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袁氏枭雄-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神情稍缓,回头对张牛犊说:“牛犊不必多想,马忠等人乃死有余辜!”

    见孙策犹不肯放过马忠等人,张牛犊心下大急,当下奋力一挣,竟然就挣脱了身上的麻绳,又反手夺下其中一个亲兵的环首刀。

    看到张牛犊夺了刀,程普、韩当两位老将便赶紧护在孙策面前。

    程普更是反应神速,因为他既有孙坚被刘表军射杀的血腥回忆,又有孙策中伏险些被袁军射杀的痛苦记忆,又一直怀疑张牛犊是诈降,所以第一时间就护在了孙策面前,需知,此时的孙策箭疮未愈,未必就是张牛犊的对手。

    只不过,让程普意外的是,张牛犊夺了刀之后,并没有上前来杀孙策,而是反手将环首刀架上了自己脖子,这厮竟然要自杀?

    看到张牛犊把刀架到自己的脖子上,孙策急道:“牛犊,你要做什么?”

    张牛犊却真的已经存了死志,他原本就很为难,不知道该复归袁氏还是应该留在孙策麾下,这会让马忠这么一闹,就立刻萌生了死志。

    也罢,既然无以为报,那就拿这条命来报答吧。

    至于老母,在来之前,张牛犊就已经有了妥善的安排。

    张牛犊拿刀架住脖子,哽咽着对孙策说:“将军,牛犊不过是袁氏帐下一司马,何德何能,先蒙你赠以先翁遗甲,又礼遇至此?今日将军又要因我而斩杀大将,牛犊于心何安?牛犊虽死不足惜,唯愿将军能放过马忠将军还有诸位军士。”

    孙策急道:“牛犊你把刀放下,我杀马忠却不是因为你的缘故。”

    张牛犊却不理会孙策,又回头从程普、韩当众将脸上逐一扫过,大笑着说道:“程老将军,韩老将军,还有各位将军,我知道你们早想杀了我张牛犊,拿我人头祭奠黄老将军,我人头在此,你们……这就拿去吧!”

    最后一个吧字说完,张牛犊毫不犹豫的拿刀用力一抹。

    下一霎那,张牛犊的右颈上便一下绽开了一道大口子,殷红的血液,顿时间便如利箭一般飙出来。

    “牛犊!”孙策瞠目结舌,这下却有些出乎他的预料。

    周瑜也是同样的目瞪口呆,他完全没有料到会出这事。

    孙策回头,跟周瑜交换了一记眼神,周瑜暗暗的点头。

    张牛犊引刀自刎,这个有些出乎周瑜的意料,不过话说回来,张牛犊这一自杀,效果却是更加的好了。

    当下孙策暴怒道:“贾华!”

    贾华按着刀上前,应道:“主公?”

    孙策手指着马忠以及一众青州兵,喝道:“拖下去,马忠杖两百,再贬为什长,令其戴罪立功,其余杖八十,统统贬为辅卒!”

107。第107章 诱惑() 
当天晚上,一封箭书就射上了居巢南关。

    巡夜的哨卒捡到后呈给纪灵,纪灵赶紧又送来袁否行辕。

    袁否手拿箭书,问纪灵道:“老将军,这个是从哪来的?”

    纪灵答道:“是片刻之前,有人从城外射上南关城楼的。”

    袁否皱了皱眉,从箭杆上取下帛书,然后展开,然而,袁否只看了廖廖数行便立刻脸色大变,纪灵还有刘晔的心便立刻悬起来。

    袁否匆匆看完,又一声不吭的将帛书递给刘晔。

    纪灵心痒难耐,却也只能等着刘晔看完再给他。

    纪灵看完之后,失声说道:“太史慈部将马忠,要投降公子?”

    这封箭书,却原来是太史慈的部将马忠射出的,信中俱言孙策残暴不仁,虐待部曲,马忠决意弃孙氏投袁氏,并且约定明晚三更以举火为暗号,马忠率青州兵以为内应,打开辕门放袁军铁骑直趋孙策中军大帐,斩杀孙策!

    袁否问刘晔道:“子扬,你怎么看?”

    刘晔沉吟说道:“此事,真假难辩,不过以常理度之,诈降的可能性极大!”

    袁否立刻说道:“但若不是诈降,我们将错过一次绝佳的重创孙氏的良机!”

    如果马忠投降是真,这无疑是一次极好的逆袭的机会,若能有马忠为内应,袁否再亲率骁骑部趁夜突袭,则定然可以重创江东军,没准真可以斩杀孙策还有周瑜,同时令居巢城外的三万江东军土崩瓦解。

    真要是这样,他袁否也用不着去冀州,直接就可以据扬州了。

    虽然刘晔定的方略是北上冀州,袁否的初衷也是北上,但若时势有了突变,有了更佳选择,为什么非得要北上冀州呢?说到底,去冀州只是求存的手段而非目的,去冀州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争霸天下。

    既然留在扬州也能达成目标,又何必非去冀州?

    所以,袁否真的很难拒绝这个诱惑,这样的结果真的是太诱人了!

    纪灵沉声说道:“公子,老臣也认同子扬先生的看法,马忠多半就是诈降。”

    袁否也认同刘晔的判断,不过内心终究还是存了一丝念想,并没有马上放弃。

    当下袁否屏退了刘晔和纪灵,然后一个人回到了行辕后堂,袁否其实是在等,等他放出去的小蜜峰能够尽快传回来消息,如果,马忠书信中所说属实,这么大的事情,稍后细作必有确切的消息传回。

    果然,袁否刚回到后堂坐下,小若榴就匆匆进来了。

    因为急跑的缘故,小若榴的俏鼻上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不过看着却格外可爱,小若榴喘息说:“公子,小蜜蜂一号有消息了。”

    袁否伸手说道:“密信何在?快拿来我看。”

    小若榴便从腰带里取出一截细竹管,旋开盖子,从中空的竹管取出一个小卷。

    这个小卷却是用极薄的轻纱卷成的,小小的一卷,展开之后却足有尺许见方,只是上面什么都没有。

    小若榴不慌不忙,将白纱浸入水中,稍顷,上面便显露出了字迹。

    袁否再取出白纱,摊平在案几之上,上面却详尽的记述了昨夜发生在江东军大营里的事情,看完之后,袁否不禁长长叹息一声。

    张牛犊也算是忠义之士,却竟然就这样自杀了。

    不过,有一点却已经确定无疑,马忠并未撒谎!

    而且孙策杖责马忠,也的确是事出有因,并非造假。

    说到底,也是周瑜设计的太绝,就连程普、韩当等江东诸将也都被瞒住了,袁否虽然也跟刘晔一样,心下存疑,但也仅只是疑心而已。

    而疑心,却是不足以拿出作为判断凭据的。

    当下袁否又屏退小若榴,再将刘晔、纪灵召了进来。

    “子扬,老将军,马忠降书中所说,全部属实。”一见两人,袁否便说道,“张牛犊自杀了,孙策就是因为这事才杖责了马忠。”

    纪灵讶然,问道:“公子何以如此肯定?”

    袁否说道:“老将军休要多疑,我有确切的消息来源。”

    纪灵跟刘晔对视了一眼,不再多说什么,从离开寿春到现在,几个月的时间已经悄然过去,现在纪灵已经不太敢挑战袁否的权威了,当然话又说回来了,如果袁否倒行逆施,纪灵还会犯颜直谏,谁让他性子耿介呢?

    但是这回,袁否显然没有倒行逆施。

    纪灵相信袁否真有确切的消息来源。

    因为此前十几天,袁否从流民中挑了十几个少年孤儿,每日都在行辕驻留,让小若榴教他们识字筹算,这却明显是在培养细作。

    没准,江东军中就有袁氏的细作呢?

    刘晔沉吟了片刻,说道:“公子,既便马忠所说属实,也有可能是苦肉计。”

    袁否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说起来,周瑜是有苦肉计的前科的,赤壁大战中,周瑜就曾经拿黄盖演了出苦肉计,结果一把火烧了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哦,不对,这不叫前科,毕竟此时赤壁大战还远未爆发呢。

    甚至,这个时空还有没有赤壁大战都是个未知数。

    所以说,马忠投降之事,真可能是周瑜的苦肉计。

    但问题是,马忠投降的收益太大,大到袁否根本就无法拒绝。

    做任何事,都有一个风险收益比,只要收益足够大,冒些风险也是完全值得的!

    要说危险,北上冀州难道不危险?率领一支孤军,穿越曹操、吕布的地盘,说是九死一生也毫不为过,其危险程度,又能小到哪去?

    然而,要说收益,北上冀州的收益却远没有夜袭江东大营来得高!

    北上冀州,既便诸事顺利,最理想的结果也莫过于当个辽东郡守,然后徐图发展,至于以后的事,却是太过遥远,谁也不知将来会发生什么。

    就说多智近妖的诸葛孔明,早在隆中对时就替刘备定下了复兴汉室的三步走计划,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才走两步就出了岔子,关羽丢了荆州,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又败于夷陵,以致蜀汉元气大伤,导致第三步北伐中原直接就胎死腹中。

    所以,北上冀州未必就能事事如袁否、刘晔所愿。

    而如果夜袭江东大营得手,他袁否立刻就能取代孙策入主扬州!

    两相对比,北上冀州、投奔袁绍立刻就变得没有一点吸引力了。

    当然,话又说回来了,袁否要想入主扬州,还得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在斩杀孙策的同时,还得顺便干掉周瑜,否则,单单只斩杀孙策一人,周瑜却毫发无损,那么袁否的如意算盘就会完全落空,因为孙策还有个弟弟叫孙权。

    孙权有了周瑜的辅助,危险程度丝毫不亚于孙策。

    但既便是这样,袁否也仍然认为值得冒这个风险。

    事情能不能够办得成,总得试过才能知道,对吧?

    当下袁否说道:“老将军,子扬,无论马忠是诈降还是真降,我都决意出兵!”

    纪灵闻言大惊,急劝阻说:“公子不可,此事委实太过蹊跷,公子且不可冒险哪。”

    刘晔却猜中了袁否的心事,知道袁否是抗拒不了巨大的诱惑,更知道劝也没有用,所以顺着袁否的意思说:“公子若非要去,在下必须同往。”

    袁否看看刘晔,没有说话,不过眼里的意思,却是说你行么?

    刘晔没好气道:“公子且莫小觑人,需知在下也曾斩杀郑宝于酒席之上!

    “呃,我还真把这茬给忘了。”袁否这才想起刘晔可不是什么文弱书生,而是个仗剑行侠的英才,当下说,“好,子扬可同往。”

    纪灵也要同往,却让袁否给制止了。

108。第108章 夜袭() 
次日,江东军继续猛攻居巢南关。

    经过连续三日攻打,南关外面的陷坑、壕沟已基本被填平,就是护城河也被江东军填出十几条可供通行的通道。

    不过,除了第一天守军缺乏准备,被周泰的锐士营打了个措手不及外,此后两日江东军却再没有机会攻上城头。

    纪灵能成为袁术帐下的头号大将,不是没有原因的。

    相比于野战,沉稳有余锐气不足的纪灵更善于守城。

    在抛下数百具尸体以及十数架残破的攻城器械之后,猛攻了一整天的江东军再次潮水般退了回去。

    (分割线)

    深夜,万簌俱寂。

    孙策、周瑜裹着大氅,出现在了赤松岗前的一个小山坡上。

    周瑜有些担心孙策的身体,劝道:“伯符,夜间寒气太重,你还是回去吧?”

    “公谨你就别赶我了,就算回去我也坐不住啊。”孙策道,“再说现在整座大营全都堆满了引火之物,我回去岂不是更危险?”

    周瑜哑然,他倒是忘了,今晚江东军可是摆下了好大排场。

    为了引诱袁否入榖,周瑜决心赔上整座大营外加大量的粮草器械,没办法,如果不陪上粮草和器械,以眼下的天气,大火根本就烧不起来,要知道飓风才刚过去不久,江淮大地依然潮湿不堪,若没有充足的引火之物,大火根本就烧不起来。

    孙策又道:“公谨,你说袁否小儿会不会来?”

    “他会来。”周瑜笃定的道,“必会!”

    孙策讶然问道:“公谨何以如此肯定?”

    周瑜道:“袁否出道至今只打了廖廖数仗,先是寿春北关率军决死反击,然后就是下蔡诈降大败太史慈,再是龙亢北门外伏击伯符你,最后就是巢湖亲手刺杀子布,如果,将这四次战事联系起来,伯符你可曾发现什么?”

    孙策摇头,问道:“公谨你发现什么了?”

    周瑜说道:“我发现,这四次战事袁否都是险中求胜。”

    “险中求胜?”孙策道,“还真是,袁否小儿还真是阴险狡诈哪。”

    “袁否不仅仅只是狡诈。”周瑜道,“这同时,也足以说明袁否是个赌博心理极重的赌徒,但凡是赌徒,就必然抗拒不了诱惑!马忠诈降却拥有足够的诱惑,因为,如若马忠是真降,袁否就有机会一战而使江东易主!”

    “一战而使江东易主?”孙策闻言凛然。

    如果马忠是真降,如果马忠真的一把火烧了江东大营,袁否再亲率铁骑趁夜突袭,那么赤松岗下面这三万江东军还真可能土崩瓦解,他孙策和周瑜也极有可能死于乱军之中,真要是这样的话,权弟年幼,又岂是袁否的对手?

    想到这,孙策不禁惊出一声冷汗,同时也在心底暗自警惕,看来为了孙氏基业计,今后必须惜身了,却再不能像以前那样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了。

    周瑜嘿然一笑,又说道:“所以,我料定袁否必定会来。”

    周瑜话音未落,吕蒙忽然拿着两套蓑衣走过来,说道:“主公,都督,又落雨了,你们快些披上蓑衣吧。”

    原来,孙策和周瑜心无旁骛,竟未发现天又下起雨来。

    初时,雨尚小,可过没多久,这雨势就渐渐的大起来。

    周瑜哦了一声,伸手从吕蒙手上接过蓑衣,吕蒙过来,正要帮助周瑜披上蓑衣时,周瑜却忽然大叫了一声:“啊!”

    孙策吓了一跳,急道:“怎么了,公谨?”

    “坏了,坏了!”周瑜的脸色忽然间变得铁青,急道,“坏了!”

    “公谨,什么坏了?”孙策急道,“你倒快说,真是急死个人。”

    “百密一疏,百密一疏哪!”周瑜跺着脚,极为懊恼的说,“我们为袁否准备了一场滔天大火,却没有料到天若大雨,大火如何烧得起来?我一时疏忽竟也没有想到这层,失策,当真是失策!”

    “啊?这个……”孙策也瞬间石化。

    再抬头看,却看到雨势越发的大了。

    吕蒙忙说道:“要不传谕马忠,行动取消?”

    “来不及了。”周瑜叹息道,“时辰到了。”

    (分割线)

    赤松岗下,袁否的八百骁骑已经等候多时了。

    哨骑回报,江东大营一切如故,并未发现任何异常。

    袁否甚至已经下令,只等营中大火燃起便全军突击!

    本来,袁否是决心亲自率军踹营的,还是刘晔好劝歹劝才终于劝住袁否,只令两个军侯率军踹营。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等待中悄然流逝。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天上却再次下起了绵绵细雨。

    江淮的六月天,当真是孩儿脸,转眼间小雨便成了暴雨。

    刘晔便策马往前两步,对袁否说道:“公子,夜间突降豪雨,马忠怕是没有办法举火哪,这大火要是烧不起来,江东军也就不会及于乱,江东军若不乱,既便有马忠做内应,我们也没有半点机会,不如就此回军?”

    袁否默然不语,他知道刘晔的话是对的,这么大的豪雨,大火根本烧不起来,若不能放火,单凭马忠和他手下十几个青州兵根本就掀不起什么浪,若是江东大军不乱,仅凭他的八百骁骑根本济不了什么事。

    但袁否却不肯就这么放弃。

    这么好的机会,不试试就放弃,太可惜了。

    要知道,这样的机会或许此生就仅此一次!

    袁否摆了摆手,断然说道:“不,再等等。”

    “再等等?”刘晔看着袁否,有些困惑不解。

    “对,再等等。”袁否却也有着坚持的道理。

    袁否深深知道,战事的转折往往出现在最后坚持的那一下,这个,在汉末三国就有两个极其经典的战例。

    一个是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进入到相持阶段之后,曹操好几次都感觉到坚持不住了,实在是太艰苦,太累了,他想要撤兵,但是荀彧劝他再坚持一下,结果就是这最后的坚持,曹操等到了最大的转机,许攸降曹了,然后一把火烧了乌巢军粮,曹军大胜。

    另一个就是汉中之战,同样进入到相持阶段,可惜这时荀彧早已病亡多年,却再也没人劝曹操再坚持一下了,结果曹操就没能够坚持住,然后一退就退成了一场惨败,最后要不是曹彰拼死扼住子午谷,整个关中直接就归刘备了。

    虽说眼前这一战远不足以与官渡、汉中之战相提并论,但是有些道理却是相通的。

    凡战,笑到最后的往往不是最强大的,也不是最能征善战的,而是心性最坚韧的。

    所以,袁否不想放弃,眼下的确是豪雨如注,这把大火也的确是烧不起来了,但,既便大火烧不起来,又焉知不会出现别的机会?

    (分割线)

    袁否不甘心,马忠却已经急得在那跳脚了。

    雨下这么大,别说是燃遍大营的泼天大火,就是在辕门上面搁几支火把都费劲啊,更何况,几支火把怎可能将袁军诱入大营?

    若不能将袁军诱入大营,又如何将其围歼?

    需知袁军来的可是骑兵,而江东军却再无一支成建制的骑兵了,出营追击?除了跟在袁军马屁股后面吃泥巴,还能有别的好?

    怎么办?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啊?

    “将军,火根本烧不起来!”一个青州兵压抑着声音,喝道。

    说话间,另外十二个青州兵也灰头土脸的回来了,环顾四周,竟是一处火头都没有烧起来,这场豪雨实在是太急了。

    “将军,拼了吧。”

    “对,跟江东军拼了!”

    “孙策小儿不仁,就别怪我们不义!”

    “就是,叫这群江东鼠辈尝尝我们青州儿郎的厉害!”

    这十三个青州兵却不知道诈降的内幕,还道马忠真打算变节。

    马忠眸子里凶光一闪即逝,当机立断:“走,随我攻夺辕门!”

    事到如今,也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退而求其次,混入袁营伺机行刺。

    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