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贼-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一,袁氏兄弟,必须齐心协力。

此前袁家诸子,各自为战,除了一个高干依附袁尚之外,可以说彼此间根本没有联系。而今,袁谭大势已去,难有作为。即便是他在背后对孟德出招,孟德也未必会把他放在心上。袁谭困居南皮,青州大半已被孟德所掌控,无需考虑。

那么,就剩下袁尚和袁熙两人。

袁尚坐拥冀州,有袁本初为他打下的基业;袁熙性情柔懦,但毕竟是幽州刺史。而此人与辽西乌丸蹋顿公孙康之流,颇有交情。如果此二人联手,麻烦颇多。

最重要的是,此二人再加上高干,坐拥三州,实力不可小觑。”

曹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敢问先生,可有其二?”

“当然!”李儒喝了一口温热的酒水,沉吟片刻,组织了一下他的思绪。而后,他看着曹朋道:“这其二,若我是袁尚,单纯凭借自家兄弟,必不是曹操对手。想当初,袁绍掌四州,坐拥百万雄兵,却惨败曹操之手……他兄弟二人外加一个高干,虽有力与曹操一战,却不能长久。故而,若解河北困局,在外而不在内。”

“在外,不在内?”

“内,便是他兄弟阖墙,彼此相争。

不过现在已不需要担心……袁熙此人野心不大,非雄主,故而袁尚大可以放心。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对袁氏忠心耿耿。虽说资历颇深,但是这名望……呵呵,说起来,高干的名望甚至在袁熙之上,但想要为河北之主,却万万不可能。

这,便是内!

解决了内忧,袁氏兄弟至少能与孟德僵持,但如果没有这外援,则早晚必败。”

“何人,可为袁氏外援?”

曹朋隐隐约约,觉察到了李儒话中的意思。

李儒笑了!

他轻声道:“袁氏之外援,便在西凉……想来公子也感觉到了,却还未看破其中的玄机。以前袁氏兄弟不合,所以也无法考虑太多;而今,如果袁熙袁尚合作,即必然会想到外援的问题。马援此人,名为汉臣,实为汉贼。假伏波将军之名,坐拥西凉,实力不俗。若无公子在河西插手,马援早晚将河西拿下……因为这河西,若依照治下,本就有一部分属武威郡,剩下的则是无主之地。

而公子的出现,令马腾无功而返。可此人却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必然会等待机会,复夺河西。

我是袁尚,会请人前往西凉,与马腾结盟。

而后派兵袭扰河东,可断去公子后援。试想,河东一乱,卫觊等人势必出兵救援。这时候,袁尚请马腾在西凉出兵,趁公子立足未稳之时,一举而克之,则河西不复存在。马腾得了河西郡,可南下渡河,直扑大散关。而他尚有盟友韩遂,可从金城出兵,攻取陇西。安定陇西两郡一旦丢失,则关中必然大乱……

关中若发生动荡,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雒阳。

到时候,雒阳一旦发生骚乱,许都也会产生影响……整个河南,都将为之动荡。”

李儒一番话,令曹朋倒吸一口凉气。

他从没有站在袁氏的角度,来考虑过这一场河北之战。

但如果按照李儒所说的这样,那么河北困局,还真有可能会被袁氏二子所破解。

眼睛,不由得眯成了一条线。

曹朋抿了一口酒,轻声道:“马腾,会出兵吗?”

“河东治,则马腾不会轻举妄动。

但河东若乱,马腾必然出兵……别看他此前曾为孟德解河东之危,可现在,他绝不会放弃这夺取河西的机会。依我看,马腾会出兵,而且很可能就在年初。”

“袁氏,有此谋乎?”

曹朋有点不太相信,毕竟三国演义里,那袁绍诸子,可是一个比一个废柴。在他的印象里,曹操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河北荡平。但是从目前来看,曹操征战河北并非一桩易事。至少从袁绍死后至今,已经两年,河北依然未定。

李儒说:“审正南,刚愎。

然其智谋,并不差,至少未必逊色于当初沮授田丰之流……”

审配?

说实话,曹朋印象不深。

只是依稀记得,这家伙是在邺城城破时,纵火焚城。但除此之外,审配有什么特别的贡献?却想不起来……似乎袁绍手下的那些人,一直在内斗,内斗。审配如此,郭图逢纪同样如此。以至于到最后,大好的局面,被斗的个四分五裂。

审配,能有这么厉害?

曹朋闭上眼睛,靠在太师椅上,轻轻拍打额头。

半晌后,他猛然坐直了身子,“如此,我明日一早,便召集士元和元直,商议此事。”

“如此,甚好!”

李儒没有就此事在说下去,而是美滋滋的喝了一口酒。

曹朋手下,有谋士!

无论是庞统还是徐庶,都是多谋之人,甚至包括步骘庞林,也非等闲。凡事不可做的太满,留那么几分,给别人来做。他知道,以庞统等人之智,必能想出破解之法,不需要他去费心。相比之下,当事情发生后,曹朋第一个便找到他,足以说明,他在曹朋心目中的地位。李儒并非谋主,却比之谋主,更加重要!

日后,他早晚要离开……

毕竟他的身份,不可能永远瞒下去。

李儒觉得,他可以走,但是应该为他的儿子,打一个好基础。以前,李儒是想着十年之期一过,他拿着他的黄金,带着他的儿子,找一荒僻之地,隐姓埋名,过富家翁的生活。可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如今,若自己的儿子能跟随曹朋,却是个不错的选择。世人知李儒多,而知其子少。这其中也有李儒相对低调的元素在里面。李儒认为,他可以走,但必须要为儿子,谋划一个未来。

曹朋,人不错!

是个能容人,也能听得进别人劝谏的主儿。

更重要的是,他这人重情义,想必以后会看在自己面子上,给孩子一些照拂……

帐外,起了风。

风卷战旗,猎猎作响。

邦邦邦,三声梆子响,已是三更时分。

曹朋蓦地惊醒,看着李儒苦笑道:“不知不觉,竟已三更,却是耽搁了先生歇息。”

“哈,这算得什么?”

李儒微微一笑,拿起那卷书,“反正也无甚事情,能与公子聊一聊,倒也是一桩美事。若公子不嫌弃,儒欲与公子彻夜畅谈,只是不知道公子,是否愿意呢?”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曹朋收服李儒之后,很少有彻夜长谈。

往往是短短几句话的聊天,便能使他茅塞顿开。似今夜这种,一说话就是两三个时辰,可是很少见。他困意全消,听李儒这么一说,也顿时升起了夜谈之心。

李儒道:“我正在看公子所撰写的银楼运营,有些问题想要请教。”

“请教不敢说,只是小子一时兴起,胡思乱想罢了。”

“不,不是胡思乱想。

也许乍看,这银楼平淡无奇,但仔细深究,却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许多玄机。”

李儒让人准备酒菜,拿着那卷书,和曹朋讨论起来。

说实话,曹朋前世不过一个警察,哪里懂得那么多金融上的事情?

当初他设立银楼,主要是为了解决海西行会,与雒阳之间路途遥远,而交易量极大,运输钱币颇为繁琐的问题。除此之外,他并未想太多……不过,对于银行进行运营的一些基础方式,他也非一无所知。李儒问的问题,大都很浅显,所以解释起来,倒也算不得特别麻烦。当然了,若问的深了,曹朋一时回答不出,便借口需要考虑一二,推搪过去……可即便如此,李儒眼中却闪烁光彩。

“如此奇思妙想,果然不凡!”

李儒在听完了曹朋的介绍之后,忍不住连连赞叹。

他犹豫了一下,为曹朋斟满一杯酒,轻声道:“只是公子这想法绝妙,却未能尽其用。若只是为了存取铜钱,方便交易而设立银楼,实在是有一点可惜了……”

“哦?”

曹朋眉毛一挑,“愿闻先生指教。”

“其实,公子设立的银楼,用处远非如今这样。

若操作得当,这小小银楼,胜似百万雄兵……嗯,让我想一想,该怎么来操作。

公子,我有一比。

凭此银楼,能使西川大乱!”

曹朋不由得心里一动,“朋愿闻其详。”

第450章 东汉末年金融战

李儒,却沉默了!

良久后,他起身走到帐篷的角落,从一堆杂物中取出一个小盒子,然后走回来坐下。手掌轻轻摩挲那小盒子,李儒半晌后叹了一口气,好像下定决心般,将盒子打开来。灯光下,那盒子里有一串黑黝黝,看上去粗劣不看的钱币……

“公子可认得此物?”

曹朋伸出手,从李儒手里接过钱币,眉头却不由得一蹙。

“这是……”

铜钱大小和五铢钱小很多,但制作的相当粗劣。并且,那钱币上,没有任何文字。

他认得出,这就是董卓时期,流行于市面上的无文钱。

董卓控制朝堂,手里的铜钱不够,于是便开始私下铸钱。但铸钱需要用大量的铜,董卓手里并没有这么么的铜,便把民间的铜货、铜钟等铜制品销毁,铸造钱币。由于董卓改铸小钱,份量不足不说,还造成了大批的劣币充斥,使得物价疯狂上涨。短短时间,单谷价就上涨到了几万钱,乃至于几十万钱一石的地步。

当时有这么一种说法,想要买一升谷物,就必须要拿着一升的铜钱进行交易……

后来,人们开始自觉淘汰这种钱币。

我不买了!

于是乎,便出现了以货易货的情况,并造成了整个市场的物价,进一步的混乱。

董卓所造的这种小钱,便是曹朋手中的‘无文钱’。

李儒笑了笑,轻声道:“想必公子已认出这就是‘无文钱’。当年丈人掌控朝政,诸侯讨伐,使得丈人不得不退至长安。当时为扰乱关东,我便想出了无文钱的招数。短短两年,我使关东集市混乱,几乎破败……本来,若再坚持一二载,丈人便可以兵不刃血,夺取整个天下。可惜……于是,我便将此事藏在心中。”

“无文钱,出自先生之手?”

曹朋愕然,看着李儒。

在他的记忆里,所有人提起‘无文钱’的时候,都会说那是董卓横征暴敛的敛财手段。

却不成想……

同时曹朋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劣币淘汰良币李儒这一手,不正是后世的金融手段吗?

通过大量的劣币投入市场,造成某一区域,或某一国家的市场物价混乱,到最终崩坏。这样的手段,在后世倒是层出不穷,不值得奇怪。可是没想到这东汉末年,居然也有这种事情。无文钱造成的灾难,曹朋的记忆已经不多……不过时常听曹汲夫妇,或者邓稷夫妇谈及,在当时无文钱充斥时期的惨淡景象。

以中阳山为例:曹汲当时为人修理农具,打造铁器,根本就不接受钱币,而是要求直接以货易货。但又由于这货值的分歧,时常会与人争吵,乃至于不欢而散。

那几年,可真是痛苦!

其实,曹朋也是少见多怪。

他并不知道,这种初具雏形的金融战,在三国年代屡见不鲜。

就以后世‘仁义’而著称的刘备刘皇叔,也曾经干过这样的事情。他在攻取巴蜀的时候,因军用不足,便铸造了一种名为‘直百五铢’的大钱,一钱顶百钱。

后来,刘备在巴蜀称帝,自号为‘汉’,也就是后世所称的蜀汉。

蜀汉的货币更加繁杂,除了直百五铢之外,还有太平百钱,定平一百等大钱。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那‘犍为五铢’。刘备通过这种铸币,不断聚拢蜀汉的财富。

打个比方:比如民间的资金总量有一万钱,刘备铸造一个大钱,就能换民间一百五铢钱。那么,只要刘备铸造一百个大钱,就等于拥有了一万钱。听上去,社会财富似乎并未因此而产生变化……不过别急,当这一百大钱全部进入流通,兑换五铢钱或者购物时,你老百姓手里的一万钱,就同于贬值了一半,而另一半便流入刘备的腰包。

或许,刘备是为了凑集军费……

或许,他是为了充盈库府。但这种大钱充斥于市场中,所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

其实,不止是刘备,孙权也干过这种事。

历史上,孙权就曾铸造过一种名为‘大泉五百’的铜钱,听名字就知道,一钱顶五百钱。到后来,还出现过‘大泉当千’、‘大泉两千’和‘大泉五千’这样的货币……好在孙权及时的发现,最后还是停止流通,并下令官府回收。

不回收不成啊!

因为这些大钱,差一点造成整个东吴的暴动……

……

当然了,这些事情曹朋并不知道,当李儒说出了以劣币淘汰良币的计划时,他不禁感到吃惊。

李儒道:“我的想法就是,先通过朝廷,以这银楼的名义,统一铸造五铢,以稳固中原局势。而后,公子设法铸造五铢,混以杂物,使其在外表来看与五铢钱相同。再将这大量的劣币,投入……比如,巴蜀恩,就是巴蜀……巴蜀乃天府之国,今刘璋治下,尤以宽松。其物产丰富,粮米充足,正是凉州所需。

公子通过河西郡商业协会,将大量劣币投入巴蜀,换取货物。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许一两载,也许四五载,但是刘璋一开始决不可能觉查出来。待这许多的劣质五铢钱充斥巴蜀的时候,势必会造成大规模的货物价值上扬。刘璋想要再去治理,却已经晚了……即便是他愿意自己出钱,来换取这些劣币,估计也难有成效。这种情况下,巴蜀必乱。到时候公子出兵,便可兵不刃血,占领巴蜀之地。这是我的一个想法,但若要实施起来,还需要仔细筹谋。”

尼玛,这不就是假钞吗?

曹朋真的懵了!

他诧异的看着李儒,有点回不过味儿来。

但如果仔细想,又觉得这并非没有可操作性。

但先决条件就是,必须统一中原的货币,以避免这劣币回流所造成的巨大冲击。

银楼,等于中央银行?

李儒言语中的银楼,岂不就是后世的中央银行职能吗?

不过如此一来,银楼的所有权,肯定要被完全收回。此前,这银楼是在曹朋和陈群等人手中,如果真要实行这劣币淘汰良币的计划,那么曹操会第一时间,将银楼收回。

如果说,历史上刘备孙权等人的做法,是为了凑集粮饷的话。

那么李儒就是在有意识的利用货币,扰乱对方的市场,破坏对方的经济……

这东西,可以搞吗?

毫无疑问,可以搞!

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的话,说不定三国征战,就无需持续太久。

曹朋闭上眼睛,一边消化着李儒的计划,一边努力的回忆,这后世的金融战细节。

他虽然只是刑警,可是看过,听说过许多这样的事情。

于是,曹朋不断将他记忆里的那些金融犯罪手段提出,并通过李儒的不断改变,以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到后来,李儒干脆拿起纸笔,记录并书写起来。不知不觉,天亮了……当李儒的亲兵走进小帐,想要叫醒李儒的时候,两人已写下了厚厚的一叠纸张。

“天,亮了?”

李儒丝毫不觉得疲惫,似乎又回到了当初为董卓谋划时的那种状态,极为亢奋。

曹朋则觉得脑袋一阵阵发懵。

站起来时,甚至有一种天旋地转的感受……

“先生,今天就到这里吧。

关键是,这些东西目前都只是一个轮廓,操作起来必然会有许多的具体问题。不如这样,请先生先筹谋起来,若需要我帮助,大可开口。我会寻找机会,向司空上奏,一步步完善这个计划……最好是,咱们一边做,一边完善,如何?”

李儒闻听大笑,连连点头。

举手投足间,让人感受到一种意气风发的昂扬气概。

“要做起来,其实不难。

河西郡商业协会运作之时,便是这计划推广之日。这样,我不需什么兵卒,只要将苏双和祝道两人与我,便足矣!”

一个是未来河西郡商业协会的大行首,精通商业。

另一个则是游侠儿,交友颇广。让他二人为助手,的确是绰绰有余。毕竟,如果真要执行这计划,所需要的并不是才高八斗,也不是文采过人。这是个需要办实事的人,才可以执行的计划。相对而言,苏双和祝道,的确是最合适人选。

曹朋道:“我会让他二人,全力协助。”

……

建安八年的最后一天,新的一年即将到来。

虽说环境贫苦,可是对于生活在红水大营的百姓们来说,依旧兴致不减。他们兴高采烈的,在营地里进行布置,每一个简陋的帐篷上,都缠上了一抹红绸,以示欢喜。曹朋也下令,让人们把那气死风灯笼披红挂彩,增添新年的气氛。

同时,他下令屠宰牛羊,每个帐篷都会分上一些,作为新年的礼物。

当所有人都在忙碌着迎接新的一年到来时,曹朋把徐庶庞统,以及步骘贾星找来,将昨晚李儒所说的那些事情,告知众人。果然,庞统等人闻听,立刻感受到了一丝丝威胁。他们相互间窃窃私语,而后向曹朋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计划……

夜幕降临!

当曹朋带着一身疲倦,返回住所的时候,就看到郭寰步鸾等人,正在准备饭食。

蔡琰带着甄宓也在一旁帮忙,阿眉拐(蔡眉)则用小手支着下巴,看众人忙碌。

“在准备什么?”

“新年将至,当然是要准备年夜饭喽。”

曹朋扫了一眼众人准备的材料,突然兴致勃勃的说:“既然是新年,怎能少得了饺子?”

“饺子?”

“哈哈哈,莫着急,我来示范,其实并不难。

今夜除夕,百无禁忌……把蔡迪也叫过来,咱们一起动手,庆祝大家有缘,相聚一起;希望来年,能事事如意,无灾无难……都过来,咱们一起过这个年。”

第451章 食货志

建安九年的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到来。

冰雪消融,颖水滔滔,河两岸的垂柳,已生出嫩绿枝芽,透出勃勃生机。原野中,地气勃发,预示着新的一年到来。随着雨水的临近,水獭开始捕鱼,并把捕获的鱼儿摆放在岸边,如同祭祀一般,感谢上苍恩赐。而后才会慢慢的享用。

正月中,天一生水。

雨水的到来,给大地注入了活力。

一夜小雨过后,曹操披衣走出卧房,精神抖擞。

白沟,已开凿完毕。

对邺城的攻击,也准备妥当。

接下来,将是他横扫河北的开始。去年一冬,曹操总感觉有些心悸。刘备在新野县虽然还不成气候,但峥嵘已露。这个人在去了荆州后,似乎变了个模样。特别是在得到那不知何方神圣的诸葛亮辅佐,更与早先,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如果在以前,刘备说不得会对南阳发动攻击,以扩大地盘。

而闲杂,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