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5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位本来就不一样,老百姓目不识丁,需要官府去引导和带领,凡是官府倡议的事情,老百姓就能够去做,凡是官府认为不合适的事情,老百姓就不能够去做,而且从历朝历代来看,官吏都是拥有一定的特权的,若是让官吏和老百姓完全一样了,那也是说不过去的,这样的认识肯定会遭遇到极大的阻力,甚至是无法执行的。
  “德王殿下,臣以为,提高官吏的俸禄势在必行,既然不允许官吏拥有土地,就只能够从俸禄方面予以补偿,这一点臣也想明白了,若是不能够要求官吏做到,那下面也就无法落实了,从抑制土地兼并的角度出发,臣认为这样做,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彻底的解决。”
  “至于说官吏的家眷,当然也就不能够拥有土地了,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一点臣也是赞同的。”
  “官吏的具体俸禄多少,臣以为还需要仔细的商议,历朝历代的读书人,都是引领百姓做事情的,士农工商的区别,虽不能够过于的强调,可也是有道理的,若是官吏进入朝廷为官了,因为俸禄不够的事宜,伸手去贪腐了,那就失去了抑制兼并土地、保持官吏清廉的意义了,故而官吏的俸禄,必须要认真考虑。”
  “臣有些观点还是要坚持的,官民之间必须有区别,譬如说在府邸方面,在出行方面,以及在相应的礼节方面,有些事情官吏可以做,但老百姓就不能够做,必须有这些规矩来支撑,才能够不乱了规矩。”
  “殿下有关都察院和刑部以及大理寺的设置事宜,臣仔细思索了,臣异常敬佩殿下的自律,可臣以为,真的要如此的执行下去,还是存在诸多问题的,都察院的主要职责是独立监察以及直接查处官吏不作为和贪腐的行为,直接对殿下负责,这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如此能够最大限度的约束官吏,既然给了官吏足够的俸禄,那就不要伸手,否则就一定要被查处,至于说刑部和大理寺的设置,独立与省府州县衙门之外,这样的操作有些行不通。”
  “且不说省里的三司,就说府州县衙门,历来都是知府、知州和知县断案的,老百姓也是这样的认识,知府知州知县是老百姓的父母官,自然要断家长里短的事宜,若是贸然将断案之事分割开来,老百姓不适应是一个方面,派出去的专门的官吏,是不是能够秉公断案是另外一个方面。”
  “讼狱是府州县衙门的重要职责之一,从现实情况来看,老百姓找到官府,重点也就是相关的讼狱事宜,府州县的主官,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之中,也能够动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来审理结案,若是单独设立与衙门之外,且不说增加了办理案件的难度,就说能够很好的审理和办理下来案件,都是不简单的事情了。。。”
  杨嗣昌在发言的过程之中,不断的有人点头。
  苏天成也陷入到沉思之中,一种新型的思想,或者说新型的理念,想要推行下去,必然要遭遇到诸多的阻力,这个时候就是最为困难的时候了,不能够坚持下去,一切都是枉然,咬牙坚持下来了,巨大的改变就会很快出现。(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历史性的转变(2)'

  杨嗣昌发言之后,接下来发言的人,苏天成都没有想到,竟然是张溥。
  接受了任务之后,张溥和吴伟业两人继续参与到官府设置以及官吏俸禄等相关的事宜讨论之中,在讨论的过程之中,他们感觉到压力越来越大,也生怕因为自身难以把握,或者是能力方面的问题,导致苏天成的设想不能够实现,所以在认真思考之后,张溥也要提出来自身的质疑了,其实他所说到的质疑,杨嗣昌在前面已经说到了。
  “德王殿下,臣也有一些质疑,诸位大人商议的官吏增加俸禄,这就导致了朝廷的开销大幅度的增加,至于说具体到每个官吏,每月的俸禄是多少,殿下最终确定下来,不过有一点诸位大人是统一了认识的,人户在十万以上的上县,官府官吏不超过四十人,人户在五万以上的中县,官府官吏不超过三十人,人户在五万以下的下县,官府官吏不超过二十人,此举目的就是在于节约开销,至于说州衙,与县的设置一样,府衙官吏一律不准超过百人,如此官吏的人数就非常少了,若是再次基础之上,单独设立都察院和刑部以及大理寺的分支机构,恐怕会增加不少的开销。”
  “都察院的职责不同了,单独设立分支机构,臣以为没有多大的问题,都察院的职责是监督和查处贪赃枉法的官吏,人数不在于多,加之府州县的官吏不算是很多,故而设立没有什么问题,但刑部和都察院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单独于府州县衙门之外设立,人数太少了,恐怕不能够调查决断讼狱之事。人数太多了,朝廷吃不消的。”
  “府州县衙门断决讼狱之事,乃是其主要职能,每一任的主官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除开负责赋税之事,几乎都是考虑到讼狱之事了。臣曾经担任知府,甚至讼狱之事的难度,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需要耗费诸多的人力物力。”
  “结合此等的意见,臣以为单独设立刑部和大理寺的分支机构,有些难度,臣的建议是,讼狱之事,依旧为府州县衙门的主要职责之一。刑部和大理寺可以时刻的监督,督促府州县衙门谨慎断案,不可草率,若是有办理不好的讼狱,刑部和大理寺可以直接建议处置府州县的主官。。。”
  张溥说到的意见,其实就是返回到以前的设置,从秦朝到大明,讼狱的制度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应该说是依照实际确定下来目前的体制的。
  不过苏天成下定了决心,他很清楚。随着经济的发展,法律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等到大家明白其重要性的时候,恐怕就有些晚了,府州县衙门的官吏人数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也是为了高薪养廉的需要。人数太多了,朝廷无法养活,但有些银子是必须要花费的,就算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必须要坚持。维护法律的尊严,就是其中之一。
  范景文等人也相继发表了意见,范景文的意见有着不错的操作性,在说到都察院的分支机构的时候,他建议每个县里有两人到三人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单独的办事机构,就在县衙里面有两间左右的房屋就足够了,州衙的设置一样,至于说省府两级,省里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单独办公,目前的模式也是这样,府里也可以单独设立,人数控制在十人之内,而且范景文还提出来了一个苏天成都暂时没有想到的建议,那就是都察院分支机构的官吏,每年都要实行定期轮换,在一个地方不超过一年时间,这也是杜绝官吏与当地过于熟悉之后,不能够秉公查处了。
  徐尔一补充了一些意见,和范景文说到的差不多。
  不过两人都没有说到刑部和大理寺分支机构的事宜,看来他们重点思考都察院的权责利事宜,难以考虑到其他的事情了。
  杨嗣昌在最后还进行了补充的发言,就是有关修改大明律的事宜,他认为就算是要修改大明律,也需要召集诸多熟悉大明律的官吏,共同来商讨,这可不是小事情,而且必须由苏天成亲自负责,才有可能做好的。
  接下来讨论的是赋税的事宜,增加官吏的俸禄,必须要有来源,否则一切都是白说,不能够兑现的承诺,是谁都不敢轻易许诺的,大明自建国以来,实施的都是还富于民的政策,应该说这个政策的确立是有道理的,是很合适的,这也是因为朱元璋出身农民,深切的知道农民的苦楚,本着关心农民的角度,确立了基本的国策。
  可惜这些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之中,完全走样了,成为了朝廷官吏维护自身利益的借口,在朝廷真正遭遇到困难的时候,官吏依旧提出来藏富于民的要求,其实老百姓依旧很贫穷了,需要得到救济,真正有钱的人,是那些士绅富户或者是官商勾结的商贾,他们占去了极大的便宜,还在一口叫着困难,不愿意拿出来一个铜板。
  太低的赋税,对于国家是一种巨大的伤害,这里面的道理,苏天成很是清楚。
  赋税是国家强制征收的,是调节贫富的一种手段,也是维持国家建设必须要有的手段,赋税必须向商贸倾斜,依靠着从农民的身上收取赋税来养活官吏,那是不现实的事情,这个国家也是无法发展起来的,说到底,赋税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
  大明所确立的轻徭薄赋的做法,这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其实皇帝本意并非是真正的想着能够减轻百姓的负担,只不过千百年来的礼制教育,让皇帝要为自己谋取到最大的功名,标榜皇帝是百姓的家长,一直都是关心百姓的。要说皇帝真正懂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理的,恐怕还没有。
  轻摇赋税不是做不到,但那时非常发达的社会才能够确立的,要么国家异常的富强和强盛,要么就是依靠掠夺他国财富的做法,来维持自身的开销。
  可惜大明王朝没有这样的基础。
  尽管说大明王朝的赋税制度,后世有着太多的研究,但亲身经历之后,苏天成感觉到这样的赋税制度过于的可笑,简直是本末倒置了,绝大部分的负担都压在了农民的头上,商贾和士大夫几乎没有承担什么赋税,而且还要帮忙来盘剥百姓,这样的制度,不可能长久维持。
  所以在赋税的问题上面,苏天成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他也深知,这个问题恐怕是最大的问题,是众人最难以接受的。
  果然在讨论的过程之中,所有人都赞成轻徭薄赋,而且将这种轻徭薄税的理由,上升到了苏天成的英明上面,表现出来苏天成对百姓的关怀,表现出来苏天成的仁德。
  但矛盾接着出现了,官吏那么高的俸禄,从什么地方来,要是没有赋税的支撑,一切都是白说,至于说掠夺他国的财富,实施对外扩张,目前的情况之下,还没有多大的可能性,所以说不解决赋税的问题,前面所有讨论的事宜,都是没有落脚点的。
  朱审烜和杨嗣昌等人,显然也想到了这些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面,争论是最为激烈的,朱审烜从实际情况出发,也因为与苏天成的交流比较多,他是完全赞同增加赋税的,而且赋税的重点,倾向于商贾的交易之中,登州、莱州和青州等地的实际经验,早就帮助朱审烜转变了认识,可惜杨嗣昌等人,还没有能够彻底理解这一点。
  在争论的过程之中,朱审烜属于典型的少数派,支持他的也就是张溥等人。
  讨论足足持续了一整天的时间,期间除开吃饭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在进行讨论,而关于赋税的事宜,也是讨论最多的话题、争议最大的话题,尽管杨嗣昌等人清楚,增加赋税肯定是苏天成的意思,但他们既然成为了苏天成的属下,就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将一切的道理都说清楚。
  从这个方面来说,产生了这么多的争论,这是好事情,若是众人都不说话了,完全按照苏天成的要求来做了,绝非是什么好现象,因为众人不能够理解,不能够明白其中的奥妙,被动的去执行,效果一定是不理想的。
  苏天成一直都听得非常的仔细,整整一天的时间,他没有插话,也没有发表自身的意见,但他在酝酿着如何的说,如何的让众人明白自己决定的那些事情,实际上自己提出来的观点,都是社会进步的过程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绝对能够带领大明王朝走向繁荣富裕和强盛的,可惜现场的众人是不可能明白其中道理的。
  出现这样的争论,苏天成还是高兴的,执政的规则,本来就是在争吵和妥协之中产生出来的,众人完全发表了意见,自己再来根据这些意见,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说服了众人,就能够让大家真心实意的去执行了。
  当然,完全要求众人心悦诚服,那也是不可能的,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东西,想要在短时间之内抛弃,怎么可能,但决定下来的事情,就必须去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之中去不断的理解。(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历史性的转变(3)'

  一整天的讨论下来,所有人都说出来了自身的想法,没有什么隐瞒的,众人对苏天成称帝是有着足够的信心的,所以说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展现出来自身的能力,给苏天成留下深刻的影印象,而且在众人看来,苏天成无疑是非常贤明的,能够听取众人的意见,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能够耐心听取,这可是众人从来都没有遇见过的情况。
  翌日,众人再次走进巡抚衙门的时候,都显得很是肃穆,今日所有的事宜,都要确定下来了,苏天成一定会拍板了,至于说最终会如何的拍板,大家其实也是内心有数的。
  苏天成的手里拿着一叠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自。
  “昨日诸位提出来的意见建议,都在这上面,我昨夜仔细看过了,受益颇多啊,我非常希望,诸位今后也能够以如此的心态来参与政事讨论,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形式,朝廷里面的争议,我就是不说,诸位也是知道的,那些给事中和监察御史,商议事情的时候,态度恐怕是更加的激烈,可他们的商议,往往走入了极端,最终变成了一种人身上的攻击,或者是针对某人采取什么惩罚性的措施,而且还以此为荣,这就不对了,商议国家大事,需要有一种严肃的心态,需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需要看到全局。”
  “我一直都认为,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完美的,都是需要不断做出来改进的,处理政事也是如此,若是不能够进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吃亏的是老百姓,还有朝廷自身。”
  “昨日商议的意见,大致分为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关于都察院的设置与职责问题,诸位基本都是表示同意的。而且范大人和徐大人提出来了很好的建议,我看完全可行,府州县的官吏不多,可监督的力度是不小的,贪腐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不少的,有一种贪腐,是我们最难以关注到的,那就是不给银子不办事,或者是推脱塞责。给了银子乱办事,不管是对是错,都让人家满意,老百姓说的非常准确啊,官府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此类的问题为什么不太容易发现,也是因为百姓没有什么学识,不知道事情该如何的办理。故而我们的有些官吏,便趁势胡作非为了。”
  “都察院的监督。绝非是表明的形式,是需要深入骨髓里面的,要让我们的官吏时时刻刻都明白,有一把利剑悬在他们的头上,这把利剑的尺度,就是百姓的评价。老百姓的心里有杆秤,他们清楚官吏的好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诸位一定要牢牢记住,一定要落实到我们日常的行为之中。”
  “都察院的职能事宜,诸位已经统一意见了,我就不多说了,下面重点要说说赋税和刑部以及大理寺的事宜。”
  “昨夜我思索了很长时间,诸位提出来的建议都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我是明白诸位的苦心的,可我想到了千年之前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诸位也是知晓的,那就是商鞅,商鞅变法产生的作用,我不赘述了,诸位都非常的清楚,这里我要说说商鞅变法为什么会导致个人的悲剧,商鞅变法最大的缺陷,在我看来,就是过于的相信暴力的作用,轻视了礼仪教化的功能,一味的使用暴力,包括对于权贵也是如此,这就导致了个人的悲剧,秦国强大起来了,最终灭掉了其他的六国,统一了天下,可商鞅却被车裂了。”
  “很有意思的是,商鞅被车裂之后,继任的统治者,同样是采取商鞅确立起来的变法制度,按照这个制度去管理国家,结果让秦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迅速强大起来了。”
  “我在这里说到了商鞅,诸位恐怕也就明白了,我们昨日和今日所要决定的事宜,不亚于一次变法,甚至可以说,我们商议和决定的事情,将来的影响远远会超过商鞅变法,但诸位也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次的改变,都要付出阵痛,因为我们要改变以往的陋习,我们要适应一种最新的变化,我们需要从自身开始动手,适应制度变化带来的其他变化,有可能这种变化,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说说刑部和大理寺的地位事宜,诸位昨日强调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府州县衙门,除开钱粮事宜,最多的就是松狱事宜了,这恰恰说明了,老百姓眼里的官府,就是要主持公道的,就是要解决他们之间的纠纷的,他们相信官府,服从官府的管理,此等情况之下,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千百年来,府州县都是主官负责来断案,这已经成为了习惯,也是大家都适应和认可的做法了,诸位扪心自问,在你们没有进入朝廷之前,在你们还是老百姓的时候,是不是听说过很多冤狱的事宜,反正我是听说过不少的,反过来说,是不是知府、知州和知县,故意的贪赃枉法呢,我看不一定,一本厚厚的大明律,有几个知府、知州和知县能够通读的,能够明白其中的规则条理的,在我们的科举考试之中,根本就没有牵涉到大明律,故而出任府州县主官的官员,根本就不是什么法律上面的专家,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在这等的情况之下办案,依靠的是什么,依靠的是官府的威严,依靠的是官员本身的职位,用强力手段,甚至是威慑的手段,让老百姓臣服的,绝不是我们所谓的明镜高悬,更不是因为我们秉公办案。”
  “将松狱事宜独立出来,让有着丰富经验的人去办理这样的事宜,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的,老百姓也需要时间去适应,但我们必须这样做,哪怕是一边做一边改进,我们官府的威严,就是要依靠清正廉洁、依靠秉公办案树立起来,要让老百姓真正的拥护我们,让老百姓心悦诚服的支持我们。”
  “至于说如此做增加了开销的事宜,我早就有一个观点,凡是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增加再多的开销,也是必须要做的。”
  “接下来说说赋税的事宜,这是诸位争论最多的,也是我思考最多的事宜。”
  “诸位应该很清楚,崇祯初年的时候,朝廷异常的窘迫,拿不出来银子,发不出去军饷,在流寇作乱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