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日清晨。
三辆马车驶出樱花谷,向着南方赶去。
邢羽独自乘着一辆马车,前后分别是金一清母女所乘的马车以及载着贺礼的马车。
乐浪虽远,但是金一清养的马匹据说可以日行三百里。这样算来,三日就能抵达乐浪。
想到这里,邢羽不由有些忐忑。他终于要踏入一个大部分是修士的城市了,在那里他会遇上什么呢?
宋玉、阮亮这段时间又在金帐王庭那里发现了什么呢?
他们能顺利汇合么?那场比试,他能赢么?
:。:
wxi7
第八十三章 乐浪()
朝雾在一片肃穆中消散净尽。长路尽头,一座黑色的巨城在单薄的阳光下矗立。
城外来往的行人以及马车有序的沿着道路两侧行走,官兵们站在城门口的关卡后面,满面冷漠的注视着缓缓驶入乐浪的马车以及行人。
官道中央是三辆绣着金家枫叶族徽的马车,负责盘查的官兵甚至都没有丝毫拦下马车进行检查的欲望,直接让他们入了城。两侧的行人带着畏惧与羡慕看着三辆马车驶入乐浪。
入城是一大片卖早点的摊子,此刻摊子上正聚集着一大片年轻人,他们小口喝着滚烫的羊汤,吃着热馍,见到马车上用金线绣的枫叶,他们也是没有丝毫动容。人群中有两个戴着草帽的青年人见此却是相视一眼,轻轻点了点头。
正是阮亮与宋玉。
“是小师弟来了。”宋玉一边挥着折扇,一边喝着羊汤,看上去极为不伦不类,但却无人胆敢嘲笑他。
他们两人身边都是有着无形的气场,加上姿态儒雅,在此饮食的其他人都是没有坐在他们身边。乐浪城内修士居多,外城多为凡人,即使是地痞恶霸,也不敢随意招惹修士。
修士在乐浪是有杀人的豁免权的。尤其是金家的修士。而乐浪城内的修士,十有七八是与金家息息相关的。
二人不紧不慢的吃完,看着马车驶向内城。阮亮丢下两枚金铢,与宋玉一前一后向着内城奔去。小摊老板松了口气,上前拾起金铢收入怀中,收拾起了桌子。
“金家比试在即,我们今天必须跟小师弟见上一面。”宋玉瞥了一眼身后的小摊,发现无人跟随后不由放慢了脚步。
“我明白。”阮亮点了点头。
“老六啊,你知道为什么院长派你跟我来这里么?”宋玉忽然问道。
“为什么?”阮亮一愣,忽然面上一喜,“院长莫不是想让我们去取金钟的通神丹?”
“神通丹早就没了。”宋玉却是摇了摇头,“那神通丹是十多年前,金家参加海外修士战争时候的战利品。只有一瓶,约莫十颗左右。这些年来早已经被金钟作为奖励发放出去了。”
“这样啊。”阮亮耸了耸肩,倒是丝毫也不沮丧,“那我们这次来乐浪到底是为了什么?师兄。难道只是为了与邢羽汇合?还有给李兴义带一封信?”
阮亮与宋玉抵达乐浪不过两天,昨天两人暗自进入乐浪王宫之中拜访了在书院学习的高句丽王子,经其引荐如愿以偿见到了高句丽的国王。
国王李兴义承诺自己永远不会与书院为敌。他自己当年也曾在书院进修过。高句丽的历代国王都是书院的弟子,李兴义自然也不例外。
李兴义今年四十八岁,与王伦曾是一期的学生。王伦在那之后被李登仙收为弟子,后来更是成为了真正书院的教习。李兴义则是回到高句丽继承了王位。
后来许多年,他们都不曾断过书信。
这次到来,阮亮与宋玉也是给李兴义带来了王伦的书信。王伦在信中与李兴义长论同学情谊以及醇厚友谊,更是希望李兴义能够谨记夫子书中的教诲。为人君者,万勿掀起战乱。
“那自然不是。”宋玉拐入一条无人的街道,压低声音用只有两人可以听到的声音说道,“院长怀疑金钟与金帐王庭国师金磊暗中在谋划什么。两国修士在边境的集会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虽然大部分都是金家的修士,金帐王庭那边也只称是金家时隔多年的集会。一切看起来都是风平浪静,但暗中却有数百名修士暗中潜入了大魏境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修士,似乎是枯荣岛的修士。”
宋玉一脸凝重的说着,阮亮听了却是一怔。
他比邢羽早一年多入学,对于书院外的修真界并不是很了解。他隐约听过枯荣岛的名号,不过一时间却是记不起来了。
“枯荣岛?那是什么地方?”阮亮挠了挠头,忽然一拍脑袋想了起来,“是东海上的那座岛吧。枯荣岛主是那个曾去过昆仑寻仙的元婴大能吧?”
“没错。”宋玉点了点头,“就是他。你还记得昨天李兴义的态度么?”
阮亮闻言皱了皱眉,昨天李兴义暗中接见他们的时候显得很是畏惧,当时他就起了疑心,但只当是李兴义是担心金家的人会发现。但现在,宋玉的说法却告诉他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
而其实那根本算不上是一次正式的会谈。几人的会面只持续了不到一刻钟,李兴义承诺他自己一定不会对书院动手,但并没有承诺别人不会。
“乐浪城名字的由来,你知道么?”宋玉问。
“据说是高句丽第三代国王的名号?”阮亮答。
“没错。”宋玉点了点头,“高句丽的第三代国王就叫李乐浪。当时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高句丽李家的先祖是昔日大汉辽王帐下的将军。李家的先祖奉命平定辽东,向南收复了被蛮族占领的失地,这便是后来的高句丽。”
“那是和帝年间吧?”阮亮眯了眯眼,面上微微有些冷漠。
“没错。正是和帝年间。”
阳光投入两人行走的巷子,但却毫无暖意。
“我们这些遗民的先祖,都是那时候迁过来的。”阮亮叹了口气。
“是啊。”宋玉点了点头,“仓皇北奔八百里。如今也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了,可是安东都护府这里仍是一片混乱。近的有诸国遗民,远的有汉末天下大乱时候的的流民,甚至还有我们这些人。”宋玉说到后面自嘲一笑。
阮亮也是一叹。
“仓皇北奔年间,辽王惨死,李昱在这里建国,就是现在的高句丽。李昱就是第一任高句丽国王,他的孙子,李乐浪就是高句丽的第三任国王,这也就是这座城池名字的来源。”宋玉两人靠近墙边,一辆印着金家枫叶族徽飞奔而过。
“而他,就是现在的枯荣岛主。”宋玉斩钉截铁的说道,完全没有他平时的儒雅随和。
:。:
wxi7
第八十四章 金家(一)()
金家给邢羽三人准备的院子位于一处偏僻的它偏僻,只是因为街道冷清,靠近内城的城墙,附近也没有酒楼茶馆,并不是因为它远离闹市。实际上,只隔一条街就是内城最热闹的街市。
如今金家的主家只剩四支,自金灵一支被赶走之后,陆续又有四支被金钟赶走。但那些分支的命运却是比不上金灵这支,除了平城的两支堪堪延续以外,另外两支早已不存。
邢羽三人住的小院隔壁就是来自平城的两支金家分支,有两个年轻人,一名金澜,一名金岩。然而此时邢羽却是不知。
金一清母女离开小院去拜访主家的人,将邢羽自己留在小院。等到母女两人离开约有一炷香的时间后,邢羽离开小院,去了内城一个茶馆。
这正是阮亮与宋玉二人约他见面的地方。
茶馆名为“听雨轩”,透着股小家气质,装饰也显得过于华美,用的是宫廷御用的木料檀香木,上面刻着细密圆润的花纹,有青鸟、凤凰以及栀子花。
旗帜下的天青色流苏在微风的吹拂下晃来晃去,邢羽在楼下打量了一小会后才摇头进入茶馆。但进入之后,邢羽的惊讶却是没有减少。
楼下只有六张桌子,此时零散的做了十余人。其中没有一人不是修士,角落里的那名修士邢羽甚至都看不出他的修为。一股极为玄妙的气息弥漫在那人身上,将他的灵力波动几乎全部掩盖。若不是邢羽踏入了筑基,他甚至根本分辨不出此人是否修炼。
十余人中有过半人腰上佩戴着金家的玉环,那是一枚枫叶形的玉环,上面缠着金色的丝线。
茶馆的主人是一个雍容华贵的女子,脸上敷着厚厚的粉,显得有些苍白。隔着不远看上去大概在三十左右,不过当她走到邢羽面前后,邢羽却是发现了她眉梢细细的皱纹。她已不再年轻,至少也有四十岁了。
她穿着一身鹅黄色长裙,青丝间插着一支木簪,耳垂上坠着两枚金叶,眉间一点朱砂。大概也是金家的人。
“公子。”女子微微欠身行礼,“您有约么”
“有。”邢羽点了点头,“是宋公子邀我来的。”
“啊,是宋公子。请公子随我上楼,宋公子就在楼上的雅间等您。”女子微微一笑,伸手引领着邢羽向楼上走去。
走到二楼,走廊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闻起来甚是好闻。
“公子如何称呼”女人在前方走着,低头看着脚下,忽然问道。
“姓邢,单字一个羽。”邢羽心中略一犹豫,然后还是如实说出了自己的姓名,“您呢”
“奴家姓黄名子然,家中排行第四,公子称我黄四娘便可。”黄四娘笑了笑,接着问道,“公子是筑基修士吧”
“不错。”邢羽点了点头,“您也是筑基吧”
“是的。”黄四娘点了点头,停在了一所雅间门前,“就在这里,公子请进吧。”
未等到邢羽伸手推开门,宋玉便是先行打开了门,“多谢四娘。”
他抱了抱拳,向黄四娘行礼,黄四娘微微一笑,转身走下楼去。里面,阮亮正拿着一个小酒壶自斟自饮,桌上摆着几碟小菜,一旁还燃着熏香。倒不像个茶馆,而像酒馆。
邢羽进去落座,宋玉拍了拍阮亮,示意他少饮几杯。
“师弟你没事便好。”宋玉笑了笑,轻轻拍了拍邢羽的肩膀。
“多谢师兄关心。”邢羽抱了抱拳。
阮亮笑着给邢羽斟上一杯,递了过去,自己仰首将酒壶中剩下的半壶酒一口饮下。邢羽无奈一笑,仰首将杯子里的酒水一口吞下腹中。
酒水入胃,顿时使得邢羽口鼻之中感到极为辛辣。但随即一股轻灵醇厚的灵气从酒水中升华出来,融入邢羽的经脉之中。一些淤积在邢羽经脉末端的血液被这些这些灵力溶解,丹田内的灵台也是焕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这是药酒”邢羽一愣。
阮亮点了点头,炫耀似的讲解起来,“这酒可是用灵兽体内的灵核以及一些珍贵的灵药灵草酿的酒,价值甚至还超过许多玄级下品的灵丹。”
宋玉无奈摇了摇头,“为了酿这药酒,他可没少找你李雷师兄讨要灵药。阮亮你一会可得给邢羽一瓶。”
阮亮笑了笑,却也没有拒绝。
“师兄你们这次来是为了什么事”见到两位师兄都是不急不缓的说着关心的话语,邢羽心里感到极为温暖,不过他倒也对两人的目的极为好奇。
宋玉闻言顿时一愣,当即不再揶揄阮亮,而是正色起来,“这次来,是为了调查一件事情。同时确认金家是否真的要对大魏宣战。”
“金家就代表着整个高句丽的修真界,他们若是宣战,俗世间的战争更是不可避免。”阮亮补充道。
“那我要做些什么呢”邢羽问,“我之前被金家分支的人救了,现在答应他们要替他们参加金钟寿礼前的比试。”
“是樱花谷那一支吧”宋玉轻笑着问道。
邢羽点了点头,“没错。”
阮亮忍不住一笑,扶额摇了摇头。
“怎么了”邢羽一愣。
“金一清还有金克敌,曾经是书院的学生,不过只是在书院读书,不是修行。后来金一清成了金帐王庭国师的弟子,金克敌则成了院长的记名弟子,不过没几年,金克敌就离开书院了。”宋玉摇头一笑。
“这次来此,我们曾想过要去拜访金一清前辈的。”阮亮遗憾的摇了摇头,“不过想到局势如此紧张,我们也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不曾想你是被她们救了。”
“金家与书院的联系这么密切么”邢羽问道。
“不错。”宋玉缓缓饮了一口茶水,“金家,甚至可以说是书院一手扶持起来的。早在院长创立书院的时候,金家就与书院关系极为密切。邢羽,你知道高句丽的来历吧”
邢羽闻言当即点了点头,“知道。高句丽是前朝和帝年间辽王麾下将军李昱建立的。”
“当时,李昱的副将名叫金源,是院长最早的一批弟子。”宋玉缓缓说道,“是他帮助李昱稳定了当时野蛮落后的黑水蛮族部落,最终建立了高句丽。”
wxi7
第八十五章 金家(二)()
“金源就是金家的先祖?”邢羽一愣。
“没错。”宋玉点了点头,脸上微微有些遗憾地说道,“但是金源去世后,金家与书院的关系却是变得越来越差。直到金钟再度成为书院的弟子之前,书院与金家的关系都是极差。”
“是因为高句丽与金帐王庭结盟么?”邢羽闻言皱了皱眉。
对于前朝的历史,尤其是关于高句丽的,邢羽知道的极少。若不是宋玉提及金源,邢羽甚至都忘了高句丽建国时的这位大将。
高句丽建国后没多久,第一任国王李昱就去世了。金源帮助第二任国王李冉制定了最初的制度,稳定了各方势力。但因为金源是金帐王庭的弃子,在金源掌权的年代,高句丽与金帐王庭的关系一直极差。
当时汉朝内部大乱,高句丽内部也是不稳定。对于这个建立在两国边境的小国,两国都是没有理会。直到明帝年间,大汉稳定下来,金帐王庭也是统一了北漠各部,双方才逐渐注意到了高句丽。
于是,高句丽不得不选择一方作为依赖。当时金源已经去世,高句丽毫无疑问的倒向了金帐王庭。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高句丽与书院的关系都一度搁浅。
直到金钟出现,进入书院,金家与书院的关系才再度缓和。
“师兄你们这次来到底是要调查什么?”邢羽问。
“调查李乐浪是否还活着。”阮亮忽然说道。
“李乐浪?”邢羽一愣,“高句丽的第三代国王还活着么?他不应该早就死了么?”
“没有。”宋玉摇了摇头,“李乐浪还活着,而且成为了修士。现在他应该早就踏入元婴了,甚至元神出窍也不是不可能。”
“元神出窍?”邢羽闻言一惊,“那倒是有些棘手。”
他大致看过清虚子对于修行境界的介绍,了解了修士修行的各个境界。筑基、结丹、元婴,元婴之上是出窍。出窍几乎已经是大魏修真界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了。至于其后的分神、合体,大魏几乎没有人可以达到。即便是有,那也必然是前朝留下来的修士,比如清虚子。
“院长可以对付他吧?”阮亮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那是自然。”宋玉点了点头,不过又有些遗憾的说道,“但院长早就答应过金帐王庭的人,不会擅自出手对付境界低于自己太多的修士。若是李乐浪回来要求高句丽对大魏宣战,院长也没什么办法。”
“所以现在主要就是金家的问题。”邢羽微微颔首,“只要金家坚持与书院站在一边,李乐浪也没办法。”
“但估计……”宋玉犹豫了一下改口道,“但金家应该已经做出决定了。你们之前被袭击就是一方面。除此之外,金家已经在官方的支持下开始限制大魏的修士了。”
“金钟是怎么想的呢?”邢羽问。
“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宋玉无奈摇了摇头,“我们没能联系上金钟,我们用院长给的联系方式联系金钟,但却并没有得到反馈。他应该是倒向李乐浪那一边了,所以才无视了书院的讯息。”
“哦,对了。这是大师兄给我的,说是院长给金钟的礼物。”邢羽忽然想起了荆远山给他的折扇,急忙拿了出来,递给宋玉。
宋玉接过折扇,缓缓摊开,“三思而后行。”
“院长是在警告金钟么?”宋玉一愣。
“或许。”阮亮点了点头,“邢羽,金一清她们是去拜访金钟了吧。”
“没错。”
阮亮与宋玉相视一眼,缓缓松了口气。
“邢羽你先回去,依照金一清的指示去参加比试。同时,你要从金一清那里探听口信,确认她是否见到过金钟,以及金钟对大魏以及书院的态度。”宋玉说道,“我和阮亮去做一些别的准备。若是李乐浪真的来了,我们也不至于措手不及。”
“好。”邢羽点了点头。
“我们通过玉简联系,你一定要多看玉简。”阮亮提醒道。
“嗯。”
“如果李乐浪回来,李兴义的态度就在意料之中了。李乐浪当年完全可以称帝,但为了高句丽的长存,他却是向金帐王庭称臣以求日后的独立。后来高句丽又向大魏称臣,并未独立,而是借此苟存。高句丽之后的历代国王,应该都是有愧于李乐浪的。”宋玉拍了拍折扇。
邢羽与阮亮闻言都是有些紧张的看着宋玉,不知道他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阮亮一介酒徒,生性洒脱,对于家国之事一向少有研究。这次与宋玉随行,也多是为了向宋玉学习。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化解三国随时有可能到来的修士战争,但他们要怎么做呢?
书院这一代七人,古茗、阮亮以及邢羽都是近几年才进入书院的,而宋玉等人却是在书院修行了近十年。此间的差距,并不只是修为,还有对于修真界的认识以及书院底蕴的了解。
“无所谓。”宋玉忽然一笑,“书院传承多年,虽然之前的大部分弟子都离开了天南,但还有几个人留了下来。一个出窍而已,甚至有可能是元婴。你们不用紧张。只管去做就行。”
“是。”邢羽与阮亮皆是点了点头。
他们相视一眼,但对于宋玉说的却是一无所知。但如宋玉所言,书院传承三百余年,培养出来的强者自然不只是现在书院的十几位老师。
拜别两位师兄,邢羽回到小院。没多久,金一清金灵母女二人便是乘着马车回到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