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如果爱卿赴任缅甸省长一职,朕还有三点要求,”朱由检敛了笑容,“其一,面向孩子的识字班,要将所有汉人的孩子容纳进去,连异族都会汉话汉字,总不能汉人却不识自己的文字。”
“陛下说得是!”李腾芳知道,大明的北五省都开始义务教育了,每一个汉人的孩子,都应该识字,不管他生活在什么地方。
“其二,不得贪墨,”朱由检迅速在李腾芳的脸上扫了一下,发现他脸色微红,不错,有廉耻之心的人,不会丧失道德的底线,“以前的事就不说了,今后必须依据廉洁文书上的承诺,不要以为朕在京师,就可以糊弄过去。”
“臣不敢,臣绝不会有半分贪墨行为,陛下尽管让锦衣卫监督。”李腾芳心中咯噔一下,他虽然没有贪墨的打算,但朱由检如此重视官员的贪墨行为,谁知道自己的身边有没有锦衣卫?
朱由检换了语气,颇有语重心长,“缅甸是新收复的土地,日常开销可能与在京师做官不一样,朕也不给爱卿发放固定的俸禄,爱卿可以带着家眷赴任,朕特许爱卿所有的家庭支出实报实销,但要让朕看看账单。”朱由检想看一看,作为省长,一年的家庭支出到底有多少,为将来的高薪#养廉提供个案支持。
“臣谢过陛下的厚爱,”李腾芳自然不知道朱由检的心思,“可是带着家眷赴任,不符合大明的祖制吧?”
“爱卿不用担心,一切有朕做主,”朱由检摆摆手,“缅甸现在属于大明的边疆省份,距离京师太远,往返一趟实属不易,与中原的各省情形不同,就是关外的省份,将来朕也会允许主官携带家眷。”
“臣谢陛下的信任,臣在缅甸,自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李腾芳又要下跪,却被朱由检阻止了,“陛下,第三件要求是什么?”
“嗯,”朱由检点头,李腾芳是急性子,正适合现在主政缅甸、雷厉风行,“大力发展工商业,让缅甸的百姓,日子过得更好,他们才会更加向往大明。”
“臣明白了,缅甸的百姓,现在也是大明的百姓,让他们过上好的日子,他们与过去比较,就会更加心怀大明。”
“爱卿说得是,”朱由检稍稍迟疑了一会,“爱卿远赴缅甸任职,由于路途较远,任职时间可能长些,朕会一直关注缅甸,过上几年,如果缅甸的百姓生活稳定,朕会将缅甸划入南方的第六省,正式成为大明核心区域。”
“南方六省?”李腾芳还不知道核心区域的真正含义。
“缅甸将和原来的南方五省一道,归入南方六省。”朱由检不得不重复了一句。
李腾芳有些明白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朱由检特别看重缅甸省,对他来说,既是重任,也是动力,“陛下,缅甸新归,百姓恐怕不如其它省份惯熟。
“缅甸是通过战争收回的,现在的缅甸,几乎一片废墟,但大破之后,必然迎来大立,实际上缅甸百姓的归化,比南方诸省还要容易,爱卿要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臣明白了,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李腾芳一边向朱由检拱手行礼,一边思索着什么。
“缅甸的工作还长着呢,李爱卿,现在已是午时,爱卿就留下来与朕一同用膳吧!”朱由检不待李腾芳回话,就对身边的侍卫说:“通知人事部王爱卿,过来与朕一起用膳。”
侍卫答应着离开了,李腾芳的目光却显示,他不明白朱由检的意思。
朱由检哈哈一笑,“爱卿难道忘了,省级官员的任命,需要人事部出具官凭文书,今天朕就为爱卿讨个人情。”
帕武吧玉拉瓦王和迫提善王被朱由检召见,很快就结束了会面。
帕武吧玉拉瓦王一心向佛,又向往大明境内的名山大川,他坚决不肯接受朱由检的敕封,朱由检估计,他失去最心爱的王妃之后,已经万念俱灰,在大明的土地上,他绝对翻不出什么浪花,也就随他去了,这样还可以节约一笔俸禄。
迫提善王被敕封为常山伯,令他有些失望,隔了好久,才想起要给朱由检谢恩。
连小小的苏禄国王也哈巴玛喇都被敕封为辅国公,老挝可是比苏禄大多了。自己才是常山伯,连侯爷都不是。
但他不敢当面与朱由检叫板,与他熟悉的李腾芳已经去缅甸赴任,他只好通过关系,找到朱由检面前的红人黄立极。
黄立极是内阁总理,内阁的事情一抓一大把,但迫提善王求见,他也不能让他吃闭门羹,毕竟人家是刚刚敕封了常山伯,“常山伯,京师可还习惯?”
“总理阁下,京师是大明,乃至世界上最为繁华的所在,与澜沧相比,更是人间天堂。”迫提善王毫不掩饰对京师的赞美,他不是不满意京师,而是不满意这个常山伯的封号。
“常山伯急着见我,可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都满意,都满意,”迫提善王言不由衷,“不过苏禄王国极少,他们的素丹……”他支支吾吾,希望黄立极能明白他的意思。
原来是嫌爵位过低,黄立极很是讨厌这种对大明没有任何贡献的人,但又要借他的口,在大明的藩属国中做一番宣传,想到这,他压低声音:“常山伯可知,京师除了辅国公外,还住着一位以前的国王?”
“还有一位国王?”迫提善王不明白黄立极的意思,“那他是什么爵位?我怎么不知道?”
“不仅常山伯不知道,连很多大明的人都不知道,”黄立极轻轻移开目光,看着毫无奇特之处的墙壁,“其人是拉达克以前的国王僧格南杰,不过,他没有受封,而是在司法院的大牢里。”
“司法院的大牢里?”迫提善王心中一惊,他隐隐有不好的感觉。
“大明对归顺的藩属国,不以国家大小来论,而是依据归顺时的诚意和国王的态度,确定敕封的爵位。”黄立极已经不像是朋友之间的谈话,而是充分展示了大明的强势,强势到别人没有选择的机会。
迫提善王终于明白了黄立极的意思。
苏禄国家虽小,但也哈巴玛喇是主动归顺,而且举国放弃了他们信仰的宗教,改奉大明的儒教,所以也哈巴玛喇被敕封为最高爵位辅国公。
拉达克与大明刀兵相见,国王僧格南杰战败被俘,不但没有爵位,连自由都没有,很可能要被终生监禁。
他迫提善王介于两人之间。
澜沧王国是在普蒂的压迫下,被迫归顺大明,所以他被敕封为常山伯。
如果当时不是普蒂胁迫他交出国王印信,如果大明向澜沧王国派来军队,他的下场,恐怕和僧格南杰差不多,不是战死疆场,就是被明军监禁。
迫提善王吓得满头大汗,主动归顺大明,他绝对想不到,现在被敕封为常山伯,已经是皇帝陛下格外开恩了。
他向黄立极长身一揖,“多谢总理阁下的提醒,小王知错了,小王从今以后,一定会做大明安乐常山伯,绝不再给朝廷增加负担。”
缅甸战争之前,朱由检专门召开过朝会,在他的亲自游说下,内阁都支持他收回缅甸,因此缅甸战后重建,同样得到内阁的广泛支持。
大明增加了一个新的省份……缅甸省,这是大明的第二十五省份。
缅甸省的建设,根本不需要财政部的投入,征缅战争的收入,已经足够在缅甸省修筑道路、修建港口。
朱由检原本预备将首府放在东吁的国都白古城,后来想想,缅甸南部的大光,将成为大明的海军母港和商业中心,还有南部沿海的其它港口,比如勃生、孟棉,迟早会成为缅甸的海外贸易中心,为了让缅甸省南北经济保持平衡,首府设在北的方阿瓦。
即将修建的水泥大道,从大理出发,经过腾越,直接连接阿瓦,以突出首府的位置。
老挝在缅甸战争后,以和平的方式回归大明,内阁自然笑纳,谁会嫌弃自己的土地过大?
但老挝是否立省,朱由检曾经举棋不定,后来听李腾芳说,老挝的土地面积,与整个江南省差不多,是浙江省的两三倍大小,这才下定决心立省。
老挝省也成为大明的第二十六个省份。
但朱由检更看重缅甸省的战略位置,他将大城支付抚恤金、东吁王朝缴获的各种财物,主要用在缅甸省的建设上,一时顾不上老挝省,除了在老挝驻军、派驻文官,基本上还保持原来的样子。
缅甸与老挝,朱由检都不用担心,他担心的倒是云南。
第424章 国师的担忧()
云南现有的人口是二百四十多万,汉人不足一半,虽然藏族被大明朝廷强制迁回西藏省,但云南的土地上,还有傣族、峨冒今阿昌族)、蒙古、八番今布依族)、苞满今布朗族)、古刺今佤族)、纳西、回族、僳僳、壮族、哈尼、白族、彝族等数十个民族。
在非汉人集中的地区,都是由当地的土司管理,当地人不但没有归化为汉人,还影响着生活这里的汉人的习惯,大有归化汉人的趋势。
各个土司的管理区,基本上是独立的王国,大明没有驻军,不能征税,地方官由世袭的土司兼任,他们掌握着军事、行政、财政大权,只是名义上是大明的国土,但大明却没有任何收益。
一旦发生战事,大明还要承担军事、经济责任,万一遭到外敌入侵,这些土司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很可能发生叛乱,甚至会脱离大明而独立。
成祖年间,曾经在云南南部设立了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但在征缅战争之前,只有车里宣慰司还在云南的管辖范围,其余的五个宣慰司,分属东吁、大城和老挝。
各个土司对地域内的百姓,实行土地依附制度,百姓是他们的农奴,没有自由,不能正常流动,他们必须依附于在土司划分的土地上。
现在云南最大的土司,就是车里宣慰司的刀片领。
车里宣慰司就是后世的西双版纳,在云南省南部,刀片领在傣语中,意思是“国王”,可以想见刀片领的势力、在当地的威望和对大明政权的蔑视。
大明立国之初,太祖命西平侯沐英镇守云南,目的是征讨蒙元余孽,加强对当地各个土司的管理。
但在朱由检登基以前,沐王府已经摇摇欲坠,根本压不住当地的土司,连沐王府都曾被当地的土司攻破。
缅甸回归大明后,云南已经不是边疆省份,这就为大明撤销土司制度提供了机会。
李腾芳去缅甸之前,对朱由检过的话④④④④,□。,还在他的脑中盘旋:缅甸的掸人与云南的傣人乃是同源,既然掸人在缅甸归化,那现在就是归化傣人的绝好机会。
朱由检想起了沐启元。
当年沐英被太祖追封为黔宁王,沐氏子孙永镇云南,那沐启元就有归化云南异族的重责,而且沐启元现在是大明新军第十九军的军长,有了武力归化云南的资本。
归化云南,朱由检决定双管齐下。
一是动用沐启元的军队。缅甸战争结束后,南方暂时没有战争,军队恰好参与异族的归化。
陈子壮的第十七军驻扎老挝省,林呈祥的第二十军驻守在缅甸省全境,那沐启元的第十九军就可以从缅甸撤回云南,会同云南张弘漠的第二十一军,在云南全省进行归化行动。
如果当地的土司不能顺应潮流,接受朝廷的归化策略,将坚决予以消灭,大明绝不允许割据势力的存在。
二是修路。云南是高原地形,境内山川众多,交通闭塞,严重阻碍了百姓之间的正常交流,也制约了朝廷的归化策略。
在沐王府与当地土司的争斗中,一旦土司落败,就会率领全族退入深山,让明军得到一座座空寨,一如果明军疲惫退兵,他们则从深山中追出,让明军吃过不少苦头。
如果能在云南修筑大量的水泥大道,让山里的百姓来到山外,看到山外的富饶和便利,朱由检就不信,这些农奴还会铁了心跟着他们的土司。
云南的大道,不仅要贯穿云南全省,还要与外省连接起来,只要云南落后的交通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善,云南的汉人比较过上富足的日子,距离异族归化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朱由检摊开云南省的地形图,默默凝视了许久。
首先是一条横贯东西的大道,以昆明和大理为中心,向西,避开北面的横断山脉和南部的无量山,经过腾越进入缅甸省的首府阿瓦,向东,越过广西省的南宁,从云开大山的北部连接到广州。
然后是一条纵向的大道,朱由检想起了成昆铁路。
现在成都至陕西凤翔的水泥大道就要完工,一旦将这条水泥大道延伸到昆明,则整个云南的交通就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过朱由检依稀记得,成昆铁路由于要避开崇山峻岭,将尽量穿过居民区,似乎从成都出发后,并不是直接通向昆明,而是大理或者楚雄,如果是大理最好了,那时云南将出现两个中心:政治、经济中心昆明,交通、经济中心大理。
朱由检甚至还打算修建一条从大理向西北方向的水泥大道,这条大道大约沿着茶马古道,从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穿越横断山脉的数个山口,一直延伸到玉昌省的昌都、玉树,还能改善玉昌省、西藏省的交通状况,让大理成为整个大西南的交通中心。
至于云南省内的各个府县,将来再慢慢修筑辅道,朱由检看了看地图,现在的云南,因为交通不便的原因,全省有二十六府,简直比得上有些省份县域的数量了,一旦交通改善,居民归化成功,必然要裁撤掉大批的府衙。
朱由检一直在思量云南的事,这几天一直比较辛劳,以致在召见普蒂的时候,显得有些疲倦。
“参见上皇陛下!”普蒂不明白,朱由检是真的疲倦,还是心疼李腾芳抹去的五十万两抚恤金,他心翼翼地猜测着朱由检的心思。
“免礼,赐座。”
普蒂落座后,太监又给普蒂奉上香茗,这才退到一边。
“下臣普蒂受我王陛下的委托,感谢上皇陛下在大城最危难的时刻,施以援手,让大城度过难关。”普蒂看不透朱由检,先出言感激,再慢慢搜寻朱由检脸上露出的蛛丝马迹。
“国师不用客气,大明出兵,乃是因为大明与大城双方约定在先。”朱由检要让普蒂明白,遵守约定,才可能成为大明真正的友邦,要是凭几句好话,就想在大明这里捞到好处,门都没有。
普蒂明白了,朱由检看重的是双方的约定,就像李腾芳所的那样,难道大明真的是特别注重信誉的国家?奥,对,大明以仁信立国,“信”自然占据及其重要的位置,他对大城与大明签订合约的事,就显得更加期待了,“上皇陛下,我王陛下派遣下臣出使大明,希望上皇陛下能接受大城为大明的藩属国。”
“藩属国?嗯,”朱由检波澜不惊,但脸上的疲惫更甚了,“朕相信大城对大明的忠心,具体事务,就由外交部的方逢年与国师去谈吧。”
“是,上皇陛下,”普蒂自然没指望朱由检会与他商谈具体的事务,但朱由检原则上接受了大城为藩属国,他的信心大增,便告辞了朱由检,离开乾清宫。
两天后,大明外交部长方逢年约见普蒂,因为副部长黄晓福出使西班牙未归,方逢年就亲自主管与大城签订合约的事。
“部长大人,普蒂这厢有礼了。”普蒂压制着心中的期待,尽量表现出平静的一面。
“欢迎国师再次来到大明,愿大明与大城的友谊,就像澜沧的江水,永远不息。”方逢年客套两句,双方进入谈判的正题。
大城要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双方没有矛盾,但方逢年不同意大明无偿为大城提供安全保障。
“部长大人,大明既然作为大城的宗主国,就有义务保障达成的安全,”普蒂有些不解,既然大明不能提供安全保障,那大城做为大明的藩属国,还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
“宗主与藩属,只是两国之间的关系,并不能保证大明要保障大城的安全,大明与大城,可以世代友好下去,但这是大明与大城之间的事,与其他国家,以及大城的内部,没有任何关系。”方逢年寸步不让。
“部长大人的意思,下官不太明白。”普蒂觉得,他被方逢年绕糊涂了。
“国师,你的意思,大城做为大明的藩属国,一旦外敌入侵,或者内部发生动乱,大明的士兵,就必须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而还,就是为了得到大城尊为宗主国?”方逢年已经拿到了朱由检设定的底线,宁可不要这个藩属国,也不能让藩属国养成习惯,只要几句口头支票,就可以向大明求得这样那样的利益,大明,必须为藩属国设定样板。
“部长大人言重了,如果大明的士兵为保卫大城而伤亡,大城一定会给予经济上的补偿。”普蒂也在思索两国之间新的关系,以前大城是大明的藩属国,但大城遭受东吁的入侵,大明并未出兵干预,双方有了合约保障之后,大明才向东吁出兵,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经济补偿?大明士兵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方逢年没有提出什么条件,他要先给普蒂洗脑,“国师,你觉得大明的士兵,是大城的雇佣兵吗?”
普蒂想想也是,大明比大城富裕得多,大明岂会看上大城那一补偿金?但他还不死心,“那大明能否保证,永远不对大城用兵?”他豁出去了,这是他的底线,也是他最大的担忧,现在东吁已灭,但十万明军还在大城的边界,只要大明不对大城用兵,那大城的安全,还有一定的保障。
第425章 第一份盟约()
“如果大城与大明友好相处,大明自然不会对大城用兵……如果大明要对大城用兵,十万明军就在大城的边界,现在就是最好的机会,”方逢年当然不会向大城做出承诺,傻子才会出卖国家的利益,“但谁都无法保证将来,比如东吁,曾经是太祖钦定的‘不征之国’,但东吁入侵大明、入侵大明的藩属国大城,难道大明还能任由东吁胡作非为?”
普蒂咀嚼了一会,“但是我大城是一个对大明友好的国家,绝对不会入侵大明。”
方逢年心,如果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