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玉宫到底有多大,现在无人知晓,下一个房间有什么也没有人知道,那我们走哪一道门。”我拿不定主意,在梦里根本没有出现现在这种情况,没有那么多的选择题。
“那里物件多,我们就去那里。”老k盗墓为财,他提议说。
穿山甲笑了:“那你知道那里的值钱物件多呢?”
老k一时哑口无言了。
就目前为止,我们所见的明器只有两种材质制作的,一是玉器,二是青铜器。
这些东西就质地而言,并不值多少钱,而且都非常沉重,又一时难以判断那件有市场价值,无从下手。
“不要争了,按东北方向一直走,走直线,看看这个迷宫到底有多大。”杨刚于是在地面上与我们说。
九幽玉宫到底有多大,就现在只有之前建造这里的人知道,但他们早就死绝了。
现在的我们想知道,只有靠自己亲自去测量,在这个迷宫里,每一个房间都一样大,至少现在发现的是这样。
只要直走,按东北方向走到底,数出多少间房间,然后加起来,就大概知道这个迷宫的直径。
“杨骗子,这个办法不错,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穿山甲赞同杨刚的建议。
而我也想知道这个迷宫到底有多大,目前杨刚的办法是最直接有效的,完全值得一试,所以我二话不说,直接就同意了。
“就按你说的。”我于是说。
孙晓雅在一旁说道:“秦先生,尽量把摄像头照遍每一个房间,方便我们上面绘制迷宫地图。”
“真聪明。”我不得不夸赞一句。
我们走过的迷宫房间,即时有了地图,即便我们迷失在深宫里,也可以按图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不至于困在迷宫中。
“在圆形墓室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个与五行八卦相关的迷局,应该是诸葛亮所创的八卦阵。”杨刚依照日前发现的线索分析出结论。
穿山甲皱眉答道:“八卦确实看得出来,但这到底是不是八卦阵,只有我们深入迷宫探明情况后才能准确判断。”
“那你们小心点。”孙晓雅催我们上路。
有了这个决定,走那道门自然就已经有了结果。
“东北方向进发。”穿山甲指着东北方向的石门与我们说道。
石门已经被打开,打着手电,我们一个个进入,房间里的其他三道门是紧闭的,如若我们要继续往前走下去,那必须我们亲自推开石门。
房间与之前的两个相仿,大小一样,甚至连直接整齐摆放在墙角下的明器也是一样的,依然是玉器和青铜器。
这些物件已经勾不起我们的兴趣,九幽玉宫里,这些东西几乎随处可见。
“怎么还是这些东西。”老k有些失望。
大胡子随即附和说:“这些东西死沉死沉的,我们又在走迷宫,带不了更多。”
“不用担心,我们这个墓里明器不只是这些,应该还有更多,这是第三个房间,每一个都有,应该其他的房间里也有。”我说,是保持他们的激情。
“找找看,有没有玉玺。”我期望出现一枚无字的玉印章,一次性把所有的石门都打开。
“对,蛮力开门,接下来不知道还有多少道石门,体力消耗太大。”穿山甲的手电在众多明器中搜索。
其他人也一起搜索,但片刻后,一个七八平米的小房间里都找遍了,依然没有无字大印。
“到底还是控制消息,不应该每一个房间都会有的。”穿山甲于是推断说。
我摇头叹息,蛮力开门着实累,而且自从我们进入九幽玉宫到现在为止,连一口水都没有喝,而且一直没有停下来休息过。
想到这里,我看了一眼腕表,其实还很早,我们下到九幽玉宫来还没有两个小时,而我已经感觉到了饿,是体力消耗过大的缘故。
“休息下吧!”我提议。
我的提议正合大家心意,没有反对,于是就地坐下,趁机好好看一下这里的明器。
我对古董了解甚少,穿山甲算是古董行家。
“穿山甲,有没有发现可以证明这座大墓的年代以及墓主身份的证据?”至今为止,这些我们都不清楚,有些可笑,居然连盗谁的墓都搞不明白。
青铜器具多以生活实用具以及礼器为主,偶尔有小人俑,玉器以佩饰和礼器为主,也有象形俑。
“没有文字?”穿山甲拿起一件青铜器,看了一眼后对我说。
穿山甲观看手中青铜器时,摄像头把他手中的青铜器模样传递给了地面上的杨刚。(。)
第四十二章 鎏金博山炉()
“没有铭文,可以从花纹上判断大致年代。”杨刚仔细观察着穿山甲手中的青铜器。
铭文是可以直接表明墓主身份以及年代的证据,既然铭文没有,那只有靠青铜器上的纹饰来决断。
青铜器上的纹饰,每一个时代的纹饰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风格,可以得出些信息,比如信仰与文化。
穿山甲于是说:“青铜器的纹饰,一直没有很明显的变化,这个可靠度不高。”
对于青铜器的鉴定,穿山甲和杨刚都有一定的水平,但同一件青铜器上,两人即刻发生分歧,显然这个方法行不能,果断放弃。
“从器形上可以断代吗?”我于是想通过其他办法判断。
“很难。”杨刚如实说。
看来从青铜器上对大墓断代确实有相当高的难度,除非利用现代科技对青铜器进行分析。
为大墓的陪葬品,一般都是特制的,或者墓主人生前所好,如果可以找到一件带有铭文的特制明器,仅一件就可以为大墓断代。
“算了,再找找,或许可以找到一件有铭文的器物。”我选择更靠谱的办法。
“没有的话就算了,我看还早,或许这些信息都在玉棺里。”杨刚于是告诉我们说,“继续往下一个房间走,在这么多的明器中,不可能没有一件代表墓主身份的明器。”
杨刚说到玉棺,我回想起了梦境中见到的玉棺,它就在我的面前,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它,玉棺满身的金字,其中定然有墓主身份的信息,但我只关注玉玺这类字样,看得并不仔细,后来玉棺中的红衣女子脸对着我,把我吓得够呛,把看到的一点点信息全都吓没了。
“这点信息,我们回去把玉棺弄下来,就全知道了。”老k只是盗墓发财,根本不关注到底是谁的墓,盗了再说。
“算了,我们进入下一个房间。”穿山甲扔掉了手里的青铜器,这个青铜器是只生活用具,盛装器物,如果没有口沿上的几道弦纹,它完全就是个素面青铜器。
走到东北方向的墙前,我用手在墙面上抚摸,没有痕迹,没有缝隙,看不出来这堵墙上有没有开门,只有试一下往里推。
“别摸索了,即使有门也是难以发觉的,和之前的情况一样,来,我们试一下就知道结果了。”穿山甲一拍墙面,然后对我说。
我点头,这是唯一的办法。
大胡子走近对我说:“秦柒,你是个文弱书生,还是我这个大汉来比较合适。”大胡子完全忘记我在秦陵地宫中的表现,我可是可以徒手与几个大汉博斗的武行中人。
“好吧!”我答应了大胡子,毕竟前面的石门都是我和穿山甲打开了,着实也累了,休息一下正好。
“老k,让我也休息一下。”穿山甲对老k说。
老k并没有拒绝,盗墓乃其乐无穷。
老k和大胡子奋力推墙(还不知道有没有门的情况下,暂且把可能存在的门称之为“墙”),第一次,没有反应。
“老k,卸下你的背包吧!”我看着老k背着的背包,那是负担,也不知道他都往背包里装了些什么东西,鼓鼓的,都装满了。
“好吧!”老k放下背包,与大胡子重新来过。
这一次很成功,果然墙面出现一块往里陷的门。
“再推。”我看到了门的出现,靠近与大胡子和老k说。
“还很沉!”老k用力推门,同时对我说。
我微笑点头:“知道这是苦力活了吧!”
门被推开,我们依次打着手电小心翼翼地进入,生怕那只红眼黑人再度出来袭击我们。
然而并没有出现什么异常,一切顺利,这个第四个房间里没有危险,房间里摆满了明器,整齐摆放在墙根下。
“嗯,这次不仅只是青铜器与玉器,还有一些金灿灿的器物。”老k像发大财一样兴奋起来,变腰随手拿起一件,也不怕藏着什么要命的机关。
“黄金的?”大胡子也凑近盯着老k手里的宝贝。
老k呵呵笑道:“那当然。”
老k根本不仔细看,取下背包,却发现已经无法将任何东西塞进背包,只好从背包里拿出一件玉器扔掉,腾出地方来放金器。
“慢,那不是金器。”穿山甲的眼睛果然尖利,一眼看出端倪,即刻对老k说。
“什么?”老k似乎被当头一棒,装金器的手停止了,瞪着穿山甲说,“我书读得不多,你可别想骗我,这金灿灿的不是黄金难道是铜的?”
穿山甲把手伸向老k,老k顿了一下,不愿地把金器交到了穿山甲的手里,我也把手电照向穿山甲手里金光闪烁的器物上。
此时在穿山甲手中端着的是只炉,名叫博山炉,制作精良,通体金色。
博山炉是焚香用的炉子,器形不大很美,下半部分犹如一只红酒高脚杯,上有一盖,盖制作成一座山子的形象,山子中有石有树还有仙风道骨的人,其中有孔洞,我想只要在其中燃起香,烟从孔洞中升腾而起,此时的山子肯定犹如仙境。
盖子很自然地盖在上面,穿山甲只是随手一拿,盖子就被取下了,然后盖与炉身相互轻轻撞击一下,发出金属的声响。
“这不是纯金打造的博山炉,而是鎏金的,胎体是青铜。”穿山甲边说边把弄博山炉。
我从穿山甲的手中接过炉盖,看样子和黄金是相仿,一眼看去,可以以假乱真,也难怪老k认定它是黄金器物。
翻过炉盖,里面是空的,打着孔洞,还保留着陶范浇铸的痕迹。
这件博山炉,难怪老k一眼便相中了,在这堆明器中它非常显眼,不仅颜色,就连器形与工艺都是里面最好的。
“这个东西是不是和这些同一时期的?”上官亚雄问我。
我摇头,我不是这方面的行家,我不发表任何言论,以免误导人。
“诶,有铭文。”穿山甲翻过了博山炉的底部,忽然说。
我凑近问道:“写的是什么?”
穿山甲皱眉读道:“魏华。”(。)
第四十三章 铭文推论()
“魏华?就两个字?”我知道青铜器上铭文一般不止两个字,于是接过穿山甲手里的鎏金博山炉。
博山炉在我手上,翻过底部观看,果然在底足下有两个刻字铭文,隶书字体,仅有两个字——魏华。
“魏华?”杨刚也轻声重复念道。
古时器物上出现的铭文,及少只有两个字的,青铜器物上出现的铭文一般是工匠或者拥有者的名字,有时加上制造纪年。
“魏华,到底是制作这只博山炉的工匠名字,还是这只博山炉拥有者的名字?”我纯属是个外行,当然弄不明白这个意思。
“你的问题,前提是建立在这只炉上铭文是人名,如果它不是人名,或者不单纯是人名的话,那就另说了。”耳机里杨刚如是说。
“杨骗子,你看出什么来了?”穿山甲及时问杨刚说。
杨刚沉默了,片刻后说:“这或许不只是人名,两个字应该拆分开来理解,一个是地名或者国名,又或者其他什么,一个是人名。”
穿山甲与杨刚讨论的这些不是凭空猜测的,这确实是有实例的,许多器物上都是这样。
“既然这样,我们可以一个个排除,进行推导,或许可以得出答案。”我依理说。
穿山甲看了一眼鎏金博山炉,又看了一眼我说:“可以试一试。”
“那就从两字合并为一个人名开始吧!”杨刚如是说。
然后大家沉默,在脑海里开始搜索一个史上叫魏华的人。
良久,穿山甲摇头:“史上没有一个有史料记载的名叫‘魏华’的人,至少我不知道。”
“那就把两个字拆分开始推测。”杨刚说道,显然他也不知道这个人。
“从地名还是国名开始?”我问。
穿山甲看了我一眼说:“地名开始。”
“有叫‘魏’或者‘华’的地名吗?”老k也算是知道一些历史的人,他也不知道。
“或许是缩写。”我猜测。
但这最后没有结果,于是我们只有把方向转向国名。
“如果从国名上来讲的话,那‘魏’就多了去了,而‘华’却在古代没有,看来‘华’是人名。”老k于是说,“这样的话,也很难确定下来,所以我建议没必要浪费功夫,找宝重要。”
我没有理会老k这个大财迷,开始整理史上的魏政权:“战国七雄之一一个魏政权,三国时期一个曹魏,隋朝末年一个瓦岗政权,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政权,之后由北魏分裂出来的东、西魏两个,十六国时期的冉魏和翟魏,这么多,一共八个之多,即使这些魏政权中有个叫华的人,也不能确定是那个的。”
“秦柒,知道的还不少,没错,大致就这些魏政权,确实多了些,所以无法明确确定名叫‘华’的人是哪国人。”杨刚犯愁了。
“这样的话,还是回到了原来的问题,须要确定大墓年代才能确定墓主身份,白活了吧都!”老k一旁幸灾乐祸说。
“好吧,我们干脆别管这些,直接往下走,走到底,然后我们再返回圆形墓室,想办法把悬于虚空的玉棺弄下来。”上官亚雄看到我们白忙活了一阵后无果也说。
提及玉棺,我问杨刚:“杨骗子,我早就把玉棺身上的金字拍给你了,到底弄明白了金字内容没有?”
“没有,没有拍好,手电光线太强,照在玉棺上,拍上来的照片有一些地方都是一片白,什么也看不到,只有四周一些金字还能看得清楚。”杨刚此时才这样与我说。
我恨得咬牙切齿问:“你个杨骗子,既然看不清楚,那你当时为什么不告诉我,大不了再想办法拍给你,现在才说。”
“秦柒,别气,反正你早晚都会回去,到时候再说吧!”杨刚嬉笑与我说。
我更气了,骂道:“敢情冒险的人不是你。”
“杨骗子,你是不是刚才睡着了,这个错误犯得太低级了。”穿山甲也如是说。
孙晓雅此时说:“别说了,已经过去了,现在说没用了。”
“好吧!”我低声应了句。
“秦柒,我们继续吧!”穿山甲也相当无奈,只好选择继续走下去,希望下一个房间里有我们想要得到了信息。
依然是老k和大胡子推门,这次有了上次的经验,两人很容易就打开了第四与第五间房间的石门,五人鱼贯而入。
这个房间里的明器还是以玉器为主,我们大致看了下,没有我们要的东西,没有玉制大印,没有一件器物上有明显可以说明年代的纹饰,没有一件器物上有铭文。
“奇了怪了,仿佛是有意不留下线索,让来人知道这位墓主人的身份。”我疑惑捎头,着实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嗯,很像是刻意安排似的。”穿山甲打着手电在明器中翻找有价值的物件。
老k和大胡子已经没有兴趣再拿物件了,而他们的背包也着实装不下了。
第四间房间里的鎏金博山炉被强行装在了老k的背包里,他的背包,此时只能塞时一些小物件,用来填充空隙。
最后我把手电光照在东北方向的墙面上,老k和大胡子二话不说,直接推墙去了,果然,墙上又被推开一道石门来,我们再往里走。
这已经是第六间了,按东北方向直走的第六间,谁也不知道下面还有没有第七间。
“这里不一样。”上官亚雄发觉了房间不一样,于是说。
我打着手电观察,墙面地面天花板依然是蓝田玉的,而且是整体挖出来的空间,这是非常奇特的事件之下。
“我更加确定,这就是蓝田玉的矿体,否则无法用它来做一个这么大的墓。”我坚信自己之前的推测。
“这个已经毋庸置疑了。”杨刚也赞同我的推测附和道。
穿山甲的手电照射在房间里的明器上,在寻找有用的物件,发现这个房间的明器有明显的不同,于是对我说:“秦柒,你来看看这些明器,似乎有级别的摆放。”(。)
第四十四章 三国古墓()
“对呀,这里的明器一小部分是青铜与玉器,大部分都是木质与竹质的漆器,还有布艺,只是已经腐,一触却碎。”老k蹲在地上打量眼前明器。
我看了一下房间里的明器,没错,和穿山甲说的一样。
我随手拿起一只漆碗,还好,木质胎体的漆碗居然还保存得完好,只是已经经不起外力作用了。
漆碗外有图案,很精美,几乎保持着原来的模样,漆碗以红黑为主色调,碗内是红色的,碗外是黑色的。
碗外有红色的图案,以花草鸟为主,以从前的艺术水平来说,这个碗相当精美,不是普通百姓家应该有的物件,而且这只碗显然是食用器具,碗沿与碗内有划痕。
我对这方面没有研究,并不能作出鉴定结果,于是只好放下,把目光转向一块织物上,看不出来是什么纺织的,只是我一上手,那织物即刻支离破碎,就像被火烧地的稻草,看似完整,一触即碎。
穿山甲把我刚刚入下的漆碗拿了起来端详,看到碗外的图案,即刻皱眉。
“穿山甲,熟悉吗?”杨刚即刻问。
穿山甲继续皱眉沉思,然后不置可否地说:“很像,大概像三国时期的漆器。”
“什么像,它就是属于三国时期的漆器,亏你还是个行家,你看仔细了,这种风格,已经非常形象了,不再是从前那种抽象绘画,风格走上现实事物,这种风格是三围时期的产物。”杨刚大概非常熟悉这类物件,像教导小学生一样教穿山甲鉴赏。
穿山甲甚至有些难堪,毕竟自己是开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