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门阀-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得到支持。

    此番回朝,他发现,朝中格局大变。

    江充死了,马家兄弟失宠。

    那位让他在居延都有所耳闻的新贵,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

    在他知道了这些事情后,他就将原本的算盘,全部抛弃和放弃。

    这位侍中官的威胁虽然显而易见,且近在咫尺。

    但,比起将来,他现在显然需要得到这位侍中官的支持,至少也要得到对方的中立。

    欲发动对车师和龟兹的惩戒战争,他就必须争取对方赞同。

    不然

    对方只需要在天子面前稍稍提一下,就可能将他的一切努力付诸东流水。

    “走吧!”李广利策马趋前:“哪位张侍中据说就在前方不远的山谷,训练着他的官吏”

    这也是李广利回到长安后得到一个情报。

    这位侍中官,明目张胆的在新丰搞了个公考,然后将所有选中的官吏,拉到了新丰城外进行’军训‘。

    这样的态度,几乎是毫不掩饰他的野望和抱负——率军远征,马上取功名!

    这让李广利在忌惮之余,也升起了一丝丝的好感。

    作为军人,他理所当然会对一个有相同志向的同类有所好感。

第两百七十五节 李广利来访(2)() 
张越穿着甲胄,站在一座搭建起来的高台上,目不转睛的盯着下方训练的官吏们。

    今天,已经是军训的第九天。

    经过九天的操练和演练,这些年轻的文人,基本上都学会了张越从后世的大学生军训里搬来的一些基本技能。

    譬如,列队、踢正步、整队、报数还有匍匐拳等,都能做的似模似样。

    不少养尊处优的人,甚至在这里学会了整理内务。

    而军训的目的——培养他们对命令的服从,并灌输一些近代文官的做事风格的目的也基本上达到了目的。

    至少,现在在这个山谷之中的准官吏们,已然能够迅速区分左右,并对12345等张越搬运创造的简化数字有所概念。

    最起码,能够认识这些数字了。

    星星之火,已经播撒。

    想到这里,张越就微微有些得意了。

    作为穿越者,他总算能在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印记,独属于他的印记。

    接下来两天,再突击训练一下,让他们学会写近现代风格的公文,这次军训就算大功告成。

    不过,张越的心思现在明显不在这里。

    他的脑海中,现在浮现着几个网页格式。

    这些是他在军训之时,突发奇想,从回溯的无数信息之中提炼出来。

    网页上的标题,基本都是uc震惊部的格式。

    什么:震撼!两千年前的黑科技!

    又或者:震惊!疑似穿越者的遗留!

    而其内容更加惊悚。

    除了文字,还有图案。

    现在,在张越的眼前,就浮现着这样一个夸张的图案。

    图中是一件被陈列于博物馆的文物。

    其下有注解:王莽时代青铜游卡标尺。

    很显然这件青铜造物与张越在后世所见的那些标尺工具,近乎没有区别了。

    要不是这图上注目了是出土的王莽时期的造物,且有证据显示,类似的造物在两汉各个时期都有出土,张越都要怀疑是不是伪造的了。

    实在是太像现代的游卡标尺了!

    同样有着固定尺,同样有着活动尺。

    更关键,也更让后人惊奇的是:几乎所有出土的类似两汉标尺的精确度都无比接近,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当然,这在当代却不算稀奇。

    大一统的中央帝国的标志就是统一度量衡。

    汉室少府卿每年都会组织工匠,制作各种官方标准。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民间常用度量器具的标准、大小与格式。

    从张苍时代,汉室就将技术工具标准的制定与测定,设定为了国家大事。

    若说游卡标尺可能还算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之中沉淀下来的智慧结晶。

    那么,另一个网页中出现的东西,却让张越也是审思良久。

    因为,此物乃是近代工业的瑰宝:齿轮。

    从回溯的信息来看,齿轮在战国就已经出现了,不过是作为止动机械存在。

    早期齿轮,也基本都是被用于城门、官仓和要塞的大门之中。

    但进入汉季,出土的青铜齿轮越来越精密,用途也越来越多了。

    看着网页中的那些齿轮形状,张越的嘴角流露着得意的笑容。

    他虽然不是工业系统出生的官僚,也没有系统的学过机械制造。

    但齿轮的存在,意味着他或许可以尝试打造一些属于后世的机械。

    一些简单的人力器械或者加工器械。

    而那些事物,只要成功制造出一台,就足以改变世界,加快文明的进程了。

    想到这里,张越就笑的更开心了。

    这时,一个官吏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气喘吁吁的来张越面前,拜道:“张侍中……张侍中……贰师将军在山谷外求见……这是将军的拜帖……”

    张越闻言,猛的抬起头,贰师将军李广利?!

    他怎么来了?

    从张越得到的信息来看,这位贰师将军回京都不超过五天,屁股蛋子都没坐热吧,怎么有闲情跑来新丰见自己了?

    他不是应该在长安城,与桑弘羊等人扯皮吗?

    张越听说过这位大将回朝的目的——发动对车师、龟兹及其蒲昌海地区的反汉贱种的征讨战役。

    战役目标,最终是要臣服这一地区素来桀骜不驯的车师国及其亲戚们,并稳固汉室在西域地区的通道,保护丝路畅通。

    战争的理由和借口,都是现成的:车师王狂妄,屡次侵害汉商、汉使,与匈奴勾结,龟兹人无礼,拒绝大汉的善意。

    若不加以鞭笞,那西域诸国怎么看待大汉?

    汉家威严,上国脸面往哪里搁?

    所以必须打!

    只是规模有些大……

    几乎就是又一个大宛战争的翻版。

    据说这位贰师将军打算出动五万步骑混合的作战力量,再召集乌孙和楼兰等国的兵力,夹击蒲昌海地区的车师、龟兹。

    而如此规模的兵力出塞,而且打的是西域地区。

    张越觉得,桑弘羊大约要被他逼疯。

    少府卿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的。

    因为,少府哪里还有什么钱?

    随手翻了一下拜帖,张越轻声念着:海西候、贰师将军李敬问侍中领新丰事张公讳毅足下,愿得相见,以叙远方之事。

    “远方之事?”张越皱着眉头,问道:“长安城最近可有什么大事?”

    “本官是指,除了征讨车师之属外?”

    “回禀侍中……”这个小官吏的消息比一直宅在这山谷里,潜心操练官吏,顺便整理过去回溯的资料与信息的张越要灵通多了:“下官听说,最近,与贰师将军一同回朝的许多武将勋臣,在朝野串联,说是要给故伏波将军、丕离候、强弩都尉、居延都尉路博德说情,请求天子将其调回长安,给与荣养,功成身退……”

    “给与荣养?”张越凝神问道。

    “然……”这官吏轻声答道。

    张越拨动着手指,感觉有些头皮发麻。

    路博德是霍去病的大将,但更是陇右李氏的死敌!

    陇右李氏的很多人一直觉得李陵没于浚稽山,路博德按兵不动,见死不救,起码要承担七成责任。

    不然,以李陵的那支强大的军团的战斗力,只要能有人接应,怎会全军覆没。

    所以,路博德罪大恶极,罪不容诛!

    这位贰师将军一回朝就掀起这样的波澜,现在还跑到自己门上来。

    恐怕……

    来者不善啊!

    但,没有办法。

    人家递贴求见,张越不能不给面子。

    况且,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

    要知道,再过几日,就是霍光续弦的日子。

    到时候,张越必须去长安赴宴。

    想了想张越就吩咐道:“去将贰师将军安排到县衙休息,本官换好官服,随后便来!”

    李广利来的事情,必须先去跟刘进通个气。

    因为,现在李广利在朝野搞起来的风浪,可是直接与刘进的老爹有关。

    太子据有个宠妃,是李敢的女儿。

    而且李敢有个儿子,正是博望苑的大人物。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陇右李氏是太子一系在军队里为数不多的亲信。

    李广利现在这么玩,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但……

    偏偏张越是乐见其成的。

    伏波将军!

    一共有两位名垂青史。

    一是路博德,一是东汉马援。

    前者底定了番禹、交趾,在那百越之地播撒下了文明的种子,后者则重定乾坤,镇压猴子,两人联手将交趾、日南等地留在中国疆土千年,始终稳定,几乎就是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了。

    可惜,五代时期天下土崩,其后软弱的北宋王朝不思进取,让交趾郡和日南郡成为了绝唱,终不再复汉唐版图。

    但这样的一个英雄的晚年却是凄惨悲凉的。

    因为一个错误,他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和待遇,长眠于居延。

    若有可能,张越愿意出点力气,让他得到应有的荣誉。

    然而,这必须说服刘进帮忙。

    刘进不帮忙,这事情就不可能成功!

第两百七十六节 长孙的决定() 


第两百七十七节 李广利眼中的张越(1)() 
李广利一行被新丰官吏们战战兢兢的引领到县衙正厅坐了下来。

    “君候,张侍中片刻便到,请您在此先休息片刻……”

    耳中听着一个小吏的声音,李广利没有怎么在乎,只是挥了挥手,自顾自的在这县衙的正厅里巡视起来。

    托几位前任的福,新丰县县衙修的挺不错。

    但在李广利眼中,却是不值一提。

    他曾在大宛王国,见过用黄金用装饰的神庙,也曾在轮台王国,见过当地的蛮夷,将珠玉陈列在先王的遗骸之中,作为神明供奉,他甚至听说过,在遥远的大夏,占据大夏的月氏贵族们,用黄金给泥塑的雕像粉漆,并日夜顶礼膜拜,祷告赞美。

    与这些所见所闻相比,这新丰官衙,不过尔尔。

    但,让李广利动容的却是这官衙四面墙壁上,悬挂的那几幅堪舆。

    只是看着这几幅堪舆,整个新丰境内的亭里、道路、河流与民居,几乎一目了然。

    更让李广利的惊讶的是——这几幅堪舆的绘制技术和精度,竟比他在军中所用的堪舆还要精细。

    “看来,这位侍中官,果然有些能耐!”李广利喃喃自语着,作为一军之主,手握数万精锐,在居延和张掖与匈奴对峙的汉军大将。

    李广利当然知道一副好的地图的重要性!

    当年,第一次打大宛,就是因为不了解当地地理,汉军吃了不小的亏。

    等第二次大宛战争时,李广利就高价雇佣了几十个大宛商人做向导,于是势如破竹,直逼大宛王都,阵斩了大宛国内最极端的反汉贵族郁成王。

    其他部将也都是看着大厅里的地图堪舆,纷纷点头。

    “听说,这位张侍中与尚书令张安世等人,最近一直在暗中筹备和计划绘制‘大汉一统天下寰宇图’,作为给陛下明岁三月登基御极四十七周年之献礼……”有消息灵通的部将低声说着:“如今看着新丰堪舆,这位侍中官果然在测绘地图堪舆之上有着奇技!”

    “这还不止!”令一位穿着校尉服的武官道:“我听说,这位张侍中曾经带长孙殿下去见过故浚稽将军赵公,邀请赵公加入‘大汉一统天下寰宇图’之绘制工作……”

    “能令长孙主动邀请一位德高望重的武臣参与如此大事,这位张侍中可谓功在社稷矣!”

    其他人纷纷点头。

    对于大汉军方而言,其实,自元封五年,大将军长平烈候薨于长安后,最大的敌人就已经从匈奴转为了活跃在太子据身边的那些儒生们。

    特别是那些嚷嚷着‘莫如和亲便’的儒生。

    简直就是一生之敌!

    军队上下,不知道多少人担心,万一有朝一日宫车晏驾,新君即位,诏命与匈奴议和、罢战。

    那大家该怎么办?

    边塞的百万军民,又该何去何从?

    是服从新君诏命?

    还是……

    起义师清君侧……

    每一个人都清楚,无论选择哪一个,军方和国家都会吃大亏。

    所以,近些年来,边塞军队之中,已经隐隐有着风潮了。

    有关扶苏与蒙恬的故事,更是风行在居延和酒泉之间的军民身边。

    甚至还衍生出了许多个版本的蚩尤戏。

    有人私底下说:向使当初扶苏拒乱命而不从,蒙恬起大军而趋咸阳,板荡中国,清除佞臣,则秦社稷未必倾覆,而宗庙可得安宁,新秦中之地(河套)则不必蒙胡腥百年。

    醉翁之意,已是昭然若揭!

    但偏偏,边塞军民都深以为然,对长安的太子系,深恶痛绝。

    这其中,既夹杂着国仇家恨,更夹带了无数人的利益!

    对匈奴战争,持续至今几近三十年。

    无数利益链、无数家族,都依靠着战争而生。

    你长安说停就停?

    真当边塞二十余郡的官吏军民是吃草长大的?

    他们可是喝着鲜血,吃着胡虏的血肉长大的!

    如今,长孙渐渐倾向主战和坚持对匈奴用兵的态度,浮现于水面之上。

    这个事情传到军队里,不知道多少人泪流满面,欣慰无比。

    时刻紧绷的神经,也终于能松懈片刻,紧握在刀柄上的手,也终于能松开少许了。

    李广利听着左右的议论,心里面也是有些沉闷。

    他不知道,这位素未蒙面的侍中官,将给他的命运带来怎样的改变。

    他甚至很清楚,对方的所作所为,其实与他的诉求南辕北辙。

    但,他现在却不得不争取对方和其身后的势力的支持。

    理了理衣襟,李广利在脑子里整理一下回朝这些日子以来,所见所闻所知的这个侍中官的信息。

    据说他是南陵人,学黄老之学于骊乡黄冉处。

    今年大约十八岁,有说身高丈二的,也有说温文尔雅的。

    但,根据李广利自己得到的宫廷情报说:张侍中年不过弱冠,高不过七尺,貌如妇人好女,有君子之风。

    但长安市井之中,却都传说,张毅张子重,号为张蚩尤,有万夫不敌之勇,有千钧之力,能生撕虎豹,亦能于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

    半月前,曾有刺客,携带大黄弩,刺杀这位侍中。

    结果刺杀不成,竟被其单人匹马,徒手反杀五人,生擒三人。

    主使者江充恼羞成怒,亲身来刺,被弓弩射杀于新丰城中。

    蓄养刺客的太原白氏,为执金吾所破,白家家主仓皇之中企图带着家奴逃亡匈奴,却被太原尉王义捕杀于太原北。

    全族上下两百余人和家奴三百多,全部被格杀,首级被石灰浸泡,正在送来长安的路上。

    这就让李广利更加好奇了。

    这位张侍中,看上去似乎相貌与体格,乃是文弱书生,宫里的人甚至说其貌似赵妇,肤白胜于女子。

    但,无数的证据和事实,却都证明着这个侍中官志在疆场,欲建功立业于沙场之上。

    可现在又看到了眼前的这些堪舆图,这似乎又证明,这位侍中官似乎是个类似留候一样的幕僚智囊。

    他所献给天子,然后由天子下令传给边塞军官阅读的所谓《战争论》,似乎也证明了他更接近于类似张良、萧何般的谋士。

    “世上难道真有文武全能,上马可斩将夺旗,冲万军之阵,下马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人?”李广利在心里喃喃念着,对此表示深深的怀疑。

第两百七十八节 李广利眼中的张越(2)() 
在官衙之中,等候了大约半个时辰后,李广利就听到门外有礼官唱诺道:“长孙殿下驾到……”

    李广利眉毛一扬,感觉有些奇怪。

    皇长孙刘进的性格与喜好,素与乃父太子据相似。

    温文尔雅,恭谦平和。

    李广利曾见过这位殿下几次,但加起来说过的话却不超过十句。

    一般都是‘臣李广利拜见殿下’、‘将军言重,孤担不起……’这样的对话。

    甚至有些时候,李广利能在这位长孙眼中看到一些名为厌恶的神色。

    太子系素来是主和派。

    太子身边的人,也一直在鼓动和平。

    还别说,他们也差点促成了和平!

    那是元封年的事情,彼时李广利还在长安城中厮混,是一个纨绔子弟。

    当是时,匈奴人在战场上被打怕了。

    加之,赵信死于漠北,于是就想着与汉媾和。

    于是,趁着一次两国使节来往的机会,当时的匈奴单于乌维告诉汉使王乌:吾欲入汉见天子,面相约为兄弟。

    王乌回国,将此事禀报给天子,天子狂喜,这可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更是臣服匈奴,雄霸世界的伟业。

    于是命人在长安为单于起豪宅,等待着乌维入朝。

    结果,乌维单于又改变心意了,他告诉前去匈奴的汉使:非得汉贵人使,吾不与诚语。

    意思就是说:汉朝先拿出诚意,派一个尊贵的大人物来俺们这里意思意思,不然俺就不去长安。

    使者回报,太子系欢呼雀跃,马上就在朝堂上鼓动起来。

    选来选去,最终选了大鸿胪路充国充当使者去匈奴。

    汉朝意思意思了,匈奴也意思意思一次回来了。

    于是,乌维单于从他的兄弟里选了一个人,前往长安,面朝汉天子。

    本来,此事若继续下去,汉匈之间的和平,恐怕已经实现。

    纵然不能,两国也能建立良好的互信。

    然而……

    这注定是不可能的!

    因为,大汉帝国真正的主人不答应。

    那数十万大军,那数以千计的军功贵族不答应。

    和平?媾和?

    是在讲笑话吗?

    更别提,在事实上,所谓的议和和和亲,只是匈奴乌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