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之吕布再世-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短短两三月的功夫,就征得义兵五千余人。

    新兵交给夏侯兄弟训练,其中还有两名壮士来投,一个是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另一个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

    曹操见此二人不仅有勇,亦是读过兵书,便留为帐前效力。

    其父曹嵩听得儿子募兵,也在谯县征募千余兵丁,由曹氏兄弟曹仁、曹洪统领,带来陈留与曹操汇合。

    再加上陈留郡兵,曹操这里的军队就足有万人。

    这天,陈留郡守张邈将曹操府上,商量下一步该如何行动。

    曹操知道张邈在担心什么,陈留这里虽有万余兵卒,但要对付董卓的二十万大军,还远远不够。

    “靠我们这点兵力肯定不行,所以要号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讨董卓!”曹操对此早有想法,等到各路诸侯合兵,兵力肯定不会低于董卓。

    “那如何让他们出兵相助呢?”

    张邈仍旧有些忧愁,如果只靠一纸书信,估计没几个人肯出兵讨董。毕竟天子在董卓手上,搞不好还会落得个谋逆的罪名。

    兴兵作战,讲究师出有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不管是攻坚作战,还是讨伐镇压,必须都得有一个正义的旗号,起码得在大义上,站得住脚才行。

    现在董卓手中握有天子百官,他那方便代表着正统。

    这也是袁绍等人恨及了董卓,却迟迟不敢起兵征讨的重要原因。

    “孟卓,汝醉乎?”

    曹操笑了起来,他喝完樽中温酒,高声呼道:“如今的天子不过是董卓所立的傀儡,先帝所传帝位之人,乃是当今的弘农王。凭此一点,便能教董卓在天下士人面前,立不住脚。”

    张邈立马领会到了曹操话里的意思,凑到近前,压低了声音:“孟德是说,借着弘农王的名号,以恢复其帝位为名,号召天下之人,群起而攻之?”

    曹操点了点头,有了这个名义,就不怕袁绍等人不出兵伐董。

    说起袁绍,张邈不免有些感慨:“这事说来也怪本初,要是他当初不向大将军出那主意,或许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国之大难。”

    “孟卓,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还是好好准备准备吧。”曹操拍了拍好友的肩膀,他两早已合计过了。

    明年初春,起兵讨董。

    随后两人畅谈饮酒,及至尾声的时候,张邈无意的说了声:“要是能把弘农王弄到我们这边,那就更好了。”

    看似无心的一句话,使得曹操如同醍醐灌顶,正所谓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曹操哈哈大笑起来:“孟卓,你这倒是提醒我了,或许有一个人可以帮助咱们。”

    “谁?”张邈很是好奇。

    曹操饮了口酒,一双小眼睛里炯炯有神,缓缓回道:“朝廷不久前封的温侯,吕布。”

    张邈听得这个名字,顿时大为失望,“孟德,我看你才是喝多了,胡言乱语。那吕布是谁?董卓手下的爪牙!”

    “说起他的这个温侯,我气更是不打一处来,太学是什么地方?天子设立的学府,他居然带兵强闯,滥杀无辜,简直就是恶贯满盈!你居然还指望他去搭救弘农王,莫非也是傻了不成!”

    兴许是喝了酒的缘故,张邈当场怒斥起曹操,面红耳赤。

    曹操说不过他,也知道他的这个老友就是这种耿直性子,遂不再同张邈争辩,心中却是有了主意。

    如果吕布真的想投靠董卓,当初就该把他抓回去,作为投效的资本,又何必冒着风险放他回来。

    曹操不懂吕布为何会给董卓效力,在他心中,却始终有着股说不出的感觉。

    从当初的新郑初见,到洛阳相聚,再到河畔的重逢。

    吕布的心思,他是越来越捉摸不透。

    洛阳这边,自打董卓上一回在崇德殿动怒之后,朝堂上下化为了一滩死水,兴不起丁点儿波澜,格外宁静。

    吕布虽然升了温侯,却仍旧是个空头将军。西凉军营的事务根本不让他碰,有需要的时候,就让吕布带兵护着董卓出行安全,没需要的时候,就让他自个儿在家里呆着。

    吕布也因此乐得清闲,在家陪着妻子儿女,共渡难得的美好时光。

    私底下蔡邕来过一次,向吕布道谢。当初如果不是吕布的提醒,他根本见不到董卓,也救不了太学的那些学生。

    吕布砍了二十个太学生的头颅,看似残忍,实则是在故意拖延时间。否则砍头这种事情,怎么可能让他一个将军亲自动手。

    吕布嘴上当然不认,好在蔡邕心中清楚,也不点破。

    “听说将军府上的戏策先生尤擅琴艺,不知老朽是否有耳福聆听?”这是蔡邕登府的另一个目的。

    熟知蔡邕的人都知道,这位老爷子不仅是当事大儒,精通辞赋、书法,在音律方面也是造诣极高。据传他府中有一桐木琴,名为焦尾,奏响之时如世间天籁,让人如痴如醉,沉迷其中。

    吕布没听过也不知道真假,唯一让他好奇的是,蔡邕是从何处得知的戏策也会弹琴。

    只是好巧不巧,蔡邕来晚了一步,戏策和郭嘉大清早就出门遛弯儿去了。按照他两的习惯,一般得日落黄昏才会回来。

    “没事,老朽可以等。”

    蔡邕态度意外的坚定,这使得吕布就更为好奇。名满天下的大儒蔡伯喈,居然愿意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生晚辈,而且观摩他的神情,似乎还颇为期待?

    既然愿意等,吕布肯定不能把人往外撵,更何况还是当世大儒。他让下人备好瓜果点心,好生伺候着这位老爷子。

    等上小会儿,戏策仍旧未归,董卓倒先差人来了,说是得了幅好画,让蔡邕上府品鉴。

    蔡邕不能推脱,只好跟着去了。

    走之前,他让吕布帮忙转告,说是随时都欢迎戏策去蔡府做客。

    临近黄昏,戏策和郭嘉散漫的回到府中。

    吕布将白天的事情同戏策说了。

    听完之后,戏策的神情变得有些微妙,眼神里似乎藏着哀伤,微微摇了摇头。

    身旁的郭嘉很是纳闷儿,偏过头看向戏策,“以前在颍川书院的时候,你不是说,生平最想和蔡伯喈合奏一曲吗?如今实现愿望的机会摆在面前,怎么又不去了?”

    “此生不弹琴了。”

    戏策笑了起来,如似在说一件小事。

    郭嘉一愣,有些心疼的追了过去,大声骂着:“戏志才,你就是个傻子!”

第四四零章 毛玠() 
    岁末年底,作为大汉帝都的洛阳城非但没有热闹起来,反而清冷了许多。

    这天,吕府之中来了个陌生的客人,说是从陈留而来,有十万火急的要事求见镇北将军。

    看门的仆人将此事禀报给管事,管事又去征求了吕布的意见,得获准许后,才将此人带入了府中。

    会客堂内,吕布坐在中央主位,怀抄起双手,打量着这位站在堂中的中年文士,脑海里搜索一番,并无此人印象。

    “微末小民毛玠,拜见镇北将军。”中年文士报上名号,躬身向吕布作揖行礼。

    吕布摆了摆手,“说吧,找本将军所为何事?”

    毛玠也不兜圈子,开门见山:“不满将军,某来千里迢迢而来,乃是奉了陈留郡守张邈的命令,想请镇北将军帮忙搭救弘农王。”

    曹操现在还是朝廷悬赏的逃犯,为防万一,毛玠便谎称是奉了张邈的命令而来。

    “你们想用弘农王的名声,来讨伐董卓?”旁边一声冷笑。

    听得这话,毛玠心中陡然一惊,没想到他们的计划会被人一言道破,赶忙侧首看去。坐在下方右手位置,是个白狐脸的少年,面貌俊俏,有着一丝放浪。

    “阁下是?”

    “颍川郭奉孝。”郭嘉回答得不以为意。

    郭奉孝?

    毛玠在心中嘀咕两声,显然是没听说过这么一号人物,却也把这个名字记在了心中。

    此时,又一道声音在堂内响起:“毛玠兄,我家将军与张邈并不相熟,凭什么帮他?”

    毛玠顺着声音看去,坐在左方位置的那名瘦削青年开口。

    此人的相貌和方才那白狐少年,泾渭分明,属于扔进人群,绝对找不出来的那种,完全不引人瞩目。

    毛玠没有回答戏策,而是拱手向吕布说道:“吕将军,相信您不是瞎子,也不是聋子。董卓祸国殃民,残暴造逆,已成为众矢之的,千夫所指。您身为汉室之臣,又得先帝器重,理应助我等讨伐逆贼,难道要选择熟视无睹,眼睁睁的看着大汉江山葬在董卓手中吗?”

    啪!

    吕布猛地一拍桌面,打断了毛玠,厉声斥道:“你究竟是何人所派,竟敢诬蔑当朝太师,还欲挑拨本将军叛乱,其心可诛。来啊,给我把他拖下去,送交廷尉府严审!”

    门口的陈卫、华雄听得命令,大步进来,拖着毛玠就往外走。

    毛玠一介文士,自然挣不开左右的压缚,一旦进了廷尉府,肯定是有去无回。

    念及此处,横竖都是一死,他索性破口大骂起来:“吕布,你这卑劣小人,无耻之徒,曹孟德真是眼瞎,看错了你!”

    “等会儿。”

    听到曹孟德这三个字,吕布又让陈卫二人将毛玠压了回来,狐疑问道:“是曹孟德让你来的?”

    这回毛玠没有说谎,承认下来。

    “曹孟德准备什么时候起兵?”吕布看似无意的问着。

    “这……”

    毛玠面有难色,此事乃是军事机密,又如何能说与吕布。

    吕布瞧见毛玠满脸惆怅,再次摆了摆手,“既然连基本的合作意识都没有,本将军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送客。”

    毛玠一听,这哪成啊,曹操交代的事情都没办成,他又怎好意思回去复命。

    而且听吕布话里的意思,好像是有合作的趋向,权衡利弊之后,毛玠如实答道:“如果事情顺利,应该是明年初春。”

    “募得多少兵马?”

    “步骑七千。”

    “才这么点儿?看样子人数还差很多啊。”

    “所以才需要将军帮忙,救出弘农王,号令天下诸侯兴兵,共同讨伐董卓。”

    “唔~~”

    吕布沉吟片刻,脑海中思索稍许,给出了答复:“此事急不得,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还得从长计议。这段时日,就劳烦阁下在府中暂处,待本将军摸清情况,再做营救的打算。”

    毛玠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更好的法子,只能点头应下。

    吕布叫来管事,让他安排间屋子给毛玠住下,并吩咐陈卫,让人盯着毛玠,不准他迈出府门一步。

    毛玠跟着管事走后,戏策看向吕布,面有凝重:“将军,你真要帮他们搭救弘农王?此事风险极大,要是被发现了,可不是闹着儿玩的。”

    另一旁的郭嘉对此也表示赞同:“戏志才说得没错,就算你救出了弘农王,对你也没有丁点儿好处。到时还可能‘羊肉吃不到,惹得一身骚’。”

    “如果我不救他,将来杀他的人,必会是我。”

    吕布叹息一声,不管怎么说,先帝刘宏都曾有恩于他。倘若今后杀了他儿子,且不论名声好坏,单从道德良心上来讲,着实是有些忘恩负义。

    曹操等人起兵,打着弘农王的旗号,以董卓的燥戾脾气,肯定是会先派人杀了刘辩。那么问题来了,这种阴损坏名声的事情,该派谁去处理?

    李儒不是善男信女,杀起人来同样不会眨下眼睛。他如今仍旧不信吕布,故而这件事情十有八九都会落到吕布身上。

    吕布也很清楚,杀太学生就已经让他背负骂名,若再杀死了弘农王刘辩,天下士人还不得跳着脚的骂他。

    所以,就算不把弘农王交到曹操他们手中,也肯定要先把他救出来再说。

    吕布主意已定,戏策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想想办法,琢磨该如何营救的计策。

    傍晚时分,用过晚膳以后,吕布的书房之内。

    烛火将房间照得通明,一道年轻的身影,恭敬立在吕布的书桌前面。

    “皇宫你熟吗?”

    吕布翻着手中竹简,也不抬头看眼前之人,只是淡淡说着。

    “很熟。”昔日的青年宦官如今已是吕府的家奴。

    “如果要把弘农王救出来,你有多大把握?”

    “不好说。”

    名唤‘青獠’的他低声回禀着:“自从义父死后,宫廷势力遭到清洗,我们的党羽眼线,几乎全都失去了联系。”

    “有人做内应的话呢?”吕布看着竹简上的文字,补充了一句。

    “估计也只有五成把握。”青獠不敢托大,毕竟是皇宫重地,守卫极其森严,更何况吕布要救的人,还是当今天子的皇兄。

    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好了,你下去吧。”

    吕布挥了挥手,书房内很快便只剩下他一个人。

    这件事情,除了要通力合作之外,必须还要得到当事人的同意才行。

    刘辩要不配合,就算他们想尽法子,也一样救不了。

    “看来,还得抽空找个机会,去宫中见见那位弘农王才行。”

    吕布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声,合上手中竹简,吹熄烛火,走出了书房。

第四四一章 枭雄老了() 
    两日后,吕布去了趟皇宫,见到了天子刘协,也见到了弘农王刘辩。

    偏殿里,吕布低声同他们讲了营救计划。

    二人听完这件事情,满脸的不敢相信,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许久之后,天子回过神来,稚嫩的声音里有着一丝忐忑:“吕卿,朕可以信任你吗?”

    吕布从位置上起身,走到殿中,躬身拱手:“臣深受先帝重恩,一日不敢忘记。如今依附董卓,不过是权宜之计,他日寻得机会,定会为陛下铲除奸臣,匡扶大汉社稷。”

    天子到底年幼,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吕布。倒是旁边的弘农王刘辩颇为果断,他想起之前刘宏说过的那番话,决定赌一次,选择相信吕布。

    “吕将军有何计划,不妨先说来听听,到时候本王也好配合将军。”刘辩说得极为淡定,跟之前那位怯弱的大皇子相比,就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人在经历过绝望之后,要么一蹶不振,再也爬不起来;要么振翅冲天,焕然新生。

    吕布对此深有体会,或许废帝对刘辩而言,未必是件坏事。

    “再有几日,便是董卓孙女的十岁生辰。”吕布说了起来,“董卓对他这位孙女极为宠爱,必会在相国府内大摆筵席,那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臣私下已经联合了崔家和杨家,还有卫尉张温,作为内外接应。臣会尽量保证此次行动,万无一失。”

    毛玠来后的第二天,吕布就走访了杨家,拜见了杨廷的父亲,也就是杨家的现任家主杨彪。

    杨家自老太尉逝去之后,一直都很低调,董卓入京,杨家也是保持着不作为的态度,不抵触董卓,也不助纣为虐。

    密室里,吕布同杨彪谈了近两个时辰,走的时候。这位杨家家主终于是相信了吕布,并同他约法三章。

    搞定了杨家,崔家就交给了戏策。

    崔府中有崔续帮衬着说话,加上崔烈又是个忠于汉室的老臣,早就看不惯董卓的所作为为,得知要搭救弘农王,很快便答应下来,表示愿意帮忙出力。

    至于卫尉张温,纯粹是意外的收获。

    听完吕布的计划,天子很是意动,小声哀求起来:“吕卿,能把朕也一块儿带走吗?朕不想留在皇宫,朕想跟皇兄待在一起。”

    本来天子有命,做臣子的自当遵从。

    然则面对刘协的请求,吕布不能答应。

    自从刘辩被废除帝位之后,几乎就没什么人关注他了。而刘协不一样,即便他是董卓手里操纵的傀儡,但他同时也是大汉朝的天子,一举一动,哪怕是随便在皇宫里溜上两圈,明里暗地都会有无数双的眼睛盯着。

    想要把他偷出宫去,可能性几乎为零。

    吕布也不会冒这样的险。

    听得吕布的拒绝,天子期望的眼神黯淡下来,表情沮丧。旁边的刘辩蹲下身子,安慰着弟弟:“不要难过,等到赶走了董卓,为兄自然会回来陪你。”

    “真的会回来吗?”天子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刘辩‘嗯’了一声,重重点头:“真的。”

    吕布走的时候,叮嘱再三,此事不要同任何人说起。否则,牵连的可就不止一人两人了。

    刘辩年长,自然懂得这些道理。刘协虽然仅有六岁,却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向吕布保证会守口如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腊月二十七,董白的十岁生辰,相国府内宾客满堂,欢声笑语。

    与此同时,另外一件大事也正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吕布带着小铃铛去参加了宴席,董白瞧见小铃铛自是高兴无比,偌大的一个洛阳城,却只有小铃铛愿意陪着她玩儿。

    其中的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只有孩子才会想不明白。

    吕布朝董卓抱了个拳,算是见礼。董卓点了点头,随后他将目光移到吕布旁边的小家伙身上,招了招手:“小铃铛,过来让我抱抱。”

    “丑翁翁,我才不要你抱,你的胡子扎人!”小铃铛抱着爹爹裤腿,奶声奶气的说着,煞是可爱的模样逗得众人忍俊不禁。

    董卓非但不恼,反倒抚着大肚皮哈哈大笑起来,他令婢女拿来一串价值连城的白玉琉璃珠,戴在了小铃铛的纤细手腕上。

    不得不说,董卓对这位吕小姑娘,确实极好。

    小铃铛不知道这串珠子的价值,只是觉得好看,也是喜欢,甜甜的说了声‘谢谢’。

    前来恭贺的官员见此,皆是心中暗暗点头:没想到吕布这个大老粗,居然生出了这般乖巧懂事的女儿。这么小就懂礼仪教数,将来肯定也会是个优秀的贤妻良母。

    “不要理他们大人,走,咱们玩儿去。”

    董白跑过去拉起小铃铛的手,回头朝董卓说了声:“阿翁,我带小铃铛去玩儿啦!”

    “去玩可以,但不要在河边跑,也不要往假山上面爬,小心摔着……”

    董卓那张令人怖畏的脸庞上,有了一丝与其极不相符的慈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