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来,朝廷文武大臣,习惯了防守,只要辽东稳定了,边关稳定了,他们是不会考虑到打击后金政权的,这也是因为后金鞑子的强悍,明军暂时没有能力去进攻后金鞑子,可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内心里,朱由检认为,真正需要剿灭后金鞑子,恐怕还是需要苏天成的,但他不愿意苏天成一人将所有功劳都占去了,这样今后自己也不好封赏了,派出陈新甲到辽东去,分散了苏天成的权势,同时也希望陈新甲在辽东能够立功,这样也不至于显得整个的朝廷,就是苏天成一人了。
  朱由检没有指望陈新甲能够彻底剿灭后金鞑子,摧毁后金政权,他认为陈新甲做不到,这是他的直接感受,倒没有经过什么分析。
  辽东的局势逐渐稳固了,连续几年时间过去,都没有出现大的战事,自崇祯九年以来,六个年头了,后金鞑子除开在登州和莱州进行肆掠,根本就不敢觊觎辽东,后金失去了大凌河城,也是忍气吞声,皇太极还写来了信函,要求握手言和,虽说朝廷没有回复,置之不理,但这几年时间,双方实际上是言和的。
  后金永远是朱由检内心的隐痛,当年的萨尔浒之战,大明王朝失去了主动,令后金鞑子步步紧逼,天启年间,明军完全处于防守的境地,毫无还手之力,到了崇祯四年,丢失了大凌河城之后,后金鞑子更加的嚣张,时常绕过关宁锦防线。从喜峰口等地直接入关,威胁京城,北直隶的老百姓,损失惨重,财物被抢无数,百姓也遭遇了屠戮。可笑的是,明军不敢直接面对,不敢出来迎敌。
  崇祯九年,这样的情况才彻底改变,可笑的是,崇祯九年正是后金宣布建立大清国、皇太极正式登基称帝的时刻,为了炫耀武力,阿济格带领十万大军,从喜峰口入关。这一次,后金鞑子遭遇了江宁营,损失惨重,被剿灭三万人之后,灰溜溜的逃走了。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大明的局势逐渐好起来,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剿灭了流寇。令大明内部开始稳定,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接下来,苏天成到了辽东,一举收复了大凌河城,令大明的关宁锦防线真正的稳固了,而且苏天成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令辽东开始展现出来生机。要不是后金鞑子突然进攻登州、莱州,说不定苏天成已经在辽东做好了准备,将要开始进攻后金了。
  苏天成拿下了黑山,但没有固守,朱由检表明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内心是有些不满意的,拿下了黑山之后,苏天成可以趁势攻击广宁,一旦拿下了广宁,大明与后金将对抗在辽河一带,这令大明占尽了优势。可惜苏天成撤回来了,依旧固守大凌河城,虽说苏天成的决定是正确的,当时的辽东,还不是特别的稳固,需要加强建设。
  朱由检几乎每天都要看辽东的地图,广宁、义州、西平、沈阳、辽阳、抚顺、萨尔浒这些地方,留下的都是惨痛的回忆,这些地方都是大明的地方,却被后金占去了,若是不能够收回来,他这个皇帝,也算不得中兴大明的皇帝。
  朱由检也不是不顾现实,辽东稳定下来了,边关更是不用说了,河套地区的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已经成为了大明边关的屏障,任何的蒙古部落,想着进攻大明,首先就要面对这两个部落,可惜他们都不是两个部落的对手了,登州、莱州、青州和天津等地,在苏天成的经营下,慢慢兴旺起来了,后金绝不会自找苦吃。
  从这些情况分析,朱由检认为,进攻后金鞑子的机会成熟了。
  当然,这还不是总攻,真正总攻开始,朱由检绝对是要求苏天成全盘指挥的,到时候,太子朱慈烺也是要参与到全面总攻的战斗之中去的。
  如今对后金鞑子的攻击,只是试探性的进攻,能够趁机拿下黑山、广宁和义州等地,与后金鞑子对阵辽河,那个时候,朱由检就要调苏天成再次的入主辽东。
  杨嗣昌带着内阁大臣进入养心殿的时候,内心同样有些复杂,他猜到了是什么事情,但皇上没有直接说出来,他也是不能够说的。
  朱由检的神情很是严肃,御案上面,摆着不少的信函。
  “诸位爱卿,你们都是内阁大学士,今日朕召集你们来,就是为着辽东的事情的,陈新甲到辽东快一年时间了,做了不少的努力,对辽东的事宜,做了很多的分析,诸多的分析材料,都在朕这里,后金对我大明的威胁,诸位爱卿都是知晓的,朕不想多说了,朕今日召集你们前来,就是讨论对后金鞑子展开攻击的事宜。”
  养心殿里面非常的安静,尽管说众人都预计到这件事情了,但皇上正式提出来,大家还是感觉到震撼的,这么多年了,诸多的内阁大学士,都是经历过大明几次惨败给后金的事情的,萨尔浒之战、大凌河之战等等,如今皇上终于提出来了,准备主动进攻后金了,发生了这样的改变,确实不简单。
  “后金一直是我大明的梦寐,朕毫不夸张的说,很多时候,做梦都梦见剿灭后金鞑子的事宜,后金不灭,朕绝不会安生,当然,朕也不是心血来潮,如今边关稳定,登州、莱州、天津等地,防守稳固,辽东的将士,斗志高昂,朕以为,进攻后金鞑子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朕的考虑是,今年之内,拿下黑山、义州和广宁,与后金鞑子在辽河对峙,明年或者是后年,做好准备之后,打过辽河,直接进逼沈阳、辽阳。”
  “朕的决心已定,诸位爱卿议议,该如何发动这一次的进攻,选择什么时机进攻,至于说是否进攻之事,今日就不要议论了。”
  朱由检说完了开场白之后,脸色微微有些红了,他不可能不激动,万历皇帝和天启皇帝都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他做到了,从这一点上面说,他的成就,就超越了先皇。
  杨嗣昌首先开口了。
  “皇上,臣多次分析过辽东的局势,以为皇上的决策是英明的,今年之内,拿下黑山、义州和广宁,做好一切的准备,明年和后年展开攻击,夺回沈阳、辽阳等地,收复失地,彻底摧毁后金鞑子,皇上考虑进攻时间的问题,臣以为,五月份之后,展开进攻,很是有利,三月和四月会遭遇梅雨季节,不利于大部队进攻,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春耕时节,大军出动,恐怕影响到农时,五月到十月,半年的时间,臣以为,若是作战顺利,足以拿下黑山和义州、广宁等地了,如今是二月了,若是五月展开进攻,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
  朱由检点点头,杨嗣昌是内阁首辅,这个表态,基本统一了内阁大臣的思想,没有谁会在进攻还是不进攻的事情上面纠缠了。
  朱由检不得不担心,朝廷之内,很多人还是想着过安稳日子的,恨不得目前这样的状况,永远的维持下去,他们想到的不是什么击败后金鞑子,不是收复失地,而是自己的日子是不是过得舒服。
  杨嗣昌表态之后,朱由检看向了内阁次辅唐世济。
  唐世济清理了一下嗓门,慢慢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完全可以展开对后金鞑子的攻击了,臣的侄子唐海泰,在辽东巡抚衙门,每日里都接触到边军,如今边军的士气高涨,都想着能够剿灭后金鞑子,这样的士气是非常宝贵的,也是对朝廷非常有利的,辽东巡抚陈新甲,敢于任事,到辽东之后,做了很多的准备,从去年腊月开始,就在囤积粮草,为进攻后金鞑子做准备了,如此的情势之下,若是朝廷犹豫,会伤了辽东将士的心,臣完全赞同皇上的决定,至于说相关的部署,是不是今年之内拿下黑山、义州和广宁之后,就暂停进攻了,臣以为不一定,战斗的决策,主要在前方将士审时度势,若是机会好,可以趁势攻击,取得更大的胜利。”
  唐世济说完之后,朱由检更加的高兴了。
  不过,杨嗣昌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唐世济说出来这样一些话,这里面的含义太丰富了,一是表现出来对辽东情况的掌握,时时刻刻都在想着辽东的事情,自己的侄子唐海泰都到辽东去了,当然能够清楚情况了,二是直接肯定了陈新甲,意味着这一次的战斗,直接由陈新甲来指挥了,皇上还没有提到谁指挥这次作战的事情,唐世济就迫不及待的肯定陈新甲了,要知道,苏天成还是蓟辽督师,这么大的战斗,难道与苏天成无关。
  最为重要的,杨嗣昌是内阁首辅,唐世济在这里抢占风头,说出来这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仅仅是为了让皇上高兴。(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八百零三章 内阁的争论(2)'

  (感谢hhhffv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战略部署和战术布置,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牵涉到诸多将士的生命,牵涉到征战是不是能够获得最终的胜利,牵涉到了大明朝的未来,但唐世济所说的意见,显得过于自信了一些,皇上明明说了,今年攻下黑山、义州和广宁,接下来还需要时间准备,至于什么时候对后金发动总攻,那还需要详细的部署,但唐世济的意思,就是要求陈新甲可以趁胜追击,甚至是一句剿灭后金鞑子,取得最终的胜利,这里面的区别是很大了。
  这是权力大小的问题,其一是明确陈新甲统领这次战斗的事宜,其二是陈新甲能够做出来什么样的部署,是试探性的进攻,还是进行总攻。
  事情当然不是嘴上说的那么简单,唐世济对苏天成一直都是有些看法的,或许以前在南直隶的时候,唐世济是支持苏天成的,事过境迁,唐世济改变了看法,而且改变的很是彻底,朝廷里面,大部分弹劾苏天成的官员,都是吃过亏的,但唐世济什么事情都没有,可能是出于一些愤怒的心态,唐世济和苏天成成为了明确的对头了。
  将进攻后金鞑子的重任,全部都赋予陈新甲,这显然是排斥了苏天成。
  唐世济说完之后,养心殿里面,暂时沉默了,杨嗣昌和唐世济两人的意见,有不同的地方,这是众人都能够体会到的,接下来他们的发言,就是要看支持谁了。杨嗣昌是内阁首辅,唐世济是内阁次辅,但唐世济的资历老一些,而且得到了皇上的支持。
  朱由检也没有说话,看向了其余的内阁大学士。
  终于,刘宗周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进攻后金鞑子,确实是可行的,今日需要确定的事宜,也就是如何的进攻,谁为主帅的事宜,臣以为,这进攻之事,需要前方的将军来确定,若是形势不错。可乘胜追击,若是形势不好,可以就地固守,至于说着领军的将领,臣推荐蓟辽督师苏天成。”
  不仅仅是朱由检,就连杨嗣昌都皱起了眉头。
  这个刘宗周,还真的是迂夫子,一点都不明白皇上的意思。这样的时刻,怎么可能让苏天成回到辽东。指挥对后金鞑子的战斗,苏天成本来就不赞成对后金的进攻,认为时机还不是很成熟,再说了,皇上的想法,身为内阁大臣。是应该清楚的,所有的功劳,都被苏天成拿走了,皇上该如何处置,如何的赏赐苏天成。
  刘宗周说完之后。傅冠开口了。
  傅冠与刘宗周的关系一般,甚至可以说是不好,两人的性格完全不同,傅冠可谓是专心政事,对于学问上面的事情,没有什么兴趣,做事情的时候,大多是考虑到实际情况,不会去关心那些所谓的教条,这本是很不错的,可惜因为认识的局限,有些时候,做出来的决定,也不一定是完全准确的,但比较刘宗周,还是要强一些的。
  “皇上,臣以为,进攻后金鞑子是可行的,只不过在指挥统帅的人选上面,臣以为陈新甲是合适的,陈新甲到辽东接近一年时间了,熟悉了辽东的情况,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不殆,这是陈新甲的优势,苏大人到登州接近一年时间,基本没有关心辽东的事情,骤然去指挥作战,难免需要时间适应的,故而臣推荐陈新甲为统帅。”
  傅冠聪明很多,也知道皇上的心思,至于说战役的部署,杨嗣昌和唐世济两人的观点还没有统一意见,这方面就不要发表什么意见了,刘宗周实在是迂腐,说出来的一番话,得罪了杨嗣昌,也得罪了唐世济,也是皇上不爱听的,真不知道刘宗周这样的人,怎么能够进入到内阁,这岂不是坏事吗。
  养心殿的气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人看刘宗周,杨嗣昌和唐世济两人,都注意看了傅冠,他们也觉得,傅冠说的是很有道理的,刘宗周简直是不会说话。
  接下来,刘宇亮和薛国光都说话了,和傅冠说的是差不多的,他们也赞成陈新甲成为主帅,至于说战役的部署问题,他们都没有表态。
  这个时候,刘宗周也有些明白了,可惜话已经说出口了,不可能收回来了。
  刘宗周想到苏天成指挥这次的战役,不能够说是错误的,他认为苏天成的能力,远远强于陈新甲,这不过是实话实说,若是朝廷里面,大家都不愿意说实话了,那是很可悲的事情,不过说实话是需要承担很大风险的,也是要承受代价的。
  朱由检的心情还是很好的,因为大明王朝的稳定,内阁的意见也更加的统一了,以前那种吵闹的情况,基本没有出现过了,虽说有些给事中和御史,依旧还是坚持看法,但总体好很多了,圣旨也能够很好的执行了。
  朝局的变化,能够说明很多的问题,至少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这些年,朱由检也感受到了意见统一的好处,少了很多的争吵,多了一些思考问题的大臣,提出来了好的奏折,至少有部分的大臣,首先想到了如何的去贯彻落实,其实这种变化,与苏天成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初苏天成建议藩王进入朝廷,如今好几个藩王,都成为了三品以上的官员,这些藩王,能够很好的贯彻圣旨,也要求少一些争吵,毕竟藩王的身份特殊了,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皇权,令那些想着限制皇权的大臣,必须要好好思考,不要轻易露出头角来。
  虽然刘宗周的话语令朱由检有些不快,但诸多的内阁大臣,都同意对后金鞑子展开攻击了,朱由检的目的达到了。
  “诸位爱卿都同意对后金鞑子展开攻击,朕很是欣慰,至于说着战役部署的问题,朕看还是需要谨慎,毕竟后金鞑子的实力不容小觑,朕看今年之内,还是争取攻下黑山、义州和广宁,能够拿下这三个地方,就和后金鞑子在辽河对峙了,而且广宁距离沈阳,不过两百余里,可以直接威胁到后金,若是能够很好的巩固 ,必然令后金寝食难安的。”
  朱由检说出来这些话语,基本明确了这次战役的规模,不过,战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说,朱由检也不会将话说死。
  “唐爱卿说的也是有道理的,战场情势的把握,还是在主帅,若是情况允许,适当扩大战果,也是可行的,不过朕还是要提醒诸位爱卿,想着依靠一次的进攻,就能够剿灭后金鞑子,那是不现实的。”
  说完了战役部署的问题,接下来就是主帅的人选问题了,对于主帅的人选,表明了意见的也就是两人,唐世济推荐的是陈新甲,刘宗周推荐的是苏天成。
  这个问题上面,朱由检还是想看看,杨嗣昌是什么意见,毕竟杨嗣昌是内阁首辅,再说了,下面大臣之间的博弈,他也是知晓的,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维持首辅的权威。
  “杨爱卿,这领军的主帅,你是什么意见啊。”
  杨嗣昌没有犹豫,很快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还是陈新甲合适,陈新甲了解辽东的局势,也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再说登州、莱州、青州和天津等地,也离不开苏天成,既然朝廷决定对后金鞑子展开攻击,就需要注意边关的局势,谨防后金鞑子狗急跳墙。臣以为苏天成的责任也是很重大的,必须要守卫好边关。”
  杨嗣昌的回答就成熟很多了,都是从全局出发的,没有否定苏天成不行,而是认为苏天成也需要提高警惕,保证边关的安全。
  其实众人都明白,皇上的意思,也就是陈新甲担任主帅,陈新甲出任辽东巡抚,恐怕这就是最大的任务了,再说了,诸多的情报分析,都是陈新甲提供的,。这也足够说明,陈新甲是了解情况的。
  “好,朕看就这么决定了,五月开始进攻,还有三个月的准备时间,朕有言在先,诸多的准备事宜,都是需要保密的,朕可不想看见满天飞的议论,甚至有人质疑是不是应该攻打后金鞑子,朝廷中有些人,安稳的日子过惯了,故而这一次的决定,就不在早朝中议论了,除开户部和兵部需要准备,知晓消息之外,其余就不需要打听这方面的事宜了。”
  众人散去之后,朱由检有些兴奋了,终于做出来了这样重大的决定,而且是顺理成章的,没有遭遇到任何的阻力,不知道为什么,苏天成总是认为,进攻后金鞑子的时机还未到,这里面的区别,朱由检也是知道的,苏天成所谓的进攻后金鞑子,就是一鼓作气,直接剿灭后金政权,但他不是这么看的,完全可以分步骤来进行,逐渐的挤压后金占领的地盘,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发动最后的进攻。
  不过朱由检没有注意到,在他的话语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那就是战役部署有些模糊,不是很坚决,究竟是攻打到什么地方,就必须要停止了,这方面他没有给出来明确的答案,或许是内心想着,边军能够创造奇迹吧。(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八百零四章 苏天成的分析'

  渠清泽建设的情报网,也在无形之中壮大了,这个情报网,不同于锦衣卫暗线,完全由渠清泽控制,除开苏天成,其余人是不知道的,这也是绝密,不能够泄露出去任何的消息,这个情报网,提供一系列的消息,不管是什么方面的。
  根据情报网的消息,苏天成早就知道了辽东细微的变化,这些情报,甚至比洪承畴写来的信还要详细,也是通过这些变化,苏天成更加坚定了自身的判断,陈新甲迫不及待了,或者说朱由检迫不及待了。
  陈新甲在辽东的一系列举措,是不利于发展的,但有利于军队的建设,苏天成很不赞成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不断的盘剥百姓,最终导致的结局,就是百姓大量离开辽东,军队更加难以维持,官府必须要想到办法,一方面让老百姓丰衣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