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之雄霸海外-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已至此,鞑子还敢欺我耶!

    佰度搜索 噺八壹中文網  词

    

第812节 鞑靼人的战术() 
    明显是鞑靼人的战术,以此吓阻我军前进。

    他愤怒地下令道:“传令部队,一人双马,追上去,杀死鞑子!”

    “不可!”儿子祖可法赶快阻止道:“我军顺大路依兵法进军,无有不胜,如果我部临时变更,会影响到友军部署,鞑子就是想激怒我们,从中取利!”

    祖可法也很恼怒,但他更清楚只要步步为营,不给鞑子可趁之机,则功劳垂手可得。

    祖大寿部队为前锋,骑兵较多,而整支明军骑兵少,祖大寿的骑兵部队除了开路前进之外,还负有支援后面部队的任务,毕竟他们四条腿跑得快。

    要是前出脱离大队,就导致后面部队有受到敌人骑兵攻击的危险。

    将领们都有专擅之权,即不一定受统帅指挥就可发动攻击,但起码得见了兔子才撒鹰,现在前路没见敌踪,贸贸然就冲上去,不是好事。

    祖大寿冷静下来,以快马骑传去通知甘辉。

    不一日,一小队骑兵一人三马,赶到祖大寿军中,当中三名骑兵,却穿着清军服饰,也确实是前清军,乃以前投降的鞑子兵,现在的带路党,他们受命前往鞑子大队与他们交涉。

    祖大寿看甘辉的指示,叫他一路记数,将来汉民死多少人,就双倍杀回来!

    那三个带路党,快马追上了清军后队,很快见着了满达海,满达海见押着三个已军装束的人过来,就问:“怎么回事?”

    “明军那边来的,说带来了明军大将军甘辉的一封信。”有人说道。

    满达海眯缝起眼睛,望着三个脸色苍白的前清兵,为首一个小兵,伸手从怀里摸出了一封信交上来。

    “我们是被俘虏的,明军进攻京师,来得太快,统领们都死了,我们无法反抗”那个小兵解释道。

    满达海拆信看道:“大明前军大都督甘辉致清军指挥官: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不伤及无辜百姓,不杀俘虏,乃将帅美德!战场上刀枪无眼,各安天命,生死与人无由!然而你军却滥杀无辜百姓,则我军必以牙还牙,除入八分者不赦之外,将来俘获你方军人、民众者,必以双倍无辜百姓、我方俘虏虏死难数杀回,走着瞧!”

    满达海冷笑道:“明人胆敢恐吓本王!”

    小兵怯生生地道:“他们说他们说到做到,现在点到了八百零七人,将来就杀回我们一千六百一十四人!”

    气氛一下子就沉静下来!

    和鞑子们说什么他们不一定当回事,但精确数字一出来,就表明了明军的决心,否则他们没必要点得这么准确!

    感受到压力,满达海阴郁着脸没说什么,吩咐将三个小兵押上去,让他们加入已军,不得他们乱说什么,将来遇敌头一批派他们上!

    明军继续进军,发现路上死掉的人不多,甚至发现了一些还没死的弃民。

    鞑子怂了!

    祖大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样的事情多少年没见过了!

    要知道鞑靼人凶残,把汉人视如猪狗,想杀就杀,何时顾及到汉人的想法,哪怕是汉人大军在侧也敢暴起杀汉人。

    没想到甘辉轻飘飘书信一封,即将往时不可一世的鞑靼人吓得遵守纪律了!

    对待鞑子,你就得比他们更狠、更凶!

    “领袖神降,乃天佑大明!天佑我黎民百姓!”祖大寿以手加额,为自己和国家庆幸。

    否则,一旦沦为亡国奴,大伙儿就要顶上那难看的猪尾巴辫子,穿上难看的马褂,哪象现在这么自由自在地,想留什么发式、穿什么都行。

    一路前进,明军过了塔山、大兴堡、杏山,进驻锦州!

    道路平靖,敌踪不现。

    在锦州稍事休整,继续前进,他们进入松山、右屯、大凌河堡。

    至此,自督师袁崇焕起建立的大明宁远锦防线,之后不断失守,败退,现在全部被明军夺回,重建态势!

    部队奇迹般地齐装满员,他们也不及勉怀,往北前进,尽量赶在入冬前夺回沈阳,把鞑靼人赶出到野外吹风吃雪去!

    鞑子在玩诱敌深入的把戏,这一点已经是很明显的了,往沈阳的道路很长,鞑子们尚有空间。他们现在是在用空间换取时间,用空间换取实力。

    等明军进入的地方越深,补给线也越长;占领的土地越多,兵力自然也越分散,就有可趁之机。

    尽管军官们不断地强调加强警戒,但随着时日的推移,喊着狼来了一直没见狼来了,绷紧的弦不由地松懈下来,即时受到血的教训。

    在军出山海关的第二周,部队离开了大凌河堡不过一天,傍晚,祖大寿正在忙着处理部队安营扎寨的事儿的时候,听到急促的尖哨声,表明与敌接战。

    当祖大寿赶到战场时,战斗已结束了,在营寨右侧一条小河的草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七八具尸体和五六个躺在血泊中痛苦呻吟的明军士兵,一群明军正在警戒,几位军医和医护兵正为他们疗伤。

    现场只留下了一具鞑子兵的尸体,被明军砍得血肉模糊以泄愤,还有一地杂乱的马蹄印。

    情况很明显,打老仗的祖大寿用屁股想都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鞑子骑兵埋伏起来,对来到河边取水的帝国士兵进行突袭。

    坚壁清野时必定破坏水源,水井会被藏起来或者投入死尸粪便不能饮用,同时守军会在河流处进行伏击。

    这些取水士兵受过教育,但还是大意了!

    倒是是负责援救的官兵警惕性高,很尽责地来得快,让鞑子没来得及清场,否则那些伤兵都得死。

    过得大凌河堡,仿佛一夜间鞑子兵睡醒了,他们开始了疯狂地袭扰与埋伏!

    他们分成一个个的小队,多达百人,少则十人,骑马高速而来,来如影,去如风,采用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游击战术进行偷袭。

    不贪功,打了就跑,也不让马力疲倦,而且还有埋伏,致使准备了双马追击鞑子兵的祖大寿也不敢轻易投入兵力。

    他的部队还好,起码他们骑兵为多,鞑子有所顾忌,而后面的步兵部队和辎重部队则饱受袭扰,鞑子如同苍蝇般可恶,让出征明军自大堡河堡直到前屯,处处示警,仿佛遍地烽火!

    

第813节 鞑靼人不行了!() 
“启禀大都督,情况非常混乱,我们根本无从判断起鞑靼人的主攻方向,也捉摸不到鞑靼人的主力位置!”军中参谋向甘辉报告道,同时奉上伤亡情况。

    战死三百一十八人,受伤千人之众,敌军死掉七十一人,比率实在难看。

    鞑靼人的攻击非常迅猛有力!

    我军毕竟行军半个月,虽然经过训练,但长途行军,人毕竟不是铁打的,终究疲倦了。

    鞑子则养精蓄锐,暴起伤人,且他们更熟悉地形,有此战果在所难免。

    值得欣慰是我军没有一支部队崩盘!

    行动或许缓慢,但依旧前行,向北。

    搁以前明军不可想象的,鞑子狠厉,前明军受袭后,要不大溃,要不掉头就跑,不跑的也是步步为营,以龟速前进,导致战机丧失。

    “好,命令部队各自为战,同时组织反袭杀队,干掉鞑靼人!”甘辉下达的命令前半部分,换作前明军,这道命令根本执行不下去。

    你行你上啊,遇到强敌,没有援兵的情况下前明军争相逃命,临阵逃脱卖队友的事情还少吗!

    但现在北伐军的军官们如是说“杀一个够本,杀二个有赚!”

    “就算是死,也要死到沈阳城下!”

    命令斩钉截铁,绝无商量余地,没有一个军官敢下令后退的,没有一个士兵敢退缩的。

    于是,明军稳步向前,哪怕是鞑靼人的箭矢在头顶飞过,即使是战友死在自己身边,也要前进!

    “嗖嗖嗖!”鞑靼人放箭。

    “砰砰砰!”明军开枪还击。

    打马,打马!

    火枪精确度差,但是打马不在话下,一旦战马中弹,鞑靼人得在马匹没死前赶快跑,否则愤怒的明军追来,必死无疑!

    鞑靼人的袭扰无时不刻,不住地暗算明军,但明军易死的新兵开始成长起来了,他们知道到河边取水时要结队而行,懂得仔细地观察河岸边不正常的脚印,看看有没有敌人布下的机关陷阱,学会了从一点点不正常的东西中发现问题的所在,他们已渐渐地成熟。

    遇敌也不慌,熟练地结阵抵抗,前面的举盾牌,后面的沉稳装弹,瞄准射击!

    专门打马,让鞑靼人痛恨万分!

    对上燧发枪,弓箭的射程并不占优。

    有空的话明军甚至使用炸弹,当鞑靼人试图冲锋时,就会挨上爆炸后到处迸飞钢珠和铁钉的玩艺儿,不是说笑的。

    论起来明军的东西很“脏”,那些子弹、钢珠都镶铅,铁钉肯定水浸过生锈,导致鞑靼人带伤回去,伤兵发烧,伤马也发烧。

    以后鞑靼人也学乖了,受伤后只要可能,就要剜肉取弹。

    且慢!

    以他们的肮脏程度,拉屎不洗手,剜肉也是死。

    别说中国地界,放眼全世界,宿营时立即修建厕所的军队只有东南军,现在加上明军。

    莫要小看细节,吃饭前洗手、动手术前消毒;喝开水,没有开水就喝流动水,实在不行就做个过滤器过滤水饮用(我们带有活性炭哦);受伤后医治,明军的医护兵到了班一级,十个人中间就有一个医护兵,每个人都学过自救,且药物充足。

    这就是身为穿越众,领袖赠予他的士兵们的福利!

    接下来双方打出了一比一,明军战死二百六十一,鞑靼人死掉了二百七十二人!

    明军的伤兵不少,有上千,而鞑靼人死马众多,死掉了五百多匹马。

    尽管鞑靼人不断地阻截,但明军一路向北推进,行军甚至有越来越快地趋势,因为鞑靼人不怎么样嘛!

    鞑靼人的士气不可避免地低落了!

    死掉三百余人看起来不多,但已经占了出击鞑靼人(六千)的二十分之一,而明军死掉五百多人,只占十二万明军的千分之四!

    祸不单行,等明军过了西平堡,谭泰突然接获一个很大的坏消息一等精奇尼哈番(子爵)岳尔多战死!

    岳尔多是谭泰的妻弟,部下有整整五百骑兵,十分精锐,竟然会败北,连他逃不出来?

    “怎么回事?”谭泰沉下脸来,问报信的骑兵道。

    “是蒙古人,蒙古人来帮助明军了!”骑兵战战兢兢地道。

    “啊!岂有此理!”谭泰恼怒道。

    ……

    岳尔多进攻的是明军一支辎重部队,这也是鞑靼人最喜欢进攻的部队,辎重部队带的东西多,露出的面积大,行动缓慢,鞑靼人得手的机会大。

    想要吃下去也不容易,看见明军护卫队顶在前面,连盾牌也不开,直接向着鞑靼人开枪!

    他们这是纯粹利用头盔和身上的护甲去敌住鞑靼人的弓箭,用火枪向鞑靼人还击!

    躲在明军后面的民夫,也在忙着为士兵们装弹,有的民夫则大胆地参战,用火枪向鞑靼人射击。

    不时有人中箭倒下,但无人后退,伤者被拖了下去进行治疗。

    而鞑靼人的骑兵,不时有整匹马轰然倒下,有的骑士好运,被战友救走,也有的骑士倒运,

    火枪的出现让农耕民族有了一种较有效的对付游牧民族的方法,但初期火器想对付骑兵确实是个大问题。

    火枪射速慢,精度差,大明明军队的火器还存在着糟糕的仿制和偷工减料,制造的火器大都有粗制滥造之嫌,那些火器连制造它们的工匠都不敢用,做出来的刀做不了几下就卷了。

    此外,骑兵从100米冲到你跟前也就10秒时间,没有第二次装填机会。而只有在20米距离齐射才能打中第一排。骑兵根本死不了多少就直接冲了步兵。

    步兵就要直面惨淡的人生,而大明明的军队由于种种原因,是不敢与鞑靼人硬战的。

    东南府的火器却是不同,材质好,工艺好,极为精良,准确度高也耐用,为了保证质量,规定很简单。

    造出质量好的,赏银,差的,不但不赏,还打板子,如果是匠人质量出问题,就是流放去挖地球。

    颜常武极为重视军工质量,其东南府总理陈衷纪,一人之下万人之下,担任军队总监,监督的就是部队训练的质量和军工的质量,以他的地位,已经不用再讨好谁,也不怕得罪谁,因此东南府的火器质量上乘,冠于诸国。

    至于和鞑靼人硬碰硬,用颜大少思想武装起来的东南军和新明军会怕?

    其实这个就是最大的原因,前明军害怕与鞑靼人硬战,新明军却不怕领袖的钱到位,新明军无话可说。

    而且新明军有野战炮,可以破除鞑靼人的防枪弹/弓箭盾车,加上大炸弹,所以鞑靼人即使是进攻新明军的辎重部队,也不易拿下。

    不过岳尔多有耐心,今天不行明天来,明天不行后天再来,欺负明军没有多少的骑兵,难以援助。

    他已经进攻了三天,早午晚都来,把这支辎重部队弄得精疲力竭,弹药将尽(他们运粮不运弹药)。

    就在下午时分,鞑靼人正打得开心时,突然间岳尔多听到外围示警的号角吹了起来,他心中一凛,转头望去,但见得四周烟尘大起,竟不知有多少部队在接近中,不由得大骇!

    。

第814节 墙倒蒙古人来推() 
马蹄声如雷般响起,马队似潮水般涌来!

    鞑靼人“不是我们的人!”

    新明军“我们没这么多的骑兵!”

    对方来势极快,已对岳尔多成合围之势,此时岳尔多也认出来“这是蒙古人!”

    蒙古人之前与鞑靼人好得同穿一条裤子,明崇祯九年1636年三月二十日,内蒙古24部49名封建领主与后金满蒙汉文武官员百余人在盛京召开大会,共推后金国主黄台吉为“博克达彻辰汗”,改国号为“大清”,对鞑靼人恭敬有加。

    此后科尔沁所属四部10旗分左右两翼会盟于科尔沁右翼中旗境内的哲里木山下,形成哲里木盟,又称“嫩江十旗”。

    历史上,孝庄文皇后、孝端文皇后、顺治的皇后都是蒙古女子。

    鞑靼人入关,蒙古人不遗余力追随,鞑靼人吃肉,他们喝汤,狠捞了一把之后与鞑靼人一起玩完!

    蒙古人部族非常多,冲来的蒙古人应该是没有随鞑靼人入关的,换作以前,岳尔多敢大胆的征召他们,现在他则是感觉到不安。

    这种不安越来越强烈,他下令道“冲出去!”

    部下听惯他的指示,打马前冲,而那边的蒙古人分出大队,径来阻截!

    敌人!

    不及多想,岳尔多打头冲锋,对方冲前的人数不多,向他们射出一批稀稀拉拉的箭枝,没有命中多少。

    岳尔多擎大弓在手,三枝箭挟在手里,嗖嗖嗖连放三箭,射倒三个蒙古骑兵!

    他后面的鞑靼人一起放箭,轻易就把前路的蒙古骑兵给射倒,疏通了道路。

    鞑靼人大喜过望,蜂拥而去,准备从缺口逃离。

    然而!

    蒙古骑兵狂飙而来,马蹄的轰然响声震撼着大地,回荡在广阔的平原上。

    后发而先至,他们追上了鞑靼人!

    任鞑靼人用马鞭把马皮都给抽破了,他们疲乏的马力也不能脱离蒙古人的追击。

    他们向蒙古人放箭,而蒙古人回敬他们以暴射!

    箭矢上天,遮蔽天日!

    鞑靼人惨叫着,马匹惨嘶着,纷纷堕落。

    蒙古人仗着人多,竟不与鞑靼人交战,拉开距离,看样子竟是想用箭射死他们。

    岳尔多大怒,手执一口宝刀,率众猛杀进蒙古人当中!

    宝刀左右翻飞,挡他路者无一人是他三合之敌,被他宝刀砍杀,见一个杀一个,遇一双杀一双,硬生生地被他杀出一条血路来。

    所到之处,蒙古人如下饺子般掉落下地,端得是生猛了得。

    鞑靼人还是有勇士的!

    他的部下护翼他的左右,让他发挥出破阵的威力。

    见他如此了得,蒙古人纷纷向他射箭,他接连挑飞数枝激射而来的箭矢后,终究还是有一枝冷箭射中座骑腹部,战马顿时长嘶一声,前蹄跪地,把他掀了下马。

    岳尔多滚落地上,刚刚爬起来,一名蒙古骑兵执矛向他冲去,狠狠一矛刺下,他急向侧边一躲,避开那矛,再起一刀,将另一名蒙古骑兵给斩落马下,然后翻身上了对方的马。

    马匹感觉不是主人,想要颠动起来,被他低喝一声“好牲畜!”双臂一夹,马匹透不过气来,动弹不得,唯有屈服。

    然后岳尔多重新汇入已军中,奋勇当先,一路冲杀。

    此时他身边只得百余骑,无不负伤浴血,分不清这血是自己还是别人的了。

    其他人全完了,对方至少有五千骑兵,十倍于他,人强马壮,阵容鼎盛!

    苏尼特部!

    岳尔多眼中迸出刻骨的仇恨,他看到对方的土狼旗,认出了正是蒙古苏尼特部,大首领叫做腾机思。

    腾机思,蒙古达延汗六世孙,苏尼特东路首领塔巴海达尔汉和硕齐之子。

    1639年腾机思率部众降附清朝。1640年清廷妻腾机思以郡主,授和硕额驸。

    1641年封扎萨克多罗郡王,诏世袭罔替。

    又封其弟腾机特为多罗贝勒,莽古岱、哈尔呼喇为二等台吉,对腾机思兄弟的待遇是很优厚的。

    不过,黄台吉死后死后,顺治即位,睿王多耳滚摄政。多耳滚与腾机思有隙,对腾机思兄弟采取压制政策。

    千算万算没算到,多耳滚死难,腾机思如今发作,痛打落水狗的鞑靼人!

    他找了个好时机,致使岳尔多部损失惨重。

    知道现在不是好时机,岳尔多继续拼杀,突地觉得压力一松,已经杀透重围,冲前几步,愕然停止,脸上无不露出绝望之色。‘

    精锐骑兵大队,穿着铁甲或者皮甲,马匹比之前的更好,土狼旗大纛下,一个身披金甲的强壮首领呵呵大笑道“岳尔多,久违了!”

    来者正是苏尼特部首领腾机思,他身材不高,身躯墩实,他的脸颊平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