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门阀-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除了嘴巴和笔杆子,更是有着枪杆子保卫。

    当初,他能以酌金罢候,那是因为他有了卫青霍去病保驾护航。

    新兴的军功贵族们,早就想要抢班夺权。

    然而如今,却没有这个基础。

    海西候李广利的崛起,虽然带动了一次汉军内部的新势力崛起。

    然而,李广利终究不如卫霍集团那般强力。

    况且,在本心上来说,李广利也不如卫霍那般让他放心。

    所以,沉吟片刻后,天子下令:“给朕立刻传召长孙和侍中张子重来此见吾!”

    想了想,他又吩咐道:“再去把京兆尹于己衍也召来!”

    京兆尹是负责治理京畿地区的文官之首,现在新丰搞成了这个样子,他当然要问一问,这个执金吾到底是吃什么干饭长大的?

    “诺!”立刻有宦官领命而去。

    “再把御史中丞也召来!”天子忽然叫住他,增加了一条命令。

    基层烂成这个样子,御史们身负监察之责,却没有及时上报。

    作为御史中丞,暴胜之的责任是跑不了的。

    当然,天子也明白,局势演变到现在的情况,其实他自己的责任,也肯定是甩不掉的。

    但……

    天子怎么能有错?

    错的必须是臣子!

    所以其实把暴胜之叫来,就是想要找个背锅侠,为了甩锅。

    假若果真局势演变到了不掀桌子不行的地步,那就只能让暴胜之背这个锅,让他承担责任,鞠躬下台,给天下和祖宗一个交代,这样他才能挽起袖子,好好的收拾一下那些豪强与胥吏!

第一百九十章 先王之制(1)() 
安张越和刘进一行回到长安城时,已是夏五月庚寅日(二十)傍晚。

    距离他们离开长安,前往新丰考察,足足过去了五天。

    五天时间,有三天半是用在考察和调研上。

    剩下一天半,则用来初步总结和汇总。

    此行的成果,当然是丰硕无比的。

    特别是对于目前他们的这个小团队而言,这次考察调研,足顶的上在衙门里当数年宅男!

    不止所有人都对新丰的问题有了直观的认知,上下官员,包括太学生在内,对于新丰的地理、地貌、人文风俗,也都有了初步认知。

    至少,能知道新丰县有多大?人口密度如何?

    土地的情况和地方亭里的格局。

    这可比其他任何方式,都更能锻炼和磨合团队。

    回到官署后,张越就下令就地解散。

    辛苦数日,也该让众人都好好休息几天了。

    但作为主官,张越却休息不得。

    送走众人后,他就带着好几个大箱子的数据和报告,回到了建章宫的小楼。

    吩咐了下面的人,自己要闭门办公,谢绝一切访客后,张越就躲进了堪舆室之中。

    他先将所有的文牍、报告以及绘制的水经图,都拿出来看了一遍。

    不得不说,在现在,张越组织起来的这个小团队的效率以及做事的认真程度,都是极高的。

    张越手里的这些报告与水经图就很好的反应了众人的业务能力。

    至少都是在水准线之上。

    不过,想想也正常,张越的这个团队里,可是藏龙卧虎。

    光是青史留名的能吏、名臣,就足有五人之多!

    即使是桑钧、杨望之等人,也都是精英之中的精英。

    将所有的文牍、报告以及水经图,全都看完一遍,张越就闭上眼睛,进入空间。

    一入空间,一片金黄色的麦浪就映入眼帘。

    张越栽种于空间之中的麦苗,在这几日,都被他用玉果持续催熟。

    到现在,已经可以收获了。

    现在空间的这批麦苗,是属于空间的第二代麦子。

    数量是它们父辈的百倍,至少有四五千株。

    所有的麦子,全部都分蘖三穗,麦穗饱满,麦粒圆润。

    这四五千株麦子的产量,最起码估计,能有十六七石!

    而它们所需要的田亩,不过一亩多。

    当然,这只是在空间的产量,属于顶级科幻实验室里的理论产量。

    若移栽到外界,产量打个对折都是很不错了。

    即使如此,也是恐怖无比!

    亩产八石?!

    当今天下亩产平均不过两石而已。

    最高产量,张越听说,也不过是河东地区创造的平均四石。

    但那属于非常非常稀有和罕见的丰年。

    只是

    张越凝视着这片麦田,低着头,叹道:“唉,接下来的日子,我可有的累了!”

    他知道,随着自己上任日期的临近,他必须通过空间,培育和积攒足够多的麦种!

    此番在新丰的考察,让他这个无论前世今生都没有怎么下过地的公务员,知道了一个事情——在此时,一亩地需种一斗。

    这是两三百年来,人民群众自己摸索出来的最佳播种比例。

    换而言之,张越若想要让自己的政绩变得漂亮起来。

    那么他必须准备至少一万亩的粮种。

    既他得培育一百石麦种!

    这空间播种和栽培倒是简单,都不需要耕地。

    只是,这收获却得是自己独力完成。

    好在,也就是这次因为出于广告、宣传或者说为了奠定威望的需要,才要备种这么多,到了未来,其他新作物和新种子,有个两三石的数量就足够拿出去推广了。

    即使如此,张越望着眼前的这片麦田,也感到有些棘手。

    但没有办法,他只能是拿起自己从外面带进来的刀具,弯下腰来,收割着麦子。

    好在,经过了空间强化后的身体体格,足以应付这种强度的劳作。

    用了不过半个时辰,张越就将这片麦田收割完毕。

    将秸秆什么的都扎成一捆捆,然后堆磊起来。

    这些可都是宝贝!

    有了‘细君’的实践,张越明白,这些空间出产的秸秆,可以让牲畜生长的更好更快。

    说不定,还能如空间培育良种一般,可以选择性的培育新的良种牲畜。

    譬如奶牛、肉牛、赛马之类。

    但,张越现在没有时间去实验这个想法,就只能暂时将这些东西保存在空间。

    然后,他便看着地上,那些堆磊在一起,足足有三尺高的麦穗堆。

    他抓起这些还未脱穗的麦子,向着不远处的空间土壤撒播。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他撒出去的所有麦子,在落地之前,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控制了一般。

    它们自动的脱离了麦穗,然后均匀的落到空间的土地上。

    刚刚落地,空间的土壤就自动张口一个小口,将它们接纳。

    这是张越近期发行的一个空间新功能。

    无论他想栽种什么?

    也不拘是何种作物,他根本不需要去播种,只需要将它们丢到一块没有作物的空地上,空间的力量,自动就会完成接下去的所有工作。

    他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决定要不要用玉果催熟,还是让它们正常生长。

    十几石的麦粒,足足有数十万颗之多,不过两刻钟,张越就播种完毕。

    它们在空间的力量的干涉下,被播种到了一块差不多有一百一二十亩地左右的土地上。

    栽培面积的增加,使得这些麦子需要的玉果数量,也成倍增长。

    张越从自己积蓄的玉果储备里,拿了一颗大约枣子大小的玉果做了尝试。

    结果发现,原本足可以让一亩麦苗生长到分蘖期的玉果。

    现在仅能让这些麦子,露出嫩芽。

    “看样子,想让这些麦子快速接近收获,我至少得准备一百枚这样大小的玉果”张越在心里想着。

    而他现在,搜罗所有,算上张安世留下的那些书简,恐怕也仅能得不过这么多。

    更要命的是,瑾瑜木是有cd的,若要提前唤醒它们,就得用玉果催生。

    这其中,必定会消耗大量玉果。

    换言之,他手里的肥料不够了!

    “过两日,恐怕得去太学打个秋风了”张越在心里想着。

    至于现在?

    他捏着手里的一枚玉果,走向瑾瑜木。

    选了一株瑾瑜木,然后将之催熟。

    两刻钟后,他睁开了眼睛,脑海之中,已经固化了所有的新丰考察报告、文档的数据,并牢牢记下了整个新丰的河流山川走向和地势。

    就像计算机一般!

    他站起身来,找来一块七尺长的布帛,然后提起笔,按照着记忆的内容,开始绘制起了新丰县全图。

    半个时辰后,一副极具现代气息的新丰地图就出现在布帛上。

    新丰五乡一城,四十八亭十九里俱在地图上标识了出来。

    几条蜿蜒的河流,在各亭里之间流过。

    北部巍巍渭水,绕着新丰,流向长安城,而在南部,滚滚戏水,萦绕于骊山之下。

    根据着记忆里的报告内容,张越望着地图,沉吟片刻,然后在上面画下了几条细细的虚线。

    想了想,又抹掉了其中三条,只留下了四条虚线。

    这四条虚线都很短,最长的一条,也不过串联了枌榆社与临渭乡的八个亭里。

    最短的那条,甚至只囊括了一个亭里。

    但却是张越精挑细选的四个小水利工程!

    它们全部具备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少,用时少的特点。

    基本上都只需要数百至两千左右的劳动力,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搞定。

    只要这四个水利工程竣工,他立刻就能收获新丰的民心!

    但

    张越低下头来,他回忆着自己过去数日的所见所闻,想着贡禹、桑钧等人的考察报告上的文字。

    他很清楚,新丰县的问题,不是靠着修几个水利工程,推广一批高产良种和先进生产技术就能解决的。

    他做这些事情后,固然能让新丰百姓暂时过上一段时间的好日子。

    但他未来离开了呢?死了呢?

    张越想起了儿宽。

    儿宽生前,在整个关中,民望极高,无论是地主豪强,还是平民百姓,都信服和拥戴他。

    但,他死后不过十几年,他当年在任时推行的仁政和善政,就变成了害民残民之事。

    所以,要解决问题,就得设计一个制度。

    想了想,张越就站起身来,看向石渠阁。

    此时,已是深夜,整个建章宫都沉寂在一片漆黑的寂静之中。

    远方的未央宫中,宣室殿的灯火,却依旧璀璨。

    而石渠阁就隐藏在宣室殿的灯火背后。

    张越很清楚,在这个西元前的世界。

    不要讲法制!

    为什么?

    因为所谓法律,不过是君王的随口之语。

    已故的御史大夫杜周就说过一句名言: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这也赤裸裸的揭示了法家的本质。

    在事实上来说,法家是为了君王的意志而服务的。

    所谓富国强兵,本质上,就是为了君王的至高意志能够通行于天下!

    是故,妄想靠着法制或者说立法来确立一个制度,让人不敢触犯,那是做梦!

    汉室虽然尊重法律,也有着不错的法律精神。

    然而,最喜欢破坏法律的,也是汉室了。

    即使是过去的黄老学派当政,黄老政治家们对法律的态度,也不过是——在法律没有废黜前,一定遵守。

    但废黜后就可以不管不顾了。

    而汉兴百年,律法的版本,早就修改过无数次了。

    到了现在,汉律已经变成了n。0版本。

    连春秋决狱都已经出来了。

    曲解法律,为君王意志服务,在现在甚至已经成为了很多法家官吏的本职工作了。

    所以,不能指望法律。

    因为再好的法律,也会因为君王的一句话而作废!

    而在中国,唯一有效和亘古不变的,唯有先王的制度!

    什么是先王的制度?

    三代的尧舜禹、汤文武成康。

    这些是先王。

    当然了,所谓先王之制,其实现在也差不多被人玩坏了。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先王的形象。

    自战国至今,诸子百家为了伸张自己的道理,打击异己,纷纷假先王之言、之制。

    搞到现在,究竟先王们的制度和道理,是个什么样子?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了。

    但,有些东西,却并未随着漫长的时光而消逝。

    以张越所知,至少,有一个制度,在经历了千年时光后,依然流传至今。

    翌日,张越起来后,立刻就前往未央宫兰台,求见张安世。

    在得到了张安世的帮忙后,张越获准进入石渠阁的文牍档案馆和兰台本身的档案馆,调阅所有与‘乡社’相关的文牍。

    所谓乡社,既官社。

    乃是最最正宗的先王之制!

    诗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又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说的就是宗周时期,官社制度与百姓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在古老的宗周时期,国人与贵族卿大夫之间,有着官社作为桥梁链接。

    那时候,国人的政治权利,其实已经可以媲美后世的公民,甚至比后世公民在某些地方还要高一些。

    至少,宗周的国人不开心了,就把厉王赶跑了。

    然后,召公周公,共和执政。

    而经过春秋战国和秦代的演变,官社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至少在新丰,在南陵,官社制度已经名存实亡,只有一个三老的架子在维系。

    然而,这终究是先王之制。

    是哪怕所谓的‘暴秦’也不敢废弃的圣制。

    更是中国天子威权行于四海,拥有天下的象征。

    书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其实与官社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一切土地国有化的宗周时代,在井田制的那个时代,官社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公社。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秦代,已经奄奄一息的官社制度,在商君手里,擦了擦灰尘后,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所谓的耕战政策的耕部分,就是立足于改良后的官社。

    臭名昭著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就是这个改良后的版本。

    先王的头,商君摸得,张越自也摸得。

第一百九十一章 先王之制(2)() 
接下来两天,张越埋首于石渠阁和兰台的故纸堆之中,不断的阅读和查阅历代的文牍、档案和法令。

    甚至查阅了大量的秦代遗留档案。

    这些文牍,很多都是残缺的,许多甚至连字迹都已经模糊不清。

    但,它们却给张越的设想和想法,提供了大量的史料依据和事实依据。

    当张越走出未央宫时,他感觉神清气爽,连呼吸的空气都是甜的。

    “侍中有喜事?”连张安世都看出来了,小声的问道。

    “还要多谢令君!”张越神秘的笑着:“如无令君帮忙,毅恐怕不能得知这许多的事情!”

    此刻,他只想赶快回去,然后通过空间,将这两日的阅读内容全部固化。

    张安世眼皮子眨了眨,这两日,张越在石渠阁和兰台调阅的文牍内容,他也有所耳闻。

    官社制度?

    张安世有些摸不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想法。

    但,无所谓,大家是朋友,是盟友。

    若张越成功了,他也能沾光。

    所以,张安世也就笑了笑。

    然后,他对张越说道:“对了,张侍中,这是霍令君托我送给侍中的请柬……”

    说着他从身上取出一张鎏金的竹制请帖,送到张越手里。

    张越打开来一看,却见上面写着:驸马都尉仆光,敬拜侍中领新丰令张公讳子重足下:谨于秋七月已丑日,略备薄仪,设宴于寒舍之中,愿足下移步赏光。

    仆驸马都尉光、仆妻显,俯首再拜,恭候足下大驾光临。

    “驸马都尉有何喜事?”张越看完,就好奇的问道。

    “哦,霍令君终于要续弦了……”张安世闻言,笑道:“这是霍令君的婚宴请柬!”

    “续弦?”张越皱了皱眉头:“何以如此为之?”

    霍光是什么人?号称当今天子的左右心腹,寸步不离的宿卫大臣。

    更是已故的冠军景恒侯唯一在世的同父弟弟,位高权重。

    这样的大人物结婚,怎么这么偷偷摸摸的?

    哪怕是续弦也不该如此啊!

    “霍令君的发妻,乃是河东名士东闾氏之女,与令君乃是青梅竹马……”张安世低声对张越科普:“令君与之结发二十年,始终相敬如宾,可谓国朝夫妇之典范,可惜,数年前霍夫人得病,不幸病逝,霍令君伤心欲绝,几有不妻之念……”

    “如今续弦的这位,乃是霍夫人的陪嫁侍女……”

    张安世这么一解释,张越也就反应了过来了。

    原来如此!

    不过,想不到这位历史上与伊尹齐名的权臣,还是一个痴情种子。

    看样子他对于他的亡妻的感情还真是深啊,连如今续弦都是娶亡妻的侍女。

    这么想着,张越就对张安世道:“请令君转告霍公,在下当日必然赴约,恭贺令君!”

    “嗯!”张安世点点头,道:“霍令君也一直想要见一见侍中,这次也算是一个好机会了……”

    辞别张安世,张越回到建章宫。

    正好就碰上了入宫的刘进。

    “张侍中……”刘进一脸神色古怪的看着张越,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

    “殿下,您想问什么?”张越看了他的神色,不由得问道。

    “侍中如何能画出那种器械的?”刘进像看神仙一样的看着张越,道:“刚刚,孤得到了吾父的书信,说侍中所献的器械,如今已经制造了数台,安于郁夷河道,其汲水效率,足足是桔槔的百倍!百姓因此感恩,皆号‘张氏车’……侍中如今出名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出名,而是大大的出名!

    那‘张氏车’在郁夷的表现,不仅仅震撼了郁夷百姓,更惊呆了少府卿上下的官吏。

    据说,如今的少府卿韩说,在闻知了此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