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爆发,而是慢慢集聚实力之后,在适当的时候举起反对大明朝的大旗,难道这些事情,还要朕来提醒你们吗。”
  “我大清国如今的实际情况是什么,连续多年都没有能够入关了,粮食缺乏,就算是有着不少的黄金白银,也买不到那么多的粮食,宣州和复州战役的失败,消耗了大量的粮草,急需补充,正红旗还要重新组建,辽东和盖州、耀州、海州的防御需要稳固,江宁营的火炮犀利,我大清国必须要配备足够的火炮,抗衡江宁营,如此多的事情,是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够做好的,需要多少的时间,你们算过吗。”
  “二哥给朕提出来与大明朝和解的建议,朕就认真思考了,之后与二哥进行了仔细的商议,如何能够阻止大战在短时间之内爆发,如何能够争取到时间,让我大清国休养生息,如何能够巩固和稳定蒙古的局势,如何能够找到更多的同盟,一同来对付大明朝,这些事宜,你们根本就没有想过,无端的在这里猜忌,朕真的对你们很失望。”
  “朕派出代表,到大明京师去谈判,可以争取到多少的时间,你们是不是知道,至于说谈判的结果,难道对我大清国还有什么约束力吗,朕认可就认可,不认可就不认可。”
  “好了,朕不想多说了,不过朕今日的这些话,绝不能够泄露出去,若是泄露出去了,朕会追查到底,不管是谁泄露出去的,朕都会取你的项上人头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九百二十五章 各有计划'

  苏天成接到了朱审烜的信函,气得脸色发白。
  朱审烜的信函,写的非常的仔细,包括皇上的意见,内阁讨论的意见等等,包括每个人的话语,都说的很是清楚了,而且来信之中,有皇太极信函的拓件。
  这份来信,苏天成看了好几遍了,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皇太极仅仅是嘴上提到了臣服大明,具体的什么条件都没有,这样的臣服,谁都可以做到,就算是双方进行谈判,若是一个一个条件的去落实,需要多长的时间,至少是半年以上,加上前期和后期的准备,大半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苏天成很相信有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江山是打下来的,不是说下来的,也不是谈判得来的,后金鞑子并未遭遇到特别重大的损失,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什么会臣服大明,完全没有必要的,当年努尔哈赤造反,攻打大明的时候,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绝不是简简单单就作出决定的,如今的皇太极,在能力方面,不一定比努尔哈赤差多少的,为什么会轻轻松松的就说出来臣服大明的话语,为什么会做出来这样的决定。
  从大清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维持大清国统治的,还是诸多的满人权贵,这些满人权贵的性格,苏天成还是知道一些的,都是异常刚强的,不服输的,就算是遭遇了重大失败的代善,被押解在京城的时候,也没有透露出来投降的意思。这些满人权贵支持皇太极,皇太极才有可能维持好统治,若说是臣服大明,那些满人权贵。岂不是要造反了。
  就说近段时间的征伐,皇太极在辽东还是取得了重大胜利的,大明边军几乎内全部歼灭了,江宁营在复州和登州等地取得的胜利,也就是歼灭了两万正红旗的鞑子和一万五千的后金水师,两相比较。后金还是占到了便宜的,至少在人员的损失方面,比明军要少很多的,虽说明军的数量,表面上说起来很是庞大,可真正能够拉出去的军队,廖若星辰,除开江宁营、榆林营和边军,再也找不到其他的军队了。
  明军和后金鞑子在兵力上面的比较来看。两边有着各自的优势,征伐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双方都有可能付出重大的牺牲和代价。
  如此的情况下,皇太极提出来俯首称臣,鬼都不会相信。
  为什么皇上会相信这样的事情,包括朱审烜,在来信之中,也透露出来了洋洋自得的语气。难道他们如此的弱智吗。
  苏天成记得很清楚,几百年之后。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谓的谈判,不过是拖延时间,双方费尽心机的谈判,最终成为了一纸草书,任何的作用都没有。人家根本就不认账。
  这等的伎俩,是瞒不过苏天成的。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之后,苏天成想到了,看看洪承畴和渠清泽是什么想法,若是两人也认为这是好事情。那就真的有些麻烦了,恐怕不仅仅是麻烦,而是危险了,皇上和朝廷里面的大臣,都如此的容易被蒙蔽,在两国的厮杀的问题上面,也按照礼仪仁智信的儒家思想来处理,那还打什么战啊。
  不过苏天成还是有些信心的,洪承畴和渠清泽跟随自己的时间很长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些,应该是不存在了,否则自己的一腔心血,岂不是白费了,特别是渠清泽,随着对情报分析的熟练,认识慢慢的出现了改变了,这种改变是天翻地覆的,是颠覆了过去很多认识的。
  洪承畴和渠清泽很快进入了房间。
  苏天成将朱审烜的来信递给了两人,背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
  洪承畴和渠清泽仔细的看着来信,他们需要揣摩其中的意思,要知道,苏天成是看了好几遍,才产生了那么多的想法,两人不可能看一遍,就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苏天成也不着急,等着他们慢慢看。
  半个时辰过去了。
  洪承畴和渠清泽终于抬起头来了。这样表示他们彻底看明白了朱审烜写来的信函。
  苏天成不会客气,直接开口了。
  “你们都说说看法吧,直接说,不要有什么顾虑,这是在登州,不是在京城里面。”
  洪承畴首先开口了。
  “大人,下官觉得这件事情,不是很正常,皇太极突然要求臣服我大明朝,太突兀了,按说后金鞑子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怎么会提出来这样的要求,后金鞑子的凶残和顽强,下官是有切身体会的,而且后金鞑子的战斗力的确是不错的,并非是某些朝中大人说的那样不堪,下官觉得奇怪,这后金鞑子天下无敌,明军是无法对决的,也是朝廷中某些大人说出来的,这后金鞑子不堪一击,很快就能够别剿灭,也是朝中那些大人说出来的,莫不是皇上遭遇了这些大人的蒙蔽,决定要和后金鞑子谈判了。”
  苏天成没有开口,看着渠清泽。
  “大人,下官觉得,洪大人说的是很有道理的,这皇太极明显就没有想着臣服我大明朝,若是真的有这样的想法了,至少要表现出来诚意啊,用什么样的动作表示,是准备解散满八旗、汉八旗和汉军,还是准备亲自到京城来请罪,信函上面根本就没有说,此等的臣服,下官以为,很有可能是缓兵之计。”
  苏天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洪承畴和渠清泽的认识,令他感到欣慰。
  “你们说的很有道理,依照我的理解,这就是皇太极使出来的缓兵之计,目的可能是争取时间,只不过皇太极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还难以完全知晓,代善回到了沈阳,下一步恐怕是要重新组建正红旗,这没有什么担忧的,重新组建的正红旗,不过是滥竽充数,恐怕代善自己也是明白的,不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不可能有骁勇的战斗力。”
  “就算是江宁营准备进攻盖州、耀州和海州,皇太极在这里布置了重兵,我们会非常谨慎的,从这个层面看,皇太极没有理由使用这样的缓兵之计,江宁营和满八旗总是要决战的,早晚的区别不是很大。”
  “我想了很久,唯一的一种可能性,就是后金的补给有些困难了,后金的地盘不是很大,粮食不是很充足,这么多年过去了,后金鞑子不可能像以前一样,随时随地的入关劫掠,他们也不敢这样做了,没有了劫掠,地方贫瘠,粮食的供给自然就要出现问题,这一次在复州和宣州进行的战斗,皇太极派出了十万大军,消耗是巨大的,如今驻守盖州、耀州和海州的后金鞑子、汉八旗、汉军的人数,也是十万人左右了,这些人都是要吃粮食的。”
  “若是没有我江宁营的威胁,这些后金鞑子,完全可以生产、放牧以及狩猎,补充粮草,可如今不行了,他们必须要固守,消耗是免不了的,这样的情况下,皇太极可能需要时间,来考虑补给的问题。”
  洪承畴和渠清泽频频点头。
  苏天成说完之后,洪承畴很快开口了。
  “大人,朝廷没有圣旨下来,江宁营完全可以向盖州、耀州和海州发起进攻,打乱皇太极的部署,让皇太极和后金鞑子的奸计不能够得逞啊。”
  苏天成轻轻的摇头。
  “没有那么简单了,你们没有仔细看吗,皇上已经明确表态了,如此的情况下,江宁营依旧发动进攻,里外不是人啊,就算是获得了胜利,恐怕也是要遭遇到朝廷责罚的,谈判期间,双方不发动主动的进攻,就要维持目前的状况,一方主动进攻了,就失去了道义上的支持,这恐怕是朝廷最为忌讳的事情了。”
  “可也不能够眼睁睁的看着皇太极的奸计得逞啊。”
  苏天成的脸上出现了冷笑。
  “皇太极想的太简单了,江宁营可不会闲着,就让皇太极沾沾自喜吧,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江宁营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做,台湾岛的事情,就是摆在眼前的事情,实实在在,还有蒙古部落的事宜,必须要协调了,如今的时机成熟了,就让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好好的去搅动草原的格局,让皇太极所能够依靠的蒙八旗遭受沉重的打击,甚至是灰飞烟灭,哼,想着和我玩计谋,皇太极也过于自信了。”
  洪承畴和渠清泽没有显得高兴,在他们看来,剿灭后金鞑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当然,皇太极决定臣服大明了,就算是假的,目前也不能够对后金鞑子展开进攻,苏天成说的情况是实实在在的,尽管没有解释其中的理由,但两人都是明白的。
  既然要准备攻打驻扎在台湾岛的荷兰军队,那就需要水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这样的战斗,洪承畴和渠清泽是充满信心的,从掌握的情报来看,荷兰军队驻守在台湾的兵力,不足三千人,这点军队,恐怕不需要花费多大的气力,就能够完全剿灭了。
  只是苏天成为什么那样的看重台湾,两人到至今都不是很明白。(未完待续。。)


'正文 第九百二十六章 宋思军的担忧'

  多年的经商生涯,令宋思军有着不一般的敏锐头脑,都说商场如战场,这话一点都不假,在交易之中,宋思军时时刻刻需要注意方方面面的情况,在安宁堡和靖边,宋思军就是老大,这么多年过去了,谁都知道了,宋思军的背后就是江宁营,就是苏天成,故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谁敢得罪宋思军,除非是不想在安宁堡和靖边做生意了。
  年纪有些大的孙元坤留在了安宁堡,带着两千江宁营的将士,维持两边的秩序,一般情况下,孙元坤都是在安宁堡的军营里面,有时间也要靖边去看看,两地之间的交通非常方便,做生意的商贾,早就想办法修好了道路,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孙元坤也感觉到力不从心了,他的家眷都在安宁堡,一家人其乐融融,渐渐的,孙元坤想着,是不是让大儿子进入到江宁营,大儿子读书不行,秀才都没有考上,从小就向往军营的生活。
  如此的情况下,孙元坤慢慢的将重担压给了宋思军,孙元坤也知道宋思军与苏天成之间的关系,加之宋思军处理事情很是灵活,最大限度的为江宁营赚取银子,孙元坤也是很佩服的。
  孙元坤可不仅仅是在安宁堡做生意,当初苏天成在安宁堡和靖边安排了三个方面的人员,其中毕懋康、孙元坤是直接代表江宁营的,维护安宁堡和靖边的秩序,宋思军是代表江宁营在互市做生意的,岳高峰和刘基是代表官府和江宁营,收取诸多的赋税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毕懋康早就离开安宁堡。到登州去了,岳高峰和刘基两人,重点的精力,也转到了情报的搜集方面去了,特别是刘基,是投靠江宁营的。对锡伯族和达乌尔族的情况很是熟悉,搜集情报更是如鱼得水,商贸方面的事宜,基本都是宋思军直接负责了。
  随着孙元坤将重担压给宋思军,岳高峰和刘基慢慢也开始服从宋思军的领导了,当然这里面有前提,也是苏天成同意这样的做法之后,岳高峰和刘基才会执行的,最近一段时间。宋思军带来了消息,估计岳高峰可能要离开安宁堡,到登州去了,因为威海卫码头需要大量的人员,市舶司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岳高峰作为熟悉管理的人才,肯定是要调整的,安宁堡、靖边和威海卫码头。并驾齐驱,成为了江宁营军饷的主要来源了。从收入和发展的前景方面来说,码头的力量无疑是超过互市的。
  安宁堡和靖边的交易市场,和几年前也有很大的区别的,市场在逐步的扩大,前来交易的蒙古部落越来越多,随着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的壮大。臣服他们的蒙古部落越来越多,这些部落也被准许进入到安宁堡和靖边,直接进行交易,特别是这几年的时间,蒙古部落遭遇了不少的灾害。特别是风灾和雪灾,几乎是没有什么粮食的,完全依靠在互市的交易,得到了大量的粮食,维持部落的生存,躲过灾害。
  这个交易的过程中,宋思军是最大的赢家,不过赚取到的珠宝和黄金白银,他自己可没有什么,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上缴朝廷的,一部分是江宁营的军饷,经过了数年的发展,互市每年赚到的银子,大致维持在五百万到八百万两白银的数量左右,其中两百万两上缴朝廷,其余部分都是江宁营的军饷。
  随着交易的频繁,宋思军掌握的情报也越来越多。
  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经过了这几年的交易,从宋思军这里获取了燧发枪、火炮等武器,得到了大量的粮食,部落开始迅速的发展壮大,在河套地区,没有哪个部落敢挑战的,随着部落的壮大,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的首领,不满足于目前的地位了,他们想到的是征服草原。
  草原最大的部落还是科尔沁部落,作为后金鞑子的强有力支持者和联盟,科尔沁部落的领袖地位,是得到了草原诸多部落的认可的,而且科尔沁部落的人数众多,力量庞大,尽管有其他的部落挑战,但总是败在了科尔沁部落的手下。
  锡伯族和达乌尔族部落,想到的就是打败科尔沁部落。
  单纯从打败科尔沁部落的角度出发,宋思军是完全赞同的,蒙八旗以科尔沁部落为主,科尔沁部落代表后金,指挥蒙八旗,必要的时候,参与到对大明的战斗之中,能够击垮蒙八旗,对后金鞑子是沉重的打击,对大明朝是有百利无一害的,但时机要把握好。
  辽东、登州、复州、宣州等地的情况,宋思军都是知晓的,可以说大明如今是多事之秋,击败后金鞑子成为了主要的任务,多处开战是不利的,这样的前提下,蒙古草原保持平静,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为大明守好边关,是最为重要的任务,暂时不能够有异动。
  所以说,宋思军按照苏天成提出来的要求,尽量的稳定住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首领,让他们平静下来,继续发展壮大自身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
  后金鞑子在安宁堡和靖边也有不少的商贾,这个情况,苏天成和宋思军都是知晓的。
  在这一点上面,宋思军是佩服苏天成的,将生意与政治割开了,当初有人认为,互市不应该让后金鞑子参与进来,必须要彻底的困死后金鞑子,可苏天成不是这样的看法,商贾做生意,看重的是利益,有人愿意出高价,就算是你去限制,效果未必很好,大明与后金对峙,在辽东这个地方,一样有商贾往来两边做生意,不可能完全禁止的,从这一点上面看,后金鞑子要到安宁堡和靖边来做生意,没有必要完全禁止,也不可能完全禁止。
  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相安无事,各做各的生意,当然了,问题也是存在的,后金的商贾,通过一些暗地里的渠道,购置了一些火器,虽然不是从宋思军的手里直接购买的,但人家能够想到办法,从其他的渠道获得。
  这两年,一个新的情况出现了,令宋思军最为头疼的情况出现了,逐渐壮大的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出现了矛盾,两个部落都想着拥有河套地区的领导权,这可不是什么好的现象。
  得到这个消息的是刘基。
  刘基做事情的灵活性是很大的,有些时候,甚至随着商队到河套地区,掌握诸多的情况,通过他的观察,发现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之间,出现了矛盾,而且刘基还在两个部落里面,发现了不少后金的商贾。
  这个情报反馈回来之后,孙元坤、宋思军、岳高峰和刘基等人一起商议了,他们认为,两个部落出现矛盾,与后金鞑子的挑唆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些必然的因素,发展壮大了,就要展现自身的力量,就要称霸。
  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而且是不好调和的问题。
  一旦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出现了火拼的情况,那是亲者痛仇者快的情况了,宁夏、榆林等边关的安全,将受到巨大的威胁,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说不定两个部落就此衰败下来,给予了科尔沁部落最好的机会,到时候,大明恐怕不得不出兵,维持河套地区的稳定了。
  要解决这个矛盾,最好的办法是转移视线,也就是按照以前的布置,让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开始在草原的征伐,那样他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内讧,在征伐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密切的配合,共同来战胜草原上诸多庞大的部落。
  众人商议的这个意见,被火速送完登州。
  宋思军亲自到河套地区去了一次,见到了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的首领,告诫他们,千万不要自相残杀,留下精力去对付草原的那些大部落,真正的能够称霸草原。
  这一番的话语,暂时稳定了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可这不是长久之计,孙元坤、宋思军、岳高峰和刘基等人,都是非常担心的,不知道这个部署,是不是会得到苏天成的同意,若是准备的时间太长了,导致两个部落按捺不住,相互之间出现了冲突,问题就大了。
  宋思军作为安宁堡和靖边的实际负责人,需要思考这些事情,不能够有丝毫的疏忽,头疼的时候,他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