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凡人三国志-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否则后患无穷。

    几天后,侦察兵把雁门郡内的所有情况都搜集上来了,唐华召集了手下诸人来一起研究。唐华道:“根据侦察兵的侦察情况,现雁门郡内的十三四个小城内基本都有几百名至近千名的鲜卑族骑兵驻守。而阴馆城内则拥有五千多名鲜卑族铁骑,他们隶属于拓跋部鲜卑族。而我军目前步兵还没有成型,也没有攻城器械,靠骑兵去直接进攻的话,我们可损失不起,那还不等我们攻下,阴馆城,我军就无士兵喽。再说了,我们打下雁门郡后还要对付其他四周的强敌,我们不能强攻城,只能和敌军打野战,就是打野战也不能正面对抗。所以大家都说一说,有什么办法,既能打下雁门郡,又不能让我军损失过大。”

    李金听后想了想说道:“主公,我们可以事先派士兵扮成百姓的样子摸进城去,到晚上时再来个里应外合,这样就容易打下城池,且损失也不会太大。”

    傻蛋也说道:“主公,我们可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让士兵偷偷登上城墙,给敌人来个偷袭,也能很容易攻下城池。”

    黑子看到连傻蛋都能出主意,自己也道:“主公,你不是说要和敌人打野战吗?那我们就去引诱敌人出城来和我们打啊。”

    大家听了黑子的话都笑了起来。

    唐华笑着道:“你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操作起来可不容易啊!什么偷袭、里应外合啦,这都要做周密的策划才行,再说也只能用一次啊,我们不能老使用一个办法吧,那敌人不都变成傻瓜?”

    张辽思考了一阵后道:“主公,看样子只能是引蛇出洞了,然后再设计伏击敌军,先在城外把敌人的有生力量尽可能多的消灭一点,最后再想办法攻城。”

    “行,先就这样吧!攻打雁门郡不是一时半会的事,现在也只能这样了,大家先回去吧!想到什么好的办法就告诉我吧。”唐华道,同时心里想着,哪怕是绑架,也要绑个谋士回来。

第十三章:制定战术() 
最后,唐华和张辽研究后,采取围点打援,跳点战术,要先把阴馆城给打下来,再迅速抢占雁门关,至于其他的小县城,只要阴馆城失守的话,他们就只会逃跑了,哪怕不跑也不足为虑。

    围点打援就是唐华军先包围敌人的一部份或某一城池,但不是为了打击被围困的敌人或城池,目的是吸引其他地方的敌人来增援,这样唐华的军队就可以策划好,制定出相应的战术后把敌军增援的部队给消灭;至于跳点战术,意思是说唐华军不要局限于逐步推进的方式,可以绕开前方的敌军或城池,直接向敌军后军或纵深进攻,并一举消灭他们。

    “大家都到齐了吧!”唐华道。李金听了唐华的话后接着道:“主公,是不是想到什么办法了,那具体是要怎样做呢?还请主公给我们说说。”唐华环视了一下众将领,缓慢的道:“我们采取围点打援,跳点战术”李金一面迷惑的问道:“围点打援,跳点战术?主公的这些新战术名称以前可是从未听说过啊。”

    唐华喝了口水道:“我和张将军的想法是,我军干脆跳开马邑城,直接去进攻桑乾。把桑乾城包围起来,但不是真打,我们假打一下,吸引桑乾附近的敌军来增援,但主要是想吸引阴馆的敌军来。当然啰,如果能把马邑等地方的敌军也吸引来的话那就更完美啦。同时我们还可以把我军的主力隐藏在桑乾附近,只要我们的侦察兵侦察及时,我们可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况且我们也不想和他们正面交锋,我们会采取各种手段伏击他们,偷袭他们,目的就是在路上把敌人的有生力量给消灭。”

    李金听后,想了想道:“主公,我觉得方案可行,我军一人二骑、三骑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赶到目标地对敌人给予打击,只是士兵还是得打疲劳仗,必须要和士兵讲清楚,我们只有一拼才有转机,否则局面会对我军越来越不利。”

    唐华对着李金点点头并道:“所以还要让我军的侦察兵对拓跋部的情况继续深入侦察,一旦发现情况必须及时汇报,同时我军从明天起要增派哨兵,特别是要多布置一点暗哨,我们千万不能让拓跋部来偷袭我们,只要我们多布暗哨,那拓跋部的侦察鹰就没有办法,在晚上他们的侦察鹰也无法侦察,但白天我们的明哨躲不过他们的侦察鹰。”

    张辽问道:“主公说的是飞在天上的老鹰会侦察敌情。”

    唐华笑着道:“是啊,这种侦察鹰一旦发现有敌军或探马等情况马上就会长鸣,只有拓跋部的人会训练这种侦察鹰,要是我们今后消灭了拓跋部后,一定要想办法把他们饲养、训练这种侦察鹰的人给俘虏过来,看能否说服他为我军饲养、训练这种侦察鹰。”

    李金听了唐华说的话,长长舒了口气道:“我就说怪了,以前我们去打鲜卑族的骑兵,每次的行动鲜卑族人都会提前知道,还老以为是有内奸,但总查无此事,原来是这样啊。”

    唐华道:“二狗,你是负责侦察兵的,你可要把这些情况向你的手下讲清楚哦,在侦察拓跋部的敌情时要想办法避开他们的侦察鹰,否则你们的一举一动拓跋部的鲜卑鞑子都会知道,也清楚你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更会威胁到你们的生命安全。”

    二狗听后回答道:“是主公,今后我们会小心的。”

    唐华笑了笑道:“你们暂时也不要过多的当心,我估计拓跋部要向我军进攻的话,应该还有一段时间,他们应该会选择冬季前后。因为,现在他们也是刚好才到北方大草原上放牧还没有多久,等到他们向南方来越冬时,就会顺便想把我军给消灭了。如果现在他们率兵过来的话,他们大批量的牛羊、马没有那么多的草场,只能是靠北方宽广的大草原上才行。”

    张辽听后道:“主公说的对,就是雁门、云中、朔方、九原丈等地也没有那么多的草场供鞑子饲养牲畜。鞑子们每年都是入冬前就南迁,开春后又北移。所以,鲜卑族也好,匈奴人也好,他们对我大汉边境的掠夺大多数都是在每年的秋后,每年开春后,他们都走了,只是这些年朝庭太软弱,当地官府太无能,一直没有对雁门、云中、朔方、九原丈等进行收复。以至于鞑子们每年走后都在这些地方留下少部份的兵马和牲畜,这样就解决、方便了他们各部落的越冬问题,也方便他们更进一步向我大汉的中原地带进行抢劫。这都是我大汉民族的悲哀啊,要是再这样下去的话,用不了几年,鲜卑族的铁骑、匈奴人的铁骑都会饮马黄河,马踏洛阳喽,到那时,我大汉民族真的算是玩完了。”

    “不过现在不怕了,以为有了主公你在,主公可能你不知道现在你的名声是多么的响,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并州北方出了一条猛蛇,专门吃马贼,杀鲜卑族人。至于主公的名字吗?我估计知道的人不会很多,但只要一说是北方的猛蛇,可就是家喻户晓啦。我当时也是冲着主公的英雄事迹来的,一开始只想来看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一来就被主公的人格所打动,按我原先的打算是要去并州投军的,但看到主公招兵,其条件还比较苛刻,我一时手痒,就出来露了一手,那知道会惊动主公你的大驾样呢!”大伙听后,都笑了起来。

    黑子则笑呵呵的道:“文远将军,那叫你一上来就是十箭连中红心啊,加上骑技又好,这在我们军中是找不到的啊,我当然要去向主公报喜喽。”

    张辽微笑着道:“跟了主公,我本人并不后侮,我觉得我是跟对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我到了并州去投军,那也就是个小新兵蛋子,谁会像主公一样重用我啊,也不可能发挥我的能力,更不可能带兵打仗,要想独立带兵打仗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日,说不定一辈子都不可能。”

    唐华看了大家一眼,这才道:“好了,你们大家都准备好,过几天我带着你们去打一块属于我们自己的地盘,再想办法让朝庭认可我们的政治地位,到那时我们就有了根基啦。”

    大伙齐声道:“是主公。”

    唐华想了想又道:“对了,今后我们会有自己的地盘,至于俘虏的鲜卑族人也好,匈奴人也好,只要是身强力壮的就不要再斩杀啦,留下来让他们当我们的奴隶,让他们一辈子帮我们修城池,挖矿,这种不要工钱的苦力不要白不要,反正是越多越好。”

    大伙听后又都哈哈大笑起来,气氛非常轻松。

    张闯那小子确道:“就是,让他们当免费的苦力,要是他们不听话,我们再斩杀也不晚,这也是对他们的惩罚和报复。”

第十四章:大军展压() 
月底,张辽带着三千飞蛇铁骑出发了。张辽大军大张旗鼓的绕开马邑县城,直插桑乾。唐华则到了夜间后才率领另外的二千飞蛇铁骑秘密出发,在天亮前选择一片森林躲藏起来,而唐华军的大本营中则只留下四千多名士兵驻守。

    张辽率领三千大军到达桑乾城效时,城中只有很少的三百多名骑兵驻守,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唐华军会大胆的绕开马邑城而直接来进攻他们。桑乾城中的鞑子没有想到唐华军不怕断后路,城里的鲜卑族骑兵数量不多,也听说过唐华军的威名,不敢出城来决战。他们已经向四周的鲜卑族军求救了,他们要等待援军的到来。

    至于唐华率领的二千飞蛇军,也早就秘密潜入到距桑乾城不到二十里的大山中,就等猎物上钩啦,只要有猎物上钩,那唐华这就会凶狠的扑将上去,直到把猎物给歼灭为止。

    张辽对桑乾城象征性的攻打了一翻,让敌人知道唐华军没有攻城器械,并明目张胆的在城效做出正在制造攻城器械的样子。而其他小城内的鲜卑族骑兵并没有来支援桑乾,就是马邑城也没有来,虽然马邑城中也有六七百名士兵,但他们还是担心唐华军借机攻打马邑,只有阴馆城内的鲜卑族骑兵出动。他们知道张辽的大军只有三千人,现在正在制造攻城器械,他们对自己的骑兵实力很有自信。为了一次性把张辽大军吃掉,阴馆城内一次性就出动了四千多铁骑,仅在城中留下近千名铁骑守城。

    唐华接到侦察兵的报告后,开始还挺高兴的。但唐华军侦察兵再继续侦察后,发现这伙鲜卑族骑兵还比较狡猾,他们宁愿多走一点路程,也没有走能让唐华军可以打伏击的道路。

    最后,唐华和张辽研究后,决定在夜晚歼灭他们。

    由于没有很好的伏击位置,只能让张三带着五百飞蛇兵偷袭鲜卑族人的大营。

    虽然唐华也知道,鲜卑族人肯定有准备。唐华让张闯不用距敌军大营太近,让他们在稍远的地方用火箭对敌军的大营进行射击,目的就是把敌军给吸引出来。

    张辽则率两千五百名飞蛇军在半路上等待张三的军队败退,而唐华则率领一千五百名飞蛇军在侧边稍远的地方等待。

    当敌军追着张三的军队杀出大营后,只要听到唐华军进攻的动静,李金则率五百飞蛇去把鲜卑族军的大营给端了,那时大营里不会有多少敌军驻守。

    实际情况确实和唐华们预想的一样,当张三带着五百名飞蛇军到敌军大营的弓箭射程之内时,张三马上让手下士兵们向敌军大营射出火箭。敌军见张三的军队并不想杀进大帐时,只好率大军向张三的军队杀了过来。特别是看到张三的军队只有那几百骑兵时,连千骑都不到,马上想要一举消灭张三的军队。

    张三则带着手下边退边向敌军还击,始终和敌军保持一定的距离。这让鲜卑族大军气愤极了,立马率大军全速向张闯军追杀过来。张三一见敌军追杀过来,那敢停留,马上也率着手下士兵撤退。敌军速度快,他也快,敌军稍慢下来,他也就慢下来,就这样忽快忽慢的,敌军追了差不多有二、三十里。此时敌军的气势也没有开始时的高涨了,正当敌军犹豫不决是继续追杀好呢?还是停止追杀好的时候。

    张辽率两千五百名飞蛇迎着敌军杀了过来,唐华也率一千五百名飞蛇兵向敌人的侧后稍远的地方出动了。

    当张辽和张三和敌军缠杀在一起的时候,唐华率领的飞蛇兵也杀到了敌军的侧后方。

    敌军确实没有想到他们的侧后方还会有唐华军杀来,这下敌军混乱了,敌军士兵不知道是转身向唐华军迎战呢?还是继续向张辽、张三军拼杀?

    当然,他们就是想转身来阻击唐华的军队,来个拼杀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骑兵要想调头可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它可不像步兵那样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敌军士兵有的转身,有的没有转,还有的只转了一半,只是片刻之间,敌军士兵就混乱无比,当然也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被屠杀的命运。敌军的首领被张辽迎上,他在张辽手下只走了十多个回合就被张辽一枪给贯穿了,鲜卑族士兵看到首领战死,整个士气随之一落千丈,唐华军的士兵们则高喊投降不杀,投降不杀。鲜卑族士兵看到大势已去,有的开始逃跑,有的士兵看到无法逃脱,就干脆投降了。

    唐华军没有停止对敌军的追杀,唐华只留下张闯率几百名士兵收缴俘虏,唐华和张辽则率大军在敌军的后面追杀。敌军士兵逃跑到自己的大营时,等待他们的不是自己的战友,而是李金率士兵的截杀。这下让敌军士兵更是惊慌失措,他们都无心恋战,但李金却不想放过他们。

    不大一会儿,唐华和张辽所率大军也杀到了,还没有逃跑出去的敌军士兵看到无望了,只好选择投降,能逃跑出去的鲜卑族鞑子铁骑,那只有很少的数百骑。

    战役结束了,通过打扫战场后清点,唐华军共斩杀鲜卑族骑兵一千二百多人,俘虏二千五百多人,还是有几百名敌军士兵逃跑出去了。唐华军伤亡五百多人,其中重伤或死亡二百多人。总的来讲唐华军这次还是算得上是完胜,虽然逃跑出去了几百名敌军,但那对于唐华军来说是无关紧要的,现整个阴馆城中也就是一千多一点的兵力,这对于唐华军下一步攻打阴馆城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在休息的时候,唐华对李金道:“李金,你端敌军的大营是否受到顽强的抵抗?”

    李金则笑呵呵的道:“主公,整个敌军大营他们只留下了几百名士兵,他们都去追杀张闯去啦,我率弟兄们杀进大营时,敌军士兵根本没有想到这种情况下我军还会去偷袭他们的大营,他们也想不到会被偷袭,所以我们杀得敌军士兵措手不及,我们只付出了二十多名士兵的代价就把他们的大营给端了,并彻底解决了敌人。”

    二天后,唐华率大军到达了阴馆城外,当张辽率士兵攻城时,发现是一座空城,所有鲜卑族骑兵都逃走了。等唐华们进城后才知道,原来是逃跑回去的那几百名败兵,说是大军全部被唐华军歼灭了,负责守城敌军将官听说唐华军有五、六千骑兵时,他们立即选择了逃走。

    唐华军进城后还解救了一千多名大汉的子民,他们都是被鲜卑族大军俘虏,随之也就成了鲜卑族的奴隶,特别是那五百多名妇女,完全成了鲜卑族士兵的玩偶和发泄的对象,当他们见到唐华军后那可真是泪流满面。唐华马让让人把他们都安置好,并让他们放心,今后再也不会有鞑子的铁骑敢来欺负他们啦。随即唐华马上让李金率一千五百名飞蛇兵直接向雁门关扑将过去,没有让他们停留片刻。唐华不想让雁门关的守军有啥防御准备的时间,唐华们也想再次打知人个措手不及。

    李金到达雁门关时,关上的鲜卑族骑兵也撤走了。唐华接到李金的报告后,马上安排工匠和部份俘虏去修补雁门关,将雁门关的城墙加高加厚,并增设防御工事,强化防御能力。同时,让张辽率大军对雁门郡境内的其他城池进行攻伐,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收复雁门郡全境,这样唐华军才会有一点防御的能力。

第十五章:司马朗() 
张辽出征后,唐华给张三下达了一个令世人都想不到的命令,让他带上两百名士兵并化妆成普通老百姓的样子,到河内郡去找一个名叫“司马朗,字伯达”的人,并寻找机会把司马朗绑架到阴馆来。唐华还交待张三一路上要对司马朗尊重、客气,千万不能动粗,还要保障司马朗的安全,接到命令的张三可是愁了眉苦了脸。

    唐华心里在想,虽然司马朗现在岁数不大,但毕竟是名士啊,去请的话,那肯定是请不来的,谁会愿意来帮自己这个既无名、无背景、无根基、无钱财的人啊,只能采取非常手段,先把人搞过来再说啰,否则自己那有人来处理内政事务啊。

    司马朗,字伯达(171—217年),河内郡温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司马朗年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汉末****之际,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又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后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讨吴国,到达居巢。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去视察,派送医药,因此染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这是唐华现在能够想到的谋士了。

    半个多月后,张三回来了,他还真不辜负唐华所望,把司马朗给绑架到了他们这里来。唐华一见到司马朗,马上就对他行了个大礼歉意道:“司马先生受苦了,本来我是让张三这小子去请司马先生的,那会知道你小子公然对先生用强!今后我一定好好的教育他,让他今后多懂点规矩。我在这里代张三向司马先生赔礼了,希望先生看在他年青不懂事的份上,就原谅他这次吧。”说完后唐华又对司马朗鞠躬。唐华心里想:司马朗,河内温县人,少有英名才华出众,虽然能力赶不上其二弟司马懿,司马仲达。但历史上怎么说都是曹操手下的高官,担任过丞相府主簿,兖州刺史,不论在什么样的位置都有突出的政绩,而且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不拉帮结派,忠心耿耿。不像其弟弟司马仲达那样有太多的心机,太大的野心,在司马三兄弟中是最受人尊敬的一位。

    司马朗可是昂首tingxiong,一付气哼哼的样子,唐华两次给他行礼,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