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军投降的部队,超过三万余人。
王离兵败,巨鹿解围
苏角将所有军团部署在平野上,是秦军最大的不幸。
从四面八方围攻,致使秦军无一漏网之鱼,却也是楚军令人难以置信的幸运。
这时,巨鹿平野上5万余的王离军团、2万多的涉闲后勤部队,以及部署在棘原的10余万章邯主力部队,完全不知道苏角军团已被离奇歼灭的真实情况。
范增判断这是天赐良机,如果能火速击溃王离军团而解开巨鹿之围,再会合赵军和来援的各诸侯军团,章邯的主力部队再强,也无用武之地了。
项羽下令已奋战到疲惫的英布军团,看管投降的秦军,自己率领的五万余主力部队,在抢夺秦军的粮秣、饱餐一顿后,也不休息,立刻火速北进。
王离的部署比苏角要严谨得多。
虽也是驻扎在平野上,城中又有赵国的五万余守军,王离却摆出了层层的方阵,后面的部队仍不断对外围保持完整的紧戒状态。
只是巨鹿城的战线太长,各处又有诸侯援军,陈余的军队也已到达城西干扰,使王离的部队的分布稍嫌广了一些,联络上有些不利。
更糟糕的是从两天前,后方便断粮了,负责补给的涉闲虽立刻派出特遣队紧急运粮,但南道多处断绝,使补给工作陷入困境。
王离预感大事不妙。
他将围城工作交付亲近副将,自己则率领一支万余人的特遣部队,南下探察战情,并派出十数组探马,深入南方前线搜集情报。
探马很快报告苏角军团的悲剧。
王离暗叫一声“完了”,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挡不住项羽的主力军,何况四周围又有诸侯的援军,加上赵国守军,秦军必陷入绝处。
他立刻派出急使去通知涉闲军团,并向棘原的章邯军团紧急求援。
任务分配刚完,前线紧急军报,项羽的先头骑兵部队已距离不到20里。
王离下令特遣队组成方阵,全力抵挡楚军攻击,以争取时间。他自己则率领亲近侍队,火速返回围城军团的指挥总部,并传令各围城部队将领调整防线向外,以抵挡项羽之援军。
但他万想不到项羽本人竟然也在先头的骑兵部队中。
主将一马当先,楚军士气如虹,王离安排的特遣部队根本不是对手,在一开始的接触战中便被击溃了。
项羽来不及整顿战场,头也不回,便率领骑兵队直攻王离的围城部队。
虽然接到指令,但围城部队的将领们还来不及调整阵容,项羽的军队就已经到来;在骑兵先锋队的后面,排山倒海的楚军接连而至。
最倒霉的是王离,他急着通知各单位应变,致使自己还来不及到达总指挥部,便被项羽追及,少数亲侍部队自然不是对手,王离只好弃械投降。
虽然失去主将,但王离的围城军团仍尽力奋战,他们组成了九层的方阵,试图抵挡楚军攻势。
项羽身先士卒,在前面冲刺,楚军先锋骑兵队护主心切,只好舍命相随。王离军不能挡,项羽瞬间连破九层方阵,抵达巨鹿城边。
城外守军和周围的诸侯援军全看呆了,还来不及反应,围城秦军已被楚军完全冲散。
项羽下令赵军开城接应,再率全军火速回击,以会合后面的楚军。
秦军碰到这种穷凶恶极的追打,士气全失,纷纷弃械投降,楚军有如虎入羊群,个个以一当十。战场上血流成河,诸侯军全作壁上观,根本不知道如何加入战局。
楚军大获全胜,生擒秦军三万余人。
固守粮秣的涉闲,眼见大势已去,不忍辛苦运来的粮秣为敌军所得,乃下令焚烧粮秣,自己冲入火海中自焚而死。
无敌军团的10余万巨鹿围城黑衫军,一天不到便全部崩溃,不但诸侯全吓坏了,连策划这场战争的范增也看傻了,他不得不对项羽的军事天才重行估价。
巨鹿城解围,赵国军民欢声雷动,张耳和赵王歇亲自到城外慰劳楚军。
项羽在巨鹿城设置临时大本营,并约见各诸侯援军统帅。
各将领看到楚军的英勇和项羽的作战天才,无不心惊胆战,深为羞愧,进入辕门时皆跪行向前,不敢抬头。经由这次仪式,项羽已成为诸侯军的大统帅。
接下来的工作,是往西进军,攻取关中。
但项羽心目中最大的敌人,却是驻守在棘原的章邯主力部队。
翻脸成仇,赵国主权削弱
巨鹿围城战之初,张耳本有意借机号召各诸侯的合纵力量,使赵国成为抗秦的主导者。
想不到秦军意外的强大,各诸侯援军动口不动手,使张耳几乎弄巧成拙。
最令张耳痛心的是曾有生死之交的陈余,在危急关头居然见死不救,更厚颜寡耻地公开表示是为了保存实力以为赵国报仇。
幸得项羽帮助,才能死里逃生,张耳对陈余恨入骨髓。尤其是陈泽和张黶出外求援失踪,张耳怀疑是为陈余所害,因此不断地找机会责问陈余,陈余实在受不了,很生气地回驳道:
“想不到君侯您如此怨恨我,那么教我如何承担起这个大将的责任呢?”
于是解除自己的大将印绶,推给张耳,张耳见陈余这突发行为也愣住了,不敢马上接受。
两人僵在那儿,陈余也感到尴尬,乃借口上厕所,离开现场。
张耳的宾客立刻乘机进言道:
“臣听说天意要给的若没有接受,可能反而会受其害。现在陈将军交还将印,君候不接受,在天意上反而不祥,不如乘机收其将印,夺其军权。”
张耳从之,便令部属把陈余的将印收了起来。陈余回来后,见张耳居然没有推辞,不禁大怒,便直接离开巨鹿城,和亲信数百人到河边狩猎,不再参与赵国的重建工作。到此陈余、张耳也正式绝裂,甚至种下日后反目成仇的原因。
由于邯郸城已遭严重破坏,而且章邯仍驻扎于棘原,随时可能反攻,张耳乃陪同赵王歇暂返靠近东方的信都,以维持赵国政权的运作,把和章邯对抗的任务完全交给了楚军。
经过巨鹿血战的辉煌战果,项羽早已成为中原北方诸侯军的最高领袖了。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人类在自然中,原本只是渺小而脆弱的生物之一,但某些人却急着去表现他的伟大及聪明,违反了自然之理,结果是所有的人都受到了伤害。所以若能绝圣弃智,回复大自然的本色,反而是民利百倍了。
口号唱得愈响的,必定是问题愈多的,所以只有在绝仁弃义的时候,仁义才最能被遵守,人民也才能恢复孝慈。
每个人都自认为聪明,每个人都只顾着保护自己利益的时候,社会自然是笑贫不笑娼,贪污横行,盗贼都成了英雄。所以只有绝巧弃利的时候,这个世界才能循规蹈矩。
圣智、仁义、巧利,其实都是人伪,只是种文采而已,是不足以顺其自然来治理天下的,所以会刻意的强调,要别人来遵守。其实这样的方法,只会把事情搞得愈糟罢了。
老子这段话是崇尚朴质、反对文采,或许会被视为违反社会进步,但若以经验层次观之,老子的说法却颇有道理。过分运用智慧,的确常弄巧成拙,不如朴质直接的来得有效果些。
宋义出任卿子冠军时的故作姿态,张耳以巨鹿为战场想重建合纵美梦的规划,陈余过分的自我保护,反而损害了和张耳多年的友情,在显示知识分子的虚伪及浮华。因此当初生之犊的项羽出现,以朴质无华的作风,凭着决心和勇气去展现人类求生存最原始的本能时,一些沙场老将立刻黯然失色。
击败项梁后,挥师北上包围邯郸的章邯军团,在战略上的确是明锐而出色的。但连续的重大胜利,使军团将领显出了要命的骄气,以王离、苏角及涉闲的勇猛、智慧及经验,如果不是过于重排场、摆姿态,凭项羽的楚国北伐军的实力,绝不可能如此轻易便获得胜利的。
相反地,项羽在这一次身任全军统帅的“处女秀”中,绝少有表现的野心,只想为项梁复仇,只想全力去解救邯郸之围,“少私寡欲”,反而能完全发挥惊人的作战实力。
刘邦大传……第三章 刘邦西进
第三章 刘邦西进
刘邦在成武击败秦国东那都尉的戍卫部队,得意之余,将其西征军更深入北方战场,他表面的理由是西征军必须补充足够的粮食和兵力。
收编流亡军,组成自助军团
刘邦的西征军团直接指向关中,但声势上远不及巨鹿的北征军团。
由于楚国兵员不足,刘邦奉命采“自助餐”式组军,除了少数原直属部队及楚怀王配属少许楚国正规军外,其余的编制,必须沿途收编陈胜及项梁溃亡后流散在各地的残军。所以西征军团即使能顺利组成,也是个十足的杂牌部队。
刘邦的作战天才远不及项羽,但交朋友的技巧可是第一流的。
相当体面的外表,加上一副毫不在乎的神情,举止随和,不修边幅,作这种杂牌军的领袖最吃得开,嘻嘻哈哈没什么压力,大家很快便混熟了。
民间流传着:“沛公真是难得的长者。”也因为这种形象,让他有机会代替项羽成为西征军的总司令。
如果说生意人以和为贵,刘邦倒相当有这方面的气质。他言语粗俗,但却不随便批评人。抑恶扬善的习惯,使不少得到他接纳和好处的人,到处替他讲好话,人的声望往往就是靠这样子相互捧出来的。
就这样,使刘邦的声势不是用“战”来的,而是“和”来的。
从彭城出发后,刘邦的军队笔直到达砀县,在成阳和杠里附近,有不少原流散的反叛义军立刻闻风而来,刘邦广为接待,声势大增。
这些地区的守卫秦军大为不安,这支属于章邯军团后备队的二军,人数虽不多,但傲气十足。他们颇轻视这些原本的“手下败将”,因此主动向刘邦挑战。
目标是咸阳,怎会把这些“小卒”放在眼内,刘邦乃下令进攻,秦军寡不敌众,很快被击溃。
北征军停滞在安阳的情报,让刘邦大为得意,心想还是自己先有“成绩”,不如趁此机会扩大战果,于是他打算对“二军”进行讨剿工作。
在这种心态作祟下,刘邦竟“鸡婆”地将西征军团往北方带,企图扩大战果,收编更多的兵马。
首先他还算幸运,在成武击败了秦国东郡都尉的戍卫部队,得意之余,刘邦将其西征军更深入北方战场,他表面的理由是西征军必须补充足够的粮食和兵力。
十二月初,项羽已斩杀宋义,率领北征军渡河。
刘邦乘机在后面收编小型的独立军团,号称刚武侯陈武的四千余人便是在这段期间纳入西征军,接着他又和魏国遗将皇欣、武满的军团合作,攻击驻守这地方的小型秦军部队,颇有斩获。
就在这段期间,项羽也以突击战术大破巨鹿的秦国围城军团,并以彪炳战绩成为诸侯领袖。
消息传来,刘邦有点心急,但天寒地冻,刘邦的杂牌军最缺乏的是粮食,因此他决定更往北走,去攻打章邯军团在这里建立的粮仓昌邑。
不过,昌邑可不是好惹的,章邯亲自安排的守卫部队作战力颇强,刘邦虽在人数上有绝对优势,但仍占不到任何便宜。
大盗彭越,义助刘邦
战事虽然不利,但刘邦却碰到一位他生涯中的重要伙伴——大盗彭越。
彭越年纪比刘邦大,是昌邑地方人民,出身渔民,由于排行老二,年轻时称为彭仲。
但彭仲却颇不安分,由于熟悉水性,对沼泽区颇能够掌握,竟然在其间干起杀人越货的勾当,故世人以彭越称之。
秦国最强盛时,彭越便成了盗贼,可见其胆量之大。陈胜和项梁起义时,彭越已是位老山头了。
昌邑不少青年想乘机起义,他们去找彭越商量:
“各地豪杰都叛秦独立,彭仲老哥若想起义,我们愿追随你。”
彭越知道这些年轻人只是说说罢了,缺乏决心,乃表示:
“反叛军才刚开始行动而已,情况未明,不必急!”
又过了一年余,彭越毫无动作,沼泽旁的年轻人实在等不及了,乃聚集百余人,到彭越的大本营找他:
“请当我们的领导者吧!”
少年们一再要求,彭越只好答应,并相互约定明日早上集合,离开大本营,正式成为反叛军。彭越特别约定,既是军队,要严格执行军队法,慢到者斩杀。
但天亮时,却只到了十余人,其余都在中午前后才慢慢报到。彭越不满地表示:
“我老了,大家还是选健壮者为领袖吧!虽然有约定,但后到者多,总不能尽斩之,我们重行约定最后一个到的,斩杀以合乎军法!
并令监示官准备押杀刑场。
青年人都以为在开玩笑:
“何必如此呢!以后不迟到就是了嘛!”
但彭越仍坚持军中无戏言,下令斩杀最后一名到者,并设祭坛,让大家发誓,不再违背军中法令。
青年们大惊失色,对彭越的手法深为敬畏,低头不敢仰视,彭越才正式表示:
“大家已有决心,起义军才算正式组成。”
接着他便率领这支百余人军队,到处征粮招募兵员,不少小城镇响应,没多久便集结有千余人,在昌邑附近颇具知名度。
彭越这种作风和刘邦可以说一拍即合,双方相处愉快,刘邦对这种“山头老大”一向较为倾心,彭越对刘邦的外表和带人手腕也颇表惊异。
但昌邑城的战事仍不顺利。两个人虽想尽办法,但对防御坚强的昌邑守军似乎影响不大。
“我必须立刻往西进攻,以完成任务,不能在这儿浪费太多时间。幸好有彭老哥在,就麻烦您了!”
幸好,彭越提供了不少粮秣,让刘邦得以顺利西进,而彭越仍率其军围在昌邑城附近打游击。
高阳奇男子,狂生郦食其
这次刘邦行动极快,他火速向开封推进,目标显然仍是谷仓荥阳。
路途中,经过小镇高阳,又碰上一个大大影响其日后功业建立的贵人——狂生郦食其。
郦食其是高阳城人,好读书,但家贫落魄,在里中为监门。他却自命不凡,从不把高官富人放人眼中,行为放荡而无礼,城镇人对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以“狂生”称呼之。
这时候,郦食其已六十余岁了,身高八尺,显得老当益壮,外表上和他只好读书讲道理、不学武艺、不操农事的个性,一点也不搭配。
刘邦麾下的骑士,也有高阳人,和郦食其颇熟识。郦食其特别找他商量:
“我在高阳城守门,见过不少通过这里的将领,但大多好讲气派又度量狭小,好苛礼,自认了不起,绝对听不下去有眼光的远大建议。但是我听说沛公不修边幅,容易和人亲近,又有眼光,气度大,这种人才值得我为他效劳,请帮我引见吧!”
同乡人表示:“这可能很难哦!沛公一向不喜欢儒生,有不少戴儒冠而来求见的宾客,沛公经常恶作剧地请他解下儒冠,然后大声表示,这种冠用来小便最合适,使这些读人觉得深受侮辱,不欢而退。平常和人说话时,只要讲到儒者,他也都不屑地破口大骂,这种个性,可能很难接受您这种老儒生游说吧!”
郦食其仍自信满满地表示:
“无妨,你只要跟沛公表示:‘我们里中有位读书人郦生,年纪六十余,身高八尺多,人家都以狂生称呼,只有他自己不这样认为,并自命不凡地表示自己只是机会未到罢了!’”
同乡的骑士便照这种方法向刘邦报告,刘邦果然颇感兴趣,到达高阳传舍后,便派人去召见郦食其。
刘邦由于旅途疲累,正叫两位女子帮他洗脚按摩,反正郦食其也不是什么大人物,刘邦便坐在床边,准备接见他。
郦食其进门后,见到这种情形,便只站立着打招呼,而不作一般儒生的拜见礼节。
刘邦反觉得有趣,直瞪着他看。
郦食其大声问道:
“足下是打算帮助秦国攻打诸侯,还是想率领诸侯击灭秦国呢?”
这个问题真没常识,刘邦听了哭笑不得,破口大骂:
“真是腐朽不堪的竖儒,这算什么问题!?天下百姓长久苦于秦国暴政,所以诸侯相集结攻灭秦国,怎么说我会去助秦国攻击诸侯呢?”
郦食其大声吼道:
“要集结众人力量,必须靠义理以攻击无道的秦国,站在这种立场的领袖,怎可以这种倨傲无礼的姿态接见长者呢?”
刘邦觉得有道理,立刻停止洗脚,起身,穿上正式衣服;并派人延请郦食其上客座,自己当面向郦食其致歉。
郦食其便和刘邦谈起六国合从抗秦的故事,其中有不少颇具启示意味,刘邦听了非常高兴,便摆起酒宴,准备和郦食其长谈。
商谈中,刘邦问起攻秦的策略。郦食其表示:
“足下的军队几乎都是收并各地的杂牌军,这种士兵只重温饱,不讲理想,如果兵员不足,粮食不够,便无法发挥战斗力,以这样的阵容强行攻入关中,无疑是探虎口的不智行为呢!”
刘邦很诚恳表示:
“那怎么办呢?”
“掌握陈留吧!”
“陈留?”
“陈留是天下的要冲,交通方便,四通八达,而且城中有不少粮食。我和陈留的县令颇为熟识,如果足下相信我,派我为特使,我将劝服他追随足下,如果不听,足下可立刻率军攻之,我愿为内应。”
刘邦立刻拜郦食其为特使先行说服,刘邦则亲率大军随后显示威胁力,果然轻易地取得了陈留,使刘邦的军团有一个较稳当合适的大本营。
这次事件,郦食其立了大功,而且刘邦也发现郦食其之策划能力和辩才无碍,是他原本阵营中所最缺乏的,于是进封他为广野君。
郦食其更推荐其弟郦商,郦商这时已集聚有四千余人的小军团在这附近活动。刘邦接纳他,并封之为将军,将陈留的部分军团划归其指挥,负责陈留的守卫。
郦食其则留在刘邦营中帮忙规划,并作为联系诸侯的使者,以游说各诸侯配合刘邦的军事行动。
安排好陈留的防务及后勤事宜后,刘邦以时间已不多,不敢停留太久,便率军团继续西进。
张良归队,刘邦如虎添翼
三月,刘邦率军攻打开封,以防务坚固,久战未下,乃舍弃开封,再往西进军。
秦将杨熊率军前来抵挡,双方会战于白马,杨熊不敌,往西撤退,刘邦火速追击,再会战于曲遇东侧,终于大破杨熊军,杨熊直接退入荥阳。不久,秦中央政府以杨熊有辱皇命,派使者捕斩之,并以副将代其职。但经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