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海?”李春烨瞪大眼睛,他发现,琉球岛的东面与西面,是一样的蔚蓝色,“陛下,难道琉球的东面,也是大海?”

    “当然,候质你看,大明与琉球之间,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海,但是,如果大海仅仅在这儿,那大明的海外贸易,也只能是大明与琉球之间的贸易,以琉球的弹丸之地,这些贸易能抵得上大明一个府,就顶天了。”

    “陛下,大明的海外贸易,不是在南方吗?”

    “候质只是说对了一半,”朱由检先是用手指画出南方的贸易通道,基本上就是当年郑和航行的路线,“这一条贸易路线,早已存在,是西夷最近才开辟的,但是,汉人早就发现了,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只是因为朝廷不重视海外贸易,这才逐渐废止了。”

    “陛下,南海舰队将来开辟的就是这条贸易路线?”

    “嗯,郑芝龙在南洋行商多年,他知道这条贸易路线的巨大利润,以及对大明的重要性,”朱由检指着《大明疆域图》上沿途的口岸,“可是,候质看看,这条贸易路线,对大明来说非常狭窄,要是沿途出现一个稍微强大的国家,这条贸易路线就可能被掐断。”

    李春烨从厦门、广州开始,一路看下去,果然沿途的出口很少,也很狭窄,贸易路线很容易被别人拦腰斩断,“陛下,这些岛屿,大明有办法去除吗?”

第351章 第二条贸易路线() 
“暂时没有办法,”朱由检也曾想过,用火药炸毁这些岛屿,破坏环境不说,那需要多少火药,才能将岛屿连根除掉?“但是,大明还有一条贸易路线。●⌒頂點小說,”

    “还有一条?”李春烨在《大明疆域图》上到处寻找,可惜,图上并没有标出来,“陛下是说,这琉球岛东面?”

    “这次候质说对了,”朱由检心说李春烨年龄不小,脑子还不糊涂,国防院院长还能当几年,“还有一条贸易通道,就在琉球岛的东面,在这一片巨大的海洋中。”

    李春烨的目光被引向琉球以东,哪里果然更加广阔,“陛下,这一条贸易路线,到底会通向何方?”

    “如果一直向东,会到达一个叫做美洲的大陆,它和我们生活的亚洲一样,也是一块巨大的陆地,”朱由检的思绪,已经去了那块令人向往的神秘之地,“越过这块大陆,就是我们常说的西夷。”

    这么远的路径,李春烨当然不知道,他此生恐怕也没时间沿着这条路走一遭了,“陛下,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这两条路线,才会交会到一起?”

    “候质说得不错,”朱由露出赞赏的眼神,看来‘地球是圆的’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了,“候质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问题?”李春烨重新在琉球以东搜寻,实在没什么发现,“陛下是说,这片大海过于宽阔,附近没有陆地和岛屿,舰船难以在这里航行?”

    “不!”朱由检摇头,“这个问题将来自会有人解决,这不是大明一家的贸易路线。”

    “一家?”李春烨的目光重新来到琉球,他忽然目露精光,肩膀也是晃动了一下:“陛下,可是琉球阻挡在这条路线上?”

    “候质果然观察细致!”朱由检见李春烨终于找到症疾所在,顿时如释重负,“候质应该已经看到,大明向东的海上路线,完全被琉球群岛阻挡,虽然这些岛屿中间也有一些通道,但这些通道过于狭窄,要是我们的敌人在此伏下一支军队,或者像嘉靖年间那样,出现一些海盗,这条贸易路线就会全部内封死。”

    “那陛下的意思是……”李春烨有一些想法,却没有说出来。

    “哈哈,候质应该明白朕的意思。”朱由检打个哈哈,“我们再回到原来的问题,候质现在明白,朕为什么要在台湾立省了?”

    “陛下,未来的台湾省,也包括琉球吗?”

    “当然,只有大明掌控了琉球,这条贸易路线才是安全的。”

    李春烨眯起眼睛,上下眼睑的距离大大缩小,但精光还是外露出来,好久,他才发出声音:“陛下,琉球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要是陛下贸然兴兵,朝廷内的阻力……”

    “此一时,彼一时,”朱由检最是痛恨那些动不动就拿祖宗之法说事的人,但大明朝廷偏偏有许多这样的言官,“太祖年间定下了府兵制,到现在不是一样走不通了吗?”

    李春烨知道朱由检的性子,他要完成的事,一定会完成,无论用什么方法与手段,“陛下是在为大明谋发展,可朝廷有许多人不理解陛下的做法。”

    任何一个思想超前的人,都是孤独的,朱由检也不例外,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这辈子恐怕都没有真正的同志了,“候质,除了征讨,还有一个法子,也可以让琉球归于大明。”

    “什么法子?”

    “就是琉球主动要求归顺大明。”

    “陛下,这恐怕不易吧?琉球已经多年没有来大明朝贡了,”李春烨对于琉球主动归顺,没报多大希望,“再说了,琉球独立,国王至高无上,要是归顺大明,至多能封个国公,两相比较,琉球王怕是不愿归顺大明。”

    “这事不用急在一时,静待时变吧,现在要了解琉球的政局情况,既然他们不来朝贡,我们倒可派人过去,不拘使者商贾学者僧人,一定要将他们的情况带回来。”

    “陛下,琉球与大明之间,隔着大海,必须要南海舰队才能渡人过去。”李春烨说完,又觉得不对,琉球以东,那才是真正的大海。

    “不,南海舰队的目标是南洋,现在南洋情况复杂,不要让他们心有杂念。”

    “可是,隔着这么宽阔的水域……大明在这儿又没有商船……”

    “我们不是还有北海舰队吗?”

    “北海舰队?”李春烨眼前一亮,他怎么将北海舰队忘了?难道朱由检组建这两支舰队,就是为了大明的这两条贸易路线?

    “对,北海舰队,他们自从北伐战争之后,到现在还没有具体的任务,只是在附近找找母港,现在是让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陛下,南洋战争恐怕没有结束,难道北海舰队又要出征?”李春烨最担心的,就是大明陷于两线作战。

    “建功立业不一定需要战争,反正北海舰队闲着也是闲着,就让他们去琉球宣扬大明的国威也好,免得琉球忘了我们大明。”朱由检继续说道:“顺便在琉球看看,哪儿有优良的港口。”

    “陛下,臣明白了。”李春烨向朱由检投去敬佩的目光,为什么他总是能比别人看得远?不仅自己,朝中恐怕没人能跟得上他的思维。

    “现在只是做些准备,主要是收集琉球的讯息,将来再说琉球的事,”朱由检重新回到台湾问题上来,“朕原本预备,台湾省首府设在南部的大员,那儿是重要的贸易港口,民智初步得到开化,现在有了琉球,首府必须放在北方,这样台湾才能辐射到整个琉球,候质说说,这台湾的首府,到底是放在淡水,还是放在基隆?”

    “陛下,老臣主管军事,这民政上的事情,还是问问总理吧!”

    “奥,也是,”朱由检笑笑,这是他自己立的规矩,民政、司法、军事三院,相互独立,又相互牵制,“那候质说说,郑芝龙要求向台湾派驻陆军,候质怎么看?”

    “陛下,郑芝龙的建议,臣认为可行,而且也是必须的。”

    “那候质说说,到底是怎么可行法?又怎么是必须的?”

    “陛下,南海舰队的目标,应该是南洋,而不是靠近大明陆地的台湾,”李春烨一直在看着朱由检的脸色,“荷兰、西班牙虽然被逐出#台湾,但南洋还有他们的舰船,实际上,他们的主要势力还是在南洋,南海舰队必须随时做好与西夷决战的准备。”

    “所以,郑芝龙#根本无法将精力放在台湾的驻守上,包括稳定台湾的局势?”

    “应该是这样。”

    “那你再说说,陆军驻扎台湾,为什么是可行?”

    “这是郑芝龙的问题,”李春烨小心地说:“他鉴于以前的身份,不欲陛下怀疑他拥兵自重,所以才向朝廷请求,又是向台湾派出文官,又是向台湾派驻陆军,他这是要将台湾,完整地奉送给朝廷。”

    “哈哈,这个郑芝龙,”朱由检笑问李春烨:“候质,你说,将来郑芝龙羽翼丰满,会不会在南洋拥兵自重?”

    “这个……”李春烨呆呆的看着朱由检,他不明白朱由检的心思,也许自己的无意识一句话,就能剥夺朱由检对郑芝龙的信任,可万一自己看错了呢?南海舰队现在在台湾可是顺风顺水,要是换了舰队司令,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陛下,老臣实在说不准。”

    “哈哈,候质也学会了滑头,”朱由检像是李春烨肚里的蛔虫,“如果候质认为郑芝龙可能拥兵自重,就会让朕怀疑郑芝龙,如果候质说郑芝龙不会拥兵自重,万一将来郑芝龙拥兵自重了,那就是候质的过错,至少今天的候质,是判断错了。”

    “陛下……”李春烨一时语塞。

    “朕用人,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如果不能充分信任他,朕绝不会让他拥有这么多的兵权,”朱由检轻轻呷了口香茗,“如果不能充分相信在外的将军们,他们打仗的时候,就会受到掣肘,战场瞬息万变,将军们必须根据战场上出现的情况,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朕要是只是一个……胜利。”

    是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具有明君的豪气,但李春烨还有些不明白:“陛下,万一要是将领们拥兵自重……”

    “朕不是要怀疑将领们拥兵自重,朕是不让他们有拥兵自重的机会……这样最好,在朕来说,不用疑神疑鬼,时时刻刻堤防着这些为大明立功的将军,在这些将军来说,他们没有拥兵自重的机会,也就不会往错误的道路上行走,给自己,给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陛下……”李春烨还是有些不信,朱由检思路,值得自己钦佩,但这样的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比蜀道还难。

    “候质不信吗?”朱由检轻笑,要是他信了,那就是盲从了,“如果郑芝龙打下南洋,他在南洋拥兵自重,要海军有海军,要地盘有地盘,要人口有人口,朕还真的拿他没办法。”

    “陛下,所以大明一直禁海,不仅是为了防范海外的汉人威胁朝廷,其实海外汉人,与陆上汉人相比较,数量可以忽略不计,怎么可能威胁到朝廷的稳固?说到底,还是怕海军将领拥兵自重,就是成祖年间有了庞大的舰队,首领郑和却是个宦官。”

    “也就说,如果将郑芝龙换成别人,还是可能拥兵自重?”

第352章 真的不够杀() 
“是呀,陛下,人心隔肚皮,一旦有了机会,谁也保不准……”

    “所以,必须建立机制,不让将军们有拥兵自重的机会。”

    “陛下,这是最难做到的事,比如这南海舰队,要是将来拥兵自重……臣只是打个比方……”李春烨担心朱由检误会,赶紧做出解释。

    “候质,你我君臣之间,不消如此,我们只是在探讨防备将领们拥兵自重的机制,”朱由检摆摆手,他不需要李春烨解释,“这个南海舰队,朕不会让它一枝独秀,万一出现什么问题,朕不是还有北海舰队吗?”

    “陛下是用制衡的方法?”

    “差不多是这样,”朱由检点点头,“一旦南海舰队控制了南洋,那时朕就会将南海舰队一分为二,无论谁是舰队司令,他都没有绝对优势的实力,来挑战大明的整个海军,更不用说是挑战整个大明了,那时,还有谁敢拥兵自重吗?”

    “陛下,臣明白了。”李春烨双手抱拳,向朱由检行了一礼,这是他发自内心的钦佩,朱由检治军,那时没得说,绝对是天才,要是他理政的能力得以提高,就有可能成为千古大帝了。

    “其实,治军与理政,道理是一样的,只是具体的方法不同而已,”朱由检一时兴奋,不免要卖弄一下,“与其疑神疑鬼,患得患失,不如从源头堵死,断绝大臣们的奢望。”

    “陛下……”李春烨马上就想到军事改革的事,施凤来打头,在朝廷反对改革方案,结果朱由检通过查贪墨的事,釜底抽薪,将施凤来斩了,军事改革的方案,也就顺利在朝堂获得通过。

    “比如大臣们贪墨的事,这可是汉人的传统,延续了数千年,屡禁不绝,当年太祖用剥皮抽肠的方法,尚且不能治贪。”

    “陛下,目前朝堂之上,已经没有贪墨了。”说到贪墨,这是李春烨在朝政方面唯一钦佩朱由检的地方。

    “没有贪墨怕是不可能的,但肯定比前几年,比其它的朝代好多了,”朱由检自信满满,“候质说说,朕是怎么治贪的?”

    “陛下让大臣们在《廉政文书》上签字、宣誓。”

    “这只是从道德的层面,在整个士林树立‘廉洁为荣、贪墨为耻’的社会风范,在白花花的银子面前,谁还记得曾经在《廉政文书》上签过字、宣过誓?”朱由检摇头,“真正让官员们止贪的,还是‘连带责任制’。”

    “就是让他们的上级监督他?”李春烨似乎明白了朱由检的意思。

    “对,朕只长着一双眼睛,两支耳朵,官员们贪墨了,朕不一定看得见听得到,但他们的上级,应该能看得见或者听得到,所以,朕让他们的上级监督他们。”

    “陛下,现在真的没有了万历、天启年间贪墨成风的现象了。”

    “没有一种方法是永远奏效的,今后还会有其它的方法,”朱由检心说,现在知道改革的重要性了吧,只有改革,大明才有新生的希望,“当然,仅有这种方法是不够的,所以才有了《反弹律》,时刻悬在官员们的头上,另外,大明官员的俸禄,也是实在太低了,要适当增加一些。”

    “陛下要给官员增加俸禄吗?”

    “现在还不行,候质暂时不要对外宣扬,朝廷的财政收入还不足以大幅度提高官员的俸禄,”朱由检想了想,“这也是朕为什么要发展工商业、开增工商税的重要原因,如果朝廷的赋税收入足够高,就可以给官员么增加俸禄了。”

    “官员们的俸禄提高了,又可以减少贪墨行为的发生,陛下,臣明白了。”原来朱由检看似不理政,其实,他一直在下一盘大琪,解决了大明几乎不能解决的难题,李春烨拜倒在朱由检的面前,“陛下为了大明,一直呕心沥血,可笑大臣们,包括老臣在内,一直认为陛下不喜欢繁琐的朝政,老臣知错了。”

    “候质不须如此,起来吧,我们还是谈谈台湾问题吧。”朱由检也是感慨万分,自己为了大明,真所谓呕心沥血,没有朋友,孤独拼搏,连临幸宫女的时间都没有,奥,不是没有时间,是没有过心理关,“台湾必须驻扎陆军,候质看,调哪一支军队为好?”

    “陛下,台湾的汉人与土著,操闽南语居多,而且,福建已经整编了第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三个军,军队比较富余。”李春烨重新落座,他看向朱由检的目光,就更厚重了些。

    “那就从福建调派军队过去,”朱由检顿了一会,“也不用太多,台湾还有南海舰队的基地,一个师足矣。”

    “是,陛下,臣回去之后,立即调派福建军队入台,”李春烨拱手受命,“还有一事,郑芝龙说,南海舰队灭了台湾的土著大肚王国。”

    “候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陛下,依臣看,灭了也就灭了,台湾属于大明,绝对不能出现一个独立的王国。”

    “候质说得是,属于我的东西,先要保护好,”朱由检十分赞同李春烨的观念,但他比李春烨看得更远,“如果任由大肚王国存在,迟早它会落入西夷之手,到时候大明又要从西夷的手里夺取。”

    “陛下……”这是什么理由?李春烨不解,反正西夷的海军,又不是大明的对手。

    “在台湾战斗,大明占据地理上的优势,补给线非常短,获胜应该没有问题,问题是战后,”朱由检目视李春烨,“候质,大明现在根本无法消灭西夷,更无力在西夷的家门口打败他们。”

    “陛下是说,西夷失去在台湾的据点,还会调派海军,与大明决战?”

    “应该是这样。”

    “陛下,即使西夷的海军再次来到台湾,恐怕也难以击败大明的海军吧?”

    “在台湾,西夷应该难以击败大明,哪怕他们联合起来,可是,南海舰队不会永远在台湾盘旋,南海舰队迟早会进入南洋,还会进印度洋,甚至去西夷,在西夷的家门口,南海舰队还能打得赢西夷的联军吗?”

    “陛下的意思是……”李春烨也曾想过这个问题,但他没想得这么长远,也不知道南海舰队的长远目标。

    “其实,大明不需要打败西夷的联军,既然西夷有许多国家,他们之间必然有矛盾,也会有战争。”

    “陛下是说,要分化他们?”

    “对,就是分化他们,拉一个打一个,这样大明才不用面对西夷的联军,而且,我们的朋友,也会给我们提供其它西夷国家的状况与弱点。”

    “陛下臣有些明白了。”

    朱由检微微一笑,这李春烨,倒是挺谦虚的,“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比如台湾,既然是我们的,就不用丝毫含糊,让西夷早些认识到这一点,也省得与他们在这些问题上结下仇恨,破坏双方的合作关系。”

    “陛下是要与西夷合作了?”

    “既然大明暂时不能征服所有的西夷,那合作就是难免的,即使不是为了贸易,也必须合作,大明不能与所有的西夷都成为敌人。”

    “陛下准备与哪些西夷合作?”

    “候质收到郑芝龙的军报,必定仔细看过了,这份军报上,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李春烨大惊,他迅速将军报的内容,在脑海里过了一遍,“陛下,有什么问题?老臣怎么没看出来?”

    “候质,郑芝龙俘获了多少荷兰人?”

    “军报上说,有五百九十六人,包括荷兰的商人。”

    “不错,西夷与大明不一样,他们一旦打不过,就会向对手投降,指挥官不会受到责罚,最多被剥夺指挥权。”

    “奥?原来西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