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
  苏天成显得很是恭敬。
  “大妈有何吩咐,尽管说,晚辈听着。”
  “你一定好奇,认为老身有些无理了,可你依旧能够坦然应对,不简单了,老身的身份,这就告诉你,你可知道熊廷弼老大人。”
  苏天成的身体颤抖了一下。
  熊廷弼,万历年间的进士,天启元年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后升任辽东经略,负责抗击后金的**哈赤,因与辽东巡抚王化贞不和,朝廷支持王化贞主动出击,遭遇惨败,致使广宁失守,山海关以外的整个辽东,悉数被**哈赤占领。
  天启二年,熊廷弼和王化贞同时被逮捕入狱,广宁失守,主要责任在于王化贞,可惜的是,因为党争,熊廷弼也惨遭牵连。
  天启五年八月,熊廷弼被朝廷斩首,传首九边,弃尸荒野,财产被查抄,全家均受株连,长子熊兆琏被迫自杀,女儿熊珊吐血而死。
  崇祯二年,太子少师、建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韩爌,上疏为熊廷弼鸣冤,朱由检准奏,此时熊廷弼才得以昭雪。
  历史上对熊廷弼的评价,也是多种多样的,众说纷纭,但有一条是不可抹杀的,那就是熊廷弼在抗击后金方面,是建立了功勋的,而且熊廷弼很会带兵,有着一些军事知识。
  “晚辈知道一些,朝廷已经为熊大人平反了。”
  老妇人的身体颤抖了,似乎是在抑制自身的悲愤。
  苏天成有些紧张了,看来这位老妇人,一定与熊廷弼有着不一般的关系,莫非是熊廷弼的原配夫人,须知熊廷弼的夫人,也是遭遇了诸多侮辱的。
  “老身乃是熊大人遗孀。”
  苏天成连忙站起来了,对着老妇人行礼了。
  “晚辈唐突了,老夫人见谅,不知者不为罪。”
  内心里面,他还是有些嘀咕的,谁知道你是真是假,仅仅凭着几句话,就是自己是熊廷弼的原配夫人,谁敢相信啊。
  老妇人对着熊子健开口了。
  “伢,跪下,我有话说。”
  “你的父亲,一世英名,惨遭jiān吝小人小人陷害,这么多年,我忍辱负重,想到的就是你的前途,你的大哥惨死了,虽然皇上为我们熊家平反了,可斯人已去,无法挽回,这一年多时间,我们母子四处奔波,想着为你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如今总算是找到了,从即rì起,你跟随苏公子,一定要尽心竭力。”
  “娘,孩儿知道了。”
  老妇人的jīng神,突然变得很好了。
  “苏公子,老身有事相求。”
  “老妇人,您尽管吩咐,晚辈一定尽力做好。”
  “老身一辈子阅人无数,遭遇诸多大风大浪,终于找到可以托付之人了,今rì将小儿托付于你,是给你添麻烦了,小儿少年时期,就跟随他的父亲,在军营锻炼,有着一副好身体,老身如此的唐突,显得有些无理了,这是亡夫留下的符牌,亡夫长年征战,曾经有一支亲兵营,亡夫遭遇陷害之后,这支亲兵营,就地解散了。”
  老妇人拿出来的是一块黑sè的符牌,包括一个信函。
  “今rì老身看了苏府,感觉到护院的力量有些薄弱,近来流寇肆掠,若是苏公子信得过这些亲兵,可以拿着这个符牌,还有信函,召集这些亲兵,到府里来,若是不需要这些亲兵,就当老身什么都没有说。”
  苏天成连忙接过了符牌和信函。
  “亡夫的这支亲兵营,曾经历经征战,个个都是骁勇之士,可惜他们流落到了民间,自此无用武之地了。”
  苏天成半天没有说话,这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了,亲兵营的战斗力,那是不用说的,何况是熊廷弼的亲兵营,亲兵都是将军的亲信,也就是最为信任的人,熊廷弼惨遭横祸,解散亲兵营,也在情理之中,这些亲兵,就是继续呆在军队里面,也讨不到好。
  只是熊廷弼已经去世六年了,而且在天启二年就被抓进监狱了,算起来是九年的时间了,难道说这些亲兵,都还健在吗,那他们会在什么地方。
  “苏公子颇为谨慎,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老身也知道,你想些什么,这信函里面,所有情况,都是清楚的,如何决定,就是你的主见了。”
  “老身有些累了,想要歇息了。”
  苏天成回到了房间里面,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信函,至于说符牌,他没有特别注意。
  熊廷弼的亲兵,竟然有三千人,这些人,如今悉数居住在四川嘉定州峨眉山一代,算是隐居下来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亲兵,依旧在峨眉山一带隐居,很不简单了。
  苏天成呆在房间里面,足足思考了一个时辰。
  老妇人身边的丫鬟,急匆匆的来了。
  苏天成的眉毛跳动了一下,一丝不祥的预感上来了。
  “少爷,老夫人去了。。。”
  苏天成忽的一下站起来了,他应该预料到的,老妇人遭遇了这么大的创伤,忍辱负重,早就不堪重负了,如今找到了托付的对象,一切的心思都了了,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
  这是母爱的力量,要不是为了熊子健考虑,老妇人可能早就跟随熊廷弼去了。
  苏天成忽然又了一种感觉,熊廷弼的亲兵营,一定能够在自己的身边,发挥出来重大的作用,他必须要将这些人,招到麾下来。


'正文 第六十四章 太原府城'

  老妇人去世了,丧事不可能大cāo大办,毕竟有些不方便的地方。
  苏天成披麻戴孝,按照晚辈的礼节,为老妇人守灵一整夜。
  熊子健已经哭红了眼睛,这样的情况下,苏天成没有办法安慰他。
  苏化文、苏天然都没有过问,苏天成既然不说,他们也不会追根求源,苏天成做事情,已经很有魄力和远见,他们不需要干涉了。
  三天之后,老妇人下葬了。
  苏天成和熊子健密谈了一个多时辰,之后,熊子健离开了平阳府城。
  苏天成接着找到了苏平阳,安排了诸多的事情,苏平阳离开书房的时候,显得很是严肃,看来苏天成说的,绝非是小事。
  七月二十四rì,苏天成正式出发,前往太原府城。
  因为偶遇熊廷弼的原配夫人,已经耽误了三天的时间,不能够继续耽误了,误了乡试,后面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太原府城距离平阳府城五百多里地,快马需要两天到三天的时间,好在渠清泽留下了十匹蒙古马,苏天成带着苏俊、苏二童和王大治,快马加鞭,赶往太原府城。
  七月二十六rì的午时,一行人终于看见了太原府城高大巍峨的城墙了。
  太原是九边重镇之首,晋商故里,被誉为龙城。汉朝即为为全国十三州治所之一,被称为并州,唐朝的时候被封为北都,与京城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为三都、三京。
  苏天成是第一次来到太原,下马之后,他驻足城门外,看着高大浑厚的城墙,别有一番感受。
  因为流寇侵扰山西,城门口的军士,守卫很是严格,苏天成等人骑着蒙古马,穿着丝质锦袍,看上去气度就不一般,军士不敢摆架子,也没有看众人的路引,让众人进入了城门。这段时间,赶赴太原,准备参加乡试的学子很多,这些学子里面,甚至有国子监监生,人家的身份都是不一般的,巡检司的军士是得罪不起的。
  太原的繁华,与开封有所不同,如果说开封透露出来的是厚重,那么,太原就是细腻。这种感受,更加的贴近生活,让人感觉到舒服。
  来到太原,苏天成自然是要回家的,不可能在客栈住宿,于理不合,尽管说他和大娘之间,有着很多的不愉快。
  府门前的护院,看见了苏天成等人,一个护院赶忙进门去禀报,其余三个护院迎上来了,他们自然是认识苏天成的。
  要是在以往,这些护院根本就不会在意,苏天成在府里的地位,他们是清楚的。可如今,情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了。
  将手里的缰绳递给了护院,苏天成慢慢朝着府门走去。
  不一会,一个年轻人急匆匆的走出来了。
  “三弟,怎么才回家啊,乡试在即,我都等得着急了。”
  “大哥是什么时候从京城回来的,一晃快两年时间没有见到了。”
  “是啊,快进屋去,好好收拾一下,房间早就准备好了。”
  出来迎接的是苏天浩,国子监监生,苏天成的大哥。
  苏天成身后的苏俊、苏二童和王大治,都给苏天浩行礼。
  苏天浩不认识王大治,注意看了一眼,没有说什么。
  苏天浩亲自出来迎接,说明苏天成在苏家的地位,已经是完全不一样了,平阳府发生的事情,苏天浩不可能不知道。
  住宿安排在东边的一个小院子,跟随苏天成前来的下人,也住宿在这里。
  苏天成住宿的房屋,是一个套间。
  一刻钟之后,苏天浩过来了。
  苏天成已经洗漱完毕,回到家里来了,他必须要去拜见大娘,这是规矩。
  两兄弟慢慢说着话,朝着王氏居住的房屋走去,简短交谈之后,苏天成知道了,苏天浩已经回来快两个月了,身为国子监监生,本可以在京城参加乡试的,也可以回到太原。
  王氏端坐在卧室之外的厢房。
  “孩儿拜见大娘。”
  “坤元,一路上辛苦了,回到家里了,好好歇息一阵子,你们兄弟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都要参加乡试的。”
  “孩儿知道了,一定多向大哥讨教。”
  “好了,你们去吧,我有些累了。”
  苏天成告辞出来的时候,脸上带着微笑,苏天浩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冰冻三尺非一rì之寒,苏天成和大娘之间的关系,不可能特别的融洽,只是过去了这么长时间,既成事实了,大娘估计也是接受了。
  “三弟,昨rì提学大人遣人送来了信函,我代为收下了,不知道是什么内容。”
  “哦,知府大人向提学大人推荐了我,不用参与郡试,直接参加乡试,估计信函就是说到这个内容的。”
  “哎呀,三弟着实不简单啊,得到了知府大人的推荐,直接参加乡试,这等好事情,值得庆贺一下啊,明rì我请三弟,到酒楼去畅饮一番。”
  其实苏天浩也不用参与郡试,身为国子监监生,直接参加乡试。
  吃过午饭,去拜访了嫂子段氏之后,苏天成回到了房间,打开了信函。
  这其实是一封公函,表明的意思,就是苏天成可以直接参加乡试,凭着这份公函,到衙门去办理相关的手续,领取号牌,八月初九直接到贡院去考试。
  看过信函之后,苏天成感觉到疲倦了,连续两天多赶路,还是很辛苦的,到了目的地,才觉得有些吃不消了。
  一觉醒来,已经是申时二刻,足足睡了一个多时辰,苏天成感觉到,jīng神好了很多了。
  苏二童揉着眼睛,进来禀报,看来也是睡了好一会。
  “少爷,刘公子来拜访了。”
  苏天浩紧接着进来了。
  “三弟,刘公子几乎每天都来拜访的,看看你是不是已经到了太原,我叫他搬到府里来居住,可他就是不同意,依旧住在客栈里面,刚刚知道你已经到了,很是高兴,正在堂屋等候。”
  看见苏天成的jīng神很好,苏天浩接着开口了。
  “三弟,要是你身体可以承受,不如我们和刘公子一起,一会到酒楼去。”
  苏天成点点头,他年轻,身体好,睡过一觉,已经恢复大半,到酒楼去没有什么问题。
  刘仲基正在堂屋等候,看见苏天成进来之后,连忙上前,仔细看了看苏天成,抱拳行礼。
  “苏兄,我一直都着急啊,你怎么还没有到,来参加乡试的同窗,都组织好多次的聚会了,可惜你没有能够参加啊。”
  各地的生员,在考试之前,总是有着一些聚会的,比如说一起到酒楼去吃酒,一起参加所谓的一些文林聚会,一起探讨学问等等,大家需要熟悉关系,或者说是结交关系,这样的聚会,往往是很热闹的。
  不要小看这样的聚会,读书人平时都是在家里,或者在书院,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参加乡试是最好的机会,能够鲤鱼跳龙门的读书人,毕竟不是很多,在这种场合,能够结交好关系,对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着山西全境,参加乡试的监生、生员等,经过郡试,有五百多人能够参加乡试,可最终录取的举人,只有六十五人,这是朝廷规定的指标,绝大部分的考生,是没有机会的。
  读书人不可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生员本来就有了一定的身份,若是乡试无果,依靠着朝廷给予的禀米,生活是很困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找到一些高中的同窗,去做幕僚或者是师爷,谋到一份差事,解决生活上的困窘。
  当然,这样做的,大部分都是家境不好的生员。
  苏天成关心的是主考官的事情。
  乡试三年一次,朝廷是非常重视的,主考官都是朝廷直接派下来的,主考官分为内帘官和外帘官,内帘官就是考场内的考官和同考官,外帘官是考场外的提调官、监视官等官员。
  内帘官是朝廷直接委派的,至于外帘官,一般都是布政使司衙门委派的官员。
  内帘官又分为主考官和同考官,主考官两名,同考官四名。
  按照惯例,山西乡试的主考官,一般都是六部的属官,或者是六科给事中担任,同考官也是京官,主考官和同考官,清一sè的进士出身。
  主考官和同考官的权力很大。
  乡试八月初九开始,八月初七,主考官和同考官进入贡院,出考题,贡院内的吏员,连夜赶制试卷,贡院大门封闭,有专门的军士把手,任何人不得靠近,防止考题泄露。
  乡试结束,主考官和同考官开始阅卷,同考官首先看一遍,将其中优秀的试卷,交给主考官复阅,主考官最终确定录取的举人。
  苏天成已经很清楚这一套程序了,他没有想到去结交主考官,那样的作用不大,毕竟自己没有什么强硬的背景,不可能引起人家特别的关注,可知道了主考官是从哪个部门下来的,就大致知道了人家的喜好,可以猜测出题的大致范围。
  乡试阅卷只有十天时间,主考官和同考官不是铁打的,那么多的试卷,不可能每一份都仔细看的,他们看中的,都是首场的试卷,只要首场试卷出彩,笃定被录取。


'正文 第六十五章 现实'

  闲聊几句话之后,苏天成转入了正题。
  “刘兄,我今rì刚到,很多情况都不知道,不知道这次乡试,主考官为何人啊。”
  “呵呵,瞧我,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忘记了。”
  刘仲基不经意的看了一眼苏天浩,这么重大的事情,苏天浩也是要参加乡试的,按说是知道的,为什么没有说啊,不过苏天成刚刚到,没有来得及说,也是正常的。
  “此次的主考官是工部主事徐尔一,工科都给事中傅友亮。”
  苏天成的身体,不经意的颤抖了一下。
  徐尔一此人,他是知道的,正六品的工部主事,崇祯元年的时候,上疏为熊廷弼鸣冤,要求为其平反,崇祯不准,崇祯二年的时候,继续上疏,为毛文龙鸣冤,以家人xìng命担保毛文龙没有贪污军饷,崇祯还是不准,徐尔一愤而辞官,想不到崇祯五年,徐尔一官复原职,竟然成为了山西乡试的主考官了。
  至于傅友亮,他不是很熟悉,但都给事中的权力是很大的,不能够忽视,虽然只是正七品的品秩,但给事中的职责,就是弹劾官员,能够风闻奏报,直接归皇上领导,这一招,令很多的官员头疼,每年chūn节的时候,六科都给事中还要和内阁大臣同聚一堂,名义上是商议朝政得失,实际上是安抚诸多的都给事中。
  吃饭之时,众人少许喝了一些酒,饭后,刘仲基告辞回客栈去了,大概是想到,苏天成长途奔波,需要休息。
  回到府里,苏天成直接回房间,他要安静的思考一些问题。
  崇祯年间,朝廷**现象严重,官吏只知道贪墨和享受,根本不关心国家大事,乡试已经成为聚财的主要手段之一了,一些胸无点墨的考生,银子送的多了,或者是背景硬了,可以高中举人。
  苏天成甚至记得一个典故,通过了乡试和会试的考生,在参加殿试的时候,运气不好,露陷了,在皇上的面前,什么都写不出来,话也说不好,皇上最终也是无可奈何,只能是剥夺了这个考生的功名。
  苏天成可不想遭遇这样的潜规则了。
  论学识,他有着充足的自信,以前那个苏天成的学识,加上自己超出这个朝代几百年的认识,融合到一起,难道考不上举人,那才真的是奇怪了。
  若是科举考试的制度严格,大家都按照规矩来,自己的学识不够,不能够通过乡试,那也是没有办法,怪不得他人的。
  若是有了学识,被那些胸无点墨的考生给挤下去了,那才是泼天的冤枉了。
  乡试三年才有一次,下次就是崇祯七年了,自己的年纪不大,按说是可以等上三年的,三年之后,二十一岁的举人,也是很不错的,可惜他没有时间耽误的。
  这不是和平的年代。
  苏天成一直认为,自己必须要成为朝廷官员中的一员,掌握权力,很多的事情,才有可能做好的,白手起家,想着壮大自身的实力,想着保护家人,想着扭转历史发展的进程,有些痴人说梦的意思了。
  他想到了徐尔一,《明史》对这人的评价是不错的,称呼其是伟丈夫。
  依照徐尔一为熊廷弼和毛文龙鸣冤叫屈的情况来看,徐尔一是那种认死理的人,撞墙都不回头,甚至不惜辞去官职,认识也有些偏激。应该说徐尔一带有正直感,但缺陷也明显,自认为崇高,就是做错事情了,也难以认识到,反而认为是理所当然。
  就说袁崇焕杀毛文龙的事情,袁崇焕没有禀报朱由检,先斩后奏,这样的情况下,他出头为毛文龙喊冤,能够有什么作用,让朱由检怎么办,跟着杀掉袁崇焕吗,当时的蓟辽前线,形势危急,朱由检肯定要考虑到大局的。
  徐尔一只要是稍微思考一下,就不应该上疏。
  其实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徐尔一上疏的事情,还是附和皇上想法的,朱由检为熊廷弼平反,杀掉了袁崇焕。
  不知道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徐尔一是不是会有所改变,几年时间过去,他依旧是工部主事,可见还是倔强的。
  这可真的是江山易改本x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