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帝国雄风录-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牲畜被长安的商人一抢而空,特别是耕牛。这种大汉国最最缺乏的战略物资,仅仅几万头根本不能填补它巨大的缺口,所以相对于长安羊肉价格的下滑,耕牛地价格根本没有下跌的趋势。反是因为临近春耕时节,其价格向上涨了七十钱。

新登基的天子刘彻见了区区几百车丝绸以及其余物品就换来如此多的牲畜。心里大为高兴,下令重重褒奖了这些将耕牛带回长安的商人,要知道本来大司农估计,明岁耕牛价格将上涨一半,刘彻正愁怎么缓解因为耕牛紧缺带来的农业危机,这下可好,几万头耕牛进入长安,而且看样子以后陆续的还会有更多牲畜从辽东运回来,大汉再也不用缺乏耕牛而烦恼了。

从这一天起。大汉国的有识之士正式感觉到了草原对于大汉的重要性。以至于许多年后,大汉国丞相在朝会上向天子提出了“帝国的利益在于草原,危险亦来自草原,是以大汉不可有一日放松对草原的控制……”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草原奏折,经此之后。大汉帝国更加把大草原看成自己的私人物品,任务人不得把势力插进来。

但是在汉元七十四年的八月底,李云却想不了那么远,当务之急,他必须在冬天还没来临之前,折掉辽东城简陋的城墙,并建立起完善的水泥生产体系。

现在的辽东城全然是在一片繁忙之中,一千名辽东驻军从军营中走出,按照李云的命令。他们必须扔下武器,拿起鞭子驱赶那些廉价买来的奴隶,争取在冬天来临前拆掉城墙,并构筑起新的城防体系。

李云始终认为,资本完全是血腥而肮脏的,一如后世历史上欧洲人的贩奴运动,奴隶注定将成为大汉崛起的垫脚石。

但是李云到底不是欧洲的贩奴头子,传统的道德理念深深的扎根在他脑海中,所以他并没有欧洲人那种将奴隶身上最后一点利用价值榨干的狠劲。

事实上李云永远也没有欧洲人那么狠,他仅仅是命令奴隶们限期完工,他并不吝啬食物,也并未死死的限制住奴隶们的自由,至少他们并不需要一天十四小时的工作,至少李云承诺在完成这次拆迁工作后,给予这五千奴隶自由,准许他们加入大汉国,成为大汉的子民。当然是地位十分底下的隐官,并且他们必须承担起沉重的赋税,直到他们为大汉立下足够的功劳,才可正式得到承认。

在这之前,他们有两个选择,一是加入大汉军队,在战争时期按杀敌数计算功勋,二是成为大汉帝国天子的私人牧民,按每年贡献和驯养的牲畜数目计算。

之所以这样,除了李云道德上的顾及外,最重要的原因依然是来自他心底最深处的资本主义情节,事实上这些奴隶都是优秀的牧民,人人熟悉弓马,而且都是来自大草原,他们生在草原,了解草原,思想单纯,容易控制和洗脑。

所以那一千名士兵除了监督奴隶的施工速度外,他们还必须承担起将大汉至上,成为大汉人光荣的理念灌输给奴隶。

按照李云的说法是,这些士兵必须一手拿着鞭子,一手拿着肉饼,鞭子抽过之后再奖赏几个听话的人,给他们肉吃。

毫无疑问这项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假如这些士兵无法完成任务,李云并不会感到惊讶,毕竟他们是第一次干这种事情,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几乎是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在鞭子和食物的刺激下,奴隶们分为两班日夜施工,在付出了仅仅七死十伤的代价后,整个辽东的城墙被折掉了,与此同时一座座按照临邛标准建造的水泥生产作坊拔地而起,在残酷的寒冬来临前,在大雪封住辽东的道路前,五千高句丽人买来的奴隶出色的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到来年只要有足够的水泥,那么一座冷兵器时期几乎不可攻破的要塞就将落成。

作为奖赏,李云兑现了他的承诺,他命令士兵砍断了奴隶的枷锁,并向奴隶们提供冬天必须的御寒衣服,燃料以及食物。更动员士兵帮助他们盖好过冬的房屋。

对于这位仁慈的主人,本来以为必死地奴隶们感激不尽,要知道即使在草原上,一旦冬天来临。他们的部族也绝不会如此阔绰的对待他们,他们只能挤在牛羊的身边。哆嗦着颤抖着企求老天可怜,而事实上老天通常是残酷的,零下十几度甚至几十度的寒冻通常每年都要带走一大批族人的生命,在自然面前,人类通常是渺小而脆弱的。

但是现在,汉人给他们搭建木制房屋,使得他们不需要再担心风雪刮到身上,汉人给他们食物,使他们不需要挨饿。因此汉人教他们忠诚于大汉。教他们说汉话,并鼓励他们努力工作,争取早日成为帝国的合法子民。

草原上的人,通常是容易感动的,哪怕对方仅仅是在利用他们。但是一想到成为汉人后,就可分到土地,就可住进汉人坚固的房子,就可舒服地过着小日子,许多年轻的奴隶一夜未眠,他们在火笑着幻想着自己成为汉人的那一天。

大雪终于还是来了,庚子年十一月的大雪特别大,也特别的厉害,呼啸地北风刮的整个辽东无人敢出门。深达半米的积雪令李云感到害怕。

由于事先采取了大量的措施,这一年,辽东无人冻死,但是在大草原上,忽然而来的大雪造成了各个游牧民族巨大的损失,高句丽人被迫退入长城,凭借李云提供的住所和房屋抵御这百年难遇的寒冬。

尽管如此,残酷的自然天气依然造成了高句丽数十万头牛羊冻死或者被大雪掩埋的惨重损失,更有至少四百人死于雪灾,假如不是李云允许他们退入长城,并且积极为他们提供食物和燃料的话,这一损失还将无限的扩大。

同样的扶余人的损失也十分的大,尽管这个部族在雪灾之年就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准备好了足够的帐篷以及食物,并全面收缩了自己的活动范围,但是据高句丽人估计,这次雪灾至少给扶余人的战马和牲畜造成了不可磨灭的打击,损失至少是高句丽人的十几倍。

在高句丽人安顿好后的第二天,大雪再次来临,这一次下的比上次更大,也更猛烈,即使是待在房子里,坐在火堆边,李云依然感到彻骨的寒冷,幸亏在雪灾之前,他发动奴隶和士兵采集了足够数量的燃料,否则这个冬天辽东势必难以度过。

如此大的雪灾,如此频繁的大雪,令韩鲍感到恐惧,也感到害怕,李云也十分担忧,明年受到如此大规模损失的草原民族,势必按照惯例来中原抢掠,对于目前的渔阳和右北平的防线的安全,李云不需要担心,他担心的是扶余人的反噬,受到如此大损失的扶余人势必在开春雪融之后进攻高句丽,甚至极有可能进攻辽东,以填补他的损失。

不过李云从来就不是喜欢防守的人,他的性格注定了他永远喜欢进攻,既然扶余人肯定会在明年进攻辽东,那么在他还没有缓过气来,准备妥当的时候,高句丽的军队必须对其发动猛烈的攻击,主动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将隐患消除掉。

不战则已,一战消灭,这是李云的想法,而再没有比现在这种天气更不会令扶余人怀疑的了,在大雪过后,面对厚达数尺的积雪,根本不可能想到会有军队袭击他,而这个时候也是他们最松懈,最没有战斗意识的时候,想到这里,李云忙令人去叫来韩鲍以及卫青,准备商量这次行动。

……

卷五 牧守辽东 

第八节 战争开始之前

庚子年十一月,大雪封住了整个辽东和大汉国的联系,但是在大雪封山之前,李云派出一名骑兵飞报朝廷,请求刘彻密切注意匈奴人的一举一动,他猜测明年假如不出意外,匈奴大军将全面进攻大汉国,以抢掠到足够的人口和食物。

但是他完全猜测错误了,大雪给匈奴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靠近渔阳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左谷蠡王伊稚邪部,损失尤为惨重,单单是冻死的战士在短短七日内就达到了数千之多,其余老弱牲畜无数。

而位于祁连山的王庭以及直接归属单于的部落却由于远离雪灾中心,所以损失微乎其微。

匈奴人的政治构成与大汉截然不同,大单于类似中原以前的周天子,而浑邪,休屠,左,右贤王则类似周王朝的诸侯,这些年来左谷蠡王伊稚邪实力暴涨,隐隐有盖过大单于统属的王庭的象征,而其与匈奴另一位实力派诸侯浑邪王关系密切。

自去年大单于军臣将其幼子于单任命为匈奴左贤王后,矛盾进一步激化。

伊稚邪认为自己才是左贤王的理想人选,在去年底的匈奴万族会议上,伊稚邪当面斥责了大单于的这种不合理任命,令军臣大为恼怒。

要知道匈奴以左为尊,单于任命的左贤王即相当于大汉国的太子,属于事实上的单于继承人,伊稚邪以于单身上有汉人血统为理由,在全匈奴公开反对军臣单于的不合理做法,他公开叫嚣,单于必须由纯粹的匈奴冒顿单于血统的后人来继承。

基于这一切。军臣单于开始向办法削弱伊稚邪部的实力,但奈何伊稚邪与右谷蠡王,浑邪王结成了同盟,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大单于也不能把他怎么样,除非左谷蠡王公开举起叛旗,他才可以调动休屠以及左右贤王的至今依然忠诚于他的军队。否则他便是在公然和匈奴自冒顿单于以来的传统叫板,他将得不到其余部族的支持!

所以当席卷大半个草原的特大暴雪降临之时,大单于军臣不但没有不高兴。当左谷蠡部的加急求救使者冒着生命危险来请求大单于迅速派出军队,拨调牲畜时。军臣以此事属于左谷蠡王管理,本大单于不便插手的理由,拒绝了左谷蠡和浑邪王的求救。

本来军臣以为这样一来,来年左谷蠡部落的实力至少下降一半,伊稚邪在未来几年内都无法给他造成任何困扰。

但是军臣低估了伊稚邪。也忽视了匈奴人的传统——子轼父,弟杀兄!

左谷蠡王伊稚邪地大帐内,人头涌动,一个个伊稚邪的大将身着厚厚地羊皮大衣,肃然入内。

伊稚邪坐在他最为喜爱的一个虎皮高座上。环视他的将军们,伊稚邪今年才三十余岁,一张带着匈奴人明显特征的黄脸上,几道刀疤告诉他的对手,他不是好惹的!

“大王,大单于这样做明显已经违反了冒顿大单于制定的祖制,大单于这样做等于是见死不救!”伊稚邪闻言看过去,是他麾下的第一大将牙丹。

牙丹此人本是奴隶,但是天生神勇。曾在进攻汉人的长城时立下赫赫战功,他曾经亲手在一次战斗中斩杀了一百多名汉人,其中包括了一名汉人校尉,因此得到了伊稚邪的赞赏,这些年来跟着伊稚邪南征北战,忠心耿耿,被伊稚邪视为左右臂膀。

牙丹见伊稚邪没有反对,胆子也越发大了,他本就不是什么闷地住的话,今天终找到机会,走到中央向伊稚邪跪下来,高呼道:“大王,反了吧!当年老上大单于晚年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将军臣任为大单于,现在这个错误是应该得到纠正的时候了!”

大帐中篝火烧的劈啪作响,窜起的火苗陡然升高,红色的火光映在伊稚邪的脸上,显得无比狞狰。

他站起身来,扫视其余将领,一双足可噬人的眼睛仿佛魔鬼一般紧紧的锁住众人。

其余将领相互看了看,在大草原上实力才是一切,即使是大单于倘若没有实力,那么他明天便会被人取代,想当年冒顿单于崛起之时,是踏着他父亲,兄弟的尸体走上单于之位,难道今天又将有一位大单于踏着他亲哥哥的尸体上位吗?

众人心里迅速升起了战斗的欲望,要知道当年跟随冒顿大单于弑父杀兄的五大将领如今已经俱是大草原上数一数二的大部族,只要这次他们成功了,那么五大部族就得换人了。

忠诚吗?见鬼去吧!大草原上勇士的忠诚只献给最强大的单于,说到底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王者,一如月氏,又如东胡,一旦衰落,那么便只有投降或灭亡的份!

“大单于!大单于!伟大的伊稚邪大单于!”大帐中的将领迅速的就做出了选择,其实他们也是不得不选择,因为他们的地位,他们的军队全部来自于站在那里大笑的伊稚邪,左谷蠡的战士只会跟随他们大王的大蠡前进,前进!即使前面是匈奴大单于的王庭!

“长生天告诉我们,雄鹰在飞翔于蓝天,狼群奔腾在草原,勇士的箭永远是用来奠定新的辉煌!”伊稚邪满意的看着他的将军,神态严肃的指着外面的白色雪地道:“这场大雪是长生天用来考验我的勇士的,我很满意,因为我的勇士没有被吓倒,现在王庭已经不再纯粹,来自中原的汉人妄想通过卑鄙的手段来篡夺来霸占大草原上的一切,我的勇士们你们答应吗?”

“不答应!”牙丹带着将领们齐声呐喊,是的,冒顿单于建立的功业怎么可以被外来的汉人夺去?

“牙丹,你下去,命令勇士做好准备。只等冰雪消融,左谷蠡的勇士将用鲜血洗刷王庭的肮脏,使它重新回复原来的纯洁!”

“萨多,你立刻准备出发,去浑邪王的大帐,告诉浑邪王,就说吾意已决。来年开春,就将亲手向王庭讨回本该属于我的东西!”

伊稚邪接连发下两道命令,牙丹和萨多领命而去。他并不担心浑邪王的态度,因为浑邪王伊多力乃他的亲弟弟。而军臣是他二人的哥哥,不过假如若真要分个亲疏的话,那么军臣的母亲乃老上单于的正阕氏,而他二人地母亲却仅仅是一名卑微的贵族出生。

时隔将近一百年,大草原上最强大地部族——匈奴再一次吹响了王庭战争的号角。伊稚邪经营多年的计划终于得到了实施的机会!只是这一次不知道倒下的是哥哥还是弟弟?

而就在匈奴人精心准备着内讧地时候,同样大雪满天飞的辽东,却是另外一个样子。

护东中郎将领辽东郡守李云,命令他麾下可以结集的三千辽东军人迅速的行动起来,他们接到的命令是砍伐靠近辽东城周围地树木。将之削成一板状。

同时战争的号角在全高句丽人的耳边响起,所有可以战斗的年轻士兵被召集,其余妇女和老人则被命令日夜赶工,缝制羊皮大衣,为即将出征的战士缝制。所以衣物被统一要求染上白色。

而李云麾下的禁卫军则忙着在卫青和公孙鳌的监督下,日夜训练,虽然他们不知道将军要求他们如此训练是干什么,但命令依旧被一丝不芶的执行。

他们被要求,在短时间内掌握到如何在雪地敏捷的滑动用木头制成地板状物。对于出生长安的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但是幸好,这种叫雪撬的东西,滑起来挺有意思的,有着许多的乐趣,所以辛苦点也不算什么。

但是当他们辛苦的学会在雪地运动之后,新的任务下达了,他们被要求迅速的学会在急速滑动时可以精准的用弓箭瞄准敌人,并可抽出武器与敌人战斗。

卫青按照李云的建议,将四百名禁卫军战士分成四十个小组,日夜在雪地里分组用木剑和木弓相互攻击,因为李云知道,现在他们多流一点汗,就意味着在不久后的行动中,他们中将有不少人因为残酷的训练而活下来。

同样的任务和命令下达给了高句丽人,不过相对于汉人,高句丽人的任务相对简单,他们仅仅被要求学会滑雪,至于战斗,李云相信战争是最会刺激一个人的潜力的事情,从辽东出发,一直到扶余人的领地,这中间至少有半个月的路程,足够他们学会一切东西了。

而禁卫军不同,李云希望用他们为基础打造一支精锐的雪地作战部队,所以对他们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更何况这四百人将是这次战争的指挥官。他们除了进攻的任务外,还将担负起指挥一队高句丽人的任务。

在经过一周的周密准备以及部署后,一万四千名高句丽战士全部合格的学会了滑雪,与此同时全辽东的干粮全部拿了出来,作为他们路上的食物。

四十万支箭,一万把弓以及一千多把弩是他们的武器。

大汉国天子亲自任命的辽东都尉卫青是这次战争的实际指挥官,他们的任务便是彻底的完全的消灭遇到的一切扶余人,杀掉所有可以找到牲畜,烧掉所有可以看到的帐篷以及草料。

由于害怕大雪融化过早,所以在十一月初八他们就必须出发了,一万四千四百名汉高联军,滑动着脚下的雪橇,背上是满满的箭以及粮食,可以想象,一万四千四百名战士同时滑动雪橇,在汉人指挥官的协调下,同时前进的壮观景象。

而这一战注定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例雪地偷袭经典战例,尽管他们的对手,现在应该已经彻底的放松了警惕,大雪和严寒已经磨去了他们最后一点力气。

卷五 牧守辽东 

第九节 长白山下

经过数天的跋涉,卫青率领的滑雪大军终于穿越了险峻的长白山,出现在了扶余人的背后。

在出发后,卫青从和高句丽战士的攀谈中得知,扶余人的王庭在冬季最喜欢扎在长白山附近,因为这样一来既可以背靠长白山天险,躲避来自未知的危险,更可在见势不妙的时候退入马韩等国。

卫青立刻就从中敏锐的捕捉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气息。

在得知长白山脉有一条平坦的小道从中间插向长白山的侧面后,卫青毅然放弃了计划中从前向后一直进攻到扶余王庭的作战计划,而是选择了先歼灭其王庭主力,再一路扫荡回辽东。

尽管有人这个计划的周密性表示不满,但卫青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理由驳回了其他人的反对,坚持带大部队从长白山的缝隙穿插而过,对扶余人的王庭进行一次致命性的打击。

事实说明,卫青的决定是正确的,由于要保持滑雪板的平衡,所以所有战士身上所携带的武器占去总携带量的大半,而干粮仅仅携带了十天的用度。

但是战士在这寒冷的雪地中前进身体热量消耗很快,所以相对的食物消耗量迅速加快,事实证明,若按照原计划,恐怕在大军还没发现扶余的粮食存储地时,全军就得首先和饥饿做斗争。

还有一点影响着大军的行动,那就是夜间的取暖问题,虽然长白山地树木众多。燃料随地可取,但是适合的燃料依然难以找寻,万余人晚上的燃料问题自始至终困扰着卫青。为了可以减少不必要地非战斗减员。卫青不得不在下午就命令战士原地休息,组织人手寻找干枯地柴禾,以及适合大量军队休息的洞穴。

而第二日天还没亮,大军就得开拔,尽管做了如此多的准备,但是依然有数百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