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办呢?
这时,商丘成的儿子商德走进来,拜道:“父亲大人,儿子听到消息,陛下刚刚回宫了……”
“哦……”商丘成不置可否的点点头。
当今天子,乃是汉家有史以来最好动的天子。
这一年四季,他在未央宫待着的日子不超过三个月。
剩下的时间,成天乱跑。
年轻的时候,他喜欢游猎,白龙鱼服,在关中到处乱逛。
中年之时,爱上了巡视天下。
一会儿去泰山封禅,一会儿去碣石观海。到处当散财童子……
甚至还提兵长城边,派人送了封战书去匈奴,打算与匈奴单于会猎于长城之下。
吓得当时的乌维单于连忙北窜,远远的逃到了幕北的深处,连脑袋都不敢冒出来。
到了如今,年纪大了,依旧不改爱乱动的习惯。
虽然没法子再满天下跑了,但什么长杨宫啊五柞宫啊茂陵啊离宫啊,都有他的影子。
却是苦了他这个太常,不得不时刻盯着自己辖区。
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就跟惊弓之鸟一样。
有些时候,商丘成甚至想干脆辞官归乡得了。
但却实在舍不得这汉家九卿的地位与丰厚的俸禄。
“父亲,儿子听说,陛下这次回宫的时候,在司马门下,问了驸马都尉一个问题……”商德轻声的说道。
“什么问题?”
“朕的留候怎么样了?”商德压低了声音,在商丘成耳边轻声呢喃。
商丘成闻言,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然后,他看着自己案几上的那纸公文。
只觉得背上凉梭梭的,脖子上仿佛被架了把刀子。
他立刻拿起笔,在一卷名册上飞快的写下了一个名字……
第三十一章 秀才(2)()
汉室官僚集团,一旦认真起来,那效率,简直突破天际!
商丘成上午刚刚将张越的名字列入秀才名单,到中午的时候,命令直接下达到了太常礼官大夫的手里。
礼官大夫袁德臣是商丘成的亲信。
所以,不过半个时辰,袁德臣就炮制出了一封报告。
这报告里,详细的讲了他对被举荐人的‘考察’经过。
罗列了一堆优点。
什么年少有才,博学多能。
什么少有贤名,众口称赞。
总之,这确实是一个大汉帝国的有为青年,未来社稷的栋梁之才。
接着,礼官大夫的报告,按照程序,以极快的速度,到了曲台署长王临手里。
王临是公羊学大师褚大的关门弟子。
素来以刚正不阿和清誉闻名天下。
一看这封报告,就知道里面有鬼。
但,一看被举荐人的名字,他就默默的在这封报告上面用了印。
因为,昨天他刚刚拿到了从太学内部流出来的一卷名曰《春秋正义》的手稿。
然后看了一晚上,只觉得真是夫子微言大义的最好阐述啊!
而作者的名字,恰好就是这个被举荐人。
这就没话说了。
于是,整个流程全部走完。
至少,在太常卿的制度程序内来说,等于认可并同意了一个新秀才的举荐。
从商丘成到王临,前后用时最多不超过三个时辰。
速度之快,创造了大汉帝国察举制度建立以来的记录。
但整个太常上下,所有人都选择性的遗忘了这个事情。
于是,奏疏迅速直抵兰台署。
半个时辰后,从兰台传来命令:天子曰可!
接到命令的太常卿商丘成立刻诚惶诚恐的将这道命令转呈给礼官大夫袁德臣、曲台署长王临:圣意曰可,当择吉日,遣使以至南陵,命秀才张毅,于下月庚子,及至公车署待诏。
汉家的察举制度,可是相当严格的。
想要成为秀才、孝廉、贤良、方正。
不仅仅需要有人举荐,还得通过太常卿的审查,更需要到长安参加一次考试。
由天子或者太常卿亲自考核,问其才学与经义,只有通过这次考试,才能正式成为国家的秀才孝廉贤良方正。
是故,其实此时的察举制度所察举出来的人才。
虽然基本都是士族贵族子弟,鲜有寒门士子。
但是,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荒唐之事。
国家对于人才的把握和考核制度,是相当严密的。
而此番推举的这个秀才,商丘成心里面明白,这是完全不合程序的。
所以,在将这个事情搞定后,他心里面也是七上八下打着鼓,万一这个被举荐的黄老士子不懂礼仪,在面圣之时,闹出笑话。
那就完蛋了。
天子必定会责怪自己不懂事,不能领会圣意。
自元光以来,不能很好的领会圣意的大臣,基本都死了……
所以,商丘成想了想,便写了一封信,打发一个门吏,送去南陵县县衙。
…………………………
公孙柔阴沉着脸,在家里的走廊上来回徘徊。
“那个姓张的贱民,到底是怎么回事?”公孙柔厉声质问着:“他是怎么上的秀才名单?他商丘成是成心要与我为难吗?”
作为丞相的孙子,太仆的次子,公孙柔从出生开始就是含着金钥匙。
自小,他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未受过什么挫折与打击。
但现在,他却感觉很受伤。
本来,他都快忘记了长杨宫外发生的那个事情。
在他想来,自己揍过的人,还能活吗?
不可能!
下面的官吏和地方上的豪强,早就帮自己料理干净了。
就像去年,他在雍县,瞧上了一个地主的妻子。
他甚至都没有暗示,只是多看了对方两眼,等他一走,下面的官吏就立刻动手,几天后那个娇滴滴的美妇就被人送到了自己的床上。
至于她的丈夫?
据说被送去朔方守边了,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来了。
就是这么牛逼!
就是这么夸张!
但这次的事情,却完全超乎了他的预料。
自长杨宫之事,到现在,都快过去了二十天!
那个姓张的士子,却依旧活蹦乱跳。
不止如此,他现在还进了太常卿的秀才名单,还得到了兰台认可!
本能让他立刻就察觉到了危险!
他知道,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本身就极度不正常!
一个蝼蚁般的黄老士子,在被他揍了以后,不仅仅没有被人搞死,反而强势崛起,即将成为秀才!!!
他的脸都要被抽肿了……
同时肿起来的,还有他父亲太仆公孙敬声,他祖父丞相公孙贺的脸皮!
这说明了什么?
有人根本就不在乎,将他和他的父亲、祖父。
那个人不仅仅保护了这个姓张的泥腿子,还将他扶起来,捧起来。
其意图,已经是很明显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给我去查!”公孙柔狂怒的咆哮起来:“看看是谁,胆敢与吾,与吾公孙氏为敌!”
对方已经宣战了,他是绝不会退缩的。
一定要把这个人揪出来,杀他全家,让他永生永世都在痛苦与悔恨中挣扎。
“不必去查了……”一个阴柔的男声冷冷在门外说道。
公孙柔回过头来,就看到一个锦衣男子缓步走了进来。
“父亲大人……”公孙柔连忙跪下来,其他侍从家臣也纷纷行礼:“主公安好……”
“吾刚刚从未央宫回来……”锦衣男子轻声说着:“这个张毅的举荐人是驸马都尉金日磾……”
“啊……”公孙柔惊讶的嘴巴都合不拢。
他的脑海里自动的浮现了那位时刻都在当今天子左右寸步不离,亦步亦趋的男人。
驸马都尉金日磾,奉车都尉霍光,尚书令张安世。
这三人共同组成了当今天子的心腹集团。
他们把持了宫廷宿卫和兰台尚书议事的权力,任何一人的地位,都不比他们父子低。
“金日磾何故与吾为敌?”公孙柔无法理解,金日磾这样做,岂非等于公开与公孙氏宣战?这样的不智之举,根本不是金日磾会做的事情。
“柔儿啊,你明日去南陵一趟……”锦衣男子看着公孙柔,轻声说道:“去那个士子家里,负荆请罪,公开致歉罢……”
“父亲……”公孙柔立刻摇头,让他去给一个泥腿子道歉?还负荆请罪?
他觉得,不是自己疯了,就一定是自己的父亲疯了。
“你必须去……”锦衣男子盯着公孙柔,冷声道:“你不去,我就让人将你绑了,送过去……”
“为什么?”公孙柔无法理解。
“因为……”
“此子已经登天了啊……”锦衣男子低声长叹。
人人都说丞相好,可谁又知道,丞相家的危险与恐怖?
自平津献候公孙弘之后,汉家历任丞相,仅有石庆一人能得寿终。
余者,统统死于非命……
第三十二章 共享书籍()
带着田家三兄弟和李氏四昆仲,回到家里,嫂嫂已经将饭菜做好了。
满满一桌子的饭食,让田家兄弟和李氏昆仲不断的咽着口水。
没办法,在这个时代,佃农子弟,几个曾吃饱过?
便是地主人家,也仅能温饱罢了。
看着这几个年轻人,风卷残云,狼吞虎咽的吃着饭食。
张越却是有些苦恼了起来。
虽然得到了这七个近乎免费的劳动力,但却也从此负担上了喂饱他们的义务。
要喂饱七个青壮,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
旁的不说,单单是粟米,可能一个月就得准备二三十石。
一年下来,就是几百石。
另外油盐与菜钱,也得不少。
除此之外,人家跟了自己,衣物什么的,每年都得发个几套吧?
逢年过节,是不是要包个红包,给点赏赐?
这都要钱。
而家里还有多少钱?多少粮呢?
原主的记忆里,关于这一块很模糊。
毕竟,这些事情,那个书呆子素来是不管的。
但张越却也可以根据一些其他信息,估摸个大概。
“家里面,恐怕最多就百十石存粮与几千钱的积蓄……”他在心里盘算着。
“得想个办法,赚钱了!”张越心里想着。
造肥皂、香水这种穿越常用发财手段,首先被他pass。
因为这些东西,哪怕有技术,知道怎么玩,也需要大量时间摸索和探讨。
而且原料太难搞,成本太高了。
至少,不是现在的他可以去弄的。
连肥皂与香水都没资本玩。
其他什么玻璃啊之类的发财之道,就更加搞不起来了。
“我现在需要的是一个简单、廉价、快速的发财之路……”张越摩挲着手心,陷入了思考之中。
到底什么东西,成本低,技术含量少,还能一问世,立刻就能卖钱?
“有了……”张越忽然福至心灵,想到一个东西。
这个世界上,什么生意最赚钱?
答案是:金融、医疗、教育。
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金融与医疗,张越玩不了。
但他可以玩教育啊!
而且,根本不需要任何成本,甚至都不需要分毫的付出。
只需要,开放自己的藏书,许他人可以自由来抄录。
甚至,连抄录书卷的钱也可以免了。
在这西元前玩一出共享书籍的买卖。
这关中,有无数寒门士子和像原主那样的中小地主子弟。
张越相信,只要自己放出消息——所有藏书,一律任人自由抄录,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设任何门槛。
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不说整个关中。
最起码,整个霸上都得被惊动。
灞上原虽然小了点,但也有两个县啊!
而且是两个陵邑县。
最少有几百名伸长着脑袋,渴求知识的年轻人。
他们一旦听到这个消息,必定以最快的速度赶来甲亭。
而他现在在书房之中,有着几乎全套的儒家典籍。
包括《春秋》《论语》《春秋繁露》,甚至还有着《孝经》《诗经》《书》这三套包括儒家在内所有学派都尊崇的最高典籍。
连晦涩的《易经》也有三套。
来到此地的年轻士子们,肯定会打着一次性就全部抄录回家的打算。
而抄录书籍,可是很费时间的。
特别是在这个用竹简为文字载体的时代,一天能抄个几卷书,就已经很牛逼了。
这两三百卷书籍,一个人至少要抄大半个月。
在这期间,这些人要不要吃呢?
要不要住呢?
另外,他们基本不可能带着空白的竹简跑来甲亭!
几百卷竹简,堆起来跟小山一样,重达千斤
便是项羽在世,吕布穿越,恐怕也没办法背着千斤的竹简跑来跑去。
所以,这竹简也得买。
而这就是利润所在。
再没有比这更容易来钱的事情了。
更妙的是,赚了钱,那些年轻士子,寒门子弟,还会感恩不尽,心怀敬意。
等于自己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就平白刷了好大一波声望,施恩于数百士子,与他们结下香火情。
更立刻缓解了现下自己的经济危机。
说不定,还能借此,吸引到太常衙门的关注,刷出一个秀才或者贤良的名头来。
“就这么办!”张越一拍大腿,就决定下来。
等田家兄弟和李氏昆仲吃完饭,张越就将他们叫到一起,吩咐道:“我欲开放我家藏书,与天下有志之士共享,尔等去乡中,告知众人,便说:甲亭张子重愿与乡党诸贤,共论大道,凡有志于学,有志于道之士,皆可来甲亭,借阅吾之藏书,抄录阅读……”
“诺!”七人齐声应诺。
于是,这天下午开始,一个消息在整个长水乡不胫而走。
甲亭的张家,有很多藏书。
现在,张家愿意将这些藏书免费无偿无条件的向所有有志于学的年轻人开放。
任何人,不拘身份,不拘地位,不拘背景。
只要愿意学习,就可以来甲亭,借阅张氏藏书,抄录回家。
顿时,整个长水乡震动!
许多年轻人听闻消息后,激动的手舞足蹈。
书籍啊!那可是书籍啊!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了求得一位士大夫或者官吏准许自己抄录他的某卷藏书,于是在他家门前恳求再三,但结果最终都是被婉拒。
只有少数人,依靠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动了主人,准许自己抄录一卷。
但是,却依旧是限时。
只给一个时辰,或者半天时间。
完了,就再也不能抄录了。
现在,甲亭的张氏,竟然宣告全乡,准许自己去抄录,还没有任何条件,任何限制?
更重要的是,张氏的藏书,非常丰富!
皆是张氏的二郎,从太学带回来的太学生们的笔录!
涵盖了几乎所有典籍,其上甚至还有着太学生们的释读与注解!
普通人根本就接触不到!
许多人都以为自己在做梦,纷纷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然后立刻就跑回家,收拾行囊,准备干粮。
机会难得!
若不赶紧抓住,很可能会稍纵即逝!
而张越的名字,也随着这场喧哗,而深入人心。
一夜之间,整个长水乡,上到八十岁老翁,下至三五岁的孩子,无人不知张子重。
第三十三章 有朋自远方来(1)()
一辆马车缓步行驶在驰道上,吕温驾着车,非常平稳,堪称老司机!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术全面发展,是当年董子和胡子对自己的门徒的基本要求。
是故公羊学派的战斗力,在儒门各派之中,素来霸占鳌头。
无论单挑还是群殴,没有敌手。
想当年,平津献候公孙弘七十岁了,还能徒手干趴满朝文武。
董子的门徒吾丘寿王,五十多岁了,还能腰系宝剑,在州郡单挑当地豪侠。
打的对方抱头鼠窜。
公羊弟子甚至有上战场,追随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远征万里,勒石姑衍山,封狼居胥山的变态。
至于驾车、驱车之术,吕温在八岁那年就已经开始学习了。
学了二十二年,今天终于派上用场了!
“公子,长水乡快到了……”吕温回头对着车内说着,语气恭谨而有礼,完全就是下级对上级的态度。
“哦……”车内一个年轻人探出头,满脸好奇与惊叹的打量着外面的世界,似乎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新奇。
换了你,宅在一个地方十九年,大约也会如此。
“这长水乡,风光不错啊……”年轻人眺望着远方的景色,由衷的赞道:“颇有老子所言:鸡犬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的意思……”
“然也……”吕温欠身答道:“南陵县在霸上原之中,浐灞交汇之处,而长水乡,恰好在浐灞交汇的三角之地,自古乃东出函谷之要,高帝当年便曾提兵霸上,窥伺咸阳……”
年轻人听着吕温的介绍,眼中流露出向往之色,叹道:“祖宗创业艰难啊,吾辈当自强自立,以慰祖宗……”
“公子英明,在下为天下贺之……”吕温立刻拜道。
说话间,马车已经驶入了长水乡地界。
远方,一座亭邑,进入眼帘。
数十人聚集在亭邑之下,躲避正午炽热的阳光。
这些人身着儒袍,头戴进贤冠,都是士人。
只不过,他们的衣袍皆是粗麻,乃是寒门士子。
“怎么这么多人聚集于此?”年轻人看着亭邑之中聚集的士子,惊讶了一声:“这长水乡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公子,请容在下去问一下……”吕温连忙说道。
心里更是充满了警惕。
他车上这位客人,可是尊贵非常,甚至可以说是集天下之望于一身的贵人。
别说有所差池了,便是在这长水乡掉一根毛,恐怕也会引发轩然大波!
他一挥手,马车身后跟随的几个骑士便翻身下马,走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