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就受到孙氏的抚慰和拉笼,所以,会稽士人在孙氏集团中其实是受到排挤与压制的,如虞翻这样代表性的人物,却仅仅官任骑都尉,由此便可见。
而会稽因其地处东南,远离北面合肥和西面荆州的两个开拓方向,便是因此,在每一次的开疆拓土中,会稽士人所获得的利益都远远少于其他两个士人集团,所以,会稽士人在对孙氏的对外扩张政策上,显得并不十分的热衷。相反,他们则更加倾向于平定自身势力内的山越人,显然这样更有利于他们获得实际性的利益。
三方士人集团都发表过了看法,现下该轮到孙权拍板决定了,其实结果已经很明显,淮泗集团和吴郡集团两个支柱力量都赞成黄盖的出兵方案,至于实力弱小的会稽集团的意见则可忽略不计。
于是,孙权腾的站起,奋然道:“刘备背信弃义,关羽欺人太甚,如今我江东已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孤已决定,尽起倾国之兵赴荆州与关羽决一死战”
八月末,东吴的大军集结完毕,上千艘战舰由建业而出,孙权亲率八万大军赶赴柴桑。
此时,关羽的大军正在攻打沙羡,当听闻孙权自率八万大军,上千战舰组成的庞大水军逆江西进时,正当盛头的关羽也为之一惊,他很果断的放弃了对沙羡的张攻,率军退回了陆口。
而当方绍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小吃了一惊,遂是星夜由巴丘赶往了陆口去见关羽。
见着关羽之后,方绍开门见山的问道:“关将军,听说孙权已起倾国之兵而来,不知你有何打算?”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纵是孙权亲来又如何。”关羽对孙权表现的十分不屑,不过,他的不屑态度,却与将兵马撤回陆口的实际行动不太相符。
方绍神色肃然的说道:“关将军,眼下的形势可是与开战之初已大不相同,如今东吴集结在柴桑一线的兵力已有十余万人,这差不多应该是孙权全部的家当了,他这回可是来拼命的,而咱们在荆州的兵马加起来也不足六万,还得留至少两万防备襄阳方面的曹军。以四万对十万,关将军,这兵力上的对比是否也太悬殊了一些。”
关羽沉默了片刻,道:“兵力上虽有悬殊,不过我有上游之险,又有神威炮之利,未必不能一战。”
关羽还在嘴硬,但显然口气上已经有点虚了。
方绍遂道:“神威炮虽利,但先前之胜也是胜在突然性,如今吴人若是用强弓硬弩压制,则神威炮的威力必然大打折扣。至于上游之险,大江之上,风向只需稍有变化,上游之势便可轻易被抵消。关将军,这已经不是一场关系到荆州一地的战争,而是事关到刘孙两家存亡的决战,谁都输不起的。到了这个时候,依绍之见,还是向益州救援吧。”
方绍很清楚,关羽之所以能取得一连串的大胜,就是胜在有神威炮这个利器,但这玩意儿是他发明的,他当然也知道破解之道。交战之时,吴人只需依仗强攻硬弩,在神威炮的射程之外,远距离进行压制,更用海量的艨冲舰,凭着数量上的优势强行突击,自然便可化解荆州军的优势。
而且,方绍之所以发明神威炮,并不是就想用其来打遍天下,仅仅是想教训一下东吴而已,但他却没有料到,荆州的失败,反而促使了东吴内部的同仇敌忾,进而引发了这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
关羽也并非不知道孙权此来的厉害,他只是碍于正处在得胜的风头之上,没个好台阶下而已,这时方绍给他搭好了梯子,他便也就顺势下梯,道:“既然如此,那你就速拟一道书信,连夜送往成都给兄长吧。”
方绍说服了关羽,心中总算松了口气,遂是赶紧修书,连夜派人入川。
十天之后,那封加急的快报便放在了刘备的案几上,当拆开这封求援信看过之后,刘备的同样感到无比的震惊,于是他连夜召集了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入府,商议应对这般大事。
州府中,重臣皆已齐集。
刘备环视众人,面色凝重的说道:“诸位,荆州一战,云长他们的确取得了极大的战果,只是我们却似乎抵估了孙权的野心,眼下云长来报,孙权已率十万大军亲临柴桑,情势紧急,诸位有什么看法?”
庞统不以为然道:“以主公今日之势,何必再畏惧孙权,依统之见,主公何妨调整一下战略,尽起益州之兵东进荆州与那孙权决战,待得胜之后,顺势东下吞并东吴,到时与那曹操两分天下,再徐图中原也未尝不可。”
庞统这人的战略观倒是极为灵活,眨眼之间给刘备又拟了一条先灭吴,再灭曹的新战略。
而法正却道:“东吴先前之败,只是败在轻敌之上,如今以倾国之兵而来,就算主公尽起益州之兵也未必能胜。况且就算胜了,到时引兵东下时,万里长江,运输补给线何等漫长,曹操随便在哪一个节点上用兵,我军都有被切断后路的威胁。所以,正以为,现在还不是与孙权彻底翻脸的时候,当趁着得胜之势,派人与孙权重修于好,而主公的大战略,还应该放在先取汉中,再北取雍凉上来。”
两位信赖的谋士各执一词,一时间刘备也拿不定主意了,遂将目光投向诸葛亮,道:“孔明军师,你的意见呢?”
诸葛亮轻摇羽扇,淡淡笑道:“士元言之有理,孝直所言也不差,依亮之见,主公何不两者相较取其中呢。”
第三卷 争雄 第一百九十章 另有图谋的决战
诸葛亮没站在庞统那边,但也没站在法正这边,而是打了个折中。
刘备便道:“怎么个取其中?”
诸葛亮遥指东面,道:“诚如孝直所言,孙权此番起倾国之兵攻荆州,无非是偷鸡不成恼羞成怒,主公若以两州之兵与之拼个你死我活,最后得利的只能是曹操。但如士元之言,东吴大兵压境,主公若不尽起益州之兵东援,只恐云长他们难以抵挡,倘若荆州有失,那主公跨有荆益,北取雍凉之策,岂不前功尽弃。”
诸葛亮这话说的明白,在取中原的大方略,他还是坚持着原有的隆中之策,至于庞统一时兴起的所谓“两分天下”,诸葛亮并没有当回事。
刘备微微点头,道:“依军师之见,还是我亲率大军东援荆州,可是形势到了这般地步,我虽不想拼个鱼死网破,但孙权却未必,只怕不让曹操渔利也难啊。”
诸葛亮呵呵一笑,道:“主公莫非忘了中正临行前分析的话了么?”
刘备神色一怔,显然是给忘了。
诸葛亮便缓缓道:“其实主公率大军去往荆州,所要做的只是据守险要,避而不战,与孙权僵峙不战便是。只要拖得数月,曹操平定河北叛乱之后,必然会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南下。益州方面,北有张鲁阻挡,西有凉州马超未定,曹操无法攻打。至于南郡方面,曹操水军无能,自然也不敢轻举妄动。况且荆州乃交战之地,就算曹操有异动,主公也可从前线从容速调兵马支援。所以,曹操唯一的机会,便是趁机由合肥而出,趁着孙权大军去国千里之机,南攻庐江郡,进而强渡长江,直取建业。”
诸葛亮一席话,却将曹操将来用兵之势分析的一清二楚,只将刘备听得连连点头,以示叹服。
这个时候,庞统便有点坐不住了,却不想让诸葛亮一人抢去了风头,抢着道:“建业一失,孙权便被断了根基,所以他一旦听闻曹操南下的消息,必然会不顾一切的主动向主公求和。到时候主公就可坐地起价,不但可将借荆州这笔债一笔勾销,还可以逼迫孙权割让汉昌和南江夏郡,如此一来,则整个南荆州尽为主公所有,东线便从此可高枕无忧矣。”
听罢庞统一番话,刘备决心便定了七分,道:“如此说来,士元你还是赞成原先的北取雍凉的大方略了?”
诸葛亮能分析出来的前景,庞统自然也能推断得出,先前那一通所谓的“两分天下”之计,不过是他兴之所致,大胆而言罢了。
当下庞统便嘿嘿一笑,道:“从东到西全据长江,保得半壁江山自然是万无一失,但数千里的长江防线,又需处处分兵驻守,如此,反而不利于集中兵力北伐,统方才也只是随口说说罢了,这北攻雍凉的战略,岂是能轻易变更的。”
总体而言,庞统与诸葛亮的战略还是一致的,接下来能否顺利和谐的出兵,那就要看法正的态度了。
“孝直,看来此番是不得不出兵荆州了,不知孝直以为如何?”
刘备用这样的语句组合来问法正,那显然是先告诉你,无论你法正赞不赞成,这一次我刘备都是非出兵不可的。
此刻,法正所代表又不仅仅是东州士人,而是相对于荆州士人的益州集团的利益。先前虽然有黄忠所率领的一支益州兵出征荆州,但毕竟人数有限,而且还是去争功去了。而眼下刘备却是要尽起益州之兵,这最起码也有七八万之众,这一次无疑将牵动更多人的利益,法正不得不多做考虑。
法正在沉思了良久之后,方才开口道:“若以大局为重,主公尽起益州兵东征也未尝不可,只是正以为,自番出兵的前提,只能是以逼和孙权为目的,万不能把将士们的血浪费在与吴人拼杀之中,这些将士们即使要战死,也当战死在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的沙场上。”
法正的态度也明朗了,那就是他赞成出兵,但条件就是虚张声势可以,但却不能真的拿他们益州儿郎的命去为荆州血拼。
法正此言一出,众人便都定下了心,刘备遂道:“孝直之言与两位军师之计不谋而合,我自然会牢记。既然诸位都赞成出兵,那么事不宜迟,从今天起就动员全州吧,十日之后,我自当亲率大军东征。”
十天之后,刘备的大军如期出发,这是一支以法正、庞统为谋主,以张任、费观、刘封为将,八万之众的大军。这同样也是刘备有生以来所指挥的,规模最为庞大的军队,打拼了十几年,刘备终于也能享受一下欣赏自己军队遮天蔽日而行的快感了。
而刘备东征的这支军队,无论是将领还是士兵,基本都是以益州人氏为主,至于诸葛亮、张飞、魏延等亲信将领,以及众多的荆州藉文武,则多被留在了益州镇守,显然,刘备对于那些益州士人并不十分信任,自己远征在外,家里还是要做好必要的部署的。
十月初,刘备的东征大军浩浩荡荡的抵达荆州,一时间,荆襄震动。
刘备令刘封率一万人马驻守江陵,加强对襄阳方面曹军的防御,自率七万大军沿江而下进抵陆口,并令关羽军前驻夏口,与刘备主力分据长江两岸。
而东吴方面,孙权留两万人守柴桑,自率五万兵马驻沙羡,以程普为前敌左都督,率原有三万余西线军团守樊口。于是,双方总共近二十余万兵马,便在夏口以东的长江两岸形成了对峙之势。
在解除了南三郡之危后,黄忠的那支先遣益州军也归入了陆口刘备主力兵团,方绍自然也随之转往了陆口。
当天,刘备在军中设下便宴,表彰了黄忠等人的功绩,而在宴后,刘备特意示意方绍留下,单独会见了这位他最信任的年轻谋士。
“中正啊,正番我军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你是功不可没,嗯,看来你果然没有辜负我对你的期望。”
这几句话是刘备拍着方绍的肩膀说的,以方绍的洞察力,自然听得出这话是出自真心的。
不过,方绍却不敢居功,反而自责道:“湘水一战,让吕蒙那一万人马逃走,正是绍之失算,主公不责怪便是,绍岂敢居功。”
刘备呵呵一笑,道:“走脱了区区一个吕蒙,于大局无关痛痒也,不值得一提。只是如今我与孙权几十万兵马相拒于长江,这接下来的对敌之策,不知中正你有何看法。”
刘备这才真正的转入正题,方绍便道:“绍不敢瞒着主公,其实孙权竟然会起倾国之兵前来争夺荆州,这一点确实稍有些出乎绍之前的预料。如今两家若以死相拼,最后得利的只能是曹操,这与主公兴复汉室的大业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绍以为,既然我们已经收取了巴丘、陆口等要害,荆州东面的防御已得到巩固,那不妨见好就收,在适当的机会与吴人进行和谈,双方重结旧好。”
听罢方绍一番陈词,刘备不禁哈哈大笑。
方绍先是一怔,接着也笑了,道:“主公,若是绍猜的不错,是否孔明军师等给主公的进言,也是与东吴谈和。”
刘备饮了一口茶,信然道:“智谋之士,果然都是所见略同。不错,我此番率军前来,虽然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却是想逼和孙权,只不过,眼下却在等一个关键的时机。”
方绍面露不解,道:“不知主公要等什么样一个关键的时机?”
刘备抚须而笑,道:“要说这个时机,中正你早先就推算过,莫非你自己却不记得了么。”
方绍又是一阵茫然,脑袋飞快的转动着,猛然间想起了那桩事,忙道:“主公所指,莫非是曹操南攻江东之事?”
刘备便是将诸葛亮等人之前的分析说了一遍,方绍听罢之后,这几天来不安的心方才渐渐落下,诸葛亮远在益州,却能半东面之事分析得如此深远,此等超群的大局观实在是难能可贵。
既然刘备也暗地里打着与东吴讲和的打算,方绍心中一桩担忧却才放下,遂将孙尚香之事说与了刘备,当然,他绝不可能说孙尚香是为了自己才跑到巴丘的,只编说这位大小姐是出外游玩,偶然情况下才不幸被俘。
刘备倒也没太在觉得意外,只道:“既然这位孙小姐在我们手中,那正好也可作为将来与孙权和谈的一枚筹码,你既与她是旧识,那便好好照着她吧,别让人家说我刘备欺负一个女人。”
有刘备这句话,方绍一颗悬着的心却才彻底放下。
而在下游沙羡城中,当孙瑜向他的堂弟告知孙尚香之事时,孙权却是大吃一惊,急道:“小妹怎么就落到刘备手里去了,这般大事,你为何不早报与我知晓?”
面对孙权的惊怒,孙瑜无奈道:“当时小妹是偷跑出来玩,我本打算第二天便送她回建业,谁知当天关羽军就杀到,乱军之中,方才没能及时将小妹救走。其实我很早就想把这事报与仲谋你了,只是怕影响了你做决断,所以才一直没敢说。”
“这个丫头,就是你们把她宠坏了,现下终于闯下了弥天大祸”孙权一屁股跌坐下去,万分恼火的抱怨着。
孙瑜小心翼翼道:“仲谋,如今小妹已经在刘备手上,咱们接下来的用兵,是不是该稍有顾忌了,万一若是小妹有个闪失话,那……”
孙瑜话未说完,孙权却是猛一拍案,冷冷道:“国之大事,岂能为她一个女流所拖累,这都是她自己闯下的祸,若是有所不测,那也是她自作自受,就当她为孙家的基业牺牲便是了。”
第三卷 争雄 第一百九十一章 信念
豫州,谯县。
这里是曹氏与夏侯氏的故里,同样也是豫州刺史部所在,七天之前,曹操率领着他的八万大军,以拜祭祖先为名进驻谯县。
所谓衣锦还乡,荣光无限,曹氏祖先的坟头,这个时候,八成正在冒着缕缕青烟。
似乎这只是一次出于个人私念的还乡之行,然而,事实却并不那么简单。
在谯县东南的中军大帐中,曹操负手而立,面色冷肃的注视着屏上那巨幅地图,他的目光集中在了江夏一带,显然,那里正在发生的一场孙刘大战,让他心中已有了谋种盘算。
“丞相,荀尚书到了。”侍从小心翼翼的禀报。
曹操的目光并未从地图上离开,只是微微挥手,道:“请他进来见孤吧。”
如今曹操平定了河北叛乱,接着又引军南下至谯县,同时又令留守许都的荀彧前来谯县劳军。
过不多时,面带憔悴的荀彧轻步走入帐中,拱手道:“彧见过丞相,咳咳———”
看他那表情,似乎是身患有疾病,说话之间,气息不畅,忍不住咳了起来。
曹操这才将头转过来,见荀彧这副模样,便温言道:“文若看来是路途劳累了,快坐下说话吧。”
荀彧并未移动,直到曹操先坐下时,他才跟着跪坐于下首。
曹操道:“文若啊,你留守许都,替孤代署朝中诸般琐事,这么多年也辛苦你了,现下你身子既然不好,朝中之事就暂时交给其他人去做吧,你就留在孤身边好好养养身子,孤也正好有不少大事需要你的谋划。”
曹操这话听起来是为荀彧着想,但荀彧方才明白,原来曹操此番招他来许都的真正意图,是想趁机将他调离许都,把他留在曹操身边。
荀彧心中隐约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但他仍毫不犹豫道:“多谢丞相关怀,丞相但有委任,彧自当遵从便是。”
荀彧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这让曹操很满意,他接着又道:“如今刘备与孙权正在江夏大战,孙权主力皆在西面,孤想趁着建业空虚之际,举兵南下,不知文若你以为如何?”
荀彧沉吟半晌,道:“孙刘反目之事,彧也有所听闻,只是两家虽陈兵与江夏,但一直都只是僵持对峙,未见真正开战,想来还是担心被丞相坐收渔利。依彧之见,丞相不妨再多等些时日,待孙刘两家彻底开战,彼此间杀个两败俱伤,再没有复合可能之时,丞相再视情况出兵不迟。”
曹操此番率军南下谯县,就是想打着祭祖的幌子,伺机从由豫州转入合肥,再由合肥出兵江东。他已经走出这第一步,显然已是胸有成竹,而荀彧的建议,显然不太合他的心意。
“孙权这小儿,屡犯合肥,孤早就想收拾他了,如今他倾国之兵西去,吴会空虚,岂不正是孤用兵的好机会。孤正好先灭东吴,再灭刘备,则天下可一统也。”
曹操说得是豪情万丈,而荀彧却忧心忡忡道:“丞相,孙权敢尽起江东之兵去与刘备争荆州,正是趁着丞相大军在北方的间隙,如果丞相在这个时候南下,那孙权迫于东线威胁,必然会与刘备讲和,回师东救建业。到时孙刘两家重归于好,而孙权的大军已回,只怕丞相仍会无功而返呀。”
曹操冷笑一声,道:“文若你是多虑了,刘备那人孤最清楚不过了,此人当初寄于孙权篱下,必是受尽了窝囊气,如今在荆州大败孙权,正是痛快报仇的时候,若是听闻孤举兵南攻,他非但不会与孙权讲和,只会东进,与抢着瓜分江东之地。”
遥想当年,曹操对自己可是言听计从,可是从赤壁之战时起,曹操对荀彧的谏言就不再那么听得进去了,荀彧知道,如今曹操已是打定了主意,自己再多说也是无用。
于是,他只好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