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漫漫大唐路-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会儿,柔娘冷着脸便把东西上齐了,一句话不说的走入了屋内。

    王小麦苦笑着摇摇头。天下漂亮的姑娘千千万,自己却对一个有夫之妇产生了想法,这不是贱吗?难道要学那西门大官人,不行不行不行……

    心情复杂的吃完东西,从钱袋里抓了一把五铢钱一股脑的放在了桌上,连声告辞也没说就灰溜溜的走了。

    进了国子监办好入职手续,转身刚要走,那小吏却又叫住了他:“不知王助教对役力有何要求?”

    “役力?”王小麦挠挠头。

    小吏一番解释,王小麦才弄明白原来所谓役力就是官府给官员配备的仆人,算是古代官员的一项福利。

    “会喂马的。”王小麦想了想说。养马是件麻烦事,马比后世养车还要娇贵,从喂养的草料,到疫病的防治,还有繁殖,是一套复杂的工程,非专业人士不能驾驭。

    “我看看,”小吏翻开一本册子,“有一个执衣家里倒是马夫出身,不过年龄小了些,只有十一岁。”

    是小了些,王小麦有点抗拒使用童工。转念又一想,十一岁的孩子,若是落在哪个凶恶的主人手里,怕是还不如跟着自己。“就他了。”

    国子监又称国子寺,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五个学科,是古代的最高学府。不过这时候的国子监规模远不如后来朝代规模那么大,就学者都是贵族或官员的子孙,是名副其实的贵族学校,同时也是统管教育的一个行政机构。

    稍微熟悉了一下国子监内的环境,王小麦便把自己关进了办公室开始冥想。

    “咚咚咚。”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

第二十九章 辩论的规则() 
昨夜画设计图折腾到三更才睡,今天又起了个大早上差,王小麦刚一闭上眼,睡意就如同潮水一般涌了上来,伏在案上枕着胳膊就这么睡着了。

    门外的孔颖达叩了三声不见有人答话,心中顿时疑惑无比,难道敲错门了?转头看着刚才给王小麦安排入职的小吏:“王助教确实在此?”

    “回孔祭酒,正是此处。算学助教现在只有他一人,不会有错。”那小吏答道。

    又敲了三声,还是没有动静。几人正要转身离去,却听到屋内隐约传来鼾声。

    几人面面相觑,一齐看向孔颖达。

    饶是孔颖达身为一代大儒,涵养非凡,此时鼻子也快气歪了。不由分说,双手便推开紧闭的屋门,径直而入。

    王小麦睡的正香,猛然听到开门的动静,登时从桌上弹了起来。使劲揉了揉惺忪的双眼,这才看清来人,忙拱手施力:“孔祭酒。”

    “你……”孔颖达肺都快气炸了,伸着颤抖的手指着王小麦,说不上话来。

    “孔祭酒消消气,年纪大了生气对身体不好。”王小麦满脸尴尬的说。

    “老夫的身体无须王助教惦记,”孔颖达咬牙切齿的说,“倒是你这个算学助教,为人师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竟然视我国子监规矩于无物,委实可恨。”说着就转过身,向他身后的老者开口问道,“陆先生问我国子监玩忽职守如何处罚?”

    身后的老者拱拱手答曰:“若是因玩忽职守以致耽误公事者,视其情节轻重,应交付有司处置;若是情节尚轻不致有罪,处罚奉半年。”

    孔颖达闻言冷笑一声:“那就依例罚俸半年,王助教可有话说。”

    “别别别别别……有话好好说……”王小麦赶紧讨饶。这就把老子半年工资给罚没了,现在还欠着宋老三半年工资呢。这才刚过了年第二天,我这大隋公务员就成了穷光棍,不行不行不行。

    “你刚才的行径被我等俱收眼底,还有何好说的?这已经念你是初犯,从轻发落了。”老孔丝毫不给面子。

    “其实……”王小麦眼珠一转,“其实我是在为昨天孔祭酒所言之事费心思索,从昨晚就没睡好,想了一夜,这才导致今天有些睡眠不足。”

    “那你思索一夜的成果呢?拿来我看看。”

    “这……”王小麦左顾右盼的瞅了瞅。

    “还敢狡辩?”孔颖达冷着脸,“若是你拿不出昨夜思索的成果来,按欺瞒上官论处,罪加一等,罚奉一年!”

    “别啊……”王小麦跳脚起来,“我是真思索了。”眼神突然瞥见桌案上有一本不知哪位老兄遗落在这的书籍,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就是这本书,我昨天就是研究了一夜的思考成果和它有关。”

    “哼!”孔颖达将信将疑的抓起背面朝上的书籍看了一眼,一把将书籍摔在王小麦面前,“你昨天一夜没睡就是诵读了一夜的佛经?”

    佛经?王小麦低头一看,书页的封面上赫然写着“金刚经”三个大字。卧槽,这位前辈想害死我啊。你一个读书人留本什么书不好,偏偏给我留本佛学名著!

    心念急转,王小麦突然灵光一现:“在下并非是诵读而看的,孔祭酒你不要小看这本佛经,正是它给了在下莫大的启发。”

    “难不成你想出来的办法便是让我等统统遁入佛门,四大皆空不成?”老孔也不知和谁学的,竟然如此毒舌。

    “非也!”王小麦整理了一下思绪,“孔祭酒见多识广,一定知道其实佛门内部也有教义的分歧了?”

    “不错!”孔颖达点点头,“但这与我儒家有何关系?”

    “关系大了允许在下慢慢道来。”王小麦清了清嗓子,“自从佛祖释迦摩尼创立佛教以来,至汉时传入我中原,到如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说起来这佛教的历史还要比诸子百家长了不少。”

    众人皆是点点头。

    王小麦见大家已经了状态接着说道:“佛教千年的历史,也同我们儒门一样,对教义的解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产生分歧的原因很多,如个人理解的不同,地域的差异等等,这些就不说了。重点在于佛教是通过何种手段来解决这些分歧?”

    “何种手段?”孔颖达见王小麦说的有些道理,便开口追问。

    “佛教之兴盛与其教义是分不开的,佛教的教义同样是流派众多,但却未见因分歧而致使其衰落,反而愈加兴盛。佛教最兴盛时在南北朝,尤其是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国内兴建寺庙无数。以至于后人有诗YN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由此可见,其实分歧未必是件坏事。”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孔颖达品味了一下这句诗,“不错,南朝时的确为佛教最盛之时,那梁武帝萧衍数次出家朝中重臣集资赎他,实在荒唐。偏信佛门,以致政事荒离,最后饿死在宫城,也是咎由自取。不过,你说佛教之分歧并未导致其衰亡倒是有几分道理。”

    王小麦见孔颖达认同了自己接着说道:“佛家内的派别也经常因教义分歧而互相辩论,不过他们却允许这种分歧存在,而且逐渐演变为一种常态,这种常态就是辩经。因此,在下昨夜想出的办法就是让这两派光明正大的辩上一辨,于胜负,主要还是秉持一种求同存异的精神大家共同进步。”

    “老夫还当你这一夜想了什么好主意,没想道却是言之无物,这两派已经辩了近三个月,如今还在争吵不休,何须再由你说?”孔颖达甩了下衣袖。

    “孔祭酒,我还没说完呢?”王小麦赶紧说道,“我说这种辩法并非和他们之前的一样。”

    “有何不同?”

    “他们吵了三个月,虽然不再有诡辩的言论,但仍然是没有规则,无序的一种辩法。这些人说到哪是哪,没有主题没有论点,毫无章法,自然是没有结果的。我的意思是制定一种辩论的规则,提出一个核心的观点,这样双方都有所倚重,也不至于漫天跑题。”

    “何意?讲清楚?”孔颖达皱着眉头说。

    “凡事都有因果。比如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作为核心,两派分别派出相当的人数围绕这个核心展开辩论。双方首先阐述己方对问题的看法,规定发言的时间,然后由对方提出质疑,回答者必须正面作答。答不上来或言之无物便可判负,双方依次发言,最后由公正的第三方判定双方胜负。这样争论也就有了方向,不会像无头苍蝇一般乱撞。”王小麦边回忆后世的辩论比赛规则边回答。

    “好提议!”发言的却不是孔颖达,而是身后那位看起来六十来岁的陆先生。

    王小麦向那人拱拱手:“未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在下国子助教陆德明。”

    “失礼失礼!在下算学助教王继开。”王小麦又施了一礼。不仅仅是因为对方年长,而是因为太学助教比算学助教高了一档。王世充笼络人心,把人的封诰都提了一个职别,职别不同于级别。例如他这个算学助教是从六品上,实际上是按照国子助教的待遇给的;而对方是正儿八经的国子助教,则是按照国子博士的待遇,正五品上,算是正儿八经的高官了。

    和陆德明寒暄完,王小麦又把目光转移到孔颖达身上。

    孔颖达思索了一会儿,对王小麦说道:“待我问问众人的意见。不过,这个建议既然是你提出的,那就拿出一套完整的方案来,限你再休沐结束之前完成,可有困难?”

    “那我的处罚?”王小麦试探的问。

    “免了。”孔颖达大手一挥,“不过若是你休沐结束之时拿不出一套让众人满意的方案……”老孔皮笑肉不笑的看着王小麦。

    “我懂,罚奉一年。”王小麦无奈的说。

    老孔得到他肯定的答复,心满意足的走了,只留下愁眉苦脸的王小麦在原地。

    好不容易挨到下了差,王小麦伸着懒腰从屋里走出来却正看到老徐徐文远正在和白天那个和孔颖达一起的国子助教陆德明站在一起。

    徐文远年纪大了眼却不花,看到王小麦就对他摆了摆手。

    王小麦无奈的走过去和两人见了礼。

    “听孔祭酒所言,你要制定一套辩论的章法出来?”老徐摸着花白的胡子看着他。

    “老徐你昨天说的对,既然分歧是因我而起,自然由我善后咯。”王小麦苦笑着说。

    陆德明在旁边看他的眼神很奇怪,这人对徐文远说话竟然如此没有礼数。

    徐文远转头对着陆德明说道:“德明你有所不知,老夫已经和这王小麦结为忘年之交,因此寻常礼数倒也不甚在意。”

    “原来如此!”陆德明也是六十来岁的人了,胸怀宽广,没有将这些繁文缛节看的很重。他倒是对这个王小麦好奇起来,不知道这个少年有何本事能挑起儒家两派的争端。

    “其实你也不必太在意,儒门内的分歧很早就存在了,只是一直隐而不发。否则单凭你一个黄毛小子如何能引起如此巨大的争论?”老徐拍了拍王小麦的肩膀,一副倚老卖老的表情。

    王小麦心说谁想和你结为忘年之交了,你这老头像狗皮膏药一样硬贴上来好不好。“在下还有些要事,就不陪二位了。”赶紧告辞。

    一路跑到宋老三家,正好碰见一身戎装的宋老三出门。

    “这是何物?”宋老三看着手里的设计图不解的问。

    “分馏器。”王小麦说道,“你拿反了。”

    “哦。”宋老三赶紧调过来看,“此物有何作用?”

    “这是用来分馏酒精和水的一个东西。”

    “分馏?酒精?”老宋一脸的茫然。

    “哎呀,简单来说,用这东西就是能制造出更烈的酒。”……器!!!11

第三十章 宋三爷的怒火() 
分馏器的原理就是因水和酒精两种液体的沸点不同而通过进行冷却分离成相对纯净的酒精的过程。

    两种蒸汽同时分馏器受冷凝结,后续的蒸汽会对下降的冷凝的液体进行二次加热,使其再次气化,酒精的沸点相对水的沸点低,再次加热时更容易气化,水的沸点高,会下落,从而得到相对纯度更高的酒精。这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变化过程,但原理却很简单,实际上就是一个多次的蒸馏过程。

    王小麦一番解释下来,宋老三目瞪口呆。

    “不明白?”

    宋老三把头摇的像个拨浪鼓。

    “那我再说一遍,因为……”

    “不用……”宋老三一把抓住他的手,“不用解释了,俺头都快大了。这东西只要好用不就就行了,俺是个粗人,你说多了我也不懂。”

    王小麦张了张嘴。算了一个泥腿子大头兵说理解这个物理过程可能确实有些困难。

    “你直接告诉俺酿出来的酒有多烈就行了?”宋老三讨饶道。

    “没出锅之前我也不确定,总之非常烈。”王小麦说。

    “比西市临洛楼最好的清酒还烈?”

    王小麦仰着头不屑的哼了一声。临洛楼因建在洛水旁而得名,上次庆祝王小麦“出狱”,也庆祝“饥饿营销”的大获全胜,宋老三单独在哪里请了王小麦搓了一顿。

    酒博士介绍的时候称临洛楼的清酒无论口感还是酒劲全洛阳第一,俩人要了三升。一入口王小麦就笑了,这酒确实比一般的浊酒强了不少,但是最多二十来度,在后世,连中度酒的门槛都踏不进去。三百文一升,还供不应求,一顿饭下来,花了两贯多钱,王小麦觉得很不值。

    宋老三的眼珠子亮了起来:“那你说说到底怎么个烈法?”

    “这么说吧,如果酿出的酒按照中度算,一般人喝半斤就晕了。”王小麦想了想说。

    “啥?”宋老三不敢置信的看着王小麦。

    王小麦点点头:“以你的酒量,顶多一斤就倒了。”宋老三算是比较能喝了,发挥的好,能和王小麦拼个两败俱伤。

    “等我!”宋老三不由分说,转头钻进了屋内,不一会就把身上的盔甲卸了。

    “你不当值了?”

    “找人替俺就行了。”宋老三满乎的说。俗话说,钱能通神,自打他开店做生意以来,就三天两头的请假,因此早就把上下都打点好了。

    这种军队的战斗力能打得过李唐就见了鬼了,王小麦叹了一口气。

    宋老三安排完军营的一切,俩人便找到了之前煤炉的一户铁匠家。

    “这……”铁匠借着屋外还算明亮的光看着设计图,一脸的为难。

    “有啥困难就说,钱不是问题。”宋老三在一旁猴急的问。

    “做是能做,只是这铁桶如此薄,怕是做完了也不结实。”铁匠摇摇头,指着设计图,“而且你们看这根长管,又长又细,磕磕碰碰的,很容易就折了。”

    王小麦看着设计图上铁匠指的是那根冷却管,眉头皱成一团。古代的冶炼技术太落后,而且这人只不过是一个工艺比较好的民间铁匠,对他来说确实有些困难。古代没有不锈钢,这分馏器就算做出来怕是也很快被水汽锈蚀了。

    “那你看看能用铜做吗?”王小麦无奈的说。昨天晚上他只考虑到了这东西的使用,却没想到如今被材料限制了。

    材料学是一门现代工业必不可少的学科,很多东西,即使理论上能做出来,往往也受到材质的限制。就算作出了样品,能不能量产,仍然是个难题。

    “官府早有规定,民间不得私铸铜器,我只是个铁匠,这……”铁匠一脸的为难。

    宋老三听完这句话倒是看出来了,这家伙还是想要加工钱。上次的煤炉大卖之后,洛阳城的铁匠一个个都发了财,如今这是尝到了甜头了。

    想到这冷笑一声:“你这个破落户,老子在你这定做东西,是看的起你,上次的煤炉挣了钱了,看不上老子这点买卖了是吧?你整个洛阳城打听打听,老子堂堂的禁军将军,如今虽然虎落平阳,但是想整你一个臭铁匠还不困难。”

    “三爷有话好好说,”那铁匠赶忙告饶,“俺不是这个意思。”

    王小麦也是拉住宋老三:“老宋,你也是堂堂的禁军偏将,何苦和他一般见识。”

    宋老三冷冷一笑:“小麦兄弟你不知道,上次就是这厮把你辛苦画的煤炉图纸给泄露的。”他瞪着眼睛看着那铁匠,“俺上次没为难你,休要找这些诓人的话搪塞人。什么官府禁止?现在全洛阳私下铸铜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也没见官府追究。你这厮就是财迷了心窍,不知道死活了。回头就把你这铁匠摊子砸了,看你还跟俺俩这打马虎眼?”

    铁匠闻言连忙告饶:“三爷,我也不想把图纸给他们。南市和西市的那些商户你是知道的,天天来家里堵门,要是不给他们,我这一家老小日子也没法过了。”

    看着跪在地上的铁匠,王小麦有些不忍:“老宋,算了。就算他不给这些人设计图,人家买了咱的煤炉回去,用不了多少时日也就研究透了。”

    宋老三闻言点点头,看着那铁匠:“我这兄弟是个读书人,心肠善良不与你计较,这件事就饶你一回。你这厮给个痛快话,能不能做?银钱不会短了你的。”

    “能能能。”铁匠站起身来,小鸡啄米一般点着头。

    “这次做完了要是老子发现你再把图纸给了别人……”宋老三森然一笑,“就别怪我了。”别看宋老三平日里和王小麦有说有笑,大小也是个兵头,这瞪起眼来也是挺有威慑力的。

    “您放心。我再也不敢了……”铁匠急忙拍着胸脯保证。

    俩人出了铁匠家,王小麦笑着看向宋老三:“想不到你小子吓唬起人来还有点将军的意思。”

    “唉……”宋老三叹了一口气,“俺也是穷苦出身,打小爹娘又死的早。幸亏身在军籍,能混上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这穷人的心思也了解。倒不是欺负他一个铁匠,只是如今这年头,人善被人欺。小麦兄弟你是个读书人,没吃过什么苦,没见过饿死的人什么样。当年俺还是个大头兵,正好赶上征伐辽东,这才靠着割了几个高句丽人的脑袋升了迁。百万大军,眼看着就要把辽东城踏平了,大业皇帝一声令下,潮水一样的往后退,连粮食都来不及带。”他说的是隋炀帝第二次征伐高句丽的事。

    大业九年,隋炀帝杨广在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失败后接着发起了第二次对高句丽的战争。大军围困了辽东城二十多日不克,登上城墙,各种攻城的军资器械累若高山。隋炀帝还随军带了一百多万条麻袋,打算在总攻之日用这一百多万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