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队列,瞬间就原地停滞,所有人都拔出佩剑,如胡建等人一般,直视前方。
胡建转过身子,看向自己面前的这些官吏。
新丰的官吏,与别处官吏最大的不同,便是在这纪律和训练上了。
公考士子们,将他们的军训内容,教给了他们所到之地的每一个人。
而那些没有接受过军训的官吏,身处在这个集体中,不会踢正步,不懂列队,不知道做俯卧撑和深蹲、跑步的,就是异类。
就像旁处的官员,若是不受贿,不徇私,就是异类一般。
而异类,很难生存。
因为人类是社会动物,需要社交才能存活。
而社会动物,最大的特征,就是趋同。
也就是所谓的白沙在泥中,与之俱黑。
如今,新丰官场,风气就是这样。
不懂公考士子们的兴趣爱好,就难以合群,而不知政务,不懂农事的,则无法晋升。
若是不赞同大复仇,不喜欢大一统,不去想如何‘建小康’的,更是会被直接排斥、孤立。
许多的古文学派的人,就是这样被挤走了。
而留下来的,不管之前是何形态,现在都已经被同化了。
变成了一个让外人诧异,令很多儒生惊惧的存在。
在新丰,诗赋的风气,近乎于无。
哪怕是从前做的一手好诗赋的太学生们,如今也收敛起了文采,放下笔墨,拿起了刀剑和犁辕。
想那太学王吉,从前何等潇洒,堪称风流人物,行必正装,言必孔曰。
现在却是能蹲在泥坑里和农夫说话,也能提着酒壶与商贾交心。
嘴中虽然已经不离孔子、春秋,但脑子里每天想的却是土地、产出、税赋、人口与建设。
还有龚遂、解延年,从前何等人物?
可谓衣冠飘飘,风流人物!
但现在,却每日与算盘为伍,常常顶着一双熊猫眼,在堆积如山的账册里,日以继夜的计算着。
好不容易有了闲暇,却没有去吟诗作赋。
反而换上了劲装,去和同僚一起打撞球,经常撞的浑身淤青,却是满脸笑容。
想到这里,胡建就不由得抬起头,看向那观礼席上,坐在长孙殿下之侧的那人。
他知道,这一切的源头,都在那位侍中官身上。
他塑造了新丰的风气,打造了新丰的制度,更特意将事情向这个方向发展。
胡建很清楚,照这样发展下去,不出一年,新丰的躯体上,有一个幽灵,就要借尸还魂。
名为军国,称作耕战的幽灵!
哪怕是现在,这个幽灵也在跃跃欲试,想要破出封印了。
而这……
正是胡建,与他的师长,梦寐以求的!
想到这里,胡建就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面朝观礼席上的刘进,单膝下跪,高声道:“末将胡建,拜见长孙殿下!”
“奉殿下之令,末将从新丰考察有力之吏,凡二百一十五人……”
“新丰乡亭,以射术考核,又荐勇武之士一百七十八人……”
“合为四百零三人!”
“今已皆至,请殿下检阅、训示!”
在胡建身后,整整四百零三名官吏,纷纷持剑而拜,口称:“末将等受陛下隆恩,殿下知遇简拔之义,此身心许社稷,唯愿为殿下牛马走,纵使贱躯以填沟壑,即使刀山火海,亦是一往无前,死不旋踵!”
四百零三人,齐声而拜,声闻十余里,震惊内外。
观礼席上,许多博士身边的弟子门人,都是惊惧不已,满脸震怖,不可思议的看着这一切。
每一个人都感觉到了,有大恐怖、大震怖,就在眼前。
灵魂深处的恐惧,袭上心头。
这一刻,他们回忆起了,百五十年前的灾难。
一个名曰秦的大魔王!
那时候,儒生就如猪狗。
那时候,儒家的道理,就像废纸。
那时候,儒门的理想、抱负和主张,就像废话。
儒家先贤,多次入秦。
得到的结果,只有一个去死!
便是荀子,以大智慧、大毅力和大勇气,改革儒学,引入法家主张,提倡法今王,以贴近秦政秦法。
得来的,却一直是白眼。
秦人宁愿拥抱吕不韦的杂家学说,也对儒家的道德礼法弃之如敝履。
而今日……
眼前的这些官吏,虽然不乏儒生,甚至不缺儒门精英。
但他们的气质,他们的气势,他们表现出来的侵略性和作风。
却怎么看都像是那个大魔王的模样。
许多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特别是董越身边跟着的几个门徒,都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在心里想着:“难道……吾等儒生,吾辈的最终样子,就是如此……”
“花费百五十年的努力,却活成了自己曾经最厌恶的人?”
至于其他人,就更是不堪了。
错非,他们的老师,那些巨头们,还没有发话,恐怕此刻,他们就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第七百二十五节 悔不当初()
和年轻人的惊诧不同,在坐的诸博士们,几乎每一个人都在眼观鼻,鼻观心。
真有后世禅宗的‘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的味道。
哪怕江升,也是神色如常,纯当看不见。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如今的儒门,还不是宋明那般炫酷狂拽的无敌存在。
可以对武将、军事指手画脚,甚至动辄折辱、屈杀。
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
整个知识界,在大汉帝国的地位,都非常尴尬。
便是号称执政的公羊学派,也不过是一个‘缘饰’的地位而已。
什么叫缘饰?
通俗一点,就是个辅助!
虽然还不至于包鸡包眼,为大哥挡枪,替中单踩雷。
但也是需要的时候,才有地位。
一旦恶了统治集团,马上扑街的命!
休说是他们这些博士了。
便是整个天下的文官系统,究其根本,也只是为天子和他的大将们打工、擦屁股和刷buff的命。
看不清这一点的,早就被赶回家种田了。
纵然是江升,别看以前,到处鼓吹‘莫如和亲便’,宣扬着西汉版的光荣孤立。
但,他连一次也不敢在军方面前说!
上一个敢这么乱说的人,已经凉了差不多二十年,脑袋都被匈奴人带回家做夜壶了。
而汉家天子和将军列侯们,更是早就用铁腕和现实,教育过了这些文坛领袖这个天下,当家做主的是谁?
而现在,在这新丰演武场中,数十名将军列侯、都尉、校尉,临襟正坐。
谁敢在这里叽叽歪歪?发表意见?
再说了……
所有的博士们,此刻都看到了长孙殿下脸上挥之不去的笑意,以及那位张蚩尤脸上的笑容。
虽则在思想文化界,靠着董仲舒的一波团战打赢,儒门确立了不二的统治地位。
但,也因此迅速分化为今文和古文两个对立阵营。
更使得大量其他诸子的巨头,穿了儒袍,混了进来。
所以,儒家内部的混乱和对立、矛盾,远胜元光之前。
彼时,儒生们还能和衷共济,今文和古文,还能‘君子之争,必也射乎’。
现在却是……
恨不得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砍死那些异端扑街!
公羊和谷梁,今文和古文,围绕道统之争,暗地里做了无数龌龊事,干了许多见不得光的事情。
就是一门之内,相同的学派里,打起来的时候,也是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最典型的,莫过于当初公孙弘对董仲舒做的事情。
所以现在,不论是江升,还是徐襄。
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现在的新丰。
喜不喜欢目前的新丰体制。
都不敢说坏话,更不敢非议。
每一个人都很清楚,这么做的后果,不仅仅无济于事。
更会得罪那些掌握了权力,真正的贵族。
更关键的是……
徐襄和江升对视了一眼,心照不宣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两个人。
一个是公羊学派的董越。
另外一个是刚刚入京的诗经博士贯长卿。
董越,自不用说了。
公羊学派的激进派和理想派,如今已经彻底沉迷于那张子重的‘建小康、兴太平’的描述中。
以为只是解脱自平王东迁后,礼乐崩坏的乱世,回到那有圣王治世,天下太平的理想国的最佳路线。
故而,别说是新丰的官吏们打算兴武建功了。
就连工坊园里的‘奇技淫巧、机变械饰’之事,现在也被公羊儒生们诠释为‘六府之事,格物致知之道’。
某些恬不知耻的家伙。
甚至举起了子夏先生的神主牌来给新丰的工坊园辩护。
搞得江升,都有些没法接话。
至于贯长卿……
毛诗学派,虽然是从抄袭谷梁思想起步。
但其孜孜以求的,是光大《诗经》正义。
诗经正义是什么?
先王之教,圣王之制。
而这先王之教,圣王之制,又为何物?
一言以蔽之,就是‘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用诗经的话来说就是‘,有霆如雷’‘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更别提,那张子重手里还有一块胡萝卜《诗经》国风系统。
自数月前,这张子重放出了那《诗经》序后,便当起了散财童子,把那诗经的国风系统,给当代的五家诗学派,一家送了一份过去。
然后……
齐诗学派、鲁诗学派、韩诗学派、楚诗学派和毛诗学派,纷纷宣布和公开了基于自身理念的国风系统和划分方式,又毫不客气的把那诗经序,稍作调整,就贴在自家的经典的第一页上。
好嘛,于是,五家诗都受此人恩惠。
而且,五家诗全部有求于此人了。
道理是很清楚的倘若这张子重对外表态,他更喜欢某家诗的倾向。
那么,立刻就会对其他四家诗的正统地位,造成动摇。
而且……
毛诗学派乃是古文学派!
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的区别,除了古文大都是‘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ppt创业者’外。
其与今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古文多数有着非官学,从民间起步、传授、坐大的特征。
所以,多数古文学派,都带有草根特征。
这种特质,决定了他们的学风、思想、主张,其实源于民间。
很不巧的是,毛诗学派来自河间,也是从河间国发力。
在与当地的韩诗学派的斗争中,毛诗学派的学者,只能是另辟蹊跷,走一条有别正统的诗经系的道路来争取支持与认同。
而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地方风气开放,人民重义轻德。
你跟燕赵百姓讲道德,那是对牛弹琴。
和他们讲义气,谈诸夏主义,华夷之辨,才能有人愿意听。
这就像鲁诗学派,与鲁人谈什么大一统、伐夷狄,那是鸡同鸭讲一般,因为鲁人压根就没有感受到过匈奴的压力和伤害,也没有尝到过对外开拓的好处,反而是吃了许多亏。
所以鲁诗学派就和鲁人讲尊王,论亲亲相隐,说长幼有序,推崇公休仪,于是就成为了鲁地一霸,甚至影响到了齐楚。
在一片沉默中,忽然,一个苍老的声音轻声赞道:“易有离卦,上九之教!”
“今日老臣见新丰官吏列队,颇有文王之风……”
“臣谨为殿下贺……”
众人循声看过去,就看着易经博士田何,已是起身来到了长孙殿下面前,拱手道贺。
“无耻老贼!”
“厚颜无耻!”
“安敢惑上!”
众博士看着,内心犹如被十万匹草泥马狂奔过一般,凌乱不已。
但,却又发作不得。
事实上……
易经学派,特别是易经杨何学派,在过去四十多年,在儒门内部扮演的角色,就是搅屎棍!
他们拉公羊打谷梁,拉左传揍公羊,与欧阳学派一起胖揍其他尚书学派,又拉上诗经学派,打压尚书学派。
在今文阵营和古文阵营之中,煽风点火,拉帮结派。
宗旨之一,就是谁强学谁,谁弱揍谁。
偏偏,所有人都对这些人无可奈何。
为什么?
易经学派,是周公的道统,号称‘诸子之源,儒门之根’。
而且,易经学派里的大能,一个个都是学究天人,满腹经纶,粉丝无数,财力雄厚。
旁的不说,就这位田先生门下的十余入室弟子。
个个都是关中有名的卜者,大凡王公贵族、三公九卿。
无论谁家要嫁娶送葬,移宅修屋,乃至于出门远行,都需要去这些大人物家里求卦。
至于这位田博士,就更是超级大v。
就连贰师将军李广利,每次回长安,都要向其求教。
和这些人纠缠,哪怕赢了,也是惨胜!
在儒门,如非必要,没有人会去针对这些拥有莫大影响力的大v。
故而,看着田何的做派。
江升和徐襄等人,只好忍着恶心的不适,纷纷齐身,跟了上去,去为长孙道贺。
可惜,他们还是慢了一步。
董越在见到田何出列的瞬间,就已经跟了上去。
等田何贺完,他就立刻上前拜道:“殿下,田先生所言极是!”
“正所谓,有嘉折首,获其匪丑,无咎也!”
“今殿下得强军,臣为殿下贺!”
贯长卿也是不动声色的拜道:“臣附议!诗云:君子万年,保其家世,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殿下得强军,臣不敢不贺!”
对于贯长卿来说,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毛诗学派的思想和主张,推销给汉家天子。
但可惜……
目前来说,毛诗学派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表现差劲!
当今天子,似乎不是很喜欢毛诗学派。
太子和长孙,好像也不感冒。
这可真的是愁坏了贯长卿和他的老师毛苌。
为了更好的推销自身,包装自我。
毛诗学派在河间献王刘德薨后,就一直紧跟长安方向标。
简单的来说,便是长安流行什么,天子喜欢什么,他们就推崇什么。
这也是他们从董仲舒成功的经验上吸取到的宝贵教训。
一个学派思想要成功。
首要的基本,就是争取天子的认同,影响到皇室。
于是,天子想屯田朔方,毛诗学派就拿着‘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来颂扬这是伟业,百年大计,千年之策。
天子想要封禅泰山,毛诗学者更是上跳下蹿,极力唆使。
可惜,努力了十几年,效果不大。
毛诗始终被排除在主流之外,不受待见,别说官学了,就连太学都没有位置。
迄今,大小毛公和贯长卿的这个诗博士,依然只是河间国博士,而非汉博士。
所以呢,在太初之后,特别是贯长卿开始崛起,代替老师主政那君子学馆后,就开始干脆沉淀下来,发扬诗经的‘讽、刺’之说。
以鞭笞国家当政的不当行为和讽刺达官贵人的奢侈浪费,来吸引和争取广大寒门士子的支持、拥护。
由是,毛诗学派在贯长卿的主持下,迅速壮大起来。
在燕赵之地,已经是日渐强盛,甚至吊着过去的霸主韩诗学派打。
然而……
这样坚持了十几年后,贯长卿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诚然,毛诗学派在他手里,确实壮大了,声势也不同当年了。
但……
门下弟子,能够出仕者寥寥无几。
休说当官了,便是举孝廉、秀才乃至于贤良方正,也都是凤毛麟角。
反而是韩诗学派,别看被毛诗全面压倒。
但韩诗弟子,出任地方千石者比比皆是,两千石也有十来人。
韩诗博士,更是汉博士,在太学有一席之地。
这让贯长卿,真的是忧心忡忡。
弟子再多,门徒再多,影响再大。
不能出仕,不能接近权力,又有何用?
且不说,大部分人读书学艺,都是为富贵,为了光宗耀祖。
便是那极少数的理想主义者,也需要一个施展自己抱负和能力的平台。
不是谁都可以学颜回,更非每一个人都可以忍受寂寞。
以孔子之贤,尚且要周游列国,兜售学问。
以孟子之才,尚且要见梁惠王,推销仁政。
以荀子之智,也要巴巴的去咸阳,向秦人宣传自己的‘法今王’。
正如当初东方朔喝醉了酒,在长安城胡言乱语说的疯话一般。
用之则为龙,不用则为虫!
本事再大,道理再多,不能接近权力,不能得用。
就是一无是处的虫子,就是没有根基的浮萍。
反之……
就是动于九天之上的真龙!
能翱翔万里,可气吞风云,能摇动雷电,降下甘霖,泽润山海。
本来,贯长卿也差不多绝望了。
以为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因为,长安城的水太深也太平稳了。
公羊的霸主地位,无人能撼动。
谷梁、左传、思孟、欧阳等大大小小的先发学派思想,则牢牢占据了公羊学派剩下的空间。
毛诗学派,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
但……
就在半年前……
一个人横空出世,将谷梁打的满地爪牙,还将左传一系重创,赶出了长安,不得不南下交趾去开拓。
原本一潭死水的长安城,终于出现了涟漪,出现了动荡。
更关键的是谷梁学派的江升,还出了昏招,写信给他,让其门徒解延年入京。
当时,贯长卿都要乐疯了。
甚至直接和门徒说:此天授也!
可惜……
寄予厚望的解延年,他悉心调教的弟子,被同一个人打的俯首称臣。
毛诗学派,失去了一鸣惊人的机会,反而成为了某人的垫脚石,铸就他的赫赫威名和在诗经系统内的地位。
不过,祸兮福所倚。
解延年虽败,但毛诗却获得一个介入和接近长孙殿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