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网游三国之天下诸侯-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己方大军由远及近,脚步杂乱、面色慌张,他们知道,该是离开的时候了。

    在营门口迎来纪灵、颜良,许攸问道:“纪将军,战况……”,没想到纪灵一言不发,大步向里走去,颜良亦是面色铁青,不愿与许攸多说一句,见此情形,审配摇了摇头,不愿自讨没趣,跟在颜良之后离去,只剩下许攸留在原地,形单影只。

    “审军师,命令大军收拾行囊,天一亮就北撤!”颜良突然停下脚步,说了一句。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无论怎么想,审配都觉得破城的希望很大,至少不至于如此慌张地北撤。

    “发生了什么事?你问许攸去!我怎么也想不明白,城内到底是我们的内应,那是敌人的内应?坑了我们数万精锐!剥夺了我们破城最后的希望!”颜良忍不住恨声道。

    “什么?”审配不解。若说许攸投敌,他是不信的。可是以许攸之能,怎么会让自己的内应反过了坑自己?

    颜良并未多说,摇摇头,大步向营帐走去。长时间酷烈的攻城战,到今天总算有了大致的结局,尽管未能取胜,自己也难逃败军之将的名声和责任,但最大的锅,总算由许攸、纪灵背起来了,他自己和审配顶多承担次要责任,结局还不算太糟糕。

    ——————————

    城外有赵云、曹性这一招先手棋,叶腾倒不担心袁家军能趁夜远遁。所以,他还从容地让所有准备充任追兵的部队集中起来,在军营之中暂时休息了一会儿,并在天亮之前补充了水分、吃了简单的早点。

    天刚蒙蒙亮时,叶腾率领2千铁鹰锐士走在最前面,紧接着是典韦率领的6千背嵬军,最后是万浩率领的1万汉军铁骑;所有的将士都配了战马,出北门而去。

    此时,出北门的道路,已经由徐晃带人清理完毕。

    按照叶腾的安排,徐晃留在城中进行善后事宜。并关注前线情况,随时准备组织接应兵力。

    就在叶腾的兵锋出北门之际,袁家剩余的约70万大军,也陆续走出军营,开始了漫漫的北撤征程。

    从灵寿县至上曲阳,如果正常行军,或游山玩水,路程自然不算太遥远;但如果是亡命逃跑,并时时伴随凶猛的追兵,形势自然完全不同。

    赵云、曹性的追击,相当有水平,他们兵分多路,时时偷袭,打完就跑,不为伤人、不为胜敌,只为拖延敌军北撤的步伐。慢慢地跟着,首尾接应、时聚时散、灵活异常。

    虽然他们带领的都是精锐的特殊兵种,但毕竟人数太少,所以最重要的任务,只是拖住敌军,等待与后续的追兵汇合,再给敌人以致命一击。

    赵云、曹性的追击,确实给袁军制造了极大的麻烦。抱团撤退速度太慢,小股部队则很容易被数万初级特殊兵种击溃!

    特别是当断后的十万大军,被叶腾联合赵云、曹性,在极短的时间内击溃后,更坚定了袁军抱团北撤的决心!纪灵等首先向上曲阳派出求援斥候,然后数十万大军抱团前进,每天前进三五十里,不怕慢,安全第一!一到夜晚,则深沟高垒,不给叶腾偷袭的机会。

    至于扔掉步兵、纯骑兵突围,纪灵等将领不敢考虑。因为数十万袁军之中,骑兵不过三万人,若让袁绍知道他们扔掉数十万步卒逃命,也许他们即使逃回去了,也不一定会有命!

    叶腾自然也不急,此时情势,袁家仿佛一只慢腾腾前进、不断流血的大象,而天马城追兵则化身为一只凶狠的野狼,紧紧跟、慢慢追,随时咬下一块肉。

    总之,不以歼灭敌军为目标,能占多少便宜算多少便宜,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代价,最高效地杀伤敌人,是叶腾此次追击的总原则。

    这一追,就追了整整五天。

    五天之后,袁军在叶腾的帮忙下,不断瘦身、不断精简。此时,斥候来报:“主公,袁家自上曲阳出发的援军,离袁军不足三十里了!”

    “实力如何?”叶腾问道。

    “三万汉军铁骑,应该还有五千人左右的背嵬军。”斥候答道。

    “看来,上曲阳的精锐全部出动了,这是要跟我们拼命的节奏啊。算了,反正敌人已损失过半,只剩下不足三十万了,我们也不为己甚,通知全军,撤回灵寿县!同时,继续关注袁军的动静!”叶腾命令道。

    “诺!”斥候和叶腾身边的传令近卫同时应诺。

    就此,叶腾与袁军开始脱离了接触,返回灵寿县;袁军接应到侥幸逃过一劫的残兵,也没有节外生枝,乖乖退回上曲阳,常山国大战正式落下帷幕。

    ——————————

    常山国大战,自袁家、卫家、黑山军出兵常山国,至袁军全部撤出常山国境内,持续近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叶腾联合一些盟友,全灭了卫家、打残了黑山军、重伤了袁家,让天马城在常山国的统治稳如泰山。

    而韩馥被诛、常山国之战中损失惨重的袁氏,对冀州的控制,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不但为未来各方争夺辽阔、富庶的冀州地盘,埋下了伏笔;也让南方的刘表、孙坚、甚至曹操等诸侯,对目前袁氏盘踞的豫州地盘,多出了额外的想象空间。

    袁绍则满脸苦涩,更坚定了占据冀州以找补战争损失的念头。

    因此,常山国之战结束不久,袁绍以最快的速度,派出文武官员,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全占了原本袁家势力最强盛的渤海、河间、清河、安平四郡。至此,袁氏对冀州的企图心,彻底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袁家全占四郡之后,停止了扩张步伐,开始修养生息,以消化新占的地盘。

    叶腾虽然没有出兵攻城略地,但连翻大战,让他获得了海量的钱粮、资源、功勋值,战争一结束,他就将这些资源投入的发展经济、增强军队战力之中。

    战争一结束,他就向整个华夏区开放了常山国所有县城的传送阵,由此可见常山国大战给他带来的自信。

    可以说常山国之战,让叶腾为来年的诸侯之战,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取得了一个梦幻般的开局。

    从今以后,若非逼不得已,谁也不会轻易来捋他的虎须!

第三四七章 欠蔡邕一个解释() 
    常山国之战结束,叶腾将梳理常山国战后事宜交给陈宫、谢庚辛等,同时吩咐典韦、万浩,与徐晃、高顺、黄忠、赵云、张辽、周泰、曹性等七大军团一起,就地休整、升阶、补充,以备下一步的整编,应对明年开始的诸侯割据局面!

    而他自己,则抽出时间赶回天马城一趟,因为他欠何太后一个说法,欠蔡邕父女一个解释。

    在见何太后和蔡邕父女之前,叶腾先见了天马城的政治主官林风,向他了解这一段时间以来何太后与蔡邕父女的情况。

    “启禀主公,何太后定居我天马城治下已久,刚开始脾气比较大,但后来可能也认命了吧,总是沉默。据左丰之言,与何太后同来的其他女子中,还有一个身份尊贵之人,是故少帝之妃唐妃。因为有多层顾虑,我们之前只敢将弘农王被李儒毒死之事告诉左丰,但至今也没有告诉那一对婆媳,唉,都是可怜之人哪。”林风说完长叹了一口气。

    少帝刘辩被董卓贬为弘农王不久,就被毒杀,此时大家都准备诸侯讨董之战,所以谁也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堂堂帝王,死的时候,沉寂得一如平民百姓。

    叶腾不再纠结于此事,转而问道:“蔡邕父女呢?”

    林风摇了摇头,苦笑道:“蔡邕乃海内大儒,其女蔡琰虽然年纪尚幼,但也才名满帝都。蔡府清贫,我们的供奉,他们照单全收,但我多次上门拜访,蔡邕只是淡淡地寒暄几句,不愿多谈,蔡琰我不曾见过。蔡邕曾让我带话给您,请您有空的时候,过府一叙!据锦衣卫汇报,自定居天马城之后,蔡邕父女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读书、练字、弹琴,一如隐士。”

    “嗯,倒是沉稳得很,我的确该去拜见他们!这样吧,今日我就在天马城中休息一夜,明日一早沐浴更衣去见蔡邕!毕竟是海内有数的大儒嘛,该给的尊重的还是要给的。”叶腾笑道。

    “那今晚,我就在县衙之内,为主公接风洗尘!”林风道。

    “不必办成宴会,粗茶淡饭即可,我更想听听这一段时间以来,天马城、雁门郡的治理情况。”叶腾道。

    “谨遵主公之命!”林风抱拳行礼,后退三步,然后转身准备去了。

    ???——————————

    清晨,迎着天际的第一缕阳光,蔡邕在院子的凉亭下,摊开了一本古朴的典籍,老仆蔡化及时给他奉上一杯清茶。

    清晨,因为精力最为充沛,所以他将时间安排给先贤经典,自从居住天马城以来,他的每一天几乎都在品茗、研读古典籍中开始。然后是早上著述、读书;午休之后则是练字、养花,夜幕降临后,则是教女儿弹琴;日复一日,生活得非常规律。

    比起之前颠沛流离或被逼为官的日子,少了生活的颠簸和负担、少了同僚朋友之间的应酬唱和,更少了案牍劳形,让他的气色更加红润,精气神仿佛都有了提升,连女儿蔡琰都说,这一段时间以来,他越发显得年轻。

    除了突然之间,被叶腾移到天马城让人不爽而忐忑外,其他的都还令人满意。生活物资不缺,日子悠闲,对一向安贫乐道,以读书、著述、写字、弹琴为人生乐趣的蔡邕来说,几乎没有比这更加理想的生活了。

    “父亲,昨晚睡得可好?”女儿蔡琰,今天十五岁,正值人生中最好的年华,踩着晨曦而至,向父亲问安。

    “为父很好,看琰儿的精神头也不错,想必昨晚休息得好?”蔡邕慈祥地笑道,于清晨的阳光之下,神色温暖。

    “多谢父亲挂怀,女儿休息得很好!就是有时想出去玩,您又不让,有点闷。不过看父亲不必沾惹那些烦人之事,琰儿心中却很开心。”蔡琰懂事地点了点头。

    “真是乖孩子!”蔡邕道。

    这时,蔡府管家脚步慌忙地进入后花园,远远地禀报道:“老爷,天马城叶城主求见!”

    “哦,请他到厅中奉茶!我过会儿就来。”蔡邕吩咐道。

    “诺!”管家转身离去。

    “你看,这不来了吗?这一段时间不让你出门,也是因为我们一夜之间被人迁到天马城来,到底目的何在,至今未知。琰儿虽然不算天姿国色,但离开了蔡府,为父怕不安全,寄人篱下,一切当小心为上。”蔡邕不慌不忙地说道。

    “是,父亲。女儿理解您的苦心。”蔡琰点了点头,又道:“天马城叶城主,不就是镇北将军、雁门郡太守吗?女儿也想见见,可以吗?”

    蔡邕脸色一肃,道:“一个女孩子家家,怎么可以如此无状?”

    说完,一甩袖子,向卧室更衣去了。

    “好吧。”蔡琰嘟着嘴,慢腾腾地向闺房走去,突然,她嘴角往上一翘,喃喃自语道:“躲屏风后面应该没问题吧?”

    ——————————

    叶腾在蔡府的大厅,足足等了一个小时,还不见蔡邕的身影,不禁暗道:“老头子看来还是记仇啊。”不过神态却一点也不着急,不急不慢地喝着茶,安之若素!

    又过了半个小时,蔡邕自大厅左侧步入,终究不愿太过失礼,刚进大厅,温和的声音即响起:“让叶城主久等了!”

    “末学后劲叶腾,拜见蔡中郎!”叶腾赶紧起身,行了个大礼!

    “不敢!叶城主年少有为,视帝都洛阳犹如自家的后花园,想进就进,想出就出,视朝廷命官如草芥,想抓就抓,想绑就绑;我蔡邕不过一介腐儒,安敢当得如此大礼?”老头子语气温和,但内容犹如愤青。

    得,老头子怨气还挺大。

    只好厚着脸皮,礼数周全地装糊涂:“先生海内大儒,行可为天下师,言可为天下法,天下想拜入先生门下者,如过江之鳍,腾也不例外,只是怕先生不收呢!”

    说到这里,看了蔡邕一眼,而蔡邕面无表情,一点也没有接口的意思,坐看叶腾表演下去。

    没办法,叶腾只好硬着头皮往下表演:“然先有程璜、阳球翁婿的诬陷而流放朔方、远避江海,后有董卓以蔡家阖族性命相要挟,无奈出仕洛阳。而先生性情高洁,但愿隐于乡野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蔡邕脸色转愉,果然挠着痒处了吗?

    礼多人不怪、好话都爱听、伸手不打笑面人,诚哉,斯言!

第三四八章 陈曦拜师() 
    叶腾拍马的兴致愈发高涨:

    “先生年少时即博闻广记,师从胡广、事母至孝;

    “于天文、数学、文学、书法、音乐等,都颇有建树;文有《密言七事》,以关怀社稷苍生;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铸文坛盛事、流传后世;

    “而先生独创的飞白体书法,独步千古、将为百世之师;焦尾琴、柯亭笛,必将为后世乐师知音!

    “如此成就,成一而足为一代宗师,何况成就遍及诸多领域?先生之道德文章,非唯当代智者之师,亦堪为后世典范!”

    听到这里,屏风后面的蔡琰,只觉得整个人都有点不好了,所幸早餐还没吃,否则都该吐出来了。

    也许,蔡邕在私下里也以如此成就自诩,不过被人当面拿出来称赞,多少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而且称赞得也有点过,赶紧挥了挥手,制止叶腾继续拍下去:“好了,好了,叶太守也是大忙人,你今天就干脆点说说,把我父女俩绑到天马城来,意欲何为?”

    叶腾知道,纠缠于绑不绑的问题,肯定说不清、道不明,于是作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愧疚模样,低声道:

    “腾听闻,董卓鹰视狼顾、纵兵掳民、夜宿龙床、废长立幼,而先生被迫在其所控制的朝中为官,将来必未受其惠而先沾其秽,令人忧心不已;

    “果不其然,先生离开朝堂不久,因与关东诸侯之战不利,董卓迁都长安,挖掘皇陵、强迁百姓,帝都焚于一旦,从洛阳往长安的官道上,枕籍着数千万百姓的尸骸,数百年的帝都繁华啊,如今都没了!”

    虽然隐居于天马城,但火烧洛阳之事,蔡邕也有耳闻;如今听到叶腾之言,于心有戚戚焉。

    不过,他倒是很快就反应过来,向叶腾郑重的行了一礼,道:“如此说来,叶城主帮蔡某举家前往贵领地,完全出自一片怜悯之心,别无所求!蔡某这厢有礼了,感谢您的一腔热忱!”

    被一句话顶到墙角上,叶腾也是无奈,只得讪讪地道:

    “当然,叶某也是仰慕先生大才,希望先生能在著书立说之余,主持我天马城势力的最高学堂!

    “叶某一介异人,纵然如今治下拥有天马城、镇北城、雁门郡、常山国之亿万生民,也算用心治理,尽量惠及民生,可那些世家子弟依然看不上,治下连官吏都凑不齐,希望得到先生的帮助。

    “另外,某有一异姓妹妹,年方十六而成就宗师级炼丹师,平日除炼丹之外,性子沉静唯喜抚琴,却苦于无人教导。腾尝闻,令嫒家学渊源,博学多才且精于音律,希望令嫒能教曦儿抚琴。”

    言罢,叶腾长身而起,恭恭敬敬地向蔡邕施了一礼,颇具有求于人之诚心,令人不忍拒绝。

    蔡邕道:“小女蔡琰,虽某颠沛流离经年,平日也颇寡言孤寂,邕倒也希望她能交得一二闺中密友,太守若是何时得空,但也可以带令妹陈曦过来看看,也许两个小女孩能融洽相处也未可知!”

    看看,谁说文人一定清高而情商低,让他主持学堂,他轻轻放过,却又摆出不愿得罪地主的姿态,暂时替女儿答应交陈曦为友。

    “如此,多谢先生了!”目的已经达到,叶腾起身行礼告辞。

    蔡邕没有挽留、也没有欢送,只是起身站在原地,一言不发地目送叶腾离开。

    “爹,您真是的,自己不愿出来主持学堂,却又替女儿答应教人抚琴,还不许人家参与接见,哪有您这样的!”看叶腾离开,蔡琰自屏风后面转出来,嗔怪道。

    “陈曦年方十六,却已成就宗师级炼丹师,至少比你勤勉,我觉得你倒应该向她学习!如此奇女子,难道不值得结交?”蔡邕反问道。

    “爹,您耍赖,您明明知道,女儿说的不是这个意思!何况,人家是向我学琴,不是学炼丹,好伐?”蔡琰不依。

    “好了,我知道,叶腾未经同意,强替我们搬家,我怎能那么干脆地替他做事?但我们如今吃他的、住他的,说句难听的话,生命都操于人手,又如何能将他往死里得罪?爹终究不过一介书生,没什么本事,让琰儿受委屈了!”蔡邕难过地摸了摸女儿的头。

    “爹,是女儿不孝,未能体谅爹爹的苦心。”蔡琰两眼泛红,轻轻倚在父亲的怀里。

    “好了,不说了,幸运的是,我看得出来,叶腾没有恶意。爹虽然一介书生,看人的本事还是有几分的。今日一见,内心总算不用再忐忑,也算一喜吧。远离朝堂,对爹爹来说,未偿不是好事,天马城的生活,倒也颇为适合我们父女。好了,不说了,我们吃早餐去。”蔡邕的心里明镜似的。

    “嗯!”蔡琰点了点头,两手搀扶着父亲的手,向后堂行去。

    ——————————

    回去之后,叶腾将此次的访问成果告诉了林风,要求林风开始筹建天马城势力的最高学府,至于学府名称,叶腾建议林风届时求蔡邕赐名。

    然后叶腾转而去寻找陈曦,想把帮她找到一个能教她抚琴老师的事儿告诉她,可惜陈曦又闭关去了。

    想想挺对不住这个小女孩的,让他们兄妹搬到衙门一起住,本意是能更经常见面,可惜不但自己一年住不了两天衙门,连她哥哥陈平,也为了天马城势力东奔西跑,陈曦出关之后,偶尔的空闲时间一定倍觉孤单吧?听林风说,陈曦闭关炼丹的日子愈发多了起来。

    叶腾永远不会忘记,那一个月夜之下,院子里那个孤单的女孩。希望未来,她能跟蔡琰成为好友,在炼丹之余,也能过上一段与闺蜜逛街的欢快时光!

    “伯远,过几天陈曦出关之后,若我不在,就由你带着她去蔡府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