过去那样的混乱了。你们还要告诉各部队长,本委员长决心与全体官兵共安危,始终坐镇武汉,一直要等到各部队撤退完毕,再随掩护部队撤退。
“我们在武汉坚守四个月余,另一重大收获,即是大量的物资和工业设备、人员,都已陆续撤到大后方,但在武汉三镇一些工业设施、建筑和残存的物资,有的无法运走,有的来不及运走了。我们决不能留给敌人,要对日军实行焦土政策,使其‘以战养战’的企图不能实现,这要成为今后放弃城镇的既定政策。我们决不能让日寇利用我们的物资、设备,作为他们生存的资料和手段。
“放弃武汉的确切日期,另由军委会下达命令。今天我在这里只不过是‘打招呼’,打招呼的目的,不是宣称放弃武汉三镇的决心,因为这个决心我们早就下了的。打招呼是为了使大家有信心做好有秩序撤退,不能乱,千万不能乱!”
10月24日,蒋介石正式下令放弃武汉,当晚离武昌飞往衡阳。
25日,军委会宣告“自动放弃武汉”。
25日夜,日军第6师团占领了汉口北郊的戴家山阵地;波田支队突破守军第55师阵地,占领了葛店。当日夜,武汉中国守军各部队均已按计划撤离市区。
26日,日军第6师团占领了汉口;波田支队占领了武昌。
27日,配属波田支队的第60联队占领了汉阳;第9师团占领了贺胜桥;第27师团占领了桃林镇,并切断了粤汉铁路。这时武汉守军已撤至湘北及鄂西地区。
至此,武汉三镇全部陷落。武汉保卫战宣告结束。
第290章 中国军队转移()
罗卓英自江北第五战区调回,负责指挥武汉外围作战,掩护各部队撤退。
蒋介石一走,军委会撤退令一下,各部队无心抗敌,便争相夺路撤离。在武汉的部队只有郭忏第94军第185师和一些宪兵、警察。这些部队只能掩护撤退机关,无力抗敌。
罗卓英原本指挥关麟征和甘丽初两个军作战的,关键时刻,这两个军竟与他失去联系。他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只得按计划将工业设施、建筑和残存物资放火焚烧后,带领司令部经贺胜桥往岳阳方向撤退。
当罗卓英到达贺胜桥时,遇见第13师方靖部在此守卫。
他十分惊奇地问方靖:“你的部队怎么会在这里?”
“是委座亲自下命令,着第13师于贺胜桥掩护各部撤退的呀。”
方靖说:“总座,你怎么会撤到这里来了?”
罗卓英说:“我要向岳阳方向撤退,不往此地怎么走?”
方靖报告说:“职师奉命在粤汉铁路贺胜桥一带设防,掩护物资南撤。日寇一个旅团由黄石、大冶方面向贺胜桥以东金牛镇突破后,继续向贺胜桥西进,被职师迎头痛击,日寇转而攻占贺胜桥以南咸宁县城,将贺胜桥包围了。”
罗卓英听了为之吃惊:“唉!竟然闯进敌人包围圈!”
方靖说:“总座放心,现在部下派两个营,护送您渡河突围!好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罗卓英万分感激地说:“好!好!太好了!”
方靖即令一名副团长带领两个营,护送罗卓英突围。
日军占领武汉后,为扩大占领区及保障武汉安全,日本大本营于10月27日命令华中派遣军:“将其占领区保持在信阳、安陆、岳阳一线之内。”华中派遣军遂于27日命令:第2军负责肃清安陆、应城以东地区的中**队;第11军进行追击守军,攻占岳阳。
日军第2军第10师团于28日占领了安陆、花园等地。第11军于29日分三路进攻岳阳:第9师团从武昌沿粤汉路进攻岳阳;第6师团第11旅团与海军协同,从汉口乘船溯江进攻岳阳;第27师团从咸宁以北南下,进攻崇阳、通城,以策应、掩护进攻岳阳部队的左侧背。
这时,第九战区第2兵团张发奎部已大部转移至幕阜山地区,日军沿途未遭到有力抵抗。第9师团及第6师团第11旅团在海军支援下,于11月11日晚攻占了岳阳城;第27师团于11月4日至6日先后攻占了通山、崇阳,与中国第九战区部队隔江西的修水、湖南的新墙河对峙。
至此,日军进攻武汉作战暂告结束。
第291章 战局重要转折()
武汉保卫战,自1938年6月初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历时四个多月。10月25日,中**队主动放弃武汉;日军26日、27日占领武汉三镇,武汉保卫战即告结束。
中国参战兵力第五战区、第九战区共124个师、两个骑兵旅、十个炮兵团和海空军各一部,共约95万人。日军参战兵力17个师团、三个旅团和炮兵部队、海军陆战队各一部,共约35万人。日军伤亡15余万人,中**队伤亡40余万人。
武汉大抗战意义:日军调集了侵华战争以来的最大兵力,苦战四个多月,不但没能消灭中国部队主力,而且遭到沉重打击,兵力伤亡惨重;使其国力因损耗过大而开始下降并急剧表面化。武汉会战后,日军再也无力组织这样大规模的、以进攻城池为目标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防守。自此中国抗战,从战略防御阶段发展为战略相持阶段,从而导致日军侵华政策的转变:从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以主要兵力进攻正面战场作战,转变为进行敌后战场“治安”作战。抗战向着有利于中国方面发展。
相反,中国取得以“空间换时间”战略的重大胜利;使日寇“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彻底失败,企图迫使中国投降的妄想完全落空;从而坚定了中国政府、中**队和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更重要的是,争取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支持,共产国际主席团1938年9月曾高度评价说,中国的抗战“不仅为保卫自己的国土,而且也是保卫全人类的自由与和平事业”,“是世界无产阶级整个先进人类,反对野蛮法西斯主义暴力总斗争中之最重要组成部分。”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六届六中全会期间,**交周恩来带给蒋介石的一封亲笔信,对蒋介石国民政府初期抗战给予了度评价。亲笔信全文:
“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既。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革命战争,凡在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戢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
抗战形势,有渐次进入一新阶段之趋势,一方面将更加困难,然一方面必更加进步。必须实行团结全民,巩固与扩大抗日阵线,坚持持久战争,动员新生力量,克服困难,准备反攻。在此过程中,敌人必利用欧洲事变与吾国弱点,策动各种不利于吾国统一团结之破坏阴谋。因此,同人认为此时期中之统一团结,比任何时期为重要,惟有各党各派及全国人民克尽最善之努力,在先生统一领导下,严防与击破敌人破坏阴谋,清洗国人之悲观情绪,提高民族觉悟及胜利信心,并施行新阶段中必要的战时政策,方能达到停止敌之进攻,准备战争反攻之目的。
因武汉紧张,故欲恩来同志不待会议完毕,即行返汉,晋谒先生,商承一切。未尽之意,概托恩来同志面陈。泽东坚决相信国共两党之长期团结,必须支持长期战争,敌虽凶顽,终必失败,四万万五千万人之中华民族,终必能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克服困难,准备力量,实行反攻,驱除顽寇,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此心此志,知先生必有同感也。专此布臆,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至1938年10月下旬武汉会战结束,这15个月抗战中是国共两党合作最好的时期,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最佳、歼敌最力的时期。
**六届六中全会经过充分讨论,通过了决议,发表了《告全国同胞、全体将士和国共两党同志书》。全会制定了巩固和扩大以国共两党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长期合作、支持长期抗战为基本方针。
全会认为:全国人民和军队的任务应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艰苦奋斗、积蓄力量、停止敌之进攻、准备我之反攻;八路军、新四军的任务应是坚持和扩大敌后游击战争,粉碎日军的残酷进攻,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华南,建立更多的抗日根据地,缩小敌人占领区,并配合主力军作战。
**于11月5日、6日在全会上作了总结。
关于国共分工,**指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分工,就目前和一般的条件来说,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是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的。”
关于处理统一战线中的党派关系问题,**指出:“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即统一,又独立。”
(第四卷正文完)
第292章 长沙大抗战简介()
作战时间:第一次长沙大抗战:1939年9月14日至10月16日。第二次长沙大抗战:1940年9月7日至10月9日。第三次长沙大抗战: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6日。
作战地区:湘北、赣北、鄂南。
参战兵力:中国第九战区42个军、9个挺进纵队,共约90万人。日军11个师团、10个支队及海军、航空兵各一部,三个飞行团和海军第1分遣舰队,两个独立混成旅团,共约34万人。
指挥官:第一次大抗战: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代司令长官薛岳);第15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第二、第三次大抗战: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第30集团军总司令王陵基。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
作战结果:日军失败,伤亡9万余人。中**队胜利,伤亡12万余人。
作战意义:第一次长沙大抗战的胜利,坚定了全**民继续抗战的决心,使日军普遍产生厌战情绪。特别是第三次长沙大抗战的胜利,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上第一次获得空前胜利的战役,给垂死挣扎的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进一步坚定了全**民抗战的必胜信心,对支援美、英在太平洋战场作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薛岳,国民党高级将领。字伯陵,广东乐昌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第19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1938年6月,任第九战区第1兵团总司令,所部在武汉会战中获万家岭大捷。1939年至1945年,先后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指挥了三次长沙会战。1944年2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
阿南惟畿,日本陆军大将。毕业于陆军军事学院,曾任天皇裕仁的随从副官、东京军事预校校长。卢沟桥事变后,率日军侵华。1940年9月接任冈村宁次第11军司令官,率部并指挥了第二次、第三次长沙大会战。1943年调至南方战场,1944年12月任陆军航空兵督察长、陆军航空部部长、军事委员会委员。1945年4月任铃木内阁陆军大臣。反对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主张日本继续作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切腹自杀。
第293章 战前敌我形势()
日军攻占武汉又乘势攻占岳阳后,因兵力不足而没能继续南进。**和蒋介石把日军这个停顿点,作为中国抗日战争阶段的划分线。**认为抗日战争由此进入“相持阶段”,蒋介石则宣布由此进入“二期抗战”。
武汉会战后,日本国力匮乏及兵力不足,日本政府和大本营决定实行军政并用,以军事进攻为辅,政治进攻为主的方针。即军事上停止战略进攻转为战略保守,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策,加紧扶植亲日政权(即汉奸政权)。
日方除扶植当时已经存在的北平“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张家口“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伪政权外,其主要目标是成立以汪精卫为首的伪中央政权,将各地方伪政权统一起来,以取代中华民国政府,至少使民国政府地位下降,沦为地方政府。而东北伪政权,日本早已把它看作为“满洲国”。
武汉陷落后,日军前锋直抵岳阳,湖南成为遏制日军、屏障西南大后方的前哨地带。湖南为中国中南部鱼米之乡,是坚持长期抗战的粮食和原料基地,其得失关系重大。
国民政府军委会在赣北、鄂南和湖南设立第九战区。该战区位于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北隔长江,与第五战区相望;东到鄱阳湖西岸,与第三战区相邻;南至两广,与第四战区毗连。
1939年8月,第九战区沿洞庭湖北岸、新墙河、鄂省通城,直至赣北的武宁、靖安、奉新和锦江右岸约三百公里的正面上,与日军形成对峙。军委会赋予第九战区的任务是,保卫湘、赣,尤要确保长沙附近要域,以湘北、赣北为持久作战区,尤以湘北为主。
第九战区共有七个集团军20个军47个师。
其第一线配置32个师,由西向东的大概位置是:第20集团军六个师,守备长江右岸及洞庭湖北岸;第15集团军八个师,守备新墙河南岸至汨罗江左(南)岸阵地;第27集团军四个师,在咸宁、崇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