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政客-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府的生活是没得说,顿顿都是有猪肉吃,隔三岔五还有鸡鸭鱼,这样的生活,以前是不敢想象的,而且护院每月还可以得到二两银子的报酬,少爷如此的舍得,要是到府里来的人,不卖命怎么说的过去,所以训练的时候,他是下了狠心的。
  所有的护院,咬紧牙关坚持,没有人退缩,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自己能够吃饱吃好,还可以养活家人,如果说不能够很好的保护少爷的安全,不能够成为合格的护院,肯定说不过去的,都是苦孩子,知道生活的不容易。
  王大治的事情,是小事情,真正令苏天成头疼的,是王芙蓉。
  生活好了,穿的好了,王芙蓉的优势就显露出来了,脸上的菜sè消失了,皮肤显得白皙了,身体也慢慢开始发育好了,重要的是心思发生了变化。
  到了少爷的身边,王芙蓉才发现少爷的优点,从来不说重话,对女孩子是很尊敬的,真正的是平等的看待,到少爷身边的几个姑娘,以前都是农村的,不是很熟悉大户人家的规矩,如何的伺候,更是不清楚,有些事情,做的不是很好,但少爷从来不发脾气,都是带着笑容,耐心的说,毕竟是小姑娘,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慢慢就没有什么顾忌了,有说有笑的,事情没有做好,也是做做鬼脸。
  王芙蓉毕竟年纪大一些,有些时候都看不过去了,站出来说几句话,适当的教训一下。
  当然了,王芙蓉是丫鬟中间负责的,身份自然不同了,可以直接进入少爷的卧室。
  苏天成已经搬到东边的院子居住了,这是苏平阳直接安排的,老爷临走的时候,也告诉他了,少爷必须要搬进东边的院子。
  王芙蓉已经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在苏天成身边,不长的时间,就将自己看作了苏天成的人,能够有这样的归宿,是她做梦都想不到的,所以说,做事情的时候,态度完全不同了,少爷本来吩咐了,端茶递水,包括洗脚的事情,可以服侍,但穿衣服的事情,还是自己来,王芙蓉不同意,坚持要每天早上给少爷穿衣服,好在少爷的脾气好,坚持了一天左右,就败下阵来了。
  苏天成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每天早上,都有一个漂亮的姑娘来给自己穿衣服,他感觉到无比的痛苦,毕竟王芙蓉才十五岁,他的内心是不能够接受这样年纪的女人的,自己也不过十八岁,而且还没有满十八周岁。
  可惜明朝不是这样的规矩,十五岁到十六岁成家的女孩子,比比皆是。
  王芙蓉的心意,他岂能不懂,要是自己愿意,人家早就来暖床了。
  转眼过了正月二十了。
  苏府一直都很热闹,护院以及姑娘的父母,大都到苏府来看过了,苏平阳妥善安排,都是热情的接待,不仅吃饱吃好,还要带走一些粮食,这些人看见了苏府的气候,见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打心眼里高兴。
  王大治的母亲,甚至在府里住了几天。
  得知自己的女儿,成为了少爷的贴身丫鬟,妇人双手合十,说这是当家的保佑,给儿子和女儿都找到了最好的归宿了。
  正月二十九,苏俊回来了。
  跟在苏俊身后的,是浩浩荡荡的车队,拉回来的,都是甘薯种子。
  平阳府城的大户,根本不知道甘薯是什么东西,他们都感觉到了诧异,这是闹得哪一出啊,这东西能吃吗。
  苏家的佃户,早就按照苏天成的安排,挖好了地窖,用于存放甘薯种子,包括今后收获的甘薯,佃户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但少爷安排的事情,他们不折不扣的完成。
  甘薯种子,不需要拉到府城来,在郊外,就全部卸了,存放到地窖。
  这个过程中,苏天成亲自指挥,说出来了很多的注意事项,最为关键的,就是地窖不能够完全密封,要时时刻刻打开地窖口,每七天要下去看看,适当的翻动一下。
  苏天成的话,佃户已经奉若神明了。
  每家佃户,在chūn节期间,都开始剁碎秸秆和稻草了,这也是少爷安排的。
  回到府里以后,苏天成说苏俊辛苦了,赶快和玉环去团聚,过年的时候,都是在外面奔波的。
  苏俊离开后不久,很快求见。
  进来之后,苏俊双眼含泪,马上跪下了。
  “少爷的大恩大德,小的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今后有什么事情,少爷尽管安排。”
  “苏俊,快起来,你这是怎么了。”
  苏俊跪在地上,不愿意起来,眼泪终于流出来了,很快,玉环也过来了,跟着苏俊跪下了。
  看见玉环过来了,苏天成明白原因了。
  “苏俊,玉环,你们快起来,我早就说过了,我说出来的话,一定是要做到的,已经过去的事情,你们就不要想那么多了,好好做事情,苏俊以后协助叔叔,好好管理府里。”
  苏俊平静之后,专门给苏天成汇报了这次的经历,他其实没有做太多的事情,将木盒子交给了福州的人之后,一切的事情,都有人专门组织了,时间很快,不到半个月,自己就带着车队出发了,自己本来是说到了运费的时候,可负责运输的人说,运费已经有人付过了,也就是说,苏俊这次出去,实际上就是开支了甘薯种子的钱。
  说完之后,苏俊拿出来了剩余的十五两黄金,他这次出去,带着二十五两黄金,想不到福州甘薯种子,出奇的便宜,二钱银子一石,购买了五百五十石,花费了十两黄金,至于路上的生活开销,他用的是自己的银子。
  “苏俊,你拿五两黄金,算是对你的奖励,包括一路的生活费,这不能让你自己掏钱。”
  “少爷,小的感谢您的赏赐,不过这是小的应该做的事情,以前小的有很多的事情,做的不好,少爷原谅,小的已经很感激了,这赏赐,小的不能够要的。”
  “呵呵,你有这样的认识,就不错了,既然是赏给你的,你就拿着,剩下的黄金,交给叔叔去,就可以了。”


'正文 第四十五章 租子'

  崇祯四年正月,朝廷的圣旨终于颁布下来了,府衙和县衙的外面,都张贴了告示,自今年开始,加征辽饷。
  苏化文抢先一步,将土地划拨到了苏天浩和苏天成的名下,两人都是读书人,一个是监生,一个是生员,按照规定,是可以免赋税的,如此一来,苏天成这五百顷的耕地,原有的赋税以及增加的赋税,都是农户承担了。
  朝廷的田赋是固定的,到每一个地方都是那么多,不会因为土地的兼并减少,官府没有办法,只能是增加农户的赋税,交得起赋税的人不用纳税,交不起赋税的人,负担越来越重,加上连年的灾荒,矛盾自然就出现了。
  朝廷征收的田赋并不是很高,但各地又加了一些杂七杂八的赋税,比如均平银、均瑶、上供物料的折银、驿站供给、民壮等等,这就更加的激化了矛盾。
  严格说,田赋的总额,也不是很高,就说平阳府下辖的各县,田赋最高的,不会超过田亩总收入的10%,但连年的灾荒,已经使农民走投无路了。
  正月刚过,苏天成就到佃户家里去了。
  他首先到了牛二的家里。
  过年的时候,牛二将房屋稍微整修了一下,粮食充足了,有肉吃了,有jīng盐了,jīng力也就好了,自然是要将房屋弄的好一些的。
  苏天成刚刚进屋,牛二忙不迭的要女人烧水。
  苏天成发现,牛二的家里,虽然还是没有什么东西,算得上是家徒四壁,但收拾干净了,给人的感觉不同了,人的jīng神面貌也好了很多了。
  “牛二,冬小麦的长势不错啊,刚刚过来,我看了看,都还可以,估计今年的收成,不会有很大的问题吧。”
  “少爷,也就是我们这里的冬小麦可以的,附近的都不行,您叫我们开挖沟渠、堰塘,掘金取水,发挥大作用了,堰塘里积蓄不少的水了,就是播种chūn小麦,都不会有太大问题的。”
  “哦,那你预计一下,每亩能够收获多少的小麦啊。”
  “我估计,这样的长势,不会少于一石的。”
  七千五百亩土地,也就是七千五百石,折合不过一百五十万斤小麦,算起来,不过价值二千多两银子,这个产量,可以说是非常低了,苏天成暗暗叹了一口气。
  “少爷,我们都商议过了,里长和甲首给大家伙也说了,这一次收获小麦之后,一定要上缴五成以上的,要不是老爷和少爷,我们都活不下去了。”
  苏天成摇了摇头。
  牛二有些发懵,不知道苏天成是什么意思。
  “牛二,你可以给大家伙说说,冬小麦收割以后,按照平均的亩产,上缴五分之一,如果亩产是一石小麦,上缴两斗小麦,就可以了,余下的自己留着。”
  牛二张大了嘴,差点说不出话来了。
  “少爷,这样不行的,您已经给了我们这么多了,要是这样上缴粮食,岂不是您吃亏了,再说了,现在没有赋税了,余下这么多的小麦,每家每户也不需要那么多的。”
  “这些年,大家都辛苦了,存下一些小麦,足够生活,余下的拿出去交易,换取一些银子,也该添置一些物件了,再说,这房屋也要好好整修一下,至于说这收购粮食的事情,我会安排人来做的。”
  “少爷,您真的是大菩萨啊。”
  看见牛二又要下跪,苏天成赶忙拦住了。
  接下来,苏天成到了几个里长和甲首的家里,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大家都感觉到了震惊,如果说以前少爷拿出来粮食、种子等东西,救济佃户,目的是不能够有人饿死,可眼看着冬小麦长势良好,两个月之后,就要收割了,少爷居然只要这么一点的小麦,其余的拿银子出来收购,这就不是简单的恩惠了。
  苏家的佃户,每户承租的耕地,基本都是二十多亩,每家可以收获二十石以上的小麦,按照少爷的要求,每家上缴五分之一,余下有十几石甚至是二十石的小麦。
  解决吃饭的问题,平均下来,每户人家,两个月三石小麦,足够了,一年也就是是十二石的小麦,还有不少的小麦,可以拿出来交易,而且接着还要播种的,产出来的粮食,除开上缴的部分,全部都可以交易了。
  这样算下来,不过一年时间,大家就彻底可以摆脱以前的困难了。
  有里长和甲首提出,佃户想着,能够将少爷以前补助的粮食,包括其他的物资,慢慢归还,苏天成摇头拒绝了,说这些粮食种子等,既然补助下去了,就没有想着收回来的事情,只要大家好好的种地,多产出来粮食,就可以了。
  这个消息,如风一样传开了,好多的佃户,到牛二家里,到里长和甲首家里,问情况,以为这些消息是假的,得到了证实之后,所有人都觉得,少爷简直就是菩萨降世。
  里长和甲首也要求大家,少爷说了,秸秆和稻草必须要多准备,而且还要准备一些农家肥,要四处手机牲畜的粪便,到时候有用的。
  chūn节刚过,本来可以清闲一些的,冬小麦还没有收割,但苏家的佃户,已经忙开了,女人和小孩在家里剁秸秆和稻草,男人外出收集肥料,也就是牲畜的粪便,至于说各家的茅房存下的粪便,更成为了好东西。
  生活的希望,就出现在眼前,所有的佃户,都感觉到了,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不要一年的时间,他们就可以翻身了,而且玉蜀黍的种子、甘薯的种子,都已经采购了,虽然说这两种农作物,大家都没有见过,不知道长势如何,产量如何,但只要是少爷提出来的,大家就按照要求做。
  所有的佃户,对少爷有了一种盲目的崇拜了。
  回到府里,王大治找到了苏天成,说村里的不少农户,想着将土地卖给少爷,价格好说,只要家里的一个小孩能够进入到苏府做事情,或者是成为苏家的佃户。
  苏天成已经有了扩大土地范围的想法,他绝不是想着兼并土地,自己名下的五百顷土地,实在不算什么,就说雷文彤,手里有好几千顷的土地,好多的王公贵戚,拥有的土地,甚至超过万顷了。
  苏天成是想着,增加了土地面积,就可以尽量多的解决一些农户的困难,能够解决多少是多少,积少成多,如果饥荒不断的扩大,农民起义军不断的壮大,山西境内,就难以安宁,自己的很多计划也无法实现。
  当然,就是想着扩大土地面积,现在也有些困难了,毕竟准备不足,这中间还有好多的门道的,生员是免赋税的,你的土地太多了,官府也承受不住,那些王公贵戚,官府是没有办法的,对付你一个生员,绰绰有余。
  而且,这些计划,他不一定有时间去做了,七月份就要到太原府去参加乡试,那个时候,玉蜀黍和甘薯都可以收获了,chūn小麦也差不多收割了,接下来可以休息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到了十月,继续种植冬小麦。
  所以说,这段时间,很多的规矩要定下来,具体可以由苏平阳去实施。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苏天成隐隐的记得,在崇祯四年的时候,农民起义军好像有什么大的动作,地点就是在山西,具体在什么地方,他记不清楚了,这是最大的隐患,绝对不能够让起义军毁掉自己苦心经营的成果。


'正文 第四十六章 知府大人召见(1)'

  二月十六,刘大华亲自到苏府来,告诉苏天成,知府大人召见,苏天成连忙收拾了一下,跟随刘大华出发了。
  平阳知府翁同章,万历年间的进士,先后担任过知县、都察院监察御史、工部员外郎、南京户部郎中,崇祯二年,出任正四品的山西平阳府知府。
  崇祯三年,苏天成通过了府试,成为平阳府的生员,翁同章自然是他的恩师了。
  知府也就是几百年之后,地级市的一把手,权力不可谓不大,可明朝还是有一个怪现象,那就是京官的地位崇高,地方官差一些,这也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罢黜中书省,废除了丞相制度,提高了六部尚书的品秩,尚书为正二品,各省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为三品,直接听命于六部,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其结果是大家都听皇上的。
  宣德年间,巡抚一职正式出现,节制地方三司,这也是因为三司各自属于吏部、户部、刑部等部门统属,相互之间扯皮,耽误了事情,巡抚大都是六部侍郎或者是都察院副都御史担任的,也有知府直接提升为巡抚的。
  因为巡抚的出现,知府的权力开始大一些了,无他,巡抚节制三司,三司没有多大的权力了,巡抚的权力大了,知府上面的直接领导少了,自身的权力也就大一些了。
  翁同章对苏天成的印象是不错的。
  十七岁就通过了府试,成为生员,这很不错了。
  翁同章对苏天成的印象深刻,还是因为苏天成府试的试卷,那一篇文章,写的确实是不错的,但文笔之间,缺乏霸气,中规中矩,府试之后,他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了苏天成家里的情况,暗暗叹息,觉得苏天成这样的学子,将来难以有出息。
  想不到去年十月以来,苏天成接连做出来令人震惊的事情。
  翁同章有些不敢相信,以为自己的判断出现了错误,故委托刘大华,招待苏天成,试探苏天成的认识,苏天成说出来的话语,令他更加的吃惊。
  乡试在即,按照翁同章的看法,苏天成通过乡试,应该有很大的可能,所以说,他觉得,自己应该见一见这个苏天成了,如果苏天成真的是人才,那么,自己可以向上面推荐。再说了,自己的学生,如果将来有出息了,老师也是光荣的。
  苏天成从来没有到过府衙,这是第一次。
  明朝的衙门,四周都是高墙,与外界隔绝,显示了衙门的威严,衙门的形制,四方规整,围绕一条中轴线依次铺开。
  经过了府衙前面的照壁,一座牌坊出现在眼前,匾额上面题写“忠廉坊”三个大字,穿过牌坊,就是府衙的大门了。
  这里有军士把手。
  看见刘大华带着苏天成,军士没有询问。
  进入大门之后,一条长长的甬道,左右两边都有房舍。
  “坤元,第一次到府衙来吧。”
  “晚辈第一次来。”
  “嗯,这右边是典狱,左边是寅宾馆,衙神庙、土地祠,包括皂班、壮班,前面是仪门,平常都是不会打开的。”
  从仪门左边的小门进去之后,一个大院落出现在苏天成的眼前。
  院子中间一个小亭子,亭子中间树立一块石碑。
  刘大华带着苏天成,专门看了这块石碑。
  “坤元,这是戒石坊,正面刻着公生明三个字,背面刻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你是生员,我不解释,你都是清楚的。”
  “前面就是大堂了,你在大堂后面的门房稍微等候一下,我去禀报大人。”
  经过大堂的时候,苏天成注意看了一下,正中设有桌案,后面挂着牌匾,上面写着明镜高悬四个大字,堂前还有栅栏。两侧的耳房都是紧闭的。
  门房不大,里面没有人,苏天成老老实实的在这里等候。
  半刻钟的功夫,刘大华过来了。
  “坤元,随我去见大人。”
  穿过大堂,一排厢房出现在眼前。
  “坤元,这里就是六房所在,是我们办公的地方,左侧是吏房、户房和礼房,右边是兵房、刑房、工房和粮房,两头是马科、铺长司、承发房。”
  苏天成有些奇怪,刘大华给他介绍这些干什么啊。
  经过了厢房,进入了二堂。
  二堂就小很多了,这里本是知府大人小憩的地方,一般称作退思堂。
  到了门口,刘大华恭恭敬敬的禀报了。
  “大人,属下将苏天成带来了。”
  “进来吧。”
  一个略显威严的声音传来了。
  早堂已经结束了,翁同章正在这里稍微休息一下。
  苏天成跟随在刘大华的身后,进入二堂之后,看见翁同章坐在中间。
  “学生苏天成拜见知府大人。”
  他是生员,已经有了功名,见到了翁同章,不用下跪。
  翁同章暂时没有开口说话,仔细的看着苏天成,他有些奇怪了,去年府试,他见过这个苏天成,气质不是怎么好,显得有些畏畏缩缩的,可眼前的苏天成,落落大方,气度不凡,看不出来有不适应的地方,怎么前后变化这么大啊。
  当然,翁同章不是很了解苏天成,毕竟只是生员,只不过是现在关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