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集中在南方的。
  登州和莱州达到了这样的人口数,那是非常不简单的,苏俊和苏二童等人,都有着着急了,人口增多,意味着开销就要变得巨大了。
  但苏天成不着急,登州、莱州和青州的发展,最先依靠的,就是人口的红利,这个时代,有人就是优势,何况甘薯和玉蜀黍在这里的推广,能够极大的增加粮食产量,养活这么多的人口,是不会有多大问题的,而且登州和莱州的发展,需要向着商贸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富裕起来的。
  需要加大力度建设的,是青州。
  未雨绸缪是很有必要的。
  苏天成赶赴青州,径直到了青州府衙。
  刘云清和刘仲基两人,还在熟悉青州的情况,青州不富裕,若不是依靠督师府拿出来银子。简直就无法维持了。
  “刘云清,刘仲基,青州的情况,不是很好啊,人口只有二十一万人,而且还在朝着登州和莱州迁移。这样的情况,不能够继续出现了,青州所辖的一州十三县,有些县的人口,不足万人了,这等的情况,县衙如何能够维持啊。”
  刘云清看了看刘仲基,首先开口了。
  “大人,下官和刘大人尚在熟悉情况。青州和登州、莱州是无法比较的,孔有德叛乱之时,青州受到了影响,多尔衮入侵,这里更是遭受了波及,老百姓因为心生恐惧,迁移走了不少,士绅富户更是离开了大半。。。”
  “你的意思我知道。还有一些话,你不好意思说出来。登州和莱州受到重视的程度不同了,故而大量的百姓,迁往了登州或者是莱州,你们是无法阻止的,如此的情况下,你们就更加需要想到办法了。如何的阻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如何的增加青州的人口,如何的使这里的老百姓富足起来啊。”
  刘云清和刘仲基都低下头了,这个办法,他们确实想不出来。
  “上次要求你们清查土地的情况。进展如何了?”
  “大人,按照刘大人的要求,下官专门负责这件事情,青州的土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士绅富户的手中,属于老百姓所有的土地是不多的,青州卫所拥有的土地,更是不少的,这些土地,下官督促,虽说都耕种了,但老百姓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士绅富户收取的租费很高,老百姓租赁土地耕种,不一定能够养活家人啊。”
  “知道了,收购土地的情况如何了?”
  “有一些难度啊,主要是这些士绅富户,不想出售土地,而且要价也是不低的,府衙以及各级衙门,都是无法承受的。”
  苏天成摇了摇头,刘云清和刘仲基都是读书人,做事情讲究光明正大,按照规矩来,但在青州这个地方,你若是按照规矩来做事情,肯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那些士绅富户,也是不会在乎的,这件事情,要是交给苏俊来做,早就做好了。
  登州、莱州和青州这三个地方,苏天成不会在乎士绅富户的感受,若是既得利益,都归这些士绅富户所占据了,那就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了,在他的思想里面,这三个地方,基本是不存在什么士绅富户的,就是存在,那也是若干年之后的事情了,跟随自己的那些人,慢慢发迹了,成为新一代的士绅富户。
  “青州卫所撤销,卫所的土地,悉数归官府所有,至于士绅富户所拥有的土地,这件事情,交给苏俊来办理,你们协助就可以了,前一段时间,大量的士绅富户,都搬迁到济南府去了,既然搬过去了,就不要回来了,从现在开始,府州县衙门,重新开始登记人口,凡是迁走的士绅富户,一律不予登记了,若是他们想着回到青州,那就直接找到督师府去,他们会得到满意的答复,收归官府所有的耕地,按照登州和莱州的办法,划归给迁移到这里的百姓,采用这样的措施,就能够吸引大量的人员,不过你们要注意,尽量不要吸纳济南府、兖州府和东昌府的百姓,最近,四川会有不少的百姓,迁移过来的,人口不少于四万人,这些人,悉数安置到青州,这些都是江宁营将士的家人,你们一定要好好安置。”
  苏天成说到的这些人,其实是一千白杆兵的家人,目睹了登州和莱州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将士,也想着将家人迁移过来了,毕竟四川的环境太差了一些,苏天成已经同意了,这些人可以安置在青州。
  “至于你们抱怨登州和莱州有着不一般的优势,譬如说码头、造船厂、水师军营等等,都是在登州,莱州也因为靠近海边,成为了另外一个商贸码头,一部分的江宁营将士,在莱州建设了军营,那里是江宁营的总部,这我都是知道的,但青州的地位一样不同,在我的计划里面,青州将成为最大的商贸集散地,从威海卫和莱州来的货物,都将集中在青州,按照区域的划分,这里也将成为货物的中转地,从海路运输出去的货物,悉数都在这里聚集,到时候,青州一样是非常繁华的。”
  刘云清和刘仲基看着苏天成,都没有说话。
  苏天成叹了一口气,他很清楚,两人都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两人都是读书人,对于商贸的巨大作用,根本就不了解,脑子里面想到的,依旧是农业为主的理念,这可不是一下子能够转变过来的,没有实际的事实,两人根本就不可能明白。
  不过如今明白这一点的,也不是很多。
  “好了,多余的我就不说了,从现在开始,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整顿一下官府中的吏员,凡是那些口碑不好,甚至是劣迹斑斑的吏员,悉数都要裁撤,官府必须变得精干高效,官吏总人数,控制在一千人以内,不能够突破这个数目,至于说你们重点需要做的事情,除开钱粮和刑名事宜,其余都按照督师府的要求展开。”
  在青州府城转悠了一圈,苏天成有些恼火,大街上的人不多,商铺也显得死气沉沉,和登州莱州确实不能够比较,这样的景象,是无法吸引大量的人员的,更是不可能作为商贸集散地的,看来自己需要提前动作了。
  万成贵赶到青州府城,直接进入了官驿。
  苏天成在这里等他。
  万成贵已经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老板,当然了,他知恩图报,每年都要赶到京城给苏天成拜年,而且他还拿出来不少的银子,以各种名义捐献给江宁营。
  万成贵非常羡慕宋思军,认为宋思军才真正是大气的商人,人家不仅仅控制互市,还能够在特殊情况下,调动江宁营将士,蒙古各部落的商贾,包括内地进入安宁吧和靖边的商贾,看见宋思军了,都是恭恭敬敬的,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接到了苏天成的口信,万成贵是马不停蹄的赶赴青州,苏酥坊不过是万成贵一个方面的生意了,他经营的范围,早就扩大到粮食、食盐和茶叶等方面了。
  看见了苏天成之后,万成贵连忙跪下行礼了。
  “万老板,不要这样客气了,赶快起来,你如今依旧是江宁县商会的会长,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了,见到我了,不要这样大礼相待的。”
  “小的有今日的气候,都是依靠大人的提携啊。”
  “不说这些了,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看见万成贵坐下之后,苏天成慢悠悠的开口了。
  “万老板,我知道你很是羡慕宋思军,也想着能够做到那样的高度,如今我给你一个机会,看看你是不是能够抓住。”
  刚刚坐下的万成贵,听见苏天成这样说,激动的一下子站起来了。
  “大人有何吩咐,小的万死不辞。”
  “呵呵,也简单,将你的生意,全部都迁到青州府城来,而且还要招募一部分有实力的商贾,到青州来,分散到各县,青州很快就要发生巨大的改变了,到时候会有数不清的商贾,集中到这个地方来,不亚于安宁堡和靖边,至于说着市场的管理,我是准备交给你的,就看你能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做好了。”
  完全相信苏天成的万成贵,根本没有犹豫。
  “小的这就回到江宁县去,将所有的生意都迁到这里来,包括济南府的生意,只不过安宁堡的商铺,小的想着保留啊。”
  “呵呵,那是没有问题,我也没有说,你就只能够在青州做生意了,不过到时候,你恐怕会忙不过来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百三十九章 汉八旗的成立(1)'

  苏天成在登州、莱州和青州忙碌,皇太极也没有闲着。多年来,投奔大清的汉军,地位一直都是有些低下的,这也是因为汉军的战斗力一般,同时汉军的将领,也普遍受到歧视,特别是在满人权贵看来,这些汉军的将领,不想着报效自家的主子,却选择了投降,品质肯定是不好的,这样的人,不值得重用。
  内心深处,皇太极也有这样的看法,他对来投降的汉军,欢迎的仪式是非常隆重的,规格也是非常高的,甚至在大清国成立的时候,敕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这个举措,震惊了满人权贵,在很多公开的场合,皇太极一再强调,必须要重视汉军,包括汉军的军官。
  皇太极之所以这么做,是认识到了汉人的重要性,汉人文武大臣,比满人官员更加熟悉官场里面的潜规则,在治理国家方面,能够提出来很好的建议,他很清楚,汉人来投靠,自己必须要做出来足够的姿态,要不然是留不住汉人的。
  不过皇太极的苦心,也有遭遇挫折的时候,不少已经投降的汉军军官,有些再次叛逃,离开了后金,甚至愿意放弃军队,回到大明去过普通人的日子,这里面的原因,还是因为政策没有真正的落实,皇太极明确了不少优待汉军的政策,可惜这些政策,需要满人官员来执行,这样的情况下,政策根本不可能完全落实到位的,投降的汉人和军官,包括朝中的大臣,遭遇满人的歧视和凌辱,对大清国慢慢的失望。宁愿放弃一切,离开大清国。
  皇太极的认识毕竟是不一样的,他内心里面,不会百分之百的信任汉军,但他做出来的姿态,是完全的信任。他很清楚,自己必须这样做,满人不多,想要征服大明,就必须要团结汉人,集聚到他身边的汉人越多,对于大明王朝的打击就越大。
  为了让投降的汉军放心,皇太极甚至制定了一条政策,汉官汉军投降与否。大清国不得勉强,愿意投降的,大清国欢迎,予以重任,不愿意投降的,可以自行离去,就算是投降之后又离开的,也不与追求。甚至再次来到大清国,也是欢迎的。
  这一条措施。皇太极用高压手段落实了。
  而且,为了改善汉军的地位,皇太极甚至惩戒了歧视汉军的多尔衮和多铎等人,因为这样的手段,大清国对汉军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就是皇太极英明和伟大的地方。不管自己是不是心愿,也不管自己是怎么想的,只要对大清国有利的事情,就必须要去做,因为他是皇帝。他必须为了大清国的未来考虑。如果他仅仅是为了满族权贵,那么大清国就不可能有未来。
  关宁锦防线稳固了,蒙古那边的局势,也不是很好,旅顺的水师,正在建设的过程中,眼前的局势表明,大清国暂时没有进攻大明的机会,这样的时候,皇太极是不会闲着的,大清国必须要发展,不能够停滞不前。
  这个时候,皇太极想到了建立汉八旗。
  满八旗和蒙古八旗都建立起来了,而且满八旗的骁勇,谁都是知道的,八旗制度,是父皇努尔哈赤创建起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军事建制,极大的整合了大清国的军队,增强了战斗力。甚至可以说,八旗制度是后金能够立国、大清能够建国的根本之所在。
  八旗制度,不仅仅是军事制度,更是军民合一、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形式,最为关键的是,大清国朝廷里面的文官,绝大部分都是出自于八旗军的,譬如说代善、多尔衮等人,既是八旗旗主,也是朝廷里面的高官。
  汉军隶属于满八旗,这种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汉军的一种蔑视。
  孔有德率领的汉军,总人数是最多的,高峰时期,达到了五万人,可惜在大凌河城之战中,损失大半,剩下的汉军,留在沈阳,皇太极将其编入了镶黄旗旗下,耿仲明率领的汉军,总人数接近三万人,尚可喜率领的汉军,总人数两万六千余人,这还没有计算编入到水师之中的汉军,也就是说,为大清国效力的汉军,总人数达到了七万人,这么庞大的队伍,设立汉八旗,是完全可行的。
  如何的设立汉八旗,皇太极早就有所考虑,耿仲明和尚可喜两人,被敕封为王了,不可能担任汉八旗的固山额真,皇太极不可能将汉八旗的固山额真,悉数都敕封为王,若是耿仲明和尚可喜担任固山额真了,余下汉八旗的固山额真,不可能与两人平起平坐,这里面肯定是会出现麻烦的。
  如何有效的建立汉八旗,关乎到大清国的命运,皇太极是绝不会小视的。
  如何平衡这里面的关系,皇太极所依靠的,还是范文程的建议,范文程几乎成为了皇太极最为信任的大臣了,在出谋划策方面,甚至超过了代善和多尔衮等人。
  皇太极考虑也是有道理的,他不管怎么信任范文程,都不会对自身的地位造成威胁,也不会对自己的后代造成威胁,范文程是忠心耿耿的,一心为大清国的繁荣富强努力,不管范文程是不是有私心,在为自己效力方面,无可挑剔。
  范文程提出来的一些建议,效果确实很好,特别是皇太极将代善和多尔衮调离沈阳之后,局势迅速稳定下来了,诸多的满族权贵,很快就老实了,如今进入了暂时和平的时期,皇太极对范文程,就更加的倚重了。
  大殿之上,众人都散去之后,皇太极留下了范文程。
  “文程,朕这些天,一直都在思索建立汉八旗的事情,不知道你是如何考虑的。”
  范文程知道这件事情,皇太极已经要求他思考了。
  范文程内心,也有一个挣扎的过程,他很希望汉军能够强大起来,在大清国有着一席之地,但这种强大,必须限定在某种范围之内,若是过于强大了,肯定是损害到大清国的利益了,满族权贵是不可能让汉军强大起来的,更不会让汉人的势力占据上风,若是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汉军的灭顶之灾,哪怕是皇太极都无法维护的。
  当然,这种情况,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出现的,依照汉军的实力,远不是满八旗的对手,甚至不是蒙八旗的对手,可不管是满八旗还是蒙八旗,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人员不足,满人和蒙古人,与汉人比较起来,微不足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军占据上风,只是早晚的问题。
  换做应对其他人,范文程根本是不会考虑的,直接赞成就可以了,未来如何发展,那是未来的事情,不需要现在考虑。
  但范文程不能够这么做,他面对的是一代明君,皇太极文武双全,睿智过人,恐怕早就考虑好成立汉八旗的相关事宜了。
  代善和多尔衮离开沈阳之后,范文程的地位强了很多,一些满族权贵看见他了,也是笑着打招呼的,上朝的时候,大家见面更是客气,这背后的原因很是清楚,因为皇太极对他是越来越信任,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了,一些满族权贵上了奏折,提出了建议,皇太极会直接询问,是不是问过文程了,若是他范文程表过态的,皇太极都会赞成的。
  这种无以复加的信任,是巨大的压力,令范文程更加的小心谨慎,一心为了大清国的发展,一心为了皇太极,就是想着提升汉人在大清国的地位,也是为了增强皇太极的实力,增强皇太极在汉人中间的统治威力。
  在成立汉八旗的事情上面,范文程想到的,主要还是皇太极如何能够控制汉八旗。
  “皇上,奴才以为,成立汉八旗是完全有必要的,如此汉人能够直接进入到朝廷里面做事情,直接为皇上效力,奴才以为,从我大清国的长远出发,汉八旗的建立,还是仿照大明朝的比较好一些。”
  “哦,文程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啊,说说看。”
  “奴才以为,汉八旗成立之后,八旗军中间的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等军官,都是不能够直接进入朝廷的,军官与文官需要区别对待,军官重点在于军队的建设方面,文官重点是在朝廷里面出谋划策,治理民生,汉八旗的这方面,与满八旗和蒙八旗有些根本的不同,奴才以为这是最为根本的东西。”
  皇太极满意的点头,他也是这样考虑的,满八旗的军官,不可能不进入朝廷,大清国就是以满人掌控国家为主的,大清国首先是满人的大清国,其次才是蒙古的大清国、汉人的大清国,何况满人人数不多,骁勇之士,悉数都在八旗军里面。
  蒙八旗的情况,也不一样,虽说蒙八旗的军官,同样是出身尊贵的,但蒙八旗所处的地方不一样,茫茫的大草原之上,环境恶劣,人口同样不多,而且部落之间,时常发生冲突,难以在短时间之内强大起来。
  但汉八旗就不一样了,只要机会合适了,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展,乃至于形成威胁。(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七百四十章 汉八旗的成立(2)'

  皇太极对范文程的倚重和信赖,也就是出自于这些细节,范文程每一次考虑问题,都能够从自己思考的方面出发,可谓是细致入微,而且对自身的权威,没有丝毫的威胁,要是不重用和信任这样的大臣,皇太极都不能够原谅自己了。
  “文程考虑很是周全,这个建议可行。”
  “皇上,奴才以为,在即将成立的汉八旗之中,必须要设立监军制度。”
  皇太极楞了一下,随机微笑了。
  “文程,这样的做法,恐怕没有必要吧,大明的监军制度,朕是知道的,那些监军,都是宫里的太监,狗屁不通,还要指挥大军作战,而且还要限制主帅的权力,大明的皇帝,对武将不放心,设立什么监军制度,朕就奇怪了,如此的不信任武将,谁还会为你卖命啊。”
  范文程不慌不满,等到皇太极说完之后,慢慢开口了。
  “皇上,奴才以为,监军制度还是有必要的,大明幅员辽阔,曾经拥有两百万以上的军队,如此众多的军队,若是不能够很好的控制和管理,将要形成巨大的祸患,奴才之所以建议在汉八旗之中推行监军制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