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下一步!
他们是不多的敢于北方野人面对面PK,并战而胜之的军队。
他们代表了汉民族精武之魂,在他们面前,谁说汉民族不敢战!(尽管这支部队有很多蒙古人,但主心骨还是汉人!)
颜常武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所以在进入宁远城,明军军士引他去进谒袁督师时,他的名贴上自称“后进晚生,骠骑将军、台湾卫指挥使、海防游击颜常武!”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谦虚!他见巡抚大人是平礼,见圣旨不跪!
凭借着手有真理,督师都得给面子,他顺利地见到了袁崇焕!
第161节 人见人爱的颜大少()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大明之雄霸海外最新章节!
校场上枪声大作,宁远军一众高官在试枪。
人手一枝燧发枪,打得兴致勃勃,轰响声不断,不时传来报靶的声音。
这些帅将,有袁崇焕、祖大寿、赵率教、满桂、吴襄(吴三桂他爹)等等,都是历史上的名人!
袁崇焕身材不高,乃南方汉人模样,带着文人气息,在一群豪壮军汉当中极是醒目。
他与其他人非常高兴,对颜常武态度相当地友好,而颜常武则执礼甚恭,一反过去他Diao炸天的高傲模样。
人家在前面替国人挡灾,你得对人家好一点嘛!
经历过“爱国统一战线教育”教育的颜大少,很清楚那时的“只要抗倭,就有历史功绩”,同样地,只要抗老野猪皮,就是英雄!
他声明,三百枝枪是白送!
他又声明,这次带来的货物有茶叶、牛奶糖、朗姆酒等货物,更有一半是药材的,还是白送!
他更声明,他带来了一千两黄金,送了!
深得宁远军欢心,真是雪中送炭!
三百枝枪枝枝坚实无比,质量过关,远远胜过兵部造的火枪,射程远,射速快,持久力足够。
那是当然的,颜常武的炮厂不怎么样(只能造6磅炮),但他的枪厂从一开始就是不错嘀!
从澳门那里请来了西班牙的枪匠造枪,接着是荷人、英人都参与进去,造枪的技术起点高,又舍得花钱,关键是领导重视!
颜常武也就罢了,陈衷纪有空就去看枪,始终抓得很紧。
不知不觉中,东南府的枪厂造出的枪枝与红毛番的不相上下,甚至更好,远胜大明那腐败兵部造出的火枪,质量差且不算,还是点火的火绳枪,一遇风大和雨雪就麻烦了。
而东南府的燧发枪上可加枪盖,遇风雨雪时照样可以击发,且上膛后一扣板机就打响,实在方便。
让军官们爱不释手,打了一枪又一枪。
送来的货物中都是好货,茶叶是汉人的杯中恩物,少不得,牛奶糖,吃一粒,甜到心里,精神大振!
朗姆酒实在不错,结果颜常武作茧自缚,给热情的主人们用朗姆酒灌醉了!
他自然知道北人善饮,还专门带来三个能喝的高手来,结果呢,东南府里所谓的“高手”统统被干趴在地上,接着是颜常武!
药材,永远是军队,尤其是作战部队的爱物,有多少都不嫌多。
黄金……没得说,对于宁远军来说,可解燃眉之急!
苦B的大明朝廷,遇到了小冰河时期且不算,内有农民造反外有老野猪皮,加上朝上衮衮诸公都是“坚定的爱国者”是小家盘满钵满却一毛不拨(一年几百万两白银甚至上千万两白银从外流入大明,商税居然还三十收一,想我大中华,增值税百分之十七收你没商量),导致崇祯皇帝的国库里空得比起东南府都不如,本应受到高度重视的宁远军在颜常武到来之前,发生了一件大事!
军队闹饷!
军队不发军饷,军人也是人,家庭也要过日子,况且军人的职业性原因,朝不保夕,对于银钱更是敏感。
朝廷军饷不供,宁远军兵变,导致二品高官的巡抚毕自肃自杀身亡,酿成诺大风波。
当时高官报急文书雪片般飞向北平,然而北平皇帝老儿却是风轻云淡无动于衷,着宁远军先克服困难,自行解决,朝廷不日送军饷而来,却是空头支票。
虽然袁崇焕治军有方,但没钱是无米之饮,神仙做元帅有解,岳家军都得做强盗去抢劫,如今颜常武送上千两黄金,纯度高,价值重,值上万五两白银,用来买米面,可供军中对付一段时间,实解燃眉之急。
打过枪,开盛宴,相谈甚欢,结果从来不喝醉的颜大少喝个烂醉,被张守云送回馆舍歇息。
当颜常武再度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他的脑袋一阵阵地隐隐作疼,好像里面有一千个火枪兵正在开火般喧闹的,咽喉也是火辣辣地疼。这令他的思维依旧还是处于半停滞状态,迷迷糊糊睁开眼看着天花板,过了好半天才稍微回过神来。
“几点了?”他问道。
“爷,十二半点了,我们都吃过中午饭了!”张守云看看自己的挂钟道。
那时期的钟表都从红毛番里得来,张守云手上的那个钟算是小巧了。
东南府军队十二点吃中饭,所以张守云按点吃饭,昨晚一点他都没喝,牢牢守卫他的大少爷。
作为侍卫大将,不上战场,守着爷平安就是大战功,此乃陈衷纪说的,别人辛苦打仗提升军衔,张守云稳步上升军衔,无人眼红!
老大在,大家才有世界捞,老大不在,东南府难保未来。
“哎,喝酒误事啊!”颜常武撑起身子道,下床,穿衣,洗漱,喝茶,又是一个翩翩美少年。
张守云这才告诉他道:“祖大寿将军在客房等着爷呢!”
“噢,我得去见见他!”颜常武急步而出。
祖大寿,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将军!
祖大寿(?…1656年),字复宇,将门世家出身,明末清初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吴三桂的舅舅。本是明朝武将,后降清。
1628年(明崇祯元年),祖大寿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
祖大寿后来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崇祯由于种种原因将袁崇焕下狱。祖大寿怕受到牵连,毁山海关逃出。崇祯命袁崇焕写信招抚,祖大寿才返回明朝。
1631年(崇祯四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后逃往锦州城对抗清军。清廷屡次招降不从。
1641年(崇祯十四年)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降清。
尤其是在1631年,他诈降,逃到锦州城,与青军足足对抗了十年!
他后来降清,是非战之罪,无可指责,可以理解!
……
“颜将军,这次来见你,是有个不情之请!”祖大寿拱手道。
“不必客气,祖将军请讲!”颜常武都有点不习惯人家叫他将军,叫他督军的为多。
祖大寿是络腮圆目大汉,双眸极是有神,他此次的来意是请颜常武出手救人!
于是他讲起闹军饷的事情,约有三百三十二个官兵被袁崇焕关着,按律当斩。
袁崇焕治军严格,说闹军饷之事其情可悯,其过不可恕,闹事被抓的所有人等待秋后问斩!
他是没法子,否则人人都学他们,他还怎么带兵?
其实,老袁同志留了一条生路,一线生机。
那就是三百三十二个官兵成为死囚,待青军来进攻时,让他们作为敢死队,战死的可作牺牲者进行抚恤,努力作战未死者将功赎罪。
可特M的青军很乖,居然不来打!
这下麻烦了,袁崇焕说的话要算数,可是三百三十二个官兵不能白死啊,当中祖大寿的熟人同袍兄弟。
祖大寿再三求情,说了无效果。
然后颜大少到来,是人见人爱,车见车载,祖大寿机灵一动,求到颜常武的头上。
“小事一桩,我帮定了!”颜常武一口应诺。
……
祖大寿满意离开,对颜大少那个赞不绝口啊!
年轻有为,慷慨解囊,义薄云天!
第162节 书房夜话之督师经历()
颜常武到了戌时起更(一更天,19点到21点)去见袁崇焕,一见一个准,袁崇焕在书房见他,当天晚上谁都不见了。
袁崇焕身在大军中,不得不整天价板起一个木头脸来,但与颜常武见面却大不一样,令人如沐春风。
他是广南东路东莞人,而颜常武是福建海澄人,实际上都被江南、京官看不起,袁崇焕被官场人背后称为“袁蛮子”,而颜大少更不用说,小海盗一枚,虽然改邪归正(名义上),实际还是小海盗,官场人对于这种人从无好眼色。
对啊,你有钱有势,可我们出身好啊!
别人看不起袁崇焕,袁崇焕同样看不起他们,倒与颜常武是同病相怜。
而且颜常武不到二十岁,就雄据台湾卫,辖几十万人,有夹板船半百,军队上万,资财百万,破福建水师,成功洗白,成为二品高官,有资格和他说话。
先前颜常武将三颗朝廷的将军印章取出显众,货真价实,还真令袁崇焕吃了一惊。
这等人,不可轻易得罪,他太年轻了!
未来世界都是他的!
他又送来大礼,解宁远军大急,而且态度谦逊,口口声声为国效力,不错的年轻人!
好过许多朝廷中人,口是心非,他们给过宁远军多少的支持?!
喷口水,扯后腿多过支持!
所以袁崇焕不罪颜常武些少的无礼:他见有钦差大臣身份的袁崇焕不跪(他始终不跪,只跪妈祖),无朝廷诏令胡乱出行(军人不能擅离防地),袁崇焕都不管了。
大家喝茶闲聊,颜常武说起东南轶事,而袁崇焕也应颜常武之请,说起了对青军作战之事。
“天启二年(1622年),本督往京城晋见陛下(天启)……”袁崇焕缓缓说起往事,他往京城觐见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不久之后,广宁被后金军攻陷,于是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回朝之后,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又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经营辽东。
这也是他起家之作,时人畏后金,袁崇焕却敢出战,应时而起。
“女真人也是人,都是一个头两条腿两条手臂,杀了一样死,怕什么呢!”
天启五年(1625年),孙承宗与袁崇焕定下计策,派遣将领占据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地,并修缮城防长期驻守,宁远因此成为内地,开疆复土两百里。
同年十月,孙承宗遭到罢免,高第接替其职。高第认为关外一定会守不住,命令军队全部撤出锦州及右屯等地,督屯通判金启倧上书给袁崇焕说:“锦州、右屯、大凌三城都是前锋要地,如果撤兵,已经安居的百姓将再次被迁徙,收回的疆土再次沦陷,关内外经得住几次退守?”
袁崇焕也向高第极力争辩:“兵法上说,有进无退,收回的疆土怎么能轻易放弃?锦州、右屯动摇,宁远便会难保,进而使关门失去了保障。这些地方只需要派遣良将守卫,就不需要太多的顾虑。”
但高第执意要撤离,并且想要撤掉宁远的军队,但袁崇焕表示宁愿死在宁远,也不愿撤离,高第无法强迫袁崇焕,于是将锦州等地军民尽数撤离,丢弃米粟十余万,在迁徙路上死亡的人非常多,哭声震野,军民怨声载道,
……
说起这桩往事,袁崇焕沉痛无比地道:“《六国论》都说得清楚,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以地资敌,助女真,与赂秦何异?”
颜常武静静地聆听,脸上亦是一副沉痛之色。
袁崇焕露出嘲讽的笑容道:“女真被人称为满万不可敌,本督守坚城,城城抵挡,看他们能有多少个满万,只要不满万,岂能够破我大明!”
“可是常武你可知道,女真人中有多少是汉人吗?!”
他愤怒地道:“敌酋进入辽西,大量汉民沦为奴隶,为他们耕种田地种粮食资军用,女真又从中编汉军户,每20汉人出一兵,上战场消耗都用汉军户,我们是汉人打汉人,结果女真人损失不大!”
“女真人攻城,多收买内应,里应外合,如果我们能够万众一心,女真也是人,本督让他们来得去不得!”气得袁崇焕一拍桌子道。
“再有,畏战,左右掣肘!”颜常武插嘴道。
“正是!”袁崇焕再拍一掌在台上道。
这边敌人一心想来抢人抢地,那边自己人的背后来捣蛋,这战难呐!
说起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于是率领大军西渡辽河,二十三日,后金军抵达宁远,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麟拥重兵于山海关,不去救援宁远。
袁崇焕得知后,随即写下血书,与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将士盟誓,以死守城。袁崇焕一面坚壁清野,一面让同知程维楧盘查奸细,通判金启倧守护粮草,并传檄给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守将杨麒,如果有将士逃到这里,可将其全部斩杀。
抱着决一死战的精神,此战,宁远军炮击击退努尔哈赤,即宁远大捷。
当年老野猪皮挂!他的真实死因不论,明人为了助长士气,就说他是在宁远城上中炮身亡,大肆宣扬,成就老袁一世的名声。
……
絮絮叨叨中,袁崇焕说道:“辽东的败坏,虽然是人心不稳固,也因为失去了有形的险要,没有东西可用来坚固人心。部队不利于野战,只有依凭坚固的城墙和使用大炮一种方法。如今山海关的四座城池已经修复一新,应当再修松山诸城,轮值的军队四万人,缺一不可。”
天启皇帝答应了他的要求。
接下来有“宁锦大捷”,袁崇焕在宁远和锦州大败女真人,那场大战说起来,袁崇焕说出来好生自豪,他穿了九层铠甲在宁远城墙上督战,敌人将他射成刺猬,后来一点数,拨出来的箭头有一百二十七枚之多!
……
听着他的话,颜常武脸色稍稍有点古怪。
因为他知道,袁崇焕取得的辉煌成绩是在木匠皇帝加上阉人魏忠贤这对奇异组合的领导下产生的(他俩被东林党人骂得狗血淋头),而被东林党人称为“圣君”的崇祯皇帝却在袁崇焕于北平城外大破女真人之后,将袁崇焕千刀万剐……
……
“有了常武你的火枪,如能组建成军,则何惧女真骑兵!”聊到了火枪,袁崇焕听闻了颜常武的三段击介绍,知道东南火枪的威力,五十步可破甲,如此大规模装备的话!
“不然!”颜常武摇头道:“督师大人当知骑兵之用,攻城无助,破坚阵无益,上策乃以机动力,侧击敌后,譬如,女真人不攻锦州、宁远和山海关,而是入寇龙井关、大安口和洪山口呢?!”
他说出此话,目光灼灼,紧盯袁崇焕!
第163节 书房夜话之议诸事()
(承德市兴隆县与唐山市迁西县交界处的)龙井关!
(遵化的)大安口!
位于(河北省唐山遵化市城东北约二十五公里的长城线上的)洪山口!
它们位于宁锦前线的西面,护翼在北平的前线,如果失守,帝都就暴露在女真人的攻击下!
此乃大明腹心,形势之严重,无以复加。
“怎么可能?”袁崇焕失笑道:“那边是蒙古人的地方”他的语调低下来。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督师大人不可不防啊!”颜常武淡淡地道。
他说的是平行空间的事实,明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崛起于东北的皇太极率五万清兵,绕开防卫严密的锦州、山海关一线,向西进军到蒙古,然后突然向南进军,破龙井关、大安口和洪山口,明军不能抵御,很快被清军攻破。皇太极第一次突进长城,进逼北京,明朝几乎灭亡。这次战事,震惊朝野,史称“己巳之变”。
颜常武对别人说起来,人家会说他是痴人说梦话,但袁崇焕是知兵的。
不得不说,这是一条毒计!
关内之兵的战斗力,袁崇焕一清二楚,真若给女真人杀过,北平危矣!
他目光奇异地看着颜常武,而颜常武却是神态自若地喝茶。
袁崇焕看着烛光下的半大孩子,心想哪来的奇才,不仅有钱有势,还有能力,用兵讲起来头头是道,看事情是一针见血,端得可怖。
他并不担心这位颜少将军是女真人的同党,所有的人,看过颜常武的人,都有一种相信他的意识存在。
没办法,人长得帅,别人都要信俺!
俺只要在众人面前一站,别人就想着招俺为女婿!
颜常武的卖相不错,形象阳光,为他加分不少。
退一步来说,他要是坏的,干嘛说出来给袁崇焕听呢,让他提早作好防备。
“依常武想来,该当如何对付呢?”
“督师大人问道于海了,常武在海上有两把刷子,在陆地嘛那就献丑不如藏拙了!”颜常牙有自知之明,人家是真刀实枪与女真蛮人干的,自己则是炮弹子弹能去的地方则不要派人去,i 心放风筝!
袁崇焕笑笑,不再问他。
两人继续谈话,颜常武有意地将话题引向了皮岛的毛文龙!
毛文龙字振南,一名毛伯龙,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祖籍山西平阳府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明朝末期将领,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官至左都督平辽总兵官。
毛文龙开创了军事重镇东江镇,在与后金的战争中颇有战功,但为人骄恣,所上事多浮夸,索饷过多,后在历史上被袁崇焕矫诏所斩。
这是一桩出名的公案,即尚方宝剑斩尚方宝剑。
原来,袁毛两位大帅都因功被朝廷赏赐尚方宝剑,均有先斩后奏之权,皇帝特赐给他们尚方宝剑,许他们便宜行事。
结果袁崇焕却用尚方宝剑把毛给砍了,人家有尚方宝剑,也可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